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

时间:2019-05-13 20:2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

第一篇: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

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

“十一五”时期,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财政部门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财力变化以及均衡性转移支付运行情况,“十一五”期间,财政部着力从细化测算方法和完善成本差异体系两个方面,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进行了改革。改革保留了分税种测算标准收入的框架,但细化了主要税种的测算方法,以更精确地反映地方标准收入能力;标准支出改按辖区总人口测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标准支出计算单位细化到县级,为今后直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方面,充实并完善考虑因素,以更好地反映海拔、温度等客观因素对单位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

此外,针对2009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乏力的特殊情况,除按照2002年确定的所得税挂钩机制外,经请示国务院同意,额外增加了转移支付总额,保证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对地方支持力度不减,既体现了困难时期中央对地方的关怀与支持,也为下一步重构均衡性转移支付总额确定机制创造了条件。

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按照十七大关于“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精神,在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尚未出台的背景下,考虑到青海三江源等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为加快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在慎重研究并请示国务院批准后,财政部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体办法是,采取加计生态保护等支出和提高补助系数的方法,增加对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态功能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为优化资金分配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鼓励有关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目标,2009年财政部与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研究完善了转移支付办法,着力研究建立资金分配与使用绩效的监控及评价体系。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各方普遍认为该转移支付非常及时,对校正利益外溢,建立生态屏障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有关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政策。随着基础数据的逐步细化和测算方法的逐步完善,为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中央对民族地区的关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经请示国务院批准,2006年中央财政将民族省区和民族自治州以外的44个民族自治县全部纳入了转移支付范围,实现了对所有民族地区的全覆盖。针对以往转移支付年度间规模波动较大等问题,在调查研究并充分征求民族地区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提高转移支付规模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财政部还研究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额确定机制的方案。目前,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并于2010年实施。按照新方案,中央财政将按照上一年度下达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额,根据前三年全国国内增值税收入平均增长率,确定当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额。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进行了完善。

设立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起中央财政设立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化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历史欠账,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转移支付办法,财政部采用调研和座谈等方式,听取地方的意见,研究提出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的方案建议。自2008年起,为增强县(市、区)财政保障能力,设立并逐年适当增加其固定数额补助;自2009年起,引入激励机制,对省级政府配套资金给予奖励,鼓励有关省级政府增加对辖区内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目前,44个资源枯竭城市(19个地级市、18个县或县级市、7个市辖区)享受此项转移支付,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168.13亿元。其中,2007年8.32亿元,2008年34.81亿元,2009年50亿元,2010年75亿元。该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幅相对较大,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对经济转型工作的重视和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照顾。

财政部发行2010年记账式贴现(十八期)国债公告

财政部公告2010年第85号

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10年记账式贴现(十八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以下简称各交易场所)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

二、本期国债计划发行面值10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为100亿元。

三、本期国债期限273天,经招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7.931元,折合年收益率为2.85%,本期国债2010年12月13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2月15日发行结束。12月17日起,本期国债在各交易场所以现券买卖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

四、本期国债低于票面面值贴现发行,2011年9月12日(节假日顺延)按面值偿还。

五、本期国债在2010年12月13日至12月15日的发行期内,采取场内挂牌和场外签订分销合同的方式分销,分销对象为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股票和基金账户,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债券账户的各类投资者。通过各交易场所分销部分,由承销机构根据市场情况自定价格。

特此公告。

第二篇: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中文名

财政转移支付 外文名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基 础

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 主 旨

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目录 形式

转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二是横向转移,三是纵向与横向转移的混合。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由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按规定用途使用。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2009年起,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简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而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为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设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包含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补助的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1] 原则

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前,我国做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后才从西方引进了转移支付的概念。我国中央财政是从1995年开始正式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跨国组织交纳会费;二是国内的转移支付,既有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住房补贴等,又有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还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的转移。一般我们称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分类就是分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现况

我国仍实行的不是很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尚未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的划分与事权是紧密联系的,难以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二是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调整的力度过大,困难很大;四是由于体制、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发展能力存在极大差别,致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均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五是基础性数据统计、收集有很大难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双向的资金往来关系,不仅包括上级对下级的拨款,而且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缴款。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体制补助或上解 2.税收返还 3.专项拨款 现状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体制补助四种方式。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又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方式。按照转移支付形式的性质划分,转移支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和结算补助,这几部分是1994 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维护既得利益,是旧体制的延续,不具有均等化功能。

(2)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在支付过程中按规范和均等化的原则进行,这是国际上通常称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

(3)专项转移支付,服务于中央宏观政策目标,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的专项拨款,这些重点项目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核定并不规范,加之往往被层层截留和被挤占、挪用,其性质属于非均等化转移支付。

(4)其他转移支付,包括上述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三奖一补”转移支付等,其性质属于专项转移支付,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均等化的性质。

第三篇:什么是财政转移支付

什么是财政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到了一些转移支付的概念。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支出。资金接受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资金用途。“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以及对委托下级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专项补助资金。资金接受者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分级预算管理体制,上下级预算主体间、同级预算主体间的收支规模是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

转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二是横向转移,三是纵向与横向转移的混合。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是: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治原则。

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前,我国做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后才从西文引进了转移支付的概念。我国中央财政是从1995年开始正式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跨国组织交纳会费;二是国内的转移支付,既有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住房补贴等,又有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还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的转移。一般我们称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分类就是分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转移支付原因:

原因之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非常低,在平均的税收努力下,所获得的收入并不足以去满足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的支出需要。

原因之二:提供公共物品中存在的外部性,会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原因之三:地方各政府在财政支出和投资中有其优先和侧重,而这与全国范围内通盘考虑的投资侧重,以及投资项目的筛选标准可能会有所矛盾。

我国目前仍实行的不是很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尚未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的划分与事权是紧密联系的,难以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二是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转移支付制

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调整的力度过大,困难很大;四是由于体制、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发展能力存在极大差别,致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均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五是基础性数据统计、收集有很大难度。

转移支付的方式:

(1)、体制补助,这是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前的分级包干体制中保留下来的,这是一种无条件的转移支付。

(2)、专项补助,这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地方政府必须把这部分资金用于中央政府所指定的项目上。

(3)、税收返还,这是在1994年年全国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实行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

(4)、公式化补助,从中央财政收入增量中拿出一部分资金,选择一些对地方收支影响较大的客观性因素及主观性因素,采用相对规范化的计算方法,实施对各地的转移支付。

第四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于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邱益中(2009)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特定政策目标时,所普遍采用一种财政再分配制度。上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是伴随着上海财税体制改革实践同步进行的。张宪法(2005)认为对于转移支付中的若干内容,包括政府支出责任、收入划分、转移支付规模、估算办法等均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甚至计算转移支付的一些技术性比例也用法律形式加以明确规定,而在我国对于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存在许多的问题和漏洞,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法律约束、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田发、黄燕(2010)提出了转移支付对控制行政成本的软约束,以及资金下达存在时间滞后问题,目前,市对区县转移支付资金一般要在当年的11~ 12 月份才能确定,影响预算安排的严肃性,造成区县财政在安排年初预算时,只能将估算的金额纳入预算进行统筹安排;区县财政需要隔年才能计算出区县准确的转移支付资金金额,影响全区的财力预测和区县财政调整预算的安排,削弱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杨聪杰(2006)认为分税制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差距的日益扩大。其中转移支付制度的薄弱和不规范则是导致地区间差距拉大的因素之一。转移支付是为了实现均等化目标,而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推行的结果却与均等化的目标形成了冲突。我们必须借助国家财政的二次分配职能,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加大规模和力度,尽量缩小区域财力差距,为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做好先决条件。统筹区域发展。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2007)认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适当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调整财政体制和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正是为地方摆脱土地财政而提出的解决路径。上海财政局(2007)近日发布的《上海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适当提高与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税种收入中区县财政的分享比例,适当降低与土地、房产直接相关的税种收入中区县财政的分享比例;调整优化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分配办法。上海财政局(2007)在《上海深化市区(县)两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研究》中则指出,计划经济下一些财政介入的一般性、经营性领域的事项患有严重的“政府依赖症”,目前仍然处于政府财政的给养之下;一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产业或企业,财政在其发展初期给予适当的输血是完全必要的,但当其造血机制形成后,政府财政支出退出的步伐则相对缓慢;再加上一些原由财政全额承担的社会事业项目,在市场化过程中已有部分转化为准公共品或完全转化为盈利性商品,但政府财政支出尚未及时退出。上述情况使得两级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公共支出规模仍然居高不下,中短期内公共支出“越位”现象难以消除。李小春、朱友国(2010)认为中国在五级政府的行政架构下,通过牢牢控制资金配置权,上级政府确保了下级政府的“听话”和政令的畅通。但由于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信息严重流失,其代价必然是资金使用效益的下降。政府是由具体的部门和行政官员组成的。应当看到,政府官员也是追求个人效用的理性人。就官员个人而言,主管领域社会事业发展、审批决策、职务晋升等带来的成就感、职务消费乃至灰色收入等,都是其个人效用的来源。在存在多级政府、由行政主导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格局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财力逐级集中、支出义务逐级下放”的局面。

第五篇:什么是财政转移支付

什么是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狭义上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广义上,还包括各级财政对企业和居民的转移支付,即财政补贴。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或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再分配。这种转移支付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中央政府将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向下转移给地方政府;二是地方政府将其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向上转移给中央政府;三是同级政府之间一部分预算收入的相互转移。凡是相邻两级政府间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转移是狭义上理解的转移支付。在我国,从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基础上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从狭义上理解的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政策工具性,是政府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运用转移支付手段介入社会和经济生活;不同时期的转移支付目标、方式和程度都具有政策性。(2)法定性,转移支付必须以法治为保障,转移支付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服从全体人民的意志,依法行政。(3)财政资金转移的无偿性,在转移支付中资金的纵向或横向转移都是无偿的。(4)事权与财权转移的对称性,财政支出属于政府事权,要求相应的财权,两者应基本对称,上级政府转给下级政府的财权不宜过多或过少,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避免财政分配的不公。(5)转移内容的公开性,转移支付的财权、事权的界定,收支因素的考核以及转移支付的方式、方法、数量和操作等各个环节,不但要求法定性和公正性,而且要求公开。

下载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转移支付更加规范透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转移支付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研究 纪晓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20112330010摘要: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构成、弊端及其建议【摘要】: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制......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国务院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2007年6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2007年06月27日全国人民......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若干问题探讨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若干问题探讨[摘要]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大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思考

    “市长之吻”引发的思考 最近广东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大门前亲吻项目获批文件的照片在网上广为传播。我们见识过热恋情人的深吻,见过体育健儿亲吻代表荣誉的奖杯,但......

    2015年上杭财政决算转移支付情况

    2015年上杭县财政决算转移支付情况 一、一般性转移支付 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等相关财政管理体制文件,县本级收到 的一般转移支付决算数91040万元,其中:革命老区及边境地区转移支......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

    转移支付制度论文财政关系论文: 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要处理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各级政府间的财政不均衡程度,最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