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警务机制运作高效化
学、衍学等学科作出不同的研究和解释,概括起来,有三点趋势是一致的:(1)索质是有机体(人〉特有 的;(2)素质是人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的特征(品质);(3)素质形成条件既包括先天生理基础,又离不开后 天环境(含教W)的影响。由此矜来,索质主要迸指有 机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环境和教宵的 交互作用,在实践活动和枬神活动中形成并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并且有独特功能的品质。
侦査人员索质,即指有侦査权的主体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形成并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并且有助于侦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品质。
根据犯邪活动特点和侦査工作的擗耍以及实践 总结出的许多经验与教训,笔者试从侦奄人员所必 须具备的政治索质、业务索质、智力素质及身体索质 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侦査人员的政治素质 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侦赍队伍耍想在 与犯罪作斗争的领域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就必须从思 想政治索质上予以严格要求。“三项教存"的第一条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比服务的教宵宗旨。全心全森为 人民服务是对广大刑侦人员政治索质上的要求,要 实现这一要求,侦査人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与犯罪作斗争时,侦查人员往往接触的是社会的黑暗面,可能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袭击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为此,侦丧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忠实地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及路线,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二)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髙于其他利益,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亊业心,要不怕若,不怕累,勇往直前,艰苦奋斗,要敢于为国家、人民利益牺牲自己。
(三)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侦査人员的纪律,主要表现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和警容风纪六个方面。政治纪律就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人民替察的各项规定;组织 纪律就舟一切行动听指挥,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 上级;工作纪律就是执行工作任务必须依法办事,遵 守各项规承制度;群众纪律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事,聘 老爱幼,尊途[妇女,奸甫群众风俗习惯,说话和气,办 事公平,不俊犯群众利益;保密纪律就足要严格遵守 国家保密制度。(四)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侦奄员的职业道徳遥社会主义道德在侦査工作 中的具体体现。侦杏人M的职业迫徳主要表现在:釆 公执法,淸正廉明,文明执勤,依法办案,勇敢顽强,勇于献身,忠于职守,不畏艰险,严以律己,防腐拒 变,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
二、侦査人员的业务索质(一)侦查人负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对侦杏人员钾能化、知识化要求的最低标准就 是文化水平要求。这是学好专业知识、做好侦査工作 的基础。现在我同《聱察法》26条对公安干聱的要求
浅析警务机制运作高效化
【摘要】 警务机制高效化是现代警务机制的具体要求之一,有利于促进公安事业的快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当前我国公安建立的警务机制,突出存在观念、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公安机关在与犯罪斗争中处于被动、低效拖沓。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建立高效化的警务机制中加以解解。
【关键词】警务机制 高效化 改革
一、当前警务机制的弊端
(一)观念问题
观念也即思想,起到指导行动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模式下,重人治轻法治,法律不完善,监督缺失,广大民警法制观念淡薄,必然导致凭经验、耍特权等一系列不依法行政的行为。这与改革开放新形势对政府提出的依法行政的要求格格不入。[1]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完善工作规范,强化监督,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警务机制。只有严格的法制观念才有严格的执法行为,民警都严格公正执法,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址和预防腐败的现象发生。
(二)体制问题
公安机关现行的队伍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成形,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手段,法治程度低尤其是队伍规范化管理中机制的随意性大,没有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新任务要求的竞争机制、淘汰机制和激励机制。旧体制的弊端很大,一方面导致实践中人浮于事,混在队伍中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基层一线又普遍感到警力紧张、缺乏。具体表现在: 1.造成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不利局面。
公安机关以往没有实行严格的考录制度,没有严把选人关,以致一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混进了公安队伍。由于教育管理不科学,部分民警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腐蚀了,甚至在政治上堕落下去。业务培训工作的不重视也使公安队伍的素质水平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2.造成了公安队伍现有人才的浪费和退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有力的保障,队伍里的优秀人才也慢慢变得没有斗志,上进与否都不影响工作岗位的得失。严重的问题急需推行警务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考录人民警察制度,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和辞退制度,完善奖罚制度,建立科学的后勤保障制度,全面规范公安队伍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警务机制高效运作。
(三)警力配置问题
当前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不科学、不合理,忙闲不均,职责单一。具体表现为: 1.警力配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滞后 在配置某一地方警力时,不能仅凭辖区总人口的数量这一因素,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方案。2.基层一线警力不足,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警力不足,使得基层公安机关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仅在表面上下功夫,丧失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警务工作基础,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之中。3.上级机关未能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
目前一些不切实际的考核、评比牵制了基层大量警力的面子工程,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基层公安打击防控犯罪的能力。4.管理体制不顺,精力消耗过大
由于实行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基层公安指挥权限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党政机关经常指派民警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既牵制了大量的警力,又恶化了警民关系,损害了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形象。
二、高效化的指标
警务运作高效化主要体现和反映在以下几个指标。一是时间指标。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警力。在讲究效率的今天,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警务活动的时间因素,包括警务决策、处理警情、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服务公众等各方面均要做到迅速及时。二是质量指标。要高标准、全面的实现各项公安工作目标,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既有赖于决策指挥机构的判断,也有利于警察个人的判断,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真个警务运作过程的成败得失。三是效益指标。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要求实现投入成本的最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用较少的支出办事,取得较大的政治利益和社会效益。
三、警务运作高效化方式的探讨
(一)深入人心的“法治与和谐”
法治与和谐基本理念在警务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在1829年罗伯特·比尔创建伦敦大都市警察时就提出了治理警察的九项原则:“犯罪与失序的预防原则;公众授权原则;警民合作原则;减少强制原则;公正与服务原则;强制的必要性与比例性原则;警民合一原则;坚持行政性原则;效能标准原则”,[2]时至今日对于我们探索现代警务机制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1.法治理念
“法治”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宽泛,直接地给出其定义非常困难,有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认为法治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含义:“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针;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3]在法治理念的引领下,自然会导出公安机关行使职权中的权力限制与权利保护,外在的体现为有限的警务与人权保护问题。警察应当至于法律的监督之下才可能得以健康的运行。警察权的行使或多或少的带有强制的性质,极易对人权构成威胁,特别是违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更易受到侵害,这就需要将人权保护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应当说,法治理念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第一要义,是高效化的警务机制的必要前提。2.和谐观念
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谐”通常是指社会理念,和谐几乎承载和容纳了所有人对人类美好生活所寄托的愿望,一种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笔者看来,和谐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和谐理念的引领下,警务机制会产生一个理念——服务警务。从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是第一步,公安机关要立足玉一种新的观念,即自己的任务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公共安全服务”产品。服务警务也是现代民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真审视和重新定位,整个警务机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管理型体制下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持续消减,警民关系得以改善并向着和谐方向发展。
(二)全面有效的体制改革
1.建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已从静态环境向动态环境转变特别是犯罪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当前及今后犯罪的活动方式,这是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犯罪活动方式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正是因为这种犯罪的动态化,要求我们在观念层面上对犯罪的预防、打击和控制等方面必须进行调整,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树立全局、整体、合作警务的观念。同时,现代信息化警务的发展,使得那种在信息封闭时代片面追求警察队伍规模、警械装备数量的警力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崇尚和追求信息和知识的精兵、精将、精警械装备、信息网络高技术手段的警务时代已经到来。换句话说,就是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已具备基本条件。因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开放性相适应,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必须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向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体制转变,建立起决策科学、警令统一、指挥高效、执行顺畅、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专业化警务管理体制。2.建立实战型公安警务运作机制
当前,公安部到地市级公安机关机构都是以指导为主的机关化设置,真正的基层实质是县级公安机关。尽管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机关警力下沉、机构改革等警务改革,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级公安机关指而不导、督而不促、机构臃肿、警力和装备等资源相对集中在机关的问题,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机关化占相当大比重的机构设置,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社会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要。[4]因此,必须从两方面着手改革。一是要打破警种机关化,建立实战型警队。公安机关的责任是打击敌人,惩治犯罪,服务人民从公安部到县级公安机关都应该是基层,除少数纯机关性质的部门外,各警种从上至下都应当是实战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执法任务,实现警种实战化、基层化,从而压缩机关规模,增加基层警力,切实把机关做实,把警队做精,把基层做强、做大,最大限度地挖掘警力潜力。二是着力改革当前派出所的运转模式。对派出所现行运转模式最形象的概括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结果是把派出所紧紧束缚在户籍管理、重点人口管理、特行特业管理、台账管理等静态档案资料管理上,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使派出所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治安前哨功能。我们必须着力改变传统派出所坐堂办案、等案上门等被动警务处理机制,把警力从静态治安管理和管理死档案等方式中解脱出来,让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融入社会,建立以情报信息收集为主体,以预防犯罪为重点的警务机制,切实掌握复杂多变的敌社情动态,真正体现出派出所治安前哨的功能,实现派出所民警社会治安哨兵价值。
3.建立科学、高效的警务考核机制
传统静态治安管理的警务考核标准侧重于档案管理的规范性、统一化和破案率高低等指令性指标,结果导致有案不立、不破不立、一案多立现象屡禁不止,档案管理整齐划一的形式主义花样百出,层层敷衍的数字游戏政绩,最终对社会治安环境的评估无法做到客观真实。警务考核是引导具体公安工作的风向标,建立动态环境下科学、高效的警务考核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以情报信息获取的质和量、防止发生了多少可防性案件和发案率的高低为主要指标,依托公安信息化平台实施动态适时考核的科学机制,使我们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对社会治安环境的评估科学客观、真实合理,做到对社会治安状况心中有数、治理宽严尺度把握得当,避免了那种搞突击和专项行动铺天盖地的一阵风治安管理工作方法。
(三)协调作战的警力资源配置
优化警组配备,将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合理分配组成值班警组,同时应付不同警情。以用人唯才原则对社区民警、治安民警、窗口民警予以选配,筑牢维护社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解决好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强力打击辖区违法犯罪现象、保证一站式服务的质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通,并积极与当地乡镇、街道保持密切联系,多方面寻求外力支持援助,建立定期联席会议、联合维护稳定工作、联合巡逻、治安管理联动、办案协作等机制,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走访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排查治安隐患、落实安全防范等基础工作。在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实行动态接出警,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减少案件警情扩大升级。推广群防群治,组织社区老百姓义务巡逻队,在经过培训、指导、民警带队巡逻以后正式上岗。这样可以真正让民众参与到维护治安的工作中来,也让老百姓更加放心。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又发挥了有效的打击功能,提高了破案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跃明,张志文.对现代警务机制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4)::21 [2]曾忠恕,美国警务热点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447 [3]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83 [4]周代军,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思路探讨[J].公安研究,2008(5):82
杜正康
第二篇:派出所警务运作调研
莞城公安分局到兄弟单位开展派出所警务运作调研(2010-01-29 15:53:36)
1月22日,莞城公安分局组织了办公室、法制股、刑警大队、治安巡警大队及4个派出所主要领导组成调研访问团,前往东城公安分局东城派出所、南城公安分局篁村派出所、万江公安分局万江派出所等3个兄弟派出所开展调研活动。分局副局长黄沛龄、曾志忠、沈滨文带队参加了调研。
莞城分局调研访问团一行13人上午第一站到达东城派出所,东城分局副局长陈始及东城派出所所长祁柱稳、指导员崔炜及副所长许生富、付凌云热情迎接了调研访问团一行。座谈会上,陈始副局长及祁柱稳所长、崔炜指导员分别向莞城分局访问团介绍了东城派出所的警务工作和日常值班运作的主要情况。随后,该分局调研访问团又到南城分局篁村派出所调研,与篁村派出所指导员张日坤座谈。下午,最后一站到万江分局万江派出所调研,与万江派出所所长刘镜涛座谈。通过调研访问,详细了解了该3个派出所的运作模式,参与调研的各单位负责领导均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尤其东城派出所、万江派出所在值班运作、接处警、处置突发性事件方面的先进经验,更具参考价值。
在东城派出所、篁村派出所、万江派出所调研回来后,莞城分局调研访问团随即在分局六楼会议室召开调研总结会议,区委委员、分局长吴晓参加了会议并听取了各部门领导的调研情况汇报。吴晓局长要求各派出所领导要参考调研成果,认真研究派出所运作模式,并在春节后落实相关工作。吴晓局长强调,一是要做好立案工作,分流警情;二是警务工作要分工不分家,强调民警人人要做“多面手”,三是处置突发性事件要做到快和准,第一时间要深入化解。(
第三篇:优化警务机制
迎难而上 多措并举
——创新派出所管理机制
派出所作为公安部门的基层组织,管理户口和基层治安等工作,是公安部门一线活动载体。要做到维护一方平安稳定,就要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创新机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体现出优秀战斗实体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认清当前形势下派出所警务运行存在困难
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不完善,限制了勤务目标的全面实现。面对开放动态社会环境下社会治安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工作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方向,使我们原定的一系列管理目标、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显现滞后性,如不能及时变换,会给公安工作带来一定负面效应。例如,舆情控制、信访回复、网络安全、户口政策调整,新兴事物带来新的问题。
值班调处民事、治安纠纷案件精力消耗过大,现行考核标准中对群众满意率作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虽然它在打击犯罪、调解纠纷、为民服务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但派出所及其民警也为之付出了极大地心血和精力。辖区环境越复杂的派出所被110牵制的警力越大,很多群众不管事情是否在派出所的管辖范围、是否会影响派出所日常工作开展,将负面情绪转移给派出所,无法解决就投诉,从而造成民警超负荷-群众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专项斗争过于频繁。派出所为了取得每个专项斗争的成绩,几乎全所上阵,专项工作的成绩意味着基础工作的牺牲。如果要达到二者兼顾,就表示牺牲民警的正常生活,会让民警感到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因而产生厌战情绪。
民警业务素质和协作精神不强。责任区民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一区一警对传、帮、带工作的制约和影响,使很多社区民警难以做到一警多能,因为不同责任区具体社情不同,也难以跨区协作;治安民警与社区民警主要业务不同,日常执法办案与调解纠纷均各自为政,警力使用限制在小范围内,无法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警力紧缺,治安情况的日益复杂,工作量及其难度的不断增加,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警力更加力不从心,深层次的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例如巡控力量不足,治安防范出现薄弱环节。
二、完成现有基础上派出所工作方法内部优化
(一)坚持创优争先—以点带面促进理念培养
以派出所内部的创先争优带动所外的创先争优。制定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细节考核方法,同时抓好检查、督促和落实,将工作压力从领导有效分解传达至所有民警,提高民警自我压力和争先创优意识。
以领导班子的创先争优带动全所民警的创先争优。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在业务工作中冲在前列,使队伍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得到较大提升,带动整个派出所达到领导班子好-民警队伍好-群众基础好-工作机制好-考评绩效好的目标。
以单项工作的创先争优带动各项工作的创先争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月报制度,将单项工作分解入日常工作,形成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实现良性运转。
基层派出所需要有本领、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完整人格的警察。可以多点入手,以思想培训、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强化民警法治、社会、服务理念。让派出所作为综合性的战斗实体,在维护辖区政治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单位和人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大大增强。
(二)坚持协调作战—有序运转整合警力资源
优化警组配备,将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合理分配组成值班警组,同时应付不同警情。以用人唯才原则对社区民警、治安民警、窗口民警予以选配,筑牢维护社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解决好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强力打击辖区违法犯罪现象、保证一站式服务的质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通,并积极与当地乡镇、街道保持密切联系,多方面寻求外力支持援助,建立定期联席会议、联合维稳工作、联合巡逻、治安管理联动、办案协作等机制,运用综治手段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走访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排查治安隐患、落实安全防范等基础工作。在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实行动态接出警,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减少案警情扩大升级。
推广群防群治,组织社区老百姓义务巡逻队,在经过培训、指导、民警带队巡逻以后正式上岗。这样可以真正让民众参与到维护治安的工作中来,也让老百姓更加放心。以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为平台,建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机制,增强治安防范能力。维稳1+N联动工作和开展综治,实现了综治联管、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对各类治安违法行为既发挥了有效震慑和预防的功效,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又发挥了有效的打击功能,提高了破案速度和质量。可明显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改善社会治安环境。
(三)坚持信息强警—精细管理完善工作细节
细节成就执行力,细节运用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可以建立成熟的派出所管理,提高其内部效率和外界资源整合能力。情报研判及信息化手段运用是精细化派出所工作的最好方法。
1、应用派出所警务信息平台,将其打造为派出所需要强有力的“指挥中枢”,以业务管理板块对常规工作进行合理化安排,实时发布指令信息,对全所工作和警力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分析研判、考评通报的及时跟进,可以解决日常工作“做什么” “怎么做”和“做得好”的问题。
2、深化情报研判,利用交接班之机,汇报当天的重点发案区域和主要案情;面对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实效性,加强针对性的研判分析。根据情报研判结果合理调配警力打、防、治结合压降可防性案件及黄赌现象。例如,根据可防性案件及黄赌警情发案情况,划分巡控重点区域,调整巡控时段。
3、落实基础工作,做好各种系统的维护,保持数据的鲜活;加强“两实”常态化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化大背景下提升社会管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4、开展群众评议,用反馈数据推动工作。在辖区聘请警务评判员,人员全部由社区推荐和群众自荐产生,主要围绕社会稳定、治安安全、公正执法、服务群众、队伍形象等五个方面开展,一季一评判。并每月统计短信回访与短信评警系统反馈情况,联系意见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根本标准、积极落实整改日常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宣传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消防、禁毒、治安防范等普法讲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法制德育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悬挂警示图片、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促进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三、确保未来规划中派出所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派出所在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做群众工作预防和打击犯罪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派出所的基层管理至关重要。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安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派出所的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发展,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明显差距,与时俱进成为创新派出所管理机制的首要要求。
坚持理论创新,始终体现时代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实现理念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才能在传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时代变化和环境变化的新机制。在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公安特色的警营文化,提高民警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民警的精神世界,让快乐工作与健康生活相结合。
坚持方法创新,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工作中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日常工作。充分运用高科技和现代通讯技术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拓展警务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治理有害信息,掌握好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要紧密结合派出所特点,形成自身特色,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总结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总结的升华,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有所创新。
创造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实际双重条件,保证机制创新持续发展。新时期的工作动力机制应该是物质、精神双驱动模式,要解决派出所民警老化、结构欠佳、学习培训交流轮岗欠缺等问题,同时提高民警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与本岗位相适应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因此改革警务机制的做法,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第四篇:警务合作机制
交警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时间:
2011-09-11 11:13
来源:日照网
【中国网中国交通】讯:为实行联合勤务制度,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实现对综合动
态、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整治,共同维护两地良好交通治安秩序,近日,日照交警莒县大队与临沂交警莒南大队联合召开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座谈会,研究加强警务合作的工作措施,建立六项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建立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联动互补工作机制。按照检查服务站勤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莒南汀水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为省级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莒县夏庄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为 市级交通安全检查站。
为实现对过往车辆有效管控,明确在勤务时间内,两检查站分别检查
驶入本辖区至县城方向车辆,对途经 7 座以上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逐车检查登记,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遇有紧急警务、突发事件等情况时,对检查方向、管控措施应有针
对性地进行调整部署,并及时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应积极予以配合。
建立信息通讯联络畅通机制。提供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联络方式,畅通信息联络渠道,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络制度,保障信息交流、勤务部署、处突维稳、事故调查等工作中畅通联络、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协作联动。
建立路面巡逻管控联动机制。以国道 206 线、省道 225 线为重点,双方联动部署勤务 警力,实现主干道路重点路段 24 小时有效管控,联动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做好涉车 涉路案件先期处置、查堵等工作。对勤务安排调整的,及时告知另一方,另一方应有针对性 予以调整,防止重点时段失控漏管。
建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协作机制。对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快速联动、设卡堵截。
并以减少办事环节、提高破案效率为原则,积极协助开展调查走访、摸底排查、联合缉捕等 工作,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力度。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协作机制。对辖区车辆肇事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加强调 查协作,严密源头管理和车辆管控,积极帮助协调肇事车辆登记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开
展事故调查、处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会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区域 会商会议,针对区域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研究加强区域协 作配合的工作措施。
第五篇:警务机制改革
关于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
叶小飞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针对动态化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积极应对,大力探索实践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效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服务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深切地感受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大潮扑面而来。
一、创新警务机制的必要性
(一)创新的时代呼唤着警务机制创新。从更广的层面讲,创新是人类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谋求未来发展的一个时代理念。从国家来讲,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富民强,改革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公安机关来讲,面对世情、国情和区情深刻变化,仍然延续传统的坐等办案、被动管理工作模式,难以有效服务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之呼唤、现实所需求,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机关的内在潜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复杂的治安形势倒逼着警务机制创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总会伴生伴长一些新的问题。在社会治安方面,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各类案件、事件高发、多发、突发性越来越强,公安机关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在社会管理方面,面对人口大流动,新生社会组织、行业、场所的蓬勃发展,不知如何管理或有效管理,信息不能及时采集更新,漏管失控现象严重,隐患较多。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客观上要求公安机关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要求警务机制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新要求。在社会治安方面,不但注重自身安全,而且关注公共安全以及整个生存环境的安全。在执法办案方面,不但要求少发案、快破案,而且要求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或得到补偿。在服务方面,不仅要求快捷、高效,而且要求主动服务、全天候、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面对人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办法不多,方式简单,或者因循守旧,甚至不作为。
(四)公安机关自身存在的积弊要求警务机制创新。机构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职能交叉,警力分散,机关与基层争利,推卸责任,警力内耗,影响警务效能发挥。所有的公安工作都要靠基层来落实,但由于基层工作辛苦、环境差、提拔慢,民警不愿意在基层干一辈子,总想找机会跳出基层,基层老、弱民警多,责任过重、警力弱差的现象突出。
二、当前警务机制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现实需求,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创新尝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公安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相比,制约公安工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一致”:
(一)思想重视与实践力度“不一致”。当前,改革创新大潮方兴未艾,无论是对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或民警都会产生一些触动和紧迫感,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一些新型警务机制的“甜头”。但既然是改革,必然要舍旧取新,扬弃传统的不符合现实工作需求的地方,而旧的警务机制形成的工作模式在一些民警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重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民警无论在工作方式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学习、转变、掌握、熟练的过程,从按部就班到不适应再到习惯成自然,必然有阵痛,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有的地方虽然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下不了决心,等待观望,得过且过,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机构越改越多与警力下沉的要求“不一致”。每个新成立机构都要有一套领导班子、内勤、民警,均要从基层抽调民警,导致民警下沉难。同时,新成立部门均作为内设机构设臵在机关,看似明确了责任,却以上级指导部门自居,将本应自身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推给了基层,定期不定期进行考评和检查,出现警力上浮、责任下压现象。
(三)大干快上与延续传承“不一致”。各地对改革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受政绩工程影响,有些改革创新缺乏充分调研论证,仓促上马,并要求短期内见到成效,基层大干快上,过于追求结果,导致过程不细致,基础工作不落实,影响了改革创新反哺实战的效能,最后不了了之。有些改革创新出发点也好,也非常有利于工作,但在运行中,由于缺乏制度(资金)保障或升级改造中技术性难题无法解决,只好“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运行机制创新与队伍管理机制创新“不一致”。碍于人情观念和维护队伍稳定的实际,改革中,往往突出运行机制、勤务模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对队伍管理机制创新偏弱,或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但抓落实力度不够;或只满足于扩机构、增待遇,给民警做办“好事”,不愿意进行动利益、动关系等“得罪人”的创新。
三、改革创新警务机制建议
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时代使然,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问题,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符合实战需要、满足群众要求、切合当地实际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受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的影响,东部与西部地区、内地与沿海省份、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一般地市、城区与农村派出所,管辖的面积与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等差别较大,社会治安状况千差万别,问题不尽相同,同一地市的各县(市)区、乡镇都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治安问题,也不可能运行完全一致的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经济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期盼为导向,以信息化为纽带,通过整合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臵、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反应快速灵敏、打防严密有力、执法严格公正、矛盾化解及时、管理有序到位、服务方便快捷、社会多方参与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有序、适宜人居、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公安工作良性运转、社会大局平稳、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
(二)要以整合警力资源为突破口。针对机构过多、职能交叉、互相制肘的现象,必须整合现有警力资源,提升警务效能。一要整合机构。对县市层级公安机关业务相似、职能交叉的部门和科室,可以保留牌子、解决民警职级待遇,进行撤销或合并,不强调上下一致,将富余警力尽可能压向基层一线。二要理顺条块关系。以扁平化为方向,简化条状管理,突出块状权限,业务部门以协助、支持为主,赋与县级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所更大的管辖权限。扭转实战单位机关化的倾向,县市级公安机关内设科室及专业支队(大队、警种),要从上传下达、收集报送数据、考核评比职责向为基层一线提供服务和保障转变,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直接参与基层重大行动、重大案件办理或其它具体事务,分担基层压力。三要牢固树立一警多能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现实需求,国家不断修订、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上级公安机关适时对警务信息系统、办案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如果民警长时间仅专注某一方面工作、不了解其它警种业务知识,将会出现业务知识面过窄、最终难适应公安工作现象,一警多能有利于民警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教育民警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责任,承担全警职责。在基层所队层面,在相对明确刑侦、社区、巡逻民警职责任务的基础上,民警要学习其他警种的业务知识,主动参与多警联动、综合执法行动,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在制度保障层面,要将轮岗交流作为基本制度固定下来,民警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至5年后,应进行轮岗,既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又可丰富工作经验、提升业务素质,也可以防止长期在某岗位工作可能产生的懈怠或人际关系上的负面问题。
(三)要以派出所的为重心。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前沿的综合性作战单元,集防范、打击、建设(基础工作)、管理、服务、形象展示等多种职能于一体,虽处于神经末梢,但地位举足轻重,关系公安工作成败。要按照做精机关、做强中层、做大基层的原则,做大做强派出所。一要强化保障。确保派出所日常运转所需,全额保障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用,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基层所队重大建设或改建项目时,同时争取上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配套出台相关经费保障政策,从上至下予以解决。津贴补贴基层民警应高于机关,装备保障应优先基层,努力减少机关与基层争利的现象。新招录民警必须充实派出所工作三年以上。抽调基层民警到机关工作,要按照进出有序、总量不变的原则,从机关调出相应民警补充基层,保持派出所警力不低于总警力的40%。二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把信息化警务、社区警务、巡逻防控、侦办小案件作为派出所的主要勤务方式,在信息化警务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研判治安形势、提升工作科技含量和效率;在社区警务中采集基础信息、发现管理漏洞、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在巡逻防控中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及时帮危解困;在侦办小案件中及时挽回群众损失、和谐警民关系、提升素质能力。三要切实减负。部门、警种不能把自身承担的基础工作任务推给派出所,对派出所部署工作由局机关统一协调。减少纸制台帐、统计报表,尽量通过警综平台或其它信息化方式上报,简化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达标和考核,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时要考虑派出所警力、实力状况的承受能力。
(四)要以信息化为纽带。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民警日常工作中,成为基层民警须臾不可缺少的工作“帮手”。要围绕“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目标,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在夯实信息基础、提升服务实战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一要明确全警采集职责。把信息采集、录入作为全体民警日常基本工作之一,按照部门、警种岗位职责,围绕人员、案件(警情)、物品、地址、组织机构、情报线索等要素,应采尽采、应录尽录,做到信息采集、录入警种化、常态化。要硬化部门、警种信息采集职责任务,严禁将自身信息采集任务转嫁给基层。二要形成信息共享格局。对内,全面梳理、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层级、角色、权限等实现最大限度共享。对外,推动政府牵头整合工商税务、金融、通信、水、电、气、电信等信息系统,实现社会管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获取公民衣、食、住、行、工作等生产、生活信息,扩大基础信息覆盖范围。三要营造全警共用氛围。建立完善信息化应用奖罚激励机制,规范信息化工作流程,引导民警积极开展网上侦查、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工作,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形成全警参与信息化、全警应用信息化的工作格局。对民警采集的信息在侦查办案、行政管理、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进行奖励。
(五)要以主动警务为方向。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多样化期待和需求,必须转变“被动作为”的工作方式,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积极作为,主动进攻,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一要主动防控。织密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防控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基层一线,依托巡逻车、街面接警平台等,将大量的警力部署在街面,直接从事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工作。狠抓社区警务战略工作措施的落实,使更多的警力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开展安全防范、信息采集、治安管理等基础工作,维护社区的和谐平安,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二要主动打击。坚持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建立和完善以警情收集、分析、评估、预测和精确打击奖惩激励机制,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打防重点,增强打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强大震慑,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短平快式的专项打击,以点带面,以区域稳定带动全局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促进社会治安整体好转。三是主动服务。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代办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急事急办等人性化服务制度,组织民警定期到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上门服务,在主动服务中拉近警民距离、和谐警民关系,打牢警民共建平安基础。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建立网上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室和民警微博、QQ群等警民联系新平台,将现实公安工作能够在网上公开的事项、运行的工作全部移转到网上,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办事项目互联网受理、公安内网审批办理,群众、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六)要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改革创新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民警来落实,要建立切实可行、民警充满希望的激励机制,引导民警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快乐工作、用心干事。一要让多干事的人不吃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一网考”为抓手,每月、季度、科学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民警的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政治待遇挂钩,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二要让能干事的人不吃亏。对业务骨干、工作能手、技术人才要大胆提拔使用,体现人才导向,营造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三要让老实人不吃亏。树立干部从基层出的导向,评先选优、提职晋级提高基层民警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