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水年鉴编写规范与要求
《三水年鉴》编写规范与要求
第一章 条目性质和特点
第一条 条目是记载本部门、单位上年度客观事实的资料主题。对于基本事实作客观的记述,让事实说话。
第二条 条目有如下特点:
1、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条目对年鉴框架有从属性,具体表现在按分目(也称栏目)归类编排,其归类方法有三种:一是按部门、单位分类体系,选取主要部分和独立概念来设条。二是对应部门、单位年度内的大事立目。三是上述两种方式并存于同一分目之中。另一方面,条目是年鉴中可供独立检索的信息实体。
2、资料性。条目重在记实和记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寓观点于记述之中,避免感情色彩、文学色彩和宣传色彩。
3、年度性。条目选题选材以年度为限,时间为上年1月1日~12月31日。一般不追溯历史,对未来也不作展望预测,要突出年度特点,记述年度内的事情。
条目由标题和释文组成,结构应完整,行文应严谨,每个条目,都必须要有说明主题的事实和数据。
第二章 条目文体与语体
第三条 条目采用记实体较强的说明文体和记叙文体写作。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其特点是:人们在对事物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定义、诠释、分类、分解、比较和图表等方法,对事物“是什么”作说明解释。常用于介绍基本情况、综述主要成就、披露存在问题、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简介人物的条目。
记叙文体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其特点是:人们出于对事物客观反映的需要,运用录实、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叙述手法,实事求是地回答事物“怎么样”。常用于记叙行业业绩、单一事件、景物、会议或重大节庆活动、人物的条目年鉴稿件中避免用文学语言色彩描写景物。
第四条 条目采用公报语体。条目承担着代表政府机关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的任务,具有准确、简明、平实、严谨的特点。采用公报语体,是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特殊要求。
条目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务求准确、实话实说,决不含糊其辞,弄虚作假,杜绝一切官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过头话。不能加上褒贬,用词注意公开性,经得起推敲。
条目修辞追求简洁、平实、明快的风格,戒除繁冗、藻丽,或模糊含蓄的格调。
第三章 设条标准和选材要求
第五条 条目的选题要从资料的社会价值出发,通过事件、事物、单位、成果、人物等的社会价值和资料价值决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选题:
1、抓重点。在选题目时,应区分出那些材料反映了本部门的主要工作、重大进展、突出问题等,从大量材料中把握要点,提炼精华,筛选出代表年度内部门主要的情况,从中分项立目。
2、抓热点。即社会热门话题,抓住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社会效应和较高知名度的事物立目,使条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增强年鉴内容的资料价值。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设立条目: ⑴部门、行业的基本情况;
⑵各部门取得实效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措施; ⑶重要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 ⑷重大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
⑸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事物和社会热门话题; ⑹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⑺具有社会历史意义和长久存档价值的其他信息资料; 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部门、行业特色的事物。
条目是年鉴的主体,选题准确与否是写好条目的首要因素,要注意从全局出发,抓住重点,突出本部门、单位一年中出现的大事、要事、新事和有特色的事,做到“条目年年写,内容年年新”,充分反映事业发展和部门工作的特点。除了“综述”、“概况”一类综述性条目外,一般是一事一条,不宜兼容并包。
第六条 条目的选材要求:
1、求全。条目的内容对本部门、单位要有较高的概全率,方方面面都不要遗漏,更不要轻易漏掉任何重要方面。既有一年工作综述、概况,又有若干典型事例,从而看出整个部门、行业的全貌,且有一定的深度。
2、求新。要尽量反映和记载各方面工作的新情况、新发展、新变化、新成果、新事物、新经验,具有鲜明的年度特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3、求实。要实事求是,防止任何虚假和虚伪的材料收入条目。
4、求系统性和连续性。年鉴以年为限,一年出版一本,必须要处理好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问题。⑴在介绍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或重要成果时,要注意每年间的前后衔接和大致对应。⑵部门、行业及各门类的基本资料要保持连续性,每年都要收录,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事物的发展情况。
5、求特色。力求反映三水的地方特色和部门、行业的特点。
第四章 条目等级、类型及内容要素
第七条 条目等级。分小、中、大、特大四级。小条目100~300字;中条目300~500字;大条目500~l000字;特大条目1000~2000字(一般宜采用小、中条目,慎用大、特大条目)。
第八条 条目类型由条目的内容性质决定,按其基本资料涉及的范围划分为两大类:综 2 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
第九条 综合性条目的内容要素:
综合性条目是综合记述部门、行业发展全貌,或综合报道某方面重要情况的条目,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综述、概况和综合记事等三种类型。
l、综述条目内容要素包括:关系全局的重要情况、重大举措及其成效、发展特点及趋势、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等。
2、概况条目,概括反映部门、行业或地方的基本面貌,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年度取得的主要成就;发展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3、综合记事条目,对同一性质相关事物、事件的综合反映,内容包括:事主、时间、地点和范围;主要过程及结果;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背景。
第十条 单一性条目的内容要素:
单一性条目着重记述具体的人、事、物或机构、团体、产品、成果、会议等,其主题、内容乃至条目的标题都要具有很强的专一性,一个条目只记述一件事情,不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其他内容。
l、单一记事条目,以某一具体事物、事件、社会或自然现象为对象,内容包括:事主、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和结果。
2、会议条目,以重要会议为对象,内容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承)办单位、出席人员、主要内容和效果等。
3、人物条目,以先进模范人物为对象,内容包括:姓名、所在单位、职务或职称、性别(只注明女性)、民族(只注明少数民族)、出生年月或生卒年月、籍贯、主要学历和经历、主要业绩或事迹等。
4、机构(团体、单位)条目,以有重要影响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对象,内容包括:机构名称、简要沿革、组织管理形式、基本职能、突出成就等。
5、产品(成果)条目,以重点产品或重大科技成果为对象,内容包括:产品或成果名称、完成单位(个人)、完成时间、性能特点、获奖等级、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第五章 文字规范
第十—条 语言。使用现代汉语书面语,不使用文言文或半文半白的语句。
第十二条 文字。一律按照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严格使用规范汉字,不要随意简化或生造汉字,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第十三条 称谓。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等专用名词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区”用“三水区”或“三水”或“区”。人物一般直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某某界”,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
第十四条 时间表述。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3 如“当前”、“最近”、“近年”、“近几个月”等。同一部门、单位的条目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必要时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
具体时间(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2002年6月1日”、“8时18分”;年份不能简写,如“2002年”不能写成“02年”,“2001年~2002年”不能写成“2001年~02年”。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五。
第十五条 数字用法。数目字除特殊情况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如“10人(次)”、“30件”、“80辆”、“1820平方米”等。但一般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有两种情况应当使用汉字:一是该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短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或者并非科学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条建议”、“八项规定”、“十一五”计划、“五省一市”、“相差十万八千里”等。二是叙述中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使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三五天”、“五十六七岁”、“五六万套”、“十有八九”等。倍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要用汉字表示。
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表示,但不能叠用,如可用“l000多人”、“约5000字”,而不能用“约1000多人”、“约5000字左右”。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字,如“1.3万多人”中的“多”字要去掉。
第十六条 计量单位。统一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严格使用公制。同一表格中的计量符号用法须一致。
第十七条 标点符号。须置于行内。每个占一格;破折号占两格,连接号“~”占一格,如“5月18日~20日”、“30万~40万”、“10%~20%”。
第六章 统计数字及图表要求
第十八条 统计数字。均以统计部门核定的数字为准。要确保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文稿中引用的统计数字与所附图表有关数字一致,各单位年鉴稿件提供的统计数字,应与区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数相一致,若数字有修改,应向统计局办妥更正手续后,方可使用,以保证年鉴统计数字的权威性。
第十九条 卷首的彩色图片专辑,请各单位按年鉴编辑部的规划提供若干幅有价值的彩色照片(并配图片说明),以便使用。与内文配合使用的照片,必须是当年的现场拍照。各部门须配合文稿内容选送2~3张照片给年鉴编辑部,并另纸作照片说明,文字说明和照片要编号,以防混用。照片发至年鉴编辑部电子邮箱。
第二十条 表格,一律为开放式,即表格的四周,除上下画边线外,左右均不画边线。表文内的每项内容,除表头外,只画竖线,不画横线,插入正文中的表格,在文稿的插入处画表即可,如系正文外的附表,则须另纸画表。有两个以上附表的,请注明序号。表文的写法要符合年鉴的体例,标题要居中。表注写在表下,单位名称写在表上右角,表序写在表上左角。表内数一律依最后一位对齐,一个完整的数字应保持在同一行内,不要中间转行。表格太长须要转页时,转到下页的表格,要在左上角注明“续上表”字样,并写上表头,标题 4 可不写。
第七章 书写(打印)格式
第二十一条 条目书写(打印)格式,有如下要求:
1、条目标题须加鱼尾号“【】”,顶格起行打印,后空一格接释文。条目中的层次标题,另空二格打印,后空一格接正文。撰稿者一律在文稿(含图表)条目之后右下方署名,加上“()”。
2、条目释文层次较多的,要分层序码书写:第一档用1、2、3„„;第二档;用(1)、(2)、(3)„„;第三档用①、②、③„„。
3、引用文件要严格书写文件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号。公文号中的年份使用六角括号“〔〕”。
4、条目标题用黑体字打印;释文(正文)用宋体打印;内容较多要分层书写的小“目”,则再分段,用楷体字打印。正文统一用四号字。
第八章 送稿要求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的年鉴稿件必须用电脑打印,用优盘或通过电子邮件将电子文档报送年鉴编辑部,编辑部电子邮箱:public@ss.gov.cn。
截稿时间:2010年5月31日前。
各撰稿单位送交编辑部的文稿(含打印稿和电子邮件),必须经单位领导审定签发,盖上公章报送。年鉴稿件要求做到“齐、清、定”。“齐”即指文稿(文字稿、图表、照片)齐全无缺;“清”即文稿定稿后打印出清晰的正式稿样;“定”即报送的文稿(从文字到内容)必须是最后审定稿,以免在校样上修改、增删,影响年鉴出版时间和质量。
第二十三条 年鉴条目的选题由各单位通讯员制订。各撰稿单位的通讯员要注意广泛收集材料,掌握全面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三水年鉴》条目编写规范要求拟出选题计划,编写出条目标题和内容,依时上送年鉴编辑部,由编辑部审定后,再经各年鉴通讯员阅校定稿。
《三水年鉴》编辑部
二〇一〇年三月
第二篇:年鉴编写规范
年鉴编写规范
一、选题。
坚持“重事业、轻部门”、“重事件、轻个人”、“重实践活动、轻礼仪活动”的原则,面向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重点记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成就的重要事项。
要求: ㈠撰写年鉴内容坚持“一事一条”原则,各单位选送内容要做到大事不漏、综合平衡。
㈡遵循合并原则,避免内容重复。
㈢遵循属时原则。记述时间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㈣团体、机构、单位名称首次出现时应写全称;
㈤专用名词(如:国际组织名称、学校、学院名称、人名、地名、商标名称、科研成果名称等)须注明中英文。
㈥对于涉及学校保密的有关事项、数据要报请主管领导把关,该交流的交流,该保密的保密。
二、条目标题要求
㈠务必要准确、精练、朴实无华。㈡标题中尽量不出现领导姓名。
㈢尽可能简练,综合性条目,如概况、发展概况、科研工作等用名词格式,典型性条目用动宾格式,如举办×××××论坛。
㈣标题中一般不出现标点符号(书名号和双引号除外)。㈤尽量控制在一行以内,最好不折行。
三、语言规范。㈠语言。
⒈语言客观、平实,客观记录历史。不使用渲染、宣传、广告性、表决心和评价性语言。如不宜用“收获很大”、“意义重大”、“高度赞扬”、“一致好评”、“再上新台阶”等语言。尽量用数字说话,不用“最多”、“最高水平”等表述。
⒉政治类用语只保留在综述中,概况和条目中的全部删除。⒊删除某些不必要的虚词。
删除表示完成时态的“了”和可有可无的“的”字等虚词。删除分数与百分数前“约”后的“以上”、“左右”。整数后的“多”和“余”。
删除不必要的“为”字,如:“本科生为×××人,研究生为××××人”,改为“本科生×××人,研究生×××人”。
⒋已形成固定含义的缩略语,必须加引号,如“非典”、“211工程”等。
⒌文字统一。
文凭 全部统一为“证书”,如毕业证书、肄业证书,不用毕业文凭。
用学生,不用同学,称教师,不用老师。比较数据时不使用“去年”,使用“上年”。
关于学校学院、部门、学校建筑物等名称要规范用法:蔡冠深博物馆、颜乐天纪念楼(附属中学教学楼)、图书馆、惠全楼、行政办
公楼、医学院楼、梁仲景楼(教育学院楼)、教学大楼、曾宪梓科学馆、旭日集团运动场、蒙民伟理工楼、第二文科楼、礼堂、第二理工楼、何耀光土木工程实验楼、校友楼、吴炳昌楼(附属幼儿园楼)、邵逸夫体育馆等。
(二)文字。一律按照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严格使用规范汉字,不要随意简化或生造汉字,一般也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条目涉及古代人名、地名、书名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如使用简化字会发生歧义或引起误会的,可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三)称谓。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用“中国”,“我省”用“某某省”。人物一般直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某某界”,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
(四)时间表述。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明年”、“当前”、“最近”、“近年”、“近几个月来”等。同一条目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
具体时间(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80年代”、“1994年5月1日”、“7时18分”;年份不能简写,如“1995年”不能写成“95年”。星期顺序也用汉字表述,如“星期一”。
(五)数字用法。数目字除特殊情况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如“7
人(次)”、“20件”、“100辆”、“1230平方米”等。但一般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五条意见”、“十项规定”、“八五计划”、“七八十种之多”等。倍数、成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要用汉字表示。
使用超过5位以上的数字,一般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凡以万、亿作单位的数据小数点后面保留2位约数。百分比的小数点后面一般只保留一位约数。
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表示,但不能叠用,如可用“1000多人”、“约5000字”,而不能用“约1000多人”、“约5000字左右”。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字,如“1.3万多人”中“多”字要去掉。
数字统计口径一律使用统一口径,相关数据由学校指定数据统计出口单位提供,统计数据时间以自然年年底即当年12月31日统计为准。
数字不能折行,不能让标点符号出现在首字,必要时可以加字或减字。
(六)计量单位。统一执行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严格使用公制。
计量单位名称符号的使用,有如下区别:(1)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其名称用中文表示,而不用外文符号;(2)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符号,不用中文名称;(3)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使用中文名称,必要时也可以使用符号,但同一表格中的用法须一致。
(七)标点符号。
重大历史事件日期中一律不加点,而加引号,如“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
课程、教材名称用书名号。歌曲、舞曲、舞蹈、戏剧、作品名称用书名号。
通知、规定、条例等文件名称用书名号,文件标题用书名号,报告统一用书名号,会议名称太长时可以用“”号。
文中的×月×日到×月×日,或者数据之间的至号,用“~”号,不用“-”号,如“11月1~5日”,“2002~2005”年。
四、内容规范
㈠所有“检查”、“抽查”、“评估”、“普查”、“评议”活动必须有结果。没有结果的原则上应删除。
㈡会议条目要有具体研讨问题和结论,工作会议应以总结过去为主。空洞的会议要删除,若有收录必要,编辑可以在一审时要求供稿单位根据需要提供相关信息。
工作会议应以总结为主,不以展望立目。
㈢正文中可以出现的领导姓名有:正处级以上(不含正处级)。㈣务求以下信息的准确、并核实:
对于涉及部门的信息编辑要逐项核对,要与部门领导进一步核实。
涉及民族、宗教、涉外政策,要反复核实。与学校教育教学、科
研等无关的原则上删除。
数字核实,尤其注意单项是否与合计相等,绝对数与百分比的核实,注意统计表与全书概况的核实。
史实核实,人名、地名、书名、引文、专业、课程名称要核实。所报奖项名称要核实、比赛名称第一次用全称。
所有人名、地名、单位、文件、会议、科研成果、会议等信息首次出现一定要使用全称,部分专有名词还要有英文对照。
㈤人物类
逝世人物应附有背景资料(含人物履历,事业沿革等),其背景资料应突出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等。
㈥对于民族和性别处理如下:
人物性别只保留在名单和逝世人物中,一般写“女”,“男”略。民族只写少数民族。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㈦关于年龄
避免使用“现年××岁”,文中书写××年出生。
㈧各院、部门概况中要注意数据、信息与学校概况和学校事业发展数据统计表中的一致。
五、句式规范
㈠记述事实全部使用过去时态,不用现在进行时态或将来时态。㈡行文使用简单句,一般一句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㈢会议记述格式,应直述×月×日,召开××会议,或者×月×日,××会议召开。
㈣事物列举三个以上的一般只列举三个,即“××、××和××等”句式,确有必要全部列出的,后面不能用“等”。
㈤简化句式,只保留有实际的内容的文字。
对于“从……出发达到……目的”、“在……基础上,加强了……”、“以……为龙头,带动了……”等句式,只保留实际内容。
叙事不涉及原因、根据等句式,“根据……精神”、“经……批准”、“为了……”等句式全部删除。
“以……为依托”、“利用……优势”全部删除。
避免使用“不但……而且……”、“既……又……”、“不仅……而且……”等带有连接词的复合句、并列句。禁止使用排比句。
六、书写格式
条目书写(打印)格式,有如下要求:
条目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外括【】,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正文。正文用五号宋体。
条目中的层次最多只能有两个层次,一般采取第一层次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脚点,如“1.”,若无标题正文紧接其后,若有标题则标题不加标点,另行空两格书写;第二层次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表示,后直接接正文。如“(1)”。
第三篇:学生会年鉴编写要求
合肥工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会
年鉴编写基本要求
注意:
1.25届研会年鉴主要包含三部分:即研会介绍(高文静负责)、主席团工作(陈俊杰负责)、部门工作介绍(李君负责),请各部长按照任务分工(详见批注)尽快组织编写,并于11日晚20:00前交到各为负责人处。
2.各部分负责人汇总、编排好后于12日中午12:00前统一交至胡苏处进行最终汇总。
3.请各部门部长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排版,排版不合格者,需进行返工。
4.要严格按照结构要求编写,不许遗漏或自行更改。鼓励图文并茂及在此结构基础上的新创意。
一、格式要求
1、年鉴为word形式,最多使用四级标题,形式为“第一章”、“【***】”“
(一)”、“1”;
2、一级标题如“第一章”,为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
3、“【******】”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左对齐;
4、二级标题“如
(一)、(二)、(三),为宋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
5、正文一律为宋体,四号字,不加粗;
6、页面设置:
纸型:A4标准纸 方向:纵向
页边距:左2.5cm 右2.5cm;上2.5cm 下2.4cm
行距: 单倍行距 字间距:默认值
7、照片为jpg格式,要求照片下方、图标上方附上标题,宋体,五号字,不加粗。
二、结构要求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研会介绍
【研会概况】简要介绍研会的领导和指导机构、发展历史、根本宗旨、精
品活动等
【组织架构】
(一)组织结构图(秘书长、主席团、各部门)
(二)指导教师、主席团与各部长合影
【大事记】
可数轴的形式反映出来,简明扼要,可附小幅照片
【研会制度】
(一)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会章程
(二)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会工作制度
(三)主席联席会制度
(四)A级院研会达标评比制度
【研会文化】
(一)核心文化理念
(二)会标解释(附图片)
(三)工作证解释(附图片)
(四)文化衫(附图片)
【网络建设】
(一)研会官网(附截图)
(二)研会人人(附截图)
(三)研会微博(附截图)
(四)QQ群(附截图)
第二章
主席团工作
【制度建设】
研会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
【党支部活动】
喜迎18大系列活动
【部长例会】
每次会议主要内容,会议照片
【队伍建设】
研会干部的晋升,成长,获得的荣誉。
【校院合作】
(一)主席联席会(6次,附会议主要议题和照片)
(二)其他活动
(阳光体育节承办学院)【校际交流】
(一)暑期调研(可附新闻稿和照片)
(二)其他活动(主席团成员出席的校际活动,兄弟高校来访等,可附新闻稿和照片)
第三章
部门介绍(以学术部为例)
学术部
【部门职能】
部门职责与功能
【部门制度】
如果没有的可以不写,考虑到各部门的具体特点 【部门成员】
组织结构图(部长、副部长、干事;可附图片)【部门例会】
(可附照片,最多2张)
会议记录、签到表
【部门活动展示】
(一)活动策划
(二)活动宣传(各种宣传文件、通知等;可附截图)
(三)人员安排
(四)活动成果(附上图片加以注释)
(五)后期报道(新闻稿、照片; 照片最多三张)
【部门工作展示】
主要列出部门全年主要工作。要求全面覆盖,分类明确,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以宣传部为例:
(一)人人网、微博管理及规范
(二)研会网站管理规范
(三)参与兄弟部门活动,设计的活动海报、视频清单及截图
【致 谢】
对其他部门和组织工作协助的感谢,没有可不写。
【总结与展望】
部长来写,主要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工作
第四章 附录
【通讯录】
【活动清单】按时间顺序来列,要体现活动名称、时间、地点、部门、协助部门等信息
第四篇:《中国认证认可年鉴》(2007)编写规范及撰写要求
附件2: 《中国认证认可年鉴》(2007)编写规范及撰写要求
一、《年鉴》的性质
《年鉴》是逐年记载中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进程的编年史册。为便于读者查阅,《年鉴》在编辑体例上兼有工具书的特点,因此也可称之为史册性工具书。
二、《年鉴》文章撰写要求
(一)按照编年史册的要求撰写《年鉴》的文章,以全面系统、丰富翔实的资料/史料,客观真实地介绍事件发展过程,同时对发展进程中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揭示规律、明确方向,对现实工作起到指导和鉴戒作用。
(二)突出资料性。一是资料要丰富翔实,即通过丰富的资料介绍发展过程,同时所引用的资料要准确可靠;二是资料要全面系统,反映某项事件的资料要有较强的概全率,不轻易遗漏任何重要的方面;三是注意重要资料的可比性,即上下年间同一事件的基本资料要相互衔接和大致对应,以便读者作前后对比;四是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力戒空洞宣传。
(三)突出特点和重点。要力求反映我国认证认可事业每年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国家认监委和地方两局每年工作的侧重点,避免千篇一律、年年雷同。
(四)要结合服务宗旨谈认证,力戒就事论事。认证认可工作是促进发展、优化结构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同时,促进发展、优化结构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也是认证认可工作的目的和宗旨。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合格评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和评价认证认可工作中的得失成败,体现和审视认证认可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光明前景,而不要仅仅就认证谈认证,把文章写成工作流水账。
(五)文章层次要清楚,并冠以小标题,以便于读者查阅。
(六)严格把握内容的性。当年出版的《年鉴》,介绍的是上年发生的情况。选材以为限,逐年更新内容。除做历史比较外,一般不追述历史。
三、文字规范的几个问题:
1.称谓
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用“中国”。人物一般直接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有关部门”、“各部门”。
2.时间表述
一般要求写出准确的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明年”、“当前”、“最近”、“近年”、“近几个月来”等。同一文章中年份已有前提的,后面不必重复出现,可采用“年内”的提法,也可直接交代“某月”或“某月某日”,具体时间(公历年代、年、月、日及时、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20世纪80年代”、“1994年5月1日”、“7时18分”;年份数字不能简写,如“1995年”不能写成“95年”。
3.数字用法
数字除特殊情况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如“7人(次)”、“20件”、“100辆”、“1230平方米”等。但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五条意见”、“十项规定”、“八五计划”、“七八十种之多”等,倍数、成数、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等要用汉字表示。
4.统计数字
在五位数(某些需精确统计及附表中的数字可以例外)以上的,分别作如下处理:尾数“0”多的改用万、亿为单位,如“240000”写作“24万”;尾数“0”少的,改用小数,计算单位取最大值,小数点后按四舍五入法取1~2位数,如“245470万吨”写作“24.55亿吨”,“12834100公斤”写作“1283.4万公斤”。百分数和千分数中的小数,只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表示,但不能叠用,如可用“1000多人”、“约5000字”,而不能用“约1000多人”、“约5000字左右”。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字,如“13万多人”中“多”字要去掉。
5.计量单位
一律使用公制计量单位。行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其名称用中文表示;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符号而不用中文名称;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用使用中文名称,必要时也可使用符号,但同一表格中的用法须一致。
6.标点符号
一律按照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准确使用,特别注意破折号和连接号的用法:
破折号“——”书写时占两格,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和括号的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解。
连接号“—”书写时占一格,用于组成复合词组两个名词之间,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如“南宁—北海客货运输开通”。连接号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于连续相关的数字,如“5月18日~20日”、“30万~40万”、“20%~30%”。
7.书写(打印)格式:
(1)文章层次较多的,分层序码书写:第一档一、二、三……;第二档
(一)、(二)、(三)……;第三档1、2、3……;第四档(1)、(2)、(3)……。
(2)引用文件要严格书写文件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号。公文号中年份使用六角括号“〔〕。”(3)表格书写。除表头和表体外,表格内不加横线。表中的项目如有母、子项的,子项空一个字另行书写。
表格数据栏内使用符号示意统一为:“…”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表示无该项统计指标数据。
附表注置于表格底线下方。如注只有一项,在说明内容前面和被说明项的右上方加“*”号;如注内容有两项以上,则分别在注内容前面和被注项左上方用①、②、③表示。
(4)行文和表格中的数字,百位与千位数之间、十万与百万位数之间,要空四分之一字格,如,249 813 675,6与3之间、8与9之间,要空四分之一字格。
第五篇:《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附件2
《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2017卷)
一、立目要求
(一)内容时限:2016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发生的史实与重要事件。
(二)全书采用文章体与条目体两种体例方式,以条目体为主,共分三个层次,如信息产业为一级目,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二级目,具体条目为第三层次。
(三)全书设综述概述两个综合性条目,一级目下设综述,二级目下设概述。
(四)记述要求:一事一条,独立主题,不可几事一条或几条一事。除了综述和概述,一般不出现综合性条目。
(五)内容要求:应收录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
(六)供稿范围:本系统各单位与相关委办局。不收录本单位的内部信息、国家规定的保密信息及各部门调研报告中预测性、展望性的内容。跨工作,需保持内容的连续性。
(七)数据要求: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无统计局数据的,以本系统本单位统计数据为准。同一统计项目不能数出多门。统计数据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月至12月。
二、标题要求
(一)条目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18字。标题一般不出现人名。
(二)标题文字力争简洁、明确,不修饰、见题知义。用一句话直接表述一个完整的信息,能用主谓词组做标题的即可简化为主谓词组。标题中间不用标点符号。要题文相符、注意不要出现大标题小内容或小标题大内容的条目。
(三)会议、活动或文件名称,在标题中可简化,但不可改变原意,正文里首次出现用全称。科研成果类标题尽可能使用简称,但不可造成歧义。
三、条目撰写
(一)文体。本年鉴采用记述文体,语言不抒情、不议论、不评价,不使用虚词浮语,大话空话套话,以及新闻报道和宣传性语言。叙述直陈其事,不用文言、方言及引文;避免使用生僻性词汇。不使用将、计划、预计等预测或展望性词汇;非常用简称,在首次使用时应加括号具体说明。
(二)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切记把握好综述、概况、条目三者的关系,不允许重复。
领导人的临时讲话与礼仪性活动如无新意可不记。与港、澳、台的交往内容不记入对外交流、对外贸易与外事工作。
(三)字数。综述一般不超过1500字,概述不超过1000字,条目不超过500字。
四、书写格式
(一)条目标题与概述顶格书写,加方括号([ ]),后空一格接写正文。文章、文献、表格的标题居中书写。
(二)综述和概述可分段书写,条目一般不分段。
(三)条目作者名署正文下一行,顶后格,加圆括号。文章作者名署标题下。文章与条目可署作者实名亦可署撰稿单位名。
(四)各栏目条目按时间顺序编排。
五、时间表示
(一)当年信息注明月日,不写年份(法律法规、刑事案件除外)。当年可用“年内”表示,上一年一律用“上年”表示,但记述两年以上事件,要注明年份;行文中不用“今年、目前、现在、最近、明年、去年、本月”等时间代词;不用时间简称,如2007年不要写成07年。
(二)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世纪90年代、2004年1月16日等。农历年月日一律用汉字表示,并不得混用,如“1996年6月”不能写成“1996年六月”。凡人物生卒年代、年龄、年份等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三)时间、国际标准单位等起讫用“至”表示,如“1990年至1995年”。交通线路的起讫用连接号“——”(占二字格)表示,如“上海——南京”等。
(四)当年数据与上全年相比一律用“比上年”表述,与上一的同一时期相比可用“同比”表述。
六、数字表示
(一)数字用法以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二)小数点后一般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整数一至十,一般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条意见”等。超过十用阿拉伯数字。
(四)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用汉字表示,中间不用顿号,如四五个月不写成四、五个月。
(五)约数使用汉字表示。如: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六)超过4位数的数字不使用分隔号。超过万位、亿位时,可用xx万、xx亿的形式表示,如100万、45.67万、5576.47亿。
七、名称表述
(一)正文一律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直接用单位名称,不用“我局”、“我单位”等。特载、专文、文件名、引文等除外。
(二)正文中凡人名一律直书其名,不用同志、先生(国际友人或著名人士除外)等称谓。需要说明职务、职称等,可将职务等加在姓名之前。如“市长某某某”、“市委副书记某某某”等。在一级目下,人物的职务、职称、只需出现一次,以后均可略去。
(三)关于港澳台与华侨的人物称呼,以“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顺序称呼排列。
(四)会议、组织、机构、项目、成果、工程等名称,在栏目中首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以后用规范简称。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常用简称除外。
(五)外国的人名、地名、机构名、政党名和报刊名,以新华通讯社的译名为准。若无新华通讯社译名,用国内通用译名。
(六)科学、技术、工业、医药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使用要规范。
八、条目分类
(一)综合类条目
包括综述和概述。综述和概述撰写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数据等基本要素。要防止内容残缺不全和空洞无物,减少具体事件和罗列数字,从宏观记述。对重复内容,具体条目多侧重微观记述,综述概述注意多侧重宏观记述。
(二)会议类条目
包括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人数、中心议题、决议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会议的主要内容。出席人员、讲话等少写或不写。
传达中央会议精神的会议,一般不记述中央会议内容,而是着重反映北京市贯彻落实的结果。不摘抄会议报告。会议条目标题一般采用“某某某会议召开”的句式。
(三)活动类条目
包括时间、地点、组织单位、活动内容、特点、结果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活动内容、特点和结果。活动过程、气氛等略写或不写。
(四)工程建设类条目
包括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工程投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承担单位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等。可写阶段性成果。
(五)科研成果类条目
包括科研成果名称、承担单位或个人、完成时间、成果价值、获奖情况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成果价值。
(六)机构类条目
包括机构名称、性质、主要职能、成立时间等。应着重介绍主要职能等基本要素。成立原因、过程不写或略写。
(七)调查类条目
包括调查内容、承担单位、时间、范围、对象、结果、作用与影响等基本要素。对结果可略加分析,数字较多且有价值的可列表反映。
九、标点使用
(一)标点按1995年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二)并列词语内又有并列词的,则该词语的前后词语应使用逗号,如“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委,中科院院士”等。
(三)行文中“其中”前后标点符号的用法。“其中”前除了已有完整的句子必须使用句号外,一般用逗号。“其中”后一般直接与词语或数据连接,不用逗号和冒号,如“全市共有676个队参赛,其中市区531个队、郊县145个队”。
十、计量名称
(一)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二)在行文中,平方米不能写成“平方”,立方米不能写成“立方”、“土方”。
(三)行文及表格中,一般不要夹杂使用计量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必须载录的公式中可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及表格中用汉字“平方米”、“大于”、“水”,在公式中用“㎡”、“﹥”、“H2O”。在记述某些产品的规格、计算公式、技术参数时,可使用化学公式、英文符号和其他符号。
(四)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表述应与其符号表示一致,如“5m/s”, 行文中表述应为“5米每秒”,而不是“每秒5米”。
十一、图片表格
(一)照片选择要主题突出,时代感强,层次清晰、有较高艺术水准,质量符合排版要求。每幅照片均要有文字说明。
(二)随文图片,内容应与有关条目相呼应,并有简要的文字说明。
(三)表格一般包括标题、标目、内容等几部分。除专项统计表外,标题一般应具有时间、地方(单位)、事项三个要素。如,《2002年全市吸收合同外资情况表》标题居中,有统计数字的应在右侧标明计量单位,如“单位:万元”、“立方米”等。表格必须转页续表的,横标目不省略,并在右上角注明 “续表一”、“续表二”等,以保持表格的完整性。
(四)表格中的数据,以个位数对齐。若内容相同,不要用“〞”或“同上”表示,而应以具体名称或数据表示。如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在表格底部横线下以“注:……”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