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陪审制度的价值理念和运作机制
陪审制度的价值理念和运作机制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陪审制度的起源、现状研究,探索出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达到对陪审制度的正确定位。
关键词:陪审制度;价值理念;人民陪审制度;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67-01
一、陪审制度的价值理念
(一)司法民主之终极价值理念是陪审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强基石。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则起源于英国。1166年颁布“克拉伦德法”,规定“任何人如未被有公众参与的控诉人控告,不受审判”,这种制度逐渐演变成后来的陪审团制度。到了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及其法学家,在猛烈抨击封建司法专横的同时,坚决地提出了实行陪审制度的正式主张,以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中国的陪审制度也是作为一种体现司法民主原则的制度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反映了共产党对司法民主化的高度重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都将人民陪审制度规定为中国司法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实际是对民主成果的确认和对民主方式的继续探索。
(二)司法公正之基础价值理念是陪审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指南。虽然我国在制度上对法院行使审判权设计了人大监督、上级法院监督、检察机关监督等诸多种类的监督,但这些都是事后的监督。我们认为,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可以加强对审判权的民主监督,避免普通监督亡羊补牢的尴尬。公民以陪审的方式介入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必然扩大司法决策的知情范围,提高审判工作的透明度。由于公民的介入,法院不得不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从而做到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公民参与审判,必然与法官之间形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制约,职业法官审判权的任意性因此受到限制,对防止暗箱操作、根治司法腐败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运行的现状与困境
(一)陪审制度缺乏宪法地位,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被弱化
实践中,各级法院对这一制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中级以上的法院很少采用陪审制度,基层法院采用陪审制度,更多的只是为了缓解法院人力不足的矛盾。而人民陪审员自身似乎也并未十分看重其肩负的神圣职责,于是“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在立法上则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进程。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同年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一时期要求一审案件原则上应使用陪审 ;1982年《宪法》则删除了有关陪审的内容,立法上的犹豫似乎已预示了人民陪审制度的坎坷前途。
(二)陪审员随机选任机制没有得到落实
有关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法应当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应当在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但在实践中法院大都是通知并安排相对固定在各业务庭的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失去了这项制度应有的群众性,严重背离了陪审制度设立的宗旨,使陪审制度的“民主”“监督”色彩丧失殆尽。同时,由于陪审员长期在法院参审,其滋生腐败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更谈不上对法官进行监督了。
(三)目前关于陪审员的职权的规定影响了陪审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
中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实际上类似于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度,而与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度不同。在法律地位上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具有同等的权力,职权范围包括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形式上陪审员的职权、地位与职业法官相同,但陪审员非法律职业的背景令其法律素养难以支撑其独立思考、决断,因而实质上往往是职业法官居于审判主导地位,陪审员则是陪而不审。英美法系陪审员仅就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事实问题作出是非判断;而人民陪审员除此之外还要在法律问题上形成自己的见解,确实有点强人所难。陪审制度的意义恰在于发挥普通民众的常识在审判中的功能,以其“无知的美德”来纠正专业人士的职业偏见。上述种种,无不说明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势在必行。
三、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设想
(一)确立人民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
一项制度要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首先要确立其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宪法中明确人民陪审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审判制度的法律地位,对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对人民陪审制度发展的立法保障应包括回复其宪法地位,对陪审制度的单独立法,并在三大诉讼法中分别加以体现,形成一个完整的立法体系,为这一制度的有效运作提供法律支持。同时,这也有利于消除人们对于人民陪审制度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在人民心中的政治地位和制度价值。
(二)遏制人民陪审员职业化、半职业化的倾向
切实执行人民陪审员随机选任机制。笔者认为,陪审员的选任应当由法官与当事人共同操作,从备选的人民陪审员中随机选取,做到一案一选,一案一换。禁止人民陪审员连选连任。人民陪审员在任期届满后,能否连选连任,《决定》未作出明确规定。对此问题,笔者持否定态度。如果允许连选连任,长期不更换人民陪审员,将极大限制民众对司法的参与度,从而打击民众对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司法的信心,这是严重违背人民陪审制度的设立宗旨的,也有悖于司法民主的本来含义。
(三)分割司法权,实现“以权制权”
笔者建议,适当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的经验,改变现有分权模式,在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员之间作进一步的分工。将事实认定的权力交给人民陪审员,法官只负责法律适用。相对于适用法律,认定事实主要依靠通常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生活常识,在事实认定领域,职业法官较之人民陪审员并不具有优势。这样,人民陪审员得到的权力不仅是对等的也是可行的。实际上,人民陪审员在对职业法官进行制约的同时,其行使的也是审判权(事实裁判),同样需要监督制约。
参考文献:
[1]王立宪、严军兴,英国普通法制度之旅[M],群众出版社,第64页
[2]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法律出版社,第372页
[3]钱弘道,中国陪审制度的性质、内容和作用[J],议政论坛,2000年第19期
作者简介: 马广原,女,(1987-3-),山东乳山人,法律硕士(法学),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第二篇:检察室日常运作机制
海南创新检察体机制 设乡镇检察室成效显著
2011-05-05
新华网海南频道5月5日电(许玉民 周青)2008年以来,海南省检察机关创新检察体制机制,探索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全力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推广了海南设置乡镇检察室的做法。目前,海南21个基层检察院共设立了36个派驻乡镇检察室,覆盖全省158个乡镇、59个农场、13636个自然村,为555万农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护。
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更好地将法律监督延伸到海南广大农村
2008年初,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的检察机关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专题调研发现,由于检察机关缺乏类似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一样在农村基层的“阵地”机构,相关信息不畅通,各项检察工作无法在农村及时、深入、持久地进行。为应对农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提出了“基层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把法律监督延伸到广大农村,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思路,并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确保乡镇检察室设置工作顺利推进,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马勇霞为组长的乡镇检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基层检察工作处,就设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方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计解决派驻乡镇检察室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经费保障等问题。在设置上坚持“服务三农、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稳妥慎重”的原则,认真谋划,科学布局,成熟一个,设置一个,巩固一个。在距离市区(县城)较远、人口较多、治安问题突出、信访总量较大或开发项目较多的乡镇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巡回管辖周边若干乡镇、农场。
为加强全省基层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室辖区非驻点和辖区外乡镇及国营农(林)场群众的沟通与联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探索完善法律监督的“触角”向广大农村延伸的有效途径。全省各基层检察院建立和完善了“定点+巡回”的工作模式,以派驻的乡镇检察室为定点,辐射周边各乡镇及国营农(林)场,在派驻乡镇检察室非驻点乡镇建立检察工作联络点(站),并在农村干部和群众中选聘检察信息联络员,建立覆盖农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的“乡镇检察室、检察工作点(站)、检察信息联络员”检察网络体系。形成定期接访、巡回调研、随时接访和检察信息联络员及时传递社情民意及维稳动态信息的工作运行模式,为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海南各派驻乡镇检察室成立以来,深入辖区各乡镇农村, 采取法制宣传、专题调研、接受信访举报等形式,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是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共深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了解情况326次,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82次,为重大工程项目解决问题65件。二是为农村“两委”换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各派驻乡镇检察室主动发挥检察职能,提前介入,采取全程监督,并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三是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派驻乡镇检察室配合查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款项、国家优抚金等涉嫌职务犯罪案件104件,涉案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102人,其中乡镇干部36人、农村“两委”干部63人,挽回经济损失261.34万元。
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带动和促进海南各项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海南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实现了法律监督与人民群众新的司法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检察工作注入
了强大的活力生机,拓展了法律监督的领域,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利于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确定不同时期阶段性工作重点,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实现“三个效果”相统一和法律监督效能最大化。
海南各乡镇检察室深入村社开展工作,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树立了检察机关为民、亲民、护民的形象,提高了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2010年,海南大部分市县(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人大会议的通过率均比往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万宁市检察院、定安县检察院和澄迈县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通过率分别达到100%、99.4%和99.8%。在对全省各市县1050名乡镇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中,有1018人对乡镇检察室工作表示赞成肯定,占96.9%;在对2100名农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060人认为派驻乡镇检察室很有必要,占总数的98.1%。在海南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评价。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海南派驻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的“侦察兵”,是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是督促基层组织依法履责的“助推器”,是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元素,是检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锻炼检察队伍的实践基地。派驻乡镇检察室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独具的不可替代性,是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理念、资源配置、能力规模、执法方式的大调整。派驻乡镇检察室与公安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和司法所一起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基层司法工作机制,成为法律监督触角向广大农村延伸、更加有效地开展涉农检察工作的重要载体。
第三篇:浅析警务机制运作高效化
学、衍学等学科作出不同的研究和解释,概括起来,有三点趋势是一致的:(1)索质是有机体(人〉特有 的;(2)素质是人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的特征(品质);(3)素质形成条件既包括先天生理基础,又离不开后 天环境(含教W)的影响。由此矜来,索质主要迸指有 机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环境和教宵的 交互作用,在实践活动和枬神活动中形成并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并且有独特功能的品质。
侦査人员索质,即指有侦査权的主体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形成并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并且有助于侦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品质。
根据犯邪活动特点和侦査工作的擗耍以及实践 总结出的许多经验与教训,笔者试从侦奄人员所必 须具备的政治索质、业务索质、智力素质及身体索质 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侦査人员的政治素质 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侦赍队伍耍想在 与犯罪作斗争的领域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就必须从思 想政治索质上予以严格要求。“三项教存"的第一条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比服务的教宵宗旨。全心全森为 人民服务是对广大刑侦人员政治索质上的要求,要 实现这一要求,侦査人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与犯罪作斗争时,侦查人员往往接触的是社会的黑暗面,可能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袭击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为此,侦丧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忠实地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及路线,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二)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髙于其他利益,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亊业心,要不怕若,不怕累,勇往直前,艰苦奋斗,要敢于为国家、人民利益牺牲自己。
(三)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侦査人员的纪律,主要表现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和警容风纪六个方面。政治纪律就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人民替察的各项规定;组织 纪律就舟一切行动听指挥,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 上级;工作纪律就是执行工作任务必须依法办事,遵 守各项规承制度;群众纪律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事,聘 老爱幼,尊途[妇女,奸甫群众风俗习惯,说话和气,办 事公平,不俊犯群众利益;保密纪律就足要严格遵守 国家保密制度。(四)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侦奄员的职业道徳遥社会主义道德在侦査工作 中的具体体现。侦杏人M的职业迫徳主要表现在:釆 公执法,淸正廉明,文明执勤,依法办案,勇敢顽强,勇于献身,忠于职守,不畏艰险,严以律己,防腐拒 变,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
二、侦査人员的业务索质(一)侦查人负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对侦杏人员钾能化、知识化要求的最低标准就 是文化水平要求。这是学好专业知识、做好侦査工作 的基础。现在我同《聱察法》26条对公安干聱的要求
浅析警务机制运作高效化
【摘要】 警务机制高效化是现代警务机制的具体要求之一,有利于促进公安事业的快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当前我国公安建立的警务机制,突出存在观念、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公安机关在与犯罪斗争中处于被动、低效拖沓。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建立高效化的警务机制中加以解解。
【关键词】警务机制 高效化 改革
一、当前警务机制的弊端
(一)观念问题
观念也即思想,起到指导行动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模式下,重人治轻法治,法律不完善,监督缺失,广大民警法制观念淡薄,必然导致凭经验、耍特权等一系列不依法行政的行为。这与改革开放新形势对政府提出的依法行政的要求格格不入。[1]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完善工作规范,强化监督,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警务机制。只有严格的法制观念才有严格的执法行为,民警都严格公正执法,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址和预防腐败的现象发生。
(二)体制问题
公安机关现行的队伍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成形,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手段,法治程度低尤其是队伍规范化管理中机制的随意性大,没有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新任务要求的竞争机制、淘汰机制和激励机制。旧体制的弊端很大,一方面导致实践中人浮于事,混在队伍中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基层一线又普遍感到警力紧张、缺乏。具体表现在: 1.造成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不利局面。
公安机关以往没有实行严格的考录制度,没有严把选人关,以致一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混进了公安队伍。由于教育管理不科学,部分民警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腐蚀了,甚至在政治上堕落下去。业务培训工作的不重视也使公安队伍的素质水平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2.造成了公安队伍现有人才的浪费和退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有力的保障,队伍里的优秀人才也慢慢变得没有斗志,上进与否都不影响工作岗位的得失。严重的问题急需推行警务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考录人民警察制度,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和辞退制度,完善奖罚制度,建立科学的后勤保障制度,全面规范公安队伍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警务机制高效运作。
(三)警力配置问题
当前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不科学、不合理,忙闲不均,职责单一。具体表现为: 1.警力配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滞后 在配置某一地方警力时,不能仅凭辖区总人口的数量这一因素,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方案。2.基层一线警力不足,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警力不足,使得基层公安机关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仅在表面上下功夫,丧失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警务工作基础,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之中。3.上级机关未能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
目前一些不切实际的考核、评比牵制了基层大量警力的面子工程,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基层公安打击防控犯罪的能力。4.管理体制不顺,精力消耗过大
由于实行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基层公安指挥权限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党政机关经常指派民警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既牵制了大量的警力,又恶化了警民关系,损害了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形象。
二、高效化的指标
警务运作高效化主要体现和反映在以下几个指标。一是时间指标。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警力。在讲究效率的今天,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警务活动的时间因素,包括警务决策、处理警情、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服务公众等各方面均要做到迅速及时。二是质量指标。要高标准、全面的实现各项公安工作目标,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既有赖于决策指挥机构的判断,也有利于警察个人的判断,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真个警务运作过程的成败得失。三是效益指标。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要求实现投入成本的最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用较少的支出办事,取得较大的政治利益和社会效益。
三、警务运作高效化方式的探讨
(一)深入人心的“法治与和谐”
法治与和谐基本理念在警务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在1829年罗伯特·比尔创建伦敦大都市警察时就提出了治理警察的九项原则:“犯罪与失序的预防原则;公众授权原则;警民合作原则;减少强制原则;公正与服务原则;强制的必要性与比例性原则;警民合一原则;坚持行政性原则;效能标准原则”,[2]时至今日对于我们探索现代警务机制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1.法治理念
“法治”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宽泛,直接地给出其定义非常困难,有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认为法治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含义:“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针;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3]在法治理念的引领下,自然会导出公安机关行使职权中的权力限制与权利保护,外在的体现为有限的警务与人权保护问题。警察应当至于法律的监督之下才可能得以健康的运行。警察权的行使或多或少的带有强制的性质,极易对人权构成威胁,特别是违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更易受到侵害,这就需要将人权保护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应当说,法治理念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第一要义,是高效化的警务机制的必要前提。2.和谐观念
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谐”通常是指社会理念,和谐几乎承载和容纳了所有人对人类美好生活所寄托的愿望,一种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笔者看来,和谐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和谐理念的引领下,警务机制会产生一个理念——服务警务。从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是第一步,公安机关要立足玉一种新的观念,即自己的任务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公共安全服务”产品。服务警务也是现代民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真审视和重新定位,整个警务机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管理型体制下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持续消减,警民关系得以改善并向着和谐方向发展。
(二)全面有效的体制改革
1.建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已从静态环境向动态环境转变特别是犯罪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当前及今后犯罪的活动方式,这是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犯罪活动方式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正是因为这种犯罪的动态化,要求我们在观念层面上对犯罪的预防、打击和控制等方面必须进行调整,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树立全局、整体、合作警务的观念。同时,现代信息化警务的发展,使得那种在信息封闭时代片面追求警察队伍规模、警械装备数量的警力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崇尚和追求信息和知识的精兵、精将、精警械装备、信息网络高技术手段的警务时代已经到来。换句话说,就是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已具备基本条件。因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开放性相适应,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必须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向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体制转变,建立起决策科学、警令统一、指挥高效、执行顺畅、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专业化警务管理体制。2.建立实战型公安警务运作机制
当前,公安部到地市级公安机关机构都是以指导为主的机关化设置,真正的基层实质是县级公安机关。尽管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机关警力下沉、机构改革等警务改革,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级公安机关指而不导、督而不促、机构臃肿、警力和装备等资源相对集中在机关的问题,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机关化占相当大比重的机构设置,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社会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要。[4]因此,必须从两方面着手改革。一是要打破警种机关化,建立实战型警队。公安机关的责任是打击敌人,惩治犯罪,服务人民从公安部到县级公安机关都应该是基层,除少数纯机关性质的部门外,各警种从上至下都应当是实战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执法任务,实现警种实战化、基层化,从而压缩机关规模,增加基层警力,切实把机关做实,把警队做精,把基层做强、做大,最大限度地挖掘警力潜力。二是着力改革当前派出所的运转模式。对派出所现行运转模式最形象的概括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结果是把派出所紧紧束缚在户籍管理、重点人口管理、特行特业管理、台账管理等静态档案资料管理上,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使派出所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治安前哨功能。我们必须着力改变传统派出所坐堂办案、等案上门等被动警务处理机制,把警力从静态治安管理和管理死档案等方式中解脱出来,让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融入社会,建立以情报信息收集为主体,以预防犯罪为重点的警务机制,切实掌握复杂多变的敌社情动态,真正体现出派出所治安前哨的功能,实现派出所民警社会治安哨兵价值。
3.建立科学、高效的警务考核机制
传统静态治安管理的警务考核标准侧重于档案管理的规范性、统一化和破案率高低等指令性指标,结果导致有案不立、不破不立、一案多立现象屡禁不止,档案管理整齐划一的形式主义花样百出,层层敷衍的数字游戏政绩,最终对社会治安环境的评估无法做到客观真实。警务考核是引导具体公安工作的风向标,建立动态环境下科学、高效的警务考核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以情报信息获取的质和量、防止发生了多少可防性案件和发案率的高低为主要指标,依托公安信息化平台实施动态适时考核的科学机制,使我们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对社会治安环境的评估科学客观、真实合理,做到对社会治安状况心中有数、治理宽严尺度把握得当,避免了那种搞突击和专项行动铺天盖地的一阵风治安管理工作方法。
(三)协调作战的警力资源配置
优化警组配备,将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合理分配组成值班警组,同时应付不同警情。以用人唯才原则对社区民警、治安民警、窗口民警予以选配,筑牢维护社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解决好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强力打击辖区违法犯罪现象、保证一站式服务的质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通,并积极与当地乡镇、街道保持密切联系,多方面寻求外力支持援助,建立定期联席会议、联合维护稳定工作、联合巡逻、治安管理联动、办案协作等机制,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走访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排查治安隐患、落实安全防范等基础工作。在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实行动态接出警,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减少案件警情扩大升级。推广群防群治,组织社区老百姓义务巡逻队,在经过培训、指导、民警带队巡逻以后正式上岗。这样可以真正让民众参与到维护治安的工作中来,也让老百姓更加放心。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又发挥了有效的打击功能,提高了破案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跃明,张志文.对现代警务机制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4)::21 [2]曾忠恕,美国警务热点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447 [3]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83 [4]周代军,公安机关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思路探讨[J].公安研究,2008(5):82
杜正康
第四篇:行业核心价值理念
践行核心价值 重在转化落实
——对保险核心价值理念的思考
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一种柔性的管理要求,体现了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对行业为未来发展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践行“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不仅是实现保险行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谱写好中国梦中保险篇章的关键所在。作为基层保险公司,如何贯彻、践行好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对行业发展的好坏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践行核心价值,重在转化落实,要紧抓四方面,实现八个“入”,将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发展动力。
前提:深刻领会,入心入脑
项俊波主席明确指出,当前保险业已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业务发展、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又遇到经济危机影响、社会矛盾多发的双重挑战,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对基层保险公司来说,不但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唯有深刻领会,让理念精神入心入脑,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之路。
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是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保险行业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点上,固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持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亟需找到公司发展新的动力源。保险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支撑点和着力点,作为强保险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抓住了核心价值理念的精髓,就抓住了发展的主线,就抓住了公司持续稳定健康成长的牛鼻子。因此,我们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深刻领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以“守信用”为原则,以最高的诚信标准要求自己,信守承诺,讲求信誉,向客户提供诚信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支持;以“担风险”为责任,发挥自身专业技能,参与社会管理,提供风险保障,发挥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功能作用,夯实科学发展基础,更好地履行保险责任;以“重服务”为核心,保险作为金融行业,其核心作用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保险服务,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保险的良好口碑;以“合规范”为底线,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和道德风尚准则,保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保险行业长期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重业务、轻服务,重发展、轻合规,重销售、轻管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但最为突出的还是项主席提出的三个“不认同”,即:消费者不认同、从业人员不认同和社会不认同,这充分说明了传统的粗放式扩张之路已走不通。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转变三大“不认同”?如何回归保险本质追求,实现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打破以往的固有思维和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十二字”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用“守信用”解决形象和信任问题,用“担风险”解决责任和权利问题,用“重服务”解决需求和供给问题,用“合规范”解决发展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探索一条全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是实现保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健康发展的的行业离不开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优秀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行业文化的发展之魂、竞争之基,更是行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之源。核心价值理念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物质激励产生的正能量再大都是可以评估的,但精神力量却是无限的,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英雄精神”,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铁人精神”,还是如今的“中国梦”的追求,都是通过价值理念的明确来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扩张力。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正是建立了保险行业的灵魂,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发展格局。核心价值理念将产生巨大战斗力。一支没有价值追求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战斗力靠的就是统一的价值取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如果缺乏这种精神力量和支柱,在靠单一的物资奖励的考核有时候极易走上“弯路”,从而错失机遇,甚至造成浪费。核心价值理念将创造巨大的行业品牌价值。高效的行业文化好比金字招牌,将为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对保险企业来说,统一的价值理念是发展的思想结晶和文化品牌,融汇了个人发展、团队协作、组织沟通的需求和目标,是履行使命、实现愿景、达成目标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其形成了品牌成果将成为个人和组织共同的追求目标,达成共同的价值目标期望。
重点:宣传到位,入眼入耳
要将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转化成全员的共同认识,重点在于深入宣讲,强化认识。如何做到普及保险行业核心理念,并让最广大员工从内心接受?我们认为,要做到专业人员讲、先进模范讲、身边员工讲,营造热烈的宣讲氛围,让全员入眼入耳。
一是专业人员讲。对于基层保险公司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与当地行业协会、保险学会沟通联系,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走进单位、走入基层,为一线保险员工讲授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公司寻求支持,让专业学者向下传经送宝,并根据上级统一设计制定的核心价值理念形象标识,在办公场所及外部媒体的醒目位置予以展示,扎实做好文化形象导入工作,使核心价值理念真正成为当地单位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是先进模范讲。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本单位践行保险行业核心理念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运用各类宣传平台,采取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可信、可敬、可学之人深入宣讲,大力宣传核心价值理念。同时,加强对外媒体宣传,让保险行业的好人好事、典型先进走进社会、走近百姓,让百姓了解保险文化正能量,改善保险行业形象,努力建立受人尊敬的保险行业。
三是身边员工讲。充分利用内部网络、例会、晨会、培训等平台,组织全体员工交流学习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心得;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座谈交流、征集心得等活动,引导员工从岗位实际出发,深刻感悟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精神实质,明确工作实践的方法途径,进一步增强认同感、责任感。让员工从内心深处理解、领会、认可和接受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核心:融入一线,入口入手
要让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核心在于贯彻落实,将文化理念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融入一线具体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情操鼓舞人。
强化价值导向,普及“四大”内容。践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论要着重夯实其思想道德基础,强化价值导向,以社会诚信、行业责任、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四大方面为主线,突出“诚、善、优、控”四大内容,积极倡导行业的精神文化追求。“守信用”强化了诚信的价值导向,这对全体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对基层一线的保险销售人员提出了要求,引导销售人员要常怀“诚”心,以诚立身,诚挚待人,以诚兴业,坚决杜绝销售误导,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坚决反对短期行为,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信任,为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担风险”强化了行善的价值导向,保险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所作所为体现了行业的社会功德性,以善为引导,就是要求我们基层一线要常行善举,以善为乐,不坑人、不蒙人,不走捷径,发挥保险风险转移功能,为社会带来安稳。“重服务”强化了服务的行业本质,金融行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本质工作就是为客户和社会提供需要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对基层保险公司来说,要积极上上级公司反映市场和客户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积极呼吁上级公司创新产品和流程,主动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专业高效的服务来传达保险的关爱,体现保险的价值。“合规范”强化了管控的价值导向,引导基层管理人员合规守法,积极营造内控合规的良好氛围,把合规文化打造成公司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提升内控水平的支撑。
注重岗位实际,突出自主特色。在将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基层实际过程中,面对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业特点的有着多样差异的个体和群体,必须采取分众化策略,把核心价值理念的要求融入不同群体的不同岗位中去,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防止工作停留在表面。对于一线销售人员,我们着重突出“守信用”理念,把诚信打造成销售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对管理人员我们着重强调“担风险”理念,从为社会、为客户、为他人角度出发,勇于承担起自身应负的责任;对于一线柜面人员,我们着重要求落实“重服务”,用专业精细的服务,体现出公司水平和能力;对于整体经营,我们将“合规范”作为底线和红线,任何工作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同时,为突出岗位特色,深入落实理念精神,公司应开展“四我”大讨论活动,发挥岗位的自主特色:“我听”,就是要听取专家、先进典型和其他岗位的优秀事迹和典型做法;“我讲”就是要讲述、交流自己的做法或者身边的践行理念的经验;“我议”就是要讨论现象,指出不足,评议行为,改进做法;“我行”就是在学习领会核心价值理念后,群起效仿,转化为实际行动。
突出长期践行,融入实际工作。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从狭义上讲是一种文化建设,也是一种道德现象,单从广义上来看,更是一种制度约束,践行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对现实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一是借助核心价值理念的践行推动形成规范的作业体系。对管理人员来说,通过践行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可以进一步规范岗位的作业流程,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对销售人员来说,通过教育培训、职场训练,可以规范销售行为,统一销售话术和方法,体现公司品牌,形成规范的作业体系。二是借助核心价值理念的践行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全面梳理排查现有制度、政策和规定的阙漏,按照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通过践行“守信用”来建立完善的引入、退出、晋升和考核等人事制度;通过践行“担风险”来建立扎实稳定的销售基础管理制度,建立“松紧适度”的保全、核保和理赔制度;通过践行“重服务”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服务制度;通过践行“合规范”来建立安全高效的现金流动和财务预算结算制度,形成覆盖全面深入的风险管控制度。三是借助核心价值理念的践行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从公司内部来说,就谁要改变管理作风,克服“大企业病”,杜绝官僚做派,提升管理部门的内涵和外延,加强部门服务上级和指导下级的功能,将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和基层公司经营销售、客户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目的:转化成果,入理入行
践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根本目的就是提高行业形象、提升发展动力、凝集发展力量、增强行业软实力,要努力将践行活动效果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让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理论和行动,使之入理入行。
一是客户关系更亲密。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如同一把标尺,量出了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让公司在践行中认识、感悟、提高,而其中“守信用”则是标尺的准星。如果销售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真正做到忠实践行诚信原则,让客户感受到保险的作用和价值,必然会促进客户对保险进一步的需求,甚至产生依赖,从而形成凉性循坏,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价值的生产力。因此,践行保险行业核心理念,促使做到诚信、合规、重责和规范,会给基层寿险公司增加了一系列向善的力量,在客户中赢得了声誉,客观上促进公司的发展。
二是社会形象更美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的功能不仅仅停留在对于风险的规避和转移,从而传统的保险客户服务观念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现代化服务观念。“重服务”要求我们始终把优化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始终关注市场,始终为客户分担风险,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客户至上,时时处处替客户着想,急客户之所急,帮客户之所需,只有认真践行与客户同优乐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同时,“重服务”也有利于弘扬行业精神,扩大行业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增进全社会对保险业的了解和支持,促进行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不断提高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发展动力更持久。“担责任”、“合规范”要我们处理好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根本关系,说到底是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践行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让我们端正了价值追求,自觉承担起责任,依法合规经营,这就客观上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发展基础永固,企业基业长青,实现了发展的长盛不衰。
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深入推进,落到实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始终朝着“十二字”目标和要求前进,必将切实转变行业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开启激情澎湃的新时代,谱写出气势恢宏的新篇章。
董 晔
第五篇:核心价值理念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局参赛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奋力前进的国税人》。
有这么一句话是形容蜜蜂的的,那就是:不论是高山还是险阻,它们都勇敢前往,采集那百花酿成的蜂蜜,然后源源不断地运回蜂巢,毫无怨言的奉献自己的一生。我认为,蜜蜂的这种勤劳、朴实的品质同样也反映了我们国税人执著追求的精神状态,那就是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勇于为国家的税收事业牺牲自身利益的大无畏精神。所以,每一位国税人都是一只勤劳朴实的蜜蜂,永远保持先进领先的姿态,高昂跨越平凡的头颅,孜孜以求,一往无前。
也许你会说,太平盛世,平凡岗位,哪有那么多为国奉献的时候?我要大声地说:错!人民公仆为国奉献,不只在枪林弹雨中辉煌,也不只在惊涛骇浪前闪光,不只在飞船卫星上凝聚,也不只在紧急危难时高扬,在国税系统那些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处处都有我们税务干部为国家的税收事业默默奉献的身影。我们暂且不谈什么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只说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人生目标,总要有个发展方向,再说的朴实点,总要有个谋生的依托,既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的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就像鱼儿爱大海,就像禾苗爱
春雨,就像蜜蜂爱鲜花。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呢?那就是:忠诚、敬业、守法、廉洁、创新,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税务精神。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们的税务精神。当你接到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当你自觉晋级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积而薄发?
**,******局的一名普通税干,从事着分局税务会计的工作。参加工作的20多年来,她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没有惊世伟业,有的是默默的努力与奉献。家住***的她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然后转三趟车、耗时近两个小时才能从家到达单位,遇到刮风下雨,这段上班路就显得更加难了,但***从未因此拖过工作的后腿,严格遵守单位的考勤制度。税务会计的工作纷繁琐碎、枯燥乏味,但是她坚持将爱与热情倾注到每天平淡的工作学习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同事的肯定,最重要的是她赢得了纳税人的心。
同志们!也许我们做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是,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要做的!虽然我们每个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仅有一点点光亮,但当这所有的光亮聚在一起就是一把燃烧的火炬,当这些星火聚在一起,那必将会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点燃起纳税服务工作的熊熊烈火,成为照亮纳税人心中的盏盏明灯。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保持核心价值理念,跨越平凡,塑造国税干部的崭新形象,要时刻把握税务精神的时代内涵,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去实践,去努力,去奋斗!
在此,我想用毛主席的一句诗作为我此次演讲的结束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