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2:5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

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也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这标志着检察工作进入了新时代。

在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和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背景下,检察机关的职能职责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未来检察工作的出路何在,如何发展,是每一个关心、热爱检察事业的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司法改革对检察机关的影响

司法责任制改革,反贪、反渎转隶,涉及到检察干警的去留和检察机关工作,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警的情绪波动大。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员额检察官与非员额检察官、行政人员的工资待遇差别较大,未入额干警有想法、有意见。特别是一些担任多年检察官的老同志,因名额限制未入额,从主办案件的检察官变成司法辅助人员或行政人员,其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之福利待遇上的差别,他们有想法有情绪也是在所能免的。

2、人少案多矛盾突出。基层检察院承担了大量的办案任务,而员额制检察官数量有限,司法辅助人员也缺乏(有的司法辅助人员还同时承担行政后勤工作),尤其是书记员严重不足。在一些基层检察院,一名书记员同时承担了几名员额制检察官的书记员工作,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

3、转隶去留矛盾。反贪、反渎、预防部门检察人员按 要求统一转隶到监察委员会,但一些干警不愿意去而不得不去,其他部门的干警想去又去不了,对院领导有意见,认为领导不容人或影响其发展前途。

4、对检察机关前途命运担忧。反贪、反渎转隶,检察机关侦查权没有了,其法律监督缺乏刚性手段,法律监督职能弱化,检察机关地位下降,未来检察工作难以开展。

二、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变化

1、检察机关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检察机关反贪、反渎、预防的转隶,检察机关的侦查权不再保留,反腐职能划归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的职能变成纯监督职能,法律监督的属性更加明显。

2、检察机关的行政色彩淡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建立员额制检察官办案模式,由检察官在权力范围内独立对案件作出决定,并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一改过去集体研究、层层审批的行政化办案模式,检察官专司办案职能,一般不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另外,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将机构和人员重新配置,整合资源,实行大部制工作制,减少中层行政领导职数,充实一线办案力量。

3、检务保障更加有力。司法体制改革后,省级以下检察机关人财物统一省管,在经费保障上,缩小了地区差别,脱离了地方控制,解决了基层检察院办案、办公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检务保障更加有力。

4、科技强检全面推进。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打造“智慧检务”,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必由之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检察办案系统、办公系统、管理系统、安保系统、检务保障系统将一一建立和完善,实现精准、便捷、高效、服务 的“智慧检务”功能和目的。特别是在办案方面,将更加高效和便捷,如远程提讯、网上开庭、语音录入、审结报告、法律文书智能生成等,必将大大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5、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在长期的办公、办案中,必将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都是零散的、杂乱的,没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靠人工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资料,通过云计算来统计和分析,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应用于办案、办公,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必然趋势。一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收集和上传所有数据,充实和完善数据库,另一方面,又要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方便查询和结果运用。

三、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

1、准确定位,谋划未来

我国宪法、检察院组织法都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能是监督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和工作属性,新时代的检察工作也必须围绕法律监督来履行职责。

有人认为,随着检察机关反贪、反渎部门的转隶,侦查权的取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因缺乏刚性手段(侦查权)大大弱化,法律监督工作难以开展。不可否认,侦查权的取消对法律监督工作有一定影响,但法律监督并不是依靠侦查权才能行使。检察机关行使侦查权,负责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这是检察权的一部分,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职权,也可以说是一项特殊权力。我个人认为,侦查权不是法律监督权的范畴。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中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包括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法律遵守情况的监督和对法律适用情况的监督。因此,法律监督是对国家法律实施中的执行、遵守、适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所开展的监督,才是检察机关的主业和工作的重点。

在未来的检察工作中,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和党组一班人要快速适应司法改革后检察职权的调整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找准监督工作切入点,积极谋划,扎实推进。

2、履职尽责,强化监督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什么,怎样监督,采取哪些监督手段,这个问题长期困绕着检察机关。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是以监督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为主。目前,检察机关开展的法律监督,主要是以诉讼监督为主,如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场所监督,以及民事、行政和执行方面的监督,如对民事、行政的检察监督,对法院执行情况的监督等。

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后,检察机关就加强了对刑事诉讼的监督,监督工作不断程序化、规范化和日常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相继颁布实施以及刑事诉讼法的两次大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范围也在不断调整变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立案监督等内容纳入了法律监督之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格局基本构建,即以刑事诉讼监督为龙头,以民事检察监督为重点,以行政检察监督为补充,以职务犯罪侦查为后盾。可以说是一架马车带两个拖斗。

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要改一架马车独行为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即刑事诉讼监督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并重。要重点抓好以下监督: 一是立案监督。立案监督是侦查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对法律执行监督的重要体现。通过立案监督,一方面加大了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权保护。

二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应该说,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监督的薄弱环节,无论是监督的内容还是监督的手段都比较单一。一度时期,把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重要手段,监督的重点也是法院生效的错误判决、裁定。

在日后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中,要拓展监督的内容,公益诉讼、行政违法监督、执行监督工作要加强,要广泛运用非诉监督手段,如检察建议、现场监督、法律适用说理、法律执行检查调研等。

三是社区矫正监督。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监督的重点是脱管、漏管、监管不力和监管违法等内容。

四是侦查、审判活动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的重点是取证规范、程序合法,监督暴力取证、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加强人权保护;审判活动监督的重点是审判活动规范、程序合法,防止程序违法造成的司法不公。

3、探索实践,拓展监督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要源于三大诉讼法的授权,是一种专门性的监督,监督面限制很窄,并且有严格的程序规定。这种监督格局与当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紧密相联。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关系、社会矛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仅仅依靠专门性法律监督还远远不够,有必要探索开展一般性的法律监督。

所谓一般法律监督,是对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业法 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普通公民遵守法律的情况实施监督,确保政策、法令、规章制定的合法性,防止违法行为和违法措施的使用,破坏国家法制的统一,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建国初期,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权曾经得到过尝试和行使,后因条件不具备而取消。现阶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也是大政方针,检察机关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责没变,除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外,有必要探索进行一般法律监督,通过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为检察机关监督立法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一般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政府制定的政策、规章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提出意见建议,对错误的行政行为、措施提出纠正意见,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其他社会组织、企业法人、公民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4、创新工作,科学考评。检察工作既要在职责范围内按部就班,又要围绕职能创新。创新的目的,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检察工作的盲区、薄弱环节,延伸触觉,增强监督实效;三是对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的地方进行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要避免为创新而创新,不切合实际或与检察职能无关的创新,坚决杜绝缺乏价值和不具推广性的所谓创新。

对检察工作的考评,要突出对检察业绩的考核,其设计的指标要科学合理,指标不宜太过细化,要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检察宣传、新媒体工作、科技强检、工作创新 等工作的考核比重控制在考核总分的20%以内,避免检察工作本末倒置,以科学的考评指挥棒引领检察工作健康平稳发展。

(阆中市人民检察院 陈鉴)

参考资料:

1、黄亚军:浅谈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法律监督,正义网www.xiexiebang.com,2014年8月19日

2、王帮元:试论恢复检察院一般法律监督权,正义网www.xiexiebang.com,2007年12月10日

第二篇: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对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笔者在控申部门工作近十年,控申部门的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但是也发现其职能定位上存在问题。如前几年为了评比“文明接待室”,其工作重心和精力都用在办案上,结果为了得分去办案,其社会效果并不理想;这几年,随着“信访洪峰”的出现,赴省进京上访问题的突出,其工作重心和精力又转移到处理各类信访工作上。其实,控申部门处理的信访问题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信访问题。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原因是控申部门工作职能定位上存在偏差。笔者认为控申部门的工作职能定位,应该包括对外监督和对内制约,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检察工作的主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防止涉检信访问题的发生,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笔者就如何强化控申部门对外监督和对内制约,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控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窗口”的作用。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的“窗口”,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其工作职能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认真妥善处理好每一件来信来访,通过处理群众的 1

信访来实施法律监督职能。控申部门,一是要加强“窗口”的接待工作。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干警担任专职接待人员,从而提高处理信访的效率,树立好“窗口”形象;二是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尤其要规范对初信初访的处理,严防因工作不规范而导致当事人越级访、重复访、来信转来访;三要高度重视弱势群体信访问题,坚持优先接待、优先分流、优先办理、优先答复,充分体现检察机关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2、要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让群众明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控申部门不但要开展好每年一次“举报宣传周”活动,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日常法制宣传工作,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发表通讯,在街道、社区宣传栏和墙报等刊登宣传文章,经常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管辖范围,熟悉检察机关的办案程序,这样既可以激励群众依法、正确、署名举报,还可以帮助群众理顺信访秩序。

3、要做好专门接访工作,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实施法律监督职能。运用检察长(预约)接待、下访巡回接待、专家参与接待、人民监督员和律师参与接待,设立乡镇、社区信访接待窗口,聘请检察信访信息联络员,与基层党政部门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不仅方便群众的诉求,及时倾听

群众的呼声,而且对可能引发集体访、告急访、越级访等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矛盾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其次,控申部门要强化对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职能。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内部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对外监督、对内制约的重要职能,是监督的监督。因此控申部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履行好对内的监督制约职能。

1、规范线索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实行线索统一归口管理。对举报中心直接受理的线索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直接受理的线索,未经举报中心登记不得进行初查的,以有效防止线索的散失遗漏,从而杜绝初查的随意性和检察人员违法办案行为。二是规范内部登记。举报线索管理人员要建立举报线索受理移送台帐,对移送其他部门的举报线索,要严格办理交接手续,使举报线索去向清楚,防止举报线索遗失。三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举报线索的转处过程中,要向有关人员强调保密事项,不仅要防止举报内容的泄密,同时做好对举报人保护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切实做到举报中心对举报线索的统一管理。

2、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控告申诉部门作为落实首办责任制运作的第一责任部门,对转处的首办信访件要做好跟踪、督促、催办,并协助首办部门做好群众信访信息反馈和息诉工作。控申部门要将首办责任部门超期办案、结案不管息诉等情况及时向领导和政治部门通报,将执行首办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与年终评优、奖惩考核、提拨晋升等同步衔接,从而增强首办部门的责任意识,促进首办责任制的全面落实。此外,对因在检察环节发生错案而引发信访的案件,按照错案追究制度的规定建议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保证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监督制约的力度。

3、要切实解决好办案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控申检察部门要通过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办理控告申诉案件,发现检察机关各办案环节在执法理念、执法作风、执法水平、执法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准教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院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抓工作水平与办案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涉检上访案件和问题的发生,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第三,要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使监督和制约工作落到实处。

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信访部门,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部门,是控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控申部门和检察机关是不能实现的,控申部门要注重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合力,使控申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落到实处,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控申部门要做好与本院相关部门的配合。控申部门不

仅要对受理的涉检信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主动到侦监、公诉、反贪、反渎、民行等办案部门了解掌握可能引发涉检信访的情况,侦监、公诉、反贪、反渎、民行等办案部门也应将案件中的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引发涉检信访的情况及时向控申部门通报,并与控申部门配合协调,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共同想方设法地加以解决。

2、控申部门要加强与党委政法委的联系。在现阶段,一些涉及公安、法院环节的信访在检察机关缠访的问题还很突出,信访人在问题未落实而找到我们法律监督机关寻求帮助。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向党委政法委汇报,请他们对此类问题作出界定,落实好责任部门,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以解决。

3、控申部门要加强与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联系。控申部门接待群众信访的问题种类很多,这些问题不是单靠检察机关所能解决的,有些问题要靠相关职能部门去落实,有些问题必须由党委政府出面才能加以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将此情况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因为他是党委政府集中处理这些问题的专门机构,通过他们代表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处理,便于问题的解决。

控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对外监督对内制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不仅能够处理好群众的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在群众中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使我们的检察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篇:新时代怎样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新时代怎样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做好新时期的检察工作首先必须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一者,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代表国家独立行使检察权,对少数敌人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如果检察工作脱离了党的领导,检察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一个伟大、光荣而又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这个政党才能率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富裕,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这与检察机关的目标和宗旨相吻合。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自觉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对于检察机关准确定位,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检察机关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新时代怎样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要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做好检察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是我们党的明确主张。”这句话很好地讲明了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二者目标一致、有机统一。有的人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对立起来,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就难以实现司法权依法独立公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保证。党的领导是大政方针的领导,体现在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上,并不涉及具体案件及司法程序,不影响司法权的独立行使。至于个别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则是超越法定职权的非组织行为,要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不能以此为借口,把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正确理解党的领导和独立行使检察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做好检察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检察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才更有利于推进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有利于各级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排除干扰和阻力,营造维护司法和法治统一权威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在检察工作中切实维护党对检察工作政治、思想、组织的统一领导。

党对检察工作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检察机关坚持和维护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通过执法司法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讲政治顾大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检察工作至关重要。

党对检察工作的思想领导,就是以党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加强对检察队伍的思想教育,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上来,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错误思潮常常以各种形式混淆视听,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动辄以司法个案为由头,借机炒作,否定我们党在政法领域的领导地位。检察机关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坚持正面发声、正面引导,牢牢掌握政法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对检察工作的组织领导,就是在检察机关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战线选干部必须把好政治关,特别是要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向政法队伍渗透。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要自觉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好政治关,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

三者兼修,相辅相成,才能切实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其三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就是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本质上说,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就是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检察工作要充分体现人民要求、适应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这是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充分履行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对人民的尊重就是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的最生动的诠释。现阶段,我们身边仍有一些检察人员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有的就案办案,忽视人民群众的感受;有的高高在上,不愿接触群众;有的对群众诉求无动于衷,甚至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对这些不良思想倾向,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对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对涉嫌违法犯罪必须依法追责。我们政治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使全体检察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他们自觉把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贯穿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坚持执法为民,依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深入践行了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其四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是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党对检察机关的绝对领导,就要强化机关党组织建设。要着重抓班子建核心,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配齐配强党组、支部班子,不断提升班子的整体合力和创造活力。又要着重抓支部固堡垒,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支部书记抓班子,通过班子抓队伍,强化党支部一班人“领头雁”作用。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的保证途径。将党支部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评,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做到工作有标准、检查有内容、考核有尺度、奖惩有依据,实现对党支部工作的目标化管理。切实发挥党的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保证和强化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检察工作全面稳步健康发展的大前题。这一点在新时代尤为突出。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毫不动摇地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检察机关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平定县人民检察院

曹雁红)

第四篇: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检察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扰,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行检察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基层院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与

同仁商榷。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

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益诉讼,法理充足,法规缺位。

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但缺乏民事公诉的具体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检察机关对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法院认识不一,法学界对此仍存在分歧,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仍举步维艰。

人民法院的单方司法解释及内部规定对检察权进行限制的现象日趋增多。

如最高人民法院于底在重庆召开《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中要求:“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涉及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的案件;执行和解的案件;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裁判生效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同一检察院提出过抗诉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不适用抗诉程序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是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88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之规定的,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限制甚至剥夺。再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由抗诉机关出席法庭的人员按照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宣读抗诉书,不参与庭审的其它诉讼活动…”等一些最高法院的规定也是对检察权的限制,可以说是严重违法,缺乏法理基础。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客观地讲,破解民行检察长期以来路障重重的原因时,首先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现行立法上的局限性一样,都会削弱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效果:

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配备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民行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1991年民事诉讼法实行以后,民事检察工作才被重视起来。各级检察机关先后在检察业务中增加设立了民事检察部门,专门从事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加之这项工作与其它检察业务的关联性不大,与各业务部门横向联系较少,而且实事求是地讲,工作业绩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致使大家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从而监督意识不强,观念上难更新,思想保守,对新的监督方式探索研究的少,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使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缓慢。二是随着机构改革,以延安检察机关为例,13个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机构均被撤销,民行人员被充实到控申部门,名义上配备一名民行专干,实际上除宝塔区院外,其他十二个县院无一名真正从事民行专干。领导班子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弱化,使民

第五篇: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检察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扰,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行检察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基层院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益诉讼,法理充足,法规缺位。

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但缺乏民事公诉的具体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检察机关对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法院认识不一,法学界对此仍存在分歧,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仍举步维艰。

人民法院的单方司法解释及内部规定对检察权进行限制的现象日趋增多。

如最高人民法院于底在重庆召开《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中要求:“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涉及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的案件;执行和解的案件;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裁判生效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同一检察院提出过抗诉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不适用抗诉程序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是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88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之规定的,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限制甚至剥夺。再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由抗诉机关出席法庭的人员按照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宣读抗诉书,不参与庭审的其它诉讼活动…”等一些最高法院的规定也是对检察权的限制,可以说是严重违法,缺乏法理基础。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客观地讲,破解民行检察长期以来路障重重的原因时,首先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现行立法上的局限性一样,都会削弱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效果:

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配备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民行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1991年民事诉讼法实行以后,民事检察工作才被重视起来。各级检察机关先后在检察业务中增加设立了民事检察部门,专门从事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加之这项工作与其它检察业务的关联性不大,与各业务部门横向联系较少,而且实事求是地讲,工作业绩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致使大家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从而监督意识不强,观念上难更新,思想保守,对新的监督方式探索研究的少,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使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缓慢。二是随着机构改革,以延安检察机关为例,13个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机构均被撤销,民行人员被充实到控申部门,名义上配备一名民行专干,实际上除宝塔区院外,其他十二个县院无一名真正从事民行专干。领导班子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弱化,使民[]page_break][] 行检察工作走入低谷。出现有些县院民行工作几乎不能正常开展,全年工作为空白。三是由于民行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民行检察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极度不适应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临时凑数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工作没有积极性,执法意识不强。现有的民事行政检察队伍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民

行检察的工作重点定位不准。

检察机关的民行检察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的抗诉,二是对民事行政审判法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依法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行检察工作形式上的一手硬一手软,导致最终结果是被动地受制于人;在此局面下我们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查处上;对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者的惩处便是最好的监督。目前全国各检察机关民行部门人员配备少,且大量精力放在寻找抗诉案源、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支持监督起诉等工作上,以完成上级院下达的岗位目标评比任务,致使在查处法官职务犯罪工作上没有力度;后果是抗诉案件数量上升,改判却很少,检察建议发出不少,往往收效甚微;社会各界对监督的效果也不认同,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监督效果

现行民事检察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

1、现行立法的总则和分则的规定相互矛盾。在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检察的规定,总则和分则不相一致。总则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规定的范围十分宽泛。但是,在分则中,只规定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又十分狭窄。在这样前后矛盾的法律规定面前,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进退两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违法行为都可以进行监督,但由于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任何一个法院都可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理由,拒绝检察机关对抗诉以外任何形式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仅仅按照分则的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放弃对民事审判活动的全面监督,有悖于总则规定的精神;然而,按照总则的规定实施全面监督,则没有分则的法律依据。同样,现行的《民法通则》第5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对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实践中,对一方当事人不愿履行合同义务,以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为由请求撤销合同的案件,或者合同的签订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案件,法院都是以合同的签订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作出合法有效的判决,如有一方不服判决、裁定来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却无法进入监督程序,因为,此类情形并未纳入《民事诉讼法》第179条之中。

2、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权过于狭窄。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权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完整的抗诉权是将法院全部的判决、裁定、调解都置于监督之下,检察机关对一审判决、裁定、调解和二审判决、裁定、调解都可以抗诉,而不论其是否生效。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权,并不是完整的抗诉权,而是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按照这样的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对二审判决、裁定和一审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凡是没有生效的判决、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这就是所谓的“事后监督”。同样,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调解也没有监督权,而法院做出的民事调解和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判决可以提出抗诉,那么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调解检察机关也应有权提出抗诉。实践中,法院主张民事调解工作,近几年,就我市两级法院每年民事案件调解率占40%左右,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现行民事诉讼法却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此项权利。这些充分说明现行民事检察工作中的抗诉权过于狭窄,是不完整的抗诉权。

3、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权过于狭窄。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职能既然是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那么,就不应当仅仅享有抗诉权,仅仅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中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进行监督,而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总则的规定,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这种全面监督,不仅仅包括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也包括对起诉至判决、裁定、执行全部活动的监督,以及对重要的民事案件参与诉讼的权力和对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益的案件的起诉权。这样的民事检察监督,才是完整的法律监督。然而,现行立法除了赋予检察机关所谓的“事后监督”的抗诉权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监督权力,检察机关在这样的立法面前,无法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职责。例如,今年一个基层院受理了一件当事人不服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民事裁定,该裁定明显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但检察机关就是无法进入监督程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立法,改变民行检察监督的被动局面。

在民事诉讼法分则中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程监督;通过立法途径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起诉权,把调解和执行纳入民行检察监督范围,将民事审判活动检察监督的范围进行拓宽和完善;赋予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检察监督相应的权利,特别是对再审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纠正违法权、检察建议权。

加大措施,狠抓办案,提高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质量。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质量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更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首先要从增强民行监督意识入手,充分认识民事行政检察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对错误裁判进行抗诉,平息民怨,对正确裁判进行息诉,化解矛盾,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职责。其次在审查案件中,要坚持“敢抗、抗准”和“公开、公正、合法”的办案原则,紧紧抓住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效率三个环节。坚持正确的审查方法,在办案中积极推行公开审查制度,制作了《民行申诉案件受案、立案告知书》,维护当事人的及时告知权利和义务,通过询问双方当事人,全面了解、查清案情,保证案件的正确办理。坚持把握好抗诉标准。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决定是否抗诉时,严格按照抗诉条件审查把关。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第三,理顺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明确办案质量是民行监督的前提,办案数量是保证民行监督效果的基础,要把办理民行抗诉案件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衡量民行检察工作量化指标,规定立办案件数量,以促进全市民行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加强协调、理顺关系,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酿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但每改判一件案件,必然会影响到审判人员的形象和威信,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与法院的联系,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争取法院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民事行政检察的操作规程,使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使民行检察工作与审判工作既相互监督又互相配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主动向党委和人大汇报民行检察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和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办案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向党委和人大汇报,寻求党委、人大的领导和支持,使党委、人大成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的坚强后盾,从而使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下载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新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思考

    在新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思考 游路遥法学0902班 200961120230 自从“毛时代”结束以来,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经历了各个时期不一样的认识。文革的终结,带来的是“两个凡是”的......

    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对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对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因而其在我国的监督机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各级组织的各......

    浅谈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

    浅谈加强民行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大量的民事纠纷以民事行政案件的形式在司法领域中体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公......

    对检察工作认识的心得体会

    参加工作以来对检察工作认识的心得体会 (一) 2010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历经多次公考,我在“择我所爱”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智慧与激情,经过层层选拔进入自己喜欢的职业领域,从......

    加强新形势下民行检察工作的思考5篇

    描述: 2012年通过的民诉法修正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需求,在认真研究人大代表议案和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其内容......

    民族地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多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检察机关克服各种困难,始终坚持在党委和上级院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检察职能,严格依法办案,努力使自身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现状与思考5篇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现状与思考 民事行政检察科作为人民检察院下设科室,主要工作任务是承办针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

    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精选五篇)

    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在充分肯定省检察院2008年工作的同时,对做好今后检察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是: 一、要继续加大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