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规划家及成就
一、古代规划家
1、希波丹姆:希腊建筑师,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希波丹姆模式”。
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因此,古希腊的方格网道路城市从指导思想方面与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方格网道路城市存在明显差异。希波丹姆模式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这一模式在希波丹姆规划的米列都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此之前,古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的规划;自此以后,这种城市布局形式被奉为典范。
主要成就:希波丹姆的规划形式主要体现在他本人的实践中,如公元前475年左右他主持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公元前446年左右规划了雅典附近海港城市庇拉优斯;公元前433年规划了塞利伊城(在今意大利)。从那以后,古希腊城市,特别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建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米列都城”。
米列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以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最大街坊的面积亦仅30×52米。
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其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其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城市南北两个广场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面貌,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周围有敞廊,至少有3个周边设置商店用房。
2、维特鲁威: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在总结了当时的建筑经验后写成了关于建筑和工程的论著《建筑十书》,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鲁里亚、罗马早期的建筑创作经验,从一般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地段、各种建筑物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每一卷的大概内容如下: 卷一:有关建筑学的一般知识和城镇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规则。卷二:有关建筑历史和建造材料。卷三:卷四:讨论神庙。卷五:有关公共和城市建筑。卷六:有关家庭建筑。卷七:有关内部装饰。卷八:有关水利供给。
卷九:有关太阳钟以及其他一些测度时间的方法。
卷十:有关机械工程,包括在建筑工业以及军事中使用的机械。
这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也是现在仅存的罗马技术论著。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
3、卡米洛.西特(1843~1903)奥地利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画家暨建筑理论家,被视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人。
1898年出版的著作《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该书1902年被译成发文,1926年被译成西班牙文,1945年被译成英文,1982年被译成意大利文,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美学问题的兴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书中力求从城市美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卫生和社会问题,所以说,他还停留在建筑学的角度,但是把工作对象扩大到了整个城市,这种扩大的建筑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还存在着差距。
二、现代规划家
1、托马斯.莫尔(1477~1535):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学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于16世纪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ua),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时期,针对资本主义城市与乡村的脱离和对立,私有制和土地投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矛盾,莫尔设计了由50个城市组成的乌托邦,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每户有一半人在乡村工作,住满两年轮换。街道宽度定为200英尺,城市通风良好。住户门不上锁,以废弃财产私有的观念。生产的东西放在公共仓库中,每户按需要领取,设立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以莫尔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实质,但它们实际代表了封建社会小生产者,由于新兴资本主义对他们的威胁,引起畏惧心理及反抗,所以企图倒退到小生产的旧路上去。莫尔的乌托邦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有一定影响。
2、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作家。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曾写下这样的光辉诗句;“我降生是为了击破恶习,诡辩、伪善、残暴行为……我到世界上来是为了击溃无知。”康帕内拉忠实地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为真理、正义、自由和解放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康帕内拉于1622年在狱中写成《太阳城》一书,这本书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主义著作。他在书中采用对话体裁,描绘出一个根本不同于当时西欧各国社会的新型理想社会。在“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居民从事畜牧、农业、航海、防卫等。城市空间结构由七个同心圆组成。太阳城反映了意大利下层人民反对封建剥削,要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在社会主义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其他主要著作有:1593年的《论基督王国》、1638年的《形而上学》、1613-1614年发表的30卷的《神学》。
3、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罗伯特.欧文是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提出解决生产的私有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的方式是“劳动交换银行”及“农业合作社”。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是其“自由共产主义”的试验场。在这一设想里,提出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它所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4、傅立叶(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和矛盾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理想社会是以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的公社,生产与消费结合,不是家庭小生产,而是有组织的大生产。通过公共生活的组织,减少非生产性家务劳动,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公社的住所是很大的建筑物,有公共房屋也有单独房屋。
他的主要著作有:1808年的《四中运动和人的命运》,1822年的《关于家庭农业联合》和1830年的《新的世纪工业》。傅立叶强调社会要适应人的需要,警惕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浪费。他在法国和美国建立起协助移民区,其中最著名的是1840-1846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和新泽西州建立的法郎吉。
5、霍华德(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的书。它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田园城市运动也发展成世界性的运动。除了英国建设的莱切沃思(Letc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以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在当今的城市规划教科书中几乎无不介绍这本名著。田园城市:只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田园城市”主要包括两部分。
其观点主要有:(1)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土地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3)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支配;(4)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公顷,城市外围有2023.4公顷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产品用。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它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意义: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关系,提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等重要问题都提出了见解,被视为“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或者“里程碑”。但是它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城市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及社会制度导致的。
6、沙里宁(1910~1961):20世纪中叶美国最具创造性的建筑师之一。于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有机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
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空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
7、勒.柯布西耶(1887~1965):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勒.柯布西耶是对当代生活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20世纪文艺复兴时的巨人,是毕生充满活力,永无休止进行创造的设计大师、建筑大师和艺术大师,在现代建筑运动中,他最有效地充当了前后两大阶级的旗手:20年代的功能理性主义和后来更广泛的有机建筑阶段。
他是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大师:建筑师、规划师、家具设计师、现代派画家、雕塑家、挂毯设计师,同时他又是多产作家,出版有50多部专著及无数文章。
于1925年发表了《城市规划设计》一书,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①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速度提高;②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存在矛盾;③城市中绿地空间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
柯布西耶以建筑美学的角度,从根本上向旧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发起了冲击。这意味着20世纪初期“新建筑运动”向学院派及古典主义的冲击扩大到城市规划的领域。
8、赖特(1867-1959):美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作家、教育家,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超过1000个建筑设计,其中完成了约500栋建筑。在赖特超过70年的建筑师生涯(1887年-1959年)中,设计了一系列各式建筑,包括办公室、教堂、摩天大楼、旅馆和博物馆,另外还包含许多室内物品的设计,如家俱、花窗玻璃。1991年被美国建筑师学会称之为“最伟大的美国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理念影响了整个美国建筑进程的理念,直到今天,他可能还是整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
于1935年发表了《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是就是“广亩城市”。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9、佩里:于1929年创建了“邻里单元”理论,其基本出发点一是以邻里单位为细胞来组织居住区,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对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根据这些原则,佩里建立了一个整体的邻里单位概念,并且给出了图解。邻里单位的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其中以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城雷德朋最为著名。雷德朋的设计(1928年)针对1920年代不断上升的汽车拥有量和行人/汽车交通事故数量,提出了“大街坊”的概念。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由若干栋住宅围成一个花园,住宅面对着这个花园和步行道,背对着尽端式的汽车路,这些汽车道连接着居住区外的交通性干道。在每一个大街坊中都有一个小学校和游戏场地。每个大街坊中,有完整的步行系统,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这种人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的做法,通常被称作“雷德朋原则”。
第二篇:家校携手共育 成就美好未来
家校携手共育
成就美好未来
——郭河镇明德小学六年级家长会报道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交流毕业班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全面提高,2013年12月5日下午,郭河镇明德小学举行了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会议由六(1)班童丽丽主任主持。学校党支部书记韦吉祥做了主题讲话。
家长会上韦吉祥书记代表学校,感谢家长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大力支持,然后向全体家长介绍了目前学校创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强调这些都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参与。他还说明了学校毕业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具体工作要求,向家长们提出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希望家长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为共同教育好孩子而努力。
接着童丽丽主任就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从理论和方法上作了详细的指导。你看,大屏幕上首先展示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喜报”,也展示进步较大的同学、学习自觉的同学,还表扬上课积极听讲、作业书写认真的同学。特别表扬了吴蕾同学获得学雷锋征文比赛县级一等奖;王萌同学获得规范字书写大赛县级二等奖;束雅同学获得纵横码知识竞赛、默打国家级二等奖;束雅同学获得文明出行演讲比赛县级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中,王佳、束雅获得一等奖;叶晔、何瑞麟获得二等奖;吴蕾、赵彧、王骏跃获得三等奖。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展示非常高兴,家长们也比较满意。接着,童丽丽从学习方法、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做到高效学习,同时也指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多给孩子一点安宁,多给孩子一点约束,多给孩子一点引导。
最后,班主任又与个别学生家长沟通,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家长和授课教师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看了孩子们在校作业,听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孩子发展的建议。
这次家长会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家长会,了解了毕业班的特殊性,知晓了家庭教育的一些注意点。他们将全力支持学校及班级的各项工作,将与学校、老师携手共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孩子们成就美好的未来。
(作者:韦吉祥 编辑:wjx2013)
文章热词:家校互动
第三篇:家校共育,成就星级少年
家校共育,成就“星级少年”
云河小学
李春丽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自己担任班主任的五年级一班是刚从两个学校学生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班级,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均有很大差异,但也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开学至今的一个月时间里,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用规矩来制约孩子的行为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就无以成方圆”。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学生个人的自律难以奏效,仅靠老师的说教收效甚微。因此我采用“综合评价,星级表彰”的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这种动态的、开放的评价模式,来约束孩子的不良习惯,激发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传统的评价由于目标的单一,方法的唯量,功能的偏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获得新突破的一个瓶颈。过去的评价模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基本素质的发展;只关注终结性的评价,忽视学生素质发展变化的过程;只关注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忽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有鉴于此,我采用了“综合评价,星级表彰”这一评价学生的新模式,这种评价学生的新模式有效地克服了过去评价模式的诸多弊端与不足,与过去的评价模式相比,显示出了其独有的特色和显著的效果。
1、从评价内容上看,一改过去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弊端。根据《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有关内容制订出评价的标准。这一标准讲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讲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既要在校做一个好学生,还要在家中做一个好孩子,更要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倡导每一个孩子,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生活,还要学会生存。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及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的中坚。
2、从评价的过程上看,一改过去评价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弊端。这种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追我赶,为争做“星级少年”而时时刻刻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良好习惯。
3、从评价的方法上看,一改过去评价只注重选拔与甄别,而忽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的功能这一弊端。这种评价的方法:我先把班级的学生找出八个小组长,这些小组长是我亲自任命的,他们有一个月的试用期,然后小组长自己挑选组员,这样组成他们各自的小组。然后由他们自己起一个具有意义的名字。、小组 确定后,由小组长按照他们的平时表现和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A、B、C、D、E、F等级,小组长是A,依此类推。我会按照他们平时的活动表现记录在案,根据你的表现给予奖星或扣分的赏罚,当得星数累计到一定程度,便授予你“星级少年”的称号。同时又根据得星数分成不同的档次:获得5颗星的同学将评为“希望之星”,获得6颗星的同学将评为“成长之星”,获得8颗星的同学将评为“优秀之星”,获得10颗星的同学将评为“成功之星”,获得金太阳的被评为“星级少年”这样,每一个孩子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星级少年”。这样一种评价方法,少了粗暴的训斥,少了严厉的惩罚,而多了一份激励,多了一份温暖。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其中,对照有关的评价标准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用行为来规范孩子的习惯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作风、习惯、处事方法等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流下深刻的印象,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己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会成为孩子们争相仿效的楷模,这个班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水涨”而“船高”。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最好身体力行,自己先做给学生看。例如: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上课不迟到,学习有效率;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处事果断,工作高效率。要求学生讲究卫生,有环保意识;教师就必须衣着整洁,课室布置要井井有条……“细节决定成败,” 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值日组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
(2)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三、家校共建,用爱的力量规范孩子的习惯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家庭的教育其实更是不可缺少,只有将这两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学校的教育,往往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家校联动,内外并举,双管齐下,是我们必须选择的方法。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家长请进学校,让每一个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他们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渠道。开学伊始,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都作了详细地记载,学生中有什么异常情况,家长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这样就能使学校、家庭联手解决有关的问题,促使学生遵规守纪,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四篇:规划人生成就未来
此时此刻,你们人生画卷正在展开,青春梦想已经起航。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以有为之身、展鸿鹄之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青春与汗水、知识与毅力,把今天的梦想变为明天的现实,成就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
最后,祝同学们收获智慧、收获友谊、收获成功!我的人生我做主
在这现代的繁忙都市中,你是否已经飞得太高,远离了生活,远离了细腻,远离了最初的往事„„其实,你可以留心观察发芽的小草,留心倾听
花开的声音,留心风筝如何在空中飘摇,留心清风如何在夜里拂过树梢,笑逐颜开看着厅前的花开花落,醉眼蒙胧欣赏天上的云卷云舒。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对心灵的涤荡,“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忍受孤独,在彷徨失意中修养自己的心灵。如蚌之含砂,在痛苦中孕育璀璨的明珠。
人生若舟,浮在水中,漂泊不定,正如流浪的风景,不知哪里是归宿,亦不知哪里是终程。爱情若楫,推波助澜,激荡涟漪,正是永恒的主题,只是暗藏险浪,只是终有疲顿。亲情若水,载舟千里,涵养楫桨,正如厚大的沃土,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劳苦。家若港湾,融会百川,休养舟楫,正如永久的呵护,没有丝毫的冷漠,没有丁点的疲倦。爱是治疗心灵疲惫的惟一妙方,让我们迷醉在情感的吧台里,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我们的心灵便会香满而溢„„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生存。”在这个充满压力与竞争的社会里,我们虽然活得很艰苦,但觉醒与思考让我们成竹在胸!一次次思想的崛起,意志的淬火,是向光明人生迈进的助推器。在血与泪的教训中我们渐渐地懂得: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哪怕是菩萨再世、耶稣亲临,也不能帮助任何人摆脱窘境。做好自己,才能做好一切。
许多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年轻人,面对这个喧嚣纷扰的社会和大变革时机,常常会感到迷惑、茫然和不安。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初来乍到,无权无钱,地位如此渺小;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只会理论,实践太少,能力实在有限„„他们对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表现得没有信心。实际上,社会的大海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初步掌握些社交心理和社交技巧,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
27%没有人生目标,60%人生目标比较模糊,10%有清晰但是是短期的目标,3%是具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大学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那3%具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的人,他们现在大都成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有清晰目标但比较短期的人,他们大都中上层,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工程师、行业主管什么的;60%人生目标比较模糊活在社会中下层,没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没有人生目标的群体,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常失业、喜欢抱怨。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生规划是何等的重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该有目标、有规划,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实则是我们国家的目标,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们学校,有三年规划,也有办学目标,我们希望用若干年时中建设成为上海市一流的民办高中。那么我们同学个人呢?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你的职业会是什么?我感觉到了高中了,必须思考、规划这些问题了。中国有本古书《六韬》中说:“周密为宝。”(凡是谋划策略,制定作战方案等.都以周密详细为贵),一件事、一次战役都应该详细规们宝贵的、不容失败的人生呢?七宝中学本学期提出将学生人生导航作为近阶段的学生工作重点,我感义、有价值。我们文来高中本学期在德育工作中也将学生指定生涯规划作为工作抓手,希望我们高
一、积极参与其中。
那么,如何规划我们的人生呢?我感觉要考虑三个维度,那就是:社会背景、家庭需求和个人志趣在特定的社会中,那么个人身上也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时势往往能造英雄,我们在规划人生的时候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三十多年前,高考刚刚恢复,那时候有句时髦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那个时代的潮流,近几年,出国潮,外语热,成就了新东方这样的外语培训机构,去年有部电影《中国是以新东方成长故事为蓝本的;今天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社会变化非常快,新的事物、新的职业不断都是我们在做人生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当然,对我们高中生来说,我们在制定个人生涯规划时,将更多考虑个人的志趣的问题。志趣,顾含志向和兴趣两方面,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站得高如果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又能够同步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们文来高中2010届的毕业是一个学习达人,曾在闵行区一模考试中拿到全区文科第一名,高考前参加自主招生,被北京大学、清旦大学同时录取,当时很多人包括我们老师希望她选择北大、清华,但是她非常有主见,毫不犹豫地选学国政系,因为王安迪有非常明确地志向:她要成为像外交部新闻女发言人章启月那样的人,读国政系加接近梦想;我校2009届优秀毕业生孙舒以高分考上北京大学,2013年又考上复旦大学法律系研究生,自我规划能力很强的学生。
各位同学,人生只有认真规划,努力奋斗,我们的梦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希望大家珍惜文来高中为自己的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谢谢大家!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能力目标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会计、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和从事金融、会计和管理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以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经济理论。
本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要求,请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来进行。
二、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与合格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积极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各项改革,尽快把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特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1.树立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建设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学的普遍规律,形成自我特色。
2.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6.组建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注重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一支队伍,造就一种氛围,以推动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优化发展模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规划
1.设计一流的教学内容
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加速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
2.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参加实际课题、讨论班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建设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网络课堂、网上答疑、定期考核和课外沟通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建设一流的系列化教材
由主讲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教材,编写更加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等。
4.设计采用一流的实践教学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一,面授辅导。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辅导时间应根据学生的 2
自身素质和本课程的性质,本着提高学习质量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进行适度安排,其他辅导形式如电话答疑、网上教学、直播课堂等,则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怎么把握重点等进行辅导。
第二,课内外专题研讨。就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门讨论,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第三,小组讨论。在强调学生自主性、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小组讨论的作用。讨论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与经验,提出问题大家相互探讨,遇到困难相互鼓励。本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本课程的几名主讲教师,不仅承担了学院每年《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着《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保险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仍然比较繁重。个别年轻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⒈ 3年内引进2-3名博士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承担本课程或配套系列课程的主讲任务。
⒉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主讲教师对现有年轻主讲教师进行具体培养和指导,使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对外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经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目前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虽然是教育部推荐的统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我校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编写一套体系完整、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特色的教材。
⒈近3年内编写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特色突出、受学生欢迎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⒉3-5年内编写一套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西方经济学系列教材,使这些系列课程的教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⒊编写与上述教材配套的教学指导书、重难点问题解答、习题讲解等辅助教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⒉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制作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并附上一定的参考文献资料。
⒊课程建设小组统一制作一整套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经济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重点和难点问题解答、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
(四)教学资源
⒈在进一步充实、完善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精品课堂”网站或网页。
⒉经济学教学网站或网页设课程建设、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典型案例、问题解答、论文指导、考研辅导、经典名著、学习资源、热点问题、经济评论、统计资料等栏目。
⒊通过网站或网页发布学习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五)教学研究
⒈课程小组5年内完成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2-3项。⒉课程小组每年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1-2篇。⒊每一位主讲教师3年内至少发表1篇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⒋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情况,研究教学问题。⒌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开展同行评教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四、课程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预期目标
力争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近期目标是在2010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总体进度
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在已有的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为此,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9月,制定合理、详细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完成电子教案、规范课程设计;实现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媒体课件;完善教材和辅导材料。
第二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2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教材内容调整;完善已有的课程建设成果; 5
搞活教学研究工作,撰写并发表课程建设的学术论文;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为配合教学,开设网络课堂和网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