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时间:2019-05-13 02: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第一篇: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国家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逐步出台,作为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能源类型,小水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小水电 能源 机遇调整

中图分类号: TV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顾名思义小水电主要指的是装机容量较小的水力发电装置或者水电站。我国刚解放初期就单指5OOk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小水电站的理论范围已临近50000kW。我国的小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非常大,大约能有1.5亿kw,其有大于87000MW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资源可开发量的两成以上。小水电依托其特征,建设起来较为灵活,有利于中小城市以及边远地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郴州市桂东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满山青翠,林木葱茏,到2002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1.3%。茂密的林木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3万千瓦,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在18.193万千瓦,有良好的小水电开发基础。全县有大小溪河133条,主要有沤江、淇江、泉江、小水江等,分属于湘江和赣江两大水系。沤江及其一级支流淇江、小水江均属湘江水系;泉江属赣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50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湘江支流沤江的流域面积771.46平方公里,赣江支流泉江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86.7平方公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997年底以前桂东的小水电站只有14座,总装机容量仅8660千瓦,只占可开发量的4.8%,年产值只有约1160万元,年上缴税金仅40万元。1998年3月,县委、县政府找准了产业开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确立了“以山造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富县”的经济发展思路,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小水电建设步伐的决定》,通过政府引导,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兴办小水电站,一股兴办股份合作制电站的热潮在桂东悄然兴起。水电产业的兴起为桂东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11年底全县已经建成投产的小水电站达 163 座,总装机容量达 16.77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9.8%,年产值可达 11258万元,年上缴税金 2153.17万元。2011年农村用电量达6789.68万千瓦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用电到户率达100%。

一 小水电开发优点分析

1、水力发电与火电相比,水电清洁无污染,水是可再生资源,能重复利用。按照2008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49克/千瓦时计算,桂东县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8.5多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23.2 多万吨。

2、水电站开发促进当地农民创收,农村水电站开发为农民带来农田收入,电站修建水坝、引水渠,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抗旱能力,提高了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帮助增收。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民带来收入,在电站建设过程中,有的投资者雇佣当地的农民建设电站或者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培训取得上岗证跟班上岗,农民从劳动用工中增加劳务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如桂东县的贝溪张南边村,1998年开发了一个装机500千瓦电站,每年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

3、水电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有效地促进了山区用电问题的解决。2011年桂东县共新增高压线路3.661公里,低压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路 37公里,新增变压器17 座。2008年小水电在我市冰冻灾害时,电力主网大面积瘫痪的情况下,发挥了小水电供电分散分布式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迅速恢复居民供电,在电力主网恢复重建期间保障了我市这个重灾区的供电,大大减少了灾害损失,减轻了供电部门的压力,大力支持了救灾工作。

4、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

水电的开发不断刺激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近10年来,销售收入不断猛增,利税额呈现跳跃式发展,每年增长幅度都能较以往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水电开发弊端

1、河段断流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引水式电站,当枯水期时,引水式发电容易造成厂坝之间河流断流,还可能造成下段局部河流脱水,干枯式水汽波动过大,引水渠大多采取一平二调方式修建,施工标准不高,沿途渗漏严重。对上下游水生态及供水、灌溉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2、对生态多样性影响,由于电站兴建,河流水质,水量及水温变化对鱼类保护和稀有动物、植物保护不利。

3、局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在水电站施工期间,除工程本身占用一定的土地外,在施工中乱堆弃渣,乱修临时设施,造成土地浪费,同时开掘取土时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有的还於塞河道。

4、有些小水电站的建设还对旅游景点造成破坏。特别是水声石鼓、龙溪瀑布以及最近开发的四都溶洞群,在小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遭到开发商的野蛮施工,使得不少钟乳石断裂损毁,失去了曾经的光彩。

三、对小水电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综合考虑小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方方面面的问题,针对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处理好环保与小水电开发的关系,权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水电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有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充分论证并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应不予审批那些对于缺少环保措施的小水电项目,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依法监督小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建立健全小水电开发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环境预审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 制度主要是建设项目时,主体工程应与环境治理设施必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小水电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从小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长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开发小水电引起的移民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应该提供适当补贴,妥善做好移民的安置工作,使小水电的开发建设成为真正惠及山区人民群众的工程。

结语

水电开发作为清洁能源科学利用,本身对环保有巨大贡献。在开发中注意环境保护一是水电开发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小为主;其次必须开发时要严格控制在保护生态基础上,同时综合考虑规划环评和流域开发规划的结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实行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根据环评审批文件指导水电开发项目的环保工作;三是加大开发利用程序,开发同时认真履行环保职责,采取具体措施减少负面影响,环境保护后评估工作;四是水电开发采取经济补偿制度,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补偿制度,减少因河流被截断造成影响,最小生态流量合理;五是加大水电站对下游水质的污染等问题的研究力度,从技术上提出可行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水电站对生态影响。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义。当前,我国小水电开发速度逐渐加快,开发规模也越来越大,小水电的发展正处于大好时机。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考虑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实现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张川;严家顺;王穗;张建生;山区小水电弃渣场水土流失预测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袁莉;赵鸣雁;于立春;;水电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05期

[3] 邱志斌;黄刚;黄霞;;浅谈我国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05期

[4] 刘伟;贾立敏;浅析EPC模式在我国小水电开发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3期

[5] 党辉;浅谈生态水电发展的有益探索[J];绿色科技;2012年08期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小水电开发 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学生毕业论文

磐安县小水电工程开发现状、效益及

发展对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2011 年 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付海军

时间:2011

年 10 月 1 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付海军

时间:

2011 年 10月1日

I

摘 要

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有效开发水电资源,可以促进资源转化,提供有效电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脱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用审慎的眼光重新看待一些水电开发工程,并逐渐发现一些水电工程带来的缺点,如对一些河流不合理的截流造成的泥沙淤积,脱水河道对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库区淹没导致耕地的减少等等。再加上其它一些政策性影响,我县自2008年开始,水电开发进程明显减缓,水电开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详细论述了浙江省磐安县水电开发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关键词: 水电开发

磐安县

现状和问题

方向和对策

II

摘 要..............................................................................................................II 1 前言.............................................................................................................1 2 磐安县水电开发的成果和现状.................................................................1 2.1 磐安县水电发展现状........................................................................1 2.2 磐安县水电发展的成果做法………………………………………1 3 水电开发的效益分析…………………………………………………….3 3.1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3 3.2 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4 3.3 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5 3.4 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5 4 水电开发对策措施……………………………………………………….6 5 结论……………………………………………………………………….7 参考文献……………………………………………………………………...8

III 1 前言

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水电资源,可以促进资源转化,提供有效电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脱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磐安县位于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境内溪河密布,干流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562亿千瓦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7.470万千瓦,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我县立足水能优势,抓住第二、四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的契机,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国家、集体和私有资本齐上,发电、灌溉与调洪并举,走出了一条“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活电”的综合开发路子,使小水电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县已建成水电站45座,装机总容量达4.364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1.0716亿千瓦时,在建电站2座,装机0.45万千瓦。2008年完成水电产值3200多万元,实现税收26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用审慎的眼光重新看待一些水电开发工程,并逐渐发现一些水电工程带来的缺点,如对一些河流不合理的截流造成的泥沙淤积,脱水河道对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库区淹没导致耕地的减少等等。再加上其它一些政策性影响,我县自2008年开始,水电开发进程明显减缓,水电开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详细论述了浙江省磐安县水电开发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磐安县水电开发的成果和现状

2.1 磐安县水电开发现状

磐安县是钱塘江、曹娥江、瓯江、灵江四大水系的发源地,境内河流呈外辐射状分布。源短流急,落差集中,水电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11.12亿m3,集雨面积20km2以上干流19条,理论水能蕴藏出力5.2万KW,规划可开发小水电装机总容量9.266万KW,年总发电量2亿多KWh。

到2008年底,全县已建成水电站46座,总装机容量47380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169.2万KWh。另有在建小水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4030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151.3万KWh。已在建小水电占全县规划可开发总量的55.5%。

2.2 磐安县水电开发的成功做法

2.2.1 依托资源谋发展,夯实小水电开发基础

为了把水能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水电产业优势,磐安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小水电开发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搞好综合服务,优化开发环境,夯实水电企业发展基础。

(1)科学规划,确保开发合理有序。科学规划是合理开发的前提。根据我县水能资源丰富集中、水流落差大的特点,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县小水电开发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磐安县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在开发工作中,始终坚持合理有序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做到全县“一盘棋”。如我县东部的夹溪流域,是曹娥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流域理论水能蕴藏量丰富。按照梯级开发的原则,我们以五丈岩水库为龙头,在夹溪流域内规划了黄公潭、三曲里、三跳、友谊、湖田滩等5座电站,装机1.73万千瓦。目前,曹娥江流域在我县境内已建成电站13座,装机容量2.06万千瓦,占全县已建装机总容量的47.1%,成为我县小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

(2)制订政策,加速开发进程。

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加快我县水电开发进程,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水电开发的若干意见》,积极鼓励县内外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方式参与水电开发,并在税收、规费等方面提供减免和优惠,从投资主体、经济利益、技术保障等几个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政策保证,极大地增强了各方面投资兴建水电企业的积极性,使我县水电开发呈现出竞相发展、迅猛推进的局面。

(3)加强管理,推行资源有偿转让。

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全县的水电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浙江省水电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出台了《磐安县水电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水电资源开发均应实行有偿出让。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水电投资环境,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对在建、已建项目的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为今后水电的合理快速开发奠定了政策基础。根据《办法》规定,我县已对黄公潭、水下坑两座电站的开发权实行了有偿出让,近期还将进行桥亭水电站开发权公开拍卖,相关前期工作均已准备就绪。

(4)搞好服务,优化开发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水电开发环境,我县在认真履行政府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大力整治和规范了水电开发外部环境。一是设立小水电开发审批便民服务窗口。由于水电开发审批手续繁琐,办事程序复杂,为优化投资环境,我县设立了小水电开发便民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推行小水电开发审批一站式全程代理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严格约束管理行为。为维护水电企业合法权益,我县制定措施杜绝随意到水电企业收费或摊派的行为,对阻挠、破坏水电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行为,从严从速查处。三是成立小水电协会,为电站业主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

2.2.2 拓宽路子求发展,聚集水电开发合力

(1)依靠国家投资开发。

我县地处山区,恢复县建制时间不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自筹能力有限,为了加快小水电开发步伐,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汇报本县的水能资源开发情况,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四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一大批开发项目进入了上级计划笼子。依靠国家建设资金的扶持,磐安先后建高了三跳、龙潭溪二级、马岭、三曲里等水电站。(2)借助招商引资开发。近年来,适应国家取消对小水电投资的新形势,我们及时调整了开发思路,打破过去依靠政府投资、政府经营的开发模式,改革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力开发,实现了小水电开发的跨越式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开化、金华、武义、永康、东阳、新昌、天台、临海、仙居等许多县市的投资客商在我县兴建了一大批水电项目。大大加快了磐安水电开发进程。

(3)大力推进股份开发。

水电开发具有风险小、回报稳定、管理简单等特点,是民间资本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小水电建设,鼓励股份投资开发,允许村民以土地使用权、林木和劳务折资入股,调动了全县股份办电的积极性。截止2008止,我县共建成股份制或个体私营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达3.519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80.06%。股份办电促进了磐安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2.2.3 强化管理保发展,增强小水电开发后劲

(1)依照规定,严格依法审批。

在水电项目的审批中,我们统筹考虑上下游之间、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利益,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本着兴利与除害、防洪与抗旱、水利与水电综合开发的原则,严格把好审批关。对环境影响大,生态破坏严重及上下游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明显的水电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等各个审批环节,严格把关,遏制了先建后批、先运行后验收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2)落实措施,抓好水电项目行业管理。

为抓好水电项目的安全运行和行业管理工作,近年来,磐安大力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签订一份责任状,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活动。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县小水电工作会议,及时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水电开发工作思路,部署全年水电工作。与各水电站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并将电站安全生产与规费奖励挂钩,促使业主抓好安全工作;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就是结合防汛检查对全县水电站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抓好整改,及时回访复查,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树立了五丈岩、姜山头等一批先进示范典型,为其它电站抓好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四个一”活动,大大规范了水电项目管理工作。

(3)搞活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们积极帮助水电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搞活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积极引导水电企业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如五丈岩和马蹄坑水库先后进行了四轮内部体制改革,推行了岗位聘任制、效益工资制等制度,使企业人、财、物实现了激励和约束双向调节,极大地调动了水电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水电开发的效益分析

3.1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发展水电,可以有效地开发资源,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3.1.1 发挥了防洪、灌溉和供水等综合功能

据统计,全县水电站水库总库容4565.8 万m3,相当于13个马蹄坑水库的库容总和。众多水电站形成的小水库,在提供发电用水的同时,在洪水、干旱等季节也发挥着防洪、灌溉和供水等综合功能。如花溪和深溪水电站,位于县城上游,虽然均由业主投资开发,却是城市防洪工程的子项目之一,具有拦截洪水和泥砂,调节洪峰流量的功能,对保障县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花溪水电站在干旱年份还兼有补充城市供水的职能。再如仁川镇潘田水电站,虽然仅有23万m3库容,但在干旱年份对下游河南、白岩等4个村庄200多亩农田的灌溉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3.1.2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能源保障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逐年增大。在过去几年全国各地能源供给紧张,普遍遭受电荒的形势下,我县几乎没有出现拉闸限电情况。这得益于小水电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通过前段时期的建设,我县小水电的年设计发电量从10年前的每年0.256亿度,增加到了现在的1.17亿度,今年前10个月,全县已完成发电量1.03亿度,基本与以往全县同期总用电量相持平,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可靠的能源。

3.1.3 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主要体现在道路、饮水和农田灌溉三个方面。水电工程一般都有配套的通厂通坝道路建设,据粗略统计,全县因水电工程而新建的乡村道路总长约26公里,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万苍乡桥亭自然村,原是闭塞小村,由于水电站开发,机耕路通到了家门口。另外,我县许多水电站为了解决下游村庄的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实施了相配套的水利工程,如姜山头水电站为金娥村修建了抽水机埠,保障了20余亩农田的灌溉;双溪水电站为史姆村接通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全村1000余人口的饮水问题。

3.1.4 转移农村劳动力,造就了乡村经济能人

小水电的不断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据统计,全县已建的46座水电站共安置了332名农村人口的就业。另外,在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造就了一批有思想、懂经济、善管理的发展经济能人,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3.2 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3.2.1 提高了全县经济总量,培育了新的财政收入来源

据统计2009年前10个月,全县已完成发电量1.03亿度,预计今年全年发电量可达 1.15亿度,全县水电企业生产总值可达5400万元,可创造税费800余万元,小水电逐渐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2.2 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许多水电站建设的所在村庄,以集体土地入股等方式,从水电开发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统计,全县共有22座电站对相关村集体有入股分红,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全县相关村集体从电站分红累计每年超过70万元,50年累计可达3000多万元。如尖山镇楼下宅村,由于人口多,村级集体收入少,工作一度很难开展。夹溪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纷纷上马以后,该村将集体部分山林和土地入股到三曲里、黄公潭、桥亭三座水电站,每年可从3座电站分红36万元,相当于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依靠从电站每年得到的分红,又推动了村庄整治、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2.3 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一方面,农民从直接参与电站工程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电站建成后,吸收了一定数量农村人口就业,46座水电站332名农村人口就业每年得到了300多万元的工资收入。而最主要的是当地农民依靠土地入股,得到了不少的经济效益。因为我县在水电站建设中,对所占用的土地,普遍采用长期租用或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处理,农民土地一般以水田1000斤稻谷/年、旱地800斤稻谷/年、林地400斤稻谷/年的标准参与收益,农民每年因此得到的收益近百万元。避免了“一次性征用,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保障了当地农民的利益。

3.3 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由于小水电的发展和农村电网的改造,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电炊、电热、电制茶、农产品深加工等用电量快速增长。随着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实施,丰水期小水电代燃料户不断增加,大大降低了森林砍代量、煤的消耗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遏制了森林和植被的破坏。另外,小水电的开发,也促进了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如五丈岩水库形成的高山平湖景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3.4 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积极评价水电开发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客观认识水电开发对社会和生态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存在“三对矛盾”:

(1)与生产生活用水的矛盾。

我县许多村庄依山傍河而居,村民生产生活与河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的自来水源直接取自河流,有的农田灌溉直接从溪流取水,加上村民习惯在小溪中洗浴嬉戏,水电站建设造成河道截流后,难免给下游部分村庄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不便。

(2)与生态用水的矛盾。

除坝后式电站的外,电站拦蓄河水后都将出现或长或短的脱水(或少水)河段,对鱼类的回游,水体生物的多样性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3)与旅游用水的矛盾。

在旅游景点兴建水电站后,导致旅游用水大幅度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夹溪和花溪景区,由于上游兴建电站拦截水源后,受到了不少影响。

由于部分电站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上述矛盾,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阻挠工程施工、破坏电站设施,直至群众集体上访等等。4 水电开发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水电开发利用进展较快,先后兴建了一批水电项目,既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用电问题,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条路子,特别是大量民间资本的介入,为水电资源的开发增添了活力。但是,少数地方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引发了一些水事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一些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部分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最终被迫停止。可以说,当前我县水电开发已逐渐陷入又一个低谷。因此,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水电开发的效益,如何正确制定水电开发思路,如何采取水电开发的对策措施,决定了我县水电事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只重视水电开发的价值,而忽视解决水电建设带来的弊端;或曲解放大水电开发造成的不利影响,而盲目遏止小水电的开发,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4.1 公平看待开发水电资源的意义

水电资源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是党的十六大提倡大力发展的农村“六小工程”之一。从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仅仅依靠发展大型火电在近期内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大型电站相继投产后,也须由一大批中小水电来补充,中小水电仍具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和优势。我们要从扶贫、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持续推进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另外,2005年3月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将在2006年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水能是可再生能源之一,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水电的开发,确定了水能的战略地位,是对水电项目的一个有力支持,该法律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水电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保证水电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对农村水电产生深远的影响。

4.2 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工作

水电资源开发必须符合规划,禁止无规划的盲目开发。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县建设的需要,对已有的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复查,对确实需要调整的规划和工程设计按审批程序进行完善,对社会、生态影响确实较大的项目停止开发或取消项目。

4.3 继续推行水电资源有偿出让制度

继续按照磐政(2006)80号《磐安县水电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水电资源开发权有偿出让,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水电投资环境,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水电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前,应当有经相关部门论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移民安置,土地、山林赔偿,生活、生产用水设施补偿等政策处理意见。

4.4 建立水电开发补偿制度

水电项目应按照政策落实对库区及坝下游影响区群众的安置和补偿措施,保障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开发项目可能影响公众集体利益的,其政策处理方案应当经有关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电站业主应允许受影响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政策补偿费用或自行筹资入股投资电站建设。项目业主应在拦水坝下游径流受影响河段行政(自然)村或居民集中居住地投资建设拦水堰和自来水工程,解决生活、生产、消防、景观、旅游等用水需要。

4.5 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下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流量

建造引水式电站要尽量避免造成坝后河道断流;引起部分河段断流的电站,必须在规划、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水资源论证中进行重点讨论,分析修建电站后对下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下游必需的保证流量,在设计中设置专用放水设施。如有珍稀水生生物、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用水要求的河段,必须另外专题论证确定流量。

4.6 做好水电开发政策处理协调工作

项目业主必须按政策处理要求及时拨付资金,做好政策处理相关工作,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未按要求完成政策处理工作的电站,不得组织验收,电站不准投入生产运行。结论

水电是世界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增加农村收入、惠及广大农民的农村基础设施。因此,无论从水电开发的社会效益,还是从水电开发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来说,今后都应当规范有序的发展水电产业。

参考文献 伊明友.浅议新形势下水能资源有序开发.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 2006, 6 : 24~25 2 程回洲.建设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型水电.浙江省水电通讯 , 2006, 2 : 1~3 3 王士武,陈雪.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浙江水利水电 , 2006,50 : 34~35 4 李光华.依法行政做好水电工作.水利建设与管理 , 2006, 3 : 60~62 5 郑通文.论制度绩效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 ,2006 , 12 :18~18 6 孙宗风.生态水利的哲学思考和研究.水利发展研究 , 2007, 12 :15 7 何用休.电力发展的研究和思考.中国电力 , 2008,11 :19~19 8 施国庆.我国水资源政府管理问题研究.水资源保护 , 2008, 4 :1~4 9 沈 节.水电开发的效益评价.华东电力 , 2008 ,(6): 24~25 10 胡边恒, 陈玉明.山东水电现状分析与运行.水力发电, 2008 , 5 : 46~45 11 朱效章 ,林硬.激励政策对小水电发展的重要意义.小水电 , 2008, 10 : 3~5 12 万世权.浅谈水电发展对策.浙江水电开发研究, 2008 ,(2): 14~15 13 曹玉香.新形势下小水电的开发与利用.中国水电发展研究 , 2008 , 40(5):32~33 14 祁恒佐.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小水电通讯 , 20028,(11):19 15 杨宗平, 李未斌.浙江小水电的发展对策.浙江水利 , 2008 ,(1):36~37

第三篇:小水电开发_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神农架林区小水电工程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

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有效开发水电资源,可以促进资源转化,提供有效电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脱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用审慎的眼光重新看待一些水电开发工程,并逐渐发现一些水电工程带来的缺点,如对一些河流不合理的截流造成的泥沙淤积,脱水河道对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库区淹没导致耕地的减少等等。再加上其它一些政策性影响,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水电开发进程明显减缓,水电开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详细论述了神农架林区水电开发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 水电开发 神农架林区

现状和问题

方向和对策

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水电资源,可以促进资源转化,提供有效电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脱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全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5镇3乡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城镇化率达44%。境内溪河密布,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神农架林区立足水能优势,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国家、集体和私有资本齐上,发电、灌溉与调洪并举,走出了一条“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活电”的综合开发路子,使小水电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用审慎的眼光重新看待一些水电开发工程,并逐渐发现一些水电工程带来的缺点,如对一些河流不合理的截流造成的泥沙淤积,脱水河道对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库区淹没导致耕地的减少等等。再加上其它一些政策性影响,我区近年来水电开发进程明显减缓,水电开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详细论述了神农架林区水电开发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

一、神农架林区水电开发的成功做法

(一)依托资源谋发展,夯实小水电开发基础

为了把水能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水电产业优势,神农架林区历届党委、政府都把小水电开发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搞好综合服务,优化开发环境,夯实水电企业发展基础。

1、科学规划,确保开发合理有序。

科学规划是合理开发的前提。根据我区水能资源丰富集中、水流落差大的特点,我区形成了全区小水电开发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神农架林区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在开发工作中,始终坚持合理有序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做到全区“一盘棋”。

2、制订政策,加速开发进程。

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加快我区水电开发进程,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水电开发的若干意见》,积极鼓励区内外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方式参与水电开发,并在税收、规费等方面提供减免和优惠,从投资主体、经济利益、技术保障等几个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政策保证,极大地增强了各方面投资兴建水电企业的积极性,使我区水电开发呈现出竞相发展、迅猛推进的局面。

3、加强管理,推行资源有偿转让。

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全县的水电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出台了《神农架林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水电资源开发均应实行有偿出让。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水电投资环境,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对在建、已建项目的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为今后水电的合理快速开发奠定了政策基础。

4、搞好服务,优化开发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水电开发环境,我区在认真履行政府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大力整治和规范了水电开发外部环境。一是设立小水电开发审批便民服务窗口。由于水电开发审批手续繁琐,办事程序复杂,为优化投资环境,我区设立了小水电开发便民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推行小水电开发审批一站式全程代理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严格约束管理行为。为维护水电企业合法权益,我区制定措施杜绝随意到水电企业收费或摊派的行为,对阻挠、破坏水电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行为,从严从速查处。三是成立了神发水电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加强对全区小水电的统一管理。

(二)拓宽路子求发展,聚集水电开发合力

1、依靠国家投资开发。

我区地处山区,恢复区建制时间不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自筹能力有限,为了加快小水电开发步伐,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汇报林区的水能资源开发情况,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一大批开发项目进入了上级计划笼子。

2、借助招商引资开发。

近年来,适应国家取消对小水电投资的新形势,我们及时调整了开发思路,打破过去依靠政府投资、政府经营的开发模式,改革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力开发,实现了小水电开发的跨越式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先后引进了省内外多家上亿元的投资项目落户我区,兴建了一大批水电项目。大大加快了我区水电开发进程。

3、大力推进股份开发。

水电开发具有风险小、回报稳定、管理简单等特点,是民间资本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小水电建设,鼓励股份投资开发,调动了全区股份办电的积极性。截止2011止,我县共建成股份制或个体私营电站25座,总装机容量达3.519万千瓦。股份办电促进了林区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强化管理保发展,增强小水电开发后劲

1、依照规定,严格依法审批。

在水电项目的审批中,我区统筹考虑上下游之间、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利益,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本着兴利与除害、防洪与抗旱、水利与水电综合开发的原则,严格把好审批关。对环境影响大,生态破坏严重及上下游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明显的水电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等各个审批环节,严格把关,遏制了先建后批、先运行后验收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2、落实措施,抓好水电项目行业管理。

为抓好水电项目的安全运行和行业管理工作,我区每年都要召开全区小水电工作会议,及时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水电开发工作思路,部署全年水电工作。与各水电站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并将电站安全生产与规费奖励挂钩,促使业主抓好安全工作;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就是结合防汛检查对全县水电站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抓好整改,及时回访复查,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树立了五丈岩、姜山头等一批先进示范典型,为其它电站抓好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3、搞活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区积极帮助水电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搞活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积极引导水电企业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如神发水电内部体制改革,推行了岗位聘任制、效益工资制等制度,使企业人、财、物实现了激励和约束双向调节,极大地调动了水电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水电开发的效益分析

(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发展水电,可以有效地开发资源,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发挥了防洪、灌溉和供水等综合功能

众多水电站形成的小水库,在提供发电用水的同时,在洪水、干旱等季节也发挥着防洪、灌溉和供水等综合功能。虽然很多项目均由业主投资开发,却是城市防洪工程的子项目之一,具有拦截洪水和泥砂,调节洪峰流量的功能,对保障区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能源保障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逐年增大。在过去几年全国各地能源供给紧张,普遍遭受电荒的形势下,我区几乎没有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同时,也为全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可靠的能源,这得益于小水电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3、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主要体现在道路、饮水和农田灌溉三个方面。水电工程一般都有配套的通厂通坝道路建设,据粗略统计,全县因水电工程而新建的乡村道路总长约26公里,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万苍乡桥亭自然村,原是闭塞小村,由于水电站开发,机耕路通到了家门口。另外,我区许多水电站为了解决下游村庄的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实施了相配套的水利工程。

4、转移农村劳动力,造就了乡村经济能人

小水电的不断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村人口就业。据统计,全县已建的水电站共安置了332名农村人口的就业。另外,在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造就了一批有思想、懂经济、善管理的发展经济能人,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1、提高了经济总量,培育了新的财政收入来源

据统计2011年前,全区完成发电量2.63亿度,水电企业生产总值达1.2亿元,年创造税费1800余万元,小水电逐渐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一方面,农民从直接参与电站工程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电站建成后,吸收了一定数量农村人口就业。

(三)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由于小水电的发展和农村电网的改造,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电炊、电热、电制茶、农产品深加工等用电量快速增长。随着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实施,丰水期小水电代燃料户不断增加,大大降低了森林砍代量、煤的消耗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遏制了森林和植被的破坏。

四、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积极评价水电开发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客观认识水电开发对社会和生态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存在“三对矛盾”:

(1)与生产生活用水的矛盾。

我区许多村庄依山傍河而居,村民生产生活与河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的自来水源直接取自河流,有的农田灌溉直接从溪流取水,加上村民习惯在小溪中洗浴嬉戏,水电站建设造成河道截流后,难免给下游部分村庄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不便。

(2)与生态用水的矛盾。

除坝后式电站的外,电站拦蓄河水后都将出现或长或短的脱水(或少水)河段,对鱼类的回游,水体生物的多样性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3)与旅游用水的矛盾。

在旅游景点兴建水电站后,导致旅游用水大幅度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木鱼,由于上游兴建电站拦截水源后,受到了不少影响。

五、水电开发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区水电开发利用进展较快,先后兴建了一批水电项目,既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用电问题,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条路子,特别是大量民间资本的介入,为水电资源的开发增添了活力。但是,少数地方在水电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引发了一些水事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一些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部分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最终被迫停止。可以说,当前我区水电开发已逐渐陷入又一个低谷。因此,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水电开发的效益,如何正确制定水电开发思路,如何采取水电开发的对策措施,决定了我县水电事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只重视水电开发的价值,而忽视解决水电建设带来的弊端;或曲解放大水电开发造成的不利影响,而盲目遏止小水电的开发,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一)公平看待开发水电资源的意义

水电资源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是大力发展的农村“六小工程”之一。从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仅仅依靠发展大型火电在近期内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大型电站相继投产后,也须由一大批中小水电来补充,中小水电仍具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和优势。我们要从扶贫、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持续推进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另外,2005年3月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将在2006年1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水能是可再生能源之一,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水电的开发,确定了水能的战略地位,是对水电项目的一个有力支持,该法律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水电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保证水电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对农村水电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工作

水电资源开发必须符合规划,禁止无规划的盲目开发。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县建设的需要,对已有的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复查,对确实需要调整的规划和工程设计按审批程序进行完善,对社会、生态影响确实较大的项目停止开发或取消项目。

(三)继续推行水电资源有偿出让制度

实行水电资源开发权有偿出让,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水电投资环境,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水电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前,应当有经相关部门论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移民安置,土地、山林赔偿,生活、生产用水设施补偿等政策处理意见。

(四)建立水电开发补偿制度

水电项目应按照政策落实对库区及坝下游影响区群众的安置和补偿措施,保障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开发项目可能影响公众集体利益的,其政策处理方案应当经有关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电站业主应允许受影响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政策补偿费用或自行筹资入股投资电站建设。项目业主应在拦水坝下游径流受影响河段行政(自然)村或居民集中居住地投资建设拦水堰和自来水工程,解决生活、生产、消防、景观、旅游等用水需要。

(五)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下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流量

建造引水式电站要尽量避免造成坝后河道断流;引起部分河段断流的电站,必须在规划、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水资源论证中进行重点讨论,分析修建电站后对下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下游必需的保证流量,在设计中设置专用放水设施。如有珍稀水生生物、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用水要求的河段,必须另外专题论证确定流量。

水电是世界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增加农村收入、惠及广大农民的农村基础设施。因此,无论从水电开发的社会效益,还是从水电开发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来说,今后都应当规范有序的发展水电产业。

参考文献: 伊明友.浅议新形势下水能资源有序开发.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 李光华.依法行政做好水电工作.水利建设与管理; 3 郑通文.论制度绩效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 4 孙宗风.生态水利的哲学思考和研究.水利发展研究; 5 何用休.电力发展的研究和思考.中国电力 , 6 施国庆.我国水资源政府管理问题研究.水资源保护; 7 朱效章 ,林硬.激励政策对小水电发展的重要意义.小水电; 曹玉香.新形势下小水电的开发与利用.中国水电发展研究 ; 祁恒佐.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小水电通讯;

第四篇:关于乌镇开发的利与弊

关于乌镇开发的利与弊

2007-08-14 21:13

现在的乌镇,仿古手段太厉害,要么是商业味太浓。要么是房子死一般静无生活气息!烟熏漆黑的木板后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真正的乌镇古镇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毁了!而现在用十几亿元堆起来的,不是文化,而是金钱。

乌镇行记:

我进入乌镇时,兴奋地叫起来,因为这里的水好干净!可是发现那些“老房子”好新,而且沿河居然有很大的空房子等待招租,可以进行房产买卖了。正信步由缰,不料有人从桥对面冲回来,大喊“不得了”,这里被坚壁清野了!到对面街道一看,果不其然,街道死寂,没有人气。正巧有一老年妇女走过,便与她攀谈起来,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水乡乌镇竟是包装出来的!!镇政府在沿河空地上加盖仿古木屋——就是在木板上泼墨加火烤。还在一户户房屋盖上加乌瓦,以示古朴。房子其实不是什么明清时期的古屋,是建于近七八年间的。不信,绕到房子的正面,看看有几家是当真的木结构。沿河边走,细心地发现“老台阶”是新搭建的,而那沿河木屋颜色和格局都太整齐,插入河底的木条也很整齐。在街上张贴着为了开发旅游作出的种种规定。

乌镇有座逢缘双桥,按导游的解说那历史很悠久,可惜它只是2000年的产物。乌镇整个景区里只有两座桥算的上有些历史。但并不是现在的地方。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越古越有味,而是感慨古镇也是可以造假的。桥从湖州东部的练市、和孚等农村买来,那儿的农村现已掀起文化保护热潮。其实这是对的,人家那儿的桥拆了,难道不是文化破坏吗?乌镇为什么要造假呢?很简单,金钱驱动的缘故!现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古镇旅游。乌镇圈个地,砸上好几亿元,搞几个仿古建筑,遍几个历史传说,(尤其编神话传说更容易)再加上视频的优化组合,“古镇”不就出来了吗?但这样的镇有多少文化积淀呢?说实话没有!真正的古镇重要的是镇上的居民(如西塘、南浔),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文化传承,他们的生活与古镇融为一体才是最重要的。

乌镇的西栅现在已经造好了,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仿古时进入施工现场拍摄,遭保安强行驱赶,简直是秘密军事基地!老房子又全部推倒重建,(这做法和保护修复相比起来是方便快捷得多,但眼里只有一张张人民币,所谓的保护古镇只是一个幌子。可旅游现在还不怕工商打假。)唉,现在的浙江,保存完好的沿河古建筑群只剩下南浔的百间楼和西塘的廊棚了!回来时,看见广告语:游千年水乡乌镇西栅,看中国最后枕水人家。可现实状况是:“家”已拆完,至于“枕”,是不是绣花枕头的“枕”?

看到了社会对古建筑保护、旅游开发等事件上的认识误区。我想以一个在第一线工作过的人的立场上,说一些事实及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去过乌镇?乌镇是浙北的一个小镇,基本属于江浙交界地区,1999年开始进行古镇保护与旅游规划,2001年,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很多人提到的乌镇,就是东栅景区。乌镇的镇区格局是由四条老街构成,分别称东栅、南栅、西栅、北栅,中心地区称为中市,但长期以来的战乱以及改造等早已将古镇格局破坏,目前四条老街相对距离都比较远,其余地块早已成为新式的城镇格局。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按照现状,只有分块进行,首先是东栅。我在2004年7月开始工作时,是做西栅景区内的保护与开发,这个工程是2003年底开始的,200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进入试运营阶段。很可惜,我当年4月份就离开了,没有等到开放那天。去年11月份那时我回了一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眼睛顿时就湿润了。

我是浙江人,在山东济南的一所大学读了四年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临近毕业时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投了一个简历给乌镇,当时其实没多想,对于乌镇也仅仅是大概听说过而已,对方招聘也没有注明具体岗位,和在收简历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随便一聊,得知是为乌镇西栅景区的规划以及今后运营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想想自己大学四年,说白了还真没学什么东西,旅游管理这类专业课程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而从事新景区的规划方面工作还是比较新鲜的,至少比较难得,而且我大学里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城市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相对具有一定创意性的课程,而且我对传统文化等还算比较有探索欲望。于是便投了份简历。接下来的就是过段日子通知去乌镇面试,面试通过,毕业后,2004年7月,去乌镇报到了。

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又休息了两天,熟悉了相关环境后,人力资源部直接把我送到了乌镇西栅正在进行规划施工的工地上。我参与了“古厅堂修缮组”,这个团队在我到来之前只有一个人!我是第二个,后来陆续来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我对这个工作是非常好奇,但同时也十分陌生,甚至以前连书本知识都很少触级,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呢?我的脑海中充满疑惑,但在此后的长达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我对这份工作的感情与日惧增!我从来没有如此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前几天我一直在乌镇,走访老友,看看风景,过了几天轻松惬意的生活,乌镇西栅景区春节期间将正式开业了。

昨天无意间看到一本《青年文摘》中有篇舒乙的文章,写他经过浙江湖州荻港村时,被那里“原生态”的风貌所吸引,并呼吁要“原汁原味”地保留,并对有些村民将房屋私自改建为水泥结构感到不满和担忧,等等。

这类观点现在很强盛,他们认为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多数措施对于古建筑等的保护而言是弊多利少,他们希望看到真正的古建筑,真正的前人的生活场景和状态,他们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保护。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在实践中,也渐渐觉得这种想法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时代的发展,有些新旧更迭是无法阻挡的,吹着空调的人,没有权利让别人一定要摇着蒲扇来“保护原生态”,而旅游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当然,看如何操作了。

还是以乌镇为例,很多人都认为旅游开发前他肯定更淳朴,其实不然,开发前的老街,新旧建筑呈杂,河道污染严重,路面全是水泥的,我参与乌镇西栅景区规划与开发时,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减法”,参与安排拆除老街内所有与古镇风貌不符的现代建筑,因历经长久的年代,居住了大量的居民,其中大部分原来格局严谨的古厅堂内,居住着十几户至几十户不等的人家,厅堂内搭建、改建现象非常严重。有些格局已被完全破坏。在拆除了这些新时期的建筑后,再根据原古厅堂的格局和风貌“做加法”,查阅相关镇史镇志资料,进行修缮,小到一个雕花构件,大到其中某一进房屋,都要进行原貌恢复,有些建筑构件看似完好,但内部腐烂等也有比较严重的,或是白蚁横行,这些都要一一进行严格检查更换,总之,我们的大原则是修旧如旧,能不更换的,尽量不更换,能不新增添的,尽量不新增添,尽可能地保持其原真性,同时,必须保证其安全。因为这毕竟还是要住人或给游客参观的。

中国的木结构房屋不同于欧洲的石结构建筑,它必须几乎每年都要小修,必要时大修,现在有些人一看到大修,就马上断定这是在“拆除真古董,新建假古董”,这未免有点武断。

关于复建和移建的话题。

我在乌镇的工作中,得知有部分建筑是复建的,去过乌镇的朋友可能看到过有个道观,这个就是复建的,历史上那个道观早已不在了。以前在论坛里也看到过大家讨论复建的话题,争议较大。当时在乌镇复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乌镇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建筑,如庙宇、塔、衙门、书院,基本按原址原样复建,完全按原址原样不大可能,因为史料不可能保存得那么完整。二是在原有老街区的修缮整治过程中,会拆除一部分里面夹杂的现代建筑,就是我前

面提到的“减法”,拆除后会留下一些空档,为整个旅游区域的整体效果考虑,会复建一些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民居或凉亭、廊等建筑,当然也有空地辟为广场等,包括原有水泥路面全部挖掉,所有管线地埋后铺上青石板,也属于一种复建吧,总之复建是严格掌控其原真性,而且原有建筑尽可能全部保留修缮,严禁整体拆除后仿建的情况发生。

对于复建,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的意义确实已经减小,但乌镇毕竟是一个旅游区,从旅游功能角度而言,有些建筑必须复建,当然其大原则就是对原有保留的历史街区不能有任何的破坏,复建工程我没有参与,只是作旁观者来看的,我觉得同事们是做的出色的!还有个话题就是移建。

我上面说到有部分新增的建筑,有些是移建的,就是把在别处的老建筑包括桥梁等整体搬迁而来,这个做法现在争议也非常大,有专家认为某个建筑其依附的城市环境等是一体的,搬迁后没有任何价值,也有人认为有些建筑本来可能在城市改造中面临拆迁的命运,但现在整体搬迁保护,也不失为一中选择。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是我们理想的愿望当然是我们祖国每一处值得保护的建筑都能完整保留在原有的土地上,但现状来看是不可能,所以选择异地搬迁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吧,像乌镇当时从其他地方购买来的整体建筑主要看中一是基本完整性,本身建筑就非常破败的则得不偿失,二是风格统一,如果搬个福建围楼过来那肯定不行。一般去异地搬迁工程量很大,小心翼翼地将原建筑分解,每个构件包括门、窗、梁、柱、栏杆、楼梯甚至小的雕花构件等等全部作好顺序的记号,照片、录象全部同步拍摄。然后运到乌镇后完整地再搭建起来。

对于老民居的修缮,我们一般走如下的计划流程:

1、原貌记录,通过照片和录象,将修缮前的房屋外貌记录存档。

2、修缮方案制定,这个就包括很多内容了,比如哪个地方是后建的,需要拆除,哪里的门、窗雕花等缺损,需要补,有些如房屋整个立面原貌已经全破坏了,都是水泥墙了,那拆除后需要怎么恢复,怎么个设计,门、窗都用什么样式,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总之是一份让施工人员一看就明白的东西,能按着去做的东西,要求图文并茂。尽可能详尽。

3、开始施工后,需要现场监督管理,比如某些地方可能会和修缮方案冲突,要现场调整,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会和你商量更好的方案,等等,有些都需要反复的沟通论证,另外如现场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拍摄以及工程量记录(最后审计工程款需要用),此外还有很多琐事,比如现场严禁吸烟,垃圾及时清理、安全措施等等,我在两年里总共抓了大概有近10个吸烟的工人,每人罚款300,当然钱全交公的,哈哈!

4、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比如配套设施组要重新进行水、电、煤气、电话、网络等管线的铺设,这时就需要和我们协调,做到尽可能不破坏建筑原貌。

5、完工后的拍摄。

6、再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如修缮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会再进行部分的油漆作旧、防疫站的人会进行防白蚁的药物喷洒,绿化部门可能会对其中天井里的树木植被等进行防护或重新种植,另外最后审计部门验收等也需要我们在场。

总之我写下来看上去好象比较容易,但真正在工作中,那种艰辛是旁人很难体会的,我们基本都是在施工现场,严寒与酷暑都一样,我们的临时办公室就是施工现场旁边挑个稍微干净点的小屋,摆个桌子椅子装个电灯,我们在办公楼里都有单独的办公桌,但除了用电脑,一般情况下都很少去。黄金周期间,只要是在施工,我们一般都不休息。当然,现在回乌镇,看着那些以前倾注自己汗水的成果,心里都会很激动,我想这就是工作中得到的最大的满足吧!

据说,这是梁思成先生第一个提出的理念,他还举了个小例子:他去镶牙时,牙医并没有给他镶雪白的牙,而是用了微黄色的。

在乌镇的工作,我参与了大量“修旧如旧”的过程,在此,也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因为

目前如何修旧如旧,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木结构的房屋是需要经常修缮的,我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大概总结一下,有下面几种“修旧如旧”。

1、用旧的建筑材料修复。(虽然是旧但必须是结实牢固的,这等于是废话,呵呵)

2、用新的建筑材料修复,然后新的建筑材料上做一些作旧处理(在不破坏建筑材料的前提下,如某些地方用浓度很高的化学溶剂作旧就不太可取)作旧是为了与原有的协调。

3、用新的建筑材料修复,然后不论新旧,刷上漆,使之统一,靠时间的推移慢慢自然变旧。

4、旧建筑全部推倒新建一个仿古的。

以上四种,除了4,肯定是错误的,前3种,似乎都有理由,也有不同的人认同或反对。不知大家怎么看?

至于技术方面,有人认为必须完全按照传统技术,不能带一点现代含量,否则就不能叫“修旧如旧”,这点上我认为不可能做到

《转载自中国古镇旅游网》

第五篇:郴州市老年公寓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郴州市老年公寓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01-06

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位于郴州市南郊,距市中心仅9公里,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京珠高速公路、资郴桂高等级公路擦肩而过,市内7路车直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镇旁边有风景秀丽的仙岭水库,湖库容1324万m3,水质清洁,碧波荡漾,四周风景丽人,因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过市场调查,根据石盖塘的地理环境,在靠近仙岭水库旁边建设一个老年公寓,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可以开辟一个人和自然充分和谐的老年居住、养老场所。

第一章

项目立项社会背景

一、我市城区机构养老的现状

1.机构养老的需求巨大。我们曾在城区进行了关于养老方式的问卷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与儿女同住由儿女养老的占30%;居家养老由社区提供服务占20%;到养老院或老年公寓养老的占50%。在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人中,他们认为能够接受的收费标准从三百元到一千多元,以享受不同档次的服务。调查结果反映出群众对参加机构养老的迫切需求。在“四二一”结构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两口子在外忙工作,回到家里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管好孩子负担确实很重,一些思想开朗的老人把入住敬老院不拖累儿女当时尚。对于那些儿女孝顺但不在身边的空巢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和身体不太好的老人,由于生活中无人陪伴,孤独感严重,生活质量下降。他们表示,只要交的钱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内,愿意到规范化的正规养老机构去安享晚年。

2.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建设滞后。不包括各县、乡的养老机构,在我市的中心城区目前只有北湖区儿童福利院、苏仙区光荣院、市郊乡中心敬老院、郴江镇敬老院共四所社会福利机构。这些福利机构都是八十年代由政府投入为主兴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全市弃、残儿童和国家供养的《五保》、《三无》老人的集中收养问题。当有多余床位时,也收留了一小部分愿意到这里寄养的老年人。2007年末在院入住共340人,其中为了养老的目的而自费入住的老人只有45人。这几所福利院经费短缺、运转困难、缺少经过培训的专职护理人员而且文化、康复、医疗设施不足,与规范化的养老机构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如此,市区的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到以上“养老机构”咨询和要求入住的老人络绎不绝。

所以从社会化养老角度考虑,我市中心城区还没有一所独立的经营性质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养老需求。

我市中心城区目前在机构养老的,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0.14%,远低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而这一数字与国外社会平均5%-7%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3.民间资本进入举步维艰。在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社会激增的养老需求必须依靠民办机构来满足。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总数的9%-10%,其中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占总数的3%-5%。保守估计,按其中3%的老人住进老年公寓,那么全国将形成开发建设10亿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市场,达到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我们郴州市中心城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约三万八千人,按上面的方法推算,在未来几年内,仅在中心城区内老年人公寓的市场投资规模至少应该有2—3个亿。而我市中心城区民间养老机构却是空白。

二、建设老年公寓的必要性

目前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和“看病就医方便”。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呈现出以下特点。在经济上要靠自己。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表现在弱化。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就医看病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自己设计自己的晚年生活,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本着敬老爱老的精神,以爱心照顾长老,诚意为长者提供一个舒适、宁静、受敬重而温馨的乐园。建立一个老年居住、交流老有所用的公寓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愿。

如果能在石盖塘镇建一老年公寓,可让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及康体的群体生活。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各种营养套餐搭配科学合理。在这里生活的老年人无病可以休养,有病可以得到医治,休闲时可以娱乐,康复时可以运动、游玩。在这种背景下,在石盖塘镇建一所老年公寓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章 石盖塘建立老年公寓的优势

1、仙岭水库鸟语花香,环境相当静谧优雅,自然景观独秀,气候宜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这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其生态系统之完整性和原始性,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这一切都有利于身心之健康。老年公寓项目,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厚,方法可靠,前途广阔,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事业。老年公寓的建成,可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也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2、石盖塘镇虽然远离喧哗的市区,但是又不远离城市中心。目前石盖塘是郴州决无仅有的居住养老的地方,每逢节假日,儿女们可以到老年公寓陪伴老人,和老人一起交流感情,让老人的余生在这里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得到安慰。

第三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投资估算总投资3000万元

2、经济效益分析

2.1生产成本估算

(1)职工工资

固定职工100人,人年均工资及福利9000元,年工资福利共计90万元。(2)行政办公及燃料动力费100万元。

(3)维修费3000万元×3%=90万元

年均总成本280万元

2.2年收入估算

按1000个床位设计,按70%的入住率实际床位收入700个床位,每个老人入住按600元/月,实际年收入为600×12×700=504万元

2.3资金回收

每年回收资金为504万元-280万元=224万元

3000万元÷224万元/年=13.39年

需要13.39年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3、社会效益

3.1直接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另外临时性工作还解决数十人。

3.2带动了周围旅游景点的旅游发展。

郴州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现有30家异地养老互动式旅游定点单位,而要成为定点养老院,首先其周边要有旅游景区,满足老人边旅游边养老的目的;养老院所在地交通要便利,附近要有医院,便于老人紧急就诊;养老院本身要具备一定规模,具有一定接待条件,且院内的环境优美,卫生条件好,康复娱乐设施完备,服务质量高。而我们要建成的老年公寓都具备了这些条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近1.5亿,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 超过4亿,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去旅游,目前中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我国老年旅游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黄金周过后“淡季不淡”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老年旅游者支撑。所以,老年公寓建好以后,全国各地的老人可以在郴州实行异地养老旅游。

3.3建立郴州第一个“老年公寓”,在社会上会造成重大影响,提高品味。

4、环境效益

老年公寓是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触合区域人文、社会景观,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通过与自然的交往,达到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目的。使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享受到自然生态所带来的好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老年公寓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可从两个方面的材料来判断,一是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基础设施具备的程度;二是市场测算和发展前途。老年公寓项目,按前面论述,开发这一项目是可行的,前途是远大的。如果政府能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可以肯定地说,老年公寓项目是可行的。

下载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