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3 02: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做个铁黑——浅谈动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原作者:保密)(转载)(铁路动车 相关,管理、体制相关,长贴,慎入)来源: 龚知宇的日志

------正文(超长)------

写在前面的话:

早就在酝酿写这一篇,但心里一直很纠结,不知道从何处下笔为好。我一向写不来假大 空的官样八股,但要说真话,说实话,有时候非常痛心,痛心。毕竟是同行,相煎何太急 ?更何况写这种文章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高铁黑们歪曲和利用,加上要赶出一批稿子补 贴家用,于是便一直耽误至今。但近日部里征求企业管理论文,所出的五十个参考题目里 动车和高铁占了大头。我已和相关部门沟通过,准备管一回闲事,将我的一些想法写出来,自不量力供领导参考,如果能对中国高铁事业有所俾益,那也就对得住铁路每月给我开 的那点工资了。既然是企业管理论文,那至少措辞上还是要和谐点的,但中心意思不变。我想先写个不和谐的网络版,再在其基础上集思广益修改成和谐版。反正只需和谐版的论 文六月底以前提交,时间很充裕。

07年第六次大提速时,全路大面积开行了动车组,距今已经四年有余了。路外人士也有不 少人参观过动车所、动车段、动车检修基地,那些在全路数一数二的、干净整洁的工作场 ;先进复杂的相关设备,整齐的服装;令人眼花缭乱的锦旗、奖状;加之铁路宣传部门不 遗余力地将动车所人员包装成精英,这一切想必给你们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

但是,在这一切华丽的表象背后是什么?不好意思,是一包糠,一包捂馊了的烂糠。关于 动车所存在的问题,我在08年写过一篇《动车所到底好不好?》,已经披露过一些动车所 存在的问题。三年时间过去了,这些问题不但没能解决,反而却越来越严重。这也就是为 什么我曾在河里说过,担心今年4月份售后服务合同到期后,动车所会没完没了出问题的 原因所在。

一、领导对动车所现状的真实评价。

我把动车所的问题说得如此严重,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我小题大作,危言耸听。那么好吧,那就来看看领导们对动车所的真实评价吧。需要指出的是,领导们的原话是不可能直接变 成文件的,秀才们必定要进行大量的修饰,但即使是透过这些修饰后的八股文,你仍然可 以读出领导们的真实意思。

今年2月初,在跨越被拿下的前几天,他在武汉动车基地发了脾气,事后整理传达的讲话 内容中有如下文字:

“三年的时间能建成如此规模,使高铁列车的运营维护有了基本保障。我们要认真思考,在“机控”的设备设施到位后,不能忽视“人控”,要着重考虑“机控”与“人控”的有 机结合。“机控”的关键在于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人控”的关键在于人员 素质,必须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素质,使之适应中国高铁的发展需要。” “我们 的动车基地虽然硬件好,厂房及设备设施优,但是我们在现阶段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以及 员工的工作理念还有一定差距。武汉动车基地三级修试修取得了成功,但是还处于刚刚起 步的阶段。作为运营单位,理应先当好“徒弟”,需要向师傅学习。铁路局、动车基地的

领导要告诫我们的职工,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尤其在现阶段要虚心向“师傅”学习。在检修管理方面,要重视运营商与供应商的合作,主机厂的制造技术是运营技术的源 头,可以担当“师傅”的角色,动车基地应当好“徒弟”,通过开展技术合作,逐渐丰富 检修运营经验。”

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动车所人员素质不高,娇骄二气,心思没放在钻研技术上,有关部门在管理上太过放纵。动车所人员素质跟不上高铁发展的要求,领导很着急,很 生气。

如果觉得跨越这两段话讲得还挺和谐的话,那么在另一份本该是歌功颂德,尽挑好听的说 的文件里,文件拟定单位却出人意料地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动车所存在的问 题,现摘录如下:

建立完善动车组安全保障体系

(略)

1、着力解决一体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立视频评价作业指导系统,加快安检系统建设,实现对现场作业即时、全面、透明、规范的一体化控制管理;修订动车所现场作业盯控 制度,站段领导和机关科室管理人员排表列序,每夜到动车所轮流值班;切实承担起管理 主体责任,坚持每日召开交班会,每月汇总发生的问题,在月度联劳协作会上通报,并上 报路局备案,逐步形成结合部作业衔接紧密、互联互控的一体化管理局面。

2、着力解决动车组检修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动车组入库检修作业情况,每周对各项作 业标准的落实和重要二级修项目进行一次全程对规检查,每月由主管段长牵头,对所有动 车组逐列进行质量鉴定,鉴定结果打分排队,奖优罚劣,每半年对动车所开展一次全面对 规对标活动;建立健全周质量分析和月质量分析公示制度,结合部、局要求和厂家提供的 资料,不断摸索惯性故障规律,细化作业指导书,提高故障自主处理能力;围绕标准化动 车所建设,不断规范动车组一、二级修,落实空心轴探伤、车轮探伤、不落轮镟修、传动 系统润滑、零部件更换和入库诊断、出库联检等关键作业工序的记名检修制度,增设动车 组质检员,对关键作业项点实行旁站式盯控,真正做到检测零误差、检修零缺陷、出库零 故障,确保动车组高质量、高可靠、高稳定。同时,要准确研判动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前介入新动车所的建设,符合动车检修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需求。

3、着力解决动车组基础管理不牢的问题。进一步明晰段职能部门和动车所的管理职责和 岗位具体标准,形成“责、权、利”一体的管理制度;建立动车所调度一日工作流程、质 检一班工作流程以及故障提前预报处置流程、踏面及受电弓检测数据处置流程等,逐步形 成基本工作及作业流程统一、规范的检修运用管理局面;细化完善动车组配件计划提报、物资采购、库房管理、质量控制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配件采购供应各项工作既满足现场 需要,又全面受控、管理规范。

4、着力解决动车组机械师素质不高的问题。按照每个班组1-2名骨干,全段1-2个领军人 物的目标,广泛开展“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每季一比”活动,优中选优,严把入口关; 建立“岗位积分、星级评定”等级管理办法,按星级和岗位积分拉开收入水平,提高职工

主动学技练功的积极性;结合全路案例,对所有机械师进行一次实作系统培训,同时,安 排每名随车机械师参加一定时间的地勤或二级专项修作业,深入学习、掌握动车组各部结 构和功能,有效提高随车机械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在一份写得相当和谐的官样文章里突然 出现这些尖锐的文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铁路的高层领导们甭管宣传部门在公开场合如何 吹嘘和包装,但他们心里对动车所的现状一清二楚,对这种现状极为不满,不仅仅是不满,从以上四点来逐条分析,领导们对动车所目前的基础管理、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可以说 是全盘否定。领导们的这种评价与我所掌握的情况完全相符。每次上级领导到动车所现场 检查,没有一回是满意的,所长没有一回不被骂得狗血喷头。领导们也是人,到现场检查 不是在大会上作报告,那骂起人来可厉害了,什么词都有,和骂街没两样。动车所的领导 呢?每回都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因为已经被骂惯了,骂疲了,无所谓了。

当然了,动车所的领导也是人,也有被骂得物极必反的时候。某动车所的所长在某次被部 领导破口大骂时突然一反常态,不顾官场规矩,愤然拍案而当众喝斥部领导:“你要是觉 得我不行就把我撤了,老子反正早就不想干了,有种你到老子的位置上干干试试看,你还 不如老子干得好呢!”。部领导从来没想到比自己级别低了N个档次的居然敢如此当众发 飙,顿时很下不来台。虽然事后不出意外地将该人撤职,但这面子可折得不轻。

二、动车所的问题到底严重到了什么地步?

我认为动车所的问题严重到了外人无法想象,内部人士也无法理解的程度。

动车所的人个个是动车机械师,相当于技师。说起工人技师,那应该是好牛逼呀,技术顶 呱呱的呀。而动车机械师呢?按宣传部门的吹嘘,动车是火车中的战斗机,动车机械师那 就是百里挑一,天上没有,地上无双,精英中的精英呀(虽然精英二字现在已经不是什么 好词了,但宣传部门的弱智是众所周知的,这帮党棍吹鼓手们也想不出什么新词来)

可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我来说一个例子。有一次部里的领导添乘动车,随口问了动车随车机械师几个简单到不能 再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如果空气弹簧漏风应该限速多少呀?制动压力应该是多少呀?估计 这领导对动车是完全的外行,而且也就随口一问,没当真打算考考机械师的水平。这事要 是问普通车的列检人员,人家嘴上不说,心里一定鄙夷这个领导不学无术居然还混到了高 位。要是遇到个心骄气傲的,还会认为这位领导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但让人大跌眼镜的 是,我们的精英机械师居然吱吱唔唔了半天,最后满嘴胡抡答得离题万里,错得太离谱。离谱到其实并不懂具体业务的领导都明白了眼前站的这位精英机械师并不比坐车的普通旅 客懂得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问搞车辆运用的人员这种问题,就好比你问一个电工,安全电压是 多少伏?你们家里的民用电是交流的还是直流的?还有比这个更简单的问题吗?如果这个 电工居然还能答错,你会认为他有资格做电工吗?如果这位电工不但在做电工,而且还是 位电工技师,你会觉得有天理吗?

如果你觉得这仅仅是特例,是个案,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一船人,那好,那你们就

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运用部门为了鼓励检修人员提高检修质量,确保列车上路安全的积极性,每月,每季都会 对各车间报上来的发现并及时处理的重点故障进行奖励。

今年一季度,某个动车所提报上级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动车突出问题”的重点故障清单里,只有区区十一条故障,而除了一条发现轮对擦伤过限尚属合理外,其他的故障让同

行们看来简直要笑掉大牙。我只举三个路外人士能看得懂的“突出问题”吧。

1、司机室的门锁坏,更换门锁。

2、机头上的刮雨器坏,整体更换。

3、洗脸间干手器坏,整体更换。

我的老天爷呀,这就是他们所发现的“重点故障”,这就是他们解决的“突出问题”呀? 根本就没有半点技术含量,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技术,你就是换个路外人士,人家也会修,不就是整体更换吗?换这种东西有技术难度吗?如果这也算,那么普通列车处理过的任何 故障,其技术含量都不比这个更低。要按照动车所的这个标准,那么普通列车的维修人员 拿奖励要拿到手发软了。你好歹也整几个稍稍需要点技术含量的故障呀,非常抱歉,没有,不是谦虚,而是的的确确搜肠刮肚也找不出更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来了。因为平常他们根 本没有做事。

那么,动车所的人不做事,动车是如何保证运行安全的呢?很简单,技术难度高的,让厂 家售后服务人员来做;技术含量低但比较累的,比如说什么清洗空调过滤网呀,修理动车 座椅呀,修个门锁呀,换个车窗呀,保洁呀,都承包给外单位做了。那么他们能做些什么 ?也就能做以上所举的那些换把门锁呀,换个刮雨器呀之类的活,这样的活儿在

他们那里也就算是技术活了。但是,厂家的售后服务是有年限的,都让厂家做,自己又不 跟着学,合同到期了,厂家撤走了怎么办?我问过一些动车机械师这个问题,大家都说那 关我们屁事?那是该领导考虑的问题,咱还是继续混呗。

混这个字不好听呀,但人家就是这么做的。混到了什么地步?上上下下混到了连表面功夫 都不做的地步。有一回部安监司领导添乘动车检查,发现随车机械师连最起码的台帐都缺 失得太多。至于领导下来检查动车所的基础管理,那简直要气得吐血。有一回电视电话会 议,大领导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骂动车所所长的娘了:你小子能耐呀,平常基础工作 就是个零蛋,领导要检查了你才编,编还编出水平了,你居然能编出11月31日的台帐,你 真不一般的能耐呀。领导要你手下的专职拿出相关记录台帐,你没有就直说,可你的人倒 好,直接拍拍屁股跑掉,再也联系不上了,就这么把大领导晾在那里不管了,你TMD坑爹 呀!混你也得混得过去呀。你没有起码的技术作基础,正常的动车运用你都玩不下来。

前段时间动车在中途甩车,将几百名旅客闷得够呛,许多人中暑被抬到站台上的事大家都 知道吧?在第一时间就成了网络头版,当天下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播出了画面,影响 极其恶劣。

我告诉你们,当天晚上,这甩下的动车又往回开了,各系统都工作正常,啥事也没有。问 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出在随车机械师狗屁不懂,本来完全可以正常处理的事让他越整越糟,最后事态不可收拾。事后,上级命令该所全体人员紧急补课,进行应急处理培训。但是 事情闹得这么大,他们必须到部里将事情交待清楚,必须要给社会一个交代。可你们知道 他们是如何编瞎话推卸责任的吗?他们说是因为受电弓的产品质量不行,与电网虚接,导 致电力引不下来。听到这种说法,我的大牙都快笑掉了。回家告诉小静,对铁路完全外行 的小静立即跳了起来:这不可能,如果没有电,或者说电流太小带不动空调,那动车怎么 还能继续跑上几百公里?牵引功率肯定要大大超过空调功率的。我在事后某一天遇到动车 所技术人员,当面损他们:唉呀呀,我以前一直以为每列动车是有两付受电弓的,看了你 们写的事故概况我才知道我错了,原来只有一付呀,这付坏了就没有备份的了,看来我要 多学习你们的文件,不要轻信自己的眼晴。我这话一说,他们个个都羞愧得无地自容,这 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如果不学无术没有技术,那就会连编慌话都编不圆,别说蒙内行了,连小静这样的外行也根本蒙不住。说出来真是丢人呀。

其实在这次因空调故障而甩车的事故之前仅仅十二天前,动车的空调还出过事:因为在返 程时几个车厢温度太高,旅客闹事,打电话到路局投诉,幸亏离到终点站仅一、二小时的 路程,好歹在车厢变成蒸笼前到了站,算是没把事搞到媒体上去,没造成影响。我们的随 车机械师遇到这种事只会两眼发直,不知道根据各车厢情况,将故障车厢的旅客疏散到正 常车厢去,然后锁闭故障车厢两端的通过门,以免事态扩大。他只知道打电话回来汇报,请求上级支援。车到站后,委外单位的应急人员上车扫了一眼,就判断出空调本身无毛病,只是回风口的过滤网脏堵,将其拆下就在车站股道里找个水龙头清洗一下,装回去就O K了,前后仅花了十分钟就搞定了。这趟动车套跑,到站半小时后就又出发了,空调一路 正常,效果良好。事后定事故责任,把责任全赖给了委外单位,说是他们偷懒没洗过滤网,过滤网脏堵导致空调致冷效果差,为此罚了委外单位一万块钱。可问题是,虽然洗过滤 网的活儿你们外包了,但是动车所应该有监控的职责呀。动车各种检修完毕,在出库前动 车所是要派人验收的。过滤网有没有洗,肉眼一看一目了然,并不需要任何技术。这说明 上级规定的出库验收制度在动车所形同虚设,管理上说是千创百孔漏洞百出那还算是客气。不客气地说,动车所的管理只停留在纸面上,报告里,行进事迹材料里,在日常工作中 根本就是放羊状态,毫无管理可言。

三、动车所的娇骄二气

按说既然动车所各方面都做得这么烂,领导们回回检查不满意,那日子应该很难过才对呀。按说既然动车所的精英们成天闹低级笑话,让同行们笑掉大牙,那他们如果稍有点廉耻 的话,都应该夹着尾巴灰溜溜地低调做人吧?可事实情况完全相反,动车所在这种情况下 依然嚣张跋扈得很,整个动车所,从所长到基层的工人,身上的娇骄二气气场极其强大。

先说这个娇气。

我前不久写过一篇《“珍爱生命,远离高铁”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文章的后半段,我 已经承认了动车所人员工作辛苦,但这种辛苦仅仅是长年通宵晚班,给生理机能带来了危 害,以及日夜颠倒照顾不了家庭生活而已,实际上他们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质量,都烂 到了不能再烂的地步。但是他们却将这一点无限夸张了,而对其他的闭口不谈。

只要逮到机会就给领导们诉苦,一来是为了给自己再多争点待遇,二来也是为了一推二赖。

举个例子吧。只要是空调,就有过滤网。这过滤网脏堵了,致冷效果自然不好。因为许多 动车在既有线上客货混跑,因为许多普通车还是向路基上直排粪便,所以在国外只需要一 周洗一次过滤网,到中国最少得两天清洗一次,遇上特殊情况的时候,每天都得清洗。

清洗过滤网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活儿。但领导们下来调研情况的时候,动车机械师 们嚷嚷得震天响:领导呀,这不是人干的活呀,闷在里面拆洗过滤网,夏天环境温度太高 了,许多人都为了洗过滤网而中暑晕倒了呀。这车子的空调进风口设计时没考虑到中国既 有线的情况呀,过滤网上沾满了各种从路基上吸上来的污物,连粪便都沾在上面,洗的时 候那个味道极其难闻呀,好恶心好恶心呀,请领导们多关心一下职工的身体健康呀,给我 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劳保条件呀。。。

结果天天嚷嚷,月月嚷嚷,还真把领导们给说动了。于是便把清洗过滤网的活儿给委外了。令人奇怪的是,还是那个车,还是那个活儿,还是那个劳动环境,自打委外以后,从来 没有发现清洗过滤网的劳务工们中暑晕倒过。这些收入只有动车机械师们四分之一至五分 之一的劳务工们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工作环境恶劣。

事实上,按这个逻辑,搞车辆运用的又有哪个工作,又有哪位职工工作环境不恶劣呢?要 说过滤网上可能沾有粪便所以工作条件恶劣,那说这话人应该看看普通车的下部,转向架 上,两车端部的风管连接处,电力连接线上,尤其是靠近厕所的那个位置,上面沾的粪便 绝对比过滤网上的多,积存得绝对比过滤网上厚。而普通车的检车人员、车电人员天天与 这些打交道都没人把这个当回事,该干什么干什么。怎么?就动车所的人骄贵?就这点事 还一惊一乍喊得震天响,说句粗话吧,那叫“细伢子没见过大人的卵”。

把洗过滤网这种所谓的“苦脏累”的活儿给成功地赖掉了以后,这帮精英们还不满足,继 续逮着机会就向领导抱怨,唉呀呀,活儿太多了,太辛苦了,忙不过来呀,受不了呀。实 际上他们干了什么?凭他们那德性又能干什么呢?还别说,动车所是领导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嚷嚷久了,领导们又被说动了,干脆把修理座椅,修补地板,修水龙头之类的活儿也 给外包了。但这帮人仍不满足,仍在那里叫唤,唉呀呀,好辛苦呀,成天通宵晚班呀,忙 不过来呀。于是领导们决定继续往动车所里调人。问题是如果参照普通车的标准,你的定 员早就超标了,更何况你是在大部分工作量都外包的情况下还远超定员,如果路局当真按 劳动生产率核算你的收入的话,那动车所连工资也发不出。但事实上,因为动车所是宝贝,因为动车机械师们是天上没有,地上无双的“精蝇”,所以不但能足额发出工资,而且 其奖金极高。这笔钱从哪里来的?蛋糕就这么大,你动车所切的份额多了,其他车间自然 少了。再说直白点,动车所是在吃其他车间的剥削,一边大口吸着阶级兄弟的血,一边还 抱怨吸得太少了,吃不饱。

动车所上上下下的这种做派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漫画:动物们长跑比赛,发令枪 响,大家奋力向前,唯有猪跑了几步就钻进路旁的草丛里呼呼大睡,睡到太阳落山,伸个 懒腰起来,远远看看其他动物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于是猪在泥塘里打了几个滚,然后带 着满身泥水假装气喘吁吁地跑向终点,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冠军,还装模作样地鼓励其他落 在后面的动物,你们快加油呀。

再说那个骄气吧。

对外宣传上,宣传部门不遗余力地把他们给包装成了精英中的精英。甭管动车所如何的烂,甭管他们的工作如何地糟糕,领导们还是给了他们极高的薪酬待遇,各种荣誉一样没少 给他们。在分配各种先进指标时,他们享有绝对的优先权。在只有一个指标时,想都不用 想,指标肯定给动车所。指标多时,动车所按人头摊到的指标绝对比其他部门要高一个数 量级。至于要整点先进事迹材料嘛,没关系,难不住他们,做事不会做,撒慌撒不圆,但 吹牛皮还是胜任有余的。某人有句名言:工作成绩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

长此以往的虚假拔高宣传,不断地强化这种心理暗示,动车所上上下下都不知道自己几斤 几两,认为自己就是精英,拿各种荣誉那是当仁不让,名至实归。所以动车所上上下下,个个都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你要是关起门来骄狂,碍不到别人什么事,那也由得你。但 问题是动车所的人认为既然上级要求动车无小事,那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塔尖,那其他 车间和部门算什么东西呀?我动车所就是太阳,其他车间和部门就必须无条件地围绕着我 转,一切工作为我服务。

于是,每回动车所有设备损坏需要修理时,动车所的机械师们会来通知设备维修人员修理。但现场的情况是,设备维修人员少,又要负责许多车间的设备维修,因此这维修工作只 能按先来后到,以及轻重缓急来排序。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但动车所的人可不这么认为。有点屁大的事,都必定会极其骄狂地让设备维修人员立刻、马上搞定,否则动车有什么 事你要负全部责任。都是工人,而且是兄弟单位,有话不能好好说吗?干嘛每回都要这么 赤裸裸地居高临下的威胁呢?谁又是被吓大的呢?

如果确实是一些极其重要的,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你说你着急上火,口不择言,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动车所所配属的设备虽然很多,虽然很贵,虽然很复杂,虽然 加起来价值上亿,但却基本上都躺在那里生锈。为什么?因为动车所把关键的技术活儿全 推给了厂家售后,自己根本不用那些设备。而厂家售后呢?人家也就是换件修,根本也用 不着那些设备。

那么动车所要求维修得最频繁的设备故障是什么呢?说起来估计你们都会笑掉大牙,是日 光灯。

咱们的勘察设计院都是一帮没有任何现场工作经验的人,设计时只会考虑尽量增加造价,这样按比例提取的设计费就高,根本不从从现场需求及工艺合理性方面来设计。比如说动 车检修棚吧,棚顶横梁上已经密布了400瓦的高压钠灯,照明应该足够用了。可他们偏偏 还要在钢轨下面每隔几米就设计一个地灯,总共270个,动车检修线的钢轨是高架的,这 些地灯那荧火虫般的光对于下部检修毫无用处,人家检车时照样要用手电筒,如果要更换 车下部件,照样要用移动式探照灯。更离谱的是,车棚里的检修平台上,上下三层,密密 麻麻地设计了1040个40瓦的日光灯。好家伙,搞这个设计的人是想设计费想疯了。这104 0个日光灯不过就是给平台走路照明用的,其实在有那么多大功率顶灯的情况下,这些日 光灯毫无必要,即使是想做一个补充,留下原设计的十分之一就足够了。

这1040个日光灯管和270个地灯怎么可能没有几个灯管坏呢?就算你今天全修亮了,明天

晚上一推闸,保管还会有灯不亮,这是极正常的事,也是鸡毛蒜皮毫无影响的事。但是不,动车所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夹根狗尾巴草楞充大尾巴狼,成天威胁设备维修人员,你 得给我修,而且得立刻、马上全部修亮,我才不管你还有什么其他重要设备要修呢,我动 车所没有小事,都是天大的事,你如果不立刻修,要是动车组带故障出库,上级追查下来,你得负全部责任。

你们说说看,有这么恐吓兄弟单位的吗?有这么胡搅蛮缠的吗?为动车故障负全部责任? 定谁的责任难道是动车所作为当事人自己说了算?

这工作场地的事多少还能算个事,但办公场所的事也充大尾巴狼,那就得激起别人的义愤 了。动车所的女厕所有三个照明灯,有一个坏了有什么关系呢?不是还有另外两个吗?可 动车所的某领导说出来的话真气人:我告诉你,你要是不立刻修好,要是出了什么事,那 就唯你是问。咦,女厕所里缺了一个灯,就能出什么事呢?难不成少了一个灯,就会有色 狼侵犯你?既是色狼,人家会因为多了一个灯就放过你?本不是事的事都这么整,这叫啥 ?按本地 的粗话来说那就是“大卵吓寡妇”,你吓唬得了谁呀?事无巨细都这么整,大家都会拿 你们动车所的人当成疯狗和瘟神的。

有其他部门的领导就公开对手下说,你们都给我听着,但凡是和动车所有关的东西,你们 都离得远远的,看热闹也别凑近,别给我惹事,这帮废物会拉不出屎赖茅坑的。这位领导 不愧是老江湖呀,说得一点没错,动车所但凡是出了点事,动车所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 原因,必定一推二赖,你就是不靠近它们的场地、设备和人员也照样能躺着中枪。

这样的事多了,动车所能不讨人嫌吗?能不成为大家眼里的疯狗和瘟神吗?不过谁都不是 天生的受气包,你动车所欺人太甚了,兄弟单位反过来打动车所耳光的事也不少。最近动 车出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动车所上上下下被上级骂得狗血喷头,就又开始到处赖责任了。

某日,动车所的人员打电话给兄弟单位,说我们所长命令你把站场的灯全给弄亮了,否则 动车要是有故障责任全在你。其实动车的检修全在自己的检修棚里,检修完毕才会拉到站 场上等候出库,这时候站场有无照明,有几个灯照明和动车的检修质量半点关系也没有。偏偏管这事的人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看到动车所狗急跳墙居然敢打上门来,当即半 点客气都没有地顶了回去:回去告诉你们领导,先把情况搞清楚再来发声音。

站场照明早在一年前就因站场施工需要而拆除了,现有照明是在相关单位强烈要求下,路 局出面让施工单位搞的过渡措施,我们无权改变路局决定,更无法越过路局直接找施工单 位。有什么要求自己找路局提去。

话说得这么清楚,按说动车所的人要是脑筋还正常的话就该不再吱声了。可动车所的领导 做得过份,三番五次找上级部门说这个兄弟单位的人好难伺候,他根本指挥不动。部门领 导们不明就里,找当事人一问,当事人没好气地写了个书面汇报材料上交给领导们,在详 细介绍完站场照明的历史、现状及其来龙去脉后,在材料的最后写上了如下一段话:

“站场现为几个车间共用,这几个车间是平行的兄弟单位,互不隶属。如果有车间对站场 设施有要求,按正常程序应该向上级职能部门提出,由上级职能部门出面协调。如果觉得

手续复杂,为提高工作效率,兄弟单位之间协商也是完全可以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只是平等协商而已,于情于理都不能,而且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向平级的兄弟单位下命令。虽 然有的车间自以为自己是天之娇子,见官大三级,可以向任何人,任何单位发号施令,任 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命令,而不管这命令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实际情况,但 有关人员顾全大局,已经对相关人员作出了解释。有关车间号称精英,不至于连中国话也 听不懂吧?在这种情况下,还说出“我们指挥不动”这种话就令人费解了。首先,凭什么 指挥?谁是谁的下属?其次,什么叫指挥不动?这种情况如何动?希望精英们能教教兄弟 单位的蠢驴们该怎么做?人们都说有些单位只要一出事,必定着急上火一推二赖,必定拉 不出屎怪茅坑,这话以前咱没有切身体会。。。”

各部门的领导,甚至包括大领导看过这份材料后都会心地哈哈大笑,私下里讲的话比这段 话还要尖锐,还要难听。

非但如此,A领导看过这份材料后直接破口大骂动车所的乌龟王八蛋,还直接找上了动车 所的B领导呛了他个半死。

A真有水平,先把姿态放低,说是给B汇报来了(其实两个人平级),讲完来龙去脉,要求 B直接打报告给路局领导解决站场照明问题,并说这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但动车所是领 导的心肝,你们提什么要求领导们都会照准的,咱就指望着沾贵所的光了。B一听就傻了,半天没吭气,他哪里敢在这个问题上惹上路局领导呀,不但毫无道理,而且那岂不是指 责路局领导决策错误?借他们几个胆他们也不敢呀。于是在傻了半天后连忙推托。A不依 不饶,说我们打这个报告不合适的,我们哪里知道贵所需要多少灯,站场照明要达到多少 烛光才能合贵所要求呀?既然你们认为现场的站场照明满足不了贵所要求,那么你们有什 么具体要求,自然是由你们提出。B一听,估计也听说A在使枪夹棒地骂人了,连忙说没关 系,此事就算了,他们能克服。

“克服”这两个字一出,顿时激怒了A领导,于是直接刺刀见红了:唉,B领导,你们可千 万别克服呀,我听到您说这话连冷汗都出来了。这要是下回你们的动车出事了,你们赖上 我们,说长期以来都在被迫忍受和克服,因此造成事故,那我可真担待不起呀。。。

事后,A直接和几个主要领导通了气,你们听着,这乌龟王八蛋说他能克服呀,话先耽在 这里,以后有事大家作个见证。主事的领导也是天天被动车所的二货们烦得要命,一听这 话立马表态,行,既然他们自己说能克服,那老子也不管了,真要管了,反惹出一身臊来。。。

四、动车所人员的底细及培训情况

动车所的情况这么烂,那么动车所精英们到底都是打哪儿搜罗来的呢?告诉大家,从来就 没有公开招聘、选拔动车人员,他们都是领导直接指定的。甚至他们原来单位的领导们在 接到调令前连一声风声都没听到,接到调令后往往感到意外:啊?就这种人也能调进动车 组呀?这人找了谁的门路,花了多少血本进去的?

动车所的人形形色色,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其人员比例我只能粗略估算个大概。

第一类人,就是来动车所只为卡位上台阶,或者是妄图卡位上台阶的人,他们绝大多数是 动车所的现任领导,极个别的也是管理人员。这类人的数量,大约占到10%左右。都知道 动车组是领导们的掌上明珠,事事都要高看一眼,要是能在动车所卡个领导职位,可以经 常接触到部、局各路领导,容易混脸熟,容易攀上新的高枝,理论上应该有更多的升官空 间和更快的升官速度。所以,领导喜欢把自己想提拔的人塞进动车所卡位,或者作为一种 酬佣,而根本不去考虑这人是否适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来挑起这付重担。

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的人,动车所的领导们在坐到这个位置之前,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当 过领导;有的虽然当过,但只是有职无权帮人打下手的副职,缺乏独挡一面的锻炼;有人 虽然当过部门正职,但那只是为了提拔而走过场,挂个空衔而已,实际上并没有在部门正 职的位置上扎扎实实地干过。大部分卡位的人只是想借动车所镀镀金,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谋个更好的职位,因此心思都用在跑官、攀高枝上了。所以,动车所的管理一团糟也就 并不奇怪了。

不过,主观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些人的如意算盘打的倒是挺好,但人算不 如天算,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他们镀镀金就转身高升的希望一个接一个地 破灭了,甚至已经吃到了嘴里,已经咽到了喉龙口的肥肉都让人硬生生地给扒了出来,干 着急上火却没半点办法。因为动车所的工作一团糟,领导每回检查都破口大骂,时间久了,上面的印象坏透了。虽然你上面有人,但最起码的东西你总得说得过去才行吧?于是有 人不但升迁美梦成了一枕黄粱,而且因为工作没有起色,捅的蒌子越来越大,到最后连后 台也罩不住他了,只能撤职,降级,另行安排工作。

那些企图卡位的,是觉得在原单位受了委屈,遭到了长期压制,于是想乘着动车所的新鲜 劲,到这个新单位来开辟新天地的。可惜呀,这想法太过幼稚了。你想想看,要是后台硬,在原单位又怎么会受长期压制呢?所以这种人进了动车所后,依然长期受压制,真正的 好事轮不到,背黑锅的事回回都少不了,成天唉声叹气被气得吐血。为了安抚一下,上面 假惺惺地给个荣誉,按说吹得好,应该大力提拔才对呀。提拔?妄想,给你个荣誉是为了 把你架在火上继续烤,还让你不敢、不能、也发不出牢骚来。至于黑锅嘛,继续背,回回 少不了。

第二类人,在进动车所之前是各个口子上的技术尖子,人数也大致占10%。

各人的技术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甭吹,是骡子是马,参加各级快速修比赛见真章。能去的技术都还可以,但要能拿到名次,那才是尖子。这样的原技术尖子动车所有几位。

请注意,我说了一个“原”字。为什么呢?因为术业有专攻,如果他进了动车所还是从事 原来的行当,比如说探伤呀,旋轮呀,那他还是响当当的技术尖子,谁都没二话。但这样 的情况太少了,大部分技术尖子进了动车所都改了行当。比如说你原来是修柴油发电机组 的,技术确实好,但动车是电力驱动的,压根就没有柴油发电机组,你多少年历练下的本 事上哪儿施展去?只能是重头再来。

这样的技术尖子因为原来就比较勤奋好学,应该说如果他们当真肯继续钻研,吃透动车维 护技术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现在四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的技术也就比绝大多数人好

一点,但还远远谈不上真正的技术尖子。为什么?难道动车技术有这么难吗?这个问题我 在下一章节再详细谈。我只说原因,那就是动车所大锅饭严重,赏罚不明,你懂得越多,那你就理所应该多做点,别人不干活光动嘴皮子在领导面前吹牛摆功拿的钱不比你少一分,做的事多,出纰漏的概率就越大。虽说赏罚不明吧,但多少还是要罚点。

长此以往,谁心里会平衡呢?于是他们也越来越不愿钻研技术了。

虽然如此,但我仍然看好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技术底子打得扎实,搞车辆运用都至少有十 年以上经验积累。车辆本就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东西,有许多东西是触类旁通的。底子好,悟性高,如果有朝一日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用不了多久,他们不但会成为动车技术尖子,而且动车未来的技术带头人必定出自他们中间。

第三类人,就是阿猫阿狗阿混们了,共同特点是头脑灵活,善长投机钻营,偷奸耍滑,在 原单位就是些嘴皮子货,这类人大约占80%。这类人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来自于运用检修部 门,而主要来自于定检、设备、客列检及外单位。比较扎眼的是,里面居然有列车员,这 就太扯蛋了。

即使是这些单位的佼佼者,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这种出身的人都不宜直接进动车所。就 拿定检来说吧,他们的工作就是对车辆进行定期检修。定检的分工非常细,每个班组只负 责列车的某个子系统,这和运用维修完全是两个概念。搞定检的只知道自己长年手头做的 那一块,对于全车缺乏系统了解,你让他对全车检查一遍,他肯定傻眼。更何况有些子系 统只是普通车上才有,比如说水暖这一块,主要是对绿皮车的取暖锅炉,煤茶炉和车厢里 的暖气片进行检修,但动车上并没有这些东西。你让一个长年修水暖的人直接调进动车所 去搞动车的全面维护,他完全摸不到头脑。这样的人进动车所后游手好闲,到处找关系,不到一个月就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随车机械师,那么他在车上闹笑话,遇事连起码的头 绪都摸不着,领导问最简单的弱智问题都能答错,那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搞设备的人其实是属于后勤系统,他们长年修的是地面上那些维修设备,对列车的了解和 普通旅客无异。更何况本身也就在设备系统混日子,打晃晃,起码的机械电子方面的手艺 都潮得可以,一进动车所就直接顶岗了,那他能做得下来吗?你要惊讶地问他怎么能做得 下来呢?人家还挺委屈:我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动车所里好多人还不如我呢,人家压根 啥也不做,不也一样拿钱吗?听听,互相比烂。

至于搞客列检的,虽然也算列车运用部门吧,但是他们平常的工作就是解挂风管、挂个风 表试风。站停时间那么短,你让他看车?他顶多在股道里走一遍,不低头,不弯腰,不看 车,就这么混。反正只要试风没有问题,出了再大的事也没他的责任。就算是试风发现漏 泄超标,他也只是通知车辆乘务员就算完事了。这个样子练出技术吗?虽然客列检所在不 久的将来将全部撤消,但人员往哪儿安排不好?非得往动车所里塞吗?至于外单位,尤其 是原列车员直接进动车所作技术工种,那就好比文盲张好古连升三级进了翰林院一样,属 于黑色笑话了。我只能佩服领导们的胆量了,反正动车是国家财产,不是私人的,崽卖爷 田不心痛。(这事我在三年前的旧贴《动车所到底好不好?》里详细说过,这里不再说了)

这帮善长投机钻营的家伙进了动车所,加之管理松懈,那你还能指望他们钻研技术吗?动 车所由以上三类人组成,他们的整体业务水平是低于整个系统平均水平的。就算是动车所 里矮子里拔出来的高个,也不怎么样。以前每年搞的运用部门通用工种快速修比赛,动车 所选拔出来的高个根本就拿不到名次。说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你上面说的第二类人 不是技术水平不错吗?怎么会拿不到名次?解释一下,这第二类人大部分是特殊工种,参 加通用工种比赛是难为人家了,所以只能到第三类人里去挑高个。

这种比赛比了几次,动车所每次都输得很难看,领导们脸上都挂不住了。于是到后来,干 脆给动车所人员单独设置比赛科目,让他们自己和自己比。

也许有人说了,虽然动车所人员基础水平差点,但进动车所前不是要培训吗?不是说培训 合格才能上岗吗?他们的机械师也还是要考试的,既然考试合格了,那就应该能胜任动车 检修工作呀。

铁路上的培训考试是怎么一回事?我四年前写过一篇《铁路职教,怎一个黑字了得?》,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职教那帮爷自己压根就不懂动车,所以动车组新晋人员岗前培训,全部交给西南交大委培,新晋人员一律到西南交大脱产培训一个月。直接送到大学里培 训,听起来好牛逼吧?可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大学老师们眼高手低,一肚子理论,却半点实践也没有。你让他们给大学生们上上理论课,或者给铁路宣传部门不学无术的吹鼓手们补点铁路常识,他们是胜任有余的。但如果让 他们给运用维修人员上课,他们也只会照着书念,真要让维修人员问他几个实际问题,八 成能把他们问傻眼。你要是再狠点,将这样大学教授、讲师们请到现场,问问他们,老师,你上课讲的那个零部件在哪里?麻烦您现场指认给我看看好吗?这时候你就可以看他们 出洋相了。

不要不相信,这都是我脱产短训时做过的事。开始问问题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想刁难他们,而是确实有长期不得其解,平时和技术尖子讨论时也没能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后来那 个现场请教,是我实在瞧着有些目空一切的大学老师不顺眼,诚心要灭他的威风,但当时 我请他指认的零部件并不是偏门,因为我本打算步步连环,真正的杀招在后面,没想到对 方立马现了原形。从此,老师们反过来要请我吃饭,一个个客气得很,谦虚得很,声称要 多多向我请教,客气了半天,最后才绕到正题:您老人家能不能以后别再当众提问了?给 留点面子吧,甭管啥事尽管开口,私下里大家好勾通好商量。

不光是我,从现场出来脱产培训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既然大学老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白纸黑字的教材谁都能看懂,那又何必听课呢?所以脱产送培一个月就变成了带工资的旅 游渡假休闲月,打麻将,打电玩,扑姑娘,啥刺激就玩啥,就是没人正经钻研业务。反正 听不听课都一样,结业考试全是走场,没有不让你过的,那样对大学有啥好处呀?这帮人 怀里揣着培训合格证回来,职教部门就坡下驴,你看,大学委培都合格了,所以可以立即 到动车所上班顶岗了。下回要是这帮人惹出了啥事,职教部门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可 是专业大学培训合格的,所以我不能为培训质量负责。

每回动车出了事,虽然领导们对外帮他们捂着,但私下里还是很震怒的。痛骂之后,责成 职教系统负责搞应急处理培训。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这职教系统本身对动车就是外行,拿什么去教人家?最后就只能继续照本宣科,学不到实际东西的。其次,故障千变万化,应急处理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决定,不可能有固定模式。别人的成功经验如果脱 离了当时的特定外界条件而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极有可能桔生淮北而为枳了。

兵书都是公开出版的,任何人只要把它们都背熟了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军事家了?同一个军 校出来的,怎么战场表现得那么悬殊呢?因为这些东西关键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 以应急处理能力只能建立在平时大量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候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 处置,该大胆的时候果断大胆,就算是违章,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该违的还得违。但这 种大胆冒险不是盲目的乱来,而是要掌握分寸的。这种能力绝不可能通过几天轰

轰烈烈打老虎般的群众运动获得。所以领导的这种做法属于病急乱投医了,只能作为给上 级的一个交待,实际效果几近于零。

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例一:某趟列车在局管内突然发现大量漏风超标,列检下车查看发现无法修复,立即买了 两条烟送到机头上,让老大可着劲地打风,就这么一路安全地开了回来,没惊动上级,把 一件事故成功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这个案例是无法写进教材的,因为明显违章。何况 人家这么做是有条件,有把握的,首先就是他找到了故障点,正确判断了虽然大量漏风而 且无法作关门车处理,但是无损于列车的刹车功能,这是一个重要前提。其次,这车是在 局管内,司机老大是熟人,有事好通融,这事要发生在外局地面,司机打死也不会这么干 的。第三,这位司机老大经验丰富,详细问明了故障部位和原因,他也有把握,才会卖这 个人情。以上三点缺一不可,所以要是哪位赵括想照猫画虎,恐怕反类其犬。

例二:某趟车傍晚开车前突然发现发电车的水箱破损,水全部漏光,按规章无法启机向车 厢供电。按常规只能甩车处理,责任晚点事故一件,单位和个人要倒大楣的。要是不供电 强行开车,旅客要造反,沿途车站的客运值班员们一见晚上这列车黑漆漆的没电,也肯定 要拦停,这事肯定兜不住。可某人艺高人胆大,强行启机平安回到终点,旅客没闹事,列 车没晚点,上峰也不知道。要是哪个二百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回也想照此办理,估 计柴油机恐怕得报废,事情会闹得更大,还不如直接甩车呢。

为什么?因为那人这么做是有许多限制条件的,不仅仅是强行启机这么简单。首先,他知 道这车夕发朝至,沿途晚上都比较凉快,全列车不开空调也能过得去。其次,他事先跟车 长沟通,让列车员安抚旅客,这车供电系统有点问题,但不影响安全,为了不耽误大家旅 行,决定不甩车,边运行边抢修,请大家稍安勿燥。第三,他让列车员将车厢里那可以打 开的窗户全打开通风,这样车开起来,车厢里并不热。第四,他让列车员将用电负荷减到 最低限度,照明只开半灯,只开电茶炉,空调一律不开。第五,他启动了两台柴油发电机 组,分两路向列车供电,进一步降低了单机负荷。第六,他将发电车机房里那几扇大玻璃 全给卸了,列车一开,气流汹涌而入,靠气流来冷却机组,就这样硬生生地把水冷柴油机 临时变成了风冷。以上六条,缺一不可,但这些能写进教材里吗?你就算知道了,下回如 果这些条件不能同时具备,你能东施效颦吗?

五、动车所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前面刚发了几章,就有人一惊一乍:唉呀呀,原来内部烂成这样呀,闹了半天你们根本就

没吃透技术,那我可不敢坐高铁了,怪不得高阻要降速呀,实在是英明呀。这一惊一乍的 人里面,有些是高铁黑,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正愁找不到炮弹呢,你揭了这么多活生 生的内幕,正中其下怀。对这号屁股决定脑袋,先有定论再挖空心思寻找对已有利证据,而对其不利的一概装看不见的人,我不想多费口舌。

还有一些人只是对铁路并不了解,受到近些年来,尤其是今年2月12日以后,各路媒体,各类砖家叫兽争先恐地掀起狂黑高铁的舆论影响,对高铁现状,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解决 前进中存在的问题而已。

对这一部分网友,我愿意多说几句。

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倒车是绝对不可取的。看看我前面所说的各方面的问题,降速后就能得 到缓解甚至解决吗?空调出故障,这和速度毫无关系。你把速度降下来,难道那帮二百五 的技术水平就能得到提升了吗?那种希望速度低一点,让故障尽量少发生一点,尽量少给 领导惹点麻烦的想法是鸵鸟遇到危险把脑袋钻进沙堆的做法,自以为很安全,可实际上身 子和屁股全露在外面呢,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故障出得少,你接触故障的机会就少,检修经验积累得就慢,反而不利于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更何况动车各个子系统中,故障发生率直接和速度有关的非常少,绝大多数是 和运行里程,工作时间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你速度降下来,仅有个别子系统的故障率 可能会稍稍低一点。比如说车轮,速度低了,磨耗得就慢一点,长期运行中因车轮材质不 良导致踏面剥离可能会来得慢一点。但据我们这几十年来的维修数据积累,这种直接和速 度有关的故障发生率和速度之间并不是一个线性关系,而是一个曲线。达到了一定速度,速度再提高,故障发生率曲线反而会趋向平缓。也就是说,降低速度就一定能如何如何那 是外行人讲外行话。除非你把速度降到零,这车不开了,就静止摆在那里晒太阳,那才会 绝对安全。

那么,动车组的维护是否真的好难,铁路职工根本就掌握不了呢?难者,不会也;会者,不难也。厂家售后人员也是中国人,人家能掌握,凭什么铁路职工就掌握不了呢?已经大 规模投入使用四年多了,四年,一个本科都读完了,如果你真的实打实地跟着厂家售后虚 心学习,多动手,多实践,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举一能返三,哪里需要四年才出师呢?

从本质上说,在铁轨上跑的机车车辆都是傻大笨粗的东西。这个没办法和运载火箭,神舟 飞船,卫星相提并论,这些单件生产的东西都非常复杂娇贵,得小心呵护,任何一点小疏 失都能导致严重后果。而机车车辆,必须批量生产,必须适应各种恶劣的气象条件,必须 出勤率高,所以必须得皮实,经摔经碰。因此大家不要被宣传给迷惑了,真觉得这东西有 如何如何高不可攀。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遇到某件事情觉得怎么不得了呀,一筹莫展呀,这个坎 迈不过去呀,但过几年回头看看,你会暗笑自己当年的幼稚,这点事算什么呀?因为你长 大了,各方面水平提高了,以前那点事现在在你眼里算不得什么了。

铁路的技术装备也是如此,从绿皮车到红皮车、兰皮车、白皮车,它们当年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又何尝不是觉得技术跨越太大,如何高不可攀吗?可事实上,用不了一两年,在我 们眼里,它们就从高端技术迅速沦为大路货,我们吃透它们技术的速度是何其快?当年红 皮车刚出的时候,发电车,集中供电,整列空调,让习惯了绿皮车,轴端电机发电,电风 扇降温的运用维修人员感觉象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为了保障红皮车能正常运行,车上配 了十几个车辆乘务员,足够组织足球队了。用不了多久,四个车辆乘务员就足以维持它正 常运行了。

兰皮车刚出的时候,那塞拉门让人眼花僚乱;空气弹簧、盘形制动,单元制动缸让修惯了 钢簧、闸瓦的人们何尝不觉得复杂?白皮车刚出来的时候,由人们所熟悉的发电车直接供 交流电改为机头直供DC600伏的直流电,然后在各车厢逆变为交流电,四合一控制柜,又 何尝不让车电维修感觉头痛过?可用不了半年,就已经摸得烂熟,变成小菜一碟了。

98年国产第一代动车组出来的时候,全车电器由中央电脑集中控制,全车只配一名车辆乘 务员,必须要全面掌握检车、车电、空调、发电车这四个工种的业务,在当年年代其技术 地位就相当于现在CRH380。为此,当年局里还专门下文,规定必须由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 的人才能担当其乘务员。可不到一年,中专生、退伍兵也照样能独立担当乘务,能独立解决问题了。不到三年,这种动车组的技术地位直线下降,沦为专门照顾快退休人 员的养老车,那些老人家不也照样拿下来了吗?

具体说到现在的CRH动车组,我承认它与之前的既有车相比,技术进步的幅度大。但是,这种技术跨度带来的困难绝大部分体现在生产厂家的设计、制造、总装方面。比如因为速 度快,其轴承的材质、制造工艺,装配精度要求高;因为速度快,车轮作为耐用品,对其 产品质量要求高。但是它给运用维修带来的困难,远远低于厂家在设计、制造时的困难。宣传部门夸耀其难度是正常的,难度不大,那就意味着进步不大,自然要死吹。厂家宣传 难度,一方面对它来说的确是严峻考验,的确是要下不少功夫的,另一方面也是自卖自夸,求得卖个好价钱。动车所的人抱怨难度大,一方面是底子差,又不肯踏踏实实下功夫学,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外吹牛,保持动车高不可攀的神秘性,进而自高身价,向领导要求增 加福利待遇而已。

我们可以把动车分成许多子系统,看看运用维修的技术跨越在哪里?

首先,保证动车安全的是转向架和制动系统,这些东西和现有车相比,并没有质的飞跃,完全可以触类旁通。有网友说运用维修部门不是设计部门,不明白其设计参数,所以维修 时拿不下来。说这种话的朋友根本不了解运用维修的性质。我需要知道你转向架设计的力 学模型干什么?我只要按程序检查,看看开口销是否断裂,各销孔是否磨耗过限,各部件 相对位置是否正常,各磨耗面是否超过限度就行了,超限就更换部件或者旋修就行了。轴 承制造难,要求高,但这与我何干?我只要看看轴报温度是否正常就行了,异常了就直接 扣车换轮,作为运用检修部门,我是不可能修轴承的,专业制造厂家也修不了,也只能直 接更换。

其次,保障旅客舒适度的子系统,比如说空调呀,饮水机呀,门窗呀,马桶呀,座椅呀,这些子系统普通车上也有。虽说动车上的高级些,但原理是一致的,合格的维修人员都能 无师自通。虽然海尔空调和格力空调在具体构造上稍有差异,你格力空调的售后服务人员

就修不了海尔空调了吗?

对于运用维修人员来说,动车组的难点在于分散动力包和车载电脑集中控制系统。不过分 散动力包虽然复杂,但其可靠性要求很高,如果制造合格,在返厂前的故障率应该很低。运用时发现故障,只要更换部件即可。不仅仅是动车,所有的列车运用维修都是如此。

车载电脑集控系统的确是有点难度,由于运行环境远比不过试验室,各项参数又设置复杂,即使是工控机的可靠度高,长期运行出点毛病也正常。有许多人对家用电脑的掌握也仅 停留在玩游戏的水平,觉得这东西好难也就不奇怪了。可再容易的东西,你光看不上手,甚至连看也不看,光会嚷嚷好难,那就自然难上加难了。

以上说了一大通,相信不先入为主的网友们都能看出动车组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了。不错,在于管理,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

上级领导虽说极为看重动车,提出动车无小事的理念,但一到具体操作,就全然不是那么 回事了。人员选拔变成了交易和酬佣,人员培训变成了儿戏,日常管理扯稀皮,遇事处理 不公,赏罚不明。动车一出事,上级就投钱给动车所搞装修,所以动车所的工作越来越糟,事故越出越频繁,可装修也越来越勤,硬件设施和办工、工作环境越来越豪华了。

最为要命的就是领导们捂盖子的做法。因为动车是铁路形象,高铁是中国名片,所以动车 所成了天之骄子,有着全系统最好的场地,最好的设备,最佳的环境,最光鲜的外表,但 一有点事,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动车这面旗不能倒,得想办法帮他们捂着,于是出事后一 推二赖,轻描淡写也就不奇怪了。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领导们这么干,更加骄纵了 这帮自诩为精英的阿混。

动车所是没有淘汰机制的,只要进了动车所,没有混不上机械师的。因为大家个个有门路,个个有人罩着,所以甭管出了多大的事,处理结果都是象征性的。前面所说的,那个连 最弱智问题都答不出的机械师,上级领导通报后,为了给人家一个交代,专门下文处分,处分措施是什么呢?是通报批评,扣罚一百元,还继续跑车,让人无语吧?那个空调故障 中途甩车造成全国恶劣影响的事故,从部里到局里,都积极帮他们忽悠,最后的处理决定 是相关人员象征性地扣点钱,最多的才扣六百,暂时不跑车以避避风头。这点小钱对于动 车的高收入来说算个啥?不痛不庠。要知道,利用职务之便私带香烟被抓住了都要扣罚几 千块钱,离岗至少半年只拿基本生活费。这私带香烟可没造成什么严重

后果和全国性的恶劣影响呀。两厢对比,让人情何以堪?

动车所不差钱,真的不差钱。每回动车出了点事,上级必定投资给动车所重新装修,于是 越出事,装修越频繁,越出事,他们那里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就越豪华。

动车所进去难,出来更难。因为领导有这个意思,那就是要保持人员稳定,以利于技术积 累,而且上任领导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将动车维修人员及场地、设备整体划出去。这么多年 了,几个动车所除了被撤职调离的领导干部,就只有一位职工借口严重的妇科病,经年累 月地泡病假,持之以恒地找领导,最终领导不胜其烦,这才调离成功。

动车组的精英们掌握到上层的这种打算,就经常集体找领导谈心,以工作环境恶劣,工作 压力大为由,要求调离动车所,实际上是以此撒骄,让领导为了安抚他们而不断地给他们 加钱。

实际上,动车人员的收入比普通车的高得太多了,否则这帮善长投机钻营的家伙也不会削 尖了脑袋往里钻呀,有谁是真打算为中国高铁事业多做贡献呢?不都是冲着那优厚的薪酬 来的?就这样的实际工作业绩,这帮货还不满足现有的相对高薪,脸皮可真不一般地厚。

六、上级领导的解决对策

当年动车所刚成立的时候,当时的部领导就提出动车所要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将劳动生 产率大为提高。其实他一直有个思路,那就是深化铁路运营体制改革,将动车所的场地、设备和人员整体移交出去,和厂家售后这一块合在一起,搞动车租赁公司。我不管你们怎 么修,反正我只管租车,跑一趟多少钱。这样你就得千方百计想办法降低造价,提高可维 护性了,省得象现在这样用高价易耗件来钓鱼。

这个思路和许多河友的想法本质是一样的。后勤保障社会化,这不光是铁路,就是军队也 在搞,其好处不言而喻。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无可厚非,但中国的事情是复杂 的,动不动就能牵涉到政治正确与否。加之人亡政息,这个思路恐怕很长时间内不会再考 虑了。

也许正是因为前任领导有这种想法,所以在严格限制人员流出的同时,对其人员培训缺乏 长远规划,前些年在管理上对此也并未真正重视。因此这些年来动车所的大爷们也依赖厂 家售后和委外干活,自己落得个清闲而心安理得,个个本着混日子的想法,才没人关心将 来洪水滔天呢。

我曾说过,今年四月厂家售后到期后,我担心动车会频频出事,因为动车精英们以前浪费 了大把光阴,如今担子一下子压上来,不出事才怪。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动车出事就 越来越频繁了。这里要说明的是,作为运用维护部门,我们所说的出事和旅客所理解的出 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有许多事情你们即使是坐在动车上恐怕也毫无察觉,但运用维护部 门可能已经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了。虽然领导们为了高铁的颜面,为了保自己的位置而进 行了和谐,但高层对实际情况还是非常震怒的,文件一个个地下,检查组、督导组一拨一 拨地来,各种补充规定一个个地出台,好不热闹哟。

具体地说,在涉及到人员素质这一块,领导们有什么对策呢?我大致归纳了一下:

1、加强动车所全员培训,人人必须参加。

2、每季组织动车所内部比武,第一名奖2000元,第二名奖1500元,第三名奖1000元,倒 数第一名扣300元,倒数第二名扣200元,倒数第三名扣100元。前三名与后三名结帮扶对 子,如被帮助者在下季度技能比武中脱离倒数名次,则段给予帮助者奖励,奖励金额为被 帮助上一季度比武被考核的同等金额;如被帮助者在下一季度仍然在到数三名之内,则考 核帮助者同等金额。但加入动车所不足半年的职工,如获前三名照样拿奖励,如获后三名 则不计入考核。

3、随车机械师必须先在地面干检修达三个月以上,随班实习一个月以上或三万公里里程 以上方可上岗。

4、加强动车组机械师后备力量储备,采取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全局选拔文化高、素质 好的职工,提前做好适应性培训,严格准入制度,确保机械师素质。应该说领导们还是想 改变现状的,但领导们的对策只是在现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的做法,而且根据经验,往往是 刚出事时各种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但过一阵子等风头平息了,就一切照旧了。

具体来说,我觉得这第三条是非常英明的,本来底子就差,连地面检修都没真正接触过,就去跑车,遇到事情不抓瞎才怪呢。

这第一条的问题还是老问题,谁来培训?让本身就不懂的外行来培训,除了照本宣科走过 场能学到什么?更何况培训内容与现场需求相脱节是铁路职教的老毛病了,因此领导这一 条用意虽好,但效果不容乐观。

这第二条挺有意思,根据目前已经搞过的几次内部比武来看,这种比武前三名和后三名都 是那六个人。前三名奖励那么多钱没话说,但后三名只象征性罚那么一点点钱,相对于动 车所的高收入来说,不痛不痒,根本就没有触动。何况这种搞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 不排最后三名,也没多少人愿意花大力气赚那份奖励,因为很辛苦的。

第四条我要重点说说。

“在全局选拔文化高、素质好的职工”,问题是隔行如隔山,如果是系统外的,你原来素 质再好,但没搞过定检,没搞过运用,直接进动车所,其技术养成是极困难的。再说了,动车所进人从来就没有公开选拔过,何况所谓公开招聘我们见得太多太多,按人定标准,定人、陪考、走过场的事我都懒得说了。相信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现在的社会究竟是 怎么回事。

“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动车所,这一条我坚决反对。大学生们在大学里即使真的 勤奋,学的也只是一丁点理论皮毛,动手能力等于零,远不如中专生、技校生上手快。刚 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有几个肯真正沉到现场,穿上油污的工作服和工人老大哥一块干活的? 不到现场实践,大学老师会告诉你拧螺帽时要对角拧吗?大学里有哪本教材会告诉你装风 管时要在螺纹处缠上生料带,否则会漏风吗?有哪位大学教授会告诉你生料带该如何缠呢 ?如果没人指点,你第一回做这个,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缠错。

这不仅是现在的大学生的心态问题,而且由于刚毕业的他们还远未经历过残酷现实的挫折 教育,有些东西是无法言传身教的,非要他们遭遇挫折后自我反省,自我奋发。

我们铁路近十年来对大学生们的培养锻炼是毫无规划和章法的。顶多就是第一年安排到各 车间实习,名为实习,其实压根就不下班组干活,但骨子里的娇骄二气又让刚出校园 的他们根本不可能正确认识到现场实践对自己未来的帮助,所以别说沉下心来认真钻研现 场技术了,连起码的过场也不乐意走,工作服都不愿意换。而现场工人也没指望过这些少

爷小姐们能真正做点什么事,加上知道他们未来都有可能有权管理自己,因此也没人会去 得罪他们,硬要他们实践。

正因为如此,前几天在食堂遇到一大帮年轻的生面孔,一问带队的,带队的说是刚毕业的 大学生来实习。我当时就说了:他们哪里是实习?不过是来参观罢了,一个个身上干干净 净,连鞋面也没脏,只怕连检修现场都没真正靠近,在门口伸长脖子瞄一眼罢了。没有真 正在现场做过,不知道现场是如何运作的,不熟悉现场的各色人等究竟如何,将来就算是 给你个管理岗位,你两眼一抹黑,只能任由下面的人蒙和耍。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因为 没地方安排,随便到处晃了一年就找个闲职混着,有些甚至在看料库,一旦有了指标,就 把这样的大学生直接塞进动车所搞管理,啥也拿不下来,只能打打杂,编编不重要的闲杂 台帐。这样的人对于动车建设又有什么用呢?

也许定这个政策的大领导是想起十三年前,某单位三位本科生成功地掌握第一代动车组的 事情来了。但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有太多的不同。90年代中后期,大学还没扩招,大学生在 铁路上还是稀罕货。某两千人的单位统共只有

24位82年以后毕业的正规大学生。而在当年那种上级要求大力提拔82年以后正规大学生的

氛围之下,其他的大学生一年见习期满就都有了管理岗位,甚至坐上了火箭(当然因为没 有根基,半年后摔得很惨,后来被狂踩,花了11年才重新翻身)的情况下,有3个本科生 却长年在班组里干活,受了不少白眼和欺负。

这三个人都如下共同点:

1、都没有背景:

2、都不会“来事”儿;

3、长年在班组里干活,虽然保留干部身份,享受干部待遇,但却被当成工人使用,必须独立顶岗位;

4、此三 人经历全面,都先在定检区域干过几年,尔后又调到运用区域干活。

当时为了迎接国产第一代动车组,上峰新成立一车间,除此三人外,还将全单位数得着的 中专生、技校生悉数集中到该车间。车间成立不久,领导要公开选拔一名技术指导,分理 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还特地注明了此三人可以免理论考试,直接进入实作考试。

这三个人中最有棱角的那位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坑。因为他虽然不太合群,但平日里眼 睛亮着呢,耳朵长着呢,虽不作声,但各种消息和议论基本都知道。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领 导想提拔一位半吊子老中专生,但又知道无法服众,于是才搞的这个公开选拔。虽然知道 这是个坑,但以那人身上那股不服输劲头,还是想博一把。他清楚地知道,由

于刚调入这个单位,所以该实作考试科目绝对是弱项,所以想考前恶补一下。他找到该单 位一位据说是技术尖子的劳模,诚心诚意想请教一些东西。可你们知道人家怎么说吗?人 家明着说:这个我不能教你,这是我一辈子心血的积累,我教给你了,我以后吃什么呀!

当众被人顶得下不来台的那位立刻找到了领导,声明退赛。另两位同伴闻之不解,那位说 了:我们的强项是理论,现在领导直接让我们跳过理论考试进入实作,表面上看是优待我 们,实际上是限制我们强项,实作比赛我们胜出的机率渺芒,又无理论分数,综合打分时 该如何算?他们早已挖好坑了,却玩这种伎俩堵他人之口,到时候还可到处宣传咱们三人

技术烂,我才不上当呢。

闻听此言,另二位恍然大悟,皆悲愤地找领导声明退赛。

此后,三人知耻而后勇,做事从不嫌苦脏累,那位最有棱角的还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新一代动车组接回来,因为相对于当年的技术装备水平来说是个飞跃,因此路局要求必须 要有助工以上职称的才能担当车辆乘务。此三人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当年的风口浪尖,就 如同今天的380A一样。因为跑车有个好处,单位上的奖金一分钱不少,车上还有补票奖。当年动车是大领导的小金库,给了许多优惠政策,所以补票额极高,相应的补票奖对于当 年我们的收入来说令人眼馋不已。有不少削尖了脑袋想上车的人在背后使了不少绊子,某 些工长甚至直接找上列车员调查此三人平时在车上做不做事,好为拿下他们寻找借口。好 在这三人争气,没让别有用心的人从列检的天敌――列车员口中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列 车员们的公道话堵得别有用心的人哑口无言。

当年有趟动车的大闸有偶尔毫无先兆地脱扣的毛病,即使是更换大闸也无法消除。某次解 车整修会诊后,厂家的意见和领导一致,认为还可以用,这种软毛病概率太低,不好找到 真正原因,只有继续用,将可能的软缺陷扩大,才可能找到。达成一致意见后,大家封存 了列车技术状态,准备第二日上线运行。此时,那位新晋技术指导想显摆一下,于是带上 工具拆卸控制屏。捣估了半天,不出意外地无功而返。

第二天早上是拼命三郎出乘。始发前半小时按规定启机,刚一接通控制屏电源就报警,无 法启动柴油发电机。于是立即检查油路、水路,一切正常。眼看要发车了,他立即跑到动 车另一端启机送电,然后跑到客列检所欲打电话向领导汇报(当年手机极稀罕,他连BP机 也没有),但领导还未上班。这趟车要连续跑两天方才入库维修,如果此故障不排除,这 两天时间内若有其他问题,机组将无备份。开车后他冷静一想,昨日封机前试过机,一切 正常。然而封机后技术指导又来大显身手,问题肯定出在他动过的部件上。于是一路检查,终于发现问题出在主控制屏工控机控制模块里面一块9V高能电池的付线脱焊,此位置极 其隐密。重新焊好后恢复安装,一试机一切正常。到某站后迅速跑到客列检给领导打电话,领导急坏了,说听说一大早就有电话来,肯定是出事了,但干着急联系不上。拼命三郎 将事情经过详细说明,狠狠奏了技术指导一本,领导只能痛骂之。

不管那位技术指导到底是故意搞破坏挖坑(此人平日行为卑劣,专作损人利已的事,因此 口碑极差),以便达到或帮他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是确实是疏忽大意,拼命三郎都 捍卫了大学生的自尊,给了种种诽谤污蔑一记响亮的耳光。

此后十数年,虽然此三人均换过不少单位,但无论到哪个岗位上都能胜任有余,这都是那 些年在班组里干活打下的底子。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一个人技术经验的积累是多么地不易,而且主要得靠自己争 气,指望别人能教透你是不现实的。现实中远不如象牙塔里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好,没有从 定检、运用几年现场历练的积累,直接进技术含量相对最高的部门,恐怕是拿不下来的。这种部门不可能让你慢慢从头积累,你要是没点底子就进去,只怕在你胜任之前就早让人 给阴了,这样恐怕于单位,于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对刚毕业大学生就直接进动车 所,我只能摇头。

七、我的解决对策

我觉得领导要当真想从根本上扭转动车所的现状,非要痛下决心不可,各项政策必须来实 的,轰轰烈烈搞几次运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目前动车所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人员素质,而根子上却是管理问题。

在动车所领导的人选上,不能再过多地考虑其他的事情了,必须把敢黑下脸来狠抓管理,不怕得罪人,但又能很好把握张驰有度的,富有管理经验的人放在这个位置上。此外,领 导要真正支持他的工作,不要人家在前方卖命做黑脸得罪人,大领导在后面放水做好人,让人家腹背受敌,这工作就没法做下去了。再好的政策也要认真执行才有效,而真正需要 认真执行的却往往是制订这些政策的大领导们。

对新晋人员的选拔,不管他原来有多好的业绩,都必须先到定检部门基层做过,后到运用 部门基层做过。动车所不能成为外行的技术培训所,那些搞动车必须的实践基础必须先在 其他部门打牢打扎实。

运用部门的人想进动车所,也甭另外搞什么选拔了,直接规定必须参加过快速修比赛的人 才能进动车所,如果要差额,就按快速修比赛的名次来高低排序。这是因为能够参加快速 修比赛的人,技术基础是比较好的,而且参加快速修比赛前,各单位都要将这些人抽下来 脱产强化培训,这个培训远不是职教科的培训可以相比的,那是人家出力流汗扎扎实实地 在现场实作训练,一切按最正规的来。因此能参加快速修比赛,其实作水平都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快速修比赛的赛前强化训练和比赛是非常艰苦和紧张残酷的,偷奸耍滑之徒是绝对吃不了 这个苦的。因此也不必再另外搞选拔了,非快速修比赛人员不用,这一条很过硬很公平的。

选出来的新晋人员发本教材自学理论,不必再送到大学里浪费光阴,先到动车生产厂家的 总装调试车间实习。与工厂协商,将这些人的工资奖金直接打到工厂帐上,工厂安排他们 到基层岗位作工人使用,由工厂负责考核,这些工资奖金是否能足额拿到手,就看他们跟 班干活的好坏了。任何一家现代企业都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制造,一定有下级分包商,总装 调试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这种车间跟班实作,可以学习人家调试时遇到问题 是如何分析原因的,都有些什么可能原因,人家是如何排查处理的,这才是运用维修所需 要的东西。

如果这些人能单独顶岗了,才算实习合格,可以转到大修基地进行第二阶段培训了,基本 方法同上。大修基地的任务是对跑了一定里程的动车进行状态修,有许多设备是和动车运 用所一样的,只不过人家的检修要求更高。如果在这里实习能合格,回动车所可以直接顶 岗了。

以上说的是新晋人员的岗前培训,那么对现有人员该如何办呢?这就要求领导大力支持,另拖后腿了。

我的意见是,对人员经历进行筛选,凡没有做过普通车运用维修的人,甭管原来是做什么 的,甭管背景有多硬,一律清出动车所,爱上哪去上哪去。为什么要一刀切呢?因为没办 法,个个有门路,留谁不留谁都会惹来无尽的麻烦,何况他们缺了运用这门课,就算是现 在在动车所表现还算过得去,因为基础没打好,也不利于他们将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 于其中表现还好的人,领导要有针对性地放到运用部门的几个关键岗位补课。这同时也是 验他们成色的过程,当真要有潜质有悟性,那用不了多久,在运用部门照样能脱颖而出。

留下来的人也别先庆幸,噩梦才刚刚开始。谁的技术好,谁的技术糟,谁干活踏实,谁光 说不练,这一切都别自吹自擂,用他们的实际表现来给自己赚工资吧。留下来的人,开始 时每月只发给最低生活费,这个钱还必须要出满勤才能拿满。剩下的钱拿出来外聘技术顾 问及奖优罚劣。

外聘技术顾问时严把质量关,从厂家售后服务人员里物色,找那些技术全面的尖子,最好 是快退休的老师傅,退休以后外聘技术顾问时,少了许多现实的考量,比较容易将技术倾 囊相授。

每天动车入库检修,动车所的人每人在各自岗位上全面检查一遍,书面写下发现的故障。将故障单先收上来,再让技术顾问看一遍车打故障,再相对照一下,发现一条故障给多少 钱。

发现一些需要根据故障现象进一步判定故障原因及部件的故障时,技术顾问召集相关人员 开个小会,让他们每个人说说自己的见解,再进行技术点评。根据他们见解的正确程度打 分,拉开档次,计工员那里搞一个考核表,什么样的故障,什么样的分数给多少钱,一笔 一笔给记着。

处理故障时,技术顾问不动手,只在旁边指导。谁动手做,给谁钱,因为听十遍不如看一 遍,看十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遍。脱离不了技术顾问指导的人,修的车出了问题,考核金 额由所里支付,不单独考核个人,以保护其学技术的积极性。

简单一句话,就是你每月最后能拿多少钱,全看你能发现多少故障,能判断正确多少故障 原因,能亲手消除多少故障。你要是继续混日子,每月天天熬夜却只能拿到当地的最低生 活费,想调走连门都没有,我倒要看看哪个阿混能受得了。受不了就乖乖地干活学技术去。每个故障多少钱,这需要领导根据以往的故障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工资总额,算出一个大致合理的标准。

如果技术顾问认为你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那就安排你独挡一面,他说了算,这比外 行的职教部门的考试要靠谱得多。独挡一面后,按路局核准的辆单价,趟单价全额给你钱。但如果你修的车出了问题,上级有考核你得自己承担。只有能独挡一面的人,才有资格 做随机械师。

以后全局范围内,全国范围内搞动车快速修大赛,参赛人员从可以独挡一面的人里面派出,拿了名次回来除了各级给的一次性奖励,还可以聘为所里的首席技师,比照外聘的技术 顾问待遇额外拿钱。

以上想法我曾经跟动车所某些人简单说过,那几位立刻蹦了起来,声称要是有领导这么狠,他们就立马申请调走。

呵呵,要是真有人受不了这么做而提出调离,上级领导可得扎紧口袋。这个口子要是开了 条缝,恐怕就刹不住了。人是需要有点压力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先前在动车所舒舒服服 地拿着高薪混了四年日子,现在必须为此付出点代价了。不过我前面说过了,动车的运用 维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主要的困难是在厂家设计、制造方面,搞过运用维修的 人,逼一逼,下点功夫,全面掌握用不了太长时间。

只有动车所的人技术全面提高了,所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才有真正落实下去的可能,动车所 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有改观。

-------The End-----

第二篇: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5工厂污染:.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这样,其污染也就一起转移到了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7.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镇环保硬件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没有跟上,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三·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农村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消纳场所,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

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四,总结。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从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治理,更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3]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2008-03-11.[4]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6,(5).[5]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6]卢德裕.农村生态环境严竣的现状和对策。

[]

第三篇: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调任(调动)过程中存在人走编不走问题。由于人员任职单位、编制所在单位、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出现不一致的。致使各单位呈报考核、公车补贴、人事管理等方面出现重复呈报或遗漏呈报的现象,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建议:市人社局汇同市委组织部、编办、财政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后未转移工资关系问题进行一次督查整改。对未转移工资关系的,由单位负责通知本人,必须在一个月内将其工资关系转至现工作单位。逾期仍不转移工资关系的,由人社、财政等部门通知原工作单位停止报送其工资的各种审批手续。并规定干部工作调动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手续交接,并在一个月内持原单位工资、编制卡、行政介绍信及单位留存的本人工资档案、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到组织、人社部门办理工资、行政及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原单位从调动的下月起停发其工资。对工作调动后未转移工资关系的,一律不予办理其晋升工资、考核、公车补贴等审批事项,并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追究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档案存放问题。公务员管理办的业务中公务员(参照)的登记、职务职级并行等申报及审批均需要查阅个人档案,由于一部分政府序列科员以下人员的档案仍然存放在市委组织部档案室,造成审批工作滞后与不便。

建议:档案管理原则上按照管理权限来进行存放,请人社局信息中心与市委组织部档案室衔接,尽快将政府序列科员以下人员的档案进行移交,以便于公务员办和事业单位管理股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量和工作人员数量不匹配的问题:公务员管理办,目前负责全市151个公务员(参管)单位和3308名公务员(参管人员)的日常管理以及全市25408人的考核工作的组织、审核、汇总等具体工作,加之近几年,随着职务与职级并行、公车改革等重点工作的启动,工作量急剧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人员只有2名,很多业务不能及时推进,业务档案也没能及时整理归档,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公务员管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建议:依照省市相关部门人员配备,设立综合管理岗、考核奖惩岗、职位管理岗等三个基本岗位,以解决目前工作困难,恳请领导考虑我办实际工作量,尽快研究、配齐工作人员。

公务员管理办 2018年3月1日

第四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一部分的盲特殊教育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正由建校办班提高入学率的数量增长型向提高教学质量的质量效益型转轨。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盲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盲校,作为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盲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盲生在盲校就读的人数将逐渐减少,但基于我国的国情,盲校还将在盲特殊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能否认清目前盲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好盲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盲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现将当前影响盲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盲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生源缺乏且不稳定

这是目前大多数盲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少。这正显示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对目前盲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生源的减少和不稳定正严重影响着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措施之一:加强视觉障碍儿童的统计工作,提高视力障碍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就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相当数量的视觉障碍儿童还没有走进学校的大门。

措施之二:发展、完善盲校的办学职能。目前,盲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身体健康的视障适龄儿童,而有视觉障碍的多重残疾儿童则基本被拒之于学校的大门之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力,这也是政府、社会、家长、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从国际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来看,对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是盲校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也将成为我国盲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几所大盲校,如上海盲校、青岛盲校等,也开始意识到对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多重残疾儿童教育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盲校还应该加强盲童的学前教育,加强对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工作(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如教学资料的配备、师资培训、学生的个别辅导等,甚至还可以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教育提供某些方面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盲校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为盲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当然,这项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各有关方面的相互协作。

措施之三:改革盲生入学就读的管理体制。目前,盲生与正常适龄儿童的教育同属于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使视觉障碍适龄儿童能接受教育,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如各地区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办盲校等。这充分说明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使盲校的建设没有根据盲生的数量和实际进行科学的论证,不仅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投资,造成人力物力极大的浪费,而且许多盲校建成之后,由于生源不足,管理跟不上,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盲生为了到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盲校就读,还不得不交纳数量不菲的借读费,给本来就困难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而接受盲生借读的学校和地区,接收的借读生越多,资金投入越大,资金的缺口越大。因此,必须在全国(至少在全省范围内)对盲校的建设、资金的投入、盲生的入学就读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几所高质量的盲校,使视觉障碍儿童能受到较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盲生绝大多数住校,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住在本地、外地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影响不大,因此集中有限资金建几所高质量的盲校供盲生入学就读是可行的)。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盲校的生源问题,而且可以缓解盲校办学资金的缺乏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问题二:资金不足

虽然盲校的在校生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大多数学生住校且家庭比较困难,办学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比较大的。资金不足,不仅造成学校建设投资不足,影响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且造成教育教学设备的缺乏,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措施之一:争取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资金的投入。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各级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是非常重视的,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资也是比较大的,盲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然,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把好事办成好事是个值得很好研究的问题。

措施之二: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状况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帮助,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盲校的办学必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当然,对资金提供者在学校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对资金的取得、管理、使用等,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我们不妨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盲校的董事会支持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某些办学管理体制,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部分资金的缺乏问题,也可以使校长集中精力把学校办好。

措施之三: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比如:办好残疾人工厂、商店、按摩医院等,使盲人能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这也是盲人的根本出路。

问题三: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盲校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自身努力下,盲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师中仍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学基本功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教师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措施之一: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必须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如师德报告会、演讲会等,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在全体教师中弘扬爱岗敬业、人道奉献的精神,发扬爱生的优良传统。

措施之二:要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水平。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促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提高,如开展教师“三字一话”、“盲文应用”(包括盲文打字机的使用等)教学基本功比武,开展教师优秀教学案、自制教具展评,进行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等。

措施之三,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培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其次,应根据盲特殊教育的规律、特点和教师队伍的实际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对盲特殊教育规律的认识、对盲生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措施之四:要加强开门办学,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教师掌握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用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经常组织教师到普通中小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外地盲校参观学习等。问题四: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盲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过时的课程计划、陈旧的教材、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办学效益不高等。这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且严重脱离盲生的实际。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盲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呢?必须依靠加大改革力度,向改革要质量,在改革中求发展。

措施之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就目前来说,盲校的办学是比较封闭的,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意识远落后于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这严重影响着学校改革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彻底解决。因此,必须加大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力度,宣传教育改革的形势,使干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改意识,为教育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措施之二:调动全体干部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教育改革不仅是哪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要改革,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最了解学生的实际。因此,要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请教师们为盲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出谋献策,并积极承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这样,可以增加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理解,消除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抵触心理,而且可以获得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使教育改革在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取得实际的效果。

措施之三:提高干部教师的教改能力。教育改革是一项艰苦、艰巨的工程,不是想改就改。改革必须依据教育规律而进行。因此,首先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干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改革的科学性。其次要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时代感,提高实效性,如引进先进的、适合盲生使用的教材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第三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盲生理解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自己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受益者,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改革工作。

问题五:科研兴教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盲特殊教育,是教育科学中一门年轻的学科。视觉障碍对学生的感知觉有什么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盲特殊教育的规律是什么?有许多问题有待去研究和探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盲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措施之一:要经常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提高干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措施之二:要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育科研功能,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措施之三: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使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第五篇: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我市做为农业市,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拥有抗旱水源机电井5万眼,其中大井1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一半,大大高于全省20%的水平。拥有喷灌、微滴灌设备8500台套,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7万亩。小型集蓄水池67个,库容1682万立方米。农业桥、涵、闸数量1145个,农田高低压线路265公里,水田防渗渠道7.9公里,逐步改善靠天吃饭局面,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加强了抗旱保收田建设,但仍有部分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如遇大的旱情,影响种植业生产。已建的农田水源井井房和电网不完善,管理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全市灌排渠道布置杂乱无序,配套建筑物破坏严重,灌溉功效明显萎缩,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电、路、涵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不足。由于地方配套难度 大,部分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没有完成消险加固,影响防洪减灾效果。沼气、太阳能、秸秆燃气等新能源利用还在起步阶段,不能充分利用于农业生产。仍有近7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已吃上自来水的农户还存在水质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生活质量,也影响养殖业发展。

2、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国家项目投入为主,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特别是水利工程、林草建设、病虫害防治、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性工程,虽然我市是产粮大县,却是财政穷县,地方财政经费紧张,在基础设施投入中,地方财政匹配和农民自筹占三分之一以上。虽然各级政府都有投入,但要求群众自筹比例较大,一家一户从事生产的农民虽然是最终受益者,却根本无力单独挑起这一重担。

3、维持基础设施运转机制还不完善,影响建设成效。虽然建设了一些农业科技实验场所,但科研推广经费不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农业科技人员缺乏,不足需要量的一半,且非专业人员多、技术素质不高。农机合作的组织化、市场化建设成果还有待检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安排建后运行资金(现代化试点),在未落实相关管理办法的情况下,项目运转困难。

对策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各项政策和要求,针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需要和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生产与服务保障并重,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以支持单纯的农业生产为主向为农服务体系、农业保障体系、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建设上转移,逐步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择优扶持的原则,重点在良种工程、科技推广、农机装备、疫病防治、生态建设、新能源、农田水利、市场建设、产业化扶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相对少的 投入换取较快的发展。同时,以各级政府为主加大水利工程、林草建设等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扶持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3、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路,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改变过去主要由政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做法,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明晰产权、建立奖励和补助等制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在投入上,首先,政府要舍得投入。每年应扩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规模,发挥其杠杆作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担保、贴息和项目资金匹配,调动金融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财力和其他行业资本转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其次,动员大企业投入。充分利用大企业资金充裕、技术力量强等优势,引导动员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员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第三,加大对上资金争取。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加强行业部门间协调配合,把握产业投向,争取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 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标准粮田、农机装备、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集蓄水工程、灌区改造、动物疫病防治等国家和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发挥实效。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利用水平。一是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一些按照传统方法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因投入大、能耗高,成本增加导致运行不畅,建议在今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实现节本降耗。二是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园区、推广中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使其具备熟练应用农业设施设备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三是对于一些资金需求大,维护困难,短期难完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转变建设思路,以其他方式实现建设效果,以水田防渗渠道为例,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可以采取土地规模经营、统一渠道规划、控制灌溉技术等手段,达到降低水资源消耗目的。

5、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一是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探索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经营者对农民服务收费不宜过高,应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收取。对于一些收益较差的基础设施,如我市偏远地区的农田水源井,在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可以无偿交由农民使用管理。二是对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运营和管理。我市的农机合作社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短期无法改变土地分散状况的情况下,以组织化带动生产规模化,并带来一定的经营收益。

二、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密山市农业人口23万人,农村劳动力人18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27万人。全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36万亩,土地集中经营面积80000亩。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程度的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逐步增强。为此,我们初步探索了土地使用权的适度流转机制,土地流转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引导和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土地流转心态较为复杂。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心态比较复杂、多变,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习惯于靠种地养活自己,担心流转土地后会 失去生活的依靠;兼职从事二、三产业,农闲时从事农业的农户,都想留几亩土地来补充家庭收入,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已经脱离农业或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户,把土地作为今后生活的“退路”。不少农户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概念混淆不清,担心土地流转后,征用土地时得不到补偿。

2、土地流转还不够规范,原有流转遗留问题较多。农户间自发流转的,以口头约定、“君子协议”为主,土地流转的随意性较大,遇到利益冲突时,解决难度大。有书面流转合同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念不清、约定不明、权利义务不具体、流转期满处理办法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台账登记和变更工作还需跟上。

3、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开发保护力度尚需加大。尽管我国的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对于转让的范围、形式、程序、价格、管理等,缺乏专门的法律和规定。从开发保护措施看,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为了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产生土地规模效应,提高土地产出率。但当前对大户和农业企业承包经营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大,个别群众过分地提高土地流转费,使大户感到左右为难,扩大规模、搞活经营积极性不是很高,影响土地的开发流转。

4、土地流转规模小,引进开发业主难度大。从流转规 模看,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流转规模小、农业收益比较低,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有的依赖性大,只想靠政府支持;有的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有的项目选择不准,品种单一,管理粗放。

推进规模经营的对策

农村经济要发展,最基础的工作是搞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目前,我市农业保险的范围小,农户参保率低,农业保险险种单

一、形式单调,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运营成本大,受农业生产自然因素的影响,保险收益不高。因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必须建立政策性保险资金,设立农业再保险制度,确保农业生产有盈余。

2、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回来种田,心里踏实。所以农民从是非农产业经营后,仍然把承包地看成“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因此没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 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抗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健全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为农地流转提供强有力地安全支撑,才能促进农村土地市场的尽快发育。

3、健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为补充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有保障的劳务输出格局。目前,我市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不稳定,兼业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以彻底离开土地。因此,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积极推进多元化建设,放手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通过广泛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从多方面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而带动农地流转,实现“人走在先,流转在后”的目标。

4、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发展规模经营的认识。要帮助农民读懂政策、讲清道理,算好经济帐。指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户,使农民明白30年土地政策不会改变。向农民讲农地流转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之后,生产者可以从规划决策、组织生产、农业生产力资源配置、先进农业科技的 应用等进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科学种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5、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规模经营形式。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要不拘一格。我市推广以下几种经营模式。一是业主规模经营模式。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或折股,由种养能人或工商业主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土地量化入股,村集体统一经营模式。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展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合作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6、积极培育典型,建立试点示范机制。坚持因地地宜,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示范引导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手段。试点乡镇成立示范领导班子,以农村经管队伍为主体,组建工作小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现状,提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为试点示范提供基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7、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专班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要有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工作领 导小组,并落实专人具体抓。加强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示范点的政策引导。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从构建优势产业入手,重点围绕“四个支柱产业、十二个产业链条”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打造信息平台,扶持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我们紧紧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增值转化,形成了以水稻产加销、大豆产加销、颗粒饲料产加销、豆奶产加销四个链条组成的粮食深加工产业;以山葡萄产加销、玉米产加销二个链条组成的酒类深加工产业;以皮革产加销、乳品产加销两个链条组成的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白瓜籽产加销、山野菜产加销、烤烟产销、甜菜产销四个链条组成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四个支柱产业、十二个产业链条。可年加工转化粮食、牛奶、白瓜籽和甜菜等40万吨,加工牛原皮18万张,年实现产值13.8亿元,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黑龙江瓜瓜叫、黑龙江龙兴制革),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68 万亩,畜牧业奶牛养殖基地达7307头,肉牛养殖基地达10万头,绵山羊养殖基地达11.8万只,带动农户2.4万户。

1、产业规模偏小。我市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优质粮、油、养殖等,发展都不错,但形成规模的屈指可数,产业规模偏小。如畜禽养殖业,农民还普遍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小农意识形态;蔬菜种植仅停留在每家每户几分自留地的面积,没有形成商品蔬菜基地,没有形成产业效益。

2、缺乏品牌经营意识。我市虽是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市)、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县(市),畜牧、水产生产基地县(市)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而目前我市农产品经营的总体情况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缺乏市场经营和品牌带动意识,产品难于走向市场,竞争力不强。

3、缺少资金、信息和科技服务。由于农民家庭资本积累有限,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壮大普遍受资金“瓶颈”制约,更难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仅仅依靠政府支持远远不够,金融服务缺失,必然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服务组织能力较弱,比如在科技服务、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应用和市场供求信息等方面,还不能提供全程的配套服务。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规划部门和科研单位,认真研究全市农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各乡镇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准确定位,确立1-2个优势农产品,制订具体的发展规划,打造优势产 业,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如山区乡镇重点发展林果和药材,市城周边乡镇重点发展“城市农业”(蔬菜),滨湖乡镇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沿路”乡镇结合林业“绿色通道”建设,大力开发公路沿线的低坡地和荒山荒坡,重点发展生态林果业。

2、突出重点,做大基地。围绕重点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通过良种扩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着力打造果业、水产、蔬菜、药材、畜禽、优质粮油特色产业基地,以基地的壮大促进龙头企业的扩大发展,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把生产同类产品的 “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环节,包括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连接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千家万户与一体化经营的有效对接,达到“农户联基地、基地联企业、企业联市场”的效果。同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优先投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在项目申报、基地设施改造上,重点倾斜基地和种养大户。

3、抓住关键,做强品牌。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认证,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绿色、有机食品的品牌申报注册力度,尤其是加大原产地商标的注 册力度,培育开发一批品牌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实现基地培育品牌、品牌壮大基地的良性循环,使标准化工作真正落地生效。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重点予以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4、更新理念,拓宽思路。坚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走出农村繁荣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三农”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用项目建设提升农业,主动对接农业发达地区、科研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内涵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扩大招商领域和范围,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跟踪、落实、管理与服务,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和开放度。

5、通力协作,搞好服务。整合资源服务,强化部门协作意识,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平台。金融部门大力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在信贷政策上降低门槛,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农业、科技、水产、林业等部门,建立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的定点联系制度,积极开展产销信息和技术培训方面的服务。落实各部门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方面的政策服务,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监督约束和服务等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D车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2010-08-16 10:56:32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 作者: 刘元杰 张孝颜 郭建清 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与西方一百......

    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规划0801 0805200115 郑骞 当前我国的物流配送存在很多问题。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主要问题在物流平台构筑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低和物流装备标准化程......

    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于香伟 王永刚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在诸多问题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些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教......

    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班级:经1109 学号:20111246 姓名:邢艳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

    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注重绩效考核工作的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从各个阶段着手解决,使绩效考核发挥其真正的作......

    浅析南岸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南岸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翠屏区南岸街道办事处主任夏远强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