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石借研究生暑期实践引智引才
黄石借研究生暑期实践引智引才
《 光明日报 》 2012 年 7 月 18 日 9 版
近日,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湖北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湖北黄石市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黄石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生、20余家企业负责人及指导老师等参加了启动仪式。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她赞扬黄石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携手共建,帮助地区企业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和生产工艺问题,完成了一批科研课题,开辟了一条引智引才的新途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她表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水平、增强创业能力;有利于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推动科教强省建设,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启动仪式结束后,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将赴大冶、阳新两地的南山头革命烈士纪念馆、红三军团旧址、龙港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未来数天,他们还将深入黄石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分别参与调研、设计、培训、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据黄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2009年以来,黄石市与国内知名高校携手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组织了19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到黄石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与各类研究课题68项,撰写调研报告82篇,开展并完成各类技术攻关25项,提出、策划各类生产、设计方案和建议32份,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培训42场,培训人数达12000人,为实践单位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6亿元。目前,已有8所高校与黄石16家企业签订了17项产学研合作协议。黄石市正着力创建湖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城市,将磁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第二篇:招才引智信息
柔性引才
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为破解“人才饥渴”,东安县围绕拓宽路径、完善政策、提升服务等方面集中发力,做活柔性引才工作,有效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难题,形成了才智集聚的“磁场效应”。
完善引才制度,推进人才工作系统性
为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东安县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进人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
科学施策,柔性引才有“据”可依。2017 年制定出台的《东安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明确人才引进方式包括柔性引进,引进方式为设立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特聘工程师和兼职服务、技术合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为柔性引才提供了政策依据。
加强协调,柔性引才合力倍增。坚持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针对柔性引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制度、目标任务和需求目录,明确引才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待遇保障等。对“高精尖”人才需求量大的部门,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专项引才方案。
强化保障,人才能量极大激发。建立柔性引才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引进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对柔性引进的人才团队,经考核评估,产生了合同约定效益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柔性引进的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特殊专长人才,经考核评估,完成合同任务的,每人每年给予一定支持或补贴。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开发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其智力、业绩及价值,并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
拓宽引才路径,增强引才实效性
东安县柔性引才,大胆突破传统招才引智模式,努力拓宽引才路径,引才实效大大增强。2019 年以来,全县共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2 名,其中博士21 名,硕士31 名,为该县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引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将人才引进纳入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柔性引进人才,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该县在引进泰源乐器、田蔓生物二期两个项目的同时,一并引进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引进华维节水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为首的院士专家团队,逐步集聚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打造平台引才。东安县围绕华维节水产业园、神华火电厂、红狮水泥、乐器产业联盟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打造各类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开启人才来县创业“绿色通道”,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2019 年,华维节水公司引进1 名博士、2 名硕士,舜星生物公司引进 2 名博士。今年德园众创公司引进了畜牧专业博士易康乐等 5 位高端人才,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奶牛体质和奶质量,成功开发多种配方奶酪产品,使得该公司的鲜奶销量增加一倍以上。
推进产学研对接。近年来,全县有8 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转化新成果12 项,新增产值超过2 亿元。县内企业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 7 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各类科研成果 5 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2 个, 促成国家焊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科研基地落户湘江焊材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创学院华中基地落户东安华维。
做好引才服务,确保引进人才留得住
为避免因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人才流失,东安县建立健全了精细的管理服务措施。
在配套和保障上下功夫。重点在住房、医疗、生活、交通等方面给予周到细致的服务,除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外,还设立服务热线、电子邮箱,为引进人才
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在各类支持上下功夫。县里针对企业、基层等特殊人才使用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及时下派科技特派员、引进人才,实现人才使用的统筹调度,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在奖励激励上下功夫。对柔性引进人才,在收入分配上突出“按智分配”,经考核评估,产生约定效益的,除按政策给予支持外,还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引进人才以股权激励,或以管理、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破除阻碍柔性人才获取正当利益的各种管理规制,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形成“高奖励激励—高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聚力招才引智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裕安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举措招才引智,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智力支撑、汇聚人才力量。
健全工作格局重协调
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等17 个单位,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专题研究全区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定期向区委汇报人才工作完成情况。
完善政策措施优环境
组织部门牵头,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了解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细化了各类人才发展的具体办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六安市裕安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六安市裕安区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办法》、《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对该区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推进内引外联聚人才
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引进中科院院士钱逸泰博士,以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建东博士;恒源机械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杨清艳博士进站服务,开展了多项水利机械项目研发,其中智能型清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世立医院柔性引进各类专业省级及以上外聘专家40 名,并长期聘请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徐岩教授在该院指导心血管病中心工作。加强同省内高校人才交流合作,积极争取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挂职名额,挂职人数连续四年在全市四县四区中排名第一,有力推进了校地、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其中多数挂职人才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已续挂多
年,挂职成效显著。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创新,从生活、住房、创业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做好政策兑现工作,营造良好的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氛围。探索建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自2018 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土专家”“田秀才”“好村医”五项人才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截止目前已开展两届,共评选出20 名五项人才。
搭建平台载体强实效
成立“裕安区创新创业人才协会”以及苏州分会、北京分会,进一步发挥裕安人才集聚效应,增强裕安人才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园、双创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招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落地裕安,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积极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开展合作,成立六安裕科创新孵化器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成立科学岛创客学院,目前累计举办培训 38 期,培训人数超过 2300 人次,培训企业超过500 家;建立CEP(创新型企业总裁培养项目)中心,目前注册学员总数突破400 人,累计组织20 场创新型思维培养项目教学活动,超过1500 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第三篇:全力以赴招才引智(推荐)
全力以赴招才引智,合力推动跨越发展
中兴社区
(2012年7月20日)
我们中兴社区由于经历两次乡镇区域调整,历史和地域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的压力更大,发展的需求更强烈,社区居民对我们也寄予厚望。自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跨越发展,弯道超越”的理念,确立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思路来逐步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更加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招引工作的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人才工作责任制,逐步明确人才强镇工作思路,把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思路是:
一、树立服务企业,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发展经济必先服务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而人才在企业跨越发展中又是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更是服务发展的理念。
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在招才引智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尊重人才才能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高层次人才,由于他们时间宝贵,不愿意浪费时间揣度人心,为人处事也就相对干脆直接,所以他们更看重交往对象的品行。我们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德为先、真诚守信、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二、构建联系广泛、实用实效的工作网络
整合工作网络。针对我们社区人手少,工作多的实际,我们整合企业服务、人力资源、科技农技、农经和党群一条线的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组成招才引智小组,合力构建人才工作网络。
落实人才规划。发挥我们社区机关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由一对一引进单个人才逐步向引进一人,带动一片,努力构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联系和产学研合作的方向发展。
注重载体建设。我们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办公楼中专门划出一片建成技术专家楼,装修成十多套拎包即住的专家公寓。我们去年新引进的凤还巢项目,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也在与厂房建设的同时 同步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随着这些项目的先后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我们将逐步建立起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积极宣传成功经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只有人才与企业的结合,才能实现快增快转,超常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由于前两年我们帮助部分企业引进了一些人才,实践证明,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到一家企业,我们就大力宣传这些成功典型。以充分调动企业招才用才的积极性,利用人才在企业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引导企业提高引才重才用才的积极性。
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创新实才实用模式。树立有用实用好用和联合培养、共同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才模式,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科学合理引进使用人才的工作机制。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丁汉军,年薪已达十万多元;今年新录用大学毕业的技术人才,其中就有月薪达6000多元的。由于该公司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近年来企业呈爆发式发展,近两年该企业税收从2009的100多万元猛增到去年的500多万元。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是我们去年新招引的企业,目前还在建设之中,他们也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目前已与重庆大学达成协议,准备委托该校培养企业发展紧缺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关于人才峰会的准备情况
早在区会召开之前,6月26日收到区人才办邮件通知以后,我们立即深入有关企业宣传动员,帮助企业排找引才引智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认真摸排、梳理人才、项目、资本需求情况。近期已达成初步引进协议的博士2名,紧缺专业本科生5名,正在洽谈中博士3 名,可望于近期签约。参加人才峰会洽谈的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也与华东理工大学联系,基本到位。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难度:
一是很多部门,甚至领导不重视人才工作。有关部门和部分领导认为人才工作是企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因而不重视。以经济指标为中心,以任务指标为中心,以考核指标为中心的工作考核机制没有把人才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是发展经济的治本之策,是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的根本源泉。二是存在以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来否定人才工作。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其实领导讲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在具体工作抓落实,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但有些人错误地理解,无限地扩大,把它当成否定人才工作重要性的理由。但是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针对大家能力都相当,或者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时。实际上有些人就是责任再大也不能做成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
三是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企业还都是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又没有长远的发展观念,小富即安,因而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人手和工作经费困难较大。由于社区人手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大。难以抽出时间完成人才工作任务。人才工作经费也由于社区经费相对困难,难以得到落实。对人才招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四篇:转型发展聚才引智
努力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聚才引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组工干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要按照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自觉弘扬苏区传统,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把团结作为第一生命,把作风作为第一形象,把落实作为第一责任,把创新作为第一追求,努力为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聚才引智,为建设“五个赣州”提供人才保证。
第一,着力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深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倍加珍惜和重视优秀人才。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说,假如法国突然损失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数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无论是投资环境、创业环境,还是待遇与生活环境都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如何突破瓶颈,化解难题,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是摆在全市人才工作战线同志面前的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战略性的大课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人人皆可成才、敢为事业用人、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广阔渠道等重要思想,突出“争当市委决策的参谋助手”主题,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契机,认真编制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市委更好地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第二,着力在研究工作规律上下功夫。尊重规律、研究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人才工作是一项事业,更
是一门科学。新形势下,如何破解怎样正确评价人才、如何尽早尽快发现人才、如何开发好人才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等这些人才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摆在全市人才工作战线同志们面前的“实践课题”。****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必须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基层”,按照“以用为本”的要求,紧抓选录生、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等四支队伍,抓紧出台和完善《****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我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贡献人才评选表彰办法》、《****人才培养经费资助办法》等政策文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
第三,着力在发现用好人才上下功夫。楚汉相争时,萧何月下追韩信,毛泽东同志曾用箭和靶来比喻学与用的关系:首先要学习,没箭无从射靶;然后要解决实际问题,不射靶的箭再好也没用。刘邦善于识别、用好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人,取得了胜利;项羽不能识人、用人,最后无可奈何,自杀身亡。苏区时期,革命先辈始终坚持把“发现好、用好各类人才”作为第一责任,创造了党领导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一大批年青干部在苏区时期被委以重任,很多成为开国将领、治国功臣。***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必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进程中,突出大力建设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品牌四个重点,营造重视人才氛围,完善人才发现和使用机制,敢给人才干事舞台,努力为人才解除精神枷锁,着力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合适的事。
第四,着力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曾经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的要求,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推动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国
人才工作科学推进提供决策样本。以“高层次人才引进2241工程”、“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等七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探索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新路;探索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使用新路,扶持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在全国叫得响的科技创新团队;探索区域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新路,着力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和影响力;探索选录生、大学生村官、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新路,切实发挥好地区人才资源优势、盘活人才存量。
第五篇:引智工作汇报
篇一:引智特色工作汇报
引智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05年,县委、县政府确立苗木花卉、旅游、矿产品深加工做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来发展。我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国外智力引进工作。2006年申报的绿化苗木花卉种苗繁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被列为全省示范推广基地;2007年申报的荷兰鲜切花新品种栽培及保鲜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被列为省重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2008年,利用6.18这一平台,引进了日本景区规划设计专家小滨哲,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联系俄罗期泥炭研究所专家与我县温郊乡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泥炭开发项目对接。通过积极开展引智工作,提高了我县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将我县引智工作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把引智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引智工作是人事部门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工作。要使引智事业有较快发展,就必须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一是主动地向县领导多汇报,争取领导对引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积极向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经济部门和乡镇多宣传、多介绍引智工作
情况,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加大引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人事信息、简报等方式宣传引智工作的重要性与优势作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重要项目介绍等。同时,注意对引智成果的跟踪、收集和总结,选择那些经济或者社会效益显著、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成果进行广泛的宣传。三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深入乡镇开展引智工作调查,了解智力需求。根据县委确定的“一乡一品”的方针,每个乡镇确定一个品牌,我们对乡镇品牌龙头企业发放人才智力需求的调查问卷,收集、筛选人才信息,通过网络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为乡镇排忧解难。
2、结合我县实际,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突出重点项目的引进
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每年筛选2-3个项目,作为智力引进的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培育出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我县景秀园林工程公司,在灵地、李家、嵩口、嵩溪等地进行苗木花卉的栽培,2006年通过引进日本京都大学苗木专家齐藤杉山,成功解决了苗木优质种源培育技术、快繁技术、增温和保温技术等问题。结合我县地理、气候、土壤等环境,县委、县政府把花卉产业作为我县主导产业来发展,我局紧紧围绕花卉产业开展引智工作。2007年在了解到荷兰花卉专家范德伟杰登参加省“6.18”这
一信息后,我们认为这是我县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契机,立即与市专家科、省外专局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在省、市领导的帮助下,范德伟杰登先生来到清流,对盛雄、宏翔、绿景等花卉基地进行考察。对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满意,决定在盛雄花卉公司进行玫瑰鲜切花试种。2007年9月,通过范先生和盛雄花卉公司的努力,1000平方米的试验性温室在清流落成,引进9个品种,1115株,采用荷兰的技术和经验。温室大棚长期实行温控、湿控,科学施肥,增强玫瑰长势、增大出花量,实行生物利用,以螨制螨技术,改变了原本只能用化学药剂杀螨的技术,提高玫瑰的质量,填补了我省玫瑰鲜切花品种和技术空白,解决了我县鲜切花产品老化、品种单调、技术落后、品质较差等问题。该项目的引进推广,将为我县花卉产业的发展推到新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8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旅游县”,我局抓住这一契机,引进日本景区规划设计专家小滨哲先生,对我县旅游资源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向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讲解了旅游开发中增强政府行政指导力、做好观光地区设计和旅游关联产业开发以及增进群众理解等新理念,推动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为我县旅游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
3、做好引智项目跟踪管理服务
为确保引智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对引智项目实施
跟踪管理,积极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一是确保引智经费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围绕县支柱产业积极引进紧缺专业人才,积极向省、市、县争取资金,作为人才智力引进的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二是做好外国专家到我县后的服务工作。妥善安排外国专家起居饮食,督促用人单位为外国专家购买机票,核销各类发票和补助经费,让外国专家到我县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三是对项目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主动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专家解决的问题、配套的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地点、推广区域、规模及计划等内容),掌握项目执行的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存在的问题。
4、大力推广引智成果,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当前,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正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我县引智工作在“抓成果、出实效”上下功夫,克服“重立项轻成果”,“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轻长期”等现象,把思想统一到重成果、重质量、重效益上来。把成果和效益作为我县引智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通过引进日本苗木专家,目前,全县种植绿化苗木15000亩。带动全县林农2200多户,4500多个劳动力参与绿化苗木种植。
二是加快引智成果推广。在引智项目推广工作中,我们
选效益好、投入少、影响大、易推广的项目作为重要成果。玫瑰鲜切花试种成功后,我们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反租倒包”“订单到户”、“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引智成果推广。到2010年,全县鲜切花种植将达5000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切花基地,成为我县的拳头产品。
三是深入宣传,扩大受益面。加大对引智工作取得成果的宣传力度,通过对引智成果的宣传,一方面可以扩大影响,使社会各界了解引智工作,关心引智工作,使引智工作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引智成果的宣传,可以提高成果单位和成果本身的知名度,为成果质量、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带来好处;第三个方面,通过对引智成果的宣传,对成果的推广或转让,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
四是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结合我县实况,我局近几年来引智工作主要围绕“三农”开展,通过引进国外智力,向农民传授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先后举办了5期种植实用技术讲座,参训农民达200余人,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篇二:引进国外智力总结
引 智 工 作 总 结
中安科技研究院
中安科技研究院创建于1994年,是安徽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淮南市有机农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淮南市有机农业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单位。
从2000年起,我院在省市外专局关心支持下,积极引进国
外智力,真诚依靠国外专家,围绕打造引智型农业,设立成果评价指标、设计成果推广程序、充实成果库,采用“专业机构+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以集成化引智成果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引智型农业规模扩大、领域拓宽、效果突现。引智型农业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农业、特色蔬菜花卉产业、何首乌产业和ca农业等。
一、引智成效
我院将引智作为重点工作,连续10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淮
指导和交流,并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到“十一五”末,在国外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院主导的引智型农业面积从最初的80亩扩大到10000亩,品种从何首乌等3个品种增加到30多个,蔬菜、花卉、中药材年产量从300吨提高到2万吨,年产值从60万元增长到近亿
元。在发展过程中,引入各类投资近3000万元,培育新品种1个,引进新品种30多个,编制省级技术标准1项,建立10个特色农产品生态种植模式,认证有机农产品5个,注册商标3个,培训2000人次,带动1000多农户和20个企业发展引智型农业。
我院的引智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媒体肯定和鼓励。安徽省外国专家局授予我院“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称号,新华社等200多家媒体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报道。
(一)专家工作
小野木静夫、香取茂男、丸山芳弘、酒井清十郎、宫本重信等国外专家来淮和回国后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做出较大贡献,受到普遍好评。例如:
1、小野木静夫先生
小野木静夫先生6次来淮,围绕发展淮南有机农业和何首乌产业开展培训等工作,获得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要工作
(1)在本院和凤台、潘集、大通等县区进行6次有何首乌和蔬菜病虫害防治、蔬菜有机栽培、黄皮圆葱高产栽培等培训。
(2)两次参加淮南市有机农业研究讨会,并作主题发言,向淮南市农委、科技局和相关企业介绍日本有机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3)赠送新品种10个,其中圆葱新品种4个。
(4)指导开展《圆葱新品种引进》、《蔬菜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新品种开发》、《茄果类蔬菜新品种引进》、《有机蔬菜基地建
设》、《何首乌新品种培育和技术标准编制》等项目和研究课题。
(5)系统指导何首乌产业发展。
解决问题
(1)通过提供发展有机农业的思路和方法,克服了我市发展有机农业初期经验不足的困难。
(2)通过推广“太阳能土壤消毒法”,解决了地土传病害重的难题。
(3)提供何首乌生态种植关键措施,解决了种植成本高的问题。2、香取茂男先生
香取茂男3次来淮围绕蔬菜花卉病虫害和建立ca农业开展工作,获得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工作
(1)在本院和凤台县3次培训水果蔬菜花卉种植新技术。
(2)参加淮南市特色蔬菜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介绍日本蔬菜花卉产业新进展,并结合淮南实际提出发展特色花卉蔬菜建议。
(3)引进一批技术资料和蔬菜花卉新品种。
(4)指导开展《引智元素集成化推广》、《创意知本农业研究与应用》、《引智型农业产业开发》和《农业定点定量远程服务系统研究项目》等项目和研究课题。
(5)系统指导引智型农业基地生产。
解决的问题
(1)对蔬菜花卉基地主要病害进行分类,指导基地制订了10个蔬
菜花卉病害防治方案,防治有效率从75%提高到90%。
(2)针对淮南市蔬菜花卉土地常年大量使用化肥的情况,提出每亩增施200公斤商品有机肥量的措施,使1000亩菜地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3)解决了ca农业和农业引智成果难以评价的难题。
3、丸山芳弘、酒井清十郎
主要工作
(1)在本院和谢家集区、田家庵区3次培训花卉白粉病、叶枯病、枯萎病等6种花卉病害的防治技术。(2)现场指导。对花卉徒长、烂果、畸形果等病害提出防治措施。
(3)赠送一批花卉蔬菜新品种。
(4)指导实施《非洲红茄引进与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参与《林地立体开发》、《安徽省珍稀花卉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富氧低碳绿色空间装饰》、《花卉、蔬菜生态型种植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特种蔬菜——红灯笼新品种引进》等项目和研究课题。
解决的问题
(1)非洲红茄和常见蔬菜病虫害防治。
(2)非洲红茄品种配套,使品种从1个增加到3个,延长了产品供应周期。
(二)国外专家的贡献
1、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在国外专家指导和帮助下,我院充分吸收日本等国发展有机农业
2、支持何首乌产业拓展。
在国外专家指导下,我院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何首乌品种权(皖品鉴字200605001)、省级技术标准(db/t809-2008)和规模生产基地的单位,已经占领何首乌种植业的制高点。“思何一号”何首乌新品种推广到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等地,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0000亩。
3、推动引智型农业发展。
国外专家重点指导帮助我院设计了引智成果评价指标推广程序。
4、促成农业定点定量远程服务系统(2dy系统)项目。
在国外专家指导下,我院完成了《创意知本农业研究与应用》重点子项目——《农业定点定量远程服务系统研究项目》,使国内外专家可以在网上对基地进行定量管理和技术指导,解决了目前农业技术指导力量不足、难以定量、直观性弱和服务成本高的难题。篇三:引智项目执行工作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引智项目执行工作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引智项目执行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在核销前及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总结报告的具体要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应不少于1500字。
项目总结报告主要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框架):
一、项目单位情况介绍
包括项目单位概况、生产经营及产品情况。
二、项目情况介绍
包括项目简介、项目及技术的先进性、普适性、预期的效果或效益、以及该项目在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中需要外国专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外国专家的情况介绍
包括外国专家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及水平(国际或国内名望、地位和重要性)、在项目中外国专家发挥的主要作用
四、项目执行情况介绍
包括专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采取主要形式(技术指导、专题讲座等)、解决了哪些难题、实现了哪些突破等等。
五、项目取得的成果、作用及意义
包括项目执行后,有无明显成效,技术或管理方面的主要改进情况,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项目单位或行业发展的长远影响等内容。篇四:引智范单位工作总结
引智范单位工作总结
专家们还引进了国外传统植物染色技术,使藏羊集团在毛纱染色技术、色系的增加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推出了植物染色、天然色藏毯新产品,使广大崇尚自然,注重环保的现代消费者更加青睐我们的产品,提升了“藏羊”牌藏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06年9月,“藏羊”牌藏毯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填补了全国地毯产品没有中国名牌的空白。同年10月,“藏羊”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12月,“藏羊”牌藏毯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08年“藏羊”牌藏毯荣获“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产品”,企业被认定为“全国民族定点商品生产企业”。
藏毯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藏毯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带动
和推动农村和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但如何使这些再就业人员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如何推动企业内部培训工作的开展,这是藏羊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在考虑和进行的工作。外国专家们将培训工作视为已任,成为藏羊集团培训工作中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外国专家们深入织毯车间第一线,针对不同的品种,悉心研究织毯教学培训方法,总结出一套合理的织毯技术和织毯工培训教材,截止目前已培养出一支由染色、图案设计、编织、平毯、洗毯、后整及产品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出大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现藏羊集团年培训织毯工10000人,解决周边2000多人的就业并带动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从事藏毯编织环节生产6000余人,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被连年评定为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再就业先进单位”、“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外国专家引智示范单位”能获得这些殊荣,与外国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不可分割的。
2008年藏羊集团实现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2.4亿元,出口2375万美元,国内销售额8000万元人民币。同时,手工藏毯带动农牧民就业3万多人,年人均收入6000元人民币(按每年工作8个月计算)。机织地毯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年均收入达15000元。
2009年在国际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藏羊集团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多项应对措施。调整单一的产品结构,在传统手
工产品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人才及设备,使产品升级,手工与机织并举,达到产品多元化,生产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新图案、新花色的藏毯14个系列100多个品种,2009年预计销售2.4亿元,同2008年持平。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篇五:惠山区“530”与招才引智工作汇报(最终稿09年4月)惠山区招才引智工作及 “530”计划
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惠山区科学技术局
(2009年4月10日)
近年来,围绕转型提升这一主题,我们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区共引进“530”计划项目40个,其中a类项目15个、b类9个、c类16个,引进博士40名,硕士56名。企业注册资本3.15亿元,首期到位1.76亿元,到位率56%。项目分布由区创业中心向各镇、街道延伸,其中区创业中心33个、堰桥街道3个、前洲、洛社、钱桥、开发区各1个。产业覆盖由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向太阳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其中生物技术及医药类15家,电子信息及服务外包类9家,新材料与新能源类14家,节能与环保类2家。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近年来,我区先后组建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协调小组,06年10月成立了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至08年底,各镇(街道)也相继成立
了科创中心,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目前全区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3、全力推动 “三创”载体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设“三创”载体40多万平米。其中目前已正式启用的创业载体11万平米,创新载体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目前,惠山区科创中心和堰桥街道科创中心分别通过省级科技孵化器的认定,惠山软件园、数字信息产业园、洛社科创中心等单位也在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
4、努力打造各类公共平台。一是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共建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购置各类生物医药检测、实验仪器30多台,主要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测、实验、查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惠山区金惠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已累计为18家“530”企业融资1800多万元。三是积极利用外部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借无锡血防所、58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专业检测单位低价开放(半价)公共服务平台之机,组织我区创业企业与之订立服务使用协议。
5、积极争取各级科技计划支持。近年来,我们积极为企业争取省、市一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其中中德伯尔等7家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鑫圣慧龙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明惠通、百瑞信息获得省工业支撑项目,中德美联等四家企业获得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530”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58项,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无偿资助4000多万元。
6、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创业环境。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我们协调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为“530”项目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暂住证办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进行创业辅导。我们聘请专家对“530”企业从发展定位、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针对不足之处为企业开出“药方”,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三是丰富创业文化。我们在创业中心专门辟出场地,建立活动场馆,组织企业建立篮球队、羽毛球队等,丰富创业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创业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四是开展各种培训。针对创业企业各层次需求提供菜单式培训内容。
我们在招才引智和“530”计划实施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者强于技术和研发,却不擅长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磨合比较关键,从产品到商品过程艰巨;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管理团队整体年龄偏轻,缺乏企业工作等经验;周边交通、商业配套还不健全等。
二、下一步举措
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惠山,同时帮助落户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力的“530”企业,我们设想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区镇联动,全面推进载体建设。惠山新城、锡北物流园、玉祁平湖城、洛社原工业学校、无锡职教园区,惠山城铁站前园区等要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新建“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提升内涵,切实优化创业环境,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争创国家级创业中心和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对全区创新创业载体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各镇(街道)建设“科技小社区”,健全完善各镇(街道)创业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同时鼓励入驻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打造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4、精心孵化,加快产业化步伐。一是开展创业导师行动计划。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作为创业导师与“530”企业开展结对活动,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的辅导。二是开展联姻活动。为创新团队和本土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将“530”项目向本土企业进行推介,让有意向要合作的“530”项目尽快寻找到合作伙伴,使他们能在惠山更好地生根开花。
5、落实措施,提高政府执行力。继续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列入区镇(街道)考核内容,实施好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及专家联系制度,加大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用好如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抵扣、省级以上孵化器税收减免、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创业者的智力成果,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科技创新创业典型,通过以上政策措施,进一步浓厚创业氛围,优化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