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练习及答案
7下历史练习
1、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过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简述隋朝大运河工程的主要功能。(2)它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图二 隋朝大运河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1)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2)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意思相近即可)(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接着他又说:“„„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贞观政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在这方面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时期。(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 图三:火药
(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功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图(1)宋代《货郎图》图(2)北宋“交子”铜版拓片 图(3)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一中的图(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繁荣 C 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纸币(2)C(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7、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2)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3)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
(4)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1)张骞出使西域(2)鉴真、玄奘(3)指南针(4)闭关锁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8、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 时间早、规模大、范围广
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篇:高一历史第三分册 默写练习答案
第三分册 默写练习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一、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1、北宋建立:
2、文官体制
(1)军事上的表现: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
地方: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
(2)政治上的表现:
“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中央政府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大都由文官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拆迁相分离的制度。
3、科举制的完善
1、考试形式的完善: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弥封”、“誊录”规则。
2、考试内容的完善:废除“帖经”,增加策论考试。
3、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少数民族政权名称+图 西夏党项族、辽契丹、金女真。
2、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3、靖康之变:
4、南宋建立:
5、大蒙古国的建立:
6、元朝建立: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海上丝绸之路:
(1)兴起的原因: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2)表现:
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贸港。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和征收商税的市舶司建立。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3)贸易商品: 输入:香料、珍宝、药材等。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4)影响: 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四、辉煌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
北宋仁宗庆历期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获得成功。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世纪,火药随蒙古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梦溪笔谈》碑。
五、元朝的统一
1、行省制度:
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中书省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地方设行省制度。除“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方分设行中书省。吐蕃由宣政院兼管,琉球(台湾)由澎湖巡检司管理。
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
一、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1、明朝的建立:
2、内阁制度:
(1)目的:稳固统治,大力加强皇权。
(2)形成过程: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人数不等,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3)评价: 明朝中后期,虽有内阁首辅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事例,但从制度上说,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事,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期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
3、厂卫制度: 名称变迁: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职能:侦查、缉捕、审刑等。作用: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
二、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三、康乾盛世
1、军机处:
(1)目的:空前加强皇权。
(2)过程: 清初设内阁;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
(3)职能: 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
(4)影响: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2、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东北:康熙时期,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2)西北: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准格尔部。乾隆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
(3)西南:乾隆时期设立驻藏大臣与**、**共同管理西藏,并实行金瓶掣签制。
(4)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郑氏政权。康熙中期,清朝攻占台湾,设台湾府。
3、社会经济的繁荣
(1)农业:南方多种双季稻,高产作物引入,经济作物成为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
(2)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推广,城市和市镇普遍开设手工业作坊。
(3)商业:“船码头”、“银码头”、“布码头”出现,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4、大的一部丛书。
四、明清对外贸易
1、朝贡贸易的特点:
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放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贸易。值域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船舶数量和朝贡人数等,明朝政府都有具体规定。
2、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清初: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2)康熙帝在位的中期,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并制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立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3)乾隆时,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必须遵守种种限制。
五、早期的西学东渐
1、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书籍 《几何原本》
2、意义: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第三篇:中考历史《汕头的变迁》练习(无答案)
《汕头的变迁》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追古溯源
一、填空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 管辖。公元前
年
王朝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 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元朝时期称潮州路,明清时期称为潮州府。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潮汕中心南移。
3、1981年11月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2003年3月,潮阳,澄海撤市设区,汕头市区扩大五倍,下辖龙湖、金平、濠江、澄海、潮阳、潮南六区及南澳县,即六区一县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 人。最晚至 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和 时期是中原移民大量迁入潮汕的两次高潮。
5、代著名文学家 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 ”也是为了纪念他。
6、中后期,日本倭寇侵犯,广东总兵俞大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在潮州的活动为收复台湾作了重要作准备。,遗址都是其在潮汕的立时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
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 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 和 最为著名。
10、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代是 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
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13、610年,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现在的台湾),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14、1684年,清朝开海禁,澄海
逐渐兴盛起来,乾隆时,澄海的大商人往来与国内各地,从出发的商船活跃于日本、南洋等地。1792年,清朝设。到 年间,澄海上缴的贸易税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逐渐当时澄海商贸的繁盛。
15、代,潮汕人文鼎盛,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其中,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的是
二、选择题
()
1、秦朝时广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 A 桂林郡 B 象郡 C 揭阳县 D 南海郡
()
2、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行政建制与开设朝代是 ① 南海郡② 揭阳县③ 秦朝④ 西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马克思、恩格斯曾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说过:“汕头是唯一一个拥有一点商业意义的港口”,那么
汕头正式成为商埠----汕头埠,开始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甲午战争期间()4.1921年,与汕头分治的潮汕地区是: A 南澳 B 揭阳 C 澄海 D 饶平()5.秦征服百越后,迁徙50万中原人到岭南定居。此前,潮汕地区最早的居民是 A.汉族 B.越族 C.白族 D.匈奴族
()6.汕头经济特区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 B 1929年 C 1949年 D 1981年()7.潮汕地区被称为“南蛮之地”,那么我们的先民是在什么时间迈进文明门槛的?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中原人移居潮汕地区的最早记录在 A 战国时期 B 秦朝时期 C 两晋时期 D两宋时期()9中原人移居潮汕的第一、第二高潮分别于 ①战国时期 ②秦朝时期 ③西晋时期 ④两宋时期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10.南迁的中原移民的祖先主要分布于 ①河南 ②河北 ③ 山东 ④ 山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潮州名胜“韩文公祠”及“韩江”等名称纪念的人物是
A赵德
B韩愈
C翁万达
D周敦颐
()12..潮汕人民有维护祖国主权的优良传统,曾经跟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和抗击荷兰殖民者而收复台湾的的领袖是:① 韩愈 ② 俞大猷 ③ 戚继光 ④ 郑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跟南澳县的“金银岛”、“国姓井”、“招兵树”的潮汕人民维护祖国主权的 斗争有① 义和团运动 ② 抗倭斗争 ③ 收复台湾 ④太平天国运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引进先进文化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潮汕人民的传统美德。南宋时潮汕先民引 进的水稻优良品种及明清时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① 小麦 ② 占城稻 ③ 菠萝蜜 ④ 甘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在潮汕地区,历代修筑的堤防设施中,规模最大的是 A 韩江堤围 B 三利溪 C 潮水溪 D 鮀济河
()16.主持修筑韩江堤围和三利溪的人物分别是 ① 韩愈 ② 苏轼 ③ 陈尧佐 ④王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潮汕手工业最为著名的门类是 A 陶瓷与织布 B 刺绣与织布 C 陶瓷与制盐 D 陶瓷与潮绣
()18潮汕先民能烧制薄胎黑陶的历史记载应该追溯到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唐朝 D 元朝
()19.若要查找见证潮汕先民制青瓷的悠久历史,要查找的史料的朝代必须在 A 三国时期 B 两晋时期 C 唐朝 D 宋朝
()20.陈设瓷的制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 A 明清时期 B唐朝 C 新石器时代 D 奴隶社会
()21.“潮州女子多勤纺织······故织紝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此语反映的潮汕地区的著名手工业是A 陶瓷 B 刺绣 C 制盐 D 刻书
()22.王安中的《潮阳道中》说:“大轮升处路初分,雷鼓翻翻脚下闻。万灶晨烟煮白雪,一川秋穗割黄云。”当中的“白雪”是指潮汕的哪一产业
A.蚕丝业 B.制盐业 C.面食业 D.制冰业
()23.潮人制盐的“滩晒法”最初出现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4“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潮州海阳有盐”······上述史料反映潮汕先民制盐的悠久历史。潮汕出现三个盐场的朝代是 A 西晋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
()25.清朝潮盐产量达到最高峰,能见证这一史实的机构是 A 英领事馆 B 樟林巡检司 C 运同署 D 潮海关
()26.以潮汕促进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高宗 D 唐太宗
()27康熙帝时开海禁,借此东风发展为潮汕乃至全国重要商港的港口是 A 妈屿岛 B 樟林港 C韩江 D 南澳
()28.嘉庆帝时澄海上交的贸易税占全省的1/5,清政府重视澄海的贸易,为此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 英领事馆 B 樟林巡检司 C 运同署 D 潮海关
()29.为《心经》作注、为《金刚经》释义的潮人一代先师是 A 韩愈 B 大颠和尚 C 赵德 D 翁万达
()30.通晓经史,协助韩愈兴办乡学的“潮州八贤”之一是 A 韩愈 B 大颠法师 C 赵德 D 翁万达
()31.被誉为“文盖天下,武把三关”的“岭南第一名臣”是 A 林大钦 B 大颠法师 C 赵德 D 翁万达
()32.道光年版的收集明代潮汕名人作品,一代潮汕知识分子才华及历史风貌的作品是 A 《心经》 B 《金刚经》 C《潮州耆旧集》 D《潮州志》
第一章参考答案:1—5 DDCCB 6—10 DDBCB 11---15 BCCDA 16—20BDBBA 21---25 BBCCC 26---30 BBBBC 31—32 DC
第二章 百载商埠
一、填空 1、1858年6月,英、法、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增开潮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1 年汕头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为.2、年1月,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成立,汕头出现两个海关并存的局面。原清朝设的海关称“ ”(只负责征收国内商货之税),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称为“ ”。年11月起,潮海关(“新关”)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接管汕头“常关”业务。直到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才结束了外国人把持潮海关长达90年的历史。
3、汕头开埠后,英国等13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领事署或派驻领事。英国在 年正式建领事馆。
4、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在汕头大肆进行经济侵略。如在汕头开设商行,投资办厂。1878年 国怡和洋行在礐石设制糖厂,这时外资在汕头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利用商行从事“猪仔贸易”,掠卖。
5、据现有资料,汕头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世纪初是汕头民族工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
6、汕头开埠后,港逐渐取代 港称为潮汕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1933年,汕头港的吞吐量高居全国第 位
7、年,华侨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由著名铁路工程师 设计。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铁路。1939年,日军侵潮,潮汕铁路全线被毁。
8、汕头开埠后,商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1933年,汕头商贸额居全国第 位。
9、汕头开埠后,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 业,这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10、20世纪初,潮汕地区最著名的实业家之一 创办的实业,1909年建成了 ;1941年创办了改 ;1883年有了有线电报;1929年,设立,首办直通国际的电报业务;1911年正式成立了潮汕地区第一家民用电话企业——。改善了汕头开埠之初在照明、用水、通讯等公共事业严重滞后的局面,汕头公用事业日渐完善。11、1932年10月,汕头成为全国第 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二、选择题
()
1、1.汕头开埠的时间及清政府在汕头设立的专管外事及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① 1861年 ②1921年 ③洋务局 ④ 潮海关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清政在潮汕地区设置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的时间与地点是
① 1861年 ②1860年 ③妈屿岛 ④礐石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潮海关接管汕头“常关”事务的时间及关闭的时间分别是 ① 1901年 ②1860年 ③1861年 ④ 1949年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潮汕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外国领事馆是 A 大英驻扎潮州等处领事署 B 驻汕大法国领事署 C 大丹麦驻汕领事署 D 意大利驻汕领事署
()5.列强侵略潮汕期间,潮汕的进出口贸易历年均出现 A 出超 B 入超 C 均衡 D没有统计
()6.列强侵略潮汕地区的经济活动包括 ① 输入鸦片,掠走金银与原材料 ②经营海运,控制对外贸易
③开设商行,投资办厂 ④从事“猪仔贸易”,掠卖潮汕华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清朝时期开辟“汕头---香港----台湾”航线是 A 英国汽船公司 B 日本汽船公司 C 美国汽船公司 D 意大利汽船公司
()8.外资在汕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是 A 英国怡和洋行制糖厂B 日本怡和洋行制糖厂 C 英国德记洋行制糖厂 D 英国怡和洋行罐头厂
()9.为了在潮汕地区掠夺原材料与劳动力,列强在汕采取的经济活动主要是 A输入鸦片,掠走金银与原材料 B经营海运,控制对外贸易
C开设商行,投资办厂 D从事“猪仔贸易”,掠卖潮汕华工
()10.如果你乘坐轮渡到礐石渡口,你会看到海旁路上的“英国领事馆”,它关闭于什么时候?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 B、抗日战争爆发后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D、解放战争爆发后
()11.汕头近代农业破败、落后,主要原因有 ① 农村耕地占有不合理 ②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③水利建设落后失修 ④自然灾害频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据史料记载,汕头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 A 豆饼榨油厂 B 澄海振发织布局 C 汕头竟新针织厂 D 潮阳信丰织布厂
()13.潮汕地区尤其是澄海的纺织行列的领头企业是 A 豆饼榨油厂 B 澄海振发织布局 C 汕头竟新针织厂 D 潮阳信丰织布厂
()14.汕头开埠后,潮汕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是 A 樟林港 B 汕头港 C 海门港 D 南澳
()15.汕头近代工业的特点是 ① 规模小 ②水平低下 ③不能成为汕头的经济支柱 ④是成为汕头的经济支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航线“汕头--暹罗”的华暹轮船公司的创立者是旅泰潮侨 A 杨俊如 B 郑智勇 C 李鸿章 D 张煜南
()17世纪末广东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及其创办者是()
① 汕潮揭轮船公司 ②华暹轮船公司 ③郑智勇 ④ 肖鸣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我国第一条由华侨创办的铁路及其投资者是 ① 潮汕铁路 ② 汕樟轻便铁路 ③张煜南 ④ 杨俊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9、20世纪30年代,汕头较为繁华的商业区在()
A濠江区 B 小公园一带 C 潮阳区 D 澄海区
()20.汕头商贸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有 ① 能同国内通商口岸贸易与对外贸易 ②有华侨投资与消费市场
③ 有华侨汇款,相对购买力高 ④闽赣、潮梅等地主要靠汕头港对外贸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21、20世纪30年代的百货行业中诚实经营,有口皆碑的公司有 ① “南生” ②“广发” ③“振源” ④“平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2.以“信”为主体内容附带说明寄钱数量的“银信合封”金融行业是()
A 商贸业 B 工业 C 农业 D 侨批业
()23.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行业是 A 商贸业B 工业 C 农业 D 侨批业
()24.跟高绳之有关的近代公用事业是
① 开明电灯公司 ②自来水公司 ③电话公司 ④纺织公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潮汕地区第一家民用电话企业是由高绳之创办的: A 汕澄电话公司 B 汕澳电话公司 C 潮汕电话公司 D 汕头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26.汕头市政府接管“ 汕头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后,在全国开通自动电话的位序是()
A 第四个 B 第九个 C 第十个 D 第八个
()27.1879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我们汕头第一家发电厂是由实业家高绳之创办的“商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时间是 A、1879年 B、1889年 C、1899年 D、1909年
第二章参考答案:1—5 BBDAB 6—10 DBACC 11—15 DABBA 16---20 BBABD 21—25DDDAA 26—27 BD
第四篇:《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阅读练习附答案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客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 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这些话表明古代统治者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因此,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模式具备以中华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 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 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 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样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这是唐代文明鼎盛的重要标志。
C.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说明唐朝统治者很注意吸收不同民族的人进入政府机构。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试题答案:
1.B
2.C
3.D
第五篇:《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