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
展望
学院:萍乡学院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号:13461001 姓名:蒋家桐
摘 要 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 涂层的进展,包括其性能、现有品种、制备工艺、应用情况.同时报道了目前本领域研究存在的问 题,如:力学问题、界面问题、热疲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发展前景.关键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涂层材料,界面,热疲劳,功能梯度材料
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性能要求,推动着材料向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韧性、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多方面发展[1 ].复合材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当前面临的问题,推进了材料的进展.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是以金属、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含有增强成分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提高用材强度、弹性模量和减轻重量的需要,它在60 年代末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复合材料一个新的分支.目前尚远不如高聚物复合材料那样成熟,但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比高聚物基复合材料耐温性有所提高,同时具有弹性模量高、韧性与耐冲击性好、对温度改变的敏感性很小、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无高分子复合材料常见的老化现象等特点,成为用于宇航、航空等尖端科技的理想结构材料.1 进展情况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本上可分为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大类,所用的基体包括Al , Mg ,Ti 等轻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也有少量以钢、铜、镍、钴、铅等为基体.增强 纤维主要有碳及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等,增强颗粒有碳化硅、氧化铝、硼
化物和碳化物等.用以上的各种基体和增强体虽可组成大量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品种,但实际上 只有极少几种有应用前景,多数仍处在研究开发阶段,甚至也有不少品种目前尚看不到其应用 前景[2 ].1.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温性能好、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电、导热性好等优 点,而成为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型.1.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由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上述缺点,从而未能得以大规模工业应用,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用于军事工业.为此,近年来国际上又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颗粒增强金属 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上.这一类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制备工艺简单, 成本低,可采用常规金属加工设备来制造,这样有利于其开发和应用.可见,颗粒增强金属基复 合材料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通常是作为耐磨、耐热、耐蚀、高强度材料开发的,目前用于颗粒增强 复合材料的颗粒有数十种,常用的有石墨、SiC、SiO2、TiC、BN、α-Al2O3、TiO2、WC ,它们大多是无机化合物.目前已有铝基、钼基、钢基、Fe 基、Co 基、Ni 基、Mg 基等颗粒复合.但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高温耐热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以铜、钼、镍、钴等为基体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池野等[4 ]对Al2O3 颗粒增强纯铝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Al2O3 颗粒体积分数增加,强度不断上升.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并且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而受到重视.Hosking 等[5 ]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2O3 或SiC 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加,不但塑性下降,而且强度也下降.在AlCoCo、金属陶瓷等.由于WCCo 复合材料进行了热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结果指出其机理主要是WC 粒与Co 粘结相之间的热膨胀系数有很大差异,而引起高应力,导致裂纹萌生与扩展,疲劳裂纹优在WCCo 相界上扩展.明文龙[18 ]等在研究Ti(C ,N)基金属陶瓷热疲劳性能时也提出了热疲劳裂纹具有沿相界面开裂的特征.对于涂层材料,尽管它发展较晚,但也有人对其热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彭其凤等[19 ]对激光敷陶瓷涂层的热疲劳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陶瓷与钢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及陶瓷内部微小裂纹的应力集中是陶瓷涂层热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W.C.REVELOS 等[20 ] ,N.Czech 等[21 ]和刘北兴等[22 ]则认为在热疲劳过程中,随循环上限温度升高,循环数增加,热疲劳抗力明显降低.目前对热疲劳性能的研究多采用试验法.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用有限元模拟热疲劳过程的力学行为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3 ] ,但热疲劳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弹性力学问题,又有塑性力学、热力学问题,而涂层材料的热疲劳问题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杂化.所以目前对涂层材料热疲劳的研究多限定在定性分析,对其力学行为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由上述可知,金属基复合材料要在未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列入规模生产品种的行列,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但是由于它性能优势的存在,是有明确发展前景的.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颗粒和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是有生命力的,并已在汽车工业等方面初步获得应用.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涂层制作方法,如热喷涂、等离子喷焊、激光熔敷等,以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涂层材料,在钢或其它金属表面制成涂层,用以提高材料的表面强度,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提高性能与节材方面达到很好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对于涂层材料需指出的是,由于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一个性能突变的界面,尤其是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难以得到足够的结合强度,并在高温下内外温差较大的使用环境中,界面处易产生很大的热应力而引起涂层的剥落.这也是引起热疲劳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功能梯度薄膜的研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功能梯度薄膜材料就是使成分、组织、性能从基体到表面呈无界面连续变化,这一材料具有表面改性技术的优点和功能梯度材料的特殊性能,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分支,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众多材料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 Latanish R M.Corrosion Science Corrion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CORROSION SCIENCE , 1995 ,51(4): 270~283 2 肯尼思.G.克雷德,金属基复合材料.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3 风仪.纤维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机械工程材料,Fcb.1995 4 池野进等.轻金属(目).1987 :37(6)5 Singer A R E et al.Powder Metall , 1985 ,28(2):72 6 苏莹.非连续物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机械工程材料,1996(2):6~8 7 Hunt M.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外金属材料,1991 ,4 :8~10 8 林化春,丁润刚.镍基合金-碳化铬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分析.金属热处理学报,1996(6):55~58 9 Stefanescu D M.Key Eng Mater , 1993 ,79-80 :74 10 谢国宏.材料工程,1994(12):5
第二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复合材料》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 曹鹏军
题目: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班级: 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 2010444174 姓名: 耿坤峰 成绩:
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耿坤峰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院系
401331)
摘要:金属基复合材料【1】是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并以纤维、晶须、颗粒等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其特点在力学方面为横向及剪切强度较高,韧性及疲劳等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同时还具有导热、导电、耐磨、热膨胀系数小、阻尼性好、不吸湿、不老化和无污染等优点。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其主要应用。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复合材料来讲,轧制方法复合具有比其它方法有更多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性能;制备工艺;发展趋势;应用
1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单一的金属或合金已很难完全满足其对材料综合性能的要求,因而近年来新型复合材料
【2】
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每年耗资10亿美元专门用于研究开发新材料,其重点之一就是金属复合材料。目前美国复合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居世界领先的地位。金属复合材料是利用复合技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金属材料结合成一体制备的。金属复合材料在保持母材金属特性的同时还具有“相补效应”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经过恰当的组合从而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适当选材和优化设计来获得。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运输、桥梁、民用建筑、体育设施及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
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新型材料的强韧性,导电、导热性,耐高温性,耐磨性等性能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而与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而耐热性,与陶瓷材料相比,它又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这些优良的性能决定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新材料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3】
是多功能复合材料的一种。它是一类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以金属或非金属线、丝、纤维、晶须或颗粒状组分为增强相的非均质混合物,其共同点是具有连续的金属基体。金属基复合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土耳其发现的公元前7000年的铜锥子,在制造过程中经过反复锤打与拓平,非金属夹杂物被拉长,从而产生类似纤维增强的效果。近代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1924年Schmit关于铝Π氧化铝粉末烧结的研究工作。在30年代,又出现了沉淀强化理论,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60年代,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发展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新的分支。到80年代初,日本丰田公司首次将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柴油发动机活塞,从此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土耳其的S.Eroglu等人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得了NiCr2Al/MgO2ZrO2功能梯度涂层。目前,尽管在制造成本和工艺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但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航空航天部门推进系统使用的材料,其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研制工作温度更高、比刚度和比强度大幅度增加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
9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产品发展迅速,要求同时具有高热传导能力和低膨胀特性的电子元件构造装配材料的量迅速增加,于是低膨胀、高强化与高热传导的金属基体合理匹配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备受重视;同时也需要强度高,耐电弧冲蚀,导电率高的电接触用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当代材料领域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地位越来越重要。到20世纪90年代初,先进复合材料的世界总产量已经达到300万吨,在许多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显示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把先进复合材料列为战略材料,列入为数有限的国家重点研究和发展项目,列入不准许输出的新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4】除力学性能优异外,还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应用范围广泛。依据基体合金的种类可分为: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高熔点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按增强相形态的不同可划分为: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混杂增强金属复合材料。以下从基体、增强体以及复合材料的性能应用等方面,分别予以评述。3.1合金基体复合材料性能
铝、镁、钛、铜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是目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轻金属合金。用其制成的各种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的轻型结构件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韧性、导热性较好的性能特点,且铝基复合材料适用的制备方法多,易于塑性加工,制造成本低。与铝基复合材料相比,镁基复合材料最大的优点是质量更轻,多用于航天、空间等对构件质量有严格要求的高技术领域。铜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塑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属于廉价金属,但在铜中加入增强体可提高其强度、刚度、耐热性和降低热膨胀系数,所以铜基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可有效地传热散热,能减少构件受热后产生的温度梯度,主要用于电力工业和半导体工业。铝基复合材料在温度高于300℃后,其强度迅速下降,极限工作温度约350℃,相比之下,钛基复合材料比铝基复合材料有更高的耐热性,但成本明显高于铝基复合材料,因此,钛基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飞行器及发动机的耐热零部件。3.2增强体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是一些不同几何形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目前,其增强相已有很多,重要的有氧化铝纤维、硼纤维、石墨(碳)纤维、SiC纤维晶须;颗粒型的有SiC、碳化硼、图化钛等;丝状的有钨、铍、硼、钢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其增强材料的几何形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3.2.1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是利用无机纤维(或晶须)及金属细线等增强金属得到质量轻且强度高的材料,纤维直径从3~150μm(晶须直径小于1μm),纵横比(长度/直径)在102以上。
3.2.2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短纤可分为天然纤维制品和短切纤维。天然纤维主要是一些植物纤维和菌类纤维索等,长度一般为35~150mm;短切纤维一般是由连续纤维(长纤维)切割而成长度1~50mm,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短纤维增强体的材料主要有Saffil-Al2O3、Al2O3-SiO2、SiC等。
3.2.3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晶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以单晶的形式生长而成的一种高纯度纤维,其原子排列高度有序,几乎不含晶界位错等晶体结构缺陷,有异乎寻常的力学性能。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使用的晶须使用做多、性能较好的是SiC、SiN4晶须,成本最低的是Al2O3·B2O3晶须。
3.2.4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利用颗粒自身的强度,其基体起着把颗粒组合在一起的作用,颗粒平焊接材料均直径在1μm以上,强化相的容积比可达90%。常用作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颗粒主要有:SiC、Al2O3、TiC、TiB2、NiAl、Si3N4等陶瓷颗粒,以及石墨颗粒、甚至金属颗粒。
3.2.5混杂增强金属复合材料。
对上述四种单一的增强形式进行有机的组合就形成了混杂增强。增强体的混杂组合可分为三种:颗粒-短纤维(或晶须)、连续纤维-颗粒、连续纤维-连续纤维。在短纤维或晶须的预制件中,易出现增强的粘结、团聚现象,颗粒的混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4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方法
由于金属材料熔点较高,同时不少金属对增强体表面润湿性很差加上金属原子在高温状态下很活泼,易与多种增强体发生反应,所以金属基复合材料【6】的复合工艺比较复杂和困难,这也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4.1粉末冶金复合法
粉末冶金复合法基本原理与常规的粉末冶金法相同,包括烧结成形法,烧结制坯加塑法加成形法等适合于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颗粒强化或纤维强化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该方法在铝基复台材料的制备方面应用较广,但其主要缺点是基体金属与强化颗粒的组合受限制。4.2铸造凝固成型法
铸造凝固成型法是在基体金属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复合。主要方法有搅拌铸造法、液相渗和法和共喷射沉积法等。铸造凝固成型铸造复合材料具有工艺简单化、制品质量好等特点,工业应用较广泛。
4.2.1原生铸造复合法
原生铸造复合法(也称液相接触反应合成技术Liquid Contact Reaction:LCR)是将生产强化颗粒的原料加到熔融基体金属中,利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强化相,然后通过浇铸成形。
4.2.2搅拌铸造法
搅拌铸造法也称掺和铸造法,是在熔化金属中加人陶瓷颗粒,经均匀搅拌后浇入铸摸中获得制品或二次加工坯料,此法易于实现能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该方法在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应用较广,但其主要缺点是基体金属与强化颗粒的组合受限制。
4.2.3半固态复合铸造法
半固态复合铸造法是从半固态铸造法发展而来的。通常金属凝固时,初生晶以枝晶方式长大,固相率达0.2%左右时枝晶就形成连续网络骨架,失去宏观流动性。
4.2.4含浸凝固法
含浸凝固法是一种将预先制备的含有较高孔隙率的强化相成形体含浸于熔融基体金属之中,让基体金属浸透预成型体后,使其凝固以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加压含浸和非加压含浸两种方法。含浸法适合于强化相与熔融基体金属之间润湿性很差的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离心铸造法
广泛应用于空心件铸造成形的 离心铸造法,可以通过两次铸造成型法成形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此方法简单,具有成本低、铸件致密度高等优点,但是界面质量不易控制,难以形成连续长尺寸的复合材料。
4.2.6加压凝固铸造法
该方法是将金属液浇注铸型后,加压使金属液在压力下凝固。金属从液态到凝固均处于高压下,故能充分浸渗,补缩并防止产生气孔得到致密铸件。铸、锻相结合的方法叉称挤压铸造、液态模锻、锻铸法等。此法最适合复杂的异型MMCs。
4.3 喷射成形法
喷射成形叉称喷射沉积(Spray Forming),是用惰性气体将金属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并使之向一定方向喷射,在喷射途中与另一路由惰性气体送出的增强微细颗粒会合,共同喷射沉积在有水冷衬底的平台上,凝固成复合材料。4.4 叠层复合法
叠层复合法是先将不同金属板用扩散结合方法复合,然后采用离子溅射或分子束外延方法交替地将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陶瓷薄层叠合在一起构成金属基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性能很好,但工艺复杂难以实用化。4.5 原位生成复合法
原位生成复合法也称反应合成技术,最早出现于1967年前用SHS法合成TiB:/Cu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法是指借助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在基体金属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热力学稳定的增强相的一种复合方法。
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5.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目前应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有金属基、无机非金属基和高分子基三大类。但是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价格昂贵,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一般工业领域不多见。而由于铝基复合材料的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得铝基复合材料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
5.1.1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7】
是实际应用最早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美国和前苏联的航天飞机中机身框架及支柱和起落拉杆等都用该材料制成。硼-铝复合材料还用做多层半导体芯片的支座的散热冷却板材料,硼-铝复合材料的导热好,热膨胀系数与半导体芯片非常接近,能大大减少接头处的疲劳。硼-铝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宽广,可用作中子屏蔽材料,还可用来制造废核燃料的运输容器和储存容器、可移动防护罩、控制杆、喷气发动机风扇叶片、飞机机翼蒙皮、结构支承件、飞机垂直尾翼、导弹构件、飞机起落部件、自行车架、高尔夫球杆等。
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导弹平衡翼和制导元件,航天器的结构部件和发动机部件,战术坦克反射镜部件,轻型坦克履带,汽车零件,如活塞、连杆、汽缸、活塞销等,飞机的机身地板和新型战斗机尾翼平衡器。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用来制造卫星及航天用结构材料,如卫星支架、结构连接件、管材,各种型材,导弹翼、遥控飞机翼、飞机零部件等。
5.1.2钛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最初是以超高音速宇航器和先进航空发动机为主要目标。因为用它制造的波纹芯体呈蜂窝结构,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及低的密度,使其成为航天飞机发动机理想的候选材料。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型工艺困难和原材料昂贵使得它的推广应用很困难。美国建立了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生产线,已为直接进入轨道的航天飞机提供机翼、机身的蒙皮、支撑梁及加强筋等构件。
5.1.3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镁合金材料【8】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优良的铸造性能,正成为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最有希望采用的一种复合材料,其综合性能优于铝基复合材料。此外,这种材料还具有优良的阻尼减振、电磁屏蔽等性能,在汽车制造工业中用作方向盘减振轴、活塞环、支架、变速箱外壳等,在通讯电子产品中的飞机、便携计算机等也用做外壳材料。SiC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齿轮,SiC和Al2O3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由于耐磨性好,可用于制造油泵的泵壳体、止推板、安全阀等零件。镁合金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已经显示出广阔的用途。5.2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趋势
(1)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
(2)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9】的强化机制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学术观点各有所见,很难达成共识。应加强对强化机制的研究,探讨复合材料的凝固过程,研究增强相与基体的微观作用机理,进一步推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3)润湿性问题一直困扰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学者,给实际制备复合材料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有些学者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钢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却很少,国内目前尚未见报道。如果想制备优良的钢基复合材料,润湿性问题尤显重要。
(4)研究的重点侧重于增强体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及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分布,却忽略了基体自身的性能。基体本身的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同样要求有性能优越的基体,因此应加大对基体和增强体性能同步提高的研究。
6结束语
由此看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较早,但关键处还有待突破;而表面复合金属基复合材料虽研究较晚,但由于具有相对简单的复合工艺和较低的造价等特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尽管金属基复合材料有于广大科研人员的继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金属基复合材料一定会在众多的材料家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起步仅落后于美、日等国不到五年。鉴于国际上金属基复合材料尚未大规模生产,因此目前差距不大。目前主要集中在以轻金属(如铝、镁、钛)等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研究,少量研究致力于铜、铁、铅基体的复合材料。增强的形式包括连续纤维、短纤维、晶须和颗粒。鉴于国际的发展趋势侧重于非连续的颗粒、晶须和短纤维方面,因此我国的研究也早已转向这方面。但在关于其理论基础性研究的理论深度上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认识界面的结构方面不够,这主要是缺少先进的分析表征手段和物理学家的介入不够有关。另外,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其实用化降低成本的要求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再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加强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再生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秀兰、复生,复台材料的反成台成技术[J]材料导报 1995.(5)61-66 [2]吴人洁,金属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金属学报,I997.33(1):78—82 [3] 汤爱潍、汪凌云、潘复生,金属基复合材料固/液反应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11):151-156 [4] 陈子勇、陈玉勇、安阁英,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融体直接反应合成 工艺[J]材料导报.1997.11(2):62—63 [5] 扬滨、王锋、黄赞军等.喷射沉积成形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的发展[J],材料导报,2001.15(3):4.-6 [6]潘复生、张静、陈万志、丁培道,SHS一铸渗法制备铁基复台材料 涂层[J].材料研究学报.1997.(1 I):165—166 [7] 干春田,纤维增强金属的制法及特征[J].铸造.1995.(7):36-39 [8] 鲁云、马鸣图、潘复生,先进复合材料[M]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吴申庆,廖恒成,SiC,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J].材料工程,1992,(6):59-61
第三篇:金属复合墙板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
金属复合墙板 常规型号:LG3110 常规颜色:LG310白灰 常规宽度:900mm、1200mm 常规规格:1200mmx3000mm、1200mmx2850mm、1200mmx2650mm
板材:金属复合墙板(也称为单面石膏彩钢板),钢板基材采用0.5-1.0mm热熔镀锌钢板,误差不超过20um,正面烤漆厚度不小于20um,背面烤漆厚度不小于12um;板边采用全自动液压成型的U型边槽;
扣件:两板之间采用≥1.00mm,长度不小于50mm热熔镀锌钢板特制的H型扣件用于连接固定;
压条:板与板之间的装饰条应采用与主体烤漆钢板同材质加工而成的U型扣条; 内衬:采用世界一流品牌12mm的石膏板;
阴角:阴角收边件采用开模定制的铝型材,厚度为1.2mm;
阳角:阳角收边件采用开模制为厚度1.2mm的两种铝型材组合而成,达到隐藏紧固件的美观效果,并且无需胶水粘结,可重复拆装使用。
设计性、实用性:
1、建筑载荷小,属于轻质隔墙类型;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墙体厚薄可自由选择
2、坚固、耐震、防火、防尘、防潮、耐酸碱、耐盐雾等等满足现代、工业、科技建筑装饰要求;且满足各种公共场合设计需要。
3、可根据需要墙体内设夹层灵活配管、配线且方便维修;
4、空间划分灵活、便于用户维修、改建,重复使用率可达到90%、大大地节约成本;
5、美观、清洁、舒适,现场完工即可迁入办公,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大量废料,具有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6、隔热、隔音、吸音及抗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内装修,内隔断装饰材料要求;
7、综合造价合理。
主要应用场所:
A、办公楼宇:国家部委;政府机关;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计算机中心以及高档写字楼;
B、公共空间: 医院、学校、科研院所、民航、地铁等交通站场;
C、工业建筑: 标准化工业厂房;食品﹑制药﹑化工等厂房;专业实验室或研发中心; D、商业空间: 会展中心;运动场馆;商业街;高端会所以及星级酒店; E、运 营 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以及电网电力局。
产品涉及范围广至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中心、IDC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监控中心、消控室、服务器中心、高级多功能会议厅、高端参观通道、以及民用等诸多领域。
金属复合墙板资质:
达到GB50174-2008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能充分满足各种场所建设装修的防火要求;
符合GB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
规范。
*通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GB9978-2008的120分钟耐火检验;
*通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GB8624-2012的防火A级检验;
检验类别为型式检验(安全性能)
获得国家专利:
*墙面板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 20487377.0》
*墙面板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 2 0487378.5》
*墙板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12 3 0441128.3》
*墙板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12 3 0441130.0》
*万能转角新型实用专利《专利号ZL2013 2 0209877.2》
第四篇:两岸关系现状与展望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两岸治权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一件大事。50多年的两岸关系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两岸人民由老死不相往来发展到相对自由的交往,二是台湾当局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转变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21世纪的今天,两岸人民往来十分频繁,两岸经济与文化趋向融合,虽突破了诸多政治僵局,但很多政治难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坚信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将归于祖**亲的怀抱。
一、两岸关系现状观察
现状由历史发展而来,解读现状必须从历史开始。胡锦涛是这样描述的:“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这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客观解说,也是实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基础。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有关方面最近曾就两岸关系进行
108项民调,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占64.9—,肯定两岸关系目前缓和趋向的占52.2—。两者,一是对两岸维持现状的肯定,一是对当前缓和趋向的认可。
从目前看,各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至少表面上是比较一致的。中国政府是最坚定的,不会有任何退让;美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现台湾当局,既承认“九二共识”,也坚持说它是“一中宪法”,两者本质上都是认同“一个中国”的。但实质上要求确实不同的。
台湾方面要求的现状,是“不统、不独、不武”;美国方面要求的是“不统、不独、不战”; 两者基本上一致。而中国大陆方面要求的,则必须是 “一个中国”。因为,两岸虽然还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并无任何改变。还有,两岸实行的也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因而,“一国两制”实际上也是两岸的现状。尽管民进党千方百计把“一国两制”污名化、妖魔化,但就是无法驳倒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总之一句话,我的两岸“现状观”,就是要把两岸“客观存在”的现状,也就是“一国两制”,转化为“主观认同”,即通过两岸平等协商,使之共识化,合法化,完善化,正常化,从而使两岸关系持续的和平发展和共创两岸人民的永久福祉。
三、两岸关系未来展望
多年来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强,随着两岸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往来,两岸人民更加的相亲相爱,两岸关系趋向融合。
在一个有关海峡两岸问题的学术会议上,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辛旗,就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与他进行了交谈。
海峡两岸的对话不仅仅是学术对话,更是历史的对话、民心的对话、未来的对话”。辛旗先生做专题发言“登高望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所谓“历史的对话”就是两岸在中华民族近代史悲情方面要有设身处地的体谅;所谓“民心的对话”就是相互理解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以民为本,遂民所愿;所谓“未来的对话”就是根据两岸现状,寻找实现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交集点,保证稳健、和平地推进这一进程。
辛旗先生说,“天下太平”是中国历代追求的政治理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和平是根本,和平是百年大计,和平统一应当成为两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而维护统一首先要推心置腹地理解中国这一丰厚的历史、现实、文化、政治多面向的观念,承认各地中国人取得的正面成就,无论政治观念的差异有多大,祖国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经验。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
第五篇:金属采矿方法现状
金属采矿方法现状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院系:矿业学院
专业班级:采矿专业14-2班 姓名:刘振宇 学号:1401020220 指导教师:王鑫阳
2016年10月11日 / 8
内容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金属的需求逐渐提高。摘要讨论了我国金属矿山主要采矿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 50 年来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在露天开采、井巷掘进、采矿方法、矿山充填、采矿装备和采矿环境控制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其中露天开采方法主要有:陡帮开采,松土机-铲运机露天开采,间断连续开采,高阶段采矿,露天开采工艺:陡坡铁路,装备大型化,边坡稳定与境界,边坡监控,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地下开采方式: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深部开采,原地溶浸采矿法。
关键词:采矿方法现状;露天开采;地下开采。
Content summa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people's demand for metal gradually increased.In this paper,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Metal Mines mining methods, and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50 years of mining technology of metal mine in China in open-pit mining, tunneling, mining method, mine filling, mining equipment and mining environment control etc.the main achievements, which are the main method of open-pit mining: steep slope mining, scarifier scraper open-pit mining, continuous mining, high level mining, open-pit mining, technology: steep slope railway, large-scale equipment, slope stability and state, slope monitoring, combined open 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Underground mining: open stope mining method and caving mining method, filling method, deep mining, in-situ leaching mining method.Key words: mining method status;open pit mining;underground mining./ 8
目录
引言………………………………………………………………………………………………………………………………4
第1章金属矿的种类………………………………………………………………………………………………...4
第2章中国金属矿的采矿方法………………………………………………………………………………….…4
2.1露天开采………………………………………………………………………………………………….…....4
2.1.1露天开采工艺………………………………………………………………………………………………..5
2.1.2爆破技术………………………………………………………………………………………………………..6
2.2地下开采工艺…………………………………………………………………………………………………6
2.2.1空场采矿法…………………………………………………………………………………………………….6
2.2.2崩落采矿法…………………………………………………………………………………………………….6
2.2.3 充填采矿法…………………………………………………………………………………………………….6
2.3深部开采………………………………………………………………………………………………………….….7
2.4原地溶浸采矿法…………………………………………………………………………………………….……7
第3章结语………………………………………………………………………………………………………………….8
参考文献……………………………………………………………………………………………………………………..…8/ 8
引言
中国是一个金属矿采矿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三千年之前,就已经开始通过凿井对铜矿资源进行开采。两千多年前,开采技术已非常广泛地运用在矿产资源开采当中。但近代之后,我国金属矿开采技术一直处于长时间落后的状态,矿产资源的生产大都是经过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直至50年代,金属矿采技术才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我国逐渐对现代化采矿技术和采矿工艺开展了全方位的探究。在露天陡帮的开采、连续和间断开采、分段中深孔的采矿、大直径深孔的采矿、自然崩落采矿、机械分层的采矿、溶提采矿、岩体加固和支护、高效率的矿山充填、井下成套采矿装备、矿山的防治水、露天的成套采矿装备等方面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为此,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这将促使金属矿开采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第1章金属矿的种类
所谓金属矿是指经冶炼可以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矿产。如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钒、钛等是用做钢铁工业原料的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包括:铜、锡、锌、镍、钻、钨、目、汞等。贵金属包括:自、铑、金、银等。轻金属矿产包括:铝、镁等。稀有金属矿产包括:锂、铍、稀土等。多数金属狂插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质地比较坚硬、有光泽等方面。金属矿产按其物质成分、性质和用途可分为5类: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称有分散元素矿产、半金属矿产。第2章中国金属矿的采矿技术 2.1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的地下开采两者比较起来,还是露天开采的量还是比较大的,新世纪一来,两者的产量比已经基本稳定在5:1到6:1左右,露天采矿占84°%,地下采矿占16%。虽然浅部的资源可开发量在不断减少,而深部的可开采资源量在不断增加,这一比例会受其影响不断减小,但是露天开采量还是会占到较大的比重。2.1.1露天采矿工艺
现代化的露天采矿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开采工艺的综合化。开采工艺的选择,贵在因地制宜。对于那种范围广阔,能力巨大的大型矿山,应该要针对不同的开采对象、不同开采地段、不同开采深度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开采工艺,组成一个综合开采工艺的开采方案, 以实现优化开采效果。这一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了。陡帮开采技术、分期开采技术、间断一连续开采技术、高台阶开采技术等,都是现金综合采矿工艺中常用的技术。
(1)陡帮开采。这一开采技术具有初期剥离量小,基建工程量少,建设周期短和最终边坡暴露时间短等优点。因此,我国“八五”期间,将陡帮开采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在南芬露天矿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试验,为我国大中型露天矿的技术改造和新建、扩建提供了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金堆城、紫金山、眼前山等矿山都采用陡帮开采。
(2)松土机一铲运机露天开采。这种开采工艺主要应用于铝土矿开采,其技术特点是用松土机松散和破碎矿岩,以代替凿岩爆破,铲运机进行装载、运输和卸载。其工艺简单一机多用,通过分层铲装实现分层开采、分层排土,是实现排土一复垦一体化的理想工艺。1984年在孝义铝矿进行了该工艺的试验研宄并取得成功,目前己推广应用。/ 8
(3)间断一连续开采。这种采矿工艺是在工作面用电铲装载矿石,经汽车运输和破碎机破碎后,用胶带运输机将矿石运出采场。这种工艺有利于发挥汽车和胶带机的优点,适合于深凹露天矿开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大孤山、东鞍山等铁矿和德兴铜矿应用该开采工艺。1997年齐大山铁矿通过引进,建成了采场内可移动式矿岩破碎一胶带运输系统,标志着我国深凹露天矿开采工艺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4)陡坡铁路。采用陡坡铁路运输是解决深凹露天矿(米深350 ~ 400 m)开拓运输问题的发展方向。深凹露天矿改用陡坡铁路运输可保证铁路运输进入露天矿更深的水平,矿山基建工程和汽车集运量分别减少2.5%和1.5%运距缩短30%,由采场向上提升矿岩的费用降低20%,而且减少线路的移道工作量,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将铁路坡度由30 %提高到40 %目前正在进行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分别在攀枝花和首钢水厂铁矿实验。
(5)高台阶采矿。随着露天开采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国外一些矿山研宄并采用高台阶开采工艺。我国对高台阶开采技术的研宄起步较晚,采用高台阶开采的露天矿不多,台阶高度最大也只有14~ 15 m。近几年来我国大型露天铁矿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采用10 m3以上的大型挖掘设备逐渐増多,为高台阶开采新工艺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为此,将本项目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南芬露天铁矿南山扩帮区开采参数优化表明,与12 m台阶相比,18 m高台阶开采的单位成本可降低5.76% ~ 6.12%,动态效益每年可节省1 052 ~ 1 162万元。南芬露天铁矿18 m高台阶开采工艺研宄和实践表明,高台阶开采技术是成功的,经济效益可观。
(6)装备大型化。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扩大应用,大功率柴油机和大规格轮胎相继研制成功,为装载设备大型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在21世纪必将会有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微电子控制系统的、更加灵活可靠的、造价较低的更大型装载设备登上露天开采的舞台。1988年,露天矿穿孔设备实现了国产化。至20世纪90年代,国产15 t到154 t的矿用自卸汽车形成系列产品,使露天矿用汽车不再依靠进口。(7)边坡稳定与境界。露天矿山采场合理境界确定是矿山设计和工程科研中的重要内容。一旦露天矿山采场境界确定后,边坡稳定性研宄就成为检验矿山设计方案合理与否的重要手段。因而边坡岩体稳定性研宄和分析己成为露天矿山尤其是大中型露天矿山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工程课题之一。在这方面,我国许多矿山取得了一些经验,其中,石录铜矿20世纪20世纪80年代采用半掩埋式抗滑粧加固了一长为120 m、垂高高度16 m的滑体;20世纪90年代会东铅锌矿采用6座高强抗滑粧和196根34 ~ 36 m的预应力长锚索组成的抗滑粧、长锚索、锚杆联合加固方式,成功地加固了山坡露天矿高边坡上的35万m3不稳定岩体。
(8)边坡监控。在露天采矿技术较先进的国家,边坡角己达45°左右,而在我国是40°左右。为了生产安全和避免损失,必须搞好岩移监测预报。20世纪90年代随着集成电子技术的发展,矿用监测仪器向便携式小型化、智能化、高精度、多功能、多层次方面发展,例如全站仪、声发射仪。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3S”技术,将使金属矿山(特别是大型露天矿边坡)的岩移监测实现遥控全天候监测。
(9)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我国正在进行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或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矿山,如广西的大新锰矿、河北的建龙铁矿、福建的连城锰矿、河南的银洞坡金矿、安徽的新桥硫铁矿、铜山铜矿和凤凰山铜矿、吉林板石沟铁矿等。取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2.1.2爆破技术 / 8
牙轮钻机正向増大孔径(450 mm, 480 mm)、加大孔深方向的趋势发展,而今后要主要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控制爆破技术广泛应用挤压、微差爆破、孔内微差爆破、大爆区微差爆破等技术,解决了难爆矿岩的破碎块度问题和爆破减振问题。新型炸药以及爆破器材不断问世:铵油炸药及各种衍生含水炸药、防水浆状炸药、爆药雷管、电子雷管、塑料导爆系统、气爆系统等新型爆破器材的使用对提高爆破精度、改善爆破质量、加强爆破安全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在南芬露天铁矿,采用奥瑞凯雷管起爆器材,基本上实现了逐孔起爆的功能。
2.2地下开采工艺 2.2.1空场采矿法
(1)VCR法。20世纪80年代,VCR法(大直径深孔球状药包后退式崩落采矿法)首先在我国凡口铅锌矿试验成功。随后,这一高效率的采矿方法先后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安庆铜矿、金厂略金矿和狮子山铜矿等矿山得到推广应用。1980 ~ 1985年间,在凡口铅锌矿又试验成功了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大直径深孔采矿方案,即阶段深孔台阶崩落采矿法。该采矿方法的实质是:将露天矿的台阶崩矿技术应用到地下开采中,即在采场的局部面积上,先形成切割槽,然后以这一切割槽为自由面和补偿空间,采用大直径深孔装药进行全阶段高或台阶状崩矿,崩落的矿石由采场下部的出矿系统运出。
(2)地下金属采矿连续化。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主要包括:矿房的连续回采、矿体(床)的连续开采、矿石的连续运送及全工艺过程的连续化。即在开采过程中一步化;回采过程中落矿、出矿、矿石运搬工艺的连续作业化;井下矿石的转载、运输、提升等环节矿石的连续化;掘进、落矿、出矿、运搬、运输等全工艺过程的连续化。2.2.2崩落采矿法
(1)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结构参数。我国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面临着一个如何加大和优化结构参数的问题。结构参数优化的主要方向是増大进路间距。増大进路间距将大幅度地减少采掘工程量,仅梅山铁矿将15 mX 15 m结构改为15 mX 20 m结构参数,将减少采掘工作量25%同时増大了一次崩矿量,提高采矿强度,降低矿石成本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由于増大进路间距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推广应用,目前程潮、桃冲、板石沟、北铭河等矿山都应用了该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低贫化放矿。低贫化放矿或无贫化放矿是指在放矿过程中当矿岩界面正常到达出矿口时便停止放出,以保持矿石界面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地减少矿岩的混杂性。低贫化放矿首先在镜铁山铁矿试验和应用成功,由于其具有简单、灵活、易于操作和无需对原采矿方法作重大改革等优点且可降低贫化、减少岩石混入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低贫化放矿在程潮、桃冲、弓长岭等矿山得到应用。
(2)自然崩落法自然崩落法是一种利用岩石自然应力落矿的方法,具有生产能力大、采矿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矿体厚大、矿化均匀易于自然崩落的低品位矿床开采。其应用原理是在矿块大面积拉底后,破坏了矿块内矿体的应力平衡,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必然形成新的自然平衡拱,拱内矿石因受重力作用而周期性脱落。铜矿略矿自1989年至 2002年应用该法在810 ~ 930 m采场累计出矿量 2 450.48万t,占回采矿量的101.2%。2.2.3充填采矿法
我国先后采用干式、分级尾砂胶结、全尾砂胶结、碎石水泥浆胶结等新工艺与新技术。最近,我国成功地试验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充填采矿工艺。具有代表性的是:高水全尾砂速凝固化胶结充填新工艺、高浓度全尾砂自流输送及泵压输送充填新工/ 8
艺、粗粒级水砂充填新工艺、膏体泵送充填工艺与技术等。其中1994年在金川镍矿建成了我国第1个膏体泵送充填系统,1999年又在铜绿山矿建成了第2个膏体泵送充填系统。
2.3深部开采
我国除1969年闭矿的石嘴子铜矿外,近年己有一批金属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即垂直开采深度超过600m以上。例如红透山铜矿目前开采己进入 900 ~ 1 100 m深度;冬瓜山铜矿矿体埋深达1 000 m,现建成2条超1 000 m竖井正进行深部开采;弓长岭铁矿设计开拓深度一750m,距地表达1 000 m;夹皮沟金矿己有2个坑口工作深度超过600 m, 其中二道沟坑口工业矿体延深至1 050 m,湘西金矿开拓38个中段,垂深超过850 m。此外,还有寿王坟铜矿、凡口铅锌矿、金川镍矿、乳山金矿等许多矿山,本世纪将进入深部开采。
国内深部开采技术:石嘴子铜矿是国内深部开采矿山之一,共22个阶段,最深达950 m。曾使用各种不同结构的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度1 ~ 35 m、平均6.3 m,平均倾角82°的矽卡岩型铜矿床,后期由于地压大,上下盘岩石收敛,顶板管理复杂,以大量矿石损失与贫化而结束回采作业。可以说是一座不成功的深部开采矿山。近期己有一批金属矿山相继进行深部开采,由于我国目前深部开采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因此,在第9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期间,国家把深部开采技术列入科技攻关研宄项目,分别在有色金属矿山的冬瓜山等3座矿山与黄金行业湘西金矿进行多项目联合攻关,通过研宄与实践,积累经验,指导其它深部金属矿床开采。2.4原地溶浸采矿法
原地溶浸采矿是将采、选、冶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直接从地下提取金属的开采工艺。铀、铜、金、银等20多种金属矿床都有可能应用溶浸采矿。我国原地溶浸采矿技术于1985年在铀矿试验成功,并己建成原地溶浸采铀矿山。1995年,长沙矿山研宄院在东乡铜矿进行了国内首次井下原地破碎浸铜试验;1998年北京矿冶研宄总院又在武山铜矿完成了原地浸铜试验。第3章结语
本文总结了我国目前的金属采矿的方法,这是我国自从50年代以来方法的总结,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己取得显著成就, 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突出表现是多数矿山装备落后、开采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矿山效益差和矿产资源利用率低。因此,矿山的效率和效益、资源保护性开采和自然环境保护 ,将在 21 世纪的一定时期内成为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主要发展方向则有 :机械化大规模采矿、深井采矿、溶浸采矿和充填采矿等工艺和技术。发展机械化大规模采矿以解决矿山装备落后、开采规模小和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包括发展大型露天采矿装备和大型地下无轨采矿装备 ,以及高阶段深孔采矿法、高分段崩落采矿法和自然崩落采矿法等大规模地下采矿工艺。发展深井采矿技术以适应矿床开采向深部转移的需要。发展溶浸采矿是为了适应贫矿资源开采的需要 , 以提高矿山效益。发展充填采矿技术则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实现资源保护性开采和有效地保护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采矿技术条件的进一步复杂化,还将逐步发展露天地下联合采矿技术、无爆破采矿技术、自动化采矿技术和连续采矿技术。
参考文献: / 8
张幼蒂.现代露天开采技术国际发展与我国露天采煤前景[J].露天采矿技术,2005.[2] 吴爱祥,王洪江,杨保华.等.溶浸采矿技术的进展与展望[J].采矿技术,2006 [3] 古德生,李夕兵.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4] 中国大洋协会.深海采矿技术发展战略概述[J].国际海底开发动态,2004.[5] 周锦华,胡振琪,高荣久.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金属矿山,2007.[6] 周爱民.建国以来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J].矿业研宄与开发,1999 [7] 吴爱祥.我国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的发展[M].有色矿山,2002 [8] 张树茂.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回采实践[M].金属矿山,2003 [9] 姚香.关于深部开采技术的探讨[M].黄金,1998 [10] 孙豁然,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回顾与展望[M].金属矿山,2003.07.10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