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0: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

第一篇: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

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4-10

分享到:

【字体:大 中 小 】

【摘 要】“投诉处理”是保险公司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基层保险公司是处理客户投诉的一线部门,其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消费者问题能否得到快速、有效解决。本文从实务角度出发,归纳现今基层保险公司的投诉处理的模式,挖掘其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与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以期得出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的投诉工作的方式路径。

【关键词】基层保险公司 保险消费者 投诉处理

一、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界定

根据《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经保险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以及各类专属机构。据此,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从层级上看,可分为四级,省级分公司、地市中心中支公司、县支公司、城区营业部。本文中所指的基层保险公司主要是设立在地、市以及县域以公司命名的保险机构,不包括省级分公司以及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作出上述写作范围界定主要是两点考虑,一是地市县域的保险公司是最基层、最直接面对保险消费者的一级保险机构,功能定位、部门设置或者人员配备方面较为齐整,具有较好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基层保险保险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二是基层保险消费者与大中城市消费者相比保险知识方面较为欠缺,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基层保险机构能否合法、合理,及时解决消费者投

诉对基层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尤为重要。

“投诉”,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面临的“投诉”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者投诉,另一种为保险公司员工或者代理人基于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代理合同进行的投诉。本文主要是指保险消费者的投诉,是指《保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保险消费者所现有公平交易权、知情权、赔偿权等权利收到损害时,保险消费者可以请求有关部门进行保护。

综上,本文所论述的基层保险机构的投诉处理工作,主要是指地市县域保险公司,当保险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知情权、赔偿权等权利受到损害产生争议时,依据《保险法》或者公司制度规定所采取的调查、处理等一系列措施。

二、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机制分析

基层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业务经营的最基本的“单位”,最直接面对广大的保险消费者群体,是保险公司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延伸,在整个保险合同的运行过程中,它是保险产品的销售者、保险服务的执行者,同样也是保险消费者遇到问题时,最主要的解决者。

(一)投诉信息受理渠道

从总体方面来看,保险公司投诉信息受理的渠道主要分为外部与内部两种,划分标准

为是否为保险公司自身受理。

投诉信息的外部受理渠道,一是所在地保险行业协会转办。保险行业协会作为保险公司的自律组织,具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当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功能,从2011年新疆各地保险行业协会上报的信访投诉数据来看,平均在40-50件左右。协会在受理投诉后,一般会采取协调解决的方式,居中调解,或者交涉案公司处理,并限时得出结论。二是所在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或者信访部门转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是我国最早成立,也是知晓度较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根据其工作原则与办法,在受理保险消费者投诉后会转交当地的保险公司处理解决。地方政府信访部门的转办的消费者投诉一般来说仅限于国有保险公司,例如人保或者国寿,方式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相同。当然在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群体性投诉时,地方政府也会充当纠纷调解者的角色,协调解决保险公司与保险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三是保险监管部门转办。保险消费者向保险监管部门投诉后,属于保险合同纠纷的事项,监管部门一般会交当地的省分公司,由省分公司交所属基层公司处理。

投诉信息的内部受理渠道,一是上级公司转办。保险消费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拨打全国的客户服务热线或者进行网络投诉,由总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转交省级分公司,再由省级公司交基层公司处理。或者是由省级公司接到投诉后直接交基层机构处理,具体因客户服务热线是否实行全国统一集中管理产生不同的差异。二是基层公司直接受理。保险消费者以来访为主要形式,向基层公司反映问题,公司受理进行信访投诉系统录入或者书面登记,然后按照投诉处理程序直接处理,并向消费者反馈。

(二)投诉工作岗位设置

基层机构受制于经费资源、人员配备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不会设立专职人员处理投诉,这里所指的投诉工作的岗位设置,主要是指具有投诉处理职能的人员所处的岗位特性。一是将投诉设置在综合岗。综合岗类似于办公室的作用,主要是处理公司的综合性事务,该岗位人员在投诉工作方面,主要是受理、分办、跟踪处理,并不直接处理投诉,并将投诉处理结果向投诉人反馈。二是将投诉工作设置在客户服务岗或者理赔岗。基层寿险公司一般将投诉工作设置在客户服务岗,主要作用是投诉信息的受理,根据投诉内容将投诉事项分流道各个部门,再由客户服务人员统一对投诉处理结果做出反馈。财险公司一般将投诉工作设置在理赔岗,由理赔人员直接受理,并对投诉信息做出处理,并向投诉人直接反馈。三是将投诉工作设置在法律合规岗。其投诉职能的发挥与岗位设置在综合岗相似,不同的是将投诉工作设置在法律合规岗,由法律工作人员处理投诉,可以利用岗位特殊的专业优势,可以从合法、合规的角度把握投诉处理的专业性,保证投诉处理结果。

(三)投诉工作制度规范

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处理制度,主要是依据总公司或者省级公司制定的投诉处理办法或者程序,不再制定适用本级机构的投诉处理制度规范。但部分机构也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投诉处理规定,一是投诉处理职责分工协作制度。将投诉事项进行分解,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或者各岗位在投诉处理时的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的协作程序,明确责任人。二是重大投诉事项处理制度。一般主要是疑难投诉件或者群体性、突发性的重大投诉件的处理。例如对疑难投诉件的处理,部分公司会成立疑难案件处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公司面临的疑难投诉问题,并拿出最终方案。针对群体性、突发性的重大投诉件,一般是制定突发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时限以及责任人、职责分工,保证突发事件及时妥善解决。三是特殊岗位的投诉工作制度。例如一些公司会制定投诉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要求明确岗位人员处理投诉的方式、流程与时限。制定公司主要负责人接访制度,要求公司主要领导定时接待投诉人,并对投诉事项亲自处理。

(四)投诉处理方式方法

本文在投诉岗位人员设置方面在已经把公司内部的投诉处理方式方法已经做了概述,即基层保险公司的投诉处理方式与流程与公司投诉岗位人员设置有密切关系,具体以是否直接处理投诉为划分,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受理投诉→分办处理投诉→回复投诉人(或者回复投诉转办机构,由初投诉处理机构予以回复),此种方式常见于把投诉工作设置在综合岗或者客户服务岗。第二种模式,受理投诉→直接处理投诉→回复投诉人(或者回复投诉转办机构,由初投诉处理机构予以回复),此种模式主要常见于将投诉工作设置在财产险公司理赔岗或者由基层机构负责人直接处理投诉情形下。

除了基层保险公司处理投诉时的内部机制外,近些年常见、逐渐活跃的还有外部处理机制,即保险公司处理投诉时,主要和外部的机构部门联合,共同处理与保险消费者的矛盾争议。一是参与保险行业协会的保险合同纠纷调处机制。当地的保险行业协会设立中立的调处机制,组织会员公司签订调处自律公约,常见的有业内调解、与仲裁机构或者司法机构对接的调解模式,当合同争议被提交到保险行业协会调处中心后,保险公司基于前期签订的自律公约对调解结果必须服从。二是公司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建立针对具体事项的投诉处理机制。比如财险公司主动与当地的交警、车管部门合作,建立交通事故赔偿争议调解中心,由多个部门联合,发挥各方面优势,减少纠纷解决成本,对交通事故赔偿争议快速处理。三是参与诉前调解机制。保险消费者对公司的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求还未进入正式司法程序前,保险公司与保险消费者在法院的立案前调

解下,达成协议,将投诉事项妥善解决。

以是否保险公司调查解决投诉事项为标准,可以将公司投诉处理方式划分为内部与外部投诉处理机制,目前绝大多数的投诉纠纷是通过内部处理机制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外部机制是内部机制的补充,但是随着外部处理机制不断规范,在处理保险合同争议时,尤其外部机制所特有的中立性特点,应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三、基层保险机构投诉处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主要问题

随着保险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关注度的增加,作为保险合同纠纷处理一线的基层保险机构的投诉处理工作也逐步完善,但不容否认的是现在基层保险公司的投诉处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投诉信息分析研判能力较弱

目前基层保险公司投诉信息受理渠道呈多元化,保险消费者可以选择外部、内部,不同的主体、渠道反映与公司之间的矛盾争议,多元化的投诉渠道,无疑使基层公司受理的消费者诉求更为全面,使公司面临着投诉信息的“爆炸”与迅速增长,但基层公司受理、解决投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投诉信息的分析研判。完整的投诉处理流程应是受理→处理→反馈→分析→预防,目前各基层机构投诉工作止步于前三个步骤,对后两个步骤鲜有实施,不注重对投诉信息的分析,使得投诉工作无法起到促进经营,提高服务水平的作用,“投诉”工作预警器作用难以发挥。

2.投诉处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无论是将投诉工作设置于公司的综合岗、客户服务岗、理赔岗还是法律合规岗,其最终的实行需要“人”来实行,“徒法不足以自行”,对基层公司投诉处理过程的监督,也就是对相应岗位人员工作的监督,目前存在两种监督模式,一是基层机构负责人监督,机构负责人作为投诉工作第一责任人,是基层投诉工作的主要监督主体,应是主动的关注投诉处理质量,但是在公司大量的工作的影响下,基层公司负责人往往无法发挥更多的精力去实时监督投诉工作的质量,无法及时督促岗位人员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二是上级机构监督,由省分公司投诉部门监督下级机构投诉工作处理质量,但这种监督是以一种被动的监督,只有处理超过时限或者处理质量不高引起二次投诉时,才会发挥监督作用,不能实时掌握投诉处理过程,并作出指导,而且作为上级机构所管辖的基层机构数量较多,必然会对其监督效力产生影响。在上述两种监督机制都无法发挥的情况下,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办理工作实际是一种监督的“半真空”状态,即有监督机制,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投诉工作制度执行力不高

目前,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与保险公司服务意识的提高,在上级公司的监督与指导下,各基层保险机构与投诉有关的制度不断完善,已经涵盖投诉处理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形成较为完备的投诉工作制度体系。但基层保险公司实际投诉处理工作中除常用的制度外,大部分投诉工作制度规定仅是停留在“纸面”,没有执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以投诉信息分析制度为例,几乎所有的公司的投诉处理制度都会规定,明确分析的重点与时间节点,但绝大部分基层公司都未开展此项工作,不能及时通过投诉信息的研判,发现自身经

营缺陷,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多次发生。

4.投诉外部处理机制未充分利用

保险合同的执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签订保险合同的双方,它还涉及到多个部门。以车险理赔为例,一起车辆事故理赔需要交管部门、车辆管理部门、车辆修理厂,涉及人伤时还涉及到医疗机构、伤残鉴定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保险合同的履行是一个开放性平台,参与的“个体”具有多样性,这也就使得对于部分争议的处理,不仅仅是保险机构单方地调查就能得出结果,需要联合多个部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对争议问题给出权威的判断,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帮助保险消费者的问题得到客观、公正、合理的解决。但是目前基层保险公司大多数保险合同争议的处理,都是通过内部处理机制解决,很少主动引入、建立外部处理机制,出于对保险公司“单方性”的不信任,保险消费者对此往往产生不满,越级访、重复访等问题不断增多。

(二)根源分析

基层保险公司是上级机构在基层的延伸,其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除了公司本身的不足与缺陷外,往往与上级公司的管理不力,以及基层公司面临的客观社会环境有关。

1.上级公司投诉考核机制失当

保险公司的投诉数量是保险监管机构分类监管的重要指标,投诉数量的多少,也反映了公司经营水平、业务质量的好坏。各保险公司非常注重本级机构投诉数量的高低,对下级机构投诉处理工作考核也非常严格,目前各保险公司普遍根据基层机构的保费规模确定,一个经营年度的该机构可以出现的投诉数量,简称“投诉指标”,投诉指标直接与基层机构员工的福利、奖金、绩效挂钩。以新疆地区各地市基层保险公司为例,大部分基层机构一年的“投诉指标”为1-2个(按亿元保费计算)。此种情况下,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下级机构瞒报投诉数据,对未通过上级公司转办的投诉信息,不予记录,造成基层机构投诉数据不真实。二是为了使保险消费者投诉不反映到上级公司或者监管部门,基层保险公司将投诉工作的重点,放到了“解决争议”方面,必然无法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对投诉信息的“研判方面”。同时由于基层公司不记录本级受理的投诉信息,即便是实行投诉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也会因为基础数据的不真实,导致分析结果不具有参考价值。

2.基层公司投诉工作可用资源匮乏

基层保险公司在投诉处理工作中,可以运用的资源匮乏也是导致其投诉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这里的资源可以从物力与人力两方面阐述,物力方面,受这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保险公司几乎都存在重前段销售、轻后续服务的问题,上级公司把大量的物力、财力用于销售业绩的推动,使之用于后端客户服务的资源较少,客户服务资源的缺乏,使基层公司无法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投诉处理作为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的一类,自然也受影响。人力方面,部分基层公司的内勤员工几乎是每一年,甚至半年一换,导致工作交接频繁,工作的延续性较差。具体到投诉处理工作中,岗位人员除了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定法律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但是具备上述条件的人员,公司很难招录,即便的是招录,也难以留存。产生人力缺乏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上级机构为促进业务发展,把绝大多数的费用、资源都用于业务的发展与推动,使得下级机构内勤员工福利待遇水平较其他行业一直处于较低层次。此外在各公司的考核晋升体系下,基层保险公司内勤员工很难获得较好的职位晋升机会,难以留住人才。二是基层地区优秀人才需求较大,尤其是西部地区,此种需求更为强烈。以新疆地区为例,地、市、县一级机构每年都有的大量的招考公务员、老师、社区工作人员等进入政府或者事业单位的机会,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不同的招录考试中进行分流,加之保险行业的社会认知较低等因素影响,公司

很难招录或者留住优秀人才。

3.投诉工作监管要求传导上下脱节

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作为行业的监管部门,各地保监局都会对辖内的各公司的投诉处理提出工作具体目标与要求,借以规范各公司的投诉处理工作,确保消费者权益尤其是基层消费者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但目前大多数省级保险公司并未把监管要求进行传达或者并未根据监管要求,监管会议规范所属各级机构投诉处理工作。监管效力仅仅延伸至省级机构,并未对下级机构较大的影响,基层机构投诉处理工作规范性与监管要求较大的差距,投诉工作缺乏正确的方向与指导。

4.基层保险公司外部环境压力较大

基层保险公司未能充分利用外部纠纷解决机制,处理保险消费者投诉,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基层机构本身人力、物力、财力较为匮乏,自身实力较弱,无法组织或者联合外部机构建立多方主体参与的调解机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基层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较大,阻碍了其利用外部纠纷解决渠道。例如在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一般会对车辆保险购买较为齐全的一方,划分较多的事故责任,对此解释是保险公司会承担赔偿,这样划分有利于交通事故赔偿快速解决。又比如司法判决中交强险不分项赔偿问题,否认交强险条款中的分项赔偿规定效力,判决保险公司在12.2万元内赔付财产损失。目前,在外部各机构对保险行业认同与了解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各基层保险公司评价单独的力量很难建立符合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的投诉纠纷外部处理机制。

四、加强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处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基层保险公司本身共同参与,从政策制定、制度规范、发挥行业合力多个角度出发,以进一步更好的维护基层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加大基层公司投诉处理工作资源投入力度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行业是是否能持续发展,因此保险公司必要要加大客户服务资源投入力度,尤其是基层公司的投入力度,让基层保险消费者享享受优质的客户服务,具体到投诉工作中,一是增加客户服务硬件投入。将财力、物力更多的从前端销售,向后端客户服务倾斜,配备先进的查勘、理赔设施工具,提高理赔服务效率与质量,扩大服务内涵,提供具有多附加值的服务项目,增加与消费者的交流,排忧解难,提升基层一线解决消费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大投诉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投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运用,使之不仅能在上下级机构之间起到信息传递功能,还能在基层公司内部实现投诉处理工作流传与交接,提高日常投诉处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增加基层投诉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培训次数与质量,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投诉处理工作人员关于保险知识、法律法规、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服务意识。四是提高基层投诉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在保证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消费者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投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评判投诉处理工作优劣的标准。并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工作质量的优劣,对照有关制度,有奖有罚。

(二)上级公司应完善科学的投诉工作管理体系

上级公司对基层公司的投诉工作具有直接的监督管理职能,上级公司是否建立科学的投诉工作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辖内各基层公司投诉工作水平的高低。一是建立科学的投诉考核制度。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公司投诉工作应取消“投诉指标”考核体系、建立结合数量、处理时效、结案率、满意度、有效投诉等多个指标的考核机制,全面、客观的评价基层公司的投诉处理工作。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上级公司应明确投诉处理各节点时效,明确节点责任人,有效通过各公司的投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投诉处理工作的实时监控,加大投诉处理结果的回访力度,实现百分之百回访,对拖延、推卸投诉处理的工作人员,严肃处理。三是加大基层公司负责人投诉工作考核。基层公司投诉处理工作的水平高低,与基层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上级公司应将投诉工作纳入基层公司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中,督促公司负责人主动关注公司投诉工作开展情况,明确基层负责人投诉工作责任,要求负责人必须签批投诉件处理,将总经理接访制度纳入考核体系,定期检查,促使基层

公司负责人主动接访、带案下访,(三)行业协会应建立统一的外部纠纷处理机制

基层保险公司大部分实力较弱,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建立有效的外部处理机制,对此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合行业力量,作为行业的代表,与交警、法院、卫生、工商等部门建立联合的外部纠纷处理机制,统一本地区对同类投诉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给予消费者平等保护,避免保险公司恶性竞争。建立外部机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内部统一是外部统一的基础。行业协会在与外单位建立外部纠纷处理机制时,应先将行业内部对于纠纷处理的方式进行统一,以自律公约等形式,明确各公司在参与外部调解机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二是程序性是处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建立外部处理机制,行业协会应与合作单位注重纠纷解决程序的公开与透明,确保每一个解决步骤合法、合理,保证消费者都能参与,以程序的公开与透明,最大程度的保证结果的公正。三是机制运行应以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原则。由于保险合同信息的不对称性、举证不能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以自热人存在的保险消费者在与保险公司发生争议,往往较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建立实施保险合同纠纷外部处理机制可以考虑加大保险公司的责任与

义务,尽量减少消费者维权所需的成本。

(四)基层公司应加强投诉工作自身建设

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处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级公司、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外,基层机构自身也应加强建设,提高投诉处理工作能力。一是建立与消费者主动交流的平台。基层公司应建立与消费者主动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在营业区域设置咨询台、投诉处理专区,对外公布公司负责联系方式等方式,及时帮助消费者解决面临的问题,避免小事处理不当,引发的大矛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二是实行公司负责人投诉工作负责制。明确领导责任,建立投诉处理结果公司领导负责制度,外公布公司领导接待日时间,加强保险消费者与基层公司负责人的互动交流,对注重公司本身投诉工作规划,将投诉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结合监管要求确定工作目标,提高投诉处理工作的目标性。三是投诉岗位设置应效用最大化。目前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岗位,普遍实行的是兼岗制度,在有限的人力情况下,投诉岗位的设置尤为重要,在规模较大,人员相对充足的公司,可以把投诉岗位设置在公司合规部门,发挥部门的法律专业优势,保证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在机构人员较少的情况下,由公司负责人承担投诉处理职能,保证投诉快捷处理,减少沟

通环节。

作者:王智勇 万众

新疆保监局

参考文献

[1]张文君:《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何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郭丹:《金融服务法研究: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孟龙:《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指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5]郑伟:《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框架、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保险研究2012

年第3期。

[6]利云:“我国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第4期。

窗体底端

第二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基层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之我见

郑小强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取得了举世数目的成效。但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实践, 如今计划生育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人口素质阶段。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执法环境的深刻变革,干部群众思想的深刻变化,工作体制机制的深刻转变,基层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呈现明显弱化的趋势,急需进一步分析、研究,采取刚性措施予以解决和处理。现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意见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各项惠农政策不断落实,群众思想变化多端,低生育水平反弹。一是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育龄妇女家庭负担的减轻,这是导致低生育水平反弹的重要因素;二是是现在进入又一轮生育高峰期,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正是生育期,他们想生二孩欲望性很强。三是群众受传宗接代思想影响,农村家庭对男孩的追求还是根深蒂固。四是违法超生成本对部分富裕阶层没有经济压力,不足轻重,此阶层成为政策外生育的重要力量。五是留守家庭的增多,使农村学生缺乏有效监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计划生育工作模式转型过快。大家知道,计划生育是国策,工作重点在农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作,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以强有力的、从下至上的行政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了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均没有变,仍然是乡村干部和人民群众。但由于依法行政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要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乡村干部在计划生育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由于执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部分群众对抗情绪加剧,导致目前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基层干部普遍存在不敢大胆开展工作,过多注重软材料。特别是计划生育四严禁七不准的宣传、网络对现行计生政策的错误引导,基层干部对违法计生对象更是投鼠忌器,造成当前部分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了,政府拿违法生育没有办法。

3、新时期农村计生工作,方式单一,计划生育工作手段弱化。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一律用强制手段控制生育数量,而是为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依法行政。乡镇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只能一律采用柔性手段来实施,如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等。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例如:有的对象利用家庭老、弱、病、残人来威协,利用社会渣子来干扰,引起不明真象群众聚会,在各地不胜枚举。这些人以一带十,从而造成整个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4、人员流动量大,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不完善,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一是未婚青年管理难。近年来,打工经济热俏城乡,农村的成年青年便外出务工,在此期间,很可能组织了“家庭”,等他们回来时,已有一个甚至几个小孩了,加之这些流出人员流动性太强,居无定所,其户籍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二是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处理难。由于流动人口活动区域广,调查取证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在本地找不到人,取不到证。到外地,又不知道其地址,办理案件必须二人以上,且成本太大,取证仍然难,往往是花了人力、物力、财力,可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三是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管理不严,流于形式。

5、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按照计划生育法,县级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才有执法权。乡镇只是委托执法,而计划生育工作对象涉及千家万户,乡镇计生队伍薄弱,本系统人员过少,只能从乡镇调入,加之计生工作繁重,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应付庞大计生违法对象群体。由于现行政策对文明执法作出较具体明确的规定,部分百姓故意对抗征收行为,执法效率低下,特别是法院强制执行面太广而难以执行,无法征收到社会抚养费,直接影响了其他育龄群众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甚至有更多百姓加入躲避、对抗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行列,造成计划生育整体工作软化。

二、几点对策的探讨

1、加大宣传力度,着力维护计划生育政策权威,尽力营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良好氛围。搞好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当前,除认真宣传贯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实施外,要加强典型突出成功查处案例的宣传力度,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群众的神经,树立百姓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国策的权威。强化计划生育刚性政策的宣传,保持计划生育高压政策态势。当前,宣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过多宣传计生工作的负面报道和不切实际的执法程序要求。积极发挥学校教育阵地作用,加大对高初中的生育生殖知识教育力度,避免新生政策外生育的出现。

2、科学客观制定考核指标,力尽所能为基层干部减负。目前,计划生育考核指标十分具体,分类较细,每项专项工作指标项目繁多,逻辑关系复杂,连本科大学生都难以应付。季度查、半年查、年终查等多项专项检查,检查过多过滥。有的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加之业务多而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真正从事重点工作的时间太少。所以,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指标,特别实事求是符合基层实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务必结合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考核次数等考核体系进行认真细致总结,进一步减少考核次数,删减不合理考核指标,真正提高考核实效,促进基层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计划生育主体工作中去。

3、从严执法,违法必究,大力完善计划生育执法体系。维护刚性的计划生育国策是当前搞好农村计划生育的基础和保障。在依法行政中,更加注重逐步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不顾客观实际拿基层干部问责。司法系统务必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国策的权威,对证据确凿的,立即立案,强制执行,从紧从快加大打击力度,而不是更多关注程序上的合法性,克服部门间的不协作性,从重对违法生育者严肃处理,做到以一儆百,减轻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压力。

4、坚持以人为本,村民自治。在广泛开展计生政策、新型婚育文化宣传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民自治,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众对计生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治民”走向“民治”。

5、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当前计生队伍人员少、待遇低、思想不稳定的现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充实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计生专干队伍;二是减轻计生专干工作压力。将计生专干兼职的其他工作尽量减少,使其有时间、有精力从事计生工作;三是切实解决乡镇计生办主任级别和待遇,以利调动其积极性;四是提高专干待遇。从事计生工作的干部相对其他同志来说,工作量大、责任重,在通常的待遇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让其劳有所获,稳定人心;五是尽量减少政治压力,让其放心大胆工作,而不是提心吊胆工作。六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计生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不能形成遥控指挥。

6、多方协作,进出联动,从严管理,探索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计生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对流入人口的计生问题不能一赶了之,而是要就地解决,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以考核流入地为准;二是严格证件管理,对流动人口一律要求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入地加大验证力度,对未办证的,实行限期办证,否则用人单位不得录用;三是对流入重点对象实行“季查”制度,不按要求参加的,应追究用人单位和个人责任。

7、多方筹资,重在落实,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为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扶助政策。比如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独生子女保健费等,但由于全国人口众多,国家财力有限,目前还不可能全面覆盖落实。所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优惠政策,让这些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更多的得到好处,从而影响和带动一部分家庭,使他们也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8、部门配合,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新格局。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哪一人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公安部门在小孩上户时,要求在出具医学出生证明的同时出具结婚证、生育证或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合法有效证明,再给予上户;二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

检查,对擅自为育龄妇女实施解除节育措施手术的,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医疗机构严格坚持凭证检查和凭证生育制度,并及时通报同级计生主管部门,否则,追究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的责任。

第三篇:浅谈基层行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反洗钱工作是金融业重中之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有效防范和打击利用银行资金进行非法洗钱活动,本文针对基层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基层反洗钱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难到位。表现在:(1)客户难认同。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有一个重要制度,即“了解你的客户”,对此,客户很难认同,认为“自己的钱自己有自由支配权,凭什么要受你银行的约束”,而企业则认为经营业绩、资金流量及流向等是商业秘密,银行也不能随便干涉。(2)部门难配合。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沟通,但现实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部门之间很难在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上形成一个良好协作机制。(3)银行难执行。突出反映在作为在反洗钱工作中处于最前端的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四不为”倾向。一是认为“咱们这是经济落后的小地方,谁还会到这穷乡避壤之处来洗钱”,“不必为”的思想普遍存在;二是因担心失去客户市场、增加管理成本而“不愿为”;三是因缺乏反洗钱技能而“不能为”;四是因惧怕洗钱犯罪者报复打击而“不敢为”。

(二)人员素质难适应。洗钱犯罪属于典型的高智能型犯罪,其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严密的组织性和隐蔽性;二是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和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设立各种企业实体来洗钱已经成为当前洗钱犯罪的趋势。这些都使得反洗钱工作不仅需要有一大批精通金融、计算机、结算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也要有大量的既懂金融、计算机、税务、海关等专业知识,又懂侦查、经济、法律、贸易、英语等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思想认识、技能培训、人才引进与成长、经费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基层金融机构,既没有现实的能适应或者说胜任反洗钱工作的专业人才,又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反洗钱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机制,造成基层金融业反洗钱人员素质不高,或者说反洗钱人才匮乏却是不争的现实,使该项工作更多的处于一种应付性、边缘性、形式性的被动型状态,而难以达到主动性、深入性、实质性的介入型状态。

(三)反洗钱手段落后。由于目前洗钱手段趋向科技化、智能化,而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手段仍停留在金融机构的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的审查上,沿袭传统的统计、检查等方法,没有建立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体系,造成了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量大,效率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阻碍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四)组织机构难独立。由于洗钱犯罪更多的情况下表现为有组织犯罪,具有很强组织性、隐蔽性、技术性。与此相对应,反洗钱工作也必须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严密组织,在机构设置上,只能集中不能分散,只能独立不能依附,只能专职不能兼职。而目前,反洗钱工作实际分散于会计、支付清算、营业部、外管、货币金银、货币信贷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多个工作人员,连专职反洗钱人员都无法配备,更不用说设立专门的反洗钱机构。更为现实的是,广大基层金融机构也面对同样问题,除按上级行的要求形式上成立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外,均没有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都采取职能依附的形式挂靠于某一个部门,即便如此,挂靠部门也是五花八门,无法统一。基层金融业反洗钱组织机构体系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的瓶颈。

(五)实际操作难规范。基层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不严肃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反洗钱预防、监测、分析、报告体系,停留于发文件、谈学习的层面,办法制度出台多,实质性开展工作少,管理层面布置多,基层网点落实少,总体要求多,可操作性差;二是执行“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不严肃,客户资料不全、不真实、不准确、不合规,未按规定保管现象较多;三是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存在不报、漏报、迟报、不按规定方式报等问题;四是对通存通兑的个人存取款,因系统原因对符合大额和可疑情形的交易难以发现或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形成实际的上报主体缺位;五是储蓄账户充当个人结算账户使用,频繁支取大额现金现象较多;六是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操作系统在客户资料录入、分析统计、信息共享、数据传输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反洗钱工作的要求;七是未建立与联行清算和同城清算系统对接的监测系统,金融机构核算系统不能自动提示、收集与甄别相关信息数据,反洗钱工作也只能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统计、搜集、检查,大大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六)信息资源难共享。首先,反洗钱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但从基层来看,由于未能明确一个协调各方的反洗钱主管部门,反洗钱工作仅是金融部门在“孤军奋战”,公安、司法、财政、商业、海关、税务、工商、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在信息收集、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直接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基层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业务方面对外涉及监管、协调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合作,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全力预防、控制、打击洗钱活动;对内涉及现金管理、账户管理、人民币和外汇大额、可疑支付交易的监测、收集、分析、汇总等,必然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迟滞,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以致于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阻击洗钱活动。再次,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必然会加强对外来资金的审查力度,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着短期利益冲突,这种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协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牵制基层金融机构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

二、金

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我们认为:

(一)加强宣传,端正认识。重点是要突出反洗钱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基层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宣传、辅导、督促,准确定位,严格执法,增强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荣誉感,提高基层金融机构自觉、自愿、自主履行反洗钱职责的意识,转变其“四不为”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加强沟通,注重培养,广泛宣传,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公安、工商、税务、海关,以及广大开户单位、个人对反洗钱工作的认知、理解和支持,打造良好的反洗钱工作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预防、报告、查处、打击洗钱行为的反洗钱合力。

(二)“培”“引”结合,提升素质。反洗钱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成效怎样,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人才队伍。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持续的人才培养、储备、引进和成长机制。一是加强培训,全面提升现有反洗钱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之尽快能够基本适应反洗钱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引进人才,增进交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反洗钱工作输送新鲜“血液”;三是加大反洗钱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基层金融业反洗钱人员的实践能力;四是保障经费,科学管理,建立稳定、长效的人才成长、储备机制。

(三)改进和完善反洗钱的技术手段,提高电子化监测水平。首先,由人民银行组织建立金融机构公共网络,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数据中心和客户信用系统。将金融机构的联行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统归其中,并依托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和可疑支付监测系统,实现对异常资金活动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其次,金融部门应在人民银行组织建立的金融机构公共网络基础上,开发应用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疑资金的交易流动情况,并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向股市、公款私存、国内资金汇往国外以及外资流入等的监督,逐步进行实时网络监控,并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的超前监管,充分估计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各个环节,积极防范新产品带来的新风险,做到未雨绸缪。再次,建立起广义的社会计算机网络,建立公安、海关、税务、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网络,各方共享监管信息,提高打击反洗钱的效率。

第四篇: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关于蒲江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报告

///////

2012年8月4日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5日

调查地点:///司法所

调查对象:///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调查目的:进一步了解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式:谈访

调查内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调查心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使乡镇民间纠纷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民间纠纷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人民调解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虽然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在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下,人民调解工作将在新时期逐步完善和发展,为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使乡镇民间纠纷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民间纠纷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人民调解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众所周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因为调解在解决纠纷时依据的规则不仅有法律与政策,更重要的则是大量依据公共道德、习俗、情理等社会规范,对这些规则的适用和依赖,实际上体现着“和为贵”及礼义伦常等传统价值观、维护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培养社会凝聚力及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力量,具有传承与维系传统文化、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联系的功能。而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所体现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特色恰恰是一些良好的传统价值观的延续,因此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在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结合我乡实际,谈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在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一、当前我乡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调解员队伍数量和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调解工作的发展需要。

第一,村级调解人员不足。村级调委会名义上由4名委员组成,但实际上从事日常调解工作的往往只有1至2人,而且这些调解员全都是兼职。由于,当前农村工作头绪多、压力大、任务重,因此,这些兼职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村级调解工作,更谈不上提高调解水平了。

第二,村级调解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从整体上看,村级调解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缺乏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调解工作的质量和群众对此项工作的参与和信任。

(二)村级调解工作方式、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目前的调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传统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的,调解手段侧重于“情”与“理”的运用,而不注意“德”与“法”的结合,因而调解效果不明显。

加之,由于法律知识缺乏,很多村级调解员不愿意或不会制作调解协议书,即使制作了调解协议书,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法院在对其作性质认定时,难以认定其为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书的效用难以发挥。

(三)经费短缺是调解工作的一大障碍。

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村级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在实际运作中,村级调解经费短缺仍然是导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够,培训、宣传工作难于开展最直接的原因。

二、当前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对策

加强乡镇人民调解工作,应从基层环境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做好农村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要认识到村调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员生活在群众中能了解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能利用人熟、地熟,就近便利等优势,及时调解疏导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是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在保一方平安维护广大农村和基层稳定中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网络体系,为搞好调解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把建设好村调委会、调解好农村各种纠纷矛盾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建立和完善村调委会组织网络,做到村村、单位、企业都建有调委会,各生产队建有调解小组。坚持“少而精,能管用”的原则组建调解委员会,聘请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干部为特邀调解员,注意吸收懂法律、懂政策、群众拥护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复员退伍军人参加调解工作,形成了一支浩大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基层稳定的重要力量。

(三)抓好调解人员素质培训。

基层司法所应抓好调解主任、调解委员的培训,要通过培训,使广大调解人员了解到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程序与方法、工作制度与纪律、工作地位与作用,如何做一名组织信任、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等等。要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要为人公正,严于律已,且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要立足服务,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要勇于探索开展调解工作;要通过培训,提高调解人员对做好新时期调解工作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合力强的战斗集体。

(四)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

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是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必要条件。基层人民政府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改善调解组织工作条件,为建立人民调解为基层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创造良好条件。要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将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切实解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助经费,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新时期下,加快发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必然结果。我相信,在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下,人民调解工作将在新时期逐步完善和发展,为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浅析基层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

浅析基层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山州富宁县花甲乡团委书记 丁星宏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青年人的政治组织,是党领导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帮手。因此,搞好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乡团委就如何加强基层共青团的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基层共青团组织现状

1.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大多数村级基层党组织只是本着“能维持,能交待,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空洞乏味,致使团的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虚设机构”。

2.农村团干部文化程度、业务水平不高。专职团干部少,兼职团干部平时忙于其他工作,没有时间专门研究共青团工作,农村的团干部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待遇和报酬,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

3.除了参军、升学才会想起团组织外,平时主动要求入团的青年很少,注入村团支部的新鲜血液严重不足,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团的后备力量不足。

二、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活动内容老套,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影响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发挥。

2.部分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团干部是兼职,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党政布臵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且大部分团干部对团的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还有部分团干部认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另外团干部的政治待遇低,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3.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团员青年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团员意识的淡薄,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 2 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部分村级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衔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在配合好党委、政府工作的同时,乡镇团委应及时做好与相关部门领导的沟通、汇报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及意见,争取得到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最重要的是配合好党委的工 3 作,让党委不忽视团的工作能力,看到共青团的存在,实现“党建带团建”,在党委举办的各种活动,如庆“七一”、“十一” 等,主动组织青年带头参加,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对优秀团干部和团员推荐入党,为党注入新鲜活力,使共青团成为党委的左右手,真正的后备军。

2.以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团支部工作方式。农村团支部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局势,探索阵地建设多样化。一是做好本村团务工作,做到底子清、数字明、团员发展有活力、政策程序跟党建。二是开展互联共建、优势互补,积极与本村有业务关系的单位、企业等建立共建关系,寻求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增强团组织工作的活力。三是积极与上级团组织联系,寻求结对帮扶,在重点活动和致富项目上争取投入反哺青年;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促进农村团支部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四是依托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建立健全青年活动中心,壮大“团员青年”工作模式,因势利导在发展产业协会的同时,发展“团员协会”的工作模式,走出实效,开拓农村团支部工作新局面。

3.提高团干部素质,增强其工作能力

一是完善团干部培训机制。要将团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正常化、经常化,要及时传达县委、团县委以及乡党委、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引导团干部自觉地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还要引导团干部学习团的业务知识、学习农村实用科技,提升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尽量安排一些具体、实在的工作给团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但同时也要鼓励他 4 们结合本村实际大胆创新,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二是转变团干部作风。要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开展各类帮扶、献爱心等活动,使团干部做到心系青年、服务青年、以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支持。三是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团干部管理。要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年终对村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时,要对有所作为,积极性、主动性高的团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无责任心、无奉献精神的团干部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4.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一是要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团队意识教育,改变团员青年的狭隘认识。二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团组织先进性教育,树立好典型模范教育,做到学有榜样,超有标兵。三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作为新时期团员青年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5.加大服务力度,帮助青年创业增收

在做好团员工作的基础上,要把服务对象扩大到广大的农村青年,团支部每年要对村里的青年登记造册,跟踪服务。对在家务农、外出务工、服兵役的青年分别登记,并建立个人资料档案。随时准备为他们提供服务,鼓励农村青年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帮助他们理清经济发展思路,确立增收项目,促进农村青年致富增收。同时,要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引导农村青年学用科技,组织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农业 5 结构调整,开展创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提高致富本领和就业技能。

6.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大力搞好庆“五四”系列活动。组织优秀文艺人才,利用“五四”等节日,送文化文艺下乡,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推动农村青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开展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的一系列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森林防火、植树、清洁卫生、结对帮扶等活动,锻炼提高广大青年团员的自身素质,促进团组织工作健康发展。

总之,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团建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农村团的工作理念,加强团干和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使我们农村团的工作蒸蒸日上,永葆青春!

下载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保险公司投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当前基层工商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汇编)

    浅析当前基层工商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非公经济可以说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期,政府重视、环境宽松、地位提高,贡献和作用日益增强,非公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计生政策已深入人心。但随着形势发展,我市的计生工作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计划生育工......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关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机关各项任务,促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按照新时期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笔者根据本局基层......

    基层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改变了原来的设臵模式,成为了党委序列机构。这一变化,使得编制部门管理的职能更强了,工作力度大了,社会......

    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翁源县附城中学王先卫在新形势下,对于我们基层学校来说,党员的思想状况如何?党建工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新时期学校党......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坳镇党建办陈浪 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与不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党组织是承接党的工作任务的主体力量,也是最值得关注和关心的力量。当前,由于多方原因基层党组织建议与各级党委的要求与工作的实际需要相......

    基层公安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对策

    基层公安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对策 作为基层 派出所长,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和派出所运行情况,就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队伍建设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警力严重不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