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定稿)
近年来,围绕转型提升这一主题,我们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区共引进“530”计划项目40个,其中a类项目15个、b类9个、c类16个,引进博士40名,硕士56名。企业注册资本3.15亿元,首期到位1.76亿元,到位率56%。项目分
布由区创业中心向各镇、街道延伸,其中区创业中心33个、堰桥街道3个、前洲、洛社、钱桥、开发区各1个。产业覆盖由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向太阳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其中生物技术及医药类15家,电子信息及服务外包类9家,新材料与新能源类14家,节能与环保类2家。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近年来,我区先后组建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协调小组,10月成立了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至底,各镇(街道)也相继成立了科创中心,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目前全区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2、制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积极兑现无锡市“530”计划的各项政策,在资金、场地、住房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全区40家“530”落户企业共争取市级启动资金268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其它相关扶持政策。至目前全区共有9名海归创业人才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支持,获得资助900万元。另一方面我区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近年来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区吸引和用好人才的试行规定》、《区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310计划)、《区关于实施530计划的扶持意见》,设立了区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特别是在实施区“510”工程中,在“三创”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于科技型企业都给予重点扶持。
3、全力推动“三创”载体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设“三创”载体40多万平米。其中目前已正式启用的创业载体11万平米,创新载体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目前,区科创中心和堰桥街道科创中心分别通过省级科技孵化器的认定,软件园、数字信息产业园、洛社科创中心等单位也在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
4、努力打造各类公共平台。一是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共建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购置各类生物医药检测、实验仪器30多台,主要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测、实验、查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区金惠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已累计为18家“530”企业融资1800多万元。三是积极利用外部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借无锡血防所、58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专业检测单位低价开放(半价)公共服务平台之机,组织我区创业企业与之订立服务使用协议。
5、积极争取各级科技计划支持。近年来,我们积极为企业争取省、市一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其中中德伯尔等7家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鑫圣慧龙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明惠通、百瑞信息获得省工业支撑项目,中德美联等四家企业获得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530”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58项,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无偿资助4000多万元。
6、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创业环境。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我们协调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为“530”项目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暂住证办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进行创业辅导。我们聘请专家对“530”企业从发展定位、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针对不足之处为企业开出“药方”,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三是丰富创业文化。我们在创业中心专门辟出场地,建立活动场馆,组织企业建立篮球队、羽毛球队等,丰富创业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创业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四是开展各种培训。针对创业企业各层次需求提供菜单式培训内容。
我们在招才引智和“530”计划实施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者强于技术和研发,却不擅长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磨合比较关键,从产品到商品过程艰巨;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管理团队整体年龄偏轻,缺乏企业工作等经验;周边交通、商业配套还不健全等。
二、下一步举措
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同时帮助落户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力的“530”企业,我们设想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区镇联动,全面推进载体建设。新城、锡北物流园、玉祁平湖城、洛社原工业学校、无锡职教园区,城铁站前园区等要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新建“三创”载
体5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提升内涵,切实优化创业环境,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争创国家级创业中心和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对全区创新创业载体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各镇(街道)建设“科技小社区”,健全完善各镇(街道)创业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同时鼓励入驻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打造一批科技公共服务
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3、集聚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以实施“530”计划为抓手,继续组织各类专题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海外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具有较强集聚力的“人才特区”。今年要完成“530”项目申报80只,落户30只。
4、精心孵化,加快产业化步伐。一是开展创业导师行动计划。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作为创业导师与“530”企业开展结对活动,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的辅导。二是开展联姻活动。为创新团队和本土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将“530”项目向本土企业进行推介,让有意向要合作的“530”项目尽快寻找到合作伙伴,使他们能在更好地生根开花。
5、落实措施,提高政府执行力。继续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列入区镇(街道)考核内容,实施好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及专家联系制度,加大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用好如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抵扣、省级以上孵化器税收减免、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创业者的智力成果,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科技创新创业典型,通过以上政策措施,进一步浓厚创业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第二篇: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围绕转型提升这一主题,我们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区共引进“530”计划项目40个,其中a类项目15个、b类9个、c类16个,引进博士40名,硕士56名。企业注册资本亿元,首期到位亿元,到位率56%。项目分布由区创业中心向各镇、街道延伸,其中区创业中心33个、堰桥街道3个、前洲、洛社、钱桥、开发区各1个。产业覆盖由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向太阳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其中生物技术及医药类15
家,电子信息及服务外包类9家,新材料与新能源类14家,节能与环保类2家。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近年来,我区先后组建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协调小组,10月成立了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至底,各镇也相继成立了科创中心,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目前全区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2、制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积极兑现无锡市“530”计划的各项政策,在资金、场地、住房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全区40家“530”落户企业共争取市级启动资金268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其它相关扶持政策。至目前全区共有9名海归创业人才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支持,获得资助900万元。另一方面我区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近年来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区吸引和用好人才的试行规定》、《区
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区关于实施530计划的扶持意见》,设立了区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特别是在实施区“510”工程中,在“三创”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于科技型企业都给予重点扶持。
3、全力推动“三创”载体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设“三创”载体40多万平米。其中目前已正式启用的创业载体11万平米,创新载体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目前,区科创中心和堰桥街道科创中心分别通过省级科技孵化器的认定,软件园、数字信息产业园、洛社科创中心等单位也在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
4、努力打造各类公共平台。一是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共建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购置各类生物医药检测、实验仪器30多台,主要为
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测、实验、查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区金惠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已累计为18家“530”企业融资1800多万元。三是积极利用外部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借无锡血防所、58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专业检测单位低价开放公共服务平台之机,组织我区创业企业与之订立服务使用协议。
5、积极争取各级科技计划支持。近年来,我们积极为企业争取省、市一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其中中德伯尔等7家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鑫圣慧龙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明惠通、百瑞信息获得省工业支撑项目,中德美联等四家企业获得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530”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58项,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无偿资助4000多万元。
6、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创业环境。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我们协调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为“530”项目在工商注
册、税务登记、暂住证办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进行创业辅导。我们聘请专家对”530”企业从发展定位、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针对不足之处为企业开出“药方”,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三是丰富创业文化。我们在创业中心专门辟出场地,建立活动场馆,组织企业建立篮球队、羽毛球队等,丰富创业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创业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四是开展各种培训。针对创业企业各层次需求提供菜单式培训内容。
我们在招才引智和“530”计划实施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者强于技术和研发,却不擅长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磨合比较关键,从产品到商品过程艰巨;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管理团队整体年龄偏轻,缺乏企业工作等经验;周边交通、商业配套还不健全等。
二、下一步举措
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同时帮助落户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力的“530”企业,我们设想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区镇联动,全面推进载体建设。新城、锡北物流园、玉祁平湖城、洛社原工业学校、无锡职教园区,城铁站前园区等要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新建“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提升内涵,切实优化创业环境,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争创国家级创业中心和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对全区创新创业载体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各镇建设“科技小社区”,健全完善各镇创业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同时鼓励入驻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打造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3、集聚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以
实施“530”计划为抓手,继续组织各类专题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海外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具有较强集聚力的“人才特区”。今年要完成“530”项目申报80只,落户30只。
4、精心孵化,加快产业化步伐。一是开展创业导师行动计划。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作为创业导师与“530”企业开展结对活动,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的辅导。二是开展联姻活动。为创新团队和本土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将“530”项目向本土企业进行推介,让有意向要合作的“530”项目尽快寻找到合作伙伴,使他们能在更好地生根开花。
5、落实措施,提高政府执行力。继续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列入区镇考核内容,实施好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及专家联系制度,加大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用好如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抵扣、省级以上孵化器税
收减免、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创业者的智力成果,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科技创新创业典型,通过以上政策措施,进一步浓厚创业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第三篇:招才引智信息
柔性引才
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为破解“人才饥渴”,东安县围绕拓宽路径、完善政策、提升服务等方面集中发力,做活柔性引才工作,有效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难题,形成了才智集聚的“磁场效应”。
完善引才制度,推进人才工作系统性
为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东安县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进人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
科学施策,柔性引才有“据”可依。2017 年制定出台的《东安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明确人才引进方式包括柔性引进,引进方式为设立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特聘工程师和兼职服务、技术合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为柔性引才提供了政策依据。
加强协调,柔性引才合力倍增。坚持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针对柔性引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制度、目标任务和需求目录,明确引才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待遇保障等。对“高精尖”人才需求量大的部门,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专项引才方案。
强化保障,人才能量极大激发。建立柔性引才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引进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对柔性引进的人才团队,经考核评估,产生了合同约定效益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柔性引进的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特殊专长人才,经考核评估,完成合同任务的,每人每年给予一定支持或补贴。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开发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其智力、业绩及价值,并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
拓宽引才路径,增强引才实效性
东安县柔性引才,大胆突破传统招才引智模式,努力拓宽引才路径,引才实效大大增强。2019 年以来,全县共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2 名,其中博士21 名,硕士31 名,为该县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引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将人才引进纳入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柔性引进人才,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该县在引进泰源乐器、田蔓生物二期两个项目的同时,一并引进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引进华维节水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为首的院士专家团队,逐步集聚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打造平台引才。东安县围绕华维节水产业园、神华火电厂、红狮水泥、乐器产业联盟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打造各类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开启人才来县创业“绿色通道”,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2019 年,华维节水公司引进1 名博士、2 名硕士,舜星生物公司引进 2 名博士。今年德园众创公司引进了畜牧专业博士易康乐等 5 位高端人才,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奶牛体质和奶质量,成功开发多种配方奶酪产品,使得该公司的鲜奶销量增加一倍以上。
推进产学研对接。近年来,全县有8 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转化新成果12 项,新增产值超过2 亿元。县内企业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 7 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各类科研成果 5 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2 个, 促成国家焊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科研基地落户湘江焊材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创学院华中基地落户东安华维。
做好引才服务,确保引进人才留得住
为避免因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人才流失,东安县建立健全了精细的管理服务措施。
在配套和保障上下功夫。重点在住房、医疗、生活、交通等方面给予周到细致的服务,除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外,还设立服务热线、电子邮箱,为引进人才
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在各类支持上下功夫。县里针对企业、基层等特殊人才使用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及时下派科技特派员、引进人才,实现人才使用的统筹调度,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在奖励激励上下功夫。对柔性引进人才,在收入分配上突出“按智分配”,经考核评估,产生约定效益的,除按政策给予支持外,还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引进人才以股权激励,或以管理、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破除阻碍柔性人才获取正当利益的各种管理规制,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形成“高奖励激励—高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聚力招才引智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裕安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举措招才引智,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智力支撑、汇聚人才力量。
健全工作格局重协调
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等17 个单位,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专题研究全区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定期向区委汇报人才工作完成情况。
完善政策措施优环境
组织部门牵头,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了解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细化了各类人才发展的具体办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六安市裕安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六安市裕安区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办法》、《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对该区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推进内引外联聚人才
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引进中科院院士钱逸泰博士,以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建东博士;恒源机械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杨清艳博士进站服务,开展了多项水利机械项目研发,其中智能型清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世立医院柔性引进各类专业省级及以上外聘专家40 名,并长期聘请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徐岩教授在该院指导心血管病中心工作。加强同省内高校人才交流合作,积极争取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挂职名额,挂职人数连续四年在全市四县四区中排名第一,有力推进了校地、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其中多数挂职人才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已续挂多
年,挂职成效显著。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创新,从生活、住房、创业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做好政策兑现工作,营造良好的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氛围。探索建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自2018 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土专家”“田秀才”“好村医”五项人才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截止目前已开展两届,共评选出20 名五项人才。
搭建平台载体强实效
成立“裕安区创新创业人才协会”以及苏州分会、北京分会,进一步发挥裕安人才集聚效应,增强裕安人才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园、双创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招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落地裕安,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积极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开展合作,成立六安裕科创新孵化器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成立科学岛创客学院,目前累计举办培训 38 期,培训人数超过 2300 人次,培训企业超过500 家;建立CEP(创新型企业总裁培养项目)中心,目前注册学员总数突破400 人,累计组织20 场创新型思维培养项目教学活动,超过1500 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第四篇:全力以赴招才引智(推荐)
全力以赴招才引智,合力推动跨越发展
中兴社区
(2012年7月20日)
我们中兴社区由于经历两次乡镇区域调整,历史和地域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的压力更大,发展的需求更强烈,社区居民对我们也寄予厚望。自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跨越发展,弯道超越”的理念,确立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思路来逐步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更加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招引工作的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人才工作责任制,逐步明确人才强镇工作思路,把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思路是:
一、树立服务企业,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发展经济必先服务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而人才在企业跨越发展中又是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更是服务发展的理念。
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在招才引智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尊重人才才能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高层次人才,由于他们时间宝贵,不愿意浪费时间揣度人心,为人处事也就相对干脆直接,所以他们更看重交往对象的品行。我们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德为先、真诚守信、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二、构建联系广泛、实用实效的工作网络
整合工作网络。针对我们社区人手少,工作多的实际,我们整合企业服务、人力资源、科技农技、农经和党群一条线的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组成招才引智小组,合力构建人才工作网络。
落实人才规划。发挥我们社区机关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由一对一引进单个人才逐步向引进一人,带动一片,努力构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联系和产学研合作的方向发展。
注重载体建设。我们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办公楼中专门划出一片建成技术专家楼,装修成十多套拎包即住的专家公寓。我们去年新引进的凤还巢项目,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也在与厂房建设的同时 同步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随着这些项目的先后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我们将逐步建立起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积极宣传成功经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只有人才与企业的结合,才能实现快增快转,超常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由于前两年我们帮助部分企业引进了一些人才,实践证明,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到一家企业,我们就大力宣传这些成功典型。以充分调动企业招才用才的积极性,利用人才在企业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引导企业提高引才重才用才的积极性。
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创新实才实用模式。树立有用实用好用和联合培养、共同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才模式,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科学合理引进使用人才的工作机制。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丁汉军,年薪已达十万多元;今年新录用大学毕业的技术人才,其中就有月薪达6000多元的。由于该公司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近年来企业呈爆发式发展,近两年该企业税收从2009的100多万元猛增到去年的500多万元。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是我们去年新招引的企业,目前还在建设之中,他们也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目前已与重庆大学达成协议,准备委托该校培养企业发展紧缺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关于人才峰会的准备情况
早在区会召开之前,6月26日收到区人才办邮件通知以后,我们立即深入有关企业宣传动员,帮助企业排找引才引智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认真摸排、梳理人才、项目、资本需求情况。近期已达成初步引进协议的博士2名,紧缺专业本科生5名,正在洽谈中博士3 名,可望于近期签约。参加人才峰会洽谈的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也与华东理工大学联系,基本到位。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难度:
一是很多部门,甚至领导不重视人才工作。有关部门和部分领导认为人才工作是企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因而不重视。以经济指标为中心,以任务指标为中心,以考核指标为中心的工作考核机制没有把人才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是发展经济的治本之策,是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的根本源泉。二是存在以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来否定人才工作。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其实领导讲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在具体工作抓落实,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但有些人错误地理解,无限地扩大,把它当成否定人才工作重要性的理由。但是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针对大家能力都相当,或者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时。实际上有些人就是责任再大也不能做成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
三是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企业还都是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又没有长远的发展观念,小富即安,因而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人手和工作经费困难较大。由于社区人手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大。难以抽出时间完成人才工作任务。人才工作经费也由于社区经费相对困难,难以得到落实。对人才招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五篇:应县人事局招才引智工作经验材料
大力招才引智 推动转型跨越
——引智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应县人事局局长 赵琦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应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是朔州市境内唯一的无煤县,因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释迦木塔而闻名于世。应县向来就有重视文化、培育人才的传统,历史上名人辈出,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之美誉;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县考取大专以上学生两万多人,硕士、博士遍及海内外。近年来,应县把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和“借外脑、促发展”的思路,实行“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科技推广工作,为促进全县经济转型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主要成效
自“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引进各类专家人才 人(次),开展人才培训 人次,建立引智示范基地 处;共解决各类管理和技术难题 项,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 个,涉及种植、养殖、机械、建材、卫生、教育、环保等领域,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 亿多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围绕科技兴农,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针对全
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需要,从国内各大农业研究所和大中专院校,聘请种植、养殖、植保、防疫等各类专家教授150多名,引进优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新品种100余个,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种养殖大户6万余人次,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了全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立足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把招才引智与推动产业上档升级相结合,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提升了县内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支持老万炉业聘请瑞典吕勒奥工业技术大学教授、欧共体“低排放、高效率家用炉具课题组”专家诺林博士,有力推动了生物质能炉具的研发;支持梨花春酿酒集团引进新技术,开发出了优质低度、营养安全、倍受消费者青睐的盛世宴酒、旅游酒、黄芪养生酒等新产品。同时,还积极搭建平台,为新引进的晶都太阳能公司、吉呈生物公司、雅士利乳业等企业,招聘各类高级人才90多名,满足了新建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全方位招才引智。为了振兴教育事业,先后招录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生 名,改善了全县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水平;特别是县委书记王守林三次登门拜访,聘请中共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山西省示范高中建设专家组成员、原怀仁一中校长蒋石文,担任县一中校长,振兴了全县的教育龙头,赢得了全
县上下的一致好评。为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聘请了北京大学管理技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资深研究员窦文章,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同时,还在卫生、交通、环保等方面联系各类专家30多名,为民生事业出谋划策,推动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此外,围绕引智成果推广,不断加强引智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引智示范基地5个,推广优秀引智成果20多个,为全县引智工作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主要做法
人才,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也决定地域经济的发展。应县把招才引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一是创新思路,吸引人才。对于应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农业县来说,要实现转型跨越,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为此,县委、县政府创新工作思路,经过认真广泛的调查、思考和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把招才引智计划列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结构、布局的需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应县吸引高层次创业人才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人才开发与引进力度,使应县成为人才集聚的洼地。
二是打造平台,选聘人才。为了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我县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积极培育人才开发协会、专家联谊会等各类组织,提高人才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建立了各类专家人才库,为招才引智提供最直接有效服务。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树立了一批有效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先进典型,切实树立重才爱才的良好导向,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注重激励,留住人才。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为了让引来人才毫无后顾之忧地献智出力,我县本着物质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的原则,全方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强化物质激励,对引进的人才,除了给予安家补贴外,还持续不断地给予创业资助、贷款担保、重大项目资助等配套支持,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二是突出事业激励,积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开创事业的空间,使其专长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通过干事创业,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三是注重情感激励,建立了政府各部门与各类人才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解决各类人才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困难;通过广泛开展情趣健康主题活动,为人才创造体现价值与荣誉的机遇。比如,在每年元宵节夜晚,县
委、县政府都要让全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亲手点燃广场的大旺火,并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播放现场全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我县在招才引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先进、更加稳定的招才引智环境,为应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提供强大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