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多少年来,众多有志之士为中国警察体制改革、中国警务运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警察为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奋斗牺牲。然而,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跨国犯罪、青少年犯罪等现象也日益突出。我国原有的警务机制、警务运作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纵观世界警界,当我们的眼光还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老旧的框架和机制里面的时候,当我们仍以上级机关的文件或领导的讲话,或者一些临时制定规定作为我们工作行为的指南时候,第四次世界警务改革已经席卷全球!可叹偌大一个泱泱之国,就此痛失了发展的良机!如今,第五次世界警务改革的浪潮已初显端倪,我们中国警界再不能等闲视之,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塑造一支真正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打造中国警察战略品牌!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中国警务机制运行过程中尴尬的警察地位
中国警察体制在这几十年的运行过程中,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个比喻,也许不很恰当: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漫长的崎岖的道路上爬行,自己以为走了很远,可回头一看,还在老地方还是老样子!……也许太悲观了点,但中国警务机制事实上就是如此,而且弄得面目全非、非驴非马: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是管理机关?是服务机构?或者仅仅就是哪儿疼了擦哪儿的“万金油”?
有了一部《人民警察法》,千百万警察齐声欢呼: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们的地位,界定了我们的性质!然而,事与愿违,许多法律和部门法规将仍然不忘将我们牵扯进去,要我们承担诸多的义务和履行诸多的职责,并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尴尬与不安。比如,对矿山的安全管理,涉及工商、公安、林业、国土、当地政府、安监、劳动、环保等部门,除公安机关外,其余部门都有权批准开办矿山,并设有收费项目收取费用,别人是既行使了权利,又盈了利,唯独警察是“责无旁贷”,而一旦出事,承担骂名的,也唯有警察!这还不算,谈到社会治安秩序,谈到腐败,谈到不正之风,……等等等等,挨批评的是警察,背骂名的是警察,被评论的是警察,被曝光的,仍然是警察。
警察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是所有纳税人正当合法利益的忠实保卫者。如何才能使中国警察摆脱如今这种尴尬处境?那就是明确界定警察的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对警察的职责予以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大家都能够一目了然,警察也就不必被作为“万金油”到处抹了。
二、现阶段我国警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警务运作缺乏理论指导。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更谈不上先进的警察哲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在工作中,不能总靠“摸着石头过河”,河有大有小,石头也同样,经验固然重要,借鉴也必不可少,但更要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总结,要在感性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唯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升华而成的理论的结晶,才可以真正成为值得永久借鉴和学习的至理名言。这不是凭一时冲动,提出一个新名词,或者是象别人那样将科改为处,处改为局,改为总队;也不是成立一个“110”,为民众开门拿钥匙,上大街扫卫生,那样简单的事情,更不能就称之为改革。现在的情形是,大家都在忙着“摸石头”找路“过河”,偶尔有人过了河,大家便都一窝风地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没有人去认真想过是不是还可以搭桥,可以坐船,或者其他快捷、更有效率的途径,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警察哲学理论体系。
2、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WTO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就是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职能,坚持“诚信”原则,行为必须纳入法制轨道。警察职能界定不明确,职责不分明,人为地造成了警察内部分工混乱、职能交叉重叠、“权力利益”分配不合理、警令不畅、警力资源浪费,以及利益驱动下的知法犯法,等等,同时,在对待公民、对待企业、交通、户籍、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等一系列的管理,也明显滞后于形势。计划经济时代的作法,已经不合时宜,落实在行动中就是否定,而否定则意味着痛苦。——警察部门何去何从?
3、队伍管理的不科学性,不利于提高队伍质量。我们这支队伍,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是经得起检验的,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时,最能体现英雄本色:哪里有危险,总有警察的身影;哪里有困难,警察总会挺身而出。但就是这样一支从事着高危险作业事业的队伍,却又是最跟不上形势的队伍:我们整天在忙,忙于各种会议,忙于应付考核考评达标检查,忙于走村串户拉警民关系,忙于一年四季的“严打”,以及各种非“警务活动”,这种盲目的、随意性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安排,致使民警无暇
学习、无暇锻炼,也无力于提高自己,更与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失之交臂,仅靠有限的“素质教育”、“集中培训”,显然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4、中国法律的竞合条文和随意性大,导致执法不公。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思想传统和封建文化历史沉淀的国家,人治现象突出严重。中国传统社会历来不讲人权,主张礼法政治,戏剧和故事歌颂的是有一个好君
主,就是人民的福气,家国不分,统治者对人民的义务,不是法律要求,而是良心发现和道德自我完善。当掩卷沉思我们有几千年的成文法规时,不是喜悦,而是悲哀。因为现今我们的法律制定和实施,无法脱离传统的框架,那怕改革开放二十年,制定了无数法律法规,但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法律法规条文不少,特别在实践中,让人感到一筹莫展,《刑诉法》规定不以嫌疑人的口供为准,只要有证据就可定罪定刑,然而,一件刑事案件从受理到起诉,如果犯罪嫌疑人一句话不讲或死口不认,又有多少案子可定性;在程序方面,如果警察在街上发现了曾经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但这时只有一个警察,且是休息时间,警察该怎么办?把那对象抓住,在法庭上对方一定会讲违反程序——你是一个人办案,没有法律文书;若不抓获,让其逃掉纵使可惜,更可悲的是老百姓认为你是警匪一家,放纵坏人,即使检察院不立案查你,纪委监察也要调查一番,三五折腾,不脱一层皮,也会让你心身疲惫。
尤其是一些政府下发的文件,跟警察内部规定不一致,让警察执行起来无所适从,不知是各级政府文件管法律还是法律去适应各级政府文件,这个道理谁都懂,在实际中就是谁都搞不懂,为此导致执法不公,权大于法。
5、警察经费的严重不足和装备的落后,已经影响警察队伍的战斗力。警察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之一,警察行为的标准和素质的好坏,可以直接体现这个国家的政治道德标准。一个国家连警察都养不起,连起码的经费保障都不能解决,怎么能够禁止“与民争利”呢?对警务装备、经费的有力保证,决定战斗力的高低,打击和预防犯罪是我们的职责,加足了油、保养得好车,才能确保行驶良好。
6、全球利益格局和国内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随着我国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大量人员下岗、弱势群体的增加,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内黑恶势力的产生,境外恐怖组织的渗透,走私护私、“法轮功”骨干分子的活动猖厥,青少年的犯罪日趋明显等等,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7、与国际惯例接轨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尚未作好准备。由于中国以前对国际规则尊重不够,懂得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工作人员不多,在国际经济争端中,常处于劣势;国家司法部门在金融货币汇率等方面的人才奇缺,国家对金融防范风险的能力低下,公司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不正当竞争、破产犯罪已是当前经济犯罪的热点。而我们的警察面这类跨国高智商、高科技的犯罪显的有些手足无措,无论是思想上、知识上,还是业务技能上,都还没有“时刻准备着”。
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警务运作之路。
经历反反复复的变化,中国警察体制和运行机制步履姗姗地转了一个圈。我们曾对每一次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法工作会上关于警察的问题的话题寄寓着希望,都认真地看,认真地讨论学习,感到我们自己能够阔步向前,可是我们还是唱着一首悠悠老歌,赶着一辆老式牛车漫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我在《论中国警察体制改革》一文中(详见1997年4月《重庆公安法制》第五期),提出的设立国家警察和地方警察形成以治安防范管理服务为基础、刑侦大一统的格局、交巡治安合一、收编企事业警察、实行省级公安机关垂直领导等观点,已经或正在被事实所证明其合理性、正确性。我们要有勇气合着时代节拍,昂首挺胸,迈开大步,走出一条新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与世界潮流相结合的路。
第一,精简机构,充实实战一线。机构的精简,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文章中,就讲到“精兵简政”;而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没有现在这么多机构、部门,打败了帝国主义,打败了蒋家王朝。现代社会,要的就是“精兵”,以一当十,提高效率;可是几十年来,我们的机构越改革越大,部门和人员越改越多,出现重叠交叉,人浮于事,致使推诿扯皮、“冷、硬、横、推”的产生,其根源就在这里,因为有利可图的事,谁都抢着干,承担责任的事,任何人都会推。
各国警察界,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几十年来作了反复的调查,发现警察人数的增多,并不能抑制犯罪,警察“坐堂办案”的被动型模式已经太不科学,太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现在应建立起高效、主动、反应迅速、覆盖面广、队伍建设、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制度规范等符合科学要求的现代中国警察队伍。我们现今运行的模式更该下大力气、下决心改革,动真家伙,不是纸上谈兵,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精减、合并,分工应粗,能动性大,领导职位恒定,内设机构法定。县级以上警察机关设立指挥中心、勤务保障中心、公共关系及监督制约部门。这些机构,人员要少而精,内勤作为文职公务员,向社会招聘;着制式服装的警察,应充实到派出所,到社区,放在面上,打防并举,让每一个警察,真正起到作用。
第二、实行一警多能,突出社区服务。建立社区警务,是我们必走之路。警察的职能,一定会在几年之内发生重大变化,服务的职能要突出。但服务绝对不是去端茶倒水,去扫街开门。真正的服务含义,是警察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俎代庖。社区警务活动,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既要负责路段的交通管理,还要掌握辖区治安状况的基本数据;既要进行巡逻守卡,更要应付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处罚轻微违法人员,教育挽救失足者。
第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个人不学习,就会落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警察了解和知道的,不应比他人少,因此,学习应是日常的,甚至是终生的一项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了解知道,而应是全方位、有目的、有系统的学习。也就是说不仅学习法律、语文、政治、地理、历史、文化艺术,而且同样要学数、理、化……。警察要与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你不懂“工、农、商、学、兵”,怎样做群众工作,怎样接近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所以,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离不开学习。学习的形式应因地制材,鼓励多渠道学习,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强化警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人权意识、证据意识、解放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上,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第四,在使用干部问题上,应该不拘一格发现、使用人才。学历、年龄确实是一个前提条件,但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不应该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在历史上,许多人也是老有作为,美国前总统里根72岁才竞选当上总统,在任期间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建树不小。同样我国改革开放的倡导者、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为中国的发展和开放,在政治上拨乱反正名留青史,已经是73年高龄的老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警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要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行,当我们的同志在走向成熟或经验已经积累较多的时候,已超过任用年龄段,这难道不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吗?这种浪费,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好处?总而言之,在警务工作中的人才使用上应突破年龄、学历界限,注意启用一些德、才、能兼备的年龄稍大的同志。
第五,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警察机器,其直接的经济表现不是非常明了,其效益无法直接用金钱来衡量。警务工作的良好运转,创造的隐形财富,是非常之大的,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秩序,一定有一个团结、向上、拼搏的警察团体,其组成人员必定是优秀的,具有忠诚、勇敢、正直的良好品德。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党委政府的形象大使,为了警察工作的良好的运作,政府要下力气,进行投入,要舍得投入,相信一分的投入,一定是十倍的收获。企业、经商者就会放心地来,放心地投资,经济才能活跃,经济才能发展;反之,若警察连起码的工作条件、交通通讯工具、办公经费、办案经费都不能保证,还要靠警察自己去找,警察工作的良好运作和开展只是一种高谈阔论,是一种海市蜃楼。
第六、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要搞“假、大、空”。制定警务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要认真地调查研究,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当地实际。下指标、定任务、玩数字游戏,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案要实事求是,破案打击也要实事求是,警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凭一时的感情,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美好愿望就可实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案件情况都千差万别,在队伍管理,内务条例执行、执法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要量化考核,而发案只能控制,无法灭绝,我们现在是一方面警力不足,却机构臃肿;另一方面警务繁重,又穷于应付。太细的内部分工,严重地浪费着有限的警力,应该通过内部机构的重整,理顺体系,优化警力配置,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当地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为标准,以服务经济建设为标准。比如:江津市公安局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警民联系点为依托,拓展警务领域,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控制体系,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结合几年前的政府行政区划撤并,收缩警力,成立中心派出所,形成拳头,一警多能,打防包干,充分发挥警察效率;结合江津实际,开展巡逻防范,建立社区警务室,交巡合一,将警力拉上街,浮上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局在新时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的举措。
面对新的世纪,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警察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科学地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深入分析警察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创一个新局面。
第二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多少年来,众多有志之士为中国警察体制改革、中国警务运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警察为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奋斗牺牲。然而,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跨国犯罪、青少年犯罪等现象也日益突出。我国原有的警务机制、警务运作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纵观世界警界,当我们的眼光还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老旧的框架和机制里面的时候,当我们仍以上级机关的文件或领导的讲话,或者一些临时制定规定作为我们工作行为的指南时候,第四次世界警务改革已经席卷全球!可叹偌大一个泱泱之国,就此痛失了发展的良机!如今,第五次世界警务改革的浪潮已初显端倪,我们中国警界再不能等闲视之,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塑造一支真正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打造中国警察战略品牌!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中国警务机制运行过程中尴尬的警察地位
中国警察体制在这几十年的运行过程中,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个比喻,也许不很恰当: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漫长的崎岖的道路上爬行,自己以为走了很远,可回头一看,还在老地方还是老样子!……也许太悲观了点,但中国警务机制事实上就是如此,而且弄得面目全非、非驴非马: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是管理机关?是服务机构?或者仅仅就是哪儿疼了擦哪儿的“万金油”?
有了一部《人民警察法》,千百万警察齐声欢呼: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们的地位,界定了我们的性质!然而,事与愿违,许多法律和部门法规将仍然不忘将我们牵扯进去,要我们承担诸多的义务和履行诸多的职责,并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尴尬与不安。比如,对矿山的安全管理,涉及工商、公安、林业、国土、当地政府、安监、劳动、环保等部门,除公安机关外,其余部门都有权批准开办矿山,并设有收费项目收取费用,别人是既行使了权利,又盈了利,唯独警察是“责无旁贷”,而一旦出事,承担骂名的,也唯有警察!这还不算,谈到社会治安秩序,谈到腐败,谈到不正之风,……等等等等,挨批评的是警察,背骂名的是警察,被评论的是警察,被曝光的,仍然是警察。
警察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是所有纳税人正当合法利益的忠实保卫者。如何才能使中国警察摆脱如今这种尴尬处境?那就是明确界定警察的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对警察的职责予以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大家都能够一目了然,警察也就不必被作为“万金油”到处抹了。
二、现阶段我国警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警务运作缺乏理论指导。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更谈不上先进的警察哲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在工作中,不能总靠“摸着石头过河”,河有大有小,石头也同样,经验固然重要,借鉴也必不可少,但更要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总结,要在感性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唯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升华而成的理论的结晶,才可以真正成为值得永久借鉴和学习的至理名言。这不是凭一时冲动,提出一个新名词,或者是象别人那样将科改为处,处改为局,改为总队;也不是成立一个“110”,为民众开门拿钥匙,上大街扫卫生,那样简单的事情,更不能就称之为改革。现在的情形是,大家都在忙着“摸石头”找路“过河”,偶尔有人过了河,大家便都一窝风地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没有人去认真想过是不是还可以搭桥,可以坐船,或者其他快捷、更有效率的途径,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警察哲学理论体系。
2、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WTO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就是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职能,坚持“诚信”原则,行为必须纳入法制轨道。警察职能界定不明确,职责不分明,人为地造成了警察内部分工混乱、职能交叉重叠、“权力利益”分配不合理、警令不畅、警力资源浪费,以及利益驱动下的知法犯法,等等,同时,在对待公民、对待企业、交通、户籍、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等一系列的管理,也明显滞后于形势。计划经济时代的作法,已经不合时宜,落实在行动中就是否定,而否定则意味着痛苦。——警察部门何去何从?
3、队伍管理的不科学性,不利于提高队伍质量。我们这支队伍,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是经得起检验的,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时,最能体现英雄本色:哪里有危险,总有警察的身影;哪里有困难,警察总会挺身而出。但就是这样一支从事着高危险作业事业的队伍,却又是最跟不上形势的队伍:我们整天在忙,忙于各种会议,忙于应付考核考评达标检查,忙于走村串户拉警民关系,忙于一年四季的“严打”,以及各种非“警务活动”,这种盲目的、随意性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安排,致使民警无暇学习、无暇锻炼,也无力于提高自己,更与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失之交臂,仅靠有限的“素质教育”、“集中培训”,显然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4、中国法律的竞合条文和随意性大,导致执法不公。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思想传统和封建文化历史沉淀的国家,人治现象突出严重。中国传统社会历来不讲人权,主张礼法政治,戏剧和故事歌颂的是有一个好君主,就是人民的福气,家国不分,统治者对人民的义务,不是法律要求,而
人打交道,你不懂“工、农、商、学、兵”,怎样做群众工作,怎样接近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所以,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离不开学习。学习的形式应因地制材,鼓励多渠道学习,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强化警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人权意识、证据意识、解放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上,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第四,在使用干部问题上,应该不拘一格发现、使用人才。学历、年龄确实是一个前提条件,但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不应该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在历史上,许多人也是老有作为,美国前总统里根72岁才竞选当上总统,在任期间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建树不小。同样我国改革开放的倡导者、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为中国的发展和开放,在政治上拨乱反正名留青史,已经是73年高龄的老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警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要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行,当我们的同志在走向成熟或经验已经积累较多的时候,已超过任用年龄段,这难道不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吗?这种浪费,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好处?总而言之,在警务工作中的人才使用上应突破年龄、学历界限,注意启用一些德、才、能兼备的年龄稍大的同志。
第五,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警察机器,其直接的经济表现不是非常明了,其效益无法直接用金钱来衡量。警务工作的良好运转,创造的隐形财富,是非常之大的,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秩序,一定有一个团结、向上、拼搏的警察团体,其组成人员必定是优秀的,具有忠诚、勇敢、正直的良好品德。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党委政府的形象大使,为了警察工作的良好的运作,政府要下力气,进行投入,要舍得投入,相信一分的投入,一定是十倍的收获。企业、经商者就会放心地来,放心地投资,经济才能活跃,经济才能发展;反之,若警察连起码的工作条件、交通通讯工具、办公经费、办案经费都不能保证,还要靠警察自己去找,警察工作的良好运作和开展只是一种高谈阔论,是一种海市蜃楼。
第六、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要搞“假、大、空”。制定警务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要认真地调查研究,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当地实际。下指标、定任务、玩数字游戏,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案要实事求是,破案打击也要实事求是,警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凭一时的感情,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美好愿望就可实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案件情况都千差万别,在队伍管理,内务条例执行、执法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要量化考核,而发案只能控制,无法灭绝,我们现在是一方面警力不足,却机构臃肿;另一方面警务繁重,又穷于应付。太细的内部分工,严重地浪费着有限的警力,应该通过内部机构的重整,理顺体系,优化警力配置,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当地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为标准,以服务经济建设为标准。比如:江津市公安局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警民联系点为依托,拓展警务领域,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控制体系,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结合几年前的政府行政区划撤并,收缩警力,成立中心派出所,形成拳头,一警多能,打防包干,充分发挥警察效率;结合江津实际,开展巡逻防范,建立社区警务室,交巡合一,将警力拉上街,浮上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局在新时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发展的举措。
面对新的世纪,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警察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科学地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深入分析警察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创一个新局面。
第三篇:警务机制改革
关于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
叶小飞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针对动态化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积极应对,大力探索实践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效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服务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深切地感受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大潮扑面而来。
一、创新警务机制的必要性
(一)创新的时代呼唤着警务机制创新。从更广的层面讲,创新是人类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谋求未来发展的一个时代理念。从国家来讲,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富民强,改革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公安机关来讲,面对世情、国情和区情深刻变化,仍然延续传统的坐等办案、被动管理工作模式,难以有效服务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之呼唤、现实所需求,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机关的内在潜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复杂的治安形势倒逼着警务机制创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总会伴生伴长一些新的问题。在社会治安方面,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各类案件、事件高发、多发、突发性越来越强,公安机关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在社会管理方面,面对人口大流动,新生社会组织、行业、场所的蓬勃发展,不知如何管理或有效管理,信息不能及时采集更新,漏管失控现象严重,隐患较多。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客观上要求公安机关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要求警务机制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新要求。在社会治安方面,不但注重自身安全,而且关注公共安全以及整个生存环境的安全。在执法办案方面,不但要求少发案、快破案,而且要求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或得到补偿。在服务方面,不仅要求快捷、高效,而且要求主动服务、全天候、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面对人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办法不多,方式简单,或者因循守旧,甚至不作为。
(四)公安机关自身存在的积弊要求警务机制创新。机构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职能交叉,警力分散,机关与基层争利,推卸责任,警力内耗,影响警务效能发挥。所有的公安工作都要靠基层来落实,但由于基层工作辛苦、环境差、提拔慢,民警不愿意在基层干一辈子,总想找机会跳出基层,基层老、弱民警多,责任过重、警力弱差的现象突出。
二、当前警务机制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现实需求,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创新尝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公安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相比,制约公安工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一致”:
(一)思想重视与实践力度“不一致”。当前,改革创新大潮方兴未艾,无论是对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或民警都会产生一些触动和紧迫感,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一些新型警务机制的“甜头”。但既然是改革,必然要舍旧取新,扬弃传统的不符合现实工作需求的地方,而旧的警务机制形成的工作模式在一些民警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重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民警无论在工作方式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学习、转变、掌握、熟练的过程,从按部就班到不适应再到习惯成自然,必然有阵痛,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有的地方虽然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下不了决心,等待观望,得过且过,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机构越改越多与警力下沉的要求“不一致”。每个新成立机构都要有一套领导班子、内勤、民警,均要从基层抽调民警,导致民警下沉难。同时,新成立部门均作为内设机构设臵在机关,看似明确了责任,却以上级指导部门自居,将本应自身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推给了基层,定期不定期进行考评和检查,出现警力上浮、责任下压现象。
(三)大干快上与延续传承“不一致”。各地对改革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受政绩工程影响,有些改革创新缺乏充分调研论证,仓促上马,并要求短期内见到成效,基层大干快上,过于追求结果,导致过程不细致,基础工作不落实,影响了改革创新反哺实战的效能,最后不了了之。有些改革创新出发点也好,也非常有利于工作,但在运行中,由于缺乏制度(资金)保障或升级改造中技术性难题无法解决,只好“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运行机制创新与队伍管理机制创新“不一致”。碍于人情观念和维护队伍稳定的实际,改革中,往往突出运行机制、勤务模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对队伍管理机制创新偏弱,或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但抓落实力度不够;或只满足于扩机构、增待遇,给民警做办“好事”,不愿意进行动利益、动关系等“得罪人”的创新。
三、改革创新警务机制建议
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时代使然,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问题,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符合实战需要、满足群众要求、切合当地实际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受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的影响,东部与西部地区、内地与沿海省份、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一般地市、城区与农村派出所,管辖的面积与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等差别较大,社会治安状况千差万别,问题不尽相同,同一地市的各县(市)区、乡镇都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治安问题,也不可能运行完全一致的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经济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期盼为导向,以信息化为纽带,通过整合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臵、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反应快速灵敏、打防严密有力、执法严格公正、矛盾化解及时、管理有序到位、服务方便快捷、社会多方参与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有序、适宜人居、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公安工作良性运转、社会大局平稳、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
(二)要以整合警力资源为突破口。针对机构过多、职能交叉、互相制肘的现象,必须整合现有警力资源,提升警务效能。一要整合机构。对县市层级公安机关业务相似、职能交叉的部门和科室,可以保留牌子、解决民警职级待遇,进行撤销或合并,不强调上下一致,将富余警力尽可能压向基层一线。二要理顺条块关系。以扁平化为方向,简化条状管理,突出块状权限,业务部门以协助、支持为主,赋与县级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所更大的管辖权限。扭转实战单位机关化的倾向,县市级公安机关内设科室及专业支队(大队、警种),要从上传下达、收集报送数据、考核评比职责向为基层一线提供服务和保障转变,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直接参与基层重大行动、重大案件办理或其它具体事务,分担基层压力。三要牢固树立一警多能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现实需求,国家不断修订、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上级公安机关适时对警务信息系统、办案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如果民警长时间仅专注某一方面工作、不了解其它警种业务知识,将会出现业务知识面过窄、最终难适应公安工作现象,一警多能有利于民警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教育民警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责任,承担全警职责。在基层所队层面,在相对明确刑侦、社区、巡逻民警职责任务的基础上,民警要学习其他警种的业务知识,主动参与多警联动、综合执法行动,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在制度保障层面,要将轮岗交流作为基本制度固定下来,民警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至5年后,应进行轮岗,既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又可丰富工作经验、提升业务素质,也可以防止长期在某岗位工作可能产生的懈怠或人际关系上的负面问题。
(三)要以派出所的为重心。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前沿的综合性作战单元,集防范、打击、建设(基础工作)、管理、服务、形象展示等多种职能于一体,虽处于神经末梢,但地位举足轻重,关系公安工作成败。要按照做精机关、做强中层、做大基层的原则,做大做强派出所。一要强化保障。确保派出所日常运转所需,全额保障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用,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基层所队重大建设或改建项目时,同时争取上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配套出台相关经费保障政策,从上至下予以解决。津贴补贴基层民警应高于机关,装备保障应优先基层,努力减少机关与基层争利的现象。新招录民警必须充实派出所工作三年以上。抽调基层民警到机关工作,要按照进出有序、总量不变的原则,从机关调出相应民警补充基层,保持派出所警力不低于总警力的40%。二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把信息化警务、社区警务、巡逻防控、侦办小案件作为派出所的主要勤务方式,在信息化警务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研判治安形势、提升工作科技含量和效率;在社区警务中采集基础信息、发现管理漏洞、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在巡逻防控中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及时帮危解困;在侦办小案件中及时挽回群众损失、和谐警民关系、提升素质能力。三要切实减负。部门、警种不能把自身承担的基础工作任务推给派出所,对派出所部署工作由局机关统一协调。减少纸制台帐、统计报表,尽量通过警综平台或其它信息化方式上报,简化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达标和考核,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时要考虑派出所警力、实力状况的承受能力。
(四)要以信息化为纽带。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民警日常工作中,成为基层民警须臾不可缺少的工作“帮手”。要围绕“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目标,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在夯实信息基础、提升服务实战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一要明确全警采集职责。把信息采集、录入作为全体民警日常基本工作之一,按照部门、警种岗位职责,围绕人员、案件(警情)、物品、地址、组织机构、情报线索等要素,应采尽采、应录尽录,做到信息采集、录入警种化、常态化。要硬化部门、警种信息采集职责任务,严禁将自身信息采集任务转嫁给基层。二要形成信息共享格局。对内,全面梳理、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层级、角色、权限等实现最大限度共享。对外,推动政府牵头整合工商税务、金融、通信、水、电、气、电信等信息系统,实现社会管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获取公民衣、食、住、行、工作等生产、生活信息,扩大基础信息覆盖范围。三要营造全警共用氛围。建立完善信息化应用奖罚激励机制,规范信息化工作流程,引导民警积极开展网上侦查、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工作,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形成全警参与信息化、全警应用信息化的工作格局。对民警采集的信息在侦查办案、行政管理、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进行奖励。
(五)要以主动警务为方向。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多样化期待和需求,必须转变“被动作为”的工作方式,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积极作为,主动进攻,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一要主动防控。织密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防控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基层一线,依托巡逻车、街面接警平台等,将大量的警力部署在街面,直接从事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工作。狠抓社区警务战略工作措施的落实,使更多的警力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开展安全防范、信息采集、治安管理等基础工作,维护社区的和谐平安,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二要主动打击。坚持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建立和完善以警情收集、分析、评估、预测和精确打击奖惩激励机制,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打防重点,增强打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强大震慑,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短平快式的专项打击,以点带面,以区域稳定带动全局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促进社会治安整体好转。三是主动服务。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代办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急事急办等人性化服务制度,组织民警定期到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上门服务,在主动服务中拉近警民距离、和谐警民关系,打牢警民共建平安基础。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建立网上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室和民警微博、QQ群等警民联系新平台,将现实公安工作能够在网上公开的事项、运行的工作全部移转到网上,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办事项目互联网受理、公安内网审批办理,群众、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六)要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改革创新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民警来落实,要建立切实可行、民警充满希望的激励机制,引导民警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快乐工作、用心干事。一要让多干事的人不吃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一网考”为抓手,每月、季度、科学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民警的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政治待遇挂钩,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二要让能干事的人不吃亏。对业务骨干、工作能手、技术人才要大胆提拔使用,体现人才导向,营造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三要让老实人不吃亏。树立干部从基层出的导向,评先选优、提职晋级提高基层民警比例。
第四篇:平潭自贸区警务机制改革与发展前瞻
平潭自贸区警务机制改革与发展前瞻
摘要平潭公安机关服务自贸区开放开发,在警务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对台政策、出入境政策、配套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警务机制改革,并在未来的警务工作中继续深化改革,具体而言,主要是在“智慧警务”、对台警务合作、“第三方警务”、警务立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平潭自贸区警务机制改革发展前瞻
作者简介:张旭红,福建警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治安?W;刘良钢,福建警察学院治安系讲师,研究方向:治安学。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311
一、平潭自贸区建设基本情况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将福建正式纳入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确定了包括平潭片区在内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具体范围,至此,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片区(即平潭自贸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平潭开放开发进入新阶段。
平潭自贸区位于平潭主岛海坛岛,总面积为43平方公里,采取电子围网监管模式,包括港口经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旅游商贸休闲区等三个功能区块。
平潭自贸区充分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特殊监管优势、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两岸自由贸易示范区、区域性综合保税产业示范区和两岸电子产业融合发展聚集区,并逐步向国际自由港拓展,持续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推动两岸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的自由流通,各项对台政策先行先试,对台合作新窗口的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来岚发展的台商、企业、项目越来越多,平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平潭自贸区警务机制改革
平潭公安局依托现有警力配置,紧紧抓住公安改革契机,主动调整警务机制,大力优化管理服务,有力助推自贸区的开放与开发。
(一)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公安信息化平台建设
近年来,平潭公安机关以警务信息化改革为切入点,着眼于警务实战,结合自贸区警务工作的特点,探索、总结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治安攻防新战术,集中力量进行警务技术研究与创新,大力开发信息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警务科技创新成果。2017年10月,平潭公安局公安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二期)完工,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智能车辆管控平台、部门间资源共享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等有关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建设基本完成。
(二)实施主动警务,助推重点项目建设
平潭公安局主动贴靠实验区开发,按照“警力跟着项目走”的理念,实施“主动警务”,建立重点建设项目警务服务保障机制,具体表现为:
1.风险管控到位。警务服务队与片区开发管理局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根据重点建设项目涉稳风险评估结果,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管控。
2.巡逻防控到位。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周边常态清查整治机制,加强巡防管控措施。同时,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指导督促重点项目成立保安队伍,落实外来人口登记管理,开展企业内部与驻地村居联防联控,及时调处建设工地周边的各类纠纷,快速破获重点建设项目工地上的案件。
3.服务管理到位。创新推出“板房警务室”、“流动警务室”、“项目警官制”等措施,建立重点建设项目驻点警务室11个,配置“项目警官”57名,将服务保障工作做到建设工地一线、落到工人身边。
(三)先行先试对台政策,服务“共同家园”建设
平潭公安局积极服务“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建设,促进两岸人员密切往来、社会融合发展。
1.在对接落实优惠政策上积极作为。迅速落地推行卡式台胞证、台胞入境免签、非本省籍人员组团赴台旅游等政策和《十项更加便捷的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和驾驶人便利政策》。
2.在引入台湾元素上先行先试。积极参与两岸村里长交流座谈会、海外台胞社团座谈会等活动;与台湾中华保全协会探讨两岸保安(保全)业合作的可行性;与台湾义警组织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
(四)实施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吸引外籍优秀人才
2017年12月15日,福建省公安厅公布《实施公安部深化支持福建自贸区创新发展5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服务指南》,实施5项新的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1.便利符合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华申请永久居留。
2.便利高层次外籍华人人才在华申请永久居留。
3.便利外籍华人办理出入境签证及在华长期居留许可。
4.便利外国留学生在我国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
5.便利外籍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入境口岸申请工作签证入境。①
(五)改革配套制度,加速自贸区法治化进程
平潭公安局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要求,建立与国际投资标准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公安行政管理,努力服务平潭自贸区建设。
1.主动跟进自贸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平潭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区县合署办公”优势,梳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对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等12项业务减少环节、压缩时限;主动配合实施投资体制2.0版改革,在公安行政服务窗口推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综合审批模式。
2.主动跟进自贸区新兴业态监管。平潭公安局在澄清底数、共享信息、预警防控等方面积极作为,与自贸办(即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片区管委会综合事务协调办公室)、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新兴业态企业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为主动预警、动态管控和专业打击提供基础支撑。
3.主动跟进自贸区法治建设。平潭公安局成立自贸区警务工作小组,积极参与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筹建,并与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片区检察室建立常态长效的沟通联系机制,形成涉台法律研究、涉台民商事纠纷和打击两岸跨境犯罪的工作合力。
三、平潭自贸区警务机制发展前瞻
平潭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现实,着眼未来,不断推进警务机制的创新发展,保障自贸区的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
(一)探索“智慧警务”,促进警务决策科学化
目前,平潭自贸区在“智慧警务”建设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实现警务机制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制定统一的标准与接口;二是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基本方向与建设重点,切忌盲目跟风,贪大求全;三是进行缜密论证和长远规划,确保长期、持续地投入建设;四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避免公安信息安全隐患。
今后,建设“智慧警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促使这些数据从量变到质变。因此,平潭公安机关针对现有警力信息应用素质偏低的不足,采取培训、进修等措施,努力提高整个公安队伍的信息应用意识,增强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同时,也要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既要培养一支跨警种、跨部门、跨领域的警务信息化领导与指挥人才队伍,又要建设一支应用广、业务精、技术强的警务数据处理专家队伍,更要提高公安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辅助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和效率。
(二)拓展对台警务合作,创新两岸警务合作机制
平潭不仅是两岸人财物往来的主通道,而且也是两岸警方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平潭公安机关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对台警务交流合作。
1.深化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协作。目前两岸警方的合作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合作效率低、跨界执行难等问题。平潭公安机关应继续对台加强合作协商、加强情报共享、加强侦查协作、加强人员交流,切实推进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协作的不断深化。
2.借鉴台湾地区成熟的警务机制。台湾警方有一些先进、成熟的警务理念、工作机制,比如在执法基层一线实行综合性警务,遵循“治安优先、交通为重、服务第一”的原则,运行“精细化”勤务。②平潭公安机关可借鉴台湾地区成熟可行的警务理念和勤务模式,大胆探索、创新具有“台湾元素”的警务机制。
(三)发展“第三方警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平潭人口约42万,平潭警力编制389名,每万人警力配置为9.12人,警力配置水平较低,而且短期内增加警力的可能性较小。对此,平潭公安机关除了采取规范组织机构,精简机关警力、充实一线警力、提升警力素质、聘用警辅人员等措施外,还可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立法优势,探索“第三方警务”的开展。
“第三方警务”的实质是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在一些领域、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中已经形成自治性的社会组织,他们具有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规范的动力和能力,这些力量可以被引导到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中来,构建一种公共安全多元化的治理和保障模式。现有法律中的一些规定可视为“第三方警务”的运用,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6条、第57条,但是这样的规定仍显匮乏。对此,自贸区立法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立法权,积极推动在自贸区立法中大胆探索“第三方警务”机制,使社会力量在治安防控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推进警务立法,加强法律制度保障
2016年4月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平潭综合实验区条例》,并予以公布、施行。这两部条例为自贸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很多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就自贸区公安机关而言,在保障执法主体合法性、执法行为有效性、执法程序规范性等诸方面仍面临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困境。
立足于自身发展定位,借鉴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平潭自贸区的警务立法应当突出以下方面:
1.探索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平潭自贸区的立法工作应实行社会参与机制,让相关民众、企业、社会团体享有自贸区立法的知情、参与、监督和评估权力。
2.合理设置公安权力。作为两岸民众的共同家园,平潭自贸区应实行社会治理模式,将公权力合理赋予社会公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管理模式,促进社会自治。公安权力也应限于必要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应置于社会力量的监督和约束之下。
3.保障制度创新与突破。平潭公安机关应积极吸收国内外警务管理的先进理念、成熟经验,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突破,并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巩固。
注释:
①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Y3OTcyMA%3D%3D&idx=3&mid=2651421695&sn=f86704ff8a5c2b9ab5ae0166367d14ce:害了!又有5项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在平潭落地!
②魏惠斌、胡玉娟、张淑平.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定位与涉台警务工作前瞻.海峡法学.2015(4)(总第66期).
第五篇: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的中心,我的体会就是“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当然,解放思想不是看几篇文章,听几次报告就能做到的,人的思想往往受旧思维、旧观念的束缚,满足于经验,满足于现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安于现状实质上就是倒退,成为历史潮流的拌脚石。
要解放思想,首先重在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识到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打破旧思维,树立新观念,把自己的思想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落实到行动上,结合到实际中,以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联系本人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进公司工作几年,对本职工作已驾轻就熟。难免满足于按时上班,放好电影,大错不犯,小错难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解决这个毛病,首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思想水平、理论水平要向领导学习,文化要向年轻的新同志学习,技术、业务上向老同志学习,要克服自己文化水平低的不足,“活到老,学到老。”
二、树立勇于实践的观念,不能光学不练。要把学到的东西结合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重在行动,贵在落实。”说实话,放好电影也不容易,并不是挂片、放映、倒片那么简单,要达到电影艺术、声、光效果的最佳效果,理论上要学,实际操作水平,观众满意度也有待于提高。
现在,公司的形势很好,票房比改制以前翻了一番,但我们没有理由自满,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把体现先进文化的电影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党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