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市场是指单位或个人从事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总称。建筑市场包括各种房屋建筑工程;渠道建设改造、河道建设改造,水库建设、水库整险加固,土地平整、山林改造等水利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等建设工程;城市绿化、改造、拆迁等建设工程。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分类,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主要由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等四方面构成。建筑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门类多样,发展迅速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建筑市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美化城市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发展和作用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有些问题触目惊心。笔者就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自已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资格不完善。
国家对建筑企业实行的是等级主体准入制度,不同企业根据其规模和注册资本的不同,注册相对等级的公司。但大多数公司达不到相对等级的标准,他们在申报时,是以虚假文件或拼合的注册资本注册的,在取得《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后,事实上什么也没有,特别是县级建筑企业,大多数根本就没有财务帐目,没有办公场地,没有流动资金,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没有固定的从业人员,没有任何施工机械和设备,更没有技术力量。崇阳县某建筑公司成立五年,就是一个经理、一个公章、一份《资质证书》、一本《营业执照》,连一张象样的办公桌子都没有。
(二)、转包渔利。
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建筑工程招标是较为完善的,所有的建筑工程都是由符合条件的企业中标。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中标企业大多数不参与工程的投资和建设,也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他们只在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甚至连招标费用也由项目经理支付)将工程全部转包给他人或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根据工程需要定的),只凭一纸合同可牟取几万或几十万元的利润。在检查中发现,某建筑公司将签订的合同全部交由项目经理承建,公司按合同标的金额收取2%—3%的管理费。
(三)、无照经营。
无照经营是建筑行业问题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是项目经理的无照经营行为,现在有90℅的项目经理都是靠挂在公司的临时项目经理,与公司没有任何人事和经济上的关系,纯粹是工程利益的临时伙计。项目经理在向公司缴纳管理费,取得建筑工程承建标的资格后,由项目经理个人投资,个人组建施工队伍,个人缴纳税(费),个人承担经营风险,个人结算工程款项。这些项目经理一无《资质证书》、二无《营业执照》、三无技术力量、四无固定的单位,是名副其实的随着项目跑的项目经理。今天A公司中标他是A公司的项目经理,明天B公司中标他是B公司的项目经理。二是什么证照也没有的无照经营行为,是以私人地基为条件,将一至二层还建给私人,从三层以上无照从事建筑和开发,从中非法牟利。三是在建筑工程中无照从事机械、设备出租;无照从事建设工程勘测、设计;无照从事仓储、保管、运输;无照从事装饰装璜及水电安装等其他无照经营行为。
(四)、订立“黑白合同”。
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过程中,除了公开签订合同外,又私下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强迫中标单位垫资或带资承包,压低工程款。而施工单位只好在建设工程质量上做文章(包括不按图纸施工、减少建筑材料、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等),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五)、违法招标施工。
在工程招标建设中,有些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越级承揽、出借、出租《资质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有些先承诺后招标、内部串标或内外勾结串标、歧视性发标;有的不按程序招标。特别是有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以招商引资为借口,根本不进行工程招标,将工程直接发包给自已的亲戚或朋友承建,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崇阳县某建筑公司,采取内外勾结串标被有关部门处罚款20万元。
(六)、行贿受贿大肆进行商业贿赂。
建筑市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在建设工程招标过、项目审批、设备和材料购置、工程转包等环节中大搞商业贿赂,行贿受贿已经成为惯例了,贪污腐败问题突出,因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成本,降低了建筑工程质量,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某局主管工程发包的领导受贿10万元,受到法律制裁。
(七)、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问题非常严重,有大批的不合格砖材、钢材、水泥、涂料、油漆、管道、电线、闸刀、开关,灯具、装饰装璜材料、防盗门、地板砖、铝材、铝合金等被建筑工程使用,存在工程质量隐患,给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崇阳县某铝合金代销商,与厂家串通,将铝合金瘦身,非法牟取暴利,被刑事处罚。
(八)、拒绝、阻挠监督检查。
一些建筑公司和项目经理,明知其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但他们为了规避法律的制裁。某建筑公司指使员工谩骂、殴打、围攻工商执法人员,拒绝、阻挠、对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九)、部门之间缺乏整治合力。
建筑市场涉及的执法主体之间缺乏支持和配合,各施其责,各谋其政。
二、解决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业务培训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涉及建筑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深入建筑企业和建筑工地与公司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面对面的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不违法。
(二)、加强对建筑企业主体资格的审查。
要利用年检和登记注册对所有建筑企业的资质、注册资本、财务帐目和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核,对在申请注册提供虚假材料,虚报注册资本,注册后抽逃出资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建筑企业一律取缔。
(三)、开展大检查。
市局应安排一定的时期,统一办法、措施和标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各种房屋建筑工程;渠道、河道改造;水库整险加固等水电建设工程;土地平整(低丘岗改造)、山林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铁路、隧道、公路、桥梁等建设工程;城市绿化、改造、拆迁,景区建设工程等所有建筑工地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大检查,地毯式和大检查,全县联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树立工商机关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形象。
(四)、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测。
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要加强对砖材、钢材、水泥、涂料、油漆、管道、电线、闸刀、开关,灯具、装饰装璜材料、防盗门、地板砖、铝材、铝合金等建筑材料的监测,确保进入建筑工地的所有材料都是合格的材料,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坚持依法行政。要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工程中的虚报注册资本和抽逃出资的行为;串通招投标的行为;转包渔利的行为;出借出租营业执照的行为;无照经营的行为;行贿受贿的商业贿赂行为;销售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行为和拒绝、阻挠监督检查等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用足、用好、用活法律法规。
(六)、加强部门配合。
要加强与土地、建设、环保、房产、技监、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作,特别是要直接参与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审核工作,全面监督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工程验收,要继续推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和备案制度。
(七)、建立规范的建筑企业信息。
实行执法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要帮助建筑企业建立自律制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帐目;建立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项目经理档案;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合同备案;建立和完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健全工程资料存档;让企业认认真真管理,明明白白经营。使建筑市场步入依法、健康、有序的经营轨道。
第二篇: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7月份在全市开展以“保质量、治隐患、防事故、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质量安全月”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根据《巴彦淖尔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精神,市建委、监察局、房管局组成联合检查组于7月3日至17日对市直及各旗县区在建工程进行了质量安全检查,同时对6月份开展的工程质量执法检查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察。检查的重点是在建住宅工程和大型公建项目。检查期间检查组在听取各旗县区开展“质量安全月”活动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共抽查了市直及各旗县区工程项目34个,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工程20项,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受检施工企业25个、受检监理单位18个。
从检查总体情况来看,不论是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都比往年有所进步。各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动迅速,宣传到位,查处有力,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房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工程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与以往相比明显规范,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
但通过检查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施工图审查滞后;部分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到位;部分企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操作性、针对性不强,起不到指导施工的作用,相关责任人对规范、标准、图纸不熟悉、不了解。工程技术资料方面的问题有:个别工程现场使用钢材与资料中钢材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标注的厂家不一致,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明文件未标注进厂数量、规格及使用部位和原件存放处;部分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验收记录中设计或地勘单位盖章不全,结论不明确或未签注验收意见;工程隐蔽验收项目不全,内容填写不规范,且无附图;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未经监理审批或审批不及时。
工程实体方面的问题有:砖砌体块材及砼外观不好,影响观感质量;个别工程存在砖垛处组砌不合理、碎砖集中使用现象;部分项目梯板的砼施工缝留置不正确,梯板受力筋间距不均匀,保护层不符规范要求;有的工程个别部位拉结筋长度不够或压接方式、位置、朝向不正确;个别工程构造柱钢筋出楼面预留长度(高度)控制不好,不能保证绑扎搭接长度要求;绑扎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加密数量不足,有丢漏拉钩现象,而且位置控制不好,有移位现象;个别工程框架柱剪力墙暗柱受力钢筋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主筋排距不均匀、位置不准确;后浇带部位钢筋位置控制不好,局部钢筋净距不够;个别工程未严格按设计单位对审图机构提出意见的反馈回复施工。
(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部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特别是有的企业不能提供“三类人员”的有效证件,部分被抽检的工程看不到企业对项目部进行检查的资料,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不能及时传达到项目部;二是施工单位违反国家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执行安全标准不到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能严格执行“TN-S”系统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设备不送PE线,重复接地设置不足,配电箱破损严重;脚手架搭接不规范,特别是悬挑脚手架不规范,剪刀撑延伸不到位;“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严,安全通道、作业棚搭设不规范,模板支撑体系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现场“脏、乱、差”,材料堆放不规范;塔吊缺安全限位装置、无检测备案登记,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不到位;四是安全技术资料整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混乱、缺项、滞后现象,各种专项方案编制、落实情况较差,专项方案审批不到位。
(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方面的问题
有些工程项目不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或未办理安全监督、质量监督手续即开工建设,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而且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隐患。
(四)施工企业人员上岗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施工企业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存在脱岗现象,平时不在现场,检查时到现场应付,形成有证人员不在,在的人员无证的情况:二是有些开发项目实际是开发商自己组建项目部,施工企业只是挂名,无法对项目部实施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方面的问题
各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对施工企业上岗人员监管不力的情况。一是在招标过程中对项目部组成人员证书审查不严;二是未能认真按要求执行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人员押证上岗制度;三是在平时检查时对施工现场人员要求不严,个别现场管理混乱。
(六)工程监理单位履行职责和人员上岗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监理单位人员上岗混乱。一是多数监理单位不考虑自身监理能力,只注重承揽业务,不重视监理工作质量,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很多受检工程存在监理人员实际上岗人员与应上岗人员不符、上岗人员注册单位与监理单位不符、无证上岗或不在岗现象;二是现场监理不规范,有的工程监理流于形式,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不认真实施旁站监理,对未按施工图审查反馈意见进行施工的行为未予以制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即使发现问题也未及时督促进行整改,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被责令整改的工程项目与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职责有直接关系。
(七)超资质开发、承揽业务及违规售房方面的问题
超资质实施开发、违规售房,超资质参与工程建设的行为仍然存在。检查发现,不论是开发企业,还是
勘察企业、设计企业、监理企业,分别都有超资质承揽工程业务的行为,主要集中在开发项目上,尤其是大的开发项目,项目越大超资质行为越严重,参与建设的超资质企业越多。同时超资质开发的项目,绝大多数建设单位存在未取得预售许可的情况下即开始售房,也就是违规售房的问题。
(八)勘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个别廉租房建筑方案不合理,有的卧室采光、通风不好;有的项目结构方案不合理,没有按规范和具体实际设置沉降缝;个别工程底层为门点,二至六层为住宅,横纵墙压空,没有设置转换层,势必造成安全隐患;施工图纸有错、漏、碰、缺现象。
(九)建筑材料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工程上使用的多孔砖抗压强度不合格
针对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中对8个工程项目下达了质量停工整改通知书、11 个工程项目下达了质量整改通知书,对7个工程项目下达安全生产停工整改通知书、24 个工程项目下达安全生产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 个工程项目因为未办理相关手续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市建委、监察局、房管局就如何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决定依法依规严监管,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一是加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基础。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参建各方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及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杜绝超资质承揽业务的行为。要从依法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入手,把好九关,即工程报建关、规划审批关、勘察设计关、施工图审查关、招标投标关、建设监理关、质量监督关、安全监督关、施工许可关。凡是未履行程序、未取得施工许可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同时要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抓起,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进入我市建筑市场承揽业务,工程参建各方有超资质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制止,不予办理相关批准手续,情节严重者直接清出我市建筑市场。要充分发挥建筑市场执法监察支队的监管职能,加大检查力度,创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三是抓好勘察设计审查工作。勘察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勘察水平,真正起到为设计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的目的和作用;设计单位要精心设计,要结合巴彦淖尔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各方面实际情况,设计出既有创新又符合本地实际的精品来;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增强技术力量,提高审图水平,真正使施工图审查机构成为政府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参谋决策部门。四是各方联动,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都要认真落实有关建设法律法规、规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恪尽职守,认真履职,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平时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强监管,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坚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落实一处,及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继续完善健全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差异化管理机制,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巡查制度,质量诚信制度,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建立多部门联合检
查长效机制。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需要各方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上水平。五是依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督促各方认真履行建设程序并重视和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对在历次检查中有关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整改情况计入该企业诚信档案,作为资质年检和资格管理的重要依据。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该罚款的处以罚款,该降级的降级,该吊销资质的吊销资质,该清出我市建筑市场的予以清出,督促企业遵规守法,认真履职,使存在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六是开好企业专题会议。市建委分别召开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专题会议,通报本次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了解各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制约建设事业发展的因素,并向企业征求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七是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程科供稿)
第三篇:棉花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综合设计论文
棉花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名:xxx专业:xxx学号:xxx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棉花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总结我国棉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其原因,对现阶段我国棉花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做出了解决对策,并对我国棉花种业的再发展提出你几点建议。
引言:棉花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位居我国经济作物之首,棉花种子是发展棉花生产、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生产资料。近年来,随着商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种子市场的放开,棉种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各种棉花种子纷纷走向市场,造成棉种多、乱、杂的现象,严重影响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影响棉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棉农增产增收。现阶段,我国棉花种子市场混乱带来棉花生产的诸多问题,分析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棉花品种混乱的原因,指出棉种混乱对棉花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为规范棉花种子市场提供指导。
关键词:市场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再发展
一.棉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规模的种子公司数量多,品种杂乱,难监管市场质量
我国《种子法》规 定,种子的生产包装经营都实行许可制度,但由于监管成本过高,无法对种子市场实行全面有效地监管,致使从事种子生产、包装和经营的公司中存在大量技术水平偏低、良种生产能力较差的小公司,这些公司不断更换品种名称以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使农户的种子搜寻成本大大提高。
1.2 难以建立良好的种子经营信誉和现代种子专营体系
部分县级种子经营单位规模相对较大,拥有固定的种子经营店面,部分经营单位还是一些大种子公司的分销店或代理销售机构。同时,大量以小规模私人经营为主的种子经销商在最近几年也遍布县、乡、村,此外还有一些流动经营者,驾驶农用交通工具串村销售。调查结果显示,与县级种子经营单位相比,乡镇级的种子经营店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其销售量更多。大部分农户缺乏充分信息挑选自己满意的品种,部分农户甚至倾向于选择自留种等次优策略来回避市场风险。据调查,在河南某县的种子市场上,经营棉种的企业或销售商有70多家,销售的棉花品种及材料超过110个,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不到 600 hm^2。
1.3 种子定价标准混乱,增加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
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竞争性市场上,价格是区分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但实际调查发现,某些相同品种的种子价格差异 非常大,最低价格为7.0元/kg,而最高价格高达142.8元/kg。笔者在所有被访问的经营点中选取9个品种进行价格对比,这9个品种共出现在6家不同的经营点中。结果发现,每个品种的最高价和最低价都相差20元/kg以上,其中有2个品种的最高价格是最低价格的4倍,3个品种的价格差超过60元/kg。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无法用定价策略和交通成本来解释,因而可以看出,其中存在一些非法或者不规范的生产经营活动。-1-[2][1]
棉种市场出现的这些情况和问题,对今年及今后棉花生产的影响将从隐性到显性,矛盾会逐渐凸现出来,为此,希望引起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妥善解决。
二.棉花品种混乱的原因
2.1 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监控机制不力
通常在新品种推广实践中,要先试验再推广,形成 1~2个县级主导品种,然后再进行区域化种植,对不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实行严格控制。但是近几年来,棉花品种的推广模式不再 依据传统的推广程序 以往以信访系统选育品种的方式被经销商 的销售策略替代,种子市场营销商数目众多,新品种从选育到鉴 定推广的年限由以往的6~8年缩短到3~5年。同时,部分乡镇农 技站由于经费不足,成为经销商的代言人,农业行政部门对盛行 不良种子行为的打击措施力不从心。
2.2 经销商受利益驱动,误导农民消费
经销商为推销自己的品种,采取各种销售策略。据了解,一些零售商销售1包棉种的利润在10元左右,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零售商往往通过悬挂横幅、播放光碟等方式,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甚至以次充好,误导甚至欺诈棉农,以F2棉种假冒F1销售,用常规棉假冒杂交棉销售,售价高达60元/包。
2.3 科学植棉水平发展不平衡,棉农对棉种具有盲从性 [3]
部分棉农对科学植棉技术学习不够,为减轻劳动强度,盲目进行棉花稀植,盲目采用大桃品种,对棉花的产量由单位面积 的棉株数、每株铃数、单铃重三者综合决定认识不够,结果造成减产。
三. 棉种混乱对棉花生产的负面影响
棉种混乱对棉花产量、棉农增收、棉花品质的影响不可忽视,可能造成棉区新的病害流行,严重影响棉花生产。
3.1 棉田产量下降
据调查,南阳市某县销售的近50 个棉花品种中增产的品种确实存在,但是造成减产的品种也不少,个别品种减产30%~40%,引起减产的原因是个别品种增产潜力差,同时由于栽培水平不同,棉农对新引进的品种缺少认识,栽培措施不当。
3.2 棉花品质下降
棉花品质包括纤维长度、色泽、马克隆值,品种不同其品质指标也不同,相同地区不同棉花品种的纤维长度在27~33mm,色泽也各有特色,马克隆值的跨度更大,纤维粗细不一,棉花加工企业不可能分品种收购、加工、销售,极大地影响纺织质量。[4]
3.3 病虫害加重
目前,市场以推广和使用杂交棉为主,考虑到棉农的制种效益,杂交棉制种基本都在老棉区进行,而这些地区大多是棉花 枯萎病、黄萎病发生区,致使枯、黄萎病随着棉种的生产销售在棉区流行。
3.4 良种推广工作难度加大
棉种市场的多、乱、杂现象,特别是棉种价格的混乱现象,对于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 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的改革初衷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使 得棉花良种推广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优质棉种的销售市场难以扩大。
四.解决对策
4.1 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相结合,提高棉种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种业新品种创新能力较弱,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应树立种业企业是品种创新主体的观念,种业企业要按照专业化和一体化的模式建立自身新品种引育体系,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强与育种科研单位的联合。育种科研单位应尽快转成企业或进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种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快优质、高产、抗逆等专用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步伐,有条件的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应联合起来加大生物技术研发及其产品的安全性测定、试验、示范、推广力度。
4.2为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工作,提高棉农的科技水平
了提高棉农对棉种优劣、真假的识别水平,各级农技部门要运用墙报、电视、广播、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宣传形式,对棉农进行科普教育,提高棉农辨别不良种子、假种子的水平,从而养活劣质棉种的购买量、使用量,提高优良种子的使用力度。
4.3 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理念
种子质量事关企业的生存死亡,优质的种子不仅能带给农民丰收,而且能给企业自身带来很好的效益。对任何一家种子企业而言,现在都应该树立创品牌,建立“精品种子”的理念。种子企业应严格控制、管理自己经营的种子质量,树立自身的品牌不但可以使农民受益,更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要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给农民提供全程服务。棉花种子销售体系包括种子生产者、种子零售商、种子执法部门,是一个系统工程。种子零售商要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要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坑农害农;棉种的生产者要提高棉种的技术含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棉种;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棉种零售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经销商,对伪劣种子进行严格控制,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棉花新品种的审定工作,禁止表现平平、质量不佳的品种进入市场。
4.4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强化农业执法的监控措施
为了确保棉农利益,保证棉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业执法机构要加大打击伪劣种子的力度,加强棉种检疫工作,防止检疫性病害的传播,控制不良棉种的流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棉花新品种的技术服务工作,搞好棉花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筛选和确定当地优良品种,确保棉农利益,保证棉种市场健康发展。[5]
五.对我国棉花种业再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2010年,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加快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这既是反映了国际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表明了今后我国种业发展要做强做大民族企业,[6]
提高与外资企业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种业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的问题。综合种业发展的现状,建议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5.1 完善种业管理体系,规范种子产业发展
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制化、规范化的种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竞争机制,是我国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完善《种子法》及农业部门相关配套规章或地方性种子法规,从法律政策层面上,给予种子企业以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扶持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子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国内种业集团化优势,逐步提高与国外种子企业的抗衡能力,大力推进我国民族种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同时,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坚决地将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脱钩,种子管理、种子协会和种子检测机构相互独立,将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并使裁判员公正执法,没有后顾之忧;不断提高种子管理部门在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执法管理体系,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5.2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种子产业竞争力,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品种,关键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潜力所在,种子企业应当逐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走育种、繁育、推销一体化的道路。国外种子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不惜投入巨资,比如美国诺华公司平均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3.7亿美元,占其种子销售额的6%;而先锋公司平均年投入科研经费则高达1.8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10%。因此,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使企业向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参与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5.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某些方面企业间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对种子企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我国种业发展的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推进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应根据农业管理、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人才分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企业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行业中潜力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领唱型企业;我国种子产业起步较晚,还处在发展初期,企业小、散、弱,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还不能适应现代
农业发展的需要。做强做大企业、提高竞争力。一要加强分类指导。支持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引导种子企业向育种公司、制种公司和生产公司等专业化方向发展。二要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借助科研单位研发优势实现双赢,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机制,有利于做强做大种子企业,同时提高种子企业的技术水平。
5.4 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我国种子产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多数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综合实力还不强,目前面临国际化竞争形势,决定了必须要加大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实行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对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要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种子企业,使我国种业的竞争力有一个实质性提高,在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现已出台的国家扶持种业发展的法律、政策,虽对我国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的种业基础薄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改良与繁育基础设施、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品种区域试验展示中心等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的建设,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使我国的种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5.5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品牌是一种市场价值,是市场创造力,是扩大市场业务、获取利润的有力工具。一个种子企业,要想有竞争实力,必须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让广大客户接受,得到社会的认可。比较看来,我国种业品牌与国外的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先锋等跨国种子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起步晚、品牌意识不强、打造品牌力度不够,造成品牌效益低下,因此,打造种业自主品牌,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营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7]
六.参考文献
[1]林大舜,熊志林,曾建国,等.关于棉花种子问题的思考[J].江西 棉花,2007,29
(1):24-25.[2]陈瑞剑,黄季焜,米建伟,等.从棉花种子市场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看我国种子行业的商业化改革[J].中国软科学,2009(5):16-23.[3]蔡素珍.对新形势下加强棉花品种管理的思考[J].种子 科技,2005,23(6):326.[4]江振武.做好新品种集中展示应对品种“ 多、乱、杂 ”[J].种子世界,2007
(9):15-16.[5]博业.全国种子市场呈现新格局[J].技术与市场,2008(4):28.[6]柴玮.我国种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种业,2010年6期,9-11
[7]黄桂河.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与区域发展,2009(9)
第四篇: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5工厂污染:.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这样,其污染也就一起转移到了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7.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镇环保硬件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没有跟上,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三·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农村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消纳场所,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
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四,总结。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从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治理,更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3]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2008-03-11.[4]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6,(5).[5]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6]卢德裕.农村生态环境严竣的现状和对策。
[]
第五篇:深圳团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深圳团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专业文章,欢迎同业指正)
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经济实体综合实力的提高,团险业务(团体人身保险业务的简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团体人身保险对于分担企业风险和改善员工福利状况的重要性,因而加大了在团体人身保险方面的预算和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团险业务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凸现,各保险公司对于团险业务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2008年全球范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了保险业存在的很多问题,如风险意识的淡漠和风险管控的忽视、对于保险功能的误读、保险监管的缺失等等。因此,回归传统保障性产品成为了很多保险公司的共识,团险业务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但是毋庸讳言,目前深圳的团险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团险业务的正常发展,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应该得到业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团险的发展滞后于整个寿险业的发展,其发展深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达国家,团险业务在人寿保险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30%以上。据统计,1950年,美国团体人寿保险的保额在整个有效人寿保险保额中的比重是20%。到了70年代,美国的有效团体人寿保险保额增长为原来的三倍,目前已经大约有40%以上的人寿保险属于团体保险。1990年超过95%的健康保险支付额为团体计划。1998年,美国一年仅健康和医疗费用一项就超过了当年GDP的14%,其中大部分是团体保险计划提供的。
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团险业务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无论从市场分额、人才的储备、管理的科学性还是市场的成熟度来说,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深圳市同业公会公布的一份2008年各寿险公司业绩统计报表中看出,在统计报表之列的15家寿险公司,合计保险费收入为158.3亿元,其中团险保费收入17.6亿元,占比不到12%。
而随着企业年金政策的出台和企业年金业务从以往的团险养老金业务中的剥离,团险业务在很多公司中都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2008年,中国人寿在2955.79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团险业务比重仅为6.43%,而2007年比重为10.74%,同比下降4.3%。而团险规模不断扩张的中国平安也不例外,其团险收入对寿险保费收入的贡献也日益微弱。2007年,中国平安团体保险在同期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就从10%降至9.7%.2008年该团险业务比重进一步降至8.24%。
二、各保险公司之间的团险业务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团险业务仍然集中在包括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泰康等少数几家传统大型保险公司手中,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团险业务因为品牌、人才、后援管理等问题而举步维艰。一份深圳市场的统计报表显示,2008年深圳寿险公司实现团险保费收入17.6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泰康等几家老牌公司合计超过了16亿元,占比高达近90%。剩下17家寿险公司抢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
三、团险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低。在保险发展成熟的国家,团险的专业化经营程度是很高的,雇员福利计划、团体寿险、团体健康保险、团体年金等险种之间的分工很明确,而且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规范其经营行为。
而且针对一些险种的专业化管理甚至出现了许多第三方管理公司。如针对企业年金的第三方管理机构专门为养老金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和委托管理资产服务。而健康保险计划还可以由管理医疗机构来提供,例如健康保险组织(HMO)、优先提供者组织(PPO'S)、医生医院组织(PHO'S)等。
而我国的团险受整个保险业行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普遍采用粗放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导致团险的产品精算、费率厘定、营销以及流程管理等方面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四、一些保险公司不遵从团险业务的发展规律,对团险的定位不明确,对于团险的重视不够。事实上,相对于利润率较高的个险业务以及规模可观的银保业务,团险业务在一些保险公司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集中表现在:第一、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片面追求规模,将团险当作一种变相的“揽金”工具,因此才会出现长险短做的现象,甚至出现承诺高额回报或者协助一些客户洗钱等违规行为。第二、在有些公司,团险业务往往被边缘化。因为团险业务在一般寿险公司的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比较小,所以在这些公司中团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人员编制不到位、费用被压缩或被挤占、团险被人为地放在和个人寿险以及银代业务的对立面,认为发展团险就会占用其他业务系列的资源或者影响其它业务系列的发展。第三、不注重基础建设和内部管理,片面追求业绩,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团险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风险管理缺乏科学性,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很多公司缺乏团险经验数据的积累,加上其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方式以及团险核保人员的失职,导致一些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根本不注意业务风险的管控。有些公司的核保人员往往是靠拍脑袋来厘定保险费率,或者迫于市场竞争以及上级领导的双重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承保一些低费率、高风险的业务。近年来一些风险很高的团险业务能够不断地在多家公司竞相承保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五、一些公司团险的经营仍然存在诸多违规行为。诸如变相给客户回扣、现金收付费、阴阳保单、手撕票据、任意变更承保条件或者签订承保协议、不符合规定的异地承保、团体年金业务中的承诺固定回报率等等在团险展业中屡见不鲜。
六、团险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程度高,甚至出现很多简单模仿和抄袭的现象,缺少特色,缺少创新。就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员工福利计划产品来说,不外是意外伤害、疾病身故、意外医疗、补充医疗等内容,鲜有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的产品出现。而且市场一旦出现一些新的产品或者营销方式,很容易就会被竞争对手模仿,整个行业缺少一种对于创新产品的保护机制。
七、团险市场过度竞争,有些中大型业务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导致团险产品费率一路走低;尤其是产险公司加入意健险的经营阵容后,团险的竞争在某些地区和某些个案中出现了无序的状态,集中表现在费率低于正常水平,而手续费却居高不下,但是监管层对此似乎无能为力。
这种无序竞争将直接导致以下的后果:首先,费率的降低无形中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死差风险,这将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隐患,众所周知,近几年一些中大型招标业务屡屡出现亏损,保险公司“赔钱赚吆喝”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保险公司增加了费用支出,加大了其经营成本;再次,在一定程度上给客户在员工福利计划方面的理解带来误导,最终将损害客户的利益。因为有些客户在这种无序竞争的引导下,仅仅关注保险费率的高低而忽略了计划本身的完善程度以及售后服务的水平。很多客户迫于公司对于成本控制的压力,为了争取最低价,甚至一年换一家保险公司,结果将原本为员工谋福利的好事办成了令人头疼的苦差事,浪费了人力、物力不说,还往往因为续保方案和上一保险方案的不一致而无法保证员工福利计划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八、团险人才匮乏,缺少真正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以及优秀的销售人员;团险业务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团险业务因为其接触的经办人大都是企业领导,所以对于业务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而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但是在前几年各保险公司急速扩张的形势下,对于团险业务人员的任职要求难免会有所降低。很多公司对于团险业务人员的培养缺少科学态度和方法,仍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上有些公司对于团险业务人员的管理不到位,急功近利,不重视团险业务人员成长的周期性特点,不注重培养和长期的职业规划,结果导致团险业务队伍淘汰率高,稳定性差(深圳市场3年左右的淘汰率一般都在60-80%左右),最终影响了团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团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遵从团险发展规律,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因为大部分团险业务的保险期限较短,所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团险产品是保险保障功能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而对于客户来说,团险是解决其财务问题、转移经营风险和稳定员工队伍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固然如此,但是团险业务仍然有较强的连贯性和周期性,尤其是团体补充养老保险业务,对于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长期的投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团险业务的良性发展除了注重短期的规模和效益外,更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投入,需要稳健的经营和管理。
因此,团险的经营应该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公司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坚持走稳健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切短期行为,一切违背团险客观规律的经营活动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加强团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促进团险从业人员的健康成长。团险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人,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团险队伍对于团险业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同个人营销的增员一样,团险业务人员的留存和成长是团险业务发展永远的主题。
团险业务人员的成长其实除了踏踏实实的学习和实践以外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从时间上看,一个新人成长为合格的团险销售人员,一般的周期基本上都在2-3年。从成长的途径看,除了公司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外,更多的是依靠团险业务人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展业技巧的提高。因此加强培训学习和活动量管理是团险业务管理永远的利器。
此外,在团险业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方面有些创新的做法我觉得是可以尝试和借鉴的。如一些公司采用的项目管理的方法、模仿个险营销员的团队归属和管理的制度等等。
三、加强产品创新,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国内市场上,团险产品有趋同的倾向,无论哪一家公司开发出的新产品大多数无法长期保持其独特性,因为有吸引力的“创新”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抄袭了。而国外保险公司常常通过补充性计划、产品捆绑和高超的资产管理能力来创造差异性。
我觉得除了要明确公司的产品定位和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外,还应该多了解同业的做法,了解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团险业务发展动态,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我记得有家保险公司的高层领导说过“创新就是率先模仿”,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创新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应该和本身的市场定位、公司品牌、公司文化等实现有机的结合。
此外,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在产品创新和开发方面的投入,而且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列入公司的预算方案。这些预算应该包括人员工资、市场调研、科研奖励、产品宣传等各个方面的投入。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团险专业化水平,实现团险业务的精耕细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团险的粗放式管理和经营已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远远不能适用团险业务的发展。而传统的团险展业方式如人缘关系、费率折扣和变相的回扣等等也注定不会走得太远。团险的竞争越来越多地集中体现在公司品牌、内部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以及精细度等方面的竞争。所以要想在团险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首先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团险精算、产品开发、核保理赔、承保保全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团险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和制度基础。其次,在团险的营销方面,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独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销售渠道方面,目前的交叉销售、电话销售等都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承保方式方面,自助卡、团险的远程出单等也有不俗的表现。在目标市场细分方面,一些独具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如老年人保险、儿童保险、妇女保险等都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五、防范风险,重视团险内涵价值的提升。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重视内涵价值的提 升,体现在团险业务的发展战略方面,开始转向以效益为导向,在追求规模的同时提高两差的考核权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团险核保的科学性,提升业务质量,降低理赔率,为团险业务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六、合规经营。这是团险业务实现良性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证,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成熟度的提高,保险业的合规经营也显得日益重要,以前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的小问题,现在就是违规的大问题,就有可能成为保险公司的重大隐患。尤其是新《保险法》出台后,对于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各保险公司应该自觉提高合规意识,将合规经营和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这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上看法难免肤浅,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不当之处请各位有识之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