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

时间:2019-05-13 02:3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

第一篇: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

2011高考大纲考点解说

语言文字运用

1.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辨认正误而不要求拼写。(2)考查的重点不在声调上,而在认读上。

(3)以“常用字”为主,主要体现在“三常”(常见、常用、常读错)上。复习重点放在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上。这种变化要求复习时不要追求偏难怪僻的字,多关注常用字,注重语言文字的实用性。这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4)历年高考试卷中已考过的字音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每年试卷中都有考查字音重叠、撞车的现象。1.(2010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â)....B.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ã)步履蹒跚(pán)....C.蓄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îu)扪心自问(mân)....D.顺遂(suí)什锦(shǐ)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â)....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一是识记并正确书写,二是常用(偏僻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三是规范(两可的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2.(2010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 澎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际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3.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

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山东卷都考过了。2011年可能性小了。3.(2010山东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想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间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是常用词语,并且以考查实词、近义词为主;二是必须是规范化的词语,意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口语中存在,而词典中没有的不在考查之列)。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程度太重了。应为“忘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70岁是古稀。属于考查文化常识类的词语。总角、垂髫、童龀(齿龀)、豆蔻(13岁的女孩儿)、弱冠(冠、加冠,20岁男子)、而立、不惑、天命(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这是贬义词,感情色彩用错。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人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一般性词语和成语合考,没有充分考虑汉语言的精华——成语的地位

5.辨析并修改病句。严格控制在六种病句类型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查重点:语用。扩展语句

在考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方面,今后扩展语句将注重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考查形式:(1)组词成句

(2)使语句具体丰满。增加修饰成分。

(3)使语句具体生动。生动的描绘;修辞手法。(4)使语句具体明白。多是说明性文字。

(5)扩展诗句。根据诗句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6)补充连接性扩展。

压缩语段 考察类型:(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内容要点。

(3)新闻概写。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4)文段中心的概括。(5)补充性概括。

2009年山东卷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 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2010年山东卷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卉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2010年平均2.34分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重点:语句仿用 2009年山东卷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2010山东卷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分析:“孤独”与“平淡的生活”没有内在逻辑。考查方向: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2010年平均3.21分。

仿用句式类型:话题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嵌入式仿写。

仿写四忌:一忌话题脱离,二忌结构不一,三忌修辞不符,四忌色调不合(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8.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关于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准确合起来考查 如2009年山东卷

1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

(2)连贯、得体合起来考 如2010年山东卷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①

格式正确。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

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来稿请寄ⅹⅹⅹ市ⅹⅹ路ⅹⅹ号 《ⅹⅹⅹ》编辑部ⅹⅹⅹ敬启 邮编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编辑部

ⅹⅹⅹⅹ年ⅹ月ⅹ日

要求不严谨,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2010年平均分1.57分。关于准确、鲜明、生动

例题一(07广东卷):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6分)

参考答案:(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2)东方神鹿王军霞像离弦之箭冲出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解说:本题考查考生准确、鲜明、生动;运用语言和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例题二(07年全国课改卷):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个字。(5分)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五年获得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他还担任业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董劲松同志。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号,他应适当之无愧的。

解说:该题考查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例题三(08山东卷): 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者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5分)语言运用题目总的特点是:

1.试题形式上看。传统题型仍占主导,传统和创新并存。2011年仍将以传统题目为主。2.试题内容上看。透视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文化内涵,凸显地方特色。复习建议:

1.重视近三年的各个省区高考语言类试题。

2.在关注各种题型训练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质量。3.应注意“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解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2008年山东卷:《图腾与社会制度》;2009年山东卷:《“断桥”考》;2010年山东卷:《人生的四种境界》。

2010年课改区小阅读的题目无一例外都是论述类文本,只是题型和分值有所不同。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读:重要,是就地位和作用而言;概念,相对固定的专用术语;含义,也作涵义,指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多指本义。2008年山东卷:《图腾与社会制度》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2009年山东卷:《簖桥考》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2010年山东卷:《人生的四种境界》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读:重要,指地位和作用;含意,指语境意思。在论述类文本中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句子。2007年山东卷: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2008年山东卷: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2009年山东卷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只出一个题目;不考推断和想象;紧扣文本命题,不引申,不拓展。重点考查(1)(4)2008年山东卷: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读:筛选信息,归纳要点。2009年山东卷: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解读:内容和观点 2010年山东卷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解读:观点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公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三种境界。

解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命题特点:

1.选文方面:体现当前研究的前沿成果;长度800字左右。

2.命题技术方面:紧扣大纲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共6条)两个能力层级中,理解层面两个题目,分析综合一个题目。

3.命题思想方面:紧扣文本,不拓展,不引申;不推断和想象。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9年第一次规定了要求背诵的64篇和段。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定的50篇背诵篇目,普通高中14篇;在附录一,第26页。第一条就是孔子语录。2011年不作调整。

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氓》,《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离骚》;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背诵部分50篇

1.学而不思则罔。2.,诲人不倦,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7.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8.无可奈何花落去,。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10.黄梅时节家家雨,。11.江山代有才人出,。

12.予独爱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4.,带月荷锄归。15.山随平野尽,。16.气蒸云梦泽,。

1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18. ,铁马冰河入梦来。19.不戚戚于贫贱。

20.我欲乘风归去。

21.,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2.兴,百姓苦。

23.,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5.长风破浪会有时,。

26.。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2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8. 俱怀逸兴壮思飞。

29.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30.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31.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32.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3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3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35.燕子来时新社,。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36.莫道不消魂,。37.千古兴亡多少事,。

38.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3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4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答 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8.似曾相识燕归来 9.问渠那(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青草池塘处处蛙 11.各领风骚数百年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4.晨兴理荒秽 15.江入大荒流 16.波撼岳阳城 17.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8.夜阑卧听风吹雨 19.不汲汲于富贵 20.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2.亡,百姓苦 23.剪不断,理还乱 2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5.直挂云帆济沧海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8.欲上青天揽明月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31.物是人非事事休 32.嬴得生前身后名 3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5.梨花落后清明,叶底黄鹂一两声 3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7.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8.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39.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读:常见,是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含义,概念意义。

2009年考的是期、会、犯、过。2010年考的是濒、客、薄、卒。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读:重点掌握12个,而、乃、其、且、若、为、以、因、于、与、则、之。

2009年考的是“且、而、以、者”。2010年考的是“之、以、其、于”。2009年全国17套文言文阅读题目有10套题目是人物传记。2010年全国18套文言文阅读题目有15套题目是人物传记。2011年会继续以人物传记作为命题的热点。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类: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中,唐诗4首,宋诗5首,宋词3首,金诗1首,元曲2首,明清诗1首。有12套试卷涉及到唐宋诗词。

2009年唐诗5首,宋诗6首,宋词3首,元代词2首,清代词1首。2010年南朝乐府诗2首,晋代诗1首,唐诗4首,宋诗5首,宋词4首,元代散曲1首,清代词1首。

诗歌命题的特点:

1.在语料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

2.从所考内容的题材分类来看,以写景抒情和咏物言志类诗歌为主,其他类别的诗词较少。占到三分之二还多。

3.从命题的角度上看,考查的两个题目,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内容上,主要是对诗歌所写内容(包含诗人感情的把握和分析)、语句以及形象的理解;形式上,主要是对语言(重点是炼字或者用词)的鉴赏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4.感情类题目的考查是主体。从命题的方式来看,有直接问和间接问两种方式。(1)直接问,如涉及整首诗的题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010山东卷)

涉及部分句子的,如:“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2009山东卷)。

(2)间接问,主要是作者借景物描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对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2009四川卷)

预测:2011年会继续考虑主流方向,适当将学习重点放到中国古典诗歌高峰的唐宋诗词。2009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分析:抒情诗。“情感变化”考生很难回答,阅卷时重新组织的答案,另起炉灶了。20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手法:除了答案规定的“托物言志”“比兴”“象征”三种手法之外,细则又补充了“借物(景)抒情”“借物明志”“比喻”等等。

情感:“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1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2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1分)”。

分析:托物咏怀诗。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或者“报国无门”)在本诗中无从谈起。答案不够准确。解决之道:

首先,了解古代诗歌所写内容的大体分类,(1)写景抒情诗。(2)送别诗。(3)怀古诗。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通过描写古人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4)边塞诗。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5)咏物诗。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或者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6)羁旅(思乡)诗。

其次,懂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知识。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景物形象(即意象),高考以考查人物形象 为主。鉴赏手法主要有细节刻画、粗笔勾勒,白描,动作、心理等等。

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涉及炼字(或者用词)和语言风格。炼字(或者用词)主要从词语的准确、凝练、鲜明、生动,语意的含蓄和丰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等等),词性(属于语法方面,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移用,色彩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品味。对于炼字和用词的考查是诗歌考试的重要内容。

语言风格特点,如平淡、工丽、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洗练、沉郁等等;对于风格的考查这些年基本不考。

表达技巧涉及到四个方面:第一,表现手法。常用的有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想和想象、动和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和实、渲染、烘托、对比(对照)、映衬(正衬和反衬);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第二,构思手法。包括点面结合、以小见大,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等等。第三,表达方式。包括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等,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第四,修辞方式。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对比、反语、反复等,常见考点是前四个。

再次,学说“行话”,规范术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如:类别方面,风格方面,技巧方面,修辞方面,情感方面,等等。

案例:懂得答题的步骤和技巧

一看——看诗题,看内容,看作者,看注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多数标题提示了作品的题材,内容的走向,描写的对象,所用的表达方式,情感倾向,等等。我们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2009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看题目。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时间,“秋夜将晓”,天快亮了;人物,诗人自己,他老早就睡醒了,走出篱笆门,感觉到阵阵凉意;内容,“有感”,告诉读者,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感受,属于议论性质,宋代诗歌崇尚议论。隐含的信息:诗人为何这么早就起来了?为何起来就抒发感慨?他又抒发了什么感慨?

看内容。初步感知,整体领悟;琢磨其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咀嚼让你眼前一亮的词语所蕴含的意义;再去从整体上思考诗歌所写的大体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看作者。目的是了解这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其诗歌的风格特色。

看注释。提供诗人的有关生平、写作背景、生僻词语的意思等,目的是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2010年的诗歌考查中,有三分之二给我们作了注释。

二读——题目类型和要求

两个题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一看就应该一目了然:是内容方面整首诗的理解还是部分语句的理解?是对形象的分析还是诗人情感的把握?是部分句子的形象把握还是其中两句诗的情感的把握?是对炼字的赏析还是对用词或者句子的品味?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还是表达方式,抑或是修辞方式的考查?

初步判断之后,注意命题人的题干和要求。题干,告诉了我们思考的范围;要求,告诉了我们答题的指向。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答——具体操作

回答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扣紧诗歌里的词、句来回答,才有可能分析准确。高考阅卷当中,老师们见到的不得分的情况,其中一类就是泛泛而谈,远离文本。

根据不同要求,规范答题格式,准确使用专业术语。我们以写景抒情诗为例来进行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09年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②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分析:“柔桑破嫩芽”“蚕种已生些”和“细草”都显示出这是初春季节的景象;“陌上”“东邻”“平冈”“黄犊”都表明是乡村的景色。因文(文字)识象(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不难回答。

解题指津:分两步走,先要用一句话概括描绘的景象,然后对这个景象进行分解,对上阙句子中的重要景物(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寒林、暮鸦)加以联想,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解题指津:1.指明技法:这句(首)诗运用了什么技法;2.具体分析:技法体现在哪些字、词、句上;3.点明效果:好在哪里,或者再现(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抒发的感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回答时一定要紧扣句子。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选考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读:主要放在表现手法上。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读:年年考查;属于鉴赏层面。重要,地位和作用而言;丰富含意的句子是指含蓄的句子、哲理性的句子、抽象的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长句子)。

2007年全国共12套试卷考到了句子。句子的含意、作者的情感、修辞手法、作用,等等。见山东卷的两个21题。

2008年有一半的题目涉及到对句子含意的考查。

2009年有10个省区的题目涉及到句子:含意、情感、作用、用意、修辞手法等,而且基本集中在散文类文本阅读中。

2010年有13套试题的文学类文本,而且全都是散文,涉及对句子(包括两个对词语含意的理解)的考查:句子的含意、作用、给人的启示等,合计15个题目。山东卷散文的考查。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2007《灯火的温情》)

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2008《歌德之勺》)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2009《记住回家的路》)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全国各地小说的考查。

2008年海南宁夏卷、江苏卷、广东卷和浙江卷都考到了小说。海南宁夏卷是《二十年后》(欧·亨利),江苏卷是《侯银匠》,广东卷是《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是《乌米》(阿·马·高尔基)。考查的涉题点集中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

2009年十七套试卷中散文11篇,小说6篇,如四川卷的《想象》(英国,凯·杰罗姆)、福建卷的《阿庆》(丰子恺)、安徽卷的《董师傅游湖》(宗璞)、辽宁卷的《遗璞》(贾平凹)、浙江卷的《魔盒》(英国,大卫·洛契弗特)、海南宁夏卷的《孕妇和牛》(铁凝)。小说的各个要素几乎都考到了。

2010年课改区的大阅读,全国卷、广东卷、山东卷、湖南卷、辽宁卷、安徽卷、浙江卷、江苏卷八套试卷总共12个省市区考到了小说。除了山东卷是长篇小说节选之外,其余的都是微型小说(部分有删改)。而2010年小说的各个要素都考到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 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别侧重于传记和新闻。

“某些问题”,首先是针对文本,其次是具体化了,降低了难度。

2008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2010年山东卷《她最多能活七个小时》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山东卷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择情况比较

解读:1.选文的阅读难度,2.选文的阅读长度,3.考点分布情况,4.命题难度的相对对等,5.探究题目问题,7.考生选择文本的问题。等等。

2008年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数相差2.3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偏易。选择文学类文本的考生明显较少,只占三分之一,25万人,而选择使用类文本的考生则占到了三分之二,48万人。

2009年试卷662723份。文学类文本

(一)361528人,实用类文本

(二)301195人。六

(一)11.85分,六

(二)10.16分。

2010年试卷612478份。文学类文本

(一)313422人,实用类文本

(二)299056人。六

(一)9.58分,六

(二)8.77分。

建议:不要轻易干涉学生选择的权利。

教学建议

1.阅读理解类文本的教学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1)对考点的准确理解

(2)精选高考试题,精讲精练(3)专项训练,以高考试题为主 2.合理分配时间

(1)四月和五月,适当进行综合练习

(2)五月份,知识类题目和名句名篇的默写和背诵

知识类题目:课课练,日日清。4.加强有效教学和有效考试的研究(1)有效教学的问题。

有效教学:一是指有效率的教学,二是指有效果的教学,三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教学。前者:高效率不一定有好效果,甚至不一定有效果;低效率也不等于无效果;比如,十年磨一剑,效率很低,但效果却很好。中间:侧重于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排除了效率的参与。后者:一种境界,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

按照效率的解释:从数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教师“教”的投入和学生“学”的投入,学生学得投入才能导致“学”的产出,即收获。检验教学效率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其量的比就是教学的效率。

按照效果的解释:必须排除效率因素的存在,而应充分考虑到时间这个变量:高效与低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与隐效、长效与短效。就语文而言,知识性内容(即记忆性知识。其他学科恐怕也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显性效果明显,而理解、鉴赏和表达的教学效果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就比较突出,短时间内难以发现。不能因为当时的效果不明显就否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讲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有效果的教学。

明白了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应该针对学科特点来教学。

案例一:

济南外国语学校:刚刚结束诗歌的教学和复习,考试不见好。

三中:三节诗歌教学课从涉及到实施,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但教学效果却很差(学生死气沉沉,没有反应)

结论:无效教学。案例二:

2009年三月份高三统考后重新测试的基本情况。考试过后仅仅半个月。

内容:高三考试的原题,诗歌、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

结果:三所有效学校(两所学校测试无效;每所学校两个班)的优秀率分别是56﹪、19.5﹪、13.5﹪。良好率有一所学校是百分之八十多,另外两所学校是百分之七十多。原因: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人类的大脑科学方面。

教师方面:一是过分强调技术性,侧重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学生方面:理解和记忆司职不同,效果迥异,必须承认人类大脑的这一点不同。(2)有效考试问题。

首先是命题内容的有效性——紧扣复习内容,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们几年来的教训之后的共识。其次是命题技术——题目要求严谨规范,清晰明确;答案的确定性指数高,并且便于操作。再次是试卷讲评环节——重点突出,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5.搜集有效信息

(1)政策方面,如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的解读。(2)材料方面,各地统考模拟试题;占有,挑选,拼凑。6.2011年2月济南市高三调研试题的说明。

荼蘼花已经谢了,天上的月亮如清水般明亮透彻,小篆墨香已经消失,我却还没睡着,(已经听到)早晨的鸦鸟啼叫了。气候有些许寒意,我所穿的衣服已经快遮挡不住这微寒了,倚靠在阑干边休息,一整天来,发着愁,直到灯又要熄灭了,只有大雁还从天空上飞过。

第二篇:2014年山东语文高考大纲

2014年山东语文高考大纲:现代文阅读增加18分

2014年5月20日来源:无忧考网【相关推荐】【加入收藏】

百度推广

【无忧考网-山东高考】

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获悉,2014年山东省将采用“3+X”的模式,总分为750分。

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作文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作文题:字数不少于800;除诗歌外,其余文体都在考试范围中;所有的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中。

第三篇: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现行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为考试范围,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指出语文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既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试要求如下: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正确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2.理解

(1)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2)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调、语气和节奏。3.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反复)。(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的考试要求如下: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常识及基本篇目的出处。(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现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如下: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

(1)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2)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古诗文越多的考试要求如下: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2.分析综合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3.鉴赏评价

(1)鉴赏古诗文的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写作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写作的考试要求如下: 1.识记 识记常用应用文的基本知识(便条、单据、书信、通知、启事、广告、计划、总结、说明书、调查报告、简报)。2.应用

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1)单项能力。

①记叙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②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2)整篇作文。①准确理解题意。

②中心明确,立意新颖,选材得当,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③语言准确、通顺、得体。④结构合理,条理清楚。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基本篇目(共75篇)

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基本篇目包括: 1.我很重要 2.十八岁和其他 3.永远的校园

4.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水调歌头·游泳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敬业与乐业 7.我的梦想 8.最后一片叶子 9.报任安书 10.我的四季 11.给我三天视力 12.一碗清汤荞麦面 13.项链 14.林黛玉进贾府 15.多年父子成兄弟 16.幼学纪事 17.过方重山漫想 18.李白诗二首:将进酒

行路难 19.劝学

20.荷塘月色

21.台湾蝴蝶甲天下

22.石钟山记 23.忆青岛 24.我的母亲

25.《诗经>二首:静女

黍离 26.故乡的榕树 27.论友谊 28.师说 29.拿来主义

30.思考的威力 31.读《伊索寓言》 3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3.五人墓碑记 3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35.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 36.明湖居听书 37.琵琶行(并序)38.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39.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40.鸿门宴

41.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2.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3.都江堰 44.张衡传

45.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46.读数时代

4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48.学业•职业•事业

49.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50.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51.创造宣言 52.寻找时传祥 53.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54.廉颇蔺相如列传 55.十首足矣 56.绝品

57.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58.成长 59.功课很重要 60.再别康桥 61.致橡树

62.外国诗二首:致大海 我愿意是急流 63.短诗二首:断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4.故都的秋 65.赤壁赋 66.回忆鲁迅先生 67.淡之美 68.阿Q正传 6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70.老人与海 71.荷花淀 72.雷雨(节选)73.威尼斯商人(节选)74.窦娥冤(节选)75.茶馆(节选)

三、试卷结构 1.试题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写作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30%

约25%

约10% 约35%

约40%

其他形式题(填空、表达、简答、写作等)

约60% 3.试题难易程度比例

基础知识

约30% 灵活掌握

约30% 综合运用

约40% 通过201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可知,在春季高考中文化课整体的难度比较低,很适合那些文化课不是很好的报考学生。广大考生可通过行知职业云山东春季高考平台了解到最新的春考资讯,并可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做题,备战春季高考!

第四篇:山东高考语文 2013汇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 文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1 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6.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 草舍命名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 劝学》)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2),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子曰:“道不同。”(《论语•卫灵公》)

(4)闾阎扑地,;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高山仰止。(《诗经•车辖》)

五、(12分)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②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③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17.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 5 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所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 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后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1.【答案】A

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

2.【答案】C 8

A“佛教胜地”应为“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D“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答案】B

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象。

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4.【答案】B

A并列不当,“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应该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

C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故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

D把“(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放到“腹白”后面,解释成份要紧贴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5.【答案】C

A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

B成分残缺,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D偷换主语,“世界”不是“时代”。

二、(9分,每小题3分)

6.【答案】D

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

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 9 求的全部内容。

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7.【答案】D

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

8.【答案】A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

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9.【答案】B

B选项中的“秀”为“秀美”的意思。

10.【答案】D

A“因”:因此;趁机。

B“于”:在;比。

C“而”:表修饰;表转折。

D“乃”:竟然。

11.【答案】C

②是说薜萝,3只说是嘉树,5说的是章三益。

12.【答案】B

原文中只说“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前面两亭并 10 未提及。

四、(24分)

13.(10分)

(1)(5分)

【答案】张先生具有济助世人的雄才伟略,当年闽寇大举入侵时,曾经树立旗帜擂鼓作战,磨砺戈矛兵器,统帅大众捣击并攻退他们,大概有建立功业来自我表现的想法。

(2)(5分)

【答案】难道能压倒一年中寒冷的时节而不改变行为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托付它来自我勉励,求得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

14.(8分)

(1)(4分)

【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4分)

【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15.(任选3个小题)(6分)

【答案】(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尽长江滚滚来(2)寄蜉蝣于天地 齐彭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 不相为谋(4)钟鸣鼎食之家 景行行止

五、(12分)

16.(4分)

【答案】1倘若(如果)2甚至 3因此 4否则

【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1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2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3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17.(4分)

【答案】1示例:用黑板谱就奉献,任劳任怨

2示例: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

【解析】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18.(4分)

【答案】创造是人通过思维或行动首次获得成果的一种活动。

【解析】首先确定创造是人们的一种活动,其次确定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并且在概括时重点突出“首次获得”。

六、(18分)

(一)19.(4分)

【提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待人亲切,性情质朴,不被重视,生命力顽强。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4分)

(1)

【提示】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福贵对老牛的疼爱,以及有老牛作伴找到亲人般的喜悦。

(2)

【提示】细节,“脚上都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着身体”细腻传神的写出,老人与牛的 12 艰辛和衰弱。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4分)

【提示】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宁静伤感的氛围,升华主旨,打动读者。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6分)

【提示】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只要活着就好,体现生命力在孤单中依然顽强。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二)19.(4分)

【提示】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

20.(4分)

(1)

【提示】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的崇拜、对音乐的熟悉、对音乐的痴迷。

(2)

【提示】定和不仅迷音乐,更是迷艺术迷生活,这份痴迷还会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

21.(4分)

【提示】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创作音乐。

22.(6分)

【提示】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点拨】

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可以从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切入立意,同时还可以从《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给名人挑错、铁凝莫言等名人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所持有的态度等角度着手。

第五篇:2018年山东高考大纲解读

2018年山东高考大纲来了 省实验名师这样解读

12月15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按照以往经验,《考试大纲》是山东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那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的山东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下面,听听山东省实验中学名师对《考试大纲》的权威解读。

语文:适应新变化高考更从容

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来看,相较去年考纲无论是考核目标与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怎么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明年全国卷语文命题将整体保持稳定,个别地方可能微调。比如:在能力层次要求上,(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将归纳整合,提出来,有强化的作用,根据往年经验在考题的要求中可能会突出这一点。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和逻辑推断题中可能表现的更突出。

但是对于山东考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就考试范围看,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在参照往年全国卷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全国卷考查的范围更广更深,对能力的要求更大,试卷的容量也更大。所以在熟悉往年全国卷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迎接变化的挑战。

针对新考纲和全国卷,山东考生接下来具体应该了解全国卷的不同要求。做好准备。

1、适当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全国卷阅读量增大,论述类、文学类、实用文、古诗文……可谓量大卷满。对山东的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2、试卷选考模块、试卷样式不同。全国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为了考试的稳定性,明年小说和非连续性文本继续考察的可能向很大,但是“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传记、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都需要进行练习。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比如:论述类文本新增“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而且试卷主观题和客观题可能交叉出现,分值不一。即使是客观题也会出现多选和单选混杂,这都要求山东考生高度注意,平时要做好适应性训练。

3、熟悉文化常识。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有可能还会增加题目。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除了熟悉课本和练习中的文化常识外,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所以接下来,根据新的考试大纲我们建议:

阅读模块主抓知识与方法的梳理,抓好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运用。

读懂文本是关键,先沉下心来,读进文章,裸读很重要,能够找到关键语句,读懂读透,再去做题就简单了。要有文本意识。

再是审题意识,它是一种能主动、全面地攫取试题所包含的提示性信息的心理倾向。高考阅读试题的题干,如简答题的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为此,重视审题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使之养成主动、全面审题的习惯,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原文意识”,它指的是凡解题必定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架空讲析和只重答案的弊端,致使学生缺乏必备的原文意识,这是要引以为戒的。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读懂文本、读懂每层次的意思;比对选项和原文,既咬文嚼字,又不拘泥,重在领会意思,“还是这个意思吗?”适当归纳错误类型更重要的,是在误选项上下功夫,优化思维,由“判正为误” 到“知正之所以正”。

阅读鉴赏评价,采取开放性评价……再结合人物生平,做到历史、文学性评价,最好选取历年高考题加以训练规范。

作文审题、合情合理地看待材料和问题,有层次有深度的看问题,不钻牛角尖。看到不好的不能只是一味的批判,看的好现象也不能一味褒扬,要有理性思辨。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人文素养,这对强化作文训练十分有效。我们研究近几年的作文试题,便可发现高考作文命题具有试题的开放性,更加关注生活,提倡张扬个性,强调理性思辨,追求真知灼见,因此平时的作文教学要加强审题训练,要坚持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如指导学生阅读精美散文、《读者》杂志、书屋、南方周末、人民网、新浪时评等,并坚持写作训练。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改、有改必有提升”,切实抓好作文的升格训练,尤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热点的人和事,增加材料的积累。

基础知识的夯实,知识框架的形成,阅读和答题习惯的养成,写作素材的积累,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培养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着眼于时代所缺失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类发展之必然),语文不再是独抒性灵的表达,还要强化文以载道的普世价值的弘扬。

针对新题型要整理修正:针对新题型一定会进行适量试题的输出练习,对出错的重难点试题一定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如果是知识点的缺失,就再强调一遍知识点,如果是解题步骤的遗漏,那么就再强化一遍解题的步骤。

书面表达的提升:书面表达是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写出来的又不一样,所以务必不要在分析语文主观题的时候只想想或者只是说说而不真正的动笔,书面表达的最高要求是“言简意赅”,就是语言精练还得意思完备。那么语言精练就需要同学们长期扎实的笔头训练,不是答的多就得分多,按照之前整理的知识点笔记,按照解题步骤精细化作答就可以啦。最后再特别提醒一下,字的好坏在语文试卷中挺重要的,属于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字写得不好的同学最起码要写的清楚明白。

数学考试大纲解读(文理通用)

今年山东省高考数学将采用全国卷,与往年的山东卷在某些方面有些不同。从试卷结构上,全国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包括12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选考部分包括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1个解答题,考生从2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从内容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对在最后一道选做题中增加了选修系列4的一些内容,分别是: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从其中2道题中选作1道。从试卷风格上来看,数学全国卷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更考查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其中与山东卷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更加强调“能力立意”,文、理科数学均以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中去的能力。全国课标卷和山东卷比较起来,主体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首先重视基础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复习时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

其次,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注重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题目的训练。

再次,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解决应用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加强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合理分配时间,规范作答,以积极心态备考,以平和的心态考试。

英语:找准方向,抓落实;科学训练,提能力

一、瞄准方向,不跑偏

1、牢牢抓住“稳中有变,重在稳” 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英语试题,皆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制,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选材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但难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语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平时一些模棱两可或较难的语言现象不要纠结,坚决抛弃,如behavior是可数还是不可数名词; 是in a condition还是in condition等。一些偏难、偏怪、生词量较大、话题太偏离学生太远的阅读训练都不是正确的训练路子。

2、把“宝” 牢牢押在核心话题和核心素养上

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话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了解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怀关怀的话题都是英语全国卷考查的核心话题。所选阅读和写作话题将基于英语学科的“载体功能”进行命题,体现英语的能力载体功能、思维载体功能、文化载体功能、视野载体功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命题总立意,立体浸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打牢基础,抓落实

语法和词汇是英语学科核心基础知识,但决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要以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学习和巩固,不可孤立在词汇和语法上下太大功夫。

1、词汇分级,以篇章为载体,“多轮回” 复现(1)核心词汇,全方位掌握

在全国高考试卷的篇章和写作中常考到的词汇为1000个左右,大都是大家熟悉甚至在初中就学过的词汇,对于这些词汇要求听说读写译都得会,掌握其搭配、结构、习惯表达,如对于admit这个词汇,可以通过下几个句子训练的形式全面掌握:(1)Jenny admitted__________(hurt)Philip,but she meant no harm。(2)Only ticket-holders will_________(admit)into the stadium。(3)Drake was admitted into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his teens。(4)The hall can admit/seat/hold/contain over 500 people。

(2)阅读词汇,“多轮回” 复现

常考1000词汇以外的2000多词汇可视作阅读词汇,做到在语境中认识即可,大可不必会写,可以通过“多轮回”方式巩固,即每次记忆量要大,比如每天100个,结合联想、顺口溜、图片等智慧方法,强化记忆,然后几天后再轮回复习,以增加复现次数,强化记忆效果。

(3)阅读篇章,提高语境识别词汇的能力

平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读到很多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篇章,在这些文章中对自己不熟悉的词汇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甚至用小本子记录下来,最后标明出处,带上完整的句子,时常查看,提高语境识别词汇的能力。

2、核心语法,构建网络,不纠缠“偏难怪” 词法、句法、章法是语法的灵魂,对于这三个要素要形成体系,不要支离破碎地学习,尽量掌握核心内容,不要把重心放在“偏难怪”且有争议的语法现象上。可以制作一个语法知识本,以梳理核心语法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而提升借助语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如牢记常见的不可数名词,如advice,equipment,evidence,fun,furniture,information,luck,news,luggage/baggage,progress等

牢记核心的词形变化,如warm—warmth,argue—argument,strong—strength,just—justice,unjust—injustice,explain—explanation等。

三、科学训练,提能力

1、模拟训练

每次训练,无论专项还是综合模拟训练,都要“真练”(限时、投入、核对、总结),坚决杜绝“假练”(不限时,做后只对答案不总结)。训练后要认真核对答案,并认真梳理总结自己的做题情况,每考一次试之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经验和教训总结,也要对篇章中出现的重难点词汇、句式、话题等进行详细梳理,三分测试,七分总结,提高快慢关键在于总结是否充分。

2、用好真题

真题是模拟题无法比拟的,在命题思维、命题方式和选材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做好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真题,总结做题规律和方法,寻找命题思维,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少走弯路。高考前至少要做3-5遍高考真题,要对每一套真题的内容熟谙于心,有的篇目甚至要背下来,反复琢磨,找到高考“味道”。

3、动耳动口

很多高三的孩子只动眼和手,只顾做题,而缺少了动耳动口,所谓动耳就是要多听,多听英语材料,时间不允许的话,多听、会听高考真题听力,对于应试听力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动口朗读也非常关键。做过的模拟试题或高考真题中的语篇做完后,要大声朗读出来,并仔细体味其语篇内涵。完形填空做完题后,要将正确的答案复原后进行大声朗读,这对完形填空的语篇构建能力很有帮助。听力做完后,要大声朗读听力原文,甚至要模仿录音。听和说的训练在高考备考中切不可小视其潜在的巨大“威力”。

4、规范书写

书写是面子,一定要留好面子。整份试卷中的书写主要集中在语篇填空、短文改错和写作上,书写一定要清晰,不要勾、涂、抹、划,当然,写的字要尽量美观、大方。英语的书写30分钟就能见成效,2天就能成习惯,凡写字“不雅”的同学,可以让老师或写字好的同学帮助训练,相信会为你的试卷“锦上添花”的。

政治:坚持“十九大”精神引领稳定灵活高效备考

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思想政治)》来看,今年的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学科组成文科综合科目,总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政治答题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分值为100分。其中第Ⅰ卷为客观题,12个选择题(均为单选),共48分;第Ⅱ卷为主观题,共52分。

在备考过程中,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紧跟“十九大”,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鲜明,要求学生对于十九大会议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重要、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熟知、领会。具体到每一模块来说,《经济生活》需重点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内容的新拓展,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政治生活》要重点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和“政党制度”等相关内容的新表述;《文化生活》需重点关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新提法。

灵活备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知识理解灵活透彻,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误区。备考过程中,应在对每一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寻找前后联系,并能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题型把握灵活有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误区。全国卷的考试虽然灵活,但绝对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平时应善于总结共性,学会举一反三。当然,也要避免僵化思维,比如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就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出现了三个大题,将经济与政治分开、文化与哲学组题的情况。

夯实基础,答题做到准确与高效相结合。

文综考试时间较为紧张,要求学生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之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熟练精准,答题时的知识输出也需更有针对性。

那么作为现在处于一轮复习的学生来说,夯实基础必定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希望学生能将基础知识的疑难问题各个击破,从而为二轮、三轮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历史:明确考纲指向把握备考趋向 ■明确考纲指向

对照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2018年考试大纲没有任何修改和变化。新考试大纲仍然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两大部分,在考纲的考试内容依据、命题要求依据以及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表述、考试内容(必修、选考)范围上都与去年保持一致。这说明在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全面修订的基础上,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指明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试题要继续落实考试大纲理念,持续稳妥地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相信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把握备考趋向

1。考试大纲强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高考大纲强调通史体系。复习备考要按照从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思路对教材内容加以必要整合,强调知识的内在关系,强化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构架较为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复习备考要注意选修内容,因为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有益补充,加入选修内容后的必修内容才会使通史复习更为完整。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要强化对学科基本概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内化。2。考试大纲强化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复习备考要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强化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把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个方面十二个层次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真正贯穿于备考复习当中。复习备考一定要细化能力目标,从2017年高考全国历史卷考查来看,2018年学科复习备考更要注重“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训练与提升。

3。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复习备考无论到哪一阶段都要紧紧围绕“问题意识”这一核心,特别注重“发现问题”能力训练与培养。要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唯物史观”在历史认识方面的指导作用,注意把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另外,近年来历史学科开始注重“创新精神”的考查。近几年全国卷历史试题通过创新设计,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考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从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在复习备考中特别注重“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能力素养的培养。

地理:把脉考纲精准备考

与2017年相比,地理学科2018年的考试大纲说明从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来看均无任何变化。预计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知识点布局、命题特点等会延续往年的风格,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突出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研究近几年全国卷试题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小切口、大纵深——考查对细节知识、原理的理解

2、创设新情境——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图文信息、运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贯穿全卷

4、要求答题规范,注意地理术语地运用

5、地理素养、地理思维考查贯穿始终 地理学科是文科学生感觉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一方面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思维难度大需要学生思维清晰,而人文地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需要学生具备生活常识、了解时事热点;另一方面知识点细小、琐碎,系统性差,不便掌握。

地理全国卷的突出特点是“小切口、大纵深”,出题往往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是否准确,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感觉高考难度大的原因。

针对地理学科特点、高考考试动向,我们给出的备考建议如下:

1、系统地进行两轮复习——重视一轮复习的系统性、以及基础知识落实; 二轮专题复习,注意知识的提升、融会贯通。

2、抓主干知识、核心理论——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规律理论的精髓。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文地理的区位理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3、关注每个知识细节——精讲精练,真正弄懂弄通细小知识点。物理:2018高考理综物理考纲的解读

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这也是在全国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2个实验题(其中力学实验1个、电学实验1个)、计算题2个、选考题二选一。在备考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考试总纲中描述的对学生下列几个能力的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力。

对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

1、研究全国卷,把准全国试卷的脉搏 山东考生要想在理综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考试的功能和作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准确定位备考方向,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各种能力,以尽快适应全国卷新颖、灵活紧密联系实际和生活的特点。特别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问题,例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所以对动量的复习,要注意动量观点解决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依据教材,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弃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

3、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

习题训练要做到:

(1)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2)规范化做题。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

(3)及时改错。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

(4)提高审题能力。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总之,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基础、突出关键,关注热点,这样能够使我们在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化学:2018年高考全国考试大纲解析与对策

一、2018考试大纲解析

2018大纲相对于2017年大纲无明显变化,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2017相对于2016年考试大纲已经加大幅度调整,今年大纲保持稳定,在情理之中。结合近几年考试大纲调整情况,关注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 实验装置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适当关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

电子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选择性、各种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判断和计算并学会从化学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释有关反应现象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适当关注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有机化学部分:根据信息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增加“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二、对策

复习中除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外、关注考察一下几个细节:

1、注意较重点知识的考查频率:全国卷出题特点就是关注题目对能力的考察,思维深度、难度较大,但不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知识覆盖面;所以一套卷子不会覆盖所有的重点或主干知识,但是多年题目统计是有些规律的,重要的知识内容不会遗漏的,不要以为多年不考就放松警惕,如:电子式、定量实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反应热测定)、活化能、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等。

2、关注一些经验规律的局限性、认识的误区、高中知识的自然增长点:如原电池设计原理、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平衡移动的外部特征、速率方程、从水解平衡常数角度认识水解、新信息

3、关注经典题型:经典题型不会每年都用、但不是不用,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无机框图题等

4、关注人教版、鲁科版教材的差异,复习取最好并集,关注教材的各种板块: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与教材具有同等命题效力

5、注意对工业流程题的训练

6、关注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溶液配制、过滤操作、CO2、H2制备

7、注意训练学生在陌生背景中,应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 生物2018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一、2018年考试大纲解读

与2017年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两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 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二、备考建议

1、对照考纲,全面复习。对考纲列出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考生必须心中有数,复习才有针对性。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这也是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必备的能力。画概念图是很好的建立网络的方法,将错题整理到概念图的相应概念处,会在最后一轮复习前清晰得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以便最后利用有限的时间查缺补漏。

2、充分重视教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练习固然重要,但教材才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从“问题探究”到“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从“相关信息”到“科学前沿”,从“本节聚焦”到“本章小结”,每个细节都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材对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应用等的表述科学而准确,能用教材语言描述的应尽量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语言描述。

3、既要充分练习,也要反思总结。一定要做往届全国卷的真题,风格与山东卷有所不同。选择题往往只考查相关的一个知识点,综合性不强。非选择题问题少,但主观性强。全卷图表题3-4个,不会太多。试题用的语言往往是教授的语言,专业术语往往也是将来做科研的术语,考生必须能从中获取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有些知识往往需要现学现用。复习时必须加强主观表述题的训练,对生物学原理的解释、对实验的分析和设计等,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重难点知识专项训练。建议对生物膜系统、光合和呼吸、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变异与人类健康和生物育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等必修的重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专项强化训练。选修一的难度低于选修三,选修一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选修三的基因工程往往都是考查重点。

下载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高考大纲.(共5则范文)

    语 文: 考查六种能力作文一个错别字扣1分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

    2017山东高考语文说明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7-02-23 500人浏览中国教育在线 语 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山东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合集)

    山东高考语文—字音、字形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6 A.宫阙 蓝宝石 珠光宝器 攻城踏地 B.貂婵 踩高跷 伏案疾书 额手称庆 C.缴税 捅漏子 各行其是 螳臂当车 D.思辨 订......

    2014山东高考大纲解读备考建议(最终定稿)

    2014山东高考大纲解读备考建议 省招考院公布了山东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相比于去年,取消英语听力,高考由“3+X+1”变为“3+X”,同时,各个科目的考试命题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月......

    2010年山东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0年山东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语文:考查六种能力作文一个错别字扣1分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

    高考作文题目解说

    作文题目第一则 游戏:请数位同学上讲台完成游戏,先后向学生发出列队口令: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前一步走、向后一步走等。 要求:按常规作一遍,以后叫立正时稍息......

    2013湖北高考语文大纲

    2013湖北高考语文大纲 【考纲解析】 今年湖北语文考纲的最大变动之处有两点:一是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文学常识”里增加了一条要求――“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

    2016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