第一篇:崔家大院
崔家大院----山东宁阳东疏镇大伯集村光辉的一页
1948年9月6日,“攻济打援”指挥部诸位首长和直属部队进驻大伯集。在战火纷飞、艰苦的岁月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其暖融融的氛围里,军民共同谱写了大伯集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济南战役的胜利号角吹响了淮海战役的前奏曲,而作为攻济打援指挥部的驻地----“大伯集”在济南战役中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使大伯集人民世世代代感到光荣和自豪。
在“攻济打援”指挥部直属部队到达之前,部队先派了先遣队实地考察,经过周密细致的观察,选定了崔家大院,第二天后,指挥部首长及随从人员驱车驻进了大伯集的崔家大院。
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傍晚,领导机关住进崔家大院内,当夜便投入工作,在大厅里召开了首长会议,研究相关的事宜。由于连日阴雨,部队做饭缺少干柴,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四处筹集,大伙把门板木床都送来当柴烧,后来烧完,村民有把家中闲置的两口棺材贡献出来,解了燃眉之急。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将家中闲置的木料都贡献了出来,保证了部队官兵的及时用餐。对攻济打援期间大伯集村民热情拥军、无私奉献。后勤部反映到武装部,还给予了表彰。第二天部队首长在村东南大场里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讲述了解放济南的意义,要求军民团结,加强治安防范,确保济南战役的全面胜利。(当时到会的军用吉普车多达上百辆)
当部队进驻大伯集时,年轻的战士放下背包,立即投入到打扫院落、清理街道、帮助老乡挑水,从部队进驻大伯集,村民就象对待亲人似的,忙着腾房子、搭床铺、搬行李,为子弟兵提供了舒适的居住条件。整个村里沉浸在一片拥军爱民的欢乐海洋里。回忆起当年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感情,几十年后一直被村民传为佳话,使后人受到启迪和教育。为了部队的安全,在当地政府的安置和村民积极的配合下,将大伯集市场迁到赵刘大伯达一月之久,集市的迁撤减少了地方人为的不利因素,有利于部队的保密工作,掩护指挥部的住址,使国民党的空中侦察失去目标。由于大伯集干群的高度警惕,在近一个月的驻扎期间从未发生一丝的差错,使“攻济打援”的部署和指挥得以顺利实施,为济南战役的胜利,大伯集村民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这段光荣的历史。
现在,大伯集“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被列为宁阳三大革命纪念地之一。1948年大伯集驻军纪实
1948年9月6日细雨霏霏上午(9月6日),粟裕将军率司令部及部队进驻了宁阳城西的一个古镇----大伯集。
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前锋部队已包围了济南城,为了便于指挥济南战役,并阻击徐州、河南商丘增援之敌,华东野战军选择了三足鼎立之中心-----大伯集,设立了攻济打援指挥部,以便于指挥全局。部队进驻之前,工兵就架好了大伯集----宁阳城的电话专线,线是双线杉木电杆,直到指挥部撤走后多年才撤去。
部队进村后,即和村民打成一片,家家都住满了解放军,民拥军,军爱民,军民亲如一家人,群众早就打扫好院子、房屋,帮战士铺好床铺、被子,烧开水招待亲人,解放军战士入户后,即帮群众打扫卫生、挑水和一些家务活。
指挥部驻在崔家大院,据崔凤兰老人回忆,当时她正是闺中少女,住在指挥部临近,一些女兵和女眷经常找她聊天、做针线活、打毛衣,她还给首长的娃娃做了两双童鞋,她记的首长个子比较高,比较胖,很慈祥,每天傍晚时常到南边围墙上散步,了望南天。
因当时秋雨连绵,干柴难得,指挥部伙房给首长做饭成了问题,此事传到村里,村负责人迅速动员,两户村民主动把闲置的两口棺材捐了出来,不少群众还把自己的门板、旧家具献了出来做烧柴,供部队伙房急用。
驻军后不久,部队领导为活跃军民文化生活,特意安排了一场电影,在临村的沙岭店的沙岗上放映,此次是当年历史上第一次放映的电影,轰动了十里八村,村中的许多人都象看奇景一样去了沙岭店,快要放映时开来三辆小汽车(据说是从曲阜来的),下来几位首长,会场迅速让出了一条道,战士们都举枪致意,齐喊“首长好”,首长们同战士和群众共同观看了那场电影。在解放济南冲锋号吹响之前,华野司令部在村内东南围子墙角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指挥部首长和附近驻军首长均参加了大会,根据老人回忆,到达的小汽车就有上百辆,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会议传达了中央军委及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部署了济南战役的作战计划,为胜利解放济南做好了充分准备。
驻军期间,指挥部下属机要通讯机构,均设在本村,北村村民戴永登家和东村戴银祥家都住有电台发报,张家祠堂内驻有电话班,骑兵连在南村驻扎,在南大园栓有几十匹马,临村的胡家大伯也驻有很多骑兵,为保障指挥部安全,大伯集传统的集市曾迁到赵刘大伯村,以减少敌军的空袭目标,保证指挥部的安全。一天,部队一位饲养员牵着三匹刚出差回来的战马到村外去溜,刚走到大墙后(西门里,现草辫厂大墙),一匹战马突然倒下,当兵的急忙回去报告,接着开来一辆吉普车,下来二位首长,一位首长眼含泪花,不断用手擦眼睛,向死去的战马告别,吩咐人叫来钉掌的把马掌卸下,起下所有的掌钉,摘下龙头,把马埋在了南沙岗上,看样子,首长对战马很是怀念,村人估计,这一定是立有战功的战马。
9月16日午夜12点,粟裕大将在大伯集村崔家大院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向前敌总指挥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发出解放济南的命令:“现在我命令你发起总攻,东西两路大军开始攻城。”经过八天八夜的激战,9月24日傍晚,济南内城守敌10万4千人(包括2万起义人员)全部被歼。194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给华野司令部发来贺电“庆祝你们解放济南歼敌十万的伟大胜利。” 在济南战役城内巷战激烈进行之际,粟裕司令员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曾三次向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直沉关于开展战略进攻,以改变中原战局的局势的建议。粟裕经过三个多月的深思熟虑,于1948年9月24日凌晨,向中央军委毛主席发出了淮海战役的请示报告,次日(9月25日)在济南祝捷声中,粟裕接到军委电复“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最终调整战略部署,构成了淮海战役设想的战略兰图。
1948年的9月30日,又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粟裕将军在大伯集完成了“攻济打援”的历史使命,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首长们向群众挥手致意,群众在泥泞的道路上夹道欢送,在近一个月的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谱写了“军民团结鱼水情”的又一曲乐章。驻军期间,为保证济南战役的胜利,根据宁阳县委的部署,在驻军的宣传帮助下,我村2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支前担架队,其中7人在县委书记周鲁、武装部长房洪涛、县情报西站站长李广昌的带领下,奉命去鲁西南执行战斗任务,担架队同志多数在前线入了党,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工作培养了骨干力量。驻军以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根据村民回忆,1948年夏天,就有两个外地生意人来此做生意,他们租赁了崔兆顺的一间门面房,做起了销售煤油、烟卷的生意,他们态度和蔼,亲近群众,机警应变,暗地里宣传革命道理。和穷苦村民崔本启、崔本贞很要好,爱唱戏,动不动就唱两口,后来分析,可能他们以做生意为掩护,实地是来考察地方民情、地理环境和交通要道及村内敌我斗争情况,住了一段时间后,就悄悄地走了,为后来的部队进驻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注:多次组织崔凤兰、崔合昌、戴师运、戴永登、董庆烈、戴冬祥等几位老人开座谈会、利用个人采访等形式回忆1948年驻军情况,以上材料根据几位老人回忆整理。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
“攻济打援”指挥部进驻大伯集村崔家大院 〖房东崔贻汉见证回忆〗 索引【卖煤油的人】
说到卖煤油人的故事,还要从1948年春天说起: 一天,母亲给我两角鲁西钞票〖由鲁西南行署发行的一种临时地区货币〗打煤油。我高兴地走到大街上,看到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穿过大街,有人看见我提着煤油瓶,就告诉我,路北新来一家卖煤油的,可以到那里去买。我走到那家店铺的门外,也没有看到招牌,只看到店内两位年龄大约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见我手提煤油瓶,立即接过我手中的煤油瓶给我打煤油。出门时,一人说:“小兄弟,慢慢走呀,欢迎再来。”因为我听出他们不是本地口音,有点撇腔〖和本地口音不同的称撇腔〗,不由地回头多看了几眼。
以后我经常去打煤油,渐渐地熟了,有一次卖油的人对我说:“小兄弟,你说话不象本地人,家在哪里呀?”我说我在外地上了几年学,刚来家不久。答完后我反问说:“我听你们也不是本地人,您是哪里人呀?”他笑了笑,并不直接回答我,“我这说话的口音不是和你一样吗。”因为去的次数多了,话也就多了,有空的时候,我便坐在他们的店门口,东扯扯西聊聊,说些家常话,倒也觉的高兴。我家大门外是一个大估衣市,逛大街时也常常看到那两个卖煤油的也在集市上东逛西游,他们的穿着也与当地百姓一样,短褂长裤,布鞋光头。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精力比较充沛,目光炯炯,很象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有一次我刚走出大门口,遇到他们,他们问我是住在大院里吗?我回答说是,可他们并没有要进去的意思。不几天,我又去打煤油,递上半斤的钱,他们都给我打了满瓶〖1斤〗,我说下回给你捎钱来,他说不要紧,小兄弟,你很聪明,好好上学,以后一定会有出息。转眼夏去秋来,当我再去打煤油时,却是人去屋空。回顾往事,总认为当时那位卖煤油的人,并不像生意人,总的印象是不同寻常的人,因为那时是非常时期,有些事不能乱打听。当年的崔家大院
大伯集村的崔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中叶,原来建筑面积较大,前后左右共有十六个庭院,南北相间,形成六进六出的格局,每院由正房、厢房和南屋组成,属于东方中式四合院建筑。
每院的正房都有后门,南北方向是一条子午线,如果将前后门都开启,一眼就能看透六层院落,前院地势较低,二院稍高,三院即是大厅院,五间大厅,三明两暗,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前面是清一色的雕花木屏风档墙。大厅是接待客人,商量大事的地方。最后一院北屋西间建有两层阁楼,这种阁楼在外面看并不象是两层,而在室内却明显地就是两层,这种建筑格局在当时也很别致。后来,是为了安全和实用方便,凡是后门都用砖堵了起来。
解放前,各院的青年人大都外出上学、经商,留下的多是老幼妇孺。故院内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偌大的一个庭院,显得十分阴森荒凉。驻军纪实
1948年农历八月的一天早上,我家接到村公所通知,说是部队要来驻扎,要求我家腾出几口房子,做好迎接驻军的准备,并做了具体的安排。我家一家五口搬进了前院过屋的西间。
刚安顿妥当,就看到有十几位解放军战士来到院里,寒暄过后,立即投身到清理垃圾、打扫庭院、割除杂草等劳动。对所有的门窗都用清水擦拭,院内凹凸不平的地面,全部铺平,各屋的桌椅都摆放的井井有条,每个院落都收拾的涣然一新。正房住有六七人,有妇女和孩子,西屋住的是几位年青战士,后来知道是通讯员。当天晚上,我们一家正将休息的时候,听见大门里有汽车发动的声音,还夹杂着鸣笛声,房前屋后来往行人的脚步声。翌日,院内各屋都住上了人,东屋尽是电话线,西屋是警卫班,记的当时时间是1948年9月6日晚。
第二天,我起床时太阳刚刚升起,深秋的空气格外清新,院内机要通讯人员都有序地进进出出,从东屋伸向四周的数十条电线越墙而出,分别架向大厅内外。西平房内几位青年战士身穿军装,腰束皮带,身挎匣子枪,英姿焕发,后来得知,他们是肩负着整个指挥部首长安全的警卫人员。北屋住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还有两个小男孩,身着条绒上衣,背带式短裤,一对精灵的大眼睛,透漏出聪明可爱。
大门里的空场上停放着近三十辆军用吉普,大门外有两位青年士兵,全天轮流站岗放哨。二门以内也有几处设立岗哨,戒备森严,局外人不得任意进出,就连作为房东的我们一家也不例外。
经过一天的忙碌,除了机要人员监守岗位外,院内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11时许,从大门外缓步走进来三位身着军装,未绑裹腿、身材魁梧的军人,其中一位转身向身后二人做以介绍,边走边谈,来到正门时,我父亲立即走上前去致意问好,他们便停下来,操着一口南方口音,和我父亲寒暄,我站在父亲的身后听着、看着。
两位首长大约40余岁,一位身材较高,脸庞瘦长,眉毛不是很浓,但却炯炯有神,边说边打量父亲的举止,同时也顺便扫描了我几眼。另一位身材稍矮,比较胖,浓眉圆脸,声音洪亮,十分豪爽。说完话他们健步进入后院,察看了东屋的通讯器材和西屋警卫人员的宿舍,走进正房“502”房间,一会就从西侧门进入文学的后院。
晚上休息时,父亲对母亲说,今天来的两位军人,好象是大官,因为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40多岁,从他们的谈吐气质都能看的出与众不同。由于属于军事机密,当时不能问,只是揣测。只是过了多年后,从报纸刊物的照片上看出,那位高瘦的军官就是粟裕将军。
经过近一个月的相处正房几位女兵和我二姐由熟悉到了解,他们在一块做针线活、聊天,后来知道,那个中年妇女叫“范志琴”【谐音】,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叫明华,一个是义斌。女通讯员小玉自称是广东人,男通讯兵刘河成【音】,当时也不过十七八岁,工作起来精明勤快,见了我们总是笑嬉嘻地主动打招呼。范志琴衣着朴素整洁,特爱干净。院内放有两个大水缸,每天都由刘河成提满。八月的天气骄阳似火,下午两点钟水缸的水就被晒热了,范志琴几乎每天都给两个孩子洗澡,有时小王也帮忙洗。淘气的孩子一边洗澡一边嬉戏,互相泼水,大多时候会把帮他洗澡的人的衣服都弄湿,他们却大笑起来,七分天真,三分澜漫,一脸的稚气显的格外可爱。通讯员小王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负责范志琴的打饭任务,用五层搪瓷提盒盛饭菜,主食以大米饭、小米粥为主。
由于便利驻军不受影响,大伯集的市场迁到赵刘大伯后,我们不能外出买菜,范志琴就让小王给我们家送些青菜,有的时候还送猪肉和大米,致使母亲和二姐因无法回报而深感不安。于是二姐主动提出给两个孩子做两双鞋子,大人和孩子都高兴地接受了。
八月中旬正是大枣成熟的季节,我家有几棵甜枣树,上面挂满了又红又大的甜枣,二姐经常用竹竿打枣,送给小王和孩子们吃,打的多了,就让刘河成分给他的伙伴以及值班的警卫人员。
在相处的日子里,范志琴曾多次劝二姐参军,终因母亲体弱多病,妹妹又小而未能如愿,成为后来的憾事。短短近一个月的相处,我们从战士到首长身上看到了他们为了全国的解放,为革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从日常生活中深刻体会到亲密真挚的鱼水亲情。
有一天,在范志琴的房间内,二姐看到一位女军人从外面走来,范志琴立即上前去握手让座,她的身材和范志琴差不多,当她拿出一沓报纸和杂志刊物,一面谈话一面翻阅报纸,在一张照片上拍照的是新四军叶挺军长和他的女儿。二姐虽然识字不多,但从他们的眼神中,立即悟到这也许关系到军事机密,自己不便久留,于是便告辞出屋。
一天上午,通讯员小王、明华、义斌和我在大门里玩时,看到从二大门里走出六七个人,其中一人正是我第一次见过的那位首长,他们分别乘上三辆吉普车驰出大门。这是我有幸第二次见到解放军的首长,当时是非常时期,对于军事秘密要严肃保护,一不能打听,二不能乱说。只是到了后来从【革命战争回忆录】一书中,才晓得,1948年打济南驻在我家的总指挥竟然是“战功卓着赫赫有名的粟裕大将,作为大伯集村民的我深深感到荣幸。
八月中旬【旧历】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在当空,碧空如洗浩月如灯,我和几位通讯班战士坐在院里静听一位首长谈论解放济南的过程,由于我党对敌政策攻心工作做的好,促使济南守城的 吴化文起义,缩短了解放济南的预期时间,减少了济南城内外市民诸多方面的伤害和损失。打开济南的当天,我军发觉守成司令王耀武不在济南,经过缜密分析,估计到王耀武很有可能逃往青岛,从海上南下,于是。连夜派出多路官兵,严密监视各要道路口,对一切行人都进行盘查,犹如天罗地网。
翌日,有几个巡逻人员在离济南不远,看到有一身穿便衣的人在道下方便,另一人小步递上手纸,这一举动立时引起巡逻人员的怀疑,于是走上前去,进行盘查,仔细端详一番,那人虽然身穿普通百姓的衣服,但仍看出他就是被四处追踪的城防司令员王耀武,于是当场将其抓获。
谈到这里,首长稍歇,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接着首长又提出另一个话题------你们这些年轻人,全国解放后,有什么打算?第一个说,我当火车司机,载着人民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个说我想继续上学,然后当教师,还有的人说继续留在部队,把所有的敌人消灭干净,解放全中国,有的说好好学习,进机关当干部,为受苦的百姓办事,发言热烈而激情。他们各自的理想和志愿,虽然不同,但大方向都一致。仰望夜空,天仍是那么清澈,月仍是那么明媚,夜将深,首长休息,大家各自回屋。惜别
时令已是深秋,天气时阴时晴,小雨时落时停。东厢房的通讯兵忙着盘线装箱,通往四周的电线全部撤去,一切迹象表明,济南战役已经结束,驻军就要离开走向新的征途。
范志琴和孩子们也将出发,警卫班的战士和首长提前乘车离去,小王和刘河成一伙青年也分别捆好行李在院子里守侯着。不一会有人喊道:“车来了”。于是范志琴和孩子们向我父母告别,相互挥手致意。汽车缓缓驶出大门外,哨兵随即跟车同去。
最后一辆胶轮大马车装满行李和器械,随马车同行的还有通讯员小王。二姐和小王近一个月的相处,情同姐妹,情感至深。分别时两人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不忍放开,最后互道珍重,马车疾驶在泥泞的大道上,车后跟有战士步行,随车东去。我们全家人站在大门外,一直目送到很远很远--------
解放济南战役的命令是从这里发出的
1948年9月16日午夜12时,粟裕将军向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发出攻克济南的命令。有谁知道,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和命令竟是从一百三十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县大伯集村发出的。当时宁杨已全境解放,大伯集村位于宁阳县城西八公里处,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历史的村庄。
2006年9月28日,时任粟裕将军秘书(1948年--1965年)现年78岁高龄的鞠开来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大伯集村,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深情地说:“要充分认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在大伯集设立‘攻济打援’指挥部的重大意义,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教育我们的后代。”
什么是攻济打援?“攻济”暨攻克济南,“打援”暨打击阻止增援济南的敌人,这是当年中央军委确立的两种战略方案。攻济是华东野战军在以敌人重兵守备和具有坚固工事的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之一。这次战役,标志着我军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革命战争的道路上进入最后夺取大城市、永久占领大城市阶段的开始。打援战场则选择在汶河以北,泰安以西,肥城以南地区和邹县、滕县地区;阻援战场选择在鲁西南金乡、巨野、嘉祥地区。
1948年9月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选定在宁阳四区(今东疏镇)大伯集设立攻济打援指挥部。粟裕及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张震等首长前往进驻,指挥战役。
1948年9月16日午夜12时,粟裕将军从大伯集村“攻济打援”指挥部向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发出命令:“现在,我命你发起总功,东西两路大军开始攻城。”经过8天8夜的激战,9月24日傍晚,济南内城守敌10万4千余人(包括2万起义者)全部被歼,济南战役胜利结束。同时,在打援战场上不战而胜,实现了中共中央设想的最好结果。194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给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发来贺电:“庆祝你们解放济南,歼敌十万的伟大胜利。你们这一勇猛、果断、敏捷的行动,并争取了吴化文将军所率九十六军的起义,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大大提高。胜利影响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尚望继续努力,为歼灭更多的蒋军,解放全华东人民而战。解放济南战役中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接电文后,粟裕将军即驱车前往泰安北部仲宫镇看望了济南战役攻城指挥部全体人员。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促使中共中央原来计划的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调整。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指出:“九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做作的五年左右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正规师,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九、十月的伟大的胜利,已经显得是落后了。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因此,中共中央决定,继辽沈战役之后,连续发起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加快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2008年9月11日,是“攻济打援”指挥部设立60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的到来,2007年5月20日,宁阳县东疏镇暨大伯集村成立领导小组,筹建“攻济打援”指挥部纪念馆。该馆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建筑设计仿指挥部旧址原样,以体现人们对该纪念设施的亲切感,使其成为宁阳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粟裕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济南战役,拉开了三大战役的序幕。济南战役即将胜利之际,粟裕在这里向中央军委提出了淮海战役的伟大建议,使淮海战役变成了“蒋介石的滑铁卢”。1948年初,国民党军集结了25个整编师(军),57个旅(师),在中原布下了强大阵势,敌我双方呈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认为,此时中原不宜打大的歼灭战,决定由华东野战军粟裕率第一兵团3个纵队于1948年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随时随地、大范围)作战任务,意图是以此迫使敌方改变中原兵力部署,以粟之兵力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以扭转中原战局。对中原战局的一时困境,粟裕一直在思考中。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邓发出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建议“三军(刘邓、陈谢、陈粟)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如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中原)形势可能变化。”按照电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惯例,1月22日称“子养”,此即为著名的“子养电”。在“子养电”中,粟裕写下了“斗胆直陈”4个字。他又于1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电报中,他设计了渡江南进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同时重申了他在“子养电”中的观点与建议。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连续三封电报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重视,4月3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听取了粟裕的详细汇报(粟裕曾经是毛泽东的警卫连长,打了很多的硬仗,并且每一场都是胜仗。主席在接见他时,亲自迎出了大门。这是在解放军内部从来没有的),同意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并且调陈毅到中原局,与邓子恢一起主持中原局工作,由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说:“我各种预案都考虑过,唯独没有想到陈司令调走,陈老总不能离开华野”。中央军委决定仍让陈毅到中原局工作,但是,保留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职务,粟裕任代司令代政委。这就是粟裕两让司令中的一次。对于华东野战军留在中原地区,毛主席诙谐的对粟裕说:“邱清泉、黄百韬就要记到你粟裕的头上了”。粟裕实际上是在谈笑间向中央军委立了军令状。6月份,粟裕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开封城国民党守军兵力薄弱,他立刻设计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方案。当时情况很紧急,他们一方面向毛主席报告,一方面下命令,毛主席很快就回电了:情况紧急时,你们应该独立处置,不要请示。6月17日,华东野战军突然兵临开封城下,只用了5个昼夜就攻下了,3万国民党守军被全歼,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队也被消灭了1万人。随后,粟裕将开封作为诱饵扔给邱清泉,命令部队主动撤出开封,隐蔽集结于睢杞地区,等待战机。此时,国民党援军邱清泉兵团贪功冒进,而区寿年兵团却在睢杞地区犹豫徘徊,两兵团一夜之间拉开了40公里距离。粟裕及时抓住了这一战机,迅速切入两兵团之间,全力围歼战斗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激战6天后,歼灭区寿年兵团司令部。前来增援的黄百韬兵团也遭受了沉重打击,此役共歼灭5万余人。(在区寿年兵团被歼、黄百韬兵团围困之时,邱清泉却在开封城内彷徨观望。蒋介石大骂邱清泉“与友军相处,不解围,不互救,殊堪痛恨!”邱清泉只好冒死救出黄百韬兵团以赎罪。战后邱清泉气愤之余,请假回家。)开封、睢杞两场仗打下来共歼敌9.3万余人,这就是历史上称作的“豫东战役”。在豫东战役进行的同时,华野山东兵团谭震林、许世友利用敌黄百韬兵团增援豫东战场之机,于1948年5月29日至7月15日,发动兖州战役,歼敌6.3万人,控制了济南周围300公里的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据守的济南成了一座孤城,国民党若想援助济南,只能依靠空中援助。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举行济南战役,并确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即“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的目的”,按照这个部署,华野各个兵团迅速向山东集结。1948年8月上旬,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与谭震林会合,并在曲阜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统一攻济打援的作战指导思想,以参战兵力的44%,共计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分东、西两个集团对济南实施突击,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统一指挥(许世友曾反对这种作战部署,他认为:济南是由10万重兵把守的重点防御城市,易守难攻,而且王耀武的部队四个小时就可以建造一座防御工事,应该把重点兵力放在攻城上,中央军委发电报明示:攻城由许世友担负,整个战役指挥由粟裕担负);以参战兵力的56%,共计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打援战场选择在汶河以北,泰安以西,肥城以南地区,阻援战场选择在鲁西南金乡、巨野、嘉祥地区,确保攻城、打援同时进行、同时获胜。打援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粟裕将军在历次战役中都将指挥位置尽力向前推,以便及时了解情况,直接指挥部队作战。粟裕将军将指挥部设在大伯集崔家大院内,是为了更好地关照全局、指挥战役。大伯集村处于指挥攻济打援的最佳位置,在这里向北可以指挥东兵团攻打济南,向南又可以指挥西兵团打援和阻援。(在徐州,国民党共集结了17万部队,包括黄佰韬、邱清泉、李弥兵团,随时准备北上援助济南。)
1948年9月2日,华野先头部队来到现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号房子,打扫卫生,为华野首长机关入驻做前期准备工作。粟裕将军于9月6日率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从曲阜迁至本地当时驻村的华野首长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等。上图所标的红旗就是大伯集所在地。1948年9月16日午夜12时,粟裕将军从大伯集指挥部向济南战役攻城指挥部总指挥、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发出命令:“现在,我命你发起总攻,向东西两路大军发出攻城命令。”当王耀武及其部属忙于过中秋节时,济南战役打响了。激战至24日黄昏,全歼内城守军,济南解放。王耀武等化装潜逃,被民兵俘获。大
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临时陈列室(崔家大院)是山东部分革命历史的缩影,是山东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让我们喧嚣的思绪化作战火,让复杂的言语化作泪水,鞭策着我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攻坚克难,自强不息!崔洪华供稿
第二篇:石家大院导游词2011
石家大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游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游览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天津经典假期旅行社的的导游员,我叫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姓王,王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龄和驾驶经验,这次就有我和王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如果在旅途中您有什么问题,也请您尽管来找我,我将尽力为大家解决。也希望这次天津之行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石家大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杨柳青。石家祖籍山东省东阿县,明代时期以漕运粮食为业,盈利渐丰。在杨柳青落户后便广置田产,明末清初就成为了大地主。在嘉庆年间,和珅获罪被赐死,有一使女携带珠宝出逃,正好呗石万程停泊在通州的粮船收留,娶为儿媳妇。由此石家财富骤增。
清道光三年,也就是在石家最鼎盛的时候,石家分家,分四大门户,各立堂门。我们今天参观的石家大院呢,是四门尊美堂的宅院。好了,石家大院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游览。请大家记好我们的大巴车市白色的金龙车,车牌照号是津A12345,12:00我们准时在车上集合。
好,我们走进石家大院,大家首先随我一起去看看沙盘展示,这里当时是石家大院的外账房,也就是石家收租的地方。我们先了解一下石家大院的整天布局,石家大院始建于光绪初年,经历了十几年才建成,耗费白银30万两,总占地面积8300多平方米,共有18个院落。全院由南至北一条甬道为中轴线,东面为起居部分,西面则为石府的主题建筑,包括佛堂、戏楼、南花厅等,可以说是休闲娱乐区。大家戏楼的模型,戏楼的顶子设计巧妙,外面用铁皮封上,再拿铜铆钉铆成一个大寿字。屋顶为长方形,寿字则显得细长,所以有表达为长寿之意。
下面大家随我仔细参观这座大院,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尝尝甬道就是整座大院的中轴线了,由南向北地势不断升高,有步步升高之意。跨过左手边的这道小门,我们就来到了南花厅,这里是石家男主人接待客人,商议大事的场所。屋中这块“尊美堂”的匾额原系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所写。
从花厅出来我们来到了石府的长廊,长廊的左侧就是师傅的花园,花园占地约1100平方米,以环廊、奇石、碧水、曲径、方亭、翠草、娇花巧妙装点,宛如身处苏杭园林。沿着长廊,我们就来到杨柳青水局陈列馆,所为水局就是类似现在消防队的机构,当火情发生,附近界内水局就会立刻鸣锣聚众,然后向界外水局串锣、吹口哨,按规定路线,个水局相互传递延伸。
穿过水局陈列厅,我们正对的这件房子就是石家的家学堂,是石家的孩子读书上课的地方。旁边的这个院落是佛堂,是石氏供奉神佛偶像之处。佛堂所对的这座门就是石家的第一座垂花门,垂花门是宫廷传统建筑中的绝活,图案为莲花倒垂所以成为垂花门。全院共有三座垂花门,分别取名为: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满蓬莲。
我们现在来到了石家大院最好的地方---戏楼。石府戏楼是北方民宅中最大的戏楼,位于整个大院的中间,与南花厅一墙之隔。我们身处戏楼可能感受不到,从里面看,我们西楼的顶子是木制结构的。但是如果从空中看,我们的顶子外面还有一层铅皮包裹,上面用铜铆钉铆成一个篆体的寿字,长13米,宽7米,是一个狭长的寿字,以为这长寿,主人把自己的心愿表现在了自己的建筑上。再有,戏楼的抗震性能是十分好的,大家可以看到,所以木结构的连接处都是榫卯结构,即使经历了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也没有受到丝毫的损坏。戏楼的墙壁都是磨砖对缝建成,严密无缝,加上北高南低回声不撞,背面隔扇门能放音,拢音效果极佳,偌大的戏楼不用扩音器,也能听的明白无误。
回到甬道,我们下面去参观院子东面的院落。穿过这道门,这个院落是当年石府的女花厅,是女眷接待宾客的地方。如今这里是反腐倡廉陈列展厅。1948年年底杨柳青解放后到1956年,刘青山、张子善等人曾在此地办公,刘青山、张子善身为党的高级干部,背弃了共产主义信念,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大肆贪污,最后毛泽东同志决定对二人执行枪决。
看过反腐倡廉的展馆,我们接着参观。这里大家看到的是婚俗陈列。结婚时人生的大事,较之现在,以前的人更能为讲究。要经过定亲、行吉月、催妆礼、过嫁妆、娶亲、闹洞房这几道程序才算把这婚姻大事妥妥当当的办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模型就是娶亲时候的场景。
下面给大家一些时间,大家可以尽请观赏。我们集合的时间是12:00。请大家准时到大巴车上集合。
大家都到齐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石家大院游览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很高兴为您服务,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跟我提出来,使我在今后的导游服务中能够得到改进,也希望这次游览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也祝福您回程一路顺风。谢谢!
第三篇:石家大院导游词
石家大院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首先我代表阳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胡冬梅,大家叫我小胡就好了。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所以大家对乘车安全可以放心。今天就由李师傅和我一同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您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请您尽管提出来,我会尽力帮您解决。今天我们将游览天津市内的一些主要景点,大家看到了,我们乘坐的是空调车,希望大家保持车内的卫生,为了您和大家的健康,不要在车内抽烟;带孩子的游客,请看好孩子,不要车厢内随意走动。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我们将去参观的是“AAAA”级景区且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它坐落在千年古镇杨柳青御河北侧,始建于光绪初年,又称天津杨柳青博物馆,原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天津住宅。石家祖籍山东,以漕运粮食发家。最早来天津定居的是石万程。石家大院是石元仕的旧居。清道光三年,石家析产共分为四大户,各立堂门,长门福善堂,二门正廉堂,三门天赐堂,四门尊美堂。其中以四门尊美堂治家有道,财丁兴旺,成为津西第一家,世人俗称“石家大院”。石家大院解放初期是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办公地点后作为校舍使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7年开始修复,199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天津区杨柳青博物馆。好了,说着
说着咱们到了,此次旅游的目的地,石家大院。大家要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津A1234,红色大巴。请大家把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好,把不急用的,非贵重物品可以先留在车上。现在是早上9点,中午12点集合,届时我会在车前等候大家,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好了,现在大家按顺序下车。
走过石家大院的正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影壁除了能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福吉祥之外,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在影壁的四角及中间有五只雕刻精美的蝙蝠,寓意“五福临门”。而在影壁的前方摆着一只玉石雕刻的白菜,在这里白菜谐音“百财”,也是纳福纳财之意。好了,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仔细参观这座吉祥的大院。
现在我们走的是整座大院的中轴线,由南向北地势不断升高,有步步高升之意。其中每座门楼前又为三等青石台阶,代表连升三级之意。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花厅,花厅呢,是石家的男主人接待宾客、商议大事的场所。中堂悬挂着“尊美堂”匾额。客厅中央的玉石雕塑,所刻的是白菜和两只小狗,取“人财两旺”之意。这是冬天用来取暖的地炉,地下是纵横交错的烟道,在房屋外设有地炉灶口,在外烧炭地下烟火循环,烘热地面,而后顺着东北角处暗藏的烟道,从屋顶排出,这种取暖方式只能在故宫才能见到。现在我们是在石家大院的长廊,长廊有100米。旁边是石府花园,是2003年扩建的,四面环梁,三层叠水,具有苏州园林之秀美。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戏楼,它位于整个大院中间,建筑结构巧妙,由其是顶设计独特,采用较为罕见的盝(lu)顶,所以采光甚佳。整座建筑呈抬梁式,左右各有六根立柱,立柱为通天式,上圆下方,取其天圆地方之意。戏楼的特点是冬暖、夏凉、音质好。
请大家随我来,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水局陈列馆。水局,通俗来讲就是现在的消防局。杨柳青最早的水局就是天安水局。大家看到的这三个水机就是当时救火所用的工具了。
石家大院还有一个更特别的看点,就是三道垂花门了。这三道垂花门的垂花门的垂柱分别根据荷花的三个花期雕刻成三种不同形态的图案。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它的第一座垂花门,由垂花柱雕刻花蕾图案而取名“含苞待放”。上方的木格中有四季花图案,象征四季平安;第二道垂花门由垂花柱雕刻莲花开放而得名“花蕊吐絮”,上方木格中有木雕仙鹤九只,寓意长寿有钱;第三道垂花门由垂柱木雕莲花开放而取名“籽满蓬莲”,门楼上方及垂花柱两边有木雕葫芦爬蔓的图案,取名葫芦万代,象征子孙万代繁衍不断。
大家请随我来,穿过这三道垂花门,就来到了当年石府的女花厅,也就是女眷接待宾客的地方。如今是反腐倡廉的陈列展厅。等会儿会给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到时大家再仔细参观。看过反腐倡廉陈列厅,我们接着参观。这里大家看
到的是婚俗陈列。在这里呢,有娶亲时场景陈列模型,以及结婚时所需要的物品。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漕运轿车陈列厅。明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全线经过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杨柳青古镇作为京杭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漕运颇为重要。漕船是指专门负责运送漕粮的舟船,又称为粮船或者是运船。穿过此院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房间。门口设立的报厦是为当年的丫鬟侍女所准备。屋内陈设非常富丽堂皇,各种珍奇异宝应有尽有。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点是老艺术家石挥生平展参观,著名艺术家石挥就是石氏的第七代世孙。众所周知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就是由他导演的。
以前这里是石府的内账房,现在这里有当年杨柳青买卖一条街的模型陈列,大家可以尽情观赏。靠东侧的那个院落里是砖雕陈列和灯箱画展览及拓片展览。下面就留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参观。
好了,石家大院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通过我的介绍,您是不是对这座大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呢。感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第四篇:石家大院导游词
导 游 词
欢迎大家来到我美丽的家乡杨柳青,杨柳青是个古镇,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有代表性的建筑,石家大院。
杨柳青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石家是当年天津八大家之一,一度财势显赫,声名遐迩。
石家在杨柳青二百余年的历史,反映了石氏家族从落户、发家、鼎盛、衰微、直至败落的过程。
清雍正年间(1723—1735),石氏先人即从山东来到天津一带操船营运。乾隆五十年(1785),从石衷一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已一改累代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道光三年(1827),石献廷的儿子们遵照父亲遗嘱,分家另过,各立堂名。因老大石宝福早天,老二石宝善立长门福善堂;老三石宝庆立二门正廉堂;老四石宝苓立三门天锡堂;老五石宝珩立四门尊美堂。福善堂、正廉堂以及天锡堂的后世子弟中,虽也有勤勉上进、刻意经营者,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到清末民初,三门的家道先后中落。
而尊美堂一支,石宝珩长子石元俊在咸丰十一年(1861)科考中举,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为名末曾到任,反而致力于家业经营,使得买卖兴隆,资产巨增。光绪十年(1884),石元仕继石元俊之后主持尊美堂。他不仅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石元仕努力结交权贵,子女多与天津官绅、豪门结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光绪二十六(1900),八国联军入侵,石元仕带头出资在家乡办“支应局”,使地方免除许多祸乱,因而得到清政府赏识,先后被李鸿章和慈禧接见,并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一时名重津门,当选为天津议会、董事会委员,从而确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资本家与一身的社会地位。民国七年(1918),石元仕七十岁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摆寿筵,极尽奢华。不料次年,石元仕即背生溃疽,体弱已极,很快故去。其出丧规模,在杨柳青地区可谓空前绝后,所耗财资,难以计数。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难收,衰落之势初现。石元仕去世后,其家人即离开尊美堂老宅,全部迁往天津定居。民国二十九年(1940),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娘家势力不凡,丧事必得大办,致使家业更加一蹶不振,只好负债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的大部分住宅已变卖他人。
1987年6月,西青区人民政府将“尊美堂”宅第列为区级文物(俗称石家大院),加以保护,并拔资修复。在天津市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六年,投资560万元人民币,终于完成修复工作。1992年,石家大院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属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大院大规模修建始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耗费白银30万两。整个大院的占地面积是一万平米。院中有院,院中套院,院院相通。宅院主人石元仕在过去被列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家祖籍是山东省的莱州,漕运发家,发家以后,落户杨柳青。石家大院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曾是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办公地点。以后主要做学校使用。文革期间,这个宅院也难逃劫难,大量文物遭到破坏。从1987年开始修复,1991年辟为民俗博物馆。院内有很多民俗展览。下面我带您进去参观的主要有戏楼,花厅,甬道,垂花门。各位游客,请您随同我去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石家大院的甬道。石家大院北高南低,这条甬道有100米长,中间的石板下面是排水设施,下水管道。而这条甬道中间贯穿三个门楼,而且下面是三凳台阶,所以从这里往北是非常吉祥的一条道,预示着您步步高升,连升三级。请随我来参观。
各位游客,您现在看到的是石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式门楼。而这座中式门楼上的这组砖雕,雕刻精美,内容非常吉祥。上面的图案叫宝象花,源于佛教,是荷花,菊花,牡丹花合为一体的想象图案。第二组砖雕刻的是两个如意,如意下是两个柿子,取谐音事事如意。第三组图案为五只蝙蝠的图案,蝙蝠寓意幸福,中间是一个寿字,叫五福捧寿,寓意为五福降临,长寿为本。请看,这是一个排水的设施,流水的沟眼。这个图案,下面是两个眼,上面是一只蝙蝠,寓意福在眼前。
石家大院是中式建筑群,但是您请看,眼前的这个门楼是西式的,西洋座,旋子门,上面还有旗子。清代时候,上面是龙旗,辛亥革命后改为五族共和旗,五族共和,国泰民安。这座门楼建于1911年以后。好,我们从这过去。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杨柳青灯箱画展览。杨柳青这个镇在清王朝中期以后文风日上。当地为了造就更多人才,由当地士绅石源俊在杨柳青的文昌阁成立了崇文书院。杨柳青的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里面供奉的是魁星,文昌帝君,孔子。这组灯箱画就是根据《文昌帝君阴鸷文》中选出24句,聘请当地一位著名画师言喻成绘画。
各位游客,您现在站的位置,左边的院落接待男客人,右边的院落接待女客人。女客厅房上砖雕的图案是凤戏仙桃,意为女士长寿。男客厅房上的砖雕是瓶升三级,以为男人做官。现在我们进男客厅去看一看。男客厅的条案上供奉着福星禄星寿星,客厅里有木雕的精品八扇屏两个隔段上的木雕,木料是黄杨木,特点是双面雕刻,内容是四季花鸟。当时是一位姓刘的师傅为石家所刻,当时是一朵花六两银子。这个客厅的取暖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的地下全是纵横交错的烟道。房山外面有一灶口,用来烧炭,带下烟火循环,这种取暖方式我们在故宫还可以见到。
这个院在过去石家主要接待男客人。石家是个大家族,石家在清道光年间析产为四门,长门福善堂,二门正廉堂,三门天锡堂,四门尊美堂。其中以第四门治家有道财丁兴旺,不断扩建,成为津西第一院,俗称“石家大院”。主人石元仕曾在1900年的时候创办支援局维和会,保护津西友工。慈禧太后曾经召见,李良英保举,赏他钱他没有要,当时赏他一块匾——乐善好施。善字在提的时候少写一点,意为你行善还差一点。在1906年的时候天津有了议会。石家主人石元仕当时是县议员,后来竞选成为副议长。当时天津警察厅厅长杨翼德就是这家主人石元仕的干儿子。当时杨翼德是石家的座上宾。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石家大院的长廊。这条长廊有100米长。长廊上方同时也是更道,像过去在石家打更护院的人在房上巡视。这一侧是石府花园。石府花园是2003年扩建的,四面环廊,三层叠水,独具特色,具有苏州园林之秀美。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杨柳青石家大院内的民俗展览——杨柳青水局陈列。杨柳青水局是民间的消防组织,也就是现在的消防队了。杨柳青水局创立于乾隆年间,当时的杨柳青水局一共有18家。最早的水局叫天安水局。它的救火原理实际上也非常简单,后面有一个水箱,挑水往里倒,随时压,上面有管子前面有水枪。这三台水机,黑色的叫青龙,红色的叫红龙,白色的叫白龙,是三种型号。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石家大院的垂花门。石家大院共有三座垂花门。过去,垂花门属于宫廷式点缀建筑物。这三座垂花门巧妙的利用荷花的三个花期,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一座,叫“含苞待放”,上方牧歌中刻的是四季花鸟,这个门的寓意为四季平安。第二座和第三座门都在甬道上。第二座门花开一点,叫“花蕊吐絮”,上方木格中刻的图案寓意长寿有钱。第三座门的莲花是完全开放的,而且已经结了莲子,名称叫“子满蓬莲”,上面还刻有葫芦图案,我们知道,葫芦是爬弯的,弯上有葫芦,葫芦多子,所以代表子孙万代。这三座垂花门独具特色。这个垂花门也是这个院的仪门。我们来看他两侧的石雕,仅石料就花了五百两银子,两个老工匠刻了一年,上面全是吉祥图案,它的外侧是八句迎春,内侧是太狮少狮戏球,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国民居戏楼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府戏楼。石府戏楼位于石家大院的中心位置,这个戏楼及南北风格为一体,木质结构,签批封顶,它订制的铜铆钉巧妙地在戏楼的顶部形成了一个长寿的寿字。这个戏楼前面的席位为官客席,后面的席位为堂客席,因为封建社会都是男女有别,男女都是分开坐的。整座建筑为抬梁式,左右各有6根立柱,立柱为通天式,上圆下方,取其天圆地方之意。在立柱上方还悬设一圈回廊,称“走马廊”是当年石府家丁护院警卫时所站之处。石府戏楼具有三大特点,冬暖,夏凉,音质好。冬暖是因为它采用了最科学的取暖方式,地采暖。夏凉是因为顶高散热快,戏楼内地炉空气流通,方砖青石坚硬清凉,东西两侧开有侧门可使空气形成对流,加上空间又高,窗户的设计阳光不直射却分外透亮,使人感觉十分清凉。音质好是因为戏楼建筑用砖均是三座马蹄窑指定专人特殊烧制,经专用工具打磨以后干摆叠砌,用元宵面打浆糊白灰膏黏合,墙成一体,加上北高南低回声不撞击,背面隔扇门能放音,拢音效果极佳,偌大戏楼不用扩音器,不仅在角落听得清楚,即使院内也听得明白无误。
各位游客,随着我的介绍也游遍了这享誉世界的宅院,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希望有机会还会在这里相聚。
第五篇:《柳家大院》读后感
《柳家大院》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家大院》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柳家大院》是老舍笔下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柳家大院里各色人物的生活,重点讲述了张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里生活。
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个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老伴儿早死了,儿子拉洋车,日子还算过得去。“我”在柳家大院里算是个“文明人”,但我并不像老王那样总也吹胡子瞪眼睛,更不会对儿媳妇挑鼻子弄眼睛,摆派头,折磨儿媳妇。因此,“我”这个“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个像窝窝头的小媳妇。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妇,当我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妇,并且对她周围的人充满了愤恨,特别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们都是她的亲人,应该去照顾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弱小的小媳妇,可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处处为难小媳妇。
老王要学“文明人”,要做足了当公公的气派,他变着方儿的挑儿媳妇的毛病,他没有空儿的时候,便叫女儿替他办,总之是小媳妇没有一天得着好气的,有时候还吃不饱。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来一趟,本应该没有什么事,不能打骂小媳妇,也没有什么理由呀。可是,小王经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拨,结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妇。小媳妇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己受了冤枉却没有人来帮忙,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关心过自己。更何况,柳家大院里的人都认为男的`该打女的,公公该管教儿媳妇,小姑子该给嫂子气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奈呀,小媳妇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在房梁上吊死去了。
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打妻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为什么小姑子总是搬弄是非来欺负嫂子?难道她就不是一个女人吗?她没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吗?她就不怕以后有同嫂子一样的命运吗?小媳妇固然可怜,她死了也许会是一种解脱。但我觉得二妞更可怜。因为,她不曾想过自己将来的命运,她不会善待别人,她还并不知道,她所看见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可笑的是,她还不知道父亲要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给儿子续一房,卖个三百二百的除给儿子续妻之外,自己也得留点棺材本儿了。
可见,当时的社会,女子的地位有多么的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终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与女人之间都不存在互相的关爱。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虽然,作品中的悲剧性很强,但作者笔下的文字却表现得不那么强烈,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平实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的语言都很幽默,使得文章更具有了讽刺意味。使人读后没有思想感情的波折,却能使人有深深地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