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

时间:2019-05-12 05:0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

第一篇: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

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黄淮学院

黄淮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区域战略发展等重要机遇,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荣誉。2013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6月,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一、学校转型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升本之初,学校的基本状况是: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同时,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面对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突出矛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转型势在必行。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深入研判并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力推进了学校的战略转型。

(一)做好系统顶层设计,规划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前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高职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驻马店,面向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学校提出了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两大突破”,完成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以师范教育为主向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三个转型”,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形态匹配、高原见峰”的指导思想,“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战略转型的行动计划,推动了学校的加速转型、加速提升。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领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围绕把“黄淮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黄淮学生,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持续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大讨论活动,通过研讨突破了传统办学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开展系统理论研究。围绕应用转型主持了11项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0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以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为题的省级教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系统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为学校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请进走出、学习交流。先后邀请境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0多位知名专家来校专题指导,并派出人员到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和台湾地区10多所大学进行考察培训,借鉴了国(境)外的应用型高校办学经验,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使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定位成为师生推进学校战略转型的自觉行动。

(三)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与国内外166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打造了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一是

创新合作理念。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校企、校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学院系为主体,广泛开展与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二是拓宽合作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合作举办冠名班等,使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实现联结和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实行联盟理事会制度,设立联盟秘书处和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制定合作发展联盟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建立了联盟导向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由自发分散状态转为自觉集中状态,形成团体优势,推动各方共赢发展。

(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

一是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逐步取消师范专业,在对老专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通过专业改造,目前所有的师范专业已经取消或转型,专业的应用型特征更加凸显。

二是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80%以上。三是构建专业集群,推进专业特色

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优化整合,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构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三是积极开展“四创”教育。成立“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教研室,组建“四创”教育导师团,把“四创”教育融入人

才培养体系,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

一是搭建校内“两园一街”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驻、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科技文化一条街,让企业带着先进的设备、优质的项目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入驻园区。目前,创新创业园已入驻企业42家,进驻项目72个,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工位1000个,让相关专业学生承接项目研发、产品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任务,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

二是搭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由联盟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学校与众多的河南地方企业如郑州富士康科技集团、中集华骏、天方药业、昊华骏化等以及省外的苏州国际科技园、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华迪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浙江河南商会等单位共建了128个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有三千名学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发展,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打造互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合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促进

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就业。

四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一线,学校依托重点学科,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共享共建了44个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强化应用型科学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近年来,合作开发项目50多项,为企业争取经费支持12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4千万元。

(七)打造双师素质团队,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计划”。积极推进“双聘”制度,从行业企业聘用120多位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二是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有计划地选派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顶岗实践,并对顶岗实践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三是实施“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选派业务骨干进行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

(八)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门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系统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应

用技术大学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4个,已有700多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外籍教师来校任教80多人次,60多名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国际合作办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九)加快软硬条件建设,保障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共建有各类实验室14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台(套),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2005年3600万增加到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年至2012年,学校用于新校区基 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7.5亿元,新建设楼宇24栋,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投资6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学校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

二、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体会

通过持续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黄淮学院应用型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就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黄淮学院推进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对地方高校转型

发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学校目标的定位。学校发展的定位准确否,关乎学校转型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地方高校准确定位,既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实际,又要面向社会,深入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盲目攀比,不简单盲从,认准自身的角色,坚持自己的特色,不断发展优势。

第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困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和前提。必须先打观念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学校转型发展的深层次思想桎梏,用转变观念开启学校转型的动力之门,这是必由之路。促进观念更新,一要搞调查,研究职工思想观念;二要抓领导,带动师生观念转变:三要学理论,启发师生转变观念;四要造舆论,引导师生观念更新:五要转机制,强化师生观念转变;六是树典型,推动师生观念转变。

第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把创新内部治理机制,作为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战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集聚体制机制优势,努力建立符合转型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

第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在转型发展中,要坚持把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完善干部选用、教

育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使之成为助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第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需要的是各级政府的支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更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足够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黄淮学院的转型给予高度关注,并在人才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资金投入、校地合作、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给予了倾斜和支持。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成效充分证明,高校与政府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协同发展的新平台。

第二篇: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征文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为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做贡献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征程。作为菏泽医专的一名年轻辅导员,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逐渐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来看,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才选择辅导员工作。工作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稳定、待遇不优厚、突发事件频繁、思想压力大等特点,致使很少有人愿把辅导员作为自己长期要从事的职业。但是辅导员工作却一直是我的职业追求。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把当一名大学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成为菏泽医专的一名辅导员。还记得工作的第一天,我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不已。正是由于这份热爱,工作上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团员推优、党员发展、奖助学金评定、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件事,我都认真细致的解决。当每次和学生们在一起忙到很晚才下班,学生们亲自把我送到校门口,带着感激和嘱咐挥手向我道别,发自内心的说出“老师,路上慢点”的时候,当我在办公室忙到很晚顾不上吃饭,学生们亲手将饭菜为我买来送到我面前的时候,当我为了一次学生活动不顾寒风暴雨、周末休息前来观看、指导、鼓励、赞扬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对他们的重视而紧紧将我簇拥的时候,当我在下班的时候车子出了问题一群学生前来帮助并着急地为我想办法的时候,当教师节来临之际一束束鲜花和贺卡送到我面前、一个个祝福的短信发到我手机的时候,当学生们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向我报喜的时候„„一股股温暖会时刻洋溢在我的身边,再苦再累也觉得幸福。若干年后,学生们一个个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很多老师都慢慢淡忘,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大学辅导员。因此辅导员是一份令人骄傲的工作,是一份值得去热爱、去追求、去为之奋斗的工作。我骄傲,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热爱我的工作。

敬业奉献,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敬业是一种责任。忠诚于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有胸怀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辅导员工作量大、事务繁杂,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界限,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照样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即便是深更半夜、狂风暴雨也要及时赶往事发地进行处理。所有的这些,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尽职尽责、没有默默奉献又何以能完成?敬业奉献说的具体就是要尽岗位职责,把具体工作一点一滴的做好,把工作时间一分一秒的抓牢。作为辅导员,每次学生活动,都要精神饱满地组织、指导并参与其中,不论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或是周末。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特殊的节日里,只要学校不放假,就要放弃陪同家人,和学生们一起共度、、、、、、除此之外,学生找你谈心聊天,你绝不能以下班时间到了为由而中断,学生给你打电话你决不能以午休或深更半夜为由而拒接或批评学生,学生生病住院你要想家长一样陪护,学生学费凑不齐或遇到突发事件而急需用钱,你要慷慨解囊„„这就是敬业,这就是尽职。这些我做到了,因此也换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9年第一次带班到现在,所带班级中有两个班被评为菏泽医专先进班集体,一个班级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先后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一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两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所负责的团总支也先后被评为菏泽市红旗团总支、山东省红旗团总支。

诚信友善,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诚信友善是社会基本公德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同时我也是生活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名普通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我会牢固树立诚信友善的理念,坚守社会基本公德,积极营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谦敬礼让、互帮互助,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一普通分子,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生活中我承诺做到善待亲友、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因为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间才能充满更多的真情,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这就是我能做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服务于我的学生,坦坦诚诚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除此之外,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本领。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深化改革、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篇:加快经营转型 强力推进零售业务发展(定稿)[小编推荐]

2010年一季度业务经营分析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加快经营转型步伐 强力推进零售业务发展

宜春分行

今年以来,宜春分行认真贯彻省分行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经营转型步伐,突出“零售业务发展年”主题,强力推动零售业务有效发展,多项主要指标在宜春同业继续雄居首位。到3月末,我行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37.6亿元,比年初净增14.6亿元,完成省行下达一季度考核计划的105%,存量和增量四行份额分别达41.92%和36.77%,双双保持四行第一位;个人贷款(不含农贷)余额20.3亿元,比年初净增5.61亿元,完成省分行下达一季度计划的244%,增量四行份额39.3%,居四行第一位;完成代理寿险保费1.85亿,实现保险手续费收入585万,分别完成省分行下达一季度计划的132%和123%,同业市场占有率为43%,居四行第一位,份额排名全省农行第一位;新增信用卡3829张,完成省分行下达一季度计划的167%。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均超额完成省行下达的一季度计划。全行实现个人中间业务收入1168万元,四行份额占比达到46%,列四行第一位。

今年,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纷繁复杂,信贷规模控制从紧,促使金融市场全方位竞争更为激烈。对此,我行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调整经营策略,加快经营转型步伐,重点推进零售银行业务快速、稳健、持续发展,尽快从去年主要依赖资产业务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促使存、贷款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大个金”营销理念,把网

点打造成零售业务基本单元,把大堂作为个金产品营销主阵地,紧盯同业,以变应变,勇于在竞争中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综合效益。为此,我行按照“巩固优势、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总体思路,加快转型步伐,积极竞争,把握机遇,不断提升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一、围绕增存增效,主动参与竞争,确保个人存款份额第一 存款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是业务发展之基、经营效益之源。我行从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综合计算个人存款的成本效益,牢固树立增存增效意识和市场拼抢意识,抓住春节前后资金回流的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了从年初个人存款负增长到季末超计划的转变,捍卫了我行份额第一的地位。一是明确目标,坚定“保第一”的信心和决心。年初我行存款大面积出现负增长,一些支行在抓个人存款上产生畏难情绪。市分行党委高度重视,坚定“保第一”的目标绝不动摇,逢会必讲“紧盯同业、勇敢应战、份额不降、排位不退”,要求全行发扬敢拼敢抢的“亮剑”精神直面同业竞争。二是强化考核,因势利导促增长。我行把个人存款工作列为支行“一把手”工程,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把个人存款指标与支行班子成员的绩效工资挂钩,提高个人存款考核分值来突出其重要地位,采取每日通报点评、末位问责等手段强化执行力。同时,针对同业强势争夺个人存款的复杂局面,及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单独配置个人存款营销费用。尤其对网点密集、争夺激烈的市本级金融市场,配置专项政策和费用确保重点区域的竞争力。三是突出优质客户拓展维护,将其作为资金组织工作的基础来抓。一季度,我行不仅采取了向优质客户寄贺年卡、上门走访、邀请座谈联欢等常规措施维护优质客户,而且进一步细化个人优质客户分层营销管理办法,按客户星级类别分配到支行行长、分

管行长、客户部和网点实施分层维护,并制定了《个人优质客户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个人优质客户数每升降1户与支行行长、分管行长挂钩奖罚100元,促使全行上下更加重视个人优质客户拓展维护,一季度新增三星级以上客户469户,完成省分行下达一季度计划的634%。四是加强分析调研,指导支行解决“黑色双休日”问题。市分行多次派工作组针对每到双休日个人存款就下降的现象进行明查暗访,要求网点在双休日岗位配置必须到齐,通过现场拍照对比和编发图文分析报告通报全行,双休日个人存款下降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五是加强调度,对月末、季末等敏感日提前进行工作部署。在千方百计搜集同业信息的同时,市分行领导亲自调度,采取明传电报、视频会、电话、下派督导等方式,促使全行在敏感期处于高度重视状态。3月下旬根据支行预测还只能勉强完成省分行个人存款计划,但经过最后一周的合理部署和强力调度,最后超出省分行一季度计划8900万元,确保了我行份额第一的位置。

二、突出发展重点,优化个贷结构,提高资产业务比较效益

今年,我行以信贷规模调控为契机,本着“用足规模、调整结构、突出效益”的原则,将个人消费类贷款作为资产业务营销重点,大力发展经济资本占用低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优化个人助业贷款业务,做到了“早投放、早受益”。

(一)优先发展个人消费类贷款业务。一是在计划考核上引导支行优先发展个人房贷业务。年初下达个贷增量计划时,我行就将个人房贷单列,按照个人房贷占个贷增量60%的要求下达计划。同时,提高个人房贷计划完成率考核权重,促使支行把个人房贷作为今年个贷发展的重点来抓。到季末,我行个人房贷较年初净增33872万元,首次超过个人助业贷款增长,四行增量份额为29.89%,比上年末提高10.78

个百分点。二是在规模配置上向消费类贷款倾斜。我行在信贷规模配置上优先考虑消费类贷款,并要求支行哪怕是压缩个人助业贷款,也要优先保证消费类贷款规模需求。三是在合作准入上加大营销力度。全行抓住同业信贷收缩的契机,加大各类楼盘和汽车合作经销商的准入营销,主动争抢优质楼盘和汽车合作经销商。一季度,我行新增一手楼盘11个,准入金额3.2亿元,汽车合作经销商7个,准入金额9800万元。四是继续开展“三走进”活动,加大消费类贷款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个人置换式房贷、二手房贷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一季度,我行个人置换式房贷和二手房贷分别新增1862万元和684万元,汽车消费贷款1872万元,同比多增1683万元。

(二)择优发展个人助业贷款业务。一是提高个人助业贷款客户准入门槛,精选优质客户。我行一季度又开展了一次个贷“扫街”活动,对个人优质客户再次进行摸排,重新编制了《2010年全市农行个人优质客户营销目录》,并利用他行基本停办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的契机,适时适当提高个人助业贷款客户准入标准,新增投放贷款重点投向与我行已建立良好信用关系,且第一、二还款来源充足的优质客户。二是加大部分客户的退出力度。我行对存量个人助业贷款客户进行了全面摸底梳理,对出现未正常还息、经营成长性不佳及逾期未还款的个人助业贷款客户全部列入退出对象,采取清收、压降、提前催还贷款等办法,挤出信贷规模,累计退出此类贷款2730万元。

(三)积极拓展资产业务新领域。今年,我行从个贷可持续发展出发,积极深入市场,开拓资产业务新领域。根据宜春二手房市场交易旺盛的情况,专门召开了“二手房中介商恳谈会”;根据他行信用卡商户分期付款业务收入增值高的情况,在万载支行试点开展汽车商户分期付款业务;根据高安汽车运输行业全国闻名的情况,在高安支行试

第四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调研报告xxx2014

“深化改革图振兴,转型发展创大业”大讨论的调研报告

贮木场于海军

从今年4月1日开始,森工将停止商业性采伐,这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些重大战略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必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着重思想观念上要有转变、在工作思路上有所转向、在产业形态上有所转型。

一、对照森工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深化改革图振兴转型发展创大业的新内涵

1、认清当前形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搞好贮木场工作。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树立大局意识,确立长远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迎难而上抖擞精神,而不能抱着大木头不放手,不能面对停伐感到茫然无措。摒弃国家给钱过日子的“等靠要”思想,发扬贮木工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大无畏精神,趟出一条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2、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不转不行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贮木场是我局的钱袋子,木材是我局主财源。贮木场职工也已经习惯了围绕木材生活。面对全森工停止商业性采伐,我们不转不行,国有林区改革摆上重要日程,我们不改不行。当务之急,认真学习森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在森工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贮木场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实现管理创新,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二、贮木场的问题不容忽视

1、整体水平较低。

贮木场一直以来都是靠为林业局贮存木材生存,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场内有一条国有铁路通过,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场内土地内留有大量的树皮,土壤没有进行改良之前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场内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汛期在容易形成内涝。

2、职工群众对待转型发展认识不强。

多数的职工群众不愿放弃干了一辈子的工种,思想保守、单一固执。对待转型发展没有充分心理准备,还没有建立起自主就业自谋出路的观念,等待林业局、贮木场安置政策。

3、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转型发展不能过度依靠招商引资和租赁土地来拉动地方经济,要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长远眼光,不可目光短浅搞短期行为,损害百姓的利益、破坏生态环境,涸泽而渔、杀

鸡取卵。

三、转变观念推动贮木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工作

1、广泛征集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多种经营工作开展。

多向职工群众征集意见,走出办公室到生产一线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职工群众是推动转型发展的主体。转型发展取得了多大成效、是否真正实现既定目标,职工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推动转型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职工群众问计,查找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听职工群众的意见,改进转型发展措施向职工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职工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职工群众来评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推进转型发展。

2、抓好多种经营工作,加快贮木场转型发展进程。

贮木场探索开展多种经营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面对林业局全面停止商业性木材采伐,贮木场也将进行彻底的经济转型,种植、养殖要由之前的次要位置提升到主要位置上来,要充分利用好贮木场现有的场地、国有铁路等资源。

第五篇: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工业企业对标工作

积极探索强力推进

——景县橡塑管业产业集群以“两化”融合促产业转型

景县橡塑管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是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到全国各地拎着皮包跑定单,再回到本县的小作坊加工,形成橡塑管业的雏形。经过培育和发展,该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完成了原始积累,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头人,开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来,景县县委、政府针对橡塑管业的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把这一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抓手,因势利导,完善政策,创优环境,推动了橡塑管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底,橡塑管业一般纳税人企业达到106家,实现年销售收入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上缴税金90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主导产品有钢丝编织胶管、钢丝缠绕胶管、纤维胶管、树脂增强软管四大系列,其中钢丝编织和钢丝缠绕胶管年生产能力1.3亿标米,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景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胶管生产、销售集散地,2007年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景州)橡塑管业基地”。

但是,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景县橡塑管业小而散、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低的问题日渐突出,市场需求、竞争压力的制约决定了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长久为继,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几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强力推进,景县橡塑管业“两化”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五化”(即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采购营销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七项先进制造技术(虚拟设计、系统仿真、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支持橡塑管业行业应用集中数字控制系统、智能仪表、自动装备和数控机床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推动全县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

二、工作措施

1、强化引导。2010年以来,景县县委、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式将推动橡塑管业“两化”融合列入重点工作日程,并加大宣贯力度,出台了相关工作措施。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本质内涵以及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更加深入。

2、示范带动。为有效推动“两化”融合,采取培养典型、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方式,全力推动橡塑管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首先,在全县工业企业中选择信息化程度较高、对“两化”融合认知度较强的景津压滤机集团、卡斯卡特货叉有限公司和欧亚管业股份有限公作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重点扶持,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树立典型。其次,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全行业企业到典型企业进行学习,实现带动引导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全行业形成推动“两化”融合的浓厚氛围。

3、优化服务。为加强对橡塑管业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的服务,2008年县政府出资10多万元,建立了中国橡塑管业网站,并配备了多台国内先进的计算机和高水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网站发布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功能,为推动全县橡塑管业“两化融合”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4、政策扶持。2010年,景县县委、政府围绕促进“两

化”融合,先后制定了《关于推动企业上市的奖励办法》、《关于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奖励办法》、《关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奖励办法》等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对研发中心建设、引进先进高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两化”融合项目和企业中奖。2010年,全县共新建企业研发中心17个,其中有2个被评为省级研发中心。

三、主要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县橡塑管业“两化”融合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通过库存、采购、销售、财务、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等管理系统的应用,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增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据县工促局对5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接近90%的企业已应用了财务管理等基础管理软件,86%的企业应用了产销存管理软件,78%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宣传网站或网页。

1、信息技术应用和改造步伐加快。景津集团公司通过构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通了产、销、研的三流共享,实现以技术进步为先导的产销一体化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欧亚、宇通等重点骨干企业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的推广应用,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断成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逐步推进,提高了企业管控一体化水平。

2、平台建设日益完善。县工业园区、龙华、广川工业基地、冀鲁经济协作区等园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入园企业大部分建立了企业网站,引入阿里巴巴等网站与企业联合,开展电子商务业务,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3、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两化融合”。近年来,各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研发设备,引进科技人员,研制新产品、新工艺,目前,开发新产品200多种,其中,12项填补国内空白,创国家专利50多项。

4、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不断深入。通过积极抓好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工作,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引进高自动化先进生产设备,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全县橡塑管业企业共引进国外先进编织机、缠绕机20多台套,大大提高了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恒宇公司引进的美国编织机,比国产普通设备产出效率提高一倍,用电量减少2倍,且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氛围不足。部分企业对“两化”融合工作的认知度不强,对其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基础较差。目前,大部分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整体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

3、效果不明。虽然县委、政府做了大量推动工作,但由于基础差,目前效果不是太明显,有待进一步强力推动。

五、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提高对“两化”融合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吸收县工促局、科技局、项目办、电视台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两化”融合推进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实施示范带动工程,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

2、制定鼓励“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制定出台《全县“两化”融合推进实施意见》。在通信市场监管、信息化管理体制、标准规范制定和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

新、信息化快速发展和“两化”融合的机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用好现有政策,在土地、税收、贷款、贴息、科技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倾斜。

3、强化“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支持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面向广大企业,推广适合行业需求的各种信息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多种途径开展技术服务。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通过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方面的沟通,推动信息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和产业化。2011年,以欧亚公司为主体的河北省橡塑制品检测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检测中心,以宇通公司为主体的河北省橡塑产业集群研发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研发中心。

4、组织“两化”融合关键技术攻关。瞄准世界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前沿,着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依托高等院校,重点搞好各类汽车专用胶管、机械专用管及总成生产技术的升级,开发研制各类液压系统产品。

5、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兼具信息化和工业化知识背景,精通工业流程、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快“两化”融合人才职业化进程。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再培训,引进一批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良好技术背景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才。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下载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高校必须强力推进特色发展

    中国高校必须强力推进特色发展 ——研读潘懋元先生高校特色发展理论之感悟韩延明摘 要: 高等学校特色发展问题,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决定高等学校......

    我镇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

    文章标题:我镇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__镇强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__镇党委、政府为认真贯彻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

    在深化改革中转型发展提升活力

    新华网:在深化改革中转型发展提升活力 【发布日期: 2015/9/24 15:32:57】 【浏览量: 1081】 上世纪80年代,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家......

    深化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推荐阅读]

    深化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 韩保江 2012-11-14 11:10:42来源:文汇报2012年11月13日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新目标和新要求,强调“深化改......

    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金融转型发展[5篇模版]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金融转型发展 近期,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他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抓好财......

    加快企业改革 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企业改革 推进转型发展 省地矿局: 根据局调研组的部署和要求,现将我公司基本情况和改革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实际运作状况 河南省磊鑫地质矿产有限责任......

    强力推进“招才引智”为转型发展集聚优质人才资源(大全)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正在设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在这样的关键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十分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

    学校转型发展典型材料

    借力东风展翅腾飞 莱芜市凤城高中 2008年4月,在莱芜以高升学率著称的凤城高中因违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而受到省教育厅的严厉处分。一时之间,来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