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政发〔2008〕12号关于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淮安市人民政府文件 淮政发〔2008〕12号
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名牌品牌创建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7‟93号)精神,结合我市品牌创建和经济发展实际,现就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品牌创建工作的意义
品牌的实力和水平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提高我市产品质量、产品档次和企业整体素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广大企业和市相关部门的积极工作,我市的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的竞争力、知名度和发展速度得到较大提高。但也应该看到品牌建设与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牌产品的总量、规模和影响力仍然偏小,品牌产品大多集中于原料型、初加工、传统产业等环节,— 1 —
企业实施出口品牌战略的意识不强,各县区之间品牌发展不平衡。为此,各地、各部门要从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
二、品牌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规模提升为目标,以积极争创、重点培育、注重实效、整体推进、促进发展为手段,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认可、政策激励为原则,走自主创新、以质取胜道路,加快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具有我市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高知名度商标,促进我市品牌产品做大做强,全面增强我市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二)总体目标:通过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国际惯例及品牌发展自身规律的管理体制,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和高知名度商标,全民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品牌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发展名牌产品。到2010年,全市培育引进中国名牌产品确保4-5个,力争6-8个,中国名牌农产品4-5个,江苏名牌产品8-10个,淮安名牌产品100个。力争到2012年,有效期内的中国名牌产品5-6个,省级名牌产品40-45个,市级名牌产品200个,其中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10个。
——争创高知名度商标。到2010年,全市新创中国驰名商标4-5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5-20件,淮安市知名商标100件。力争到2010年,全市有效期内的中国驰名商标8-10件,省著名商标60件,市知名商标230件,培育和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6个。
——壮大品牌规模。到“十一五”末,注册商标总量力争达7000件,比“十五”期末增长70%;全市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亿元市级以上品牌产品100个。
三、品牌创建重点
(一)积极发展农业品牌。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制定并实施农产品标准,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我市产业特色和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名牌。鼓励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带有地理标志特征的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并规范使用和管理,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我市同类农业名牌品牌资源。
(二)大力提升制造业品牌。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名牌,积极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名牌,充分发挥我市机械、化工、纺织、烟草、冶金等原有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名牌,积极培植特钢、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3个千亿产业企业在规模扩张中争创品牌,在树立品牌中壮大规模。以环境保护、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性名牌。
(三)加快培育服务业品牌。积极推广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引导服务行业及企业制定、实施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为争创服务业名牌夯实质量基础。重点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和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服务业名牌品牌。
(四)努力争创出口品牌。鼓励和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实施国际通行的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争创出口名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引导更多的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五)切实增强传统特色品牌竞争力。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目标,在特色食品、传统工艺美术品、文体用品等行业,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培育一批具有我市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责任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发挥市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 3 —
形成“1+5+1”创建工作领导新格局,即一个工作领导小组:淮安市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五个专职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品牌宣传委员会和技术开发委员会,分别设在市经贸委、淮安质量技术监督局、淮安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和市科技局;一套议事制度:品牌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全市规模的品牌推进工作会议。
二是细化责任。领导小组总体负责推进全市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订全市品牌建设的政策、规划和措施,协调和监督有关政策、措施和目标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我市在实施品牌战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全市品牌建设的具体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品牌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负责我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邀请国家、省专家来淮讲座、指导申报认定工作,对创建工作效果突出的成员单位进行奖励。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负责市名牌产品认定工作。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负责市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品牌宣传委员会负责全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的宣传工作。技术开发委员会负责全市新产品开发和名牌产品、名牌商标产品培育工作。
三是明确重点。市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我市重点企业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企业上,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品牌创建工作规划,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沟通联系,提供咨询指导。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实施业务培训。上下联系,多方争取,使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和著名、驰名商标称号。
四是制定标准。市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和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要参照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商标申报要求,结合我市企业发展实际,制定市名牌产品、知名商标评审细则。原则上,申报市名牌产品、知名商标的产品年销售收入不得低于1000万元,特殊行业可适当放宽。
五是强化考核。市政府每年下达各县(区)、各部门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目标,并将品牌工作列入各地、各部门“4221”目标工程进行考核。各县(区)可建立相应机构,推动本地名牌战略的实施。
(二)发挥主体作用,加快实施步伐
一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创品牌的基础在企业。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实施名牌战略对提升自身品位、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实施名牌战略摆上议事日程;按照“一品一策、一品一方案、一品一责任人”的原则,引导企业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进一步创新品牌,提高质量,增创优势,以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
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拓展市场和提高效益,积极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加快重点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技术服务,及时向企业通报国外技术法规、标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认证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帮助企业追踪、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重点领域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品、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知名度。
三是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推动区域质量工作快速发展,为创立和发展名牌奠定基础。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加强对商标注册工作的指导,不断拓展商标注册的领域和空间;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积极申请商标注册,特别是“名、特、优、新、稀”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加大对定牌加工企业商标注册的指导,帮助企业逐步立足自主创牌。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质量技术意识和名牌品牌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精通质量管理及品牌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 5 —
良好环境。
(三)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创建活力
一是表彰。市政府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通报表彰;对品牌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优先推荐参加省以上优秀企业和质量管理奖企业评选,其经营者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优秀企业家和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评选。
二是奖励。对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 50万元,其中30万元奖励企业,20万元奖励相关服务单位。奖励费用由市财政划拨,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获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其中1万元奖励相关服务单位,市直及清河、清浦、经济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的企业奖励费用由市财政划拨,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余县由各县财政划拨。
三是扶持。为激发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市政府设立品牌战略推进工作专项基金。由市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用于企业品牌培训、申报、通告等相关工作,以及工作突出的单位、个人奖励和工作经费等费用。对已认定的各级名牌产品和高知名度商标产品,有关部门要在技术改造、融资贷款、重点物资运输、用电安排、技改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淮安名牌产品和市知名商标认定活动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种养殖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行业协会等申请商标注册的,在商标申请注册手续办理后,由市财政给予1000元/件的费用补贴;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性名牌产品企业,优先推荐申报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专项资金。
(四)营造创建氛围,加大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宣传。组织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设立专栏,重点介绍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以及推进品牌创建的有关政策、信息,加强对品牌产品和企业的推介,加大对假冒侵权行为曝光的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名牌、爱护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
二是规范申报。品牌产品和商标的申报坚持以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开、权威、不增加企业负担为原则,坚决纠正推荐申报过程中
— 6 — 的不正之风,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营造良好的环境。涉及品牌荣誉的所有发牌、授奖活动均由市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扎口管理,坚决打击以赢利为目的的非法评比行为,规范各种质量荣誉评比、授奖行为。
三是严格保护。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支持名牌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扶优治劣”,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为企业培育和争创名牌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保护名牌产品和生产企业的利益。
五、本意见由淮安市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市政府淮政发„2005‟42号文同时废止。
二○○八年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综合经济 品牌△ 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淮安军分区。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月30日印发
共印360份
第二篇: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同志们:
去年底放假前,学校领导班子在思考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时,就多次酝酿、讨论,结合学校当前的情况和发展要求,将文明单位重建工作列入3+3目标任务。
按
照领导班子分工由我今年分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其实,这项工作在今年开学后,就一直在推动,目前为此,利用校务会,中心组学习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就进行了相关学习、动员,因工作等多因素影响,动员大会推迟到今天召开,先向大家简要介绍前半学期工作情况,本期开学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我们向机关党委进行申报并得到回复;二是向各支部、部门下发了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决定;三是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已下发各支部、部门);四是拟定学校文明单位手册,对我们大家提出了需潜移默化和日常共同遵守的明确要求,办公室正在制书印发;五是修改完善学校岗位职责并印制了白皮书;六是对各部门明确了创建工作任务,比如学生科、团委、教务科;七是构想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具体推动等等。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综合性强,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工作要求,需要全体师生员工人人参与,广泛动员,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各方面,也涉及教职工、学生以及离退休人员与家属,今天在这里召开创建重庆市文明单位动员大会,我想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学习《重庆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让大家了解文明单位的要求、条件,明白我们要做什么?二是明确创建重庆市文明单位的意义和我们的创建思路,也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三是动员和行动,以新的创建措施,新的创建成果,确保实现我们2012年创建重庆市文明单位目标。
首先就《重庆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作一简要介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明办)04年3月出台,共五章24条、包括总则、文明单位条件、评选命名与表彰奖励、附则等,明确了:一是管理机构:文明办;二是指导思想;三是分类:国家级、市级、市级标兵、区县(市)级和委级;四是条件:六大条件:①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要求坚持两手抓,创建活动摆上议事日程,规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②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人人皆知、人人践行;③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我想学校“二节”、第二课堂活动、公益活动开展等就是创建具体工作;④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制度健全,岗位责任落实,无违纪违法案件、刑事案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良好,无安全责任事故、无邪教活动;⑤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良好。校园文化建设:搞好绿化、美化,无脏乱差现象;⑥业务水平领先,工作成绩显著,地区和行业领先。五是评选命名与表彰奖励:评选与命名:市文明办;有下列情形要撤销命名的:①领导班子不团结,主要领导成员严重违纪违法;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③治安状况混乱;④环境污染严重;⑤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其他重大问题的。
第二就意义来讲我想大家也明白,主要在于是促进学校上档升级、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职工素质提高学校育人质量的有效形式,更是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就我们创建的思路:以发展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为重点,以抓好职工、学生队伍建设为主体,以思想政治建设和文明道德建设为抓手,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改善和美化校园为目标,以良好的工作业绩来争创重庆市文明单位。比如:《文明手册》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大家都了解学习,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各类活动评选,需要大家参与、支持。再比如要求全体师生爱护校园一草一树,强调为人师表,规范言行等。
第三广泛动员,做到三个创新、四个延伸、五个提高,抓好三个建设与各项主题活动。创建工作要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我们的创建活动要深入人心,多方配合,形成师生共建的浓厚氛围与良好创建环境,我们的创建要全体教师、职工、学生人人皆知,人人皆动。我们希望:创新内涵、创新载体、创新机制,比如:今年学校3项重要工作和3个创建,就是我们内涵与载体的创新,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包括我们申报特色专业、精品专业,都是为了促进我们育人水
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具体的创建工作。
四个延伸:主要是体现我们创建工作的基础性、广泛性。就是要向教学延伸、向教研室延伸、向班级延伸、向宿舍和周边延伸。强调基础工作,着力打造育人环境,强调贵在坚持,着力取得具体成效。
五
个提高:首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职工师风师德;三是提高管理与工作水平;四是提高道德文明素养;五是提高校园文化环境与品位,突出放在新校园建设上,就个人意见来讲,就是重规划、高起点、严要求、借鉴先进、突出美感与视觉冲击力。
今年学校重点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德育工作方案,各项推优、评优,包括我们打造“两节”、我们举办文体活动、增强人文修养的制度、规章等,包括我们花钱进行新校建设规划,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特训基地建设,都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五个提高。
关于三个建设与主题活动:一是系统建设:就是上下联动,形成格局,学校党政负责全校性主题教育与大型活动。比如动员大会,承接各项宣传、比赛等;团委、学生科负责学生的教育、文体活动。文明用语、行为规范、公益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等等。做到有计划、有落实,要求“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各支部、各科室负责分管范围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创建与评选党员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乃至今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等;工会负责民主管理建设与教育,职工劳动竞赛、文体活动。全方位推动学校道德风尚,校园文化形成优势。
二是阵地建设:去年校党委就出台了宣传工作实施意见,主要在于着力打造宣传、教育阵地,以专栏、广播、电子阅览、校报校刊、工作简报,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多种报告会、演讲赛、座谈会,文娱体育活动,包括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工作等,树立新思想,倡导新风尚,加强陈地建设。
三是细胞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教室、寝室”等争创活动,大力开展先进科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十佳,三好学生等等的评选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单位的创建活动。
对于主题活动:在于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扣创建主题开展活动,比如:“学雷锋”系列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行为规范实施月活动,“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英烈,弘扬红岩精神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学校着力打造的“创意节”“体育艺术节”活动等等,包括“学校文明手册”宣传教育活动,让师生受到教育、启迪,人人都做倡导文明的主人。
老师们、同志们,规划已确立,方案已明确,文明单位创建是校兴利民的好事,希望大家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倡导文明,倡导向上,倡导一流,形成合力,希望重在建设抓活动,贵在坚持抓实效,突出基础抓特色,成为我们创建准则,创建在于过程,不是目的,让我们为推动学校上档升级,为推动学校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为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第三篇: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构建道路运输和谐行业为目标,以文化建设、四化管理和“三个一”工程建设为载体,以打造“诚信服务伴你
行”行业品牌为抓手,紧紧围绕“三个服务”,强化运管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行业软硬件建设,突出运管文化的导向作用,全面提升四化管理水平,推动道路运输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以“抓七小、正作风”为抓手,进一步改善运管
形象。
结合全市“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针对运管系统在考勤、禁酒、卫生、着装、值班、礼貌用语、办公秩序等7个方面的“小”问题,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监督、加大奖惩力度等措施,达到整顿作风、树立正气、改善形象这一大目标。
1、严格考勤制度。请假要有请假条,并按规定权限审批。每月3号前报送考勤表。
2、严格执行禁酒令。一是严禁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二是严禁值班和执行公务时饮酒;三是严禁驾驶机动车辆前饮酒;四是严禁着标志服在公共场所饮酒;五是严禁到所管单位和与工作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员饮酒;六是严禁到可能影响到公正执行公务的各种场合饮酒。
3、严格卫生制度。室内外卫生坚持每日早晚两次清扫,每周五下午集中大扫除一次,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
4、严格着装规定。运管人员工作时间必须按规定着装,配挂胸牌,严禁穿标志服进入酒店和娱乐场所。
5、严格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接听记录,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6、规范礼貌用语。自觉按语言规范要求使用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接听电话、解答问题时严禁使用不文明语言。
7、规范办公秩序。规范室内物品摆放,办公区内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工作时间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
各单位要有重点地抓好规章制度完善和落实,严格纪律,规范行为,树立良好的运管社会形象。
(二)以打造“五型”运管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自律,打造廉政型运管队伍。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勤俭节约之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腐败不正之风。党员干部要讲操守,重品行,做到防微杜渐,慎初、慎独、慎微,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2、优胜劣汰,打造责任型运管队伍。结合交通四化管理,将岗位职责进行细化量化,明确权利义务和工作标准,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分工,工作讲主动,履责讲协作”的好风气。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奖惩激励人,用政绩评价人,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3、提高素质,打造学习型运管队伍。费改税政策实施后,行业管理工作面临着理顺管理职能、改变管理重心、调整管理思路的新形势,运管人员必须从提高认识、强化学习入手,转变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加强对时事政治、社会发展形势、市场经济理论、行业法规规章等知识的学习,丰富管理知识,增进管理技能,全面提高运管队伍整体素质,为做好运管本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更新观念,打造创新型运管队伍。一是在思想上要提倡创新,形成人人追求创新、重视创新、崇尚创新、学习创新的价值观念。二是在行动上要敢于创新,对运管工作进行理性思考、认识和定位,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质监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修改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相关部门:
为加快地区农业资源优势转换,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优势品牌、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我区农业发展从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不断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层次,加速农业转型转向,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7]67号、地区行署《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塔行发[2007]117号)精神,现就我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业转型转向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府扶持引导,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我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完成以
粮食、棉花、打瓜、牛羊肉、出口果蔬、特色农产品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的商标注册、绿色食品认证及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基本实现农产品商标广泛注册和使用;努力扶持壮大现有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区域性知名品牌,力争培育出1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农业名牌产品;10个以上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和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品牌产值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育品牌、重品牌、用品牌、护品牌”的良好机制,不断提升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
二、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
(一)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引导扶持企业培育、创建、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要统筹制定本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确定培育扶持的重点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发展。
(二)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结合我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实际,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以粮食、棉花、打瓜、牛羊肉、出口果蔬、特色农产品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立足国外市场、区外市场、周边市场三大市场,以哈国等国外市场为目标,加快创建国外名牌果蔬品牌;以区外市场为目
标,加快创建红花、棉花、打瓜、牛羊肉和特色农产品的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牌产品等;以疆内及周边市场为目标,加快创建粮油、畜禽蛋奶、果蔬等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各个目标消费市场群众耳熟能详、日常消费认可的农产品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塔城地区推进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措施,运用商标战略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在鼓励各个品牌竞争的同时,按照“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统一商标”的导向,引导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开展商标注册。加强业务辅导,推动农产品品生产经营主体根据自身规模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和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方案,创建不同层次的品牌。切实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工作。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国注册商标,取得商标国际保护,避免出口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商标和品牌。在地区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品牌申报和创建。重点做好由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由自治区名牌推进委员会评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由农业厅组织开展的“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等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工作。
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
(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地区农业局要在8月10日前完成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的制(修)定,并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根据各自的产业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乡镇场)、示范县的创建,不断推进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 个、示范区 个;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要达到 万亩,占全区总播面积的 %以上。
(二)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依托我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的优势,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围绕我区的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加快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步伐。到2015年,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农产品绿色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有机基地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 个以上。
四、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相关单位的监管责任,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
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强化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检测,夯实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基础。
(二)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扶强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
五、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
(一)加大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节目专栏、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网上农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进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努力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根据自身目标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和网络营销,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品牌农产品,不断提高我区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市场监控体系,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在
条件具备的地方和目标市场,推进品牌农产品专柜和专业市场建设,防治鱼目混珠,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各级工商、质督等部门要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农产品市场平台建设。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参加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农展会。依托三大展会,逐步拓展疆外市场。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组织好中哈农产品展销会,逐步建立健全哈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快中哈农产品边贸市场的改造建设,尽快形成稳定、快捷、连年增长的中哈农产品贸易新机制;适时在克拉玛依等周边消费市场举办农展会,大力推介我区品牌农产品,巩固和扩大我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提升国外、区外和周边三位一体的销售平台,促进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组织机构。地区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督查和考评工作,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各县(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加快我区农业发展转型转向。
(二)实行政府奖励。从2010年起,地区财政连续5年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奖励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先进单位(集体、企业)及个人,并对首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名牌的企业,给与一次性奖励。
(三)加强政府扶持。从2010年起,对首次获得“中
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企业以及社团、合作社等其他组织,在相关项目立项、审核和核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职业培训、优惠贷款和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
(四)明确责任分工。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区工商局负责 “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和“新疆著名商标”;地区质监局负责 “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农业局负责“中国名牌农产品”、“新疆名牌农产品”创建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基地认证的协调服务工作,并根据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地区农口各部门要在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地区发改、财政、金融、保险、税务、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造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五)加强督查指导。各县(市)、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细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加强检查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完成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红色为修改内容)
第五篇:XX县大力培育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
XX县大力培育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
为响应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鼓励、扶持和引导企业上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XX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若干措施的通知》(XX府厅字〔2018〕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培育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XX厅发〔2018〕X号)等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力争到2021年,实现1家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省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达到5家;全县直接融资总量突破15亿元。到2023年全县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达到8家。
二、主要举措
(一)夯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
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模式,建立XX县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库内企业达到50家。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等部门聚焦重点行业,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选取一批有上市意愿、利润水平较高、竞争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报送至县上市办。围绕八大重点产业链,重点选取航运物流、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医疗制品的优质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资源库实行分层分类指导,对于上市意愿强烈、综合实力较强、上市挂牌条件成熟的优质企业,列为优先层级,优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二)拓宽企业上市渠道。
根据县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情况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要求,适当选择上市路径。支持具备一定规模、效益良好、有较强竞争力、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大型企业首选国内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选择境内中小板或创业板市场上市;鼓励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借助科创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及XX省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鼓励自身上市条件不够成熟,但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借壳、买壳等方式上市;鼓励农业、旅游企业到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实现多渠道、多形式上市融资。(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按照各自职责进行推荐)(三)大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
按照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形成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清单,有序开展相关工作。要强化企业主体意识,鼓励县内企业积极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参与股份制改造。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及时兑现政策;对拟上市企业实施并购重组的,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且挂牌省股交中心的,县财政要及时发放奖励资金。(县金融办、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四)强化企业上市培训。
加大对资本市场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激发企业上市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要整合金融系统、工信系统、科技系统等培训资源,提高企业上市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省股权交易中心、证券公司等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开展培训活动,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党政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具体经办人员资本市场意识。每年组织开展1-2次上市知识培训,组织证券公司开展券商、推荐商辅导活动,普及企业上市融资知识,提升务实操作能力。(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科技局)(五)发挥证券中介机构助推作用。
加强与证券等中介机构的合作,与1-2家优质证券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其为我县资本市场发展顾问。为我县企业提供证券保荐、财务、法务等上市服务的中介机构,与企业签订正式服务协议后,需到县上市办进行备案,纳入全县中介机构服务库。建立中介机构服务库以及中介机构奖惩机制,对推动企业上市成效较好的中介机构,向后备资源库企业进行推荐;对执业水平较差、企业反响强烈的,报市上市办进行黑名单通报。(责任单位:县金融办、XX银保监组)(六)建立健全挂点帮扶机制。
建立领导挂点推进制度,对后备资源库中的优先层级企业,实行“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个帮扶部门、一个帮扶特派员、一个工作目标、一张路线图”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拟上市企业申报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经县上市办调查后,由县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挂点。完善重点拟上市企业全程服务协调机制,将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纳入县长办公会和挂点领导专项调度会的内容,按月调度,提升企业上市信心,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双帮双促工作机制,将企业帮扶部门明确为企业上市帮扶部门,帮扶特派员明确为拟上市企业定点联系人,负责拟上市企业日常工作,定期向县上市办反馈企业上市工作情况;对于完成股改递交新三板挂牌申请阶段、主板申报期间的企业,由县上市办安排专人对接跟进,及时收集问题,提交县政府会议解决;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由县上市办及时提交市上市办。(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农业农村局)(七)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畅通绿色通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企业因股份制改造、上市挂牌、并购重组、拟募投项目落地等需要办理审批、许可、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因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部门规定需要出具相关证明的,要主动服务、加强配合,加快办理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对具体经办人员实施容错免责机制。县上市办全程跟踪,限时办结。加大支持力度,将企业上市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在土地、税收、资金、立项、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在申报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政策性扶持资金等工作中向拟上市企业倾斜。县内银行、担保机构要加大对后备资源库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要大力支持;要加大财园信贷通等金融产品对后备资源库企业支持力度。优化上市服务,各执法部门要彻底更新观念,变管理、监督和处罚为服务、指导和帮扶,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对拟上市重点企业的检查;对于拟上市重点企业申请的技改项目,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要加强沟通,对企业涉嫌违规问题,应先采取发函提示、约谈负责人的方式协调解决,对于确需予以处罚的,应提前与县上市办沟通;同时,各执法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对接,主动上门提供指导和服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县发展资本市场和上市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大人才和机构引进力度。
细化完善金融人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一批紧缺型的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专业人才,组建一个精通资本市场业务、擅长资本运作的专业团队;加强与信誉好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台政策鼓励其落户XX、在XX开办分支机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对拟上市重点企业副总经理以上高管、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经企业申请,由县上市办报县人才办审定后,其配偶、子女可随调随迁,一般按照对口安置原则,妥善给予安排;其子女接受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配偶、子女的随调随迁安置和入学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由县上市办协助向市上市办报告。(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人才办)(九)加大财税奖励支持
1.后备资源库企业实施以上市挂牌为目的的股份制改造,受益地财政要予以政策优惠。以企业因改制而比改制前三年平均数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为参照数,由受益财政给予企业补助(此补助政策从股改完成当年起享受至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单个企业最长不超过五年;已股改后备资源库企业可自文件正式施行起享受五年)。
2.新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上市挂牌重核前两企业利润、在会计处理中形成新增企业所得税,企业进行自查补缴,以实际入库数的地方留成部分为参照数,在股份公司注册登记当由受益财政给予企业补助。
3.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符合相关规定的,可在不超过5个公历内分期缴纳;居民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依法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金的,可依法给予奖励。股份制改造企业实施资产重组的,可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股改涉及个人所得税的,按实际入库数的地方留成部分为参数,由受益财政当全部给予奖励。
4.为推动企业挂牌和上市,拟挂牌或上市公司注册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等合伙制投资类企业迁回县内的,员工及合伙人股份分红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60%的奖励。
5.为鼓励引进和留住人才,对拟挂牌或上市企业完成股改后,企业高管(主要指股东、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企业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主要指专利所有人、核心技术负责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每年给予40%的奖励,并在次年的5月31日之前奖励到位”。
6.后备资源库企业因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规范要求,需通过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对资产进行并购重组的,其存量资产转让过户中涉及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如房地产及水、电、通讯等设施过户、资产转让等有关行政事业收费事项,按最低标准收费。
仍在享受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低于本条奖励标准的执行本条标准;高于本条标准的执行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标准。企业从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后5年内未能实现上市的,全额退回县财政给予的所有扶持资金本息。同时,企业上市后10年内不得将公司注册地迁到XX境外,否则取消一切优惠并追回已兑现的所有扶持资金本息。(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税务局)
(十)优化财政奖补政策。
在省、市级财政奖励的基础上,县财政设立企业上市挂牌奖补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前期奖补力度,减轻企业上市挂牌负担。1.对在境内主板上市的企业,按照省、市上市相关奖励政策予以奖励即给予上市挂牌专项奖补资金750万元。按“完成股改、向省证监局报辅导备案并验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材料并受理、完成股票发行上市”四个阶段,由县财政分别奖补10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50万元;在“向省证监局报辅导备案并验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材料并受理”两个阶段,由县上市办协助企业向市财政分别申请奖补资金50万元、成功上市后再申请奖补资金150万元。
2.对境外上市、“借壳上市”、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入XX县的,由县财政奖补500万元,由县上市办协助企业向市财政分别申请奖补资金250万元。异地“借壳”上市的,必须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XX方能享受,且十年内不得迁离。
3.“新三板”挂牌:给予上市挂牌专项奖补资金150万元。按“完成股改、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申报材料并受理、完成挂牌”三个阶段,由县财政分别奖补50万元、20万元、30万元,成功挂牌后由县上市办协助企业向市财政申请奖补资金50万元。企业在“新三板”转板实现首发上市的,按上市奖励政策补足差额。
4.直接融资。对已挂牌新三板、XX省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的企业,自挂牌之日起,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按募集资金投资我县总额的1%给予奖励,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拟上市或挂牌新三板、XX省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企业引进创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的,按实际融资额投资我县总额的1%给予奖励,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不含县政府出资的投资基金)。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直接融资产品,按实际募资金额投资我县总额的1%给予奖励,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5.按成功上市的时间顺序,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的前三名企业,在享受省市奖补政策外由县财政再分别追加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奖补。
6.对迁入我县影响较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的上市(挂牌)企业,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奖励和扶持。
企业提出奖补资金申请报县上市帮扶领导小组审定后,县财政局需在一个月内办理到位。对于企业申请省、市奖补资金的,县上市办、县财政局要主动协助企业办理。(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财政局)
三、推进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调整县发展资本市场和上市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企业上市工作。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工业、园区、金融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金融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人社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税务局、科技局、人行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二)加强督查调度。
县发展资本市场和上市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听取企业上市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企业上市工作的重大问题。受县发展资本市场和上市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委托,由县上市办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加强企业上市工作宣传,协调解决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过程中具体困难和问题,并形成具体协调意见,报县政府同意后,由相关职能部门给予办理,县上市办负责督办落实。由县上市办每季度对各地、各部门开展企业上市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促进工作有效落实。(三)加强考核激励。
将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到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工作考核中,作为重要加分项,提高上市工作在科学发展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对于服务企业上市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相应物质和荣誉奖励;对于服务企业上市成效显著的个人,给予2000-5000元奖励(每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奖励不超过5人,每新增1家主板上市企业奖励不超过10人),并给予相应荣誉,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予以表彰。四、其他事项
(一)本办法由县上市办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试行日期从发文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此前出台的我县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