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才局政策
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实施办法
武人才〔2012〕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关于加快构筑国际性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是以创新岗位为依托,特聘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开展项目研发的引智计划。本计划按照“项目、岗位、人才”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主要在大型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和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中实施,按照先设立创新岗位后招聘专家的办法进行。“特聘专家”应为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
第三条 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总体目标是: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性人才高地,以中国光谷、中国车都、临空经济发展区、中部重化基地四大工业板块建设为重点,结合全市“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市钢铁、汽车、光通信、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重大工程项目中择优设立100个左右的创新岗位,鼓励和引导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创新岗位特聘专家。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创新岗位属流动岗位,岗位有效期一般不超过3年,由市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产业布局、单位发展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按照规定程序评审确定。
第五条 申请设置创新岗位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状况良好;(2)一般应当具有专门的科研开发机构;(3)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具有创新技术和创新理论的科研项目;(4)能为特聘专家提供较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第六条 创新岗位职责:(1)重点帮助设岗单位解决生产发展、科技研究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突出问题;(2)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发展;(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科研项目、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4)在本技术领域或者行业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5)根据单位特点和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科研工作。
第七条 创新岗位申请受理工作每年上半年开始,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申请。所在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岗位申报计划,内容包括:单位近3年的经营状况,单位的研发机构、研发队伍、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等情况,单位拟设岗位所要研发的具体项目、开发前景及配套经费等。填写《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设岗申请表》,按隶属关系分别上报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门;无上级主管单位的,按属地关系报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初审。市直主管部门或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根据学科发展、项目研发和学术技术梯队建设需要,对岗位设置进行初审,并组织专家评议,提出审核意见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复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并予以公示。
第八条 获准设置的创新岗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公布。两年内未选聘到特聘人选的,该岗位自动取消。
第三章 人选招聘
第九条 特聘专家一般应为设岗单位面向国内外聘请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申报人选须经2名或2名以上国内同行专家的签名推荐。人选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2)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4)具有带领本单位在本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或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第十条 特聘专家的选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招聘。设岗单位必须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人选。在此基础上,提交人选资历、能力证明资料,填写《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候选人推荐表》,提出候选人推荐意见,按照隶属或者属地关系分别上报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门。
(2)评议。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议,提出拟推荐人选,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复评。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审定人选名单。
(4)公示。人选名单公示一周后,由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公布。
第四章 聘任管理
第十一条 对特聘专家实行岗位聘任制。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复意见,设岗单位与受聘专家在岗位有效期内签订聘任合同,规定聘期及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聘任合同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总聘期为1至3年,其中对聘期为2至3年的,实行分段聘任,一年一聘,考核合格的可续聘。聘任期满,聘任合同自动解除。
第十二条 对特聘专家实行严格的聘期目标管理。设岗单位应提出岗位目标和年度目标,每年要对受聘人员的实际在岗工作时间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设岗单位聘任专家工作满一年,由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门负责对设岗单位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束后,将设岗单位工作总结及《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年度考核表》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委人才办备案。
第十四条 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考核委员会,定期对单位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项目研发进展和岗位创新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设岗单位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设岗资格。
第十五条 特聘专家在聘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设岗单位可与之解除聘任合同,停发及追回已发放的相应资助经费:
(1)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2)未能履行岗位职责;(3)未能完成研发项目;(4)有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行为;(5)其他影响岗位计划实施的违约行为。
第五章 待 遇
第十六条 特聘专家在聘期内由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20万元的岗位津贴,设岗单位应当给予不低于本单位相当层次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待遇。
第十七条 设岗单位主管部门要积极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设岗单位应当为特聘专家及其团队提供相应科研配套经费,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十八条 特聘专家符合武汉市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要求的,可办理高层次人才居住证,享受相关待遇。
第十九条 特聘专家在职称评审、专家选拔、科研资助、人才表彰等方面,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予以优先考虑或者重点支持。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委人才办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武人社发〔2016〕2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及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政〔2015〕35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办发〔2015〕21号)文件精神,启动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
第二条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支持1000家左右具有良好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引进和培育10000名左右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第三条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组织实施。
第二章
企业认定 第四条 申请认定“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的企业,须在我市注册,拥有10人以上高层次人才组成的企业核心成员创新团队,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对我市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企业;
(三)拥有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的企业;
(四)以创新联盟、协同创新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并承担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或产业化项目的企业;
(五)武汉“城市合伙人”产业领军人才所在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五条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的企业认定申请常年受理,及时认定、定期公布,具体程序如下:
(一)企业申请。企业登陆市人社局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专栏,网上填写企业认定所需信息。
(二)审核认定。由区(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辖区企业进行网上审核,审核通过的,按规定提交书面材料一式两份。经认定后的网上和书面申报材料报市人社局。
(三)公布颁证。市人社局进行汇总复核,并在官网上公布通过认定的企业名单,颁发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证书,纳入全市数据库统一管理。
第三章
引才奖励
第六条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入选企业引进武汉“城市合伙人”,可根据人才类别给予引才奖励补贴:
(一)每引进1名国内外顶尖人才,给予企业100万元奖励补贴;
(二)每引进1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给予企业50万元奖励补贴;
(三)每引进1名省市级产业高端人才,给予企业20万元奖励补贴;
引进人才需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的聘用合同(合作协议),以柔性方式引进的人才,每年在汉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四)每引进1个科技研发团队(5人及以上),给予企业30万元奖励补贴。
科技研发团队是指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带技术、项目、资金来汉创新创业,能够引领和带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优秀人才团队,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团队由1名带头人和不少于4名稳定合作2年以上的核心成员组成;
2、团队带头人具有博士学历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的技术成果国内外领先或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团队整体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
3、团队中至少有2人全职在汉工作,其他成员每年在汉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4、所创办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已进入产品中试阶段或产业化初期,主导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够在2-3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七条 鼓励有条件的区、开发区对“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入选企业给予引才、育才奖励匹配资金。
第四章
奖励核定
第八条 申请。符合引才奖励条件的“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向所在区(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引进人才奖励补贴。
第九条 审核。各区(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企业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向市人社局提出奖励补贴建议。第十条 核定。市人社局对各区(开发区)初审通过的企业资格及引进的人才身份、类别进行核查核定。
第十一条 公示。对通过核定的企业及引才情况,在市人社局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市人社局发文确定奖励资助。
第十二条 拨付。市财政部门按规定根据市人社部门审核、认定、汇总的奖励类别及对象安排经费,由市人社部门拨付给奖励对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奖励补贴资金专项用于企业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主要补贴企业国内外人才招聘、支付人才猎头中介服务、引进人才培训等费用,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使用。
第十四条
接受资助企业对资助经费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对资助经费使用情况负责。各区(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本区接受资助企业的奖励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 建立行业监管机制,市人社局每年底组织对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入选企业引才聚才、经费使用和工作绩效情况开展综合评估;对引才育才成效较差的企业,取消其入选资格。
第十六条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对计划执行情况和入选企业、相关个人的监督。出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资助资金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取消入选资格并追回已资助款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触犯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人社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行。武汉市院士工作津贴发放管理办法
武人社发〔2016〕19号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及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政〔2015〕3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武汉市院士工作津贴的发放工作,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组织实施。遵循“服务企业、支持发展、定向资助”的原则,主要在我市获批的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在汉领办创办的企业和院士与我市市属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聘用合同(合作协议)的单位中实施。
第三条 院士专家工作站申请院士工作津贴,应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经院士中心、省市科协联合批复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二)单位与院士专家签订《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
(三)设站单位与院士专家有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或产业化项目;
(四)院士及其团队专家每年在站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50天或在站项目研讨(专题讨论、报告、讲座、培训)等活动不少于8-10次。
第四条 院士在汉领办创办企业、院士与市属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的聘用合同(合作协议),且每年在汉工作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可申请院士工作津贴。
第五条 院士工作津贴及一次性奖励的申请及拨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聘任单位登陆市人社局官网下载《武汉市院士工作津贴申请表》,并提供相关申请证明材料。
(二)审核。市科协或主管部门根据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以及合作项目研发等情况,提出审核意见,报市人社局审定。
(三)公示与审定。市人社局对符合条件享受院士工作津贴及其合作单位的名单予以公示。
(四)津贴发放。公示无异议的,办理相关手续。
(五)申请与拨付。市财政部门按规定根据市人社部门审核、认定、汇总的享受人数及奖励金额安排经费由市人社部门拨付给享受或奖励对象。
第六条 实行任期管理。每三年为一个任期,院士在任期内给予每人每月1万元的工作津贴。任期结束,停发院士工作津贴。因工作需要,也可续任。对经认定武汉“城市合伙人”新引进的院士,还可享受一次性200万元奖励补贴等待遇。
第七条 年度绩效管理。市人社局会同市科协或主管部门每年对院士在聘任单位项目合作、工作时间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项目合作结束后,停发院士工作津贴。
第八条 院士在任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停发或追回部分已发放的院士工作津贴:
(一)在聘期内院士其团队到岗工作时间不足;
(二)未能履行岗位职责;
(三)未能完成研发项目;
(四)有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行为;
(五)其他影响合作计划实施的违约行为。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社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武汉“城市合伙人”政策清单(2015年版)
武办文【2015】81号
产业领军人才政策清单(10条)
1.对新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200万元、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100万元、省市级产业高端人才50万元。(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2.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在汉落户后,经评审可给予100万元项目资金资助以及最高1000万元股权投资;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够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资助。(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3.产业领军人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国家计划及项目,在汉实施并实现产业化的,按照1:1给予资金配套,最高10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4.产业领军人才创办的企业获得A轮以上投资,并引进技术或管理团队,可申请团队核心成员3年内每人每年20万元薪酬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5.产业领军人才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含首台、首套自主创新设备)、新服务,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评标规则中对产业领军人才研发的创新产品给予5%-10%的价格扣除或加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6.境外来汉的产业领军人才可享受个人所得税补贴,3年内以其在汉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实际纳税额的15%为标准,给予财政补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
7.产业领军人才在汉创办企业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的,给予企业500万元奖励;在“新三板”挂牌的,给予企业3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
8.海外产业领军人才可申请加注“人才”的工作类居留许可,有效期为5年;工作满3年后,由单位推荐,可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获得永久居留资格或持有工作类居留许可的海外产业领军人才,可申请为其聘雇的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办理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产业领军人才参加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不受因公出国(境)批次、时限等限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外办)
9.对新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给予购(租)房补贴,其中,国内外顶尖人才可申请一次性200万元的购房补贴;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可申请总额50万元的购房补贴,5年内按年度核发;省市级产业高端人才可申请3500元/月的租房补贴,最高可补贴5年。(责任单位:市住房保障局、市人社局)
10.产业领军人才子女就读市属中小学、幼儿园,可根据本人意愿和实际情况,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安排入学。产业领军人才可享受武汉地区医院“高层次人才优诊优疗”服务,不受医保定点医院限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
知名创业投资人政策清单(10条)
1.知名创业投资人在汉新设(迁入)创业投资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在我市实际管理的投资基金总规模30亿元(含)以上,按照不高于投资基金总规模5‰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最高4000万元;知名创业投资人引入资金注入本市创投基金,引入资金规模5000万元(含)以上,且该基金50%以上投资武汉本地企业的,按落地资金规模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最高100万元。(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知名创业投资人在汉新设(迁入)创业投资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对其购买、自建自用办公用房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最高500万元;对其所在机构总部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3年按照房租市场指导价30%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
3.知名创业投资人作为控股人在汉新设创投基金,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含)以上,且50%以上投资武汉本地企业的,市财政最高出资1000万元注入该基金由其管理。(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工作局)
4.知名创业投资人管理基金50%以上投资武汉本地企业的,3年内,以其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市、区)留存部分的100%为标准,给予财政补贴。(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
5.知名创业投资人管理基金投资我市种子期、初创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按照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风险补贴,最高补贴金额为1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金融工作局)
6.知名创业投资人在汉创办的投资机构,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给予投资机构500万元补贴;在“新三板”挂牌的,给予投资机构300万元补贴。对上市投资机构实现再融资,且募集资金50%以上投资武汉本地企业的,按照募集资金的1‰给予知名创业投资人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
7.知名创业投资人在汉投资项目可优先获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投入,企业正常经营的,3年内引导基金股份原值退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8.知名创业投资人在汉投资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园区(街区)等开放式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开展创业投资活动,按照年度服务平台基础建设投入的50%给予奖励补贴,最高50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区、开发区)
9.知名创业投资人(机构)在汉组织或承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人才沙龙、高端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给予实际支出50%、每年最高100万元资金资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各区、开发区)
10.知名创业投资人子女就读市属中小学、幼儿园,可根据本人意愿和实际情况,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安排入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清单(10条)
1.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高校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的,可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或到科技企业兼职创业;创业孵化期5年内,档案工资正常晋升,返回原单位的,单位按照原聘专业技术职务做好相应的岗位聘任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2.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或产业化活动,给予一次性20万元项目资助资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3.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汉创办企业的,其创业项目经评审后,最高给予20万元创业项目资金资助以及最高100万元的股权投资;在市属企事业单位承担科研项目、开展研发活动的,给予3年内2000元/月的生活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4.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合伙经营贷款最高额度为100万元,小企业贷款最高额度为500万元,并给予两年财政全额贴息。(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5.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初次在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办企业的,按照最长36个月,最高40元/月·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房租补贴;入驻创新创业园区(街区)、众创空间创业,免费享受创业场所、办公设施、高带宽互联网接入等服务,并优先获得天使投资或种子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区、开发区)
6.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学术访问以及出版原创性学术著作等,可申请10万元经费资助;参加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不受因公出国(境)批次、时限等限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外办)
7.海外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可快捷办理3-5年长期居留许可,或办理5年多次往返签证。在汉落户的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实行免审直批制度,落户存在困难的,可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
8.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可向创办企业注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区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或一次性租房补贴,租房补贴标准为:博士6000元/人、硕士4000元/人、本科2500元/人。(责任单位:市住房保障局、市人社局,各区、开发区)
9.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可放宽学历、任职资历条件,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海外留学归国的,其国外专业工作经历、学术或专业技术贡献可作为参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不受本人国内任职年限限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10.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可优先参评中央“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以及湖北省“百人计划”、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黄鹤英才(专项)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在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政府特殊(专项)津贴人员评选中,向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倾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第二篇:时政热点:“招才局”打造招才引智“武汉样本”
时政热点:“招才局”打造招才引智“武汉样本”
武汉市近期完成组建“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招才局”,形成招才引智的良好机制,涉及大学生留汉的政策措施等,通过“招才局”机制,多部门集中优势兵力强力推进。(3月8日《长江日报》)“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武汉市设立“招才局”,正是创新落实人才政策的具体实践,更是武汉赶超发展的有力支撑,抓住了当前全市创新发展、奋力赶超的牛鼻子。那么,如何让好的政策进一步落地?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个“实”字。“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武汉市是科教大市,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但是近些年在留住大学生在汉就业创业方面却相形见绌,已经成为极为尴尬的一个现实。要想进一步将国家科教中心的优势转化为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的具体成果,必须直面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此,招才局正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鲜明举措,明确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强调“留住大学生,不能顺其自然,需要‘刻意人为’”。这既是武汉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长远来看,又能够极大改善武汉的人口结构,再进一步结合“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使武汉真正成为一座“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坚持综合施策,突出一个“新”字。“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招才局不能单打独斗,“虚拟机构,实体运作”,从其组建和运行机制上就具有创新性、务实性、综合性、协调性的特点。习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新常态、新理念,需要新的综合性人才、新的人才工作格局。综合施策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分散在组织、人社、科技、经信等诸多部门的人才工作统筹整合,破解“九龙治水”“点多面宽”“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引才效能,打造招才引智工作的武汉新实践。
坚持主动作为,突出一个“严”字。招才引智,健全组织保障是第一位,严的作风、严的政策、严的管理是根本保障。将原来相对分散的人才工作格局,归口到一个部门来综合协调,是要求更是考验。改进人才工作考核、健全“人才信息库”、构建全面的人才大数据,非严不能实现,非真抓实干不能兑现。尤其在落实好住房保障、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入园就学、户籍迁移、医疗健康等政策措施方面,绝不能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更要坚决杜绝变相走后门、利用人才政策套利、优亲厚友等违纪违规行为。否则伤害的不仅是各地各领域人才对于武汉这座城市的感情,更是对全市人才工作大局的掣肘。
“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非朝夕可成。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从实、从新、从严不折不扣的创新人才政策、落实人才举措,武汉一定能形成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浓厚社会氛围,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中形成新的关键力量。稿源:荆楚网 作者:董盼
第三篇:招才引智信息
柔性引才
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为破解“人才饥渴”,东安县围绕拓宽路径、完善政策、提升服务等方面集中发力,做活柔性引才工作,有效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难题,形成了才智集聚的“磁场效应”。
完善引才制度,推进人才工作系统性
为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东安县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进人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
科学施策,柔性引才有“据”可依。2017 年制定出台的《东安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明确人才引进方式包括柔性引进,引进方式为设立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特聘工程师和兼职服务、技术合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为柔性引才提供了政策依据。
加强协调,柔性引才合力倍增。坚持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针对柔性引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制度、目标任务和需求目录,明确引才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待遇保障等。对“高精尖”人才需求量大的部门,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专项引才方案。
强化保障,人才能量极大激发。建立柔性引才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引进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对柔性引进的人才团队,经考核评估,产生了合同约定效益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柔性引进的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特殊专长人才,经考核评估,完成合同任务的,每人每年给予一定支持或补贴。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开发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其智力、业绩及价值,并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
拓宽引才路径,增强引才实效性
东安县柔性引才,大胆突破传统招才引智模式,努力拓宽引才路径,引才实效大大增强。2019 年以来,全县共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2 名,其中博士21 名,硕士31 名,为该县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引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将人才引进纳入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柔性引进人才,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该县在引进泰源乐器、田蔓生物二期两个项目的同时,一并引进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引进华维节水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为首的院士专家团队,逐步集聚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打造平台引才。东安县围绕华维节水产业园、神华火电厂、红狮水泥、乐器产业联盟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打造各类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开启人才来县创业“绿色通道”,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2019 年,华维节水公司引进1 名博士、2 名硕士,舜星生物公司引进 2 名博士。今年德园众创公司引进了畜牧专业博士易康乐等 5 位高端人才,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奶牛体质和奶质量,成功开发多种配方奶酪产品,使得该公司的鲜奶销量增加一倍以上。
推进产学研对接。近年来,全县有8 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转化新成果12 项,新增产值超过2 亿元。县内企业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 7 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各类科研成果 5 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2 个, 促成国家焊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科研基地落户湘江焊材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创学院华中基地落户东安华维。
做好引才服务,确保引进人才留得住
为避免因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人才流失,东安县建立健全了精细的管理服务措施。
在配套和保障上下功夫。重点在住房、医疗、生活、交通等方面给予周到细致的服务,除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外,还设立服务热线、电子邮箱,为引进人才
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在各类支持上下功夫。县里针对企业、基层等特殊人才使用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及时下派科技特派员、引进人才,实现人才使用的统筹调度,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在奖励激励上下功夫。对柔性引进人才,在收入分配上突出“按智分配”,经考核评估,产生约定效益的,除按政策给予支持外,还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引进人才以股权激励,或以管理、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破除阻碍柔性人才获取正当利益的各种管理规制,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形成“高奖励激励—高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聚力招才引智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裕安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举措招才引智,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智力支撑、汇聚人才力量。
健全工作格局重协调
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等17 个单位,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专题研究全区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定期向区委汇报人才工作完成情况。
完善政策措施优环境
组织部门牵头,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了解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细化了各类人才发展的具体办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六安市裕安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六安市裕安区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办法》、《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对该区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推进内引外联聚人才
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引进中科院院士钱逸泰博士,以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建东博士;恒源机械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杨清艳博士进站服务,开展了多项水利机械项目研发,其中智能型清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世立医院柔性引进各类专业省级及以上外聘专家40 名,并长期聘请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徐岩教授在该院指导心血管病中心工作。加强同省内高校人才交流合作,积极争取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挂职名额,挂职人数连续四年在全市四县四区中排名第一,有力推进了校地、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其中多数挂职人才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已续挂多
年,挂职成效显著。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创新,从生活、住房、创业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做好政策兑现工作,营造良好的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氛围。探索建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自2018 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土专家”“田秀才”“好村医”五项人才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截止目前已开展两届,共评选出20 名五项人才。
搭建平台载体强实效
成立“裕安区创新创业人才协会”以及苏州分会、北京分会,进一步发挥裕安人才集聚效应,增强裕安人才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园、双创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招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落地裕安,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积极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开展合作,成立六安裕科创新孵化器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成立科学岛创客学院,目前累计举办培训 38 期,培训人数超过 2300 人次,培训企业超过500 家;建立CEP(创新型企业总裁培养项目)中心,目前注册学员总数突破400 人,累计组织20 场创新型思维培养项目教学活动,超过1500 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第四篇:华盛顿招才致辞3
在创新创业人才与项目合作(华盛顿)恳谈
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大洋彼岸的长江之滨,矗立着一座名叫XX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XXXX,就坐落在这座城市的东部。今天,我们从XXXX,来到美国政治文化中心、人才云集之地华盛顿,与各位新老朋友加强交流、增进沟通,感到格外高兴,也很荣幸。首先,我谨代表XX市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X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GDP连续5年保持XXX%以上的增长,人均GDP已接近XXX美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50强。XXXX作为XX市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正以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新的起点,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构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战略优势。我们此 1 行的目的,就是要把XXXX介绍给在座的各位朋友,诚邀各类人才到XXXX创新创业。
XXXX是宜居宜商的风水宝地
XX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我区拥有3500年的历史,特色鲜明、宜居宜商:一是交通优势明显。区内港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通航XX个国家和地区的XXX个港口,拥有XX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达XX亿吨、XX万标箱;乘火车到上海只需80分钟。2012年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到北京只需4个小时;我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90公里,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20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26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高速,以及沿江高等级公路,将使我区区位交通优势更加突出。二是人文环境优良。XX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拥有3500年历史的XXXX,更是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不断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区内建有涉外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XXX项目预计2011年将部分建成投入使用,XX温泉度假区和一流的滨江休闲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中;XX双语双学历国际学校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三是产业基础扎实。累计引进外资企业 XXX多家,其中包括XX多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实际利用外资超XX亿美元。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基地、全国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子、汽车发动机缸体、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可调螺旋桨生产基地。与大城市相比,XXXX还有着相对低廉的商务运行成本以及资源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
XXXX是创新创业的发展热土
XXXX作为XX市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正以创新型经济为引领,全面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不断强化功能载体、基础设施、政策配套和体制机制等竞争优势。
我们有适宜人才集聚的强大载体。我们以XX科技新城为主阵地,东园新建成研发楼等创新载体XX万平方米,科研集聚区XX万平方米产业用房、XX万平方米精英公寓等正加速推进;西园正致力打造科技生活、青年实践、文化商业等多功能、充满活力的生活社区、科技新镇。今年底,全区新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将突破XXX万平方米。目前,区内拥有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光电子与通信元器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投资创新创业载体。
我们有适宜人才创新的优良平台。我们充分集聚技术技能培训、科技研发、检测论证、交易展示、服务外包和商业服务功能,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积极互动、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我区与XXXX等XX家大院大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引进研发中心XX个,科研院所XX家;筹建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XX家。创新平台建设势头强劲。
我们有适宜人才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关心、爱护投资者和创业创新人才,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营造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范围、力度和实施效果,都位于长三角城市前列。我们设立了领军人才专项资金,为领军人才提供创业扶持、安家资助等,并对领军人才的创业项目评估后分级给予政策扶持。
XXXX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前,XXXX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引领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致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和谐新城区。我们将加速发展新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以及新兴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向集群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企业加速高新化、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转变。我们将设立每年不低于XXX亿元的专项扶持引导资金,着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型等新兴产业项目。
我们将加快建设新城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加强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加快推进XXXX、城市核心区等地标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科技新城和一流的滨江产业新城,提升城市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加快集纳新人才。加快完善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着力在生物技术、车船高端配套、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方面寻求突破。以诚心、待遇、环境引才聚才,引进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XXX%,争取三年内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XXXX名以上。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XXXX已经跨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展望未来,XXXX的发展前景广阔,美好的蓝图正逐步展开,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也亟需更多的参与支持,更迫切需要各类人才为我们提供强 有力的智力保障。我们真诚地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XX相会,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大家事业发达,身体安康!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力以赴招才引智(推荐)
全力以赴招才引智,合力推动跨越发展
中兴社区
(2012年7月20日)
我们中兴社区由于经历两次乡镇区域调整,历史和地域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的压力更大,发展的需求更强烈,社区居民对我们也寄予厚望。自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跨越发展,弯道超越”的理念,确立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思路来逐步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更加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招引工作的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人才工作责任制,逐步明确人才强镇工作思路,把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思路是:
一、树立服务企业,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发展经济必先服务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而人才在企业跨越发展中又是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更是服务发展的理念。
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在招才引智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尊重人才才能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高层次人才,由于他们时间宝贵,不愿意浪费时间揣度人心,为人处事也就相对干脆直接,所以他们更看重交往对象的品行。我们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德为先、真诚守信、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二、构建联系广泛、实用实效的工作网络
整合工作网络。针对我们社区人手少,工作多的实际,我们整合企业服务、人力资源、科技农技、农经和党群一条线的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组成招才引智小组,合力构建人才工作网络。
落实人才规划。发挥我们社区机关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由一对一引进单个人才逐步向引进一人,带动一片,努力构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联系和产学研合作的方向发展。
注重载体建设。我们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办公楼中专门划出一片建成技术专家楼,装修成十多套拎包即住的专家公寓。我们去年新引进的凤还巢项目,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也在与厂房建设的同时 同步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随着这些项目的先后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我们将逐步建立起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积极宣传成功经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只有人才与企业的结合,才能实现快增快转,超常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由于前两年我们帮助部分企业引进了一些人才,实践证明,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到一家企业,我们就大力宣传这些成功典型。以充分调动企业招才用才的积极性,利用人才在企业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引导企业提高引才重才用才的积极性。
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创新实才实用模式。树立有用实用好用和联合培养、共同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才模式,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科学合理引进使用人才的工作机制。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丁汉军,年薪已达十万多元;今年新录用大学毕业的技术人才,其中就有月薪达6000多元的。由于该公司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近年来企业呈爆发式发展,近两年该企业税收从2009的100多万元猛增到去年的500多万元。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是我们去年新招引的企业,目前还在建设之中,他们也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目前已与重庆大学达成协议,准备委托该校培养企业发展紧缺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关于人才峰会的准备情况
早在区会召开之前,6月26日收到区人才办邮件通知以后,我们立即深入有关企业宣传动员,帮助企业排找引才引智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认真摸排、梳理人才、项目、资本需求情况。近期已达成初步引进协议的博士2名,紧缺专业本科生5名,正在洽谈中博士3 名,可望于近期签约。参加人才峰会洽谈的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也与华东理工大学联系,基本到位。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难度:
一是很多部门,甚至领导不重视人才工作。有关部门和部分领导认为人才工作是企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因而不重视。以经济指标为中心,以任务指标为中心,以考核指标为中心的工作考核机制没有把人才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是发展经济的治本之策,是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的根本源泉。二是存在以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来否定人才工作。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其实领导讲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在具体工作抓落实,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但有些人错误地理解,无限地扩大,把它当成否定人才工作重要性的理由。但是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针对大家能力都相当,或者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时。实际上有些人就是责任再大也不能做成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
三是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企业还都是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又没有长远的发展观念,小富即安,因而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人手和工作经费困难较大。由于社区人手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大。难以抽出时间完成人才工作任务。人才工作经费也由于社区经费相对困难,难以得到落实。对人才招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