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机制改革

时间:2019-05-13 02: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务机制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务机制改革》。

第一篇:警务机制改革

关于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

叶小飞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针对动态化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积极应对,大力探索实践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效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服务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深切地感受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大潮扑面而来。

一、创新警务机制的必要性

(一)创新的时代呼唤着警务机制创新。从更广的层面讲,创新是人类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谋求未来发展的一个时代理念。从国家来讲,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富民强,改革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公安机关来讲,面对世情、国情和区情深刻变化,仍然延续传统的坐等办案、被动管理工作模式,难以有效服务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之呼唤、现实所需求,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机关的内在潜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复杂的治安形势倒逼着警务机制创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总会伴生伴长一些新的问题。在社会治安方面,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各类案件、事件高发、多发、突发性越来越强,公安机关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在社会管理方面,面对人口大流动,新生社会组织、行业、场所的蓬勃发展,不知如何管理或有效管理,信息不能及时采集更新,漏管失控现象严重,隐患较多。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客观上要求公安机关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要求警务机制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新要求。在社会治安方面,不但注重自身安全,而且关注公共安全以及整个生存环境的安全。在执法办案方面,不但要求少发案、快破案,而且要求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或得到补偿。在服务方面,不仅要求快捷、高效,而且要求主动服务、全天候、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面对人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办法不多,方式简单,或者因循守旧,甚至不作为。

(四)公安机关自身存在的积弊要求警务机制创新。机构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职能交叉,警力分散,机关与基层争利,推卸责任,警力内耗,影响警务效能发挥。所有的公安工作都要靠基层来落实,但由于基层工作辛苦、环境差、提拔慢,民警不愿意在基层干一辈子,总想找机会跳出基层,基层老、弱民警多,责任过重、警力弱差的现象突出。

二、当前警务机制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现实需求,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创新尝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公安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相比,制约公安工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一致”:

(一)思想重视与实践力度“不一致”。当前,改革创新大潮方兴未艾,无论是对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或民警都会产生一些触动和紧迫感,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一些新型警务机制的“甜头”。但既然是改革,必然要舍旧取新,扬弃传统的不符合现实工作需求的地方,而旧的警务机制形成的工作模式在一些民警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重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民警无论在工作方式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学习、转变、掌握、熟练的过程,从按部就班到不适应再到习惯成自然,必然有阵痛,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有的地方虽然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下不了决心,等待观望,得过且过,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机构越改越多与警力下沉的要求“不一致”。每个新成立机构都要有一套领导班子、内勤、民警,均要从基层抽调民警,导致民警下沉难。同时,新成立部门均作为内设机构设臵在机关,看似明确了责任,却以上级指导部门自居,将本应自身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推给了基层,定期不定期进行考评和检查,出现警力上浮、责任下压现象。

(三)大干快上与延续传承“不一致”。各地对改革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受政绩工程影响,有些改革创新缺乏充分调研论证,仓促上马,并要求短期内见到成效,基层大干快上,过于追求结果,导致过程不细致,基础工作不落实,影响了改革创新反哺实战的效能,最后不了了之。有些改革创新出发点也好,也非常有利于工作,但在运行中,由于缺乏制度(资金)保障或升级改造中技术性难题无法解决,只好“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运行机制创新与队伍管理机制创新“不一致”。碍于人情观念和维护队伍稳定的实际,改革中,往往突出运行机制、勤务模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对队伍管理机制创新偏弱,或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但抓落实力度不够;或只满足于扩机构、增待遇,给民警做办“好事”,不愿意进行动利益、动关系等“得罪人”的创新。

三、改革创新警务机制建议

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时代使然,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问题,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符合实战需要、满足群众要求、切合当地实际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受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的影响,东部与西部地区、内地与沿海省份、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一般地市、城区与农村派出所,管辖的面积与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等差别较大,社会治安状况千差万别,问题不尽相同,同一地市的各县(市)区、乡镇都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治安问题,也不可能运行完全一致的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经济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期盼为导向,以信息化为纽带,通过整合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臵、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反应快速灵敏、打防严密有力、执法严格公正、矛盾化解及时、管理有序到位、服务方便快捷、社会多方参与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有序、适宜人居、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公安工作良性运转、社会大局平稳、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

(二)要以整合警力资源为突破口。针对机构过多、职能交叉、互相制肘的现象,必须整合现有警力资源,提升警务效能。一要整合机构。对县市层级公安机关业务相似、职能交叉的部门和科室,可以保留牌子、解决民警职级待遇,进行撤销或合并,不强调上下一致,将富余警力尽可能压向基层一线。二要理顺条块关系。以扁平化为方向,简化条状管理,突出块状权限,业务部门以协助、支持为主,赋与县级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所更大的管辖权限。扭转实战单位机关化的倾向,县市级公安机关内设科室及专业支队(大队、警种),要从上传下达、收集报送数据、考核评比职责向为基层一线提供服务和保障转变,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直接参与基层重大行动、重大案件办理或其它具体事务,分担基层压力。三要牢固树立一警多能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现实需求,国家不断修订、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上级公安机关适时对警务信息系统、办案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如果民警长时间仅专注某一方面工作、不了解其它警种业务知识,将会出现业务知识面过窄、最终难适应公安工作现象,一警多能有利于民警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教育民警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责任,承担全警职责。在基层所队层面,在相对明确刑侦、社区、巡逻民警职责任务的基础上,民警要学习其他警种的业务知识,主动参与多警联动、综合执法行动,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在制度保障层面,要将轮岗交流作为基本制度固定下来,民警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至5年后,应进行轮岗,既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又可丰富工作经验、提升业务素质,也可以防止长期在某岗位工作可能产生的懈怠或人际关系上的负面问题。

(三)要以派出所的为重心。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前沿的综合性作战单元,集防范、打击、建设(基础工作)、管理、服务、形象展示等多种职能于一体,虽处于神经末梢,但地位举足轻重,关系公安工作成败。要按照做精机关、做强中层、做大基层的原则,做大做强派出所。一要强化保障。确保派出所日常运转所需,全额保障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用,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基层所队重大建设或改建项目时,同时争取上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配套出台相关经费保障政策,从上至下予以解决。津贴补贴基层民警应高于机关,装备保障应优先基层,努力减少机关与基层争利的现象。新招录民警必须充实派出所工作三年以上。抽调基层民警到机关工作,要按照进出有序、总量不变的原则,从机关调出相应民警补充基层,保持派出所警力不低于总警力的40%。二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把信息化警务、社区警务、巡逻防控、侦办小案件作为派出所的主要勤务方式,在信息化警务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研判治安形势、提升工作科技含量和效率;在社区警务中采集基础信息、发现管理漏洞、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在巡逻防控中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及时帮危解困;在侦办小案件中及时挽回群众损失、和谐警民关系、提升素质能力。三要切实减负。部门、警种不能把自身承担的基础工作任务推给派出所,对派出所部署工作由局机关统一协调。减少纸制台帐、统计报表,尽量通过警综平台或其它信息化方式上报,简化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达标和考核,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时要考虑派出所警力、实力状况的承受能力。

(四)要以信息化为纽带。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民警日常工作中,成为基层民警须臾不可缺少的工作“帮手”。要围绕“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目标,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在夯实信息基础、提升服务实战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一要明确全警采集职责。把信息采集、录入作为全体民警日常基本工作之一,按照部门、警种岗位职责,围绕人员、案件(警情)、物品、地址、组织机构、情报线索等要素,应采尽采、应录尽录,做到信息采集、录入警种化、常态化。要硬化部门、警种信息采集职责任务,严禁将自身信息采集任务转嫁给基层。二要形成信息共享格局。对内,全面梳理、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层级、角色、权限等实现最大限度共享。对外,推动政府牵头整合工商税务、金融、通信、水、电、气、电信等信息系统,实现社会管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获取公民衣、食、住、行、工作等生产、生活信息,扩大基础信息覆盖范围。三要营造全警共用氛围。建立完善信息化应用奖罚激励机制,规范信息化工作流程,引导民警积极开展网上侦查、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工作,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形成全警参与信息化、全警应用信息化的工作格局。对民警采集的信息在侦查办案、行政管理、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进行奖励。

(五)要以主动警务为方向。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多样化期待和需求,必须转变“被动作为”的工作方式,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积极作为,主动进攻,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一要主动防控。织密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防控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基层一线,依托巡逻车、街面接警平台等,将大量的警力部署在街面,直接从事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工作。狠抓社区警务战略工作措施的落实,使更多的警力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开展安全防范、信息采集、治安管理等基础工作,维护社区的和谐平安,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二要主动打击。坚持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建立和完善以警情收集、分析、评估、预测和精确打击奖惩激励机制,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打防重点,增强打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强大震慑,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短平快式的专项打击,以点带面,以区域稳定带动全局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促进社会治安整体好转。三是主动服务。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代办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急事急办等人性化服务制度,组织民警定期到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上门服务,在主动服务中拉近警民距离、和谐警民关系,打牢警民共建平安基础。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建立网上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室和民警微博、QQ群等警民联系新平台,将现实公安工作能够在网上公开的事项、运行的工作全部移转到网上,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办事项目互联网受理、公安内网审批办理,群众、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六)要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改革创新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民警来落实,要建立切实可行、民警充满希望的激励机制,引导民警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快乐工作、用心干事。一要让多干事的人不吃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一网考”为抓手,每月、季度、年度科学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民警的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政治待遇挂钩,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二要让能干事的人不吃亏。对业务骨干、工作能手、技术人才要大胆提拔使用,体现人才导向,营造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三要让老实人不吃亏。树立干部从基层出的导向,评先选优、提职晋级提高基层民警比例。

第二篇: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众所周知,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百姓、保农村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整个公安机关在农村工作的根基。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派出所在实际工作中也或多或少村存在一些问题,借着春风,结合翠月湖辖区的实际情况,在此浅谈农村派出所警务机制的改革。

一、辖区现状

翠月湖派出所位于都江堰市东南面,距市区十二公里,地处翠月湖景区,辖区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万五,辖区内有省道S106线、元中线、聚青线贯通,交通较发达,人口流量大。结合多年来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其现状有如下几点:

(一)地较广人较分散,警力配置需优化。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辖区面积较大,幅员辽阔,人口较多且流动量大,灾后重建以来,社会治安愈加复杂,加之警力有限,因而在实际的公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些许困难。

(二)软硬件配置较齐全,警务效能较高。近年来,随

着辖区经济的开发,在当地政府、党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硬件配置趋于完善,加之民警定期的外出学习深造,警务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警力使用效能较以往有所提高。

(三)传统的布警方式和勤务模式,因地因人制宜。为我所民警做好公安工作、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等提供了帮助。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力争做到解放思想,探索新的公安工作的路子,创新实战方法,以便给百姓造福。

二、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受当地客观因素的制约,线长面广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导致警力使用效能较低。

我所属乡村派出所,是处在城郊地区,管理区域大于城区派出所,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聚落分散,线长面广,重复巡逻间隔时间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无区域照明,夜间多发重案。且辖区内监控、电子报警系统设施较少,社会监控薄弱,发案后侦破难度较大,影响民警接处警的效率。

(二)硬件配置、警力配置及警务保障虽然较齐全,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民警在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交通、通讯、警用器材等警务保障方面有所完善,但由于警察本身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高危行业,劳累辛苦,鲜有节假日,因而从警人员较少,所以在警力配置上存在缺口,易顾此失彼,这对于“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无疑会降低警力使用效能。

(三)现有勤务模式较传统,有待创新。

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勤务模式就是“搭档联勤”,即在“一区一警”的基础上,由领导负责责任分管,易导致责任模糊,分工不明,惰性处警。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及新农村的建设,某些小乡镇在当地产业经济的支持下,逐渐向小城镇发展,或可考虑采用中心所与卫星所的新型勤务模式。

(四)工作成倍增长,配合理解不足。

一方面,在农村派出所,民警需承担各项工作,如宣传、防范、打击、稳控、安保等内容,整日疲于奔命,加上各种行动抽调警力,对于本来人手就少的乡镇派出所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充足的警力保证,难以提高警力使用效能。希望在可行的基础上能够增加派出所警力,减少各类总结、报表等大量占用警力时间的工作,做到“实干惠民”。在无法增加警力的情况下,希求由政府招聘文职人员,帮助民警解决报表、总结等文字工作,使警力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打击犯罪.防范指导等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警务室数量多于社区民警数量,难以实现“一区一警”的管理模式。额外的村组借用警务室办公,也导致民警办公不便。况且农村地区案件多为邻里间长期矛盾积怨导致的口角、家庭内部暴力纠纷等,民警在排查中很难深入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便了解因职权也无法根本解决,只能对相关问题进行通报,通报后辖区群众见民警了解之后又不能解决,因此无知群众对民警的信任感逐渐下降,民警越是关心仔细的询问了解,越容易激起群众的反感,因此民警只能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表一些浅表性的观点。

(五)受主观因素的制约,民警传统的布警方式有待完善,目标管理和考核标准的制定缺少针对性。

一般说来,警力及警务室等布置在辖区的人口密集、治安复杂场所,待有人报案报警时,多是从辖区主管的派出所调遣警力,然而事实却是,由于警力部署不科学,群众对社区警务室等的不了解,因此很多小型纠纷也到派出所进行调解,这就导致所内事务繁忙,一方面要落实上级的各项专项行动、任务,另一方面要调解琐事纠纷,精力分散,力不从心,使警务使用效能降低。

在目标管理与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本着“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落实工作差强人意。然而,某些所个别民警的业务素质较低,协作精神不强,且由于责任分工不明,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又会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懈怠局面,制约了公安勤务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布警。本着合理划分警务区、科学配置警力的原则,以2——3个村或3000人为限划分一个警务区,如可在工业园区和较大规模的企业、治安复杂与重点区域、原撤并乡镇政府驻地、教科文卫驻地等重点地区分别设立警务室。并尽量做到警务室与村街、居(村)委会相邻办公,以便沟通、了解、掌握各类动态信息,全力配合基层警务工作的开展。

(二)下沉警力。为解决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问题,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新招录的人员全面充实到基层;二是凡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尽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强调基层经历;三是在非警物岗位上尽量聘用社会专业人员或返聘二线民警,将多余的警力沉入一线;四是分期分批地安排机关民警到基层进行轮岗。

(三)强化保障。为保证新型警务机制的正常运转,在全力保证经费下倾的同时,积极争取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了规范的警务室,为警务室民警配备了必要的办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警用器材,为农村警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后盾和保障。同时,力争每个警务室做到统一驻警时限,统一工作量,统一警务公开,统一考核。

(四)创新机制。根据农村治安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创新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以农村警务室为基础和平台,推进了“三建三激活”工作模式:

一是建立一区一室、一室一警、一警多能机制,激活农村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二是建立打现行工作机制,激活农村派出所的综合作战职能。三是建立综治巡控机制,激活乡、村综治群防力量。

(五)确保实效。要始终坚持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作为农村警务机制改革追求的终极目标。力争改革后的农村新型警务机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努力提高农村见警率,适时加快出警速度,认真夯实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础,加强农村的综治工作。

第三篇:优化警务机制

迎难而上 多措并举

——创新派出所管理机制

派出所作为公安部门的基层组织,管理户口和基层治安等工作,是公安部门一线活动载体。要做到维护一方平安稳定,就要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创新机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体现出优秀战斗实体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认清当前形势下派出所警务运行存在困难

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不完善,限制了勤务目标的全面实现。面对开放动态社会环境下社会治安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工作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方向,使我们原定的一系列管理目标、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显现滞后性,如不能及时变换,会给公安工作带来一定负面效应。例如,舆情控制、信访回复、网络安全、户口政策调整,新兴事物带来新的问题。

值班调处民事、治安纠纷案件精力消耗过大,现行考核标准中对群众满意率作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虽然它在打击犯罪、调解纠纷、为民服务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但派出所及其民警也为之付出了极大地心血和精力。辖区环境越复杂的派出所被110牵制的警力越大,很多群众不管事情是否在派出所的管辖范围、是否会影响派出所日常工作开展,将负面情绪转移给派出所,无法解决就投诉,从而造成民警超负荷-群众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专项斗争过于频繁。派出所为了取得每个专项斗争的成绩,几乎全所上阵,专项工作的成绩意味着基础工作的牺牲。如果要达到二者兼顾,就表示牺牲民警的正常生活,会让民警感到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因而产生厌战情绪。

民警业务素质和协作精神不强。责任区民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一区一警对传、帮、带工作的制约和影响,使很多社区民警难以做到一警多能,因为不同责任区具体社情不同,也难以跨区协作;治安民警与社区民警主要业务不同,日常执法办案与调解纠纷均各自为政,警力使用限制在小范围内,无法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警力紧缺,治安情况的日益复杂,工作量及其难度的不断增加,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警力更加力不从心,深层次的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例如巡控力量不足,治安防范出现薄弱环节。

二、完成现有基础上派出所工作方法内部优化

(一)坚持创优争先—以点带面促进理念培养

以派出所内部的创先争优带动所外的创先争优。制定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细节考核方法,同时抓好检查、督促和落实,将工作压力从领导有效分解传达至所有民警,提高民警自我压力和争先创优意识。

以领导班子的创先争优带动全所民警的创先争优。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在业务工作中冲在前列,使队伍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得到较大提升,带动整个派出所达到领导班子好-民警队伍好-群众基础好-工作机制好-考评绩效好的目标。

以单项工作的创先争优带动各项工作的创先争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月报制度,将单项工作分解入日常工作,形成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实现良性运转。

基层派出所需要有本领、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完整人格的警察。可以多点入手,以思想培训、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强化民警法治、社会、服务理念。让派出所作为综合性的战斗实体,在维护辖区政治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单位和人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大大增强。

(二)坚持协调作战—有序运转整合警力资源

优化警组配备,将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合理分配组成值班警组,同时应付不同警情。以用人唯才原则对社区民警、治安民警、窗口民警予以选配,筑牢维护社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解决好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强力打击辖区违法犯罪现象、保证一站式服务的质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通,并积极与当地乡镇、街道保持密切联系,多方面寻求外力支持援助,建立定期联席会议、联合维稳工作、联合巡逻、治安管理联动、办案协作等机制,运用综治手段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走访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排查治安隐患、落实安全防范等基础工作。在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实行动态接出警,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减少案警情扩大升级。

推广群防群治,组织社区老百姓义务巡逻队,在经过培训、指导、民警带队巡逻以后正式上岗。这样可以真正让民众参与到维护治安的工作中来,也让老百姓更加放心。以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为平台,建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机制,增强治安防范能力。维稳1+N联动工作和开展综治,实现了综治联管、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对各类治安违法行为既发挥了有效震慑和预防的功效,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又发挥了有效的打击功能,提高了破案速度和质量。可明显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改善社会治安环境。

(三)坚持信息强警—精细管理完善工作细节

细节成就执行力,细节运用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可以建立成熟的派出所管理,提高其内部效率和外界资源整合能力。情报研判及信息化手段运用是精细化派出所工作的最好方法。

1、应用派出所警务信息平台,将其打造为派出所需要强有力的“指挥中枢”,以业务管理板块对常规工作进行合理化安排,实时发布指令信息,对全所工作和警力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分析研判、考评通报的及时跟进,可以解决日常工作“做什么” “怎么做”和“做得好”的问题。

2、深化情报研判,利用交接班之机,汇报当天的重点发案区域和主要案情;面对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实效性,加强针对性的研判分析。根据情报研判结果合理调配警力打、防、治结合压降可防性案件及黄赌现象。例如,根据可防性案件及黄赌警情发案情况,划分巡控重点区域,调整巡控时段。

3、落实基础工作,做好各种系统的维护,保持数据的鲜活;加强“两实”常态化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化大背景下提升社会管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4、开展群众评议,用反馈数据推动工作。在辖区聘请警务评判员,人员全部由社区推荐和群众自荐产生,主要围绕社会稳定、治安安全、公正执法、服务群众、队伍形象等五个方面开展,一季一评判。并每月统计短信回访与短信评警系统反馈情况,联系意见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根本标准、积极落实整改日常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宣传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消防、禁毒、治安防范等普法讲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法制德育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悬挂警示图片、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促进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三、确保未来规划中派出所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派出所在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做群众工作预防和打击犯罪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派出所的基层管理至关重要。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安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派出所的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发展,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明显差距,与时俱进成为创新派出所管理机制的首要要求。

坚持理论创新,始终体现时代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实现理念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才能在传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时代变化和环境变化的新机制。在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公安特色的警营文化,提高民警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民警的精神世界,让快乐工作与健康生活相结合。

坚持方法创新,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工作中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日常工作。充分运用高科技和现代通讯技术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拓展警务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治理有害信息,掌握好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要紧密结合派出所特点,形成自身特色,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总结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总结的升华,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有所创新。

创造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实际双重条件,保证机制创新持续发展。新时期的工作动力机制应该是物质、精神双驱动模式,要解决派出所民警老化、结构欠佳、学习培训交流轮岗欠缺等问题,同时提高民警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与本岗位相适应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因此改革警务机制的做法,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第四篇:警务合作机制

交警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时间:

2011-09-11 11:13

来源:日照网

【中国网中国交通】讯:为实行联合勤务制度,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实现对综合动

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整治,共同维护两地良好交通治安秩序,近日,日照交警莒县大队与临沂交警莒南大队联合召开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座谈会,研究加强警务合作的工作措施,建立六项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建立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联动互补工作机制。按照检查服务站勤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莒南汀水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为省级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莒县夏庄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为 市级交通安全检查站。

为实现对过往车辆有效管控,明确在勤务时间内,两检查站分别检查

驶入本辖区至县城方向车辆,对途经 7 座以上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逐车检查登记,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遇有紧急警务、突发事件等情况时,对检查方向、管控措施应有针

对性地进行调整部署,并及时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应积极予以配合。

建立信息通讯联络畅通机制。提供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联络方式,畅通信息联络渠道,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络制度,保障信息交流、勤务部署、处突维稳、事故调查等工作中畅通联络、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协作联动。

建立路面巡逻管控联动机制。以国道 206 线、省道 225 线为重点,双方联动部署勤务 警力,实现主干道路重点路段 24 小时有效管控,联动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做好涉车 涉路案件先期处置、查堵等工作。对勤务安排调整的,及时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应有针对性 予以调整,防止重点时段失控漏管。

建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协作机制。对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快速联动、设卡堵截。

并以减少办事环节、提高破案效率为原则,积极协助开展调查走访、摸底排查、联合缉捕等 工作,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力度。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协作机制。对辖区车辆肇事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加强调 查协作,严密源头管理和车辆管控,积极帮助协调肇事车辆登记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开

展事故调查、处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会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区域 会商会议,针对区域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研究加强区域协 作配合的工作措施。

第五篇:国内外警务改革情况

国内外警务改革情况

源: 发布时间:2003-09-15 11:25 国内外警务改革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迁,建立在高度计划经济体

制基础上的中国警务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经向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

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工作不适应的状态已越来越明显,公安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给我省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部分将主要介

绍世界警务改革的历史与趋势,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察体制,新时代警

务改革的趋势与发展模式,及国内有关警务改革的一些情况。

一、世界各国警务改革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如果从警务改革的角度去考量,国外警务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我国警察学者王大伟教授将其冠名为“四次警务革命”,即警察职业化、警

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和社区警务。

一、世界历史上的四次警务改革

第一次警务革命以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机构的建立为标志。18世纪

末,英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了严重的阶级对立,犯罪增长,治安混乱。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1829年,英国建立现代职业警察,西方公认的世界上

最早的正式警察?D?D职业制服警察从此诞生。这支警察队伍强调以预防为

主,重视警民关系,增加服务职能,使其成为新旧警察的分水岭,被誉为第?D?D次警务革命。

第?D二次警务革命是以美国的警察专业化为标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各国警察大部分处于初创阶段,美国率先开展了警察专业化运动。其核

心是通过专业化摆脱地方政治对警察的控制,使警察成为一支独立的、高效

率的文职队伍。第二次警务革命是新警察独立与成熟的标志。

第三次警务革命以欧美各国警察现代化为标志。20世纪30年代到70年

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完成了警察的现代化,各国的警察编制、警

察预算均有巨大的增长。第三次警务革命立足于使警察成为“打击犯罪的战

士”。此时的警察形象,是头顶钢盔、肩别对讲机、手持盾牌、腰挎手枪的“机械战警”。但是,增加警力带来了若干消极后果,在警力不断增长的同

时,犯罪率处于上升较快的状态。警力与犯罪同步增长,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从而引发了第四次警务革命。

第四次警务革命是现代化后欧美各国的“新警察模式改革”(主要内容

是社区警务运动)。它在以下十个方面对原有的警察组织结构、理论观念进

行冲击,返朴归真,是警察现代化技术与警察哲学的理性整合。(一)在警力方面,从人、财、物的巨增长转向“无增长改善论”。

面对增长警力编制的种种弊病,英国在警务改革中提出了“无增长改善

论”,它是指警察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器材装备的前提下,通过警务改革提

高警察完成工作目标的能力。这种理论认为:大幅度提高警察开支,建立庞

大的警察队伍是无益的、危险的,它远远超出了社会经济能力所能允许的范 围,警察现代化应偏离继续提高警察比例、装备高度现代化的美国模式,因

而社区警务是在警务现代化之后警务改革的必然方向。

(二)在装备方面,从追求“机器人”模式转向追求“传统的更夫”模

式,重新重视警察的服务意识与警察道德修养。

欧美发达国家的公众,对“机械警察”十分反感,强烈要求警察重新回

到公众当中,发出了“要传统更夫,不要机器人”的呼声。1976年,英国警

察进行了一次公众调查?D?D“怎样才能做一个现代化的警察?”公众的回答

没有一项是指向装备的,全部答案都指向理解、同情、合作等警察品质与道

德方面。

(三)在警务风格方面,从单一的被动警务转向重视主动提前警务。

西方国家已把工作重点从快速反应转向预防犯罪,强调调查研究在先,以预防为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警察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一种

警务风格?D?D反应警务。它强调接报案后的快速反应,重视通讯联络与车辆

现代化,重视被动反应而忽视主动预防。随着这种警务风格的弊端渐显,20 世纪70年代后期,警务改革从反应警务向主动提前警务转变。旨在唤起社

会与公众的参与,采用各种手段减少犯罪。强调以预防为主,从根本上减少

犯罪的社会根源。现代西方国家所进行的社区警务、邻里守望等警务改革都

可视为主动提前警务论的组成部分。

(四)在工作重点方面,从单一的巡逻与刑侦模式转向社区警务模式。

由于传统警务工作在打击犯罪方面收效甚微,警察不得不把工作重点放

到社区警务上来。据调查,在警察接报案的电话中,只有20%与犯罪有关,80%是社会服务性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警察部门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区警务方面,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家庭的安全观念与个人的防范意识。(五)在衡量标准上,从单纯重视犯罪率与破案率到多种指标综合评估,不仅重视警察部门自己的统计,也重视社会的反应。主客观评价相结合,以

主观评价为主。

许多西方警察和犯罪学家都认为犯罪率不能真实反映犯罪现状。隐案、漏案现象是各国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片面追求低犯罪率等于变相鼓励弄虚

作假。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的健全,犯罪率自然要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这是犯罪自身的规律,它不以警察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英美等国已

开始以多种指标综合评价警察的工作,这些指标有:被害人调查、安全感调

查、公众对警察的满意程度调查、对警察工作的重点评价调查以及警民关系 调查等。(六)在力量的主体认识上,从以警察为主体到以社会为主体,逐步认

识到产生犯罪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打击犯罪的主体也在于整个社会。只有

通过整个社会才能减少犯罪。

(七)在领导体制上,中央集权与地区自治的差距越来越? ?BR> 以英美为代表的地区自治(以块为主)正在向加强全国统一协调、统一

领导的方向发展;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警察(以块为主)逐步向

分散权力、建立地方警察的方向发展。总之,西方警察体制正在发生明显的交融现象。

(八)在警务合作方面,从单一的警察行动向地区与洲际的警察行动发

展,除了交流、协调行动式的国际刑警组织外,国际与洲际的实质性合作也

在不断发展。

(九)在警察队伍的性质方面,军事化与平民化警察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军事化与平民化互相包容。

法国的宪兵是准军事化的代表,英国的警察是平民化的代表。一方面,随着反**、反恐怖的实战需要,平民化警察根据需要建立了军事化、武装

性质的快速反应部队。另一方面,由于暴力对抗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限制武力论”成为西方警察行动的准则。宣传上的平民化与准

军事化,是警务改革的趋势之一。

(十)在警察队伍构成方面,国家警察与私人警察共同发展,警察社会

化的趋势明显。

这四次警务改革几乎都是停留在围绕着警察工作的主要目标?D?D打击犯

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众利益,也考虑到为达到公众的满意而进行的单

纯服务等层面而进行的优化警察勤务规划的调适性改革。从改革内容方面

看,都是在追求高标准完成警察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在精心设计警察工作、科学安排警力、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作用等方面展开工作。从改革的结果来

看,不但没有很好地完成警察部门所设定的工作目标,使公众真正满意,相

反由于各国警察部门历来都把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目标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人

员少、素质低、装备差、技术落后等因素,加之各国政府又没有有效地控制

警察部门的投入,因而使各国警察部门不断膨胀,成为政府最大的部门之

一。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时代,社会政治、经济都在发生

着巨大变革。第四次警务革命绝不是警务改革的终结,世界范围的第五次警

务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二、第五次警务革命?D?D国家警察与社会警察并存(一)孕育第五次警务革命的历史背景。

警察机构属于行政部门,面对席卷全球的各国行政改革浪潮,警察部门

也必须与国家其他的行政改革步调一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

家的行政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

面:

1、“全球一体化”对传统行政体制提出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诞生,统一的虚拟社

会已经形成,不同国界的人们正在走上“全球一体化”的轨道。这种变革正

在影响着未来政治经济的重新安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政治格局呈多

极化、区域化合作趋势,经济全球一体化则基本形成,而这种合作化和一体

化的结果使得国家权力正在向超国家组织流动。各国为适应这些合作和一体

化的趋势,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对自己的政府行政管理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实质是将国家的自由裁量权部分让位给国际组织并服从国际规则。换言

之,过去那种只从各自国家角度设定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进行适应国际通

则的某些改革。以警察工作为例,为了体现这种合作的趋势,各国警察不仅

要参加打击国际犯罪的刑事警察合作,还要参与国际民事警察维和行动。而 在这些国际合作行动中,各国警察不仅要遵循各国规则,也要遵循国际通

则。

2、公众的高期望值迫使政府改善管理。

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公众,而供养政府及其人员的所有经费又是取之于民的税收。作为现代社会的每个公民的理性思考应该是,既要获得高质量、全

方位的服务,又不愿意增加赋税。各国政府必须调整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

立小政府、大社会的运作模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因此,作为警察机 构,必须摒弃传统的扩充人员、加大投入的旧思维。

所以,二十一世纪的警察工作改革,必须从分析这些宏观因素人手,任

何囿于警察工作内部的微观分析,都不能带来警察工作更大的发展。(二)指导第五次警务革命的两大理论。

1、管理主义?D?D指导警务内部改革的理论。

管理主义又称新公共管理学派,关注的焦点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

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管理。其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公

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区别;私营部门管理具有优越性;借用

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来重塑政府。这个理论对警察部门科学地安排勤务同样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的警务规划必须以效率、效益最大化为原

则,成本预算是警察部门的日常工作,警务安排中不能出现任何无效警力和

负效警力,警察局长不仅是警察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还应是会精打细算的老板。事实上,这个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务规划中已经得到运用,如:

警务安排执行严格的分班制度;警力安排根据警察工作量作弹性变化;为节

省警察投入,在安排内勤工作人员时招募一批有技术、待遇低的文职人员等

措施。

2、公共选择理论?D?D指导警务外部改革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 制定和执行的理论,因此又被称为官僚经济学。这种理论在用种种经济学方

法分析了政府困境及其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它认为

“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政府内

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与警察工作相联系,这个理论也许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由国家警察包

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警

察的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是可以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的。

以上两大理论的共同点是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警察工作。(三)第五次警务革命的主要走向。

1、传统警察部门对其内部运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规划警务。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部门(包括警察部门)对其内部改革,多

半采取组织机构改革、权责关系调整、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机制及目标管理

等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目的,然而收效甚微。当代

“管理主义”理论认为,提高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效益、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

用企业化管理理论、原则、模式、方法和技术。其具体方法包括吸引私营部

门管理人才到政府部门任职或兼职,引进私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如绩效

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以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

效率和整体绩效。就警察部门而言,过去几十年内,虽然改革从未间断,措

施花样翻新,但效果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与传统的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

相同的毛病,即关注的中心是投入和过程,而缺少把结果和投入结合起来的成本观念。“关注投入”体现为警察工作的一个目的是向政府申请更多的经

费,并说明其合理性,同时在开支方面制定规章和严格的审批制度; “不计

成本”则表现为对工作成绩缺乏可行的测定和评价。其结果是警察部门的效

益、效率观念只是停留在口头的空谈,而警察部门内部的无效率和浪费现象 则比比皆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有效办法就是在警察部门运用企业化管理的机 制,围绕成本观念和绩效评估展开一系列改革活动。

2、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行警务的社会化。

仅凭警察机构内部的有效运作,希望提高警察工作的质量是片面的。因

为警察机构是否能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靠的是警察机构高度的责任心。如

何改变这种靠良心保证为真正的不可抗拒的动力,就需要依赖“公共选择理

论”的内容,让警察提供的服务进入良性的竞争状态,打破警察服务的国家

垄断地位,允许社会其他组织包括私营组织提供部分警察服务,使公众有选

择更好治安服务的机会。只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才能真正迫使警察机构改

变服务态度和科学地规划勤务。当然,与其他政府公共机构相比,警察机构

是强力部门,掌握着具有很大强制力的国家警察权和各种揭露犯罪、安全防

范方面的技术手段,具有非国家警察不能履行的性质,由此能够允许社会其

他组织经营的警察业务是有限的。尽管如此,推行警察工作社会化对警务改

革的意义是不能忽视的。

事实上,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如英国就提出

了“警察私有化(或民间化、社会化)”的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

具体做法是允许成立大量的商业保安公司,这些公司履行着本来应由国家警

察履行的部分业务,以商业运作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服务并收取报酬获得

收益。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私有化的警务至少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正效应:

一是私有化警察的成功实践,替代了国家警察的部分职能,使警察机构及其

人员精简成为可能,进而为政府减少警察财政投入提供了思路;二是私有化

警察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给国家警察带来了生存压力,使得国家警察不得不进

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私有化警察的出现,满足了不同层次公众的安

全需要,富裕的人可以付出更多钱得到更多的服务。我国虽然也有群众性治

安组织、保安服务公司等社会治安力量,但与国外私有化警察相比,其区别 在于:我们的社会治安力量是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业务,作为公安机关

治安保障的重要补充形式存在,并没有与公安机关形成竞争,因而,没有形

成促进公安机关进行内部改革的外部压力。

面对新世纪,警察工作如何科学地发展,依赖于对警察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深入分析。世界第五次警务革命的趋势与走向,为我国的警务改革提供了

前瞻性的发展与决策参考。

下载警务机制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务机制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多少年来,众多有志之士为中国警察体制改革、中国警务运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警察为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多少年来,众多有志之士为中国警察体制改革、中国警务运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警察为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

    “旅游警务”机制呼之欲出

    “旅游警务”机制呼之欲出为保障目的地旅游秩序、维护游客安全、更好地服务游客,福建省泉州市崇武边防派出所今年提出“打造旅游警务,构建和谐崇武”的品牌警务活动,并与中国旅......

    浅谈县级警务改革和警力资源配置

    浅谈县级警务改革和警力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然而,从治安环境建设看 :一方面......

    社区警务改革发言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强化社区警务职能 ---在全局社区警务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灵乡派出所 谈子才 (2011年5月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

    警务改革[优秀范文五篇]

    李千户派出所“两实施”全面启动农村警务改革 我所在认真学习警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方案精神,以打造一流警务为引领,以大力实施农村警务战略为主线,以“发案少、秩序好......

    警务改革心得体会5篇范文

    对推行“一室一站五队”警务模式改革的一点看法 “一室一站五队”警务运作模式的核心价值是在不增加警察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公安机关现有警力资源的挖掘与重新配备,将警力......

    浅析警务机制运作高效化

    学、衍学等学科作出不同的研究和解释,概括起来, 有三点趋势是一致的:(1)索质是有机体(人〉特有 的;(2)素质是人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的特征(品质); (3)素质形成条件既包括先天生理基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