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力推进“招才引智”为转型发展集聚优质人才资源(大全)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正在设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在这样的关键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十分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实现科学发展,需要从创新突破、用科技支撑、靠人才引领
加强人才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不仅关系当前发展,更影响长远发展。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中央正在积极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资金,资助引进省外、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应该说,从上到下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树立应对危机关键靠人才、靠科技、靠创新的理念,加快集聚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团队,依靠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加强人才工作是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区域竞争的最终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说过去的发展,更多的是拼资源、拼政策、拼廉价劳动力,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那么现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已经明显弱化,再走老路就没有出路。近几年,各地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努力通过人才引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地区,凡是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及企业,发展的质态明显不一样,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增强。这就提醒我们,应该充分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的时代精神,在人才引进利用上占据制高点,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力争在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加强人才工作是危中求机的战略性选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机背后往往蕴含着机遇,危机过后往往是新的洗牌。谁能率先化危为机,谁就能在下一轮发展中走在前面。人才和科技是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是最可持续的、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的发展要素。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引进吸纳人才特别是欧美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契机。危机导致许多人才失业或发展空间收缩,更多的海外人才把目光投向中国,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希望回国创业发展。这种人才的流动趋势,为我们带来了加快引进的重要机遇。敏锐把握、牢牢抓住机遇,把招才引智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推进来加强,像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一样,重视和加强国际人才的转移承接,我们的人才工作就能上一个台阶,我们的经济发展就能再上一个水平。
二、推进招才引智,需要大气魄、大力度、大手笔
要明确催人奋进的招才引智目标。目标引领方向,压力就是动力。这些年来,我们抓招商引资之所以取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措施靠实。现在抓招才引智,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气魄和力度,有切合发展需要的大目标、硬指标。要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中央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引进目标任务,编制重点领域人才引进目录。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站得高一点、想得深一点、谋得远一点,大力度、大手笔推进招才引智工作。要结合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等实际情况,创新招才引智思路,协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要组织实效明显的招才引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外向型经济等发展模式,以及苏南经济板块做大做强的成功经验,无一例外都是党委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上下同心、强势推进的结果。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所在。招才引智单靠企业自身努力或市场自主调节,往往难有大的作为,需要党委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组织推动。在这个问题上,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思想要统一,认识要清醒,态度要积极,行动要坚决。现在各地在人才引进上竞争十分激烈,谁谋划得早、行动得快,谁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谁就能抢得领先的优势。
要拓宽各具优势的招才引智渠道。招才引智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要认真梳理、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拓宽引才聚才的渠道。可以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以项目招引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可以加强柔性招才引智,积极组织产学研合作活动,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在共建共享中引进使用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在外人才、海外学子荐才引才活动,通过师生关系、同窗同事关系、同乡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等多种途径,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在招才引智项目的落实上,要多在谋划策划上下功夫,要从更深层次挖掘和推介项目的精神文化内涵、经济社会价值,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加快人才集聚,需要打造一流政策、一流载体、一流服务
人才政策上要舍得大投入。人才政策是招才引智的风向标。企业在人才方面的投资,主要是直接投资,花钱买技术、引人才。政府在人才方面的投资,主要是制定人才引进的扶持激励政策,通过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招才引智。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对人才的投入是收益回报最大的投入,是最值得支持的投入。要研究出台更具突破性、更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智政策,激励优秀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突出人才政策重点扶持对象,聚焦到那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上。要及时兑现既定人才奖励政策,放大政策影响力,树立引才聚才的政策品牌。要完善社会力量引才荐才奖励机制,制定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引才荐才的奖励政策,积极构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引才渠道。
载体建设上要立足高水准。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更要用得好。让优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丰厚的待遇,更要有创业的空间、发展的舞台、提升的渠道。要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打造能够吸引高层次、国际化领军人才的科研载体、创业平台。要大力完善提升功能,强化推介宣传,充分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要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有效整合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资源,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模式,积极探索建立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支持服务技术创新,推动促进项目建设,培植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各类载体人才集聚、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功能。
服务体系上要体现全方位。人才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人才服务,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做人才工作,就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努力让各(!)类人才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在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新形势下,不仅要努力提供一般层面的生活、生产、科研等配套服务,更需提升服务层次,更多地提供信息、金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不仅要丰富服务内容,更要完善服务机制,更多地提供定时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高层次人才与高科技项目、高科技企业往往紧密关联。这些项目和企业,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大,需要便捷融资服务和资金扶持。以色列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年给予50万美元的无偿支持。上海、深圳及苏南等地在创新创业项目投资上,积极引进和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参与。这些创新举措,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各级党委、政府应创新思路、拓宽视野,积极采取政府引导支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模式,通过建立科技、产业发展基金、提供创业贷款贴息和担保、引进风投创投基金等多种途径,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加快创业发展的步伐。
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需要我们充满激情、怀着感情、带着真情
要带着激情去抓好人才工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是国家战略。人才工作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人才发展优先规划,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工作也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缺乏热情做不好这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人才工作战线的同志,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重点抓好人才战略的研究、总体规划的制定、重要政策的统筹和重点人才的跟踪等各方面工作,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要带着责任去推动招才引智。人才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相对而言难度大、挑战多。做好人才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有对事业负责、对发展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需要带着责任去做、带着压力去做。引进人才就是推动发展,招才引智业绩就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更持久、更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履行牵头抓总职能,加强调查研究、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确保人才工作高效协调运转、有序有力推进。各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协力推进招才引智。
要带着真情去关爱人才群体。人才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且是做高层次人的工作的,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特殊的规律。我们应更加注重对人才工作的学习研究,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提高招才引智能力水平。引才关键在于引心,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注重事业的发展、人格的尊重、环境的宽松。我们不仅要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引进人才,更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学术氛围,给予持续的人文关怀,帮助人才成长进步。要加强联系沟通,经常谈心谈话,尊重个性,包容差异,使人才感受到真诚与信赖。要关注了解人才的工作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体验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认可和尊重。要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转型发展聚才引智
努力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聚才引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组工干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要按照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自觉弘扬苏区传统,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把团结作为第一生命,把作风作为第一形象,把落实作为第一责任,把创新作为第一追求,努力为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聚才引智,为建设“五个赣州”提供人才保证。
第一,着力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深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倍加珍惜和重视优秀人才。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说,假如法国突然损失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数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无论是投资环境、创业环境,还是待遇与生活环境都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如何突破瓶颈,化解难题,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是摆在全市人才工作战线同志面前的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战略性的大课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人人皆可成才、敢为事业用人、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广阔渠道等重要思想,突出“争当市委决策的参谋助手”主题,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契机,认真编制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市委更好地引才、育才、聚才、用才,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第二,着力在研究工作规律上下功夫。尊重规律、研究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人才工作是一项事业,更
是一门科学。新形势下,如何破解怎样正确评价人才、如何尽早尽快发现人才、如何开发好人才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等这些人才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摆在全市人才工作战线同志们面前的“实践课题”。****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必须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基层”,按照“以用为本”的要求,紧抓选录生、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等四支队伍,抓紧出台和完善《****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我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贡献人才评选表彰办法》、《****人才培养经费资助办法》等政策文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
第三,着力在发现用好人才上下功夫。楚汉相争时,萧何月下追韩信,毛泽东同志曾用箭和靶来比喻学与用的关系:首先要学习,没箭无从射靶;然后要解决实际问题,不射靶的箭再好也没用。刘邦善于识别、用好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人,取得了胜利;项羽不能识人、用人,最后无可奈何,自杀身亡。苏区时期,革命先辈始终坚持把“发现好、用好各类人才”作为第一责任,创造了党领导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一大批年青干部在苏区时期被委以重任,很多成为开国将领、治国功臣。***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必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进程中,突出大力建设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品牌四个重点,营造重视人才氛围,完善人才发现和使用机制,敢给人才干事舞台,努力为人才解除精神枷锁,着力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合适的事。
第四,着力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曾经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的要求,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推动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国
人才工作科学推进提供决策样本。以“高层次人才引进2241工程”、“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等七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探索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新路;探索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使用新路,扶持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在全国叫得响的科技创新团队;探索区域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新路,着力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和影响力;探索选录生、大学生村官、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新路,切实发挥好地区人才资源优势、盘活人才存量。
第三篇:招才引智信息
柔性引才
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为破解“人才饥渴”,东安县围绕拓宽路径、完善政策、提升服务等方面集中发力,做活柔性引才工作,有效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难题,形成了才智集聚的“磁场效应”。
完善引才制度,推进人才工作系统性
为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东安县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进人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
科学施策,柔性引才有“据”可依。2017 年制定出台的《东安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明确人才引进方式包括柔性引进,引进方式为设立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特聘工程师和兼职服务、技术合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为柔性引才提供了政策依据。
加强协调,柔性引才合力倍增。坚持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针对柔性引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制度、目标任务和需求目录,明确引才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待遇保障等。对“高精尖”人才需求量大的部门,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专项引才方案。
强化保障,人才能量极大激发。建立柔性引才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引进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力度。对柔性引进的人才团队,经考核评估,产生了合同约定效益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支持;柔性引进的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特殊专长人才,经考核评估,完成合同任务的,每人每年给予一定支持或补贴。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开发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其智力、业绩及价值,并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
拓宽引才路径,增强引才实效性
东安县柔性引才,大胆突破传统招才引智模式,努力拓宽引才路径,引才实效大大增强。2019 年以来,全县共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2 名,其中博士21 名,硕士31 名,为该县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引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将人才引进纳入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柔性引进人才,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该县在引进泰源乐器、田蔓生物二期两个项目的同时,一并引进其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引进华维节水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为首的院士专家团队,逐步集聚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打造平台引才。东安县围绕华维节水产业园、神华火电厂、红狮水泥、乐器产业联盟等重点项目和产业,实施“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打造各类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开启人才来县创业“绿色通道”,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潜力、低年龄的高新技术人才。2019 年,华维节水公司引进1 名博士、2 名硕士,舜星生物公司引进 2 名博士。今年德园众创公司引进了畜牧专业博士易康乐等 5 位高端人才,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奶牛体质和奶质量,成功开发多种配方奶酪产品,使得该公司的鲜奶销量增加一倍以上。
推进产学研对接。近年来,全县有8 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转化新成果12 项,新增产值超过2 亿元。县内企业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 7 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各类科研成果 5 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2 个, 促成国家焊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科研基地落户湘江焊材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创学院华中基地落户东安华维。
做好引才服务,确保引进人才留得住
为避免因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人才流失,东安县建立健全了精细的管理服务措施。
在配套和保障上下功夫。重点在住房、医疗、生活、交通等方面给予周到细致的服务,除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外,还设立服务热线、电子邮箱,为引进人才
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在各类支持上下功夫。县里针对企业、基层等特殊人才使用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及时下派科技特派员、引进人才,实现人才使用的统筹调度,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在奖励激励上下功夫。对柔性引进人才,在收入分配上突出“按智分配”,经考核评估,产生约定效益的,除按政策给予支持外,还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引进人才以股权激励,或以管理、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破除阻碍柔性人才获取正当利益的各种管理规制,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形成“高奖励激励—高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聚力招才引智
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裕安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举措招才引智,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智力支撑、汇聚人才力量。
健全工作格局重协调
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等17 个单位,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专题研究全区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定期向区委汇报人才工作完成情况。
完善政策措施优环境
组织部门牵头,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了解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细化了各类人才发展的具体办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六安市裕安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六安市裕安区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办法》、《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对该区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推进内引外联聚人才
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引进中科院院士钱逸泰博士,以及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建东博士;恒源机械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杨清艳博士进站服务,开展了多项水利机械项目研发,其中智能型清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世立医院柔性引进各类专业省级及以上外聘专家40 名,并长期聘请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徐岩教授在该院指导心血管病中心工作。加强同省内高校人才交流合作,积极争取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挂职名额,挂职人数连续四年在全市四县四区中排名第一,有力推进了校地、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其中多数挂职人才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已续挂多
年,挂职成效显著。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大学生创业创新,从生活、住房、创业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做好政策兑现工作,营造良好的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氛围。探索建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自2018 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土专家”“田秀才”“好村医”五项人才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截止目前已开展两届,共评选出20 名五项人才。
搭建平台载体强实效
成立“裕安区创新创业人才协会”以及苏州分会、北京分会,进一步发挥裕安人才集聚效应,增强裕安人才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园、双创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招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落地裕安,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积极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开展合作,成立六安裕科创新孵化器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成立科学岛创客学院,目前累计举办培训 38 期,培训人数超过 2300 人次,培训企业超过500 家;建立CEP(创新型企业总裁培养项目)中心,目前注册学员总数突破400 人,累计组织20 场创新型思维培养项目教学活动,超过1500 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第四篇:全力以赴招才引智(推荐)
全力以赴招才引智,合力推动跨越发展
中兴社区
(2012年7月20日)
我们中兴社区由于经历两次乡镇区域调整,历史和地域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的压力更大,发展的需求更强烈,社区居民对我们也寄予厚望。自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跨越发展,弯道超越”的理念,确立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思路来逐步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更加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招引工作的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区委人才工作责任制,逐步明确人才强镇工作思路,把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思路是:
一、树立服务企业,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发展经济必先服务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而人才在企业跨越发展中又是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更是服务发展的理念。
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在招才引智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尊重人才才能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高层次人才,由于他们时间宝贵,不愿意浪费时间揣度人心,为人处事也就相对干脆直接,所以他们更看重交往对象的品行。我们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德为先、真诚守信、尊重人才的工作理念。
二、构建联系广泛、实用实效的工作网络
整合工作网络。针对我们社区人手少,工作多的实际,我们整合企业服务、人力资源、科技农技、农经和党群一条线的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组成招才引智小组,合力构建人才工作网络。
落实人才规划。发挥我们社区机关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由一对一引进单个人才逐步向引进一人,带动一片,努力构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联系和产学研合作的方向发展。
注重载体建设。我们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办公楼中专门划出一片建成技术专家楼,装修成十多套拎包即住的专家公寓。我们去年新引进的凤还巢项目,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也在与厂房建设的同时 同步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随着这些项目的先后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我们将逐步建立起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积极宣传成功经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只有人才与企业的结合,才能实现快增快转,超常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由于前两年我们帮助部分企业引进了一些人才,实践证明,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到一家企业,我们就大力宣传这些成功典型。以充分调动企业招才用才的积极性,利用人才在企业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引导企业提高引才重才用才的积极性。
加大自主培养力度,创新实才实用模式。树立有用实用好用和联合培养、共同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才模式,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科学合理引进使用人才的工作机制。盐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丁汉军,年薪已达十万多元;今年新录用大学毕业的技术人才,其中就有月薪达6000多元的。由于该公司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近年来企业呈爆发式发展,近两年该企业税收从2009的100多万元猛增到去年的500多万元。江苏斑竹服饰有限公司是我们去年新招引的企业,目前还在建设之中,他们也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目前已与重庆大学达成协议,准备委托该校培养企业发展紧缺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关于人才峰会的准备情况
早在区会召开之前,6月26日收到区人才办邮件通知以后,我们立即深入有关企业宣传动员,帮助企业排找引才引智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认真摸排、梳理人才、项目、资本需求情况。近期已达成初步引进协议的博士2名,紧缺专业本科生5名,正在洽谈中博士3 名,可望于近期签约。参加人才峰会洽谈的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也与华东理工大学联系,基本到位。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难度:
一是很多部门,甚至领导不重视人才工作。有关部门和部分领导认为人才工作是企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因而不重视。以经济指标为中心,以任务指标为中心,以考核指标为中心的工作考核机制没有把人才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是发展经济的治本之策,是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的根本源泉。二是存在以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来否定人才工作。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其实领导讲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在具体工作抓落实,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但有些人错误地理解,无限地扩大,把它当成否定人才工作重要性的理由。但是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针对大家能力都相当,或者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时。实际上有些人就是责任再大也不能做成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
三是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性,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企业还都是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又没有长远的发展观念,小富即安,因而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人手和工作经费困难较大。由于社区人手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大。难以抽出时间完成人才工作任务。人才工作经费也由于社区经费相对困难,难以得到落实。对人才招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五篇: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区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围绕转型提升这一主题,我们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区共引进“530”计划项目40个,其中a类项目15个、b类9个、c类16个,引进博士40名,硕士56名。企业注册资本亿元,首期到位亿元,到位率56%。项目分布由区创业中心向各镇、街道延伸,其中区创业中心33个、堰桥街道3个、前洲、洛社、钱桥、开发区各1个。产业覆盖由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向太阳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领域延伸,其中生物技术及医药类15
家,电子信息及服务外包类9家,新材料与新能源类14家,节能与环保类2家。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近年来,我区先后组建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领导小组,“530”工作协调小组,10月成立了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至底,各镇也相继成立了科创中心,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目前全区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2、制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积极兑现无锡市“530”计划的各项政策,在资金、场地、住房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全区40家“530”落户企业共争取市级启动资金268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其它相关扶持政策。至目前全区共有9名海归创业人才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支持,获得资助900万元。另一方面我区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近年来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区吸引和用好人才的试行规定》、《区
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区关于实施530计划的扶持意见》,设立了区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特别是在实施区“510”工程中,在“三创”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于科技型企业都给予重点扶持。
3、全力推动“三创”载体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设“三创”载体40多万平米。其中目前已正式启用的创业载体11万平米,创新载体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目前,区科创中心和堰桥街道科创中心分别通过省级科技孵化器的认定,软件园、数字信息产业园、洛社科创中心等单位也在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
4、努力打造各类公共平台。一是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共建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购置各类生物医药检测、实验仪器30多台,主要为
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测、实验、查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成立区金惠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已累计为18家“530”企业融资1800多万元。三是积极利用外部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借无锡血防所、58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专业检测单位低价开放公共服务平台之机,组织我区创业企业与之订立服务使用协议。
5、积极争取各级科技计划支持。近年来,我们积极为企业争取省、市一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其中中德伯尔等7家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鑫圣慧龙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明惠通、百瑞信息获得省工业支撑项目,中德美联等四家企业获得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530”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58项,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无偿资助4000多万元。
6、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创业环境。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我们协调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为“530”项目在工商注
册、税务登记、暂住证办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进行创业辅导。我们聘请专家对”530”企业从发展定位、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针对不足之处为企业开出“药方”,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三是丰富创业文化。我们在创业中心专门辟出场地,建立活动场馆,组织企业建立篮球队、羽毛球队等,丰富创业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创业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四是开展各种培训。针对创业企业各层次需求提供菜单式培训内容。
我们在招才引智和“530”计划实施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者强于技术和研发,却不擅长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磨合比较关键,从产品到商品过程艰巨;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管理团队整体年龄偏轻,缺乏企业工作等经验;周边交通、商业配套还不健全等。
二、下一步举措
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同时帮助落户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力的“530”企业,我们设想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区镇联动,全面推进载体建设。新城、锡北物流园、玉祁平湖城、洛社原工业学校、无锡职教园区,城铁站前园区等要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新建“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提升内涵,切实优化创业环境,以区科技创业中心争创国家级创业中心和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目标,充分发挥其对全区创新创业载体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各镇建设“科技小社区”,健全完善各镇创业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同时鼓励入驻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打造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3、集聚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以
实施“530”计划为抓手,继续组织各类专题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海外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具有较强集聚力的“人才特区”。今年要完成“530”项目申报80只,落户30只。
4、精心孵化,加快产业化步伐。一是开展创业导师行动计划。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作为创业导师与“530”企业开展结对活动,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融资等方面的辅导。二是开展联姻活动。为创新团队和本土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将“530”项目向本土企业进行推介,让有意向要合作的“530”项目尽快寻找到合作伙伴,使他们能在更好地生根开花。
5、落实措施,提高政府执行力。继续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列入区镇考核内容,实施好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及专家联系制度,加大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服务力度。引导企业用好如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抵扣、省级以上孵化器税
收减免、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创业者的智力成果,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科技创新创业典型,通过以上政策措施,进一步浓厚创业氛围,优化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