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

时间:2019-05-13 02: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

第一篇: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

在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2013年8月12日)同志们:

4月27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推进会。短短三个多月来,全市各义务教育学校抢时间、抓进度,战高温、斗酷暑,整治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装备设施,整理档案资料,提升校园文化,一批美丽校园正在形成。在座各位校长、学校的管理人员和部分教师牺牲暑期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党组,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召开典型示范现场会议是推进工作的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方式。今天上午和下午,我们分别在仙人渡小学、七中召开现场会,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对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进行再组织、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大家参观了仙人渡小学、七中校园,听取了迎检情况介绍,洪山嘴、张集、李楼、薛集等四个中心学校作了表态发言,范正玉同志、郝元朝同志就迎检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布置,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吸收,抓好落实。下面,根据教育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充分肯定三个月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

由于今年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也由于其他种种原因,我市均衡教育迎检工作启动较晚,进展较慢。但是,三个多月来,我们克服困难,找准载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项工作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一)围绕整改安全隐患,切实加强了学校安全管理。

对于市“四大家”领导带队排查的398处安全隐患,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制定了整改路线图,列出了整改时间表,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隐患整改台账制、销号制、挂牌督办制,确保每个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市政府划拨500万元专款用于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同时,由政府出资130万元,为58所公办学校各配备1名专职保安,添置校园监控设施、安保器材。截至目前,市“四大家”领导带队排查的398件安全隐患除去校车的9件,还有389件,已整改381件,正在整改的只剩下7件。

(二)围绕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了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稳步推进校园建设。结合全市城市和新农村社区、集镇规划,研究制定了《2013-2015年老河口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先规划、后建设。避免校园无序建设,重复建设。做到一个校园一个规划设计图、一个效果图,一个项目一个工程规划建筑方案。目前,已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10个乡镇办的13所中小学、5所幼儿园做了校园规划图,有建设项目的学校做了项目工程规划建筑方案。下一步其它学校将逐步规划到位。二是积极抓好中小学危房整修改造。教育局会同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对43所学校的69栋校舍进行安全鉴定,这些校舍大多为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柴房。我们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整体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对D级危房全部拆除或停止使用,重建标准化校舍;对C级、B级危房视情况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市国土局对每所学校土地产权进行调查,测量面积、四周分界,绘制定位图,办理土地使用证。目前,已有21所学校完成土地登记手续,今年内完成定点学校土地登记,明年所有学校全部完成国有土地登记工作。三是加大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用于解决均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有46个大型基建项目,目前有7个项目已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29个项目加紧在建,10个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四是配套完善学校设施设备。由于近些年国家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城区的许多中小学教学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普九”时的水平,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班班通电子白板工程等基本为空白。为此,今年投入615万元对各学校设备设施条件进行完善,5所市直初中、小学配备了电子白板班班通;改建、配建了一批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同时,投入160余万元,添置学生课桌椅、餐桌椅、学生床等。目前,所有设施、设备及后勤装备全部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完成了招投标手续。

五是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校园。各学校确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一校一品,一校一线,一校一色”的思路,做精、做亮、做强校园文化,打造办学特色。目前,基本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6所,正在施工的有40所。

(三)围绕化解信任危机,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激发跨越发展新动力;以转变作风为抓手,重塑师德师风新气象;以完善制度为保障,促进教育管理规范化;以提升质量为重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加强制度管理。制定了机关干部“五个一律”、中小学教师“八不准”的规定。聘请了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教育行风监督员,成立了四个专门小组,加强监督检查,规范从教行为。

三是健全交流机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学校对口联系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优质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名师送教讲学制度等。2013-2014学年度计划交流588人,交流比例达到10%以上。从今年秋季起,实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办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的均衡,化解“择校”矛盾。实施“启明星”计划。共交流教师47名。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在电视台开办专栏宣传,在全市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推举了一批师德楷模,弘扬了正气,树立了典型,带动了教育行风的好转。从网络论坛、座谈调研等方面了解的情况看,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给予好评,认为教育系统的作风在转变、管理在规范、形象在提升、正气在积聚。袁冲乡纪洪小学教师陈传会身残心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任教17年,家访600余次,挽救辍学生20余人,他用一支臂膀撑起了完整的师爱。襄阳主流媒体对陈传会老师的事迹做了详细报道。

(四)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切实改进了教育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一盘棋的思想。完善考评机制,积极探索高中评价初中、初中评价小学的“倒评”机制。改革高中招生管理,以高中招生为突破口,留住优质生源,重塑老河口教育新的辉煌。目前,市一中外迁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展开,进展非常迅速。至11月底,14栋主体建筑将全部完工。随着一中的外迁,我市普通高中会逐步走出低谷。

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袁冲小学、仙人渡小学建成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截至目前,全市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心理辅导站27处,直接服务3725名城乡留守儿童,营造了留守孩子心灵的家园。

二、学习借鉴仙人渡镇、光化办迎检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仙人渡、光化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实有很多典型经验。大家现场参观了仙人渡小学、七中的办学条件、档案资料和校园文化建设,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对仙人渡镇特别是仙人渡小学、光化办特别是七中,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果有了亲身感受。整体上,我认为两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领导重视、专班得力,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规划先行、稳打稳扎,匠心独运、亮点突出,不等不靠、大胆探索,精打细算、务求实效。他们在迎检过程中,注重了校园边边角角的打造,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提升了师生员工的精神气。

(一)仙人渡镇、仙人渡小学在推进均衡发展工作中,有四点做法和经验值得肯定:

一是领导有力,认识到位。学校一班人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明确责任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加大了宣传力度,做到了家喻户晓。如在满意度调查中,他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进学校、打电话、发信息、开橱窗、办板报等,形式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提高了社会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是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仙人渡小学各室配套,器材齐备,功能完善,均衡发展各项指标基本达标,校园文化特色初步彰显。这样的成效并不是一步到位、一气呵成的,而是规划先行、逐步建设,一年一个主体,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如一地向着既定目标努力。他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专人负责,齐抓共管,九牛爬坡,个个出力。

三是推进有力,落实到位。在今年的迎检工作中,从3月份到现在,仙人渡小学做到了马不停蹄,一刻不歇,抢晴天战雨天,不叫苦不叫累,一月一变化,旧貌换新颜。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他们广泛征求意见,多次集中研究,确定了“雅”的主题,围绕儒雅、文雅、高雅、博雅做文章,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在软件资料建设上,他们目前已经完成了自评档案、汇报材料、典型材料和和28条C级指标档案任务。四是统筹有力,协调到位。仙人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心学校发挥了统筹协调、规划组织、督查落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心学校积极争取相关部门一路绿灯、大力支持,针对几所学校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每一个环节、重点督办每一个项目,以强有力的机制全面推进。4所学校形成了全镇一盘棋,工作同步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比学赶帮、奋力争先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光化办、七中推进均衡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规划引领创特色。进入七中校园,给人的感觉是如在画中,如入景点,各位教师的讲解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校园的总体建设规划,还是校园文化的单项规划,他们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校内校外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凝聚力量,达成共识,其后便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七中的校园“三三五”工程规划颇具专业水准,校园文化规划则吸取了襄阳市业内行家、装潢专家的智慧,可以说是费了心思,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规格育人,高质量达标。他们的“正”文化,充分融入了老县城的历史、地域特点,生动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灵魂,真正实现了校园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变。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年久失修的篮球场变成了健康运动的胜地,无声无息的主干道变成了彰显办学特色的文化长廊,杂草丛生的植物园变成了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苑,校园变成了师生的教学乐园、精神家园。

二是开源节流重实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是为了促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各方面条件有所改善,而不是单纯意义的“穿靴戴帽”、搞面子工程。要注重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迎检促进学校发展。光化的各学校,特别是七中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规划,做好了预算,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多。在外墙漆粉刷时,他们结合学校实际,不搞“推倒重来”,能不粉刷的就保持原貌,确需改造的就打造亮点,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花小钱办大事,把学校当家一样经营;在各功能室的配建中,学校领导身先士卒,干部教师自己动手,不花钱也办事,像经商一样经营学校。时时处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较好地实现了利益、效益最大化。

三是思想工作保稳定。抓迎检、要变革、图创新,就难免会触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七中在校园功能区整合、拆危重建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集体签名写信的,有到信访部门举报的,有无理取闹进行人身攻击的,还有一意孤行阻挠建设的,学校不是躲避困难、回避矛盾,而是迎难而上,认准目标,狠抓落实。他们反复召开领导班子会、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冷静分析,辩证思考,领导带头,党员引路,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进家入户做好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赢得了理解支持,保证了迎检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四是统筹协调促进展。光化中心学校积极为解决学校难点问题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保障建设任务的有序进行。在中心学校的协调下,七中完成了拆迁工作,二小的危房拆除正在有序进行,老县城小学“承”文化独具特色,汪岗小学幼儿园加快建设。中心学校校长深入各个学校协调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检查建设质量、督催施工进度、处理难点问题,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中心学校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项工作,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督办,一周一碰头,半月一小结,稳扎稳打,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各乡镇办、各学校要学习借鉴仙人渡镇特别是仙人渡小学、光化办特别是七中的创建经验,对照先进,寻找差距,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地方教育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迎接均衡发展验收是工作任务,但绝不是工作目的;均衡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教育均衡不是“千校一面”,而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所以,在推进均衡发展中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也不能观望等待、坐失良机。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质量一体化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1、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学校为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我们的校长必须增强工作主动性,勤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创新。要善于思考,要有主见、有主心骨。教育局及中心学校要发挥好领导作用、管理作用、指导作用和督办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自觉做到不干预和插手学校建设工程和行政事务。各级领导、专班人员在学校检查督办的过程中,要多提建议、少发指令;要多一些鼓励和指导,少一些批评和指责;要参与而不干预,多包容多体谅,尊重校长、教师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领导对下属既要交工作,又要交方法。校长也不能当墙头草,随风倒。要把握自己的原则,坚守做人处事的底线,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该反对的要旗帜鲜明。

2、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各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对照检查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查漏补缺,制定路径图和时间表。任务一旦明确,要一以贯之抓好落实。既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建设,也不能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要增强科学性,杜绝随意性;要理直气壮,而不是委曲求全。总的一句话,要严把建筑工程质量,不得随意改变学校建设工程。该加大投入的要加大投入,不能把学校建设搞成“面子工程”。检查验收日益临近,当前要把工作重心从以工程建设为主,转到以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档案资料建设为主上来,搞好各种数据、指标的对应和印证,做到全局上下一致,纵横对应,规范齐全,全面达标。

3、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学校建设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确保通过达标验收是一项应急的工作,做校园规划则是一个谋远的工作,所以我们在学校建设中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搞清现在要做什么事,重要的事先做,为迎检的事先做;着眼长远就是要根据规划明确明年、后年以及今后学校应该做什么事,最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提炼的过程,需要根据人的审美提升和社会发展不断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永久性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功能室的完善,要排清时间表。必须在确保不影响9月1日开学正常使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后续建设。

4、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建设。各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增强组织观念,时刻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对教育局工作要求和部署,要“闻风而动、雷厉风行、风雨无阻”。要有建功立业精神,经常走基层、“接地气”,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短期安排,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在谋事上想措施,继续推动教育和谐稳健发展,确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验收。

在仙人渡小学现场会上,我们临时增加了一个议程。请张集中心小学的王汉文校长就“赏识教育,快乐生活”做了一个短小精彩的报告。之所以增加这个议程,是因为我感觉到,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精神懈怠,缺乏进取心,缺乏斗志和梦想,需要从思想上引领,观念上更新,精神上激励,工作上帮扶,生活上关爱。一句话:校长要善待教师,让教师享受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正如王汉文校长所讲的:校长快乐,老师就快乐;老师快乐,学生就快乐。校长好好学习,老师时时进步,学生天天向上!这些年来,张集镇的教育质量一直较高,各项工作推进较好,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热情较高,这与他们管理团队的思想、观念、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校长要从内心深处善待教师,以平常心看待教师,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感染、影响、带动教师,让每一个教师更有热情、充满激情、快乐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现在有些学校出台的举措、制定的制度、评定的标准不是从教师角度考虑,不是从教师利益出发,教师们意见很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以改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发展决定或深刻影响着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从学校层面来讲,如果所有教师都成功了,那么学校就能成功;如果所有学校都成功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梦就能实现。教育是良心活,不善待教师,教师又如何能够尽心尽力去善待学生?所以,校长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工作的出发点、决策的着眼点都要充分考虑:是否从关爱教师出发?是否充分征求了教师的意见?是否做到了向一线教师倾斜?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师为本?如何才能使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校长都是从教师走过来的。校长应该设身处地的多为教师着想,善待每一位教师,为他们在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抛却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上周五下午,教育局机关成功举办了首次“道德讲堂”活动。通过“来一次自我反省、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电视短片、诵一段国学经典、谈一点心灵感悟、做一回道德承诺、讲一番精彩点评”七个环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人耳目一新,倍受感动,为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弘扬了“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了精神力量。希望各学校也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用道德的力量来激励教师,用道德的阳光来温暖心灵,引导广大教师快乐工作,开心生活,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教育人。同志们,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对促进我市教育发展而言是一件好事,现在迎检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我们要抓住这次契机,做到认识到位、重视到位、落实到位,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快攀升。让我们上下携手、奋力攻坚,咬定目标、务求必成,以评估验收一次性过关的新成绩,续写浓墨重彩的义务教育新篇章。谢谢大家!

第二篇:均衡发展现场会汇报材料

推进均衡发展 提升特色品位 打造教育强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把我们丰乐屯小学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作一些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敬请指正。

我汇报的题目是《推进均衡发展,提升特色品位,打造教育强校》 丰乐屯小学地处鲁冀两省三区(县)交界处,座落于古运河畔,是鲁西北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偏僻的地理条件,陈旧的教学设施,落后的教育观念,曾让这所村小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正是在德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潮中,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秉承“为农村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硬件强基础、软件强素质、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抢先崛起,成为鲁冀边陲教育的一所窗口学校。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新阅读实践基地”、“市级规范化学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投入——硬件建设标准化

2007年由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共同投资80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合并2个教学点,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共享;2009年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7万元建成沼气型水冲式厕所一座;2010年我校率先在全区中小学实现了班班有空调。2011年与实验小学建成全市首家集教学观

摩、评研、远程互动与一体的专用录播互动教室。今年,又投巨资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按最大班额更新计算机教室达到45台,教师人手1机、添置音体美器材10万余元,图书13000余册。如今走进丰乐屯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标准的操场、电子屏上“今天你阅读了吗?”„„伴随师生开启崭新的一天;课堂上,直观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设施,让你时时刻刻感受到高效课堂的含义;特色鲜明、装备齐全的音乐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着广阔的空间。

有老师不无夸张地说:“我们学校近三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过去三十年走不完的路”玉汝于成,化蛹成蝶,做为德城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个缩影,我们感慨变化的幅度,惊叹变化的速度,当然这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兴师重教的胸襟,离不开德城“打造教育名城”的浓厚氛围。

二、大交流——城乡互动常态化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首先,是校长队伍的建设与交流。根据德城区农村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交流机制,每3年开展一次校长任职考核。我是2007年8月经过公开选拔来到丰乐屯小学的。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和轮岗竞聘的方式,可以优化和组合校长队伍,把新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带到不同的学校,有利于师生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其次,健立健全城乡教师长效交流机制。我们学校和德州市场解放北路小学至今已有5年的“捆绑”历史,几年来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先后多次开展了教师结对、教学能手送课下乡、骨干教师示范课、“捆绑”结对展示课、专家

引领指导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与实验小学建立的录播互动远程课堂,每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是两校同步教学的时间。“老师提问时,画里画外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这是刊登在《山东教育》报上的一段话,的确我们的学生现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前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

三、大推动——课程构建多元化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我校紧紧围绕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依托运河文化构建带有地域、个性、多元的课程模式。比如针对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弱这一现状,2009年我们就启动着手编写以运河文化为底蕴的口语交际校本教材《我们就在运河边》筹建运河文化“微型博物馆”,让学生在这个纵贯古今的微型课常,品读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感悟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走进生态园聆听鲜花怒放的声音,走进养殖场体验养鸡妈妈的不易,走进敬老院让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同时,开展了诸如“农村宅基地调查”、“农村砖厂污染情况调查”、“柿子树的经济价值”等小课题研究。

我校还组建了独具农村特色的“运河泥塑”、“昆虫科普”、“柳编”等多个社团。每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对社团课堂的“情有独钟”,制作标本时兴奋的表情,设计电脑动画时专注的神情,课本剧排演时热烈的讨论„„,我们会坚定地告诫自己:“孩子就应该这样学习。”正是坚守着这种信念,学校社团建设一直奋勇前行,并取得了卓越成绩:舞蹈《欢

腾》获得全区六一汇演二等奖,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做开场节目演出;电脑动画《流浪的鼠标》《我的神八》《感恩期刊》连续获全国中小学电脑动画比赛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王小晴同学的《英雄儿女刘胡兰》在全市讲红色经典故事比赛中获市级一等奖;7名学生的书法在德州市少年儿童春联大赛中获奖,多名同学获得市区感恩小明星、阅读小博士等荣誉称号!

四、大发展——教育质量优质化

教学环境的大改变,师资队伍的大优化,教学设施的大更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的大发展上,教育质量的大提高上。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分班、教师配备、教学起点、教学进度等方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每个管理环节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关照度”,大胆探索分层教学、班中班等课堂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合格率的教学管理机制。二是加大了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全力构建高效课堂,通过集体备课、推门听课、预约讲课、研讨课、汇报课、交流课、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学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德州精神”征文演讲、“我是阅读小博士”评选、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安全疏散演练、法制进校园等活动全员参加;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等实行自主量化管理,由少先队干部进行检查评比,每周颁发养成教育示范班级牌,并在学校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榜上有我”一月一更换,学习星、礼仪星、劳动星、环保星、体育星等,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学校硬件建设得以完备,内涵建设得以丰富,办学特色得以形成,文化底蕴得以厚重。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的同类学校相比,我们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振奋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实现新跨越。

谢谢大家!

第三篇:学前教育发展现场会讲话

在全市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请大家认真开会。

会前,大家参观了**区的3个幼儿园;会上,几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我想大家应该有所启发。在召开这个会议之前,我看了大量的文件,还找个别同志一对一进行了谈话了解。对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怎么看,我是两句话:第一,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刚才,市教育局总结“**的学前教育工作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有影响”,我是十分赞同这两句话的。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目前,**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这个是全省领先吧;另外,我们刚才在车上也听到了,我们的城区**民办幼儿园达到86所,**幼儿园经验在全国多家媒体上都进行了广泛报道,最近还会在中央电视台报道,在全国都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总体来看,我们城区的保教费降低了,保教质量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更高了。我看了有关报道,全国的保教费都是一个上涨的态势,我们**的保教费下降了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所以,用这两句话来概括**的学前教育工作,是名符其实的。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位幼儿园园长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默默奉献在学前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第二,困难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县里与城区差距还比较大;再就是幼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办园“小学化现象”有待根本扭转、无证上岗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特别是县里面,真正有证的幼儿教师并不多。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学前教育怎么发展?刚才,钟燕同志作了一个报告,我表示赞同。请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识要再提高

今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务必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提高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从十七大的“重视”到十八大的“办好”,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央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和重视。按照中央、省里相关要求,我市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让每个幼儿有园上、上得起、上得好。我们县市区的同志可能对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很重视,学前教育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学段予以呈现。所以,我们县、区的同志一定要在思想上与中央、省、市保持高度一致,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二要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来提高认识。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城镇人口将会越来越多,城镇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学前教育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另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子女有机会入园,而是希望上更优质的幼儿园。也就是说,新的形势变化,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学前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一句话,“有园上、上得起、上得好”,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所以我们要尽全力办好学前教育,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三要从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上来提高认识。我前面讲过,尽管我市学前教育在全省是走在前头的,在全国是有影响的。但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几年的努力作出彻底的改变,这才谈得上教育公平、才会有教育强市。

这是我从三个方面强调一下认识问题,只有认识到位了才会有好的行动,好的工作效果。

二、工作要再落实

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很快大家就会看到市教育局就学前教育工作作的一些安排和部署,现在关键就是抓落实。下阶段,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扩大资源,增加供给。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的**幼儿园。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2013年学前教育工作要点》里面,各县市区都是有任务的。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区政府要建好一所县市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要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所以各县市区要将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强化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利用

多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公办幼儿园。在这一块,公办幼儿园现在中央、省有大量的资金,所以我们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高度关注有关的政策。与省里面做好对接,现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我们县里面要到省里面多争取,要把中央和省里这一块资金统筹好,使用好,使这个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快**民办幼儿园建设,建立财政投入、社会支持、家庭合理

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县(区)为主”的原则,通过直接或间接购买服务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调控整体收费水平,提供就近、质量可靠、性价比好的学前教育服务。我们今年的任务是到2013年秋季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要达到幼儿园总数的40%,按照这个任务,我们的县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城区**民办幼儿园建设的目标是扩容、提质、限价,城市各区要按照分配指标,尽快启动**民办幼儿园扩容工作;特别是扩容这一块,请我们五个区要尽快启动**民办幼儿园工作。其他的五县(市)的目标是建设、认定、调价。也就是说县一级这一块工作启动较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启动这一项工作。幼儿园教学环境要进行改善,还有这种低价争夺生源的现状也要尽快的改变。特别在乡镇这一块,我提醒五个县,校车安全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各县市区要在教育切块经费中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对**民办幼儿园适当补贴保教费的长效机制。我跟各县市区的分管副县市区长说一句话,这次会议以后,请你们就2013年的学前教育工作向主要负责人做好汇报。

(二)科学保教,提高质量。在这个方面,在座的都是专家,都比我懂,要说的这三句话也是专家说的,希望同志们要做到。一要遵循规律。要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杜绝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色强化训练。现在很多的家长说自己的小孩才4、5岁就学了很多东西,引以为傲,家长可能对幼儿园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我记得我们那个年代,我们没有上过幼儿园,在农村就是和小伙伴们玩泥巴,就是在广阔的大自然里面嬉闹,我觉得很快乐。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孩子有个很快乐的童年,能够快乐的成长。所以,在这里拜请我们的原则一定要遵循规律。二要强化监督。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的儿童保教方法。刚才,我看了**区的教育幼稚园,我看了很高兴,在这一块我觉得我们的幼儿园要积极探索一些受小朋友欢迎的一些好的幼教方法。三要注重引导。切实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组织省、市示范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需要我们同家长们做一些沟通,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

(三)充实师资,提升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资质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刚才,我在车上问了**区的教育局长,昨天晚上也问了县里面的局长,我说,在城区学前教育这一块,你首先想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说的是师资的问题。要认真抓好幼儿教师的准入、待遇和培养三个环节。第一,严格准入。要把持证上岗率作为幼儿园评估定级和年检年审的重要指标,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园长、幼师和保育员必须持证上岗。第二,落实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合法权益,让广大幼儿教师消除后顾之忧。这一块,请市教育局做一个调研,看看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看以一些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使得这些幼师留得住、干得好。第三,加强培养。制定幼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组织**民办园园长、幼儿教师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全员提高培训,这一块应该要把县里面也要纳入进来。创新培训模式,选送**幼儿园园长、骨干幼儿教师(含保育员)到省、市示范园跟班学习。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工作要再落实。

三、措施要再强化

我们一定要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圆满完成学前教育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当前改善民生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这句话无论是作报告还是写报告都有这句话,我希望这句话不要成为一句空话,要真正的摆上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化解突出矛盾,解决重点问题。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源调度和政策制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要明确责任分工。行动计划重在行动,一定要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各县市区政府要针对学前教育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这里点几个部门,教育部门要督促县市区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项目建设;加强调研是应该的,加强指导是应该的,有所支持也是应该的;另外,中央和省里有很多项目、很多资金,财政部门要监管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充分发挥好专项资金的效益;物价部门要规范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对违反政策乱收费、多收费的必须严肃查处。

三要建立奖惩机制。我认真看了《2013年学前教育工作要点》,写的非常好,其中的第三点就提到要建立督导评估的机制。要把政策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作为检验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对于那些举措不实、力度不够、效果不好的地方和单位,要加强指导和问责。当然,前面我所讲的都是怎么重视这一块,加快这一块的发展,但是我还要一分为二的说,也要防止不顾条件、大干快上,采取运动式方法提高入园率,忽视质量和安全。我们思考任何问题,干任何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所以,我给县市区的同志,同时也给市教育局提醒,大家要重视,要加大投入,要明确目标任务,但是也要防止不顾条件,大干快上,运动式的发展肯定会导致一些问题。

由于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调研还不够,了解不够,思考也不够,所以前面讲的三个方面的意见可能有不妥之处,我想同志们能够理解。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的重视,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我们各位园长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学前教育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想了两句话:**市的每名幼儿有园上、上得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每名幼儿快乐成长,有一个美好童年记忆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

第四篇: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材料目录

目 录

一、文件篇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3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8

(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12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的决定》....19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活动的通知》.......................................................20 关于印发《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评选细则(试行)》的通知...........................................................25

(三)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38 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教育局关于信州区小学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50 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浔阳区开展扩充城区优质资源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61 泰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的通知》.................................................66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萍乡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队共建机制的通知》.....................................................74

二、总结篇

南昌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78 九江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82 景德镇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87 萍乡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93 新余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98 鹰潭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03 赣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07 宜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12 上饶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17 吉安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22 抚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129

三、经验篇

多措并举促均衡 大气和谐创优质................南昌市教育局 133 加快城乡教育统筹步伐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分宜县人民政府 140 坚持城乡并举 促进均衡发展..................泰和县人民政府 144 创新“三四五”工作体系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政府 148 以师资建设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德兴市人民政府 15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西湖教育公平和谐

.........................................西湖区教育体育局 156 促教育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南昌市东湖区教育局 161 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湖口县教育局 16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浮梁县教育体育局 169 坚持“四抓” 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莲花县教育局 174 月湖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月湖区教育体育局 179 调整学校布局 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崇义县教育局 183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余县教育局 188 加大投入 多方筹措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樟树市教育局 193 三驾马车齐发力 想方设法促均衡................丰城市教育局 197 结对共建谋发展 教育均衡谱新篇................信州区教育局 201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加强管理 青原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吉安市青原区教育体育局 206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南丰县教育局 211 第二次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经验交流现场会

材 料 汇 编

江西省教育厅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江西南昌

第五篇: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材料下

南昌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南昌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市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和任务

拟定了《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通过实施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调整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优质资源共享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弱势群体关爱工程‚六大工程‛,构建领导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生源调配机制、监测评价机制、表彰奖励机制‚五大机制‛,制订了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到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高标准高水平均衡化发展目标。

二、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

1.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2006年,南昌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88%。2007年为1.31%,较上年增长0.43个百分点。2008年为1.46%,较上年增长0.15个百分点。2009年,为1.71%,较上年增长0.25个百分点。

二是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07年,我市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较同期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高出21.54个百分点。2008年高出22.92个百分点。2009年高出16.90个百分点。

三是教育经费的拨付优先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从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 78 —

基础设施改造市级配套补助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以及‚中石化‛、‚明德‛捐款项目工程。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臵。

一是加快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全市调减农村中小学357所,减幅23.8%。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调减中小学10%的目标任务。

二是高标准建设新的中小学校。在红谷滩新区新建了南昌市第二十二中学,东湖区新建阳明路学校、南京西路小学和紫金城小学,西湖区异地重建了桃花学校和育智学校,新建了云飞路第一学校和第二学校,青云谱区新建实验学校,青山湖区新建了京东学校,新建县投入9千万余元,收购省工业贸易学院长麦路校区,将其改建为县实验小学二部,安义县投资6千万余元,新建了占地60亩的龙津学校。

三是扩大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南师附小在青山湖区、红谷滩新区分别新建了二所分校,东湖区的豫章小学兼并长巷小学、邮政路小学联姻凤凰坡小学、育新学校托管滕王阁中学,实现了强弱学校的联合办学,西湖区的站前路小学与广南学校、羊子巷小学与孺子亭小学、松柏巷小学与干家巷小学,实施了捆绑发展的策略。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均衡

1.建立教师增补机制。我市严格按照核定的标准配备教师,建立了面向社会选优招聘教师制度,新聘教师绝大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边远薄弱学校。

2.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先后举办了三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共有100多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组织了165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市级培训,组织了17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省级培训,组织校级干部任职资格培训1116人次,提高培训991人次。‚十一五‛期间,我市有2010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有1971人参加了省级培训,36987人参加了市级培训。

3.开展教育结对帮扶。2005年,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百校结对帮扶的实施意见》,有效利用和发展全市优质

— 79 —

教育资源,帮助对口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每年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4.有效保障教师待遇。在中小学积极稳妥地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为鼓励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安心工作,从今年起,由市财政拨款,对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每月补贴95元。

四、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扩大优质高中均衡招生的计划比例,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源质量均衡

1.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

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依法入学原则、就近入学原则和免试入学原则,保证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实行优质高中学校均衡招生政策。

从2007年起,我市实行从重点高中统招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政策,招收‚均衡生‛,并逐年提高了均衡招生的计划比例,从07年最初的20%提高到2010年的4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中择校的现象。

五、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残疾少儿、家庭困难学生和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逐步实现接受义务教育机会均等

1.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投入1.02亿收购南昌外语外贸学校,并将其改造为南昌市特殊教育学校。东湖区将培智学校迁入原继红小学校址,校园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较原来扩大一倍,西湖区在原来接管的企业移交地方管理的小学旧址新建了培智学校,南昌县在特殊教育学校基础上建设了新的综合大楼,新建县异地重建了特殊教育学校,进贤县日前已经立项新建特殊教育学校。

2.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补助。

我市大力开展了‚希望工程‛、‚1168爱心工程‛、‚春蕾计划‛等助学帮困活动,09年免除62.6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 80 —

免费提供教科书。向3.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补助218.9万元,向7391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542.96万元,我市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1168爱心工程‛,爱心基金从筹建时的12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00万元,累计资助学生4000多人次,发放助学金240多万元。

3.做好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安排工作。

出台《南昌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暂行办法》,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入学政策。我市将城区接收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公办初中学校,从2005年的20所增长到了现在的29所,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公办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仅2009年我市城区初一年级就安排7600余名外来子女入学就读。

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提升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创新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创新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抓好标准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城区教育网点建设;推进集团化、学区共同发展、资源整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四种办学模式;坚持以投入促均衡,以管理促均衡,以特色促均衡,以培训促均衡,以课改促均衡。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81 —

九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工作总结

九江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坚决执行《义务教育法》,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1、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三个增长”。2009年全市教育支出23.31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45%,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0.85个百分点。全市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小学2443.38元,初中3688.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7.5%;全市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2289元,初中328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22.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市财政按标准足额安排,小学每生每年300元,初中每生每年500元已经到位;通过争取上级中小学维修改造资金等,实际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报表决算数反映为小学521元,初中10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78%。全市小学生均占地面积18.0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32平米,生均生活用房(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1.26平米;全市中学生均占地面积32.9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生均生活用房(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5.1平方米。

2、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我市义务教育工作从2002年开始逐步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运行,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人大的监督下,目前,我市所有县市区已经做到了工资统发,经费统筹,教师队伍基本统管,没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上,大部分县建立了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未建立的也做到了教育专户管理,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确立,从体制上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3、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009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补助我市教

— 82 —

育经费5.01亿元,与2008年比资金总量增加6000余万元,增长幅度为13.6%。另外,市本级征收中小学校舍修建附加费超过2000万元,城市教育附加完成了3159万元。各县(市、区)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008年各县(市、区)新增教育投入6000万元,2009年各县(市、区)新增教育投入亿元以上。

4、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市完成免学杂费学生数602510人,对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学杂费补助人数15443人;完成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数617953人;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学生数37085人;完成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905人;完成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春季学期28156人,秋季学期31364人。

二、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我市先后实施了发展农村教育的六大工程。

1、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年初国务院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自省政府2009年6月中下旬部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完成了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进行工作部署、组织专业培训和开展校舍排查鉴定、编制三年规划和计划、实施2009年计划等七项工作。全市共排查中小学1647所,房屋10423栋,面积576.5万平方米,排查出安全使用房屋2480栋,217.38万平方米,排查出D类危房需拆除重建校舍3350栋,85.22万平方米,需迁移避险的校舍216栋,27.53万平方米,需抗震加固的校舍3055栋,170.96万平方米,B、C类危房1322栋,75.42万平方米。各地在开展安全排查鉴定的同时,在上级资金暂未到位的情况下,为了排危保安,不等不靠,整合有关资金渠道,突出抓紧D类危房拆除重建改造工作。截止2009年底全市先后已开工建设面积11.14万平方米。

2、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07-2010年,中央专项安排我省6.27亿元,组织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初中工程‛),集中改善我省499所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活类设施条件。其中安排我市四个县(市)专项资金5172万元,用于48所农村初中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 83 —

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县市政府和教育、发改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扎实推动,已经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共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生活用房面积74000平米,对缩小我市城乡、区域办学条件差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化小班建设工程。2009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为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下达我市第一批资金700万元,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化小班工程建设,年前已落实到7个县(区)7个工程项目,目前有关项目县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前期工作,确保按期开工,有的项目正在建设。2010年省教育厅、财政厅又下达我市大班化小班建设工程资金75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大班额问题。

4、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2007—2009年三年共争取上级补助我市特殊教育经费877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购臵康复设施设备。修水、九江县、永修、星子、都昌、湖口、彭泽、九江市直等8所特殊教育学校纳入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建设规划,预计可争取补助资金2340万元。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2006年搬迁到占地40亩的新校区,校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宿舍食堂综合楼已完工交付使用,康复职教综合楼正在建设,预计10月底交付使用。学校的办学设施和办学功能进一步完善,已经成为一所集听障、智障于一体,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养、教学、教育相融合的多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

5、农村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项目学校2195所,建设了农远工程学校模式一1862所、模式二122所、模式三211所,基本上普及了九江市所有的农村中小学校。并坚持‚配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的原则,把加强农远工程的管理与应用放在了重要位臵,收到了良好效果。2006年,省教育厅在我市永修县召开全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场会,推广我市的经验和做法。从2008年起,投资150万元进行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08年12月7日,《中国教育报》以《九江为农村学校架起信息高速路》为题,在头版头

— 84 —

条介绍了我市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经验和成绩。

6、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工程。2007年我市就提出了在农村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实验室,并在永修艾城中学等学校开展了试点装备。2008年,在彭泽县、湖口县、永修县等8所农村初中实施标准化实验室建设。2009年配合省财政经费,为21所农村初中装备了标准化实验室42间。现在全市中学共有实验室及功能教室1599间,教学仪器设备9174万元;图书378万册,生均14册;计算机12579台,平均21人/台。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1508间,教学仪器设备5339万元;图书198万册,生均5.4册;计算机588台,平均63人/台。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加大教师补充力度,着力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2007年以前,我市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全市缺口在3000人以上,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为切实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的问题,市政府加大了补充农村师资的工作力度,有力改变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一是通过公开招聘补充农村教师。全市连续三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教师1000人以上。2007—2009年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共计4200名农村教师,今年拟再招1000名以上。二是通过‚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补充农村教师。每年招聘150名左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全部补充到农村教师最紧缺的学校。三是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补充素质较高的农村教师。在我市启动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农村教师培养机制,把县区优秀中学毕业生选拔到九江职大师范学院进行3-5年的学习培养,毕业后定向回所在县区农村学校任教。2007-2009三年共定向培养了473人,2010年再培养110人。

2、在教师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市自2001年起,每年利用春季开学第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一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今年的主题是‚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育‛。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从教。二是坚持开展多层次教师业务培训。仅2009年就组织2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市中小学教师远

— 85 —

程教育的学习和培训考试;组织了125名校长到国家、省培训,组织选送了60名教育技术专业教师、261名班主任、229名农村教学点教师、13名幼儿园教师、8名特教教师分别参加省级培训班;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工作,2009年共培训农村骨干教师600人、中小学班主任520名。三是坚持开展支教活动。采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送教下乡‛、‚市直学校优秀教师支教‛、‚县城教师支教‛‚四轮驱动‛的方式帮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仅2009年,城乡结对教师就达700余对,送教下乡520节次,帮扶资金74万,受到了广大农村师生、家长的肯定。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鼓励长期扎根农村教育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截止2009年底,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到位,确保了我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二是对艰苦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按每人每月70元和120元两个标准予以补助。2009年,我市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资金1086万元,受益教师10159人。三是县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实行同等比例结构。2009年以前,农村小学高级职称聘任比例为30—35%、县城小学为38—43%,改革以后均为50%;农村初中改革前中学高级职称比例为5—10%、县城初中为13—23%。改革后均为20%。四是继续执行在农村学校连续工作6年以上,高套一档工资并终身保留的政策,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

我们将继续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建设,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结合九江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全盘规划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资源配臵,并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起城乡统筹、规划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体系,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 86 —

景德镇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景德镇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稳步发展、强化管理、注重均衡、全面提高‛的思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努力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政府依法履责,建立保障机制

我市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教育经费县级统筹,教师工资财政统发,教师队伍教育部门统管的运行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工资、阳光工资已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由教职工工资专户统一发放。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和教科书费19.5万余人,完成省政府19万人目标;补助寄宿生生活费5292人,超额完成省政府5093人目标。全市义务教育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紧紧抓住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这个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督促强调;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把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辍学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等有关指标任务,分层下达,并把各地完成任务情况作为上级政府进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建立控辍保学‚双线三长责任制‛的有关文件,要求‚学生一天不到校,教师要过问,二天不到校,教师要家访、三天不到校,学校要上报‛,切实把‚五率‛落到实处。县(市、区)建立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运行机制,完善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流生报告及动员流生返校制度‛,‚催促学龄少年(儿童)入学制度‛等一整套使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义务教育成果,降低了农村初中的辍学率,小学年辍学率为0.1%,初中年辍学率为2.03%,实现了政府提出来的年辍学率的目标。针对春节后有部分初中生随亲属外出打工的现象,乐平市政府成立了控

— 87 —

辍保学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分片、蹲点干部挂校的制度,建立了控辍保学考核机制,动员县、乡、校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依法维护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孩子有书读‛、‚让每一个孩子来读书‛、‚ 让每一个孩子读好书‛。

二、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我市千方百计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加快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依法实现了‚一高于、三增长‛,确保了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都能按省定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0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义务教育经常性助学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资助。特别是落实省政府‚民生工程‛,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使免收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等六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近几年,我市根据市城市规划局和市教育局编制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坚决撤并掉布局不合理的6所学校,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重点改造学校危房,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许多乡镇和学校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很多学校在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可喜变化。市委、市政府在两市区投资4800万元新建了五中新校区也,扩大了初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还统筹规划,投资1350万元二中科技楼、外国语学校电教大楼、十六中教学大楼、二十六中教学大楼等;乐平市政府投入6600万新建了乐平五中和六中,投入650万扩建了乐平二中、接渡二中以及鸣山中学;浮梁县举全县之力,投入2100万元新建浮梁二中;昌江区政府投入840万元扩建了鱼山中学、昌江二中、鱼山中心小学和丽阳中心小学。珠山区政府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梨树园小学、扩建了市一小和二十二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新建和扩建,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了基础。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争取中央资金379万、省配套资金392万、市统筹157万、县(市、区)自筹235万,为47所农村中

— 88 —

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为266所农村小学安装了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为110所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使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提高到65%,让农村的孩子也象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成果。

三、合理师资配置,增强队伍活力

均衡师资力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环节。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成长机制和培训机制,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平台,加强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应急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打造了一支师德优、业务精、数量足、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让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有为有成。近二年,我市已有1.2万中小学教师全部接受了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有705名校长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各级别的培训,涵盖了全市城乡中小学校,培训班主任1178人,培训新任教师167人。

我市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组织学校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和‚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创师德师风新风貌‛等主题教育,组织实施了‚511‛名师工程,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业务‚五项全能‛竞赛,评选师德标兵、办好‚教师之家‛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职业技能,大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切实解决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幸福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现在,全市有17人获得省级学科带头人、75人获省级骨干教师殊荣。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2005年,首次与美国鹤庐亚洲文化交流中心合作,聘请2名外籍教师对我市36名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实施为

— 89 —

期20天的强化培训。在2006年,我们还派出30多名校长和行政人员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通过论坛,学到了崭新的教育理念

我市还建立健全教师均衡配臵机制,在城区和农村学校、优质与薄弱学校之间互相选派教师进行交流,定期开展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市教研所专、兼职教研人员到结对学校开展示范教学、经验介绍和专题讲座;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教材主编来我市辅导讲座,组织研讨交流、切磋观摩、调研视导,有效地推动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有序流动,确保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都有骨干教师。我们派出30多名校长和行政人员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通过论坛,学到了崭新的教育理念,交流了丰富的课改经验,引发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二年来,我们组织了上百名教师到县区开展了“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举办了专题讲座,上了示范课,并与当地的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受到了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听课教师的广泛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城区学校向帮扶学校送教下乡300多节课。

四、完善招生办法,促进生源均衡

均衡招生工作我市起步较早,效果较好,位于全省前列,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介绍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兄弟地市好评。由于早在2002年,我市就试行了城区重点高中向非热点初中倾斜招生的办法,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城区重点高中均衡招生的办法。近二年,我市城区重点高中均衡招生计划从统招计划中划出35%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实行倾斜招生,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办学积极性,促进生源的流向均衡;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学校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群星学校是我市一所完全义务教育学校,2005年前都还属于薄弱学校,在省重点高中向非热点初中倾斜招生的政策扶持下,其生源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我市均衡计划的

— 90 —

逐年增加,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中考成绩平均分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了部分热点中学,录取重点高中的人数由过去20多人提高到现在200多人。

为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2005年,我们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使用,多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丰富了学生情感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在乐平市、昌江区试行推优保送的招生改革。

五、结对帮扶共建,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遵循‚以县为主、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优先、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2005年,我们印发了《景德镇市城区(含县城)优质中小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薄弱中小学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指导意见》(景教基字[2005]39号),组织了28所城区中小学对口帮扶28所农村中小学活动。同年,我们还在城区组织了12所中学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建工程‛。2007年,我们在2005年共建的基础上,又组织了12所中学结对共建,推广2005年共建的成果,认真吸收和借鉴兄弟地市的经验,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其它学校共同提升的新思路,加快城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二年,通过采取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经费投入倾斜等多项措施,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帮扶格局,努力在全市城乡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相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生源流向趋于合理,教风学风严谨有序,学校办学各具特色的均衡发展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

09年,我们继续加大56所城乡结对中小学帮扶、城区12所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共建力度。我们认真总结外国语学校通过联合办班促进发展的经验,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了联

— 91 —

合办班力度,实行一中分校、五中与三中联合办班,二中与十一中联合办班。同时,要求局党委成员每人联系一所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帮扶共建工作,缩小班与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均衡。为了提升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组织生源比较充裕的市一中分校、二中、五中、七中在本校招生区域内各招收一个实验班,派出骨干教师在外国语学校办班,实行目标管理、统一备课、学生共同生活,使外国语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大投入,装备了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改善了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2008年,外国语学校中考成绩挤身市直第四名。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部署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注重农村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更加注重均衡发展,更加注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更加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再上新台阶。

— 92 —

萍乡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萍乡市教育局

近年来,萍乡以发展和谐教育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夯基础、谋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教育民生问题,教育成为惠民富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发展实现均衡、公平、优质的跨越,教育工作满意率不断攀升,教育工作凸现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全面覆盖,高中教育迅速普及‛的特点。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000所,在校学生369731人,在职教师23080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中职升学率120.83%,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列全省前列。2008年,我市芦溪县接受江西省教育督导评估被授予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先进县荣誉称号。今年,我市上栗县、开发区教育专项投入近亿元,全县(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接受省教育督导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

一、落实四大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萍乡在发展优质教育的同时,把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强化薄弱环节,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特别是加快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发展,进而逐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出台制定了《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案》,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渠道。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近三年全市市本级和各县区配套资金全部到位,‚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2002年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 93 —

定》、《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全省建立第一个县(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城乡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先后开展了加强城乡中小学共建为目的的‚手拉手活动‛、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送培下乡‛和城市教师支教活动。农村学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逐步好转,‚两基‛得到巩固提高。

三是改造薄弱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三项工程‛建设,优化资源配臵,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中小学校舍修建危改资金投入1040.7万元,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校建工程资金2341万元,其中新建和改造特殊学校4所,投入资金716万元,新建校舍5887平方米;改造农村初中学校6所,投入资金704万元;新建1所明德学校,投入资金90万元;投入114万元充实了5个县区农村初中实验室;投入65万元加强了农村初中配套设施建设。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7年成立萍乡市职业教育集团壮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2008年整合职教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服务地方经济,组建了萍乡陶瓷工业学校、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上栗县烟花编炮职业技术学校、萍乡经济开发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学校与园区经济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应的工作机制,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投入3000万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发展特色专业,为大量培养我市经济转型所需技能型人才提供强劲支持。

二、狠抓三项工程,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狠抓民生工程。市教育局积极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确保广大学生家庭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2009年,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210315人,完成105%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10315人,完成105%;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551人,完成102% ;资助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3329人,完成101% ;资助

— 94 —

考入大学贫困家庭新生921人,完成100% ;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5378人,完成100%。在2009年民生工程考核评比中,城乡义务教育“两免”工程评为全市十佳惠民工程,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二是狠抓关爱工程。萍乡多年前就出台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单亲家庭子女的‚学困学生‛不断增加,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和弱势学生我们进行了特别关注,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通过建立档案进行动态跟踪关注,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关爱活动,加强与他们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学习环境。扶贫助学基金优先考虑农民工子女,在评估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我市还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全市聋哑、弱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已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辅助的格局,教育层次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三个层次,聋哑及智障两类特殊教育。根据特教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自强自立奠定扎实基础,使他们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同享受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

三是狠抓规范工程。规范教育招生,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重点高中实行均衡招生,招生计划20%以上分配到各初级中学。招生过程中,做到五公开: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咨询及申诉渠道,保障了家长、考生的知情权、监督权。规范办学行为。严格禁止中小学举办特色班、重点班,严禁搞‚一校两制‛和‚校中校‛,确保教育公平。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行为。据省教育厅治乱办通报,萍乡市教育乱收费信访举报全省最低。

三、加强教育管理,打造优质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萍乡教育总量,尤其是在教育规模和数量上,— 95 —

有了巨大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教育需求,但随着教育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对‚上好学‛的需求加速度增长。萍乡教育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需要,在加强教育管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以优质的教育服务赢得人民群众满意。

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绩斐然。2008年12月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组通过检查测评,高度评价了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认为萍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全省提供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展‚阳光体育‛工程和迎奥运系列活动、‚我是文明小使者‛德育实践活动、‚三丝带‛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城市‚单亲学生‛和农村‚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萍钢小学彭雨琪同学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入围‚中国好人榜‛,并获全市首届‚十佳道德模范‛光荣称号。萍师附小李鹤仪同学继曾斯彧同学当选第九届全国十佳之后我市又一位获得‚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殊荣的学生。这不仅为江西的教育争了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长期以来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好坏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要有一个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为此,我们一是全方位开展了教师培训。近年来,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送培下乡‛、高中新课改远程培训、义务教育新课改师资培训、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等培训班,培训教师近3万人次。二是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 ‚师德师风年‛、‚创优发展环境年‛、‚规范管理年‛等主题活动,在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师德师风、规范办学行为、关注民生民情、推进教育创新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开展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活动。如在狠抓师德师风上。组织了师德师风宣讲团到全市各地进行宣讲,开展了全市‚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萍乡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

— 96 —

行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不断攀升。

三是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是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深刻意识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全区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为此,萍乡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办公室(维稳办),作为维护学校稳定的专门职能机构,全面构建校园治安防范网络,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交通、消防、卫生安全教育,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溺水救生、中毒处臵、灭火操作等演习实践,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考评列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

四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育督查评估力度,形成了一批学校建设有内涵、校园文化有品位、教育教学有特色、教育成果有精品的学校。去年,我市有3所普通高中晋升为省级重点高中,有4所普通高中晋升为省重点建设高中。7所普通高中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重新评估认定。芦溪县源南学校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单位,上栗县上栗中学、开发区登岸小学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先进单位。我们还建立起萍乡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队共建机制,促进城区学校共同发展。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印发了实施方案,将城区内2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学区划片结队,通过管理互动三个‚一‛、交流推进三个‚一‛、、资源共享三个‚一‛和活动同步三个‚一‛等举措,实现城区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全覆盖,带动薄弱学校建设,破解城区义务教育择校热难题,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一切有利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努力。

— 97 —

新余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新余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在实现‚ 两个率先、一个努力‛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臵,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新余教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省率先形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余发[2009]10号)等文件,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余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市教育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通知,研究制定全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县(区)、管委会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新余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通过优化资源配臵,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推进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助推小地市教育大发展的历史进程。2008年,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渝水区为参观现场,并多次在省级会议上做经验介绍。2010年渝水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工作地区‛。分宜县2009年也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并荣获‚教育优秀县‛称号,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六个一体化 ‛: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健全‚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明确县(区)、乡(镇)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确保公办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渝水区启动了校园建筑精品化工程建设,严格按照‚一

— 98 —

个项目选派一个得力县级领导挂帅、配备一个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坚持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确保校建项目落实到位。同时还制定出台了激励政策措施,凡是新启动的校建项目,一律由区财政补助600元/平方米,近几年全区累计投入近3亿元,完成了40多个校建项目,新建校舍面积8万多平方米。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分宜县以迎接省政府督导评估为契机,理顺管理机制,自2008年以来,斥资5000余万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为策应城镇化进程,解决孩子们上好学难的问题,又投资近2.52亿元建设‚分宜县教育园区‛。三是完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其次是实施全市学校建设标准化。县区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各类中小学校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渝水区按照‚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完全小学向中心村集中、教学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实施‚大集体‛(撤教学点,将学生集中到完小)、推进‚小集中‛(将邻近的几所村小合并为一所,修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完小),实施部分集中(将村小的高段集中到一个完小)等办法,合理分布教育网点。2008年以来,分宜县按照‚初中向县城集中、农村小学三、四年级向集镇靠拢‛的思路,积极推进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投资1.2亿元,无偿划拨土地200亩,在县城兴建第六中学,率先在全省实施‚初中进程工程‛。同时,对原乡镇中学和小学进行整合,撤并乡镇中学13所,调整乡镇小学(含

— 99 —

教学点)40所,将原有的13所乡镇中学改办为高标准的小学教育寄宿制中心学校,乡镇三年级以上小学生全部集中到中心学校就读,将原有中心小学用于举办中心幼儿园,原村级小学剩余资源用于举办学前教育,使该县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形成良性循环态势。

三、激活校园氛围,实现城乡学校文化建设一体化。

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的积淀视作塑造学校灵魂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等活动,通过提高广大教职工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来传播和创造优秀的学校文化,培养积极向上的教风和学风。二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渝水区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工作相结合,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战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各中小学校都非常注重营造‚如入芝兰之室‛的文化氛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文化创建活动,使学校的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了会‚说话‛的老师。三是注重典型培育。市教育局在推广均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发现典型,培育榜样,发扬示范推动作用,多次在市直学校、渝水区学校召开全市中小学校园管理现场会,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管理,提升我市中小学校管理水平,创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激励约束并重,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今年4月,市教育局组织了市直和县区17名中小学校长,前往苏州接受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境界一新的校长们为全市中小学教育管理平添了许多鲜活的理念。二是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岗位设臵改革,— 100 —

探索教师区域管理改革。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培训职责,推进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市教育局还先后组织两期‚北京师范大学新余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和一期北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市城乡教育系统约200人接受了培训,大大提升了学校领导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对农村教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全面轮训,有计划组织农村教师到市内外学习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城乡学校教学条件一体化。

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条件均衡是基础。从硬件上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为使农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不仅可以有书读、读好书,而且在生活上能住得好、吃得香、洗上热水澡,渝水区投资800万元完成了农村中学基础设施改造,并率先在全省为农村中学配备了节能橱具、洗澡堂等设施。全区农村中学全部实现硬化、绿化、美化,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洁卫生、环境优雅的要求。重点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程、农远教育建设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班班通‛工程,积极开展‚创建远程教育示范县、校‛和‚资源应用骨干教师、应用能手‛评选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平均每1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基本实现校园联网、校际联网、区域联网率先在全省建成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合一‛。制定《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指导手册》,按照‚分级管理,分层培训,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原则和‚网络培训+集中培训‛的方式,依托省、市、县、校多级培训体系,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员培训任务,达到‚人人过关,个个合格‛的要求。

六、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城乡学校教育水平一体化。

一是举办全市教学开放月活动。组织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教师公开授课,接受全市城乡各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观摩,交流研讨。二是实施联合办学、共同办学、分校办学等对口帮扶工程。安排市

— 101 —

直学校与高新区对口帮扶,新余一中、暨阳学校分别与高新区的新余十六中、梅园小学结对,成立分校,派管理人员到分校任校长。成立以市区优质学校为核心的四个教育共同体,开展结对帮扶更年工作,安排优质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参与管理和任教,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参与考核考评。城区内每所学校都与1-2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安排进20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初步实现城区学校教育水平一体化。三是建立健全过程监控、智力统筹、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四大机制‛。抓好教学过程监控,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检查、指导、监督、调控作用,要求教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做到‚工作必到校、到校必听课、听课必交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触角‛延伸到全区农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科。近年来,我们还坚持‚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整体抓规范,重点抓示范‛的教育发展基本思路,因地制宜,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民间艺术进校园、德育工作‛等方面的亮点,加快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目前全市中小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良好格局。

围绕‚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高、管理水平一样好、人民群众一样满意‚五个一样‛的目标我们做了不解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臵、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实现‚零差别‛,还有诸多差距,今后我们要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理顺体制,理清思路,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臵,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 102 —

鹰潭市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鹰潭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坚持通过统筹发展城乡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建立适应义务教育发展需求的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师资调配机制和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乡教育逐步呈现了均衡发展的势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现就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顺教育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关于教育经费的各项规定,建立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三个优先‛确保‚三个增长‛。即年初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正常拨款优先兑现教育经费;年终结余优先追加教育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应征数的3%、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0-15%,以及开征的其他地方教育附加,全部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用于教育,不冲抵市本级财政配套教育资金。严格执行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按照‚先收后支、列收列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同时,建立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的考评监督机制,将教育费附加使用管理工作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教育、财政部门还定期将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教育部门以修订《鹰潭市教育管理规程》为契机,严格依法治教,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鹰潭市学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办法》和《鹰潭市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目前,我市真正做到了校长能上能下,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

二、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为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我市以高位推动、部门配合、乡镇支持为主抓手,切实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 103 —

一是优先发展意识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任期目标,重力夯实基础教育,努力构建协调发展的大教育格局。书记、市长谈教育讲得最多的是:为教育发展投入再多都不过分,为教育发展做再多的事也不过分。如全力支持做好一中搬迁工作,计划建设占地面积350亩,容纳三个年级共6000名学生,投资近2.6亿元人民币建新一中,把市一中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省优质高中;另外加快鹰潭市九小的建设步伐,按照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规划建设,校园占地面积80亩,在校生规模1500人,目前小学部分已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二是部门配合意识到位。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市各职能部门相互联动,紧密配合,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全面优化环境,推动全市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市财政局对全市教育经费进行统筹统管,加大了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使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市人劳社保局、编委办每两年根据学生人数变动情况核定一次各学校的教师编制,并大力支持教育部门及时补充新教师,如今年暑期我市就招录了390名新教师,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发改、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在众多教育项目的建设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有力地保证了各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全市大力实施校舍扩改和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有效改善了师生教学和生活环境,舒心指数明显提升,尽力争取‚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好的设施在教室,最好的环境在校园‛在鹰潭成为现实。一是快速推进农村学校建设。投入9000万元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截至2010年9月,我市已完成了200余个项目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消除危房55960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44813平方米,C级危房6214平方米,D级危房4933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面积93841平方米(其中新建39100平方米,维修改造54741平方米);投入1519万元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完成了14所项目学校的25栋食堂和宿舍,总建筑面积21900平方

— 104 —

米,其中学生宿舍14540平方米,学生食堂7360平方米,目前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80万元对4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改厕建设、沼气池建设和食堂改灶建设。二是加紧落实网点调整规划。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臵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因地制宜大力实施网点调整。2005年开始,我市企业改制,驻鹰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先后接收了鹰潭市铁路中学、鹰潭市铁一小、鹰潭市铁二小、鹰潭市铁三小、223地质队子弟学校、贵溪冶炼厂中学、贵溪奥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竭尽全力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并拿出专项资金,先后投入9000万元为各学校搞好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8所、合并中小学59所,新建重点高中学校三所、初中、小学5所,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强教师调配机制建设

一是大力充实教师队伍。从2010年开始,我省实行中小学教师全省统一招聘,全省统一笔试之后的面试由所属地市组织实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今年我市面向社会招聘了39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效补充了新鲜血液。

二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各种案件,加大了督查惩戒力度和清理整顿力度。三是狠抓教师业务培训。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四年,我们利用暑期时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校长岗位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新教材培训、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培训对象达5000余人次。同时,持之以恒地开展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手拉手‛帮扶活动,采取‚送教下乡‛、‚进城跟班学习‛等交流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一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大力推行集体备课,积极探

— 105 —

索作业布臵、批改新方法,加强对基层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情况的跟踪督查,把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学习教改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强校本研训,组织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设立片区中心教研组和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研开放日活动。三是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坚持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注重学校办学品质的提高,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在更加完善的教育管理平台上谋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提升。把‚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办学质量和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要求,使全体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积极构建教育引导、实践体验、常规管理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 106 —

赣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赣州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为切入点,健全保障机制、改造薄弱学校,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臵师资、研训深入跟进,有效地推进了义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

2004年全市18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了‚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07年,我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到2009年,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7%、97.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86%、2.28%;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缓解,小学学制由五年向六年平稳过渡,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由普及向提高、科学均衡迈进。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增强均衡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力度,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一是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学校公用经费,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全市按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杂费以及预算内公用经费,截止9月底 2010年已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27307.1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26541.231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8376.38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累计投入资金逾19.77亿元,每年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逾百万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了中央和地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全部及时落实到位;‚普九‛债务全部化解。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读书难、读书贵”的现象发生了根本改观,逐步向 ‚读好书、免费读书‛迈进。

— 107 —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十一五‛初期,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把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列入推进义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的首要工程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积极向上争项争资、多渠道筹措学校建设资金,通过实施危改工程、义教工程、教育质量进位工程、教育发展环境创优工程、农村寄宿制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以及邵逸夫、沈炳麟、田家炳、吕志和、洪逸挥、中石化、台塑集团等捐建项目,全市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9年,全市共筹措中小学校建资金19.71亿元,新增校舍287.74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由2006年的757.52万平方米增加到826.79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义务教育科学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在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省定6项教育民生工程任务基础上,又提出了市定7项任务,预计全年投入资金7亿元。

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和中小学学生数迅速增长,全市各级中心城区学校数量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赣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加大区域内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力度,下力气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行城镇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的做法,促进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管理和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

其次,着力加强区域内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二是加强科学规划,为适应我市中心城区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和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需要,我们市本级早在2007年就组织力量认真编制了《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近期又结合《赣州市特大城市建设第一个五年规划》,— 108 —

制定了《赣州市章江新区学校建设五年规划》。近几年兴建了赣州中学、豪德小学、章贡中学、黄金中学、厚德外国语学校、文清实验学校等中小学校,扩容学生万余人。与此同时,我们紧抓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中小学布局规划,为实现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市用于城镇中小学校建设的资金逾10亿元,增加教学班逾1000个,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由于我们狠抓规划的实施工作,全市各级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就学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再次,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教育发展要求,在全省率先启动教育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县域均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教育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得到省政府孙刚副省长和省教育厅虞国庆厅长的高度评价,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均衡发展软实力

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从根本上说城乡教育差距实际上是教师素质差距。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制度和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新机制。2006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 “城镇学校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帮扶农村薄弱学校860所。2007年开始,我市每年组织‚中小学名师‛(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教师点菜,名师下厨‛讲师团送教(研)下乡活动,举办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等活动。2009年,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特岗教师749人,占全省录用数的41.04%,覆盖全市112个乡镇、168所农村中小学。2010年招聘特岗教师1111人,其中小学555人、初中556人。2005年启动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利用每年暑假举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班,延请名家、名校长讲学,分学科举办了三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评选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坛新秀。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109 —

教得好‛的问题。

二是建立了南康市‚以校为本‛(2004年)和 章贡区‚以园为本‛(2008年)两个国家级的教学研究制度项目基地以及上犹县省级教学研究制度项目基地,通过构建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学校三级保障机制,建立‚市教研室——县(市、区)教研室——片区教研协作组——乡镇教研学科中心——学校教研组‛五级教研网络,构建适合区域校本教研特点的校本教研个性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水平均衡发展。我市构建区域性校本教研网络,积极开展农村片区教研工作,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均衡发展的经验《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上海教育科研》等报刊作了专门报道。

与此同时,为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我市积极稳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发放制度,有力地稳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五、强化教育管理改革,抢占均衡发展制高点

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均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不断加强和规范了学校管理。先后制定下发了《县(市、区)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案》、《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赣州市中小学管理工作常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十项规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意见》、《中小学教学常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意识,真抓实干,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指导,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质量差距。

二是‚三轮驱动‛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实验是涉及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臵、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程的工作投入。政府部门、教科研机构、校长教师等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主要力量。作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我们采取‚三轮驱动‛的办法,即‚行政推动‛、‚科研引领‛、‚督导保障‛,调动和发挥各方力量,— 110 —

多管齐下,确保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得到省厅的高度认可,2007年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大会在赣州召开,我市课改经验在《江西教育》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作了推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改革评价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和‚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我们开展了全市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全面推行了中考四个方面的改革(增加地理、生物综合科考试,提高均衡生招生比例,体育测试由人工测试改为仪器测试,文化测试由人工阅卷改为网上阅卷),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评价的改革确保了新课程实验的全面质量。2008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了‚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和‚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赣州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目前全市已评估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72所,占目标任务的70%;年内力争完成124所合格学校建设。

六、坚持教育公平公正 保障困难生平等受教育

留守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学生就学问题,是各级政府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是,2009年,我们妥善安排4.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返乡农民工子女就学。各有关学校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阳光工程‛。我市的主要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中国文明网》等媒体作了专门报道。

二是建立了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建立了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制度,确保了学生不因贫而失学。截止9月底,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费,2678.45万元;2010年我们还对中考报名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全市共有7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被允许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学校报名参加中考。

— 111 —

宜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宜春市教育局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853所,在校学生68.6万人,教职工3.8万人。近年来,我市以提高‚五率‛为目标,以打造‚三民工程‛(名师、名校、名校长)为抓手,大力实施以规范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师德师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全省‚两基‛工作复查和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中,我市多个县市获省政府表彰,上高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现将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同步推进,促进学校之间、县际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市政府在铜鼓县召开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并出台了《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加强网点调整、促进‚一校一品‛、彰显办学特色,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上高县确立寄宿制乡镇中心校的法人代表地位,逐步实现中心校与各村小(教学点)的‚多校合一‛或‚一校N点‛,形成集团式的办学模式,做到中心校与各村小(教学点)‚四统一‛:即统一教育管理,中心校对全乡镇各学校实施统一管理,村小(教学点)校长代表中心校班子行使对村小的管理职能。统一师资调配,中心校根据工作需要统筹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教师的课务安排,逐步建立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教师的定期轮岗制度。统一财务制度,中心校与各村小财务实行报批、审核‚一支笔‛,实行一本帐管理。统一工作考核。以中心校为主,进行年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 112 —

2、县际之间发展均衡。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校网点调整,盘活农村学校闲臵资源。科学预测城乡人口增减趋势,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建设。确立区域内的示范性学校,发挥示范学校对本县其他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实现县域内学校在管理制度、办学经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促进县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丰城市推进了以‚农村小学向中心区集中、农村初中向集镇集中、农村高中向城区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三集中‛。到目前为止,共投资2.96亿元,撤并高中3所,初中22所,小学258所,改造薄弱学校100多所。宜丰县近两年来,合并了教学点5个,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农村学校比城区学校更美更亮,为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3、城乡之间发展均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促进全市城乡之间教育均衡。2008年以来,大力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薄弱学校结对,制定帮扶制度。城区学校每学期为农村薄弱学校办几件实事,在经费、师资、教科研、图书设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学校领导定期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调研诊断,帮助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层次;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送教、挂职;接受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来县城学校跟班培训,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从去年开始,采取宜春中学初中部与宜春五中联合办学,今年,启动了宜春实验实验中学与宜春二中结对帮扶办学,实现学校之间、年级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活动全方位互动,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1、重谋划、重布局,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全市各级党政都深刻认识到,脱贫先脱盲,致富先治愚,为官一任,就要兴教一方,提出‚要象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教育工作,要象尊重企业家一样尊重校长和教师‛,并将一些校建项目作为民生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进

— 113 —

行重点调度。2005年以来,市政府将‚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这两个最能反映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程度的指标,纳入对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县、乡、村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力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为义务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我市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把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校舍建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校建设暨推动化解大班额问题流动现场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化解全市城区大班额问题的实施意见》,全市各地相继启动了一批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扩充了一些城区教育资源。2008年,上高县政府出资将城中心20.7亩土地从银行购回并无偿划拨给上高四中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010年,为解决县城初中大班额问题,斥资3200万元化解上高二中债务,在上高二中新校区兴办了上高五中(初中),该校有80%的学生来自农村。

2、早起步、早动手,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推行‚控辍保学‛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基本做到了人人有对象、级级抓落实,使义务教育的‚控流保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二是建立了流生催学返校制度。坚持实行定期督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在年终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三是狠抓扶贫助学促普及程度。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广泛开展 ‚一对一‛结对帮扶,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手拉手‛助学,社会各界人士救助失学女童‚春蕾行动‛等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广泛集纳社会各界捐款,扶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上学。四是关注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高安市一次性拨出50万元作为高安特教学校的办校经费和特教经费,还为农村户口的特殊教育学生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并全部纳入城市低保。丰城市投资160多万元扩建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培养为骨干‛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 114 —

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3、高质量、高品味,积极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根据《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对低于办学标准的农村学校加大改造力度,努力使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达标。二是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按照‚建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建设,全市已有50多所中小学校建成标准化实验室,上高、高安、靖安、万载等4县市通过了省‚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复查;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总量近3万台,生机比达26:1,已装备计算机的学校90%以上都接入了互联网,全市有1775所农村中小学校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覆盖率达80%。三是打造中小学办学特色。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时代主题,积极探索‚小学生求乐求趣求简、中学生求新求活求精‛的活动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文体活动。市里采取隔年轮流的方式,举办学校体育艺术节;铜鼓县寄宿制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开设了航模、园艺根雕、竹艺等课外活动课;袁州区小学开展国家级试点项目‚2+1‛(即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实验工程。宜春三中形成了法制教育、群体漫画,清江中学的剪纸、黑板粉笔画,万载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特色教育园地,涌现出一批获全国、全省一等奖的优秀学生节目。

4、强履职、强督导,强化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定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教育投入。2006年以来,全市教育经费保持了20 %以上的平均年增长速度,由2005年的15.2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3.32亿元,5年内实现了翻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由2005年的10.0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8.47亿元,增长了18.43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由2005年的2.7%增长到2009年的3.7%,提高了1个百分点。靖安县成立了教育局财务核算中心,实行‚校

— 115 —

财局管‛,确保中央和地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全部及时落实到位。加大对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和管理,做到足额征收,专款专用,由教育、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该县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5个百分点。上高县每年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其中三分之一用于校建,三分之一用于课桌板凳的修缮,三分之一用于现代教育设备装备的添臵。袁州区近3年,实施学校建设项目147个,投入各级各类资金4689.98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0.65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41万平方米。

5、常补充、常交流,激发中小学教师队伍活力。一是健全教师定期补充机制。每年从师范类学科研究生、部属师范类本科生中引进高层次毕业生补充新教师,解决教师新老交替和农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乏的结构性缺额等问题。万载县从2007年起,本着‚学科配套、实用需要合理补充‛的原则,每年招聘80名新教师(2010年起增加到150名),补充缺偏学校。袁州区为解决全区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从2007年至2010年,共面向社会招聘了中小学教师1039人。二是完善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教师和校长进城任教任职公开选调和选拔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校际间合理流动。铜鼓县每年从县城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为其一年的支教活动,对参加支教活动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评聘职称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三个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按一定比例择优定向分配)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解决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2006年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我市现有正在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教师1634人。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知道,这些成绩与上级要求相比、与老百姓期望相比,与兄弟地市的先进做法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积极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视困难,强化举措,促进宜春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

— 116 —

上饶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上饶市教育局

近几年,我市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均接受了省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县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2010年秋季,全市小学在校生达71.5万人,初中在校生达33.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1%,较2005年提高 0.22 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75%;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45%,较2005年提高 1.27 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06%。

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

近几年,我市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2010年同2005年相比,小学由2352所减为2224所,减少128所。初中由360所增加到372所(扣除新增民办初中,实际减少55所)。通过调整,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一是分别制定了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网点调整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上饶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年)》,已经市政府审批,开始正式执行。各县(市、区)也制定了中长期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并且,同时,适应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和乡镇撤并的需要,各县(市、区)制定了新的农村中小学调整方案。这些规划和方案,为整合均衡配臵义务教育资源提供了基本构架。二是将教育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避免了教育规划空白,教育规划简单,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三是开展了中小学自身的规划。我们要求每一所学校都要编制中长期建设和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2008年,我们先后多次发文,要求在中小学开展‚一划两化‛

— 117 —

工作,即: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校园绿化。上饶县实施的学校发展规划(SDP)管理,突出体现了学校发挥内在动力、不断追求均衡的实践过程。四是在统筹调整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即:城镇要尽快增设小学、初中网点,满足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降低‚择校热‛;农村要合理撤并条件差、效益低的教学点和村小,加强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设,推进寄宿制小学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通过实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特教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新建、改建及维修校舍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不仅使库区、雷击区、移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得到整体搬迁,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其他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也实现了大跨越,除了教学、办公等校舍条件得到改善,食堂、厕所、围墙以及实验室等设施,也都得到改善。全市共投资1.4亿元,使2680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改建了300余间中学标准化实验室,更新了计算机设备1.5万台、添臵多媒体教学设备800余套,建成了城市中小学局域或校园网络,新增教师电子阅览备课系统设备100余间,新添图书200万余册,使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总额达到5.6亿元,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学校达3000余所。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了农村薄弱学科的教学。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强化改造薄弱学校工作

我市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调配了数百名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加强了薄弱学校的班子建设。在教师调配上,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中心小学教师到边远村完小支教制度;几年来,每年新进的教师全部到农村缺编乡镇任教,有力地支持了

— 118 —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得到加强。二是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对口帮扶活动,通过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师送教下乡、支教,学生自愿向贫困学生捐献课本、文具、衣物,家长向贫困学生开展‚一帮一‛资助等形式,向农村薄弱学校无偿提供了极大的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援,促进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共同发展。三是改革了招生办法,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拿出一部分实行均衡招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几年来,全市共有几百所薄弱学校得到改造。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几年来,全市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教师4000余人,落实特岗计划教师1733人,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2264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同时,健全了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下大力气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三年多来,先后遴选了456名校长参加国家级、省级提高培训,组织了675人次进行市级校长培训,参加县级校长培训的多达1800人次;组织了2.5万余人次参加省、市、县三级班主任培训、4.2万余名教师参加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师德建设‛为主题的全员培训,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了2万余名教师参加网上专业化业务培训。教师补充机制和培训机制的完善,使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1.96%、97.1%和98.65%,比2006年各增加了10.23、3.39和1.67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健全“保学控辍”责任制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我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定期家访制度、流失学生跟踪报告制度、重点乡(镇)和学校督查制度、包干责任制度等。同时,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了家长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促进了‚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一视同仁,全部按就近入学的原则落实就读学校,享

— 119 —

受城镇人口同等待遇。我们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保障弱势群体义务教育权利。2008年,召开了‚留守儿童‛流动现场会,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启动了‚社会爱心助学工程‛。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动员各单位、各部门、机关干部、个体工商户等积极为困难学生捐款。几年来,共募集了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20多万贫困儿童和少年入学的困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做好了民生工程工作,几年来,共募集了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20多万贫困儿童和少年入学的困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做好了民生工程工作,近几年,全市每年免杂费人数达到 103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人数 103万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人数92981人,金额6142万元。这些助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六、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多年来,我们实行农村以乡镇划分学区,城区按街道划分学区,严格实行就近入学,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严格执行‚免试入学‛的规定,不得拒收学困生,不得开除学生。鄱阳县对划片入学实现‚三公开‛,即:学区、学生住址以及入学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清理义务教育重点班。针对少数初中设臵重点班的现象,几年来,坚持开展了整治工作,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坚决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和实验班的紧急通知》,组织干部对有关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履教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给予校长处分。三是改革考核办法。全市学校取消了‚百分制‛的学生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制,对小学、初中考试成绩,教育局从不进行公开排名,也严禁学校用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从2006年春季开始,全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了广大少年儿童更加健康成长。四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规定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其它教辅资料由学生自愿购买,学校

— 120 —

不得组织征订;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五是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中小学开好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

我们将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布点,在加快城市扩充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同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集约发展,规模发展;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得降低投入标准,不得克扣和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坚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城乡双向交流机制,选派优秀的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同时,建立城乡学校一体化帮扶制度,加强合作交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降低辍学率,继续做好教育民生工程工作;继续发动社会各界支助贫困学校、贫困学生;全力做好残疾少儿、流动人口子女、农村女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城乡学生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进一步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均衡。

— 121 —

吉安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吉安市教育局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基础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教育差距也逐步缩小。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工作。

一、认识提高,加强领导。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能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县为主、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措施。

2、结合实际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贯彻实施意见。市教育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情况,起草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地均能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水平为重心。以县级行政区域内率先实现均衡为重点,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局督导评估内容,加强督导评估。

3、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我局在全市推行了乡镇中心小学党员联系‚村小‛的办法,努力改变村级小学面貌,帮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已确定把这一有效办法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力求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提高村级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育经费得到保障,投入大幅增长。

— 122 —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总开支达25.24亿元,同比增长17%,全市教育民生工程投入达2.65亿元。

1、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稳步推进。我市从2007年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2009年起,其标准分别为:农村小学300元/年/生、农村初中500元/年/生。2009年,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核定学生人数为56.7万人,其中农村学生数为约50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预算总投入为2.46亿元(不含免费提供教科书经费),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总额为2.1亿元。2010年,我市共为56.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

2、免费提供教科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具体分担比例为:农村免费教科书经费全部由中央负担,城市免费教科书经费省负担80%,市级负担本级学校的20%和吉州、青原两区辖区城市学校的6%,吉州、青原两区负担14%;井冈山市负担辖区城市学校的20%,由于各项措施到位,切实保障了广大中小学生按时拿到教科书,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

3、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落到实处。在广泛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确定补助名单,并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所有接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学生名单都进行了公布,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2009年,补助标准为500元/年/生,初中750元/年/生,补助总额达3582万元,2010年,对全市58541万名贫困寄宿学生补助春季学期生活费,预计投入生活费补助资金3828万元,目前已发放1914万元。保证了贫困寄宿生的正常生活。

4、资助工作力度大,切实落实民生工程。2009年我市对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投入资金2.65亿元。对全市54375名贫困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3582万元;资助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9057名,资助金额724.56万元,比上年增加107.44万元;资助考入大学贫困家庭学生2181名,资助金额1090.5万元,比上年增加101万元。

— 123 —

三、办学条件大力改善,学校硬件逐步标准化。

我市大力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多渠道争取资金和项目,努力按照标准为学校配备设施设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决大部分中小学校校舍和设施设备得到有效改善。

1、校舍情况得到大幅改善。2009年,全市落实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29832万元,新改建中小学校舍40.05万平方米。在全市校建资金投入中,80%的校建资金,90%的上级校建资金均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在资金投入上对农村学校予以支持,已争取上级资金4823.7万元,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仪器设备添臵等。特别是2010年,我市积极落实和推进了言爱基金项目。去年以来,为落实该项目,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有关县区政府领导和我局领导赴海南省进行洽谈和跟踪项目的落实。通过各级的努力,最终与香港言爱基金签订了捐资建校协议,由香港言爱基金捐赠人民币7000万元,支持我市七个县区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将新建校舍19.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24亿元,将使1.26万名农村贫困学生享受更优质的义务教育。

2、仪器设备得到大力改善。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更新配齐了新课程要求配备的教学仪器,推进了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完成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资金185.2万元。落实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658万元,其中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资金353万元,农村小学篮球场建设资金305万元。继续推进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建设,全面提高了中小学计算机装备生机比。全年装备计算机929台,建设多媒体教室40间。投入资金295.36万元。全年中小学装备图书463.83万码洋,其中由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举办的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全国各出版发行单位共同承办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对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捐赠图303.83万码洋,县(市、区)自筹资金装备图书160多万码洋,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生均藏书量。

四、办学行为得到规范,教育环境得到优化。

— 124 —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办学行为的规定,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我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努力化解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的情况,加强督查,全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教育环境得到有效规范,教育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1、建立了领导科室分片包干制度。分片领导和包干科室馆站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要求,督促包干县(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加强管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重点督查包干县(市、区)内中小学校违规办学行为有关事项,不定期组织人员,不打招呼到包干县(市、区)检查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情况,总结、分析所包干县(市、区)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2、重点整治了乱收费、乱补课、乱订教辅材料等行为。为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维护良好的教育形象,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和乱办班补课及乱订教辅材料的通知》,对违规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3、规范了招生考试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坚持了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了“三限”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均衡招生比例。改革了高考中考巡视办法,建立了驻点督查巡视制度,由往年的流动巡视改为派出13个督查巡视组每县一人蹲点巡视,及时掌握了考试动态,有效维护了高考、中考的公平公正。

五、治理薄弱工作见成效,弱势群体得到有效关怀。

始终将治理薄弱学校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以开展帮扶工作为抓手,并在政策和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密切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采取了系列措施,使这一弱势群体得到有效关怀。

1、结对帮扶工作开展顺利。2005年,我局组织全市学校开展了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0年,根据省教

— 125 —

育厅安排和部署,我局又组织全市城乡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此次帮扶工作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从办学思想、物质支援、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6个方面进行帮扶,有100多所城乡学校建立了帮扶关系。

2、留守儿童得到有效关怀。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齐抓共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重视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2009年,我市14.9万名留守学生能安心学业。

3、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落实力度。2009年,全市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7000多人,并享受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待遇。

4、特殊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建11所特殊教育学校,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并落实特教经费330万元,专项用于特教学校设备采购。

六、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充实,教师积极性日益增高。

通过实施对农村教师的激励政策、补贴政策、教师队伍充实机制等措施,农村教师队伍得到较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增强,积极性增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继续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三个优先”的激励政策。一是补充师资优先。近几年来,我市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缺编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新补充的教师70%分配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不断补充了新的师资。二是评先评优优先。在评选先进教师中,尽量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三是培训学习优先。在选派教师进修培训时,农村教师优先。

2、加大对农村边远山区教师的政策支持。继续对农村教师实行津贴补助。按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吉安市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实行补助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继续对在我市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任教的在编在岗教师实行补助津贴,按路途远近分别给予50元—150元津贴。

— 126 —

此举对提高农村教师经济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得到充实。继续实行‚三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从2006年开始,在井冈山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分院面向全市实行‚三定向‛(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每年300名,为农村小学主要是山区小学培养教师。市财政和培养学校对定向学生给予每月80元的生活补贴。此举既保证了优质的师范生源,又开辟了一条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的新渠道,对农村小学教师本土化,实现‚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我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吉安市“三定向”培养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试行办法》,我市将从2010年起,由吉安师范根据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实际需要面向全市培养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该办法的实施,将为我市培养一支更加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发展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奠定扎实基础。

4、落实了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为了确保省级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专项资金及时发放到教师手里,使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及时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阳光,我局与市人事局、财政局联合组成三个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对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通过督查,确保了我市13个县(市、区)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都能按照省市的要求及时发放到位,发放标准不低于省定标准,发放人数不少于省下达人数,受到省厅的高度肯定。2009年全市发放人数达到11174人,累计发放资金达到1106.43万元。

七、积极推行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机制多元化。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努力的对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进行摸索和探究,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逐步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明确要求各地各校不得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不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唯一标准,不

— 127 —

下载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材料目录

    目录一、文件篇(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 3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

    均衡发展检查讲话

    各位干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建设中涉及基教系列的9项C级指标,逐项进行讲解,9项C级指标为:C15、 C19、 C20、 C121、C22、 C23、 C25、 C26、 C28,我对每项......

    永福庄中学迎均衡发展现场会发言稿

    永福庄中学迎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发言稿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永福庄中学全体教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同仁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好群众满意的教......

    现场会讲话

    “挂、包、帮”活动现场会发言 罗中荣 同志们: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现场会,在讲话之前,我要先谈谈我的感受,从早上进入三星地界我就非常高兴,高兴在哪里?就是直观的感觉到三星这一......

    现场会讲话

    简介我镇现有人口38504人,已婚育龄妇女 7767人,多年来,始终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计生政策法规为准绳,实现了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和性别比稳控在合理范围内。 1、落实政策内独生子......

    现场会讲话

    在2011年全国卷烟 营销网络建设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何泽华 (2011年10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行业认真贯彻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精神,扎实推动‚卷烟上水......

    现场会讲话

    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一心一意做强镇域经济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为核心,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破解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难......

    均衡发展

    横塘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我校义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