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两则故事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本课,我采取从“学”和“辩”字入手展开教学。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3、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设计意图:
“教师谈话”明确文言文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就是传承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成语导入”激发学生追本溯源的学习兴趣。“介绍孟子”是让学生初识孟子,对孟子有简单的了解。耳熟能详的孟子名言,让学生感到孟子虽然生在距我们很遥远的年代,但他的话至今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孟子离我们很近,他的思想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点燃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理解题目,提出质疑
1、弈:下棋 学弈:学下棋
2、就题目提出问题
(预设所提问题:谁学下棋?跟谁学?怎样学的?学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
“学贵生疑”,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现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初读课文,寻找节奏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老师的领读要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学生在老师的导领下逐渐把课文读连贯、读准确,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产生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之:的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
“善弈者也。”善:善于
“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者:……的人
“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d、再吟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 之: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 之: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虽与之俱学” 之: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
C、看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D、分角色吟诵课文
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
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
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
师生合作读两次)
F、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理解④⑤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练习两遍)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
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吟诵,再运用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及回顾已有知识的积累的方法逐词逐句理解课文的意思,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在读中能发现文言文的韵律,在读中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在读中能受到启迪。学生会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吟诵、理解能力也会在一个个环节中不断提高。
五、吟诵背诵,欣赏感悟
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 点评(2次)
2、试背全文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会把课文读得更好。学生在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吟诵中,感悟文言文的韵律,在头脑中呈现两个人学下棋时的情景,尽情享受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
六、拓展延伸,体验快乐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
3、师生齐读
4、理解大意
大意:比如说,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
结束语:
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扩大视野,体验读文言文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 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注:
本文参考周奇老师的课堂录像
《两小儿辩日》
教学过程:
一、写“辩”导入,牵引注意
师板(让学生看):“辛” 问:“读什么?” 生齐读:xin
师再板(让学生看):辛 问:老师又写了什么字? 生齐读:xin
师在两“辛”之间加“讠”问:这个时候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读——
生齐读bian
师:看着“辩”字的字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辩”字的意思吗?(1、争论的意思;
2、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而争论,双方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师:请大家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论什么?(师补充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两小儿辩日》
师:边读课题边想老师提的问题: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
生: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在早晨、中午离我们远还是近)
设计以图:
由写“辩”字导入,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牢记“辩”的字形,并理解字义。在对“辩”字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设计问题,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悄然无痕。同时,为后面两小儿激烈辩论作了铺垫。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课文(略)
强调:知=智 读音 zhì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生齐读课文,然后理解故事大意。)
设计以图:
质疑需要思考,让学生质疑,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思考。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动口、动脑,在多次诵读中,他们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还会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悟出故事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1、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师指导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两小儿是在辩: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相机板书)
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 生1:争论。
生2:辩论。
生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
生3: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
生(齐):辩斗。
设计以图:
寻“日”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两小儿“辩”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辩”的意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辩斗”一词是全文的中心词,更能突出渲染两小儿辩日时的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的激烈的气氛。引出“辩斗”,能使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呈现出当时的情景,解决了刚才学生提出的“怎么„辩‟的”问题。
四、演“辩”经过,感受氛围
师:怎么才是 “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
大家点评
师点评后,再请两小儿辩斗。师生再点评。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设计意图:
用感情朗读表演“辩斗”经过,营造“辩斗”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辩斗的激烈,互不相让的氛围,解决了学生提出的“辩得怎样”的问题。
五、品“辩”内涵,悟儿品质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设计意图:
在感情朗读“辩斗”后,回味“辩斗”过程,让学生深入思考“辩斗”的内涵,感悟到两小儿的天真、对这一自然现象观察的细致入微、敢于质疑、亮明自己的观点等优秀品质。
六、解“辩”之谜,获得新知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学生发表见解。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大屏幕。师出示其中知识幻灯片
设计意图:
“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这一问题会激发学生口头表达和思维训练的欲望。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探究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地球远,什么时候离地球近。这个令两小儿争辩不休的问题,本是枯燥难懂的知识,这样可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
七、揭“辩”之果,悟子品质
师:这个知识难吗?
生: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1:孔子不能决也。
生2: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生: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师:什么是“知”?
生1:知道。
生2:知识。
生3:学问。
设计意图:
这里是让学生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决了学生提出的“辩的结果”问题。
八、为子续“辩”,学无止境
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2、(学生练笔。)
3、交流共享
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师叫她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
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
生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生4: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生写下“愧矣”)
生5: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生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7:天下之大,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者无也!
4、师结束语:
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
(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设计意图:
本课最后安排的小练笔,不仅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而且可彰显学生深邃的思想,多元的个性和活泼的语言。孔子的智慧,两小儿的智慧,学生的智慧交相辉映,奏出一曲动人的智慧之歌。
九、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设计意图] “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设计说明]
该板书(共18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
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
第二篇:六年级下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引导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重、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爱什么电视节目?
生:少儿节目……
师: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你还知道哪些品牌的电视?
生:学生说说电视品牌。
师:老师最近想买台电视机,该买什么品牌的呢,你有什么建议?
生:说说自己的建议。
师:老师如果想统计彩电市场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用什么统计图最合适?
生:扇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用扇形统计图?
生:能反映出总量和部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沿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思考,学生先了解彩电的各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再来思考用什么统计图最合适。这样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巩固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探讨、交流例1
(1)师: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了,老师根据调查制作了一副彩电市场各彩电占有率的统计图,你从中能发现什么信息?(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图并说说发现的信息。
生可能发现的信息有: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师:索尼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师: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师:你认为的“其他”是什么品牌的电视?
生:可能是一种电视品牌,也可能是多种。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先和自己小组的同学说说,再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
学生展示成果。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生1:在第一种方案里是把原来的“其他”又分为TCL和别的品牌,TCL的市场占有率22%明显大于索尼的市场占有率20%,索尼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不是最高的。
师:那TCL的市场占有率一定是最高的了。
生2:TCL的市场占有率也不一定是最高的?因为“其他”的占有率还或许有一种比TCL的还要高。
师:在第二种方案里,也有“其他”呀?或许也可能有一种比索尼的高吧?
生:不可能,因为“其他”的只占11%,就算是一种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最多才11%。
师:原来在第二种里没有像第一种那样的可能了。那创维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因该排在第五位了吧?
生:不一定。
师:怎么又不一定了?
生:在考虑索尼彩电的市场占有率时,“其他”的占有率11%比索尼的20%少,所以不必考虑,但是现在要考虑创维的市场占有率10%比“其他”的占有率11%要少,所以在“其他”里或许还有比创维高的。
师:那海尔的市场占有率7%一定是最低的了?
生:不一定。
师:又不一定?
生:“其他”的彩电市场占有率或许有比海尔的低的。
师:刚才和创维比的时候不是说比创维的10%高吗,怎么可能比7%低呢?
生:有可能。刚才和创维比的时候一种可能比创维的高,也可能比创维的低。
(2)引导释疑
师:谢谢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分析,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能发现老师制作的那副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小结。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在制作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请小组讨论。
生:收集数据要完整。
生:……
师;再想一想在分析统计图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教学例2:
(1)小组探讨,交流。
这幅图,是某公司员工A和B分别绘制的本公司员工去年下半年月薪情况统计图,初看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相同的数据,制成的折线统计图在外形上却迥然不同,折线的走势一个平缓一个陡峭,给人直观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
(2)引导释疑。
提问:为什么这两幅图看起来不一样?进一步观察数据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两幅图虽然看起来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统计数据却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左图一格代表50元,右图一格代表100元。)(3)教师精讲:
我们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67页第一题图,提问:
(1)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2)你能判断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吗?
(3)喜欢乒乓球的与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比是多少?
(4)喜欢乒乓球的比喜欢羽毛球的多百分之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的体育项目,阐明其中可能含有人数比排球项目更少的项目,从而根据该图不能判断出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师可以追问: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出示69页的2题。(某地区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统计图)
思考:(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结合练习理解,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知道在根据扇形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谈一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统计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第三篇: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学弈》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 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 wèi)听。..(2)为.(wéi wèi)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yú yǔ)?(3)弗若之矣.(yǐ
yì)。
(4)鸿鹄.(hú háo)
(5)思援弓缴.(zhuó
jiǎo)而射之
(6)曰.(rì
yuē):非/然也。
3.形近字组词。
弈()诲()俱()奕()悔()惧()4.选字填空。
诲 悔
(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 致
(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写出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5)思援((2)使弈秋诲()二人弈()(6)虽与之俱((3)惟()弈秋之为听(7)为是其智((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8)非然(7.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BLX01-1
援(缓())弓缴()学)弗若()也)()而射之)与?)))
句段集锦
8.用“/”划分朗读节奏。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9.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11.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读了《学弈》你有什么想法? 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6BLX01-2
《两小儿辩日》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用“/”画出朗读停顿。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3)及()日中则如盘盂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5)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
5.一词多义:
(1)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__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为:__________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__________
(2)其 ①问其故
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_________ ③未有其比
其:__________
6.古今异义:
(1)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
今义: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
今义:
.7.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通假字___,本义______ 8.找出课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9.成语加法。
(1)()丝不苟+()霄云外=()万火急(2)()全其美+()神无主=()面威风(3)()思而行+()海为家=()零八落
(4)()长()短+()上()下=()全()美(5)朝()暮()+()丝()毫=()分()裂
6BLX01-3
句段集锦
10.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1.选出正确的翻译
(1)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2)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1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1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课文链接(课内同步阅读)
1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2)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段~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段~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段~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4)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
6BLX01-4
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15.语言表达训练
(1)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3)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5)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6)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16.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6BLX01-5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___。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____射大地。
文学常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部书记录了____的思想和言行,他是我国古代的____家、____家。
2.《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____家、____家、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写两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
(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面取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6BLX01-6
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
(三)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① 铛臼:烹茶的工具。② 伏谒:拜见。
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9.翻译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11.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善良()隐藏()(3)蒿笋生长在哪里?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6BLX01-7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欲得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父追日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
6BLX01-8
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_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则__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____________
“更”的读音是():____________ “不肖”的“肖”读音():____________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我知道成语的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六)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____________
誉:____________
其矛:____________
其人:____________ 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⑦趋:快走。⑧往——去,到……去。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LX0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①本文第一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_________补天,我觉得女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用自己的话翻译。
(一)精卫填海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二)刻舟求剑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夸父追日
1、夸父与太阳竞跑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化成桃林
2、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四)郑人买履
1.鞋子 量长短 于是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寓言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五)晏子使楚
1、身体矮小 gēng 改变 xiào 品德不好 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 齐国难道没人吗,派你作为使者? 比喻
2、热爱祖国、能言善辨、机智勇敢 六)自相矛盾
1、yù 卖 夸耀 他的矛 那个人 那人不能回答了。
2、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6BLX01-10
(七)揠苗助长
1、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yú 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
(八)《为学》
1、设问、对比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学它,那么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2、两个和尚去南海的经验个 勤奋努力,奋发向上 成功
(九)女娲补天
1、五色石 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2、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天,不是完整的天。地,不是完整的地。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6BLX01-11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设计
3T模式在高考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教学设计
贵州省龙里中学 李宜勇
教学目标:
1、识记并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的词义。
2、训练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3、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难点:文言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更多义项。课前准备:
1、老师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并分发给学生。
2、以3T教学模式将相邻两桌分为A、B 学习小组。教学方法:
1、老师组织课堂。
2、学生自主学习并相互探讨。课时安排:2课时
附:2015年高考安徽卷文言文原文: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1)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2)世族,幼不喜纨绔(3)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4)篾(5)如也。于诗嗜(6)陶渊明,少(7)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8)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9)。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10)知(11)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12)一钱自污(13)。视民如子,治行(14)冠(15)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16)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17)重言路(18),台省官皆矫尾厉角(19),务毛挚(20)搏击有名高(21)。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22)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23),如退院僧。暇(24)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25)会(26)食浮屠(27)、老子之宫(28)。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29)不肯相下(30)。先生默坐,或(31)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32),觉我言为烦。先生固(33)耽(34)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35)了悟初因证果大旨(36)。每过其居邸(37),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38)。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39)以为言,则笑曰:“吾筹(40)之熟(41)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42)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43)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44)之思,属(45)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46),予辈皆为(47)赋诗。未几(48),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49)纪实云。归田后,尤(50)孤介(51)自持,不接当事(51)。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53)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54)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55)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56),而于禅悦文字尤(57)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记字词
1、AB分别识记下列词
任务A:(1)讳:避讳(2)生:出生(3)纨绔:富贵家子弟(4)声利:名声利益(5)篾:看不起(6)嗜:喜欢、爱好(7)少:年少(8)长老:年纪大的人(9)名籍甚:名声很大(10)出:出任(11)知:知府、知县(12)以:因为(13)自污:玷污自己(14)治行:政绩(15)冠:位居首位(16)为:担任(17)方:正当(18)重严路:重视广开言路(19)矫尾厉角:逞强好胜(20)毛挚:即毛鸷,比喻凶狠残暴(21)名高:好的名声(22):下直:下班(23)宴坐终日:整日平静地坐着(24)暇:闲暇(25)或:有时(26)会:相聚(27)浮屠:寺庙(28)老子之宫:道观
任务B:(29)负气:凭侍意气(30)相下:认输(31)或:有时(32)自失:自己的不足(33)固:本来(34)耽:沉迷(35)尤:特别(36)大旨:要义(37)居邸:住处(38)惟......而已:只有......罢了(39)或:有人(40)筹:谋划(41)熟:仔细(42)不肖:不成材(43)忧:祸患(44)归田:辞官归隐(45)属:通“嘱”嘱托(46)见志:表达志向(47)为:替(48)未几:不久(49)盖:大概(50)尤:更加(51)孤介:耿直大方(52)当事:当权人(53)馈问:带着礼物拜访(54)倘:倘若(55)雅操:高尚的节操(56)矩度:规矩法度(57)尤:更加
2、AB同学交换识记任务
3、AB同学相互检查识记任务 A考B:B得分
(1)讳(2)生:(3)纨绔(4)声利(5)篾(6)嗜(7)少(8)长老(9)名籍甚(10)出(11)知(12)以(13)自污(14)治行(15)冠(16)为(17)方(18)重严路(19)矫尾厉角(20)毛挚(21)名高(22)下直(23)宴坐终日(24)暇(25)或(26)会(27)浮屠(28)老子之宫 B考A:A得分
(29)负气(30)相下(31)或(32)自失(33)固(34)耽(35)尤(36)大旨(37)居邸(38)惟......而已(39)或(40)筹(41)熟(42)不肖(43)忧(44)归田(45)属(46)见志(47)为(48)未几(49)盖(50)尤(51)孤介(52)当事(53)馈问(54)倘(55)雅操(56)矩度(57)尤
二、活学活用(师生互动区)
1、AB同学分别完成列句子的翻译,然后AB互改。(每小题5分)老师出题如下: A任务区:得分
先生生(2)世族,幼不喜纨绔(3)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4)篾(5)如也。
翻译 出(10)知(11)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12)一钱自污(13)。翻译
世祖章皇帝方(17)重言路(18),台省官皆矫尾厉角(19),务毛挚(20)搏击有名高(21)。
翻译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22)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23),如退院僧。
翻译 B任务区:得分: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22)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23),如退院僧。
翻译 或(25)会(26)食浮屠(27)、老子之宫(28)。
翻译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29)不肯相下(30)。
翻译 归田后,尤(50)孤介(51)自持,不接当事(51)。
翻译
2、AB互动区:AB同学分别在原文中挑取两个你认为重要的句子考察对方的翻译能力(每题5分)A出题区:
(1)(2)B答题区:得分
(1)(2)B出题区:(1)(2)A答题区:得分
(1)(2)
第二课时
三、能力提升
AB同学共同翻译全文。
四、高考链接:(师生共同完成下列高考题)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
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其别号也
吾其还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为武置酒设乐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①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② 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③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五、课堂延伸,掌握以下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1.AB同学分别识记以下常见的多义词。A任务区:数
①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③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⑤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⑥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B任务区:发
①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②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④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⑤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⑥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⑦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2、AB同学交换识记任务
3、同学互相检查识记任务 A考B:B得分
(1)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5)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B考A:A得分
(1)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2)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4)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5)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7)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课后反思:运用3T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之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高考题的能力增强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运用识记词汇翻译文言句子和课堂延伸部分的句意理解等方面很吃力。这充分暴露出了学生存在平时积累太少,训练也太少的问题。当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与我们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也有关系,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占用了所有课堂时间来讲授,学生识记和训练都布置成了作业课后完成。试想,学生要学那么多科目,哪有那么多时间呢?我想,如果我们能长时间地运用3T教学模式教学,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经过长久的积累一定能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五篇:文言文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明确中考考点,把握课外文言文。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二、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弄清字音和停顿。读音:(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齐读全文。
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5.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三、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自己试着翻译
四、明确中考考点,出示课件。
五、沙场练兵,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