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汽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
二甲醚不可作为民用燃料使用,也就是石油气的替代品,因为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橡胶密封圈有溶胀作用,对橡胶还有一定腐蚀作用。长期充装掺杂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可能导致钢瓶阀门漏气,同时其不耐燃烧,且很容易发生爆炸,产生安全隐患。国家名为规定二甲醚不可作为液化石油气使用。部分充装单位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销售以牟取非法利润。目前每吨液化石油气价格6000元左右,二甲醚为4000元左右。这一价差是违法分子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的主要原因。
经查,此种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从事批发业务的大型充装站从生产企业购进或从国外进口液化石油气,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按比例充装到客户的槽罐车中,再由槽罐车运送到各地的中小型充装站,由这些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还有些槽罐车分别从不同单位采购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充入同一辆车中,再运到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由此可见,二甲醚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气体质量,流通领域气体质量不负责。同时,质监部门流通领域处罚均针对充装行为,不涉及气体质量。
笔者认为,质监部门对二甲醚可以抽检,但送检要求检验事项只能是针对液化石油气是否含有二甲醚,如果含有,可以依无证充装或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充装进行行政处罚,检验报告不涉及液化石油气质量是否合格。在流通领域抽检液化石油气是否含有二甲醚,如果含有,可能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行政处罚后依职责分工移送工商部门进行处理。
..............................................................................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四部门《关于印发〈联合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依法查处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违法行为,并明确:对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依据《城镇燃气用二甲醚》(CJ/T259)附录A进行;对液化石油气质量及其中烃类组分的检测,依据《液化石油气》(GB11174)进行。《通知》还要求加大《液化石油气》(GB11174—1997)国家标准和《关于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检出限量问题的函》的宣贯力度,指导、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据以上文件,执法实务中,检测液化石油气时,若C2、C3、C4总量不小于97%,二甲醚等其他成分总量不大于3%,检测机构一般不会判定送检样品不合格。相应地,若用于充瓶的液化石油气中,检出二甲醚等其他成分总量大于3%,则认定该批液化石油气为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国家标准的不合格产品,工商机关对其经销商应当适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查处。另外,如果涉案液化石油气C2、C3、C4总量不小于97%,二甲醚等其他成分总量不大于3%,但有证据证明经营者故意在液化石油气内掺入少量二甲醚,即使掺入量不超过3%,也应当认定为掺杂使假,按《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查处。
第二篇:液化石油气泄露处理及扑救
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理及扑救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作为担负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就必须掌握一些有关液化石油气的基本常识和应急对策,一旦发生液化石油气事故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现场处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着重介绍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泄漏的处置对策、战术应用和注意事项
关 键 词:泄漏 爆炸 堵漏 战术
正 文: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工工业也日趋发达,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科研等领域,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现在化学物品种类繁多,危险复杂,各类化学物品有上万种之多,根据消防部队的作战能力,对付常见的化学物品和一般油罐火灾已不成问题.即使是一、二万吨的大型油罐火灾,也能有制胜的把握.有些石油化工主要是化学物品火灾和液化石油气火灾复杂,扑救困难,而称其为火灾扑救难题.我国消防部队在多年来关于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扑救,虽然理论上已形成了一套战术,但在实践中,却仍是教训多于经验.消防指战员总感到液化石油气火灾燃烧凶猛,危害严重,扑救困难,灭火时间长,突发性灾害概率大,临场扑救的压力大.因此,熟悉掌握液化石油气事故处置技、战术对策,对有效处置液化石油气事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极具冻伤性,有麻醉作用。空气中浓度1%时使人呕吐头痛,10%时二分钟使人麻醉,时间稍长即可死亡。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迅速扩散250倍,在地面上扩散形成高浓度区,遇火源可引起强烈爆炸。爆炸极限2%-10%。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
一、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概况(一)构造情况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几个关键部位.储罐下部有进液管、出液管和排污管.进液管设有单向阀和截止阀,有的还设有自动控制阀(电磁阀或易熔合金控制阀),出液管设有截止阀, 有的还设有自动控制阀储罐的顶部设有安全阀和放空管.(1)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容量.卧罐的容量有几十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不等,球灌的容量有400㎥、500㎥、1000㎥等,液化石油气液相相对密度约为0.57,比水轻,再加上储罐要留有15%左右的气相空间,因此,400㎥、的储罐约装200吨液化石油气,1000㎥储罐约装500吨液化石油气.(二)泄漏部位
(1)阀门.阀门是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易泄漏部位,阀门法兰容易因老化、开列等损坏而泄漏.(2)液化石油气管线.液化石油气管线因材质薄弱环节或因震动、撞击等出现裂缝泄漏.(3)储罐根部.储罐根部因材质问题或其他问题出现裂缝泄漏.(4)储罐上部.储罐上部大开口泄漏.(5)泄漏后可采取的措施.从泄漏的部位看,阀门后发兰泄漏可以通过关阀解决,阀门前发兰泄漏、阀门无法控制,只能采取堵漏措施,按照国内现有的堵漏技术,阀门前发兰泄漏、管道泄漏、储罐根部裂缝泄漏等都可以采用带压堵漏,其最大压力可达34.3兆帕,储罐顶部撕口泄漏一般无法堵漏,只能采取点燃、驱散导罐等措施.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有如下特点:
(1)泄漏、爆燃、连锁爆炸,这是液化石油气火灾的三步曲,液化石油气平时都充灌在压力容器内,一旦泄漏,即成喷射状,瞬间扩散、气化,形成一定范围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爆炸后,在泄漏处或受冲击波影响的储罐破裂处形成稳定燃烧。火焰烧烤或辐射热再作用于燃烧罐和邻近罐,造成更为猛烈的爆炸
(2)火源难以控制,泄漏后极易引起爆炸。液化石油气泄漏后,短时间扩散至相当的范围,在气雾积聚的空间(几十厘米至几米高度)内,火源难以控制,如配电间、锅炉房,不防爆照明,车辆排气火星及其他可能的因素。爆炸危害大,作战布兵必须有所防范。大凡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其威力和危害相当巨大。蚌埠液化气储配站11号罐爆炸后,罐体被展开,形成一张平整的钢板;两端一分为二,分别向南北飞出60m和80m。这些是补救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消防指挥员在地形地物的选择、进攻梯队的组织,进攻和撤退时机的确定上,必须充分考虑。
(3)扑救液化石油气火灾,参战力量多,扑救时间长,耗用水量大,是持久战、攻坚战、消耗战,消防指挥员在力量调度和组织指挥上应充分重视。二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对策
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扩散迅速,很快就会形成大面积爆炸性混合物,加之火源难以控制,极易造成爆炸燃烧事故.处置液化石油气事故必须慎之又慎,防止爆炸则是处置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关键和目的.处置程序
现场询情:到达现场时(与事故现场保持至少400米的安全距离)将车辆停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然后指挥员迅速地向知情人了解罐体泄漏的时间、部位、贮量、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发生爆炸燃烧等情况。
个人防护:参加事故现场处置人员根据事故现场区域划分,分别着重型防化服、封闭式防化服,佩戴呼吸器(或防毒面具)。
侦查检测:侦检人员携带有毒气体探测仪、易燃易爆气体探测仪,可燃气体探测仪、测温仪进入事故现场,查明液化石油气泄漏的位置、染毒浓度及范围、中毒人员的位置、数量等情况,为设置警戒和救助提供情况。
实施警戒:警戒人员根据侦检情况,划定警戒区,设立安全出入口,严控人员出入,控制警戒区内的一切火源,并迅速疏散事故现场周围居民。
人员救助:救助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后携带破拆、救助、通讯、照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而定)等器材,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助。
主动点燃火炬:点燃原则.主动点燃泄漏火炬是液化石油气泄漏现象十分科学严肃果断的处置措施是为了避免更大危险和伤亡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动.点燃时机.一是罐顶开口泄漏又无法实施堵泄漏,泄漏气体扩散遇火造成爆炸事故,此时应用多支喷雾水枪进行冷却稀释,把泄漏气体驱散,同时用点燃的木棒点燃泄漏口.二是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直到罐内气压不大时,火焰被内吹灭或被冷却的水流打灭,但还有气体扩散出来,如不再次点燃,扩散气体仍能造成危害,此时在继续冷却的同时,应予果断点燃。现场处置:
一、生产、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化工厂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爆炸燃烧灾害事故,应采取的处置方法
1、生产、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化工厂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应采取的处置方法:
(1)、禁绝火源: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停止高热设备工作,现场处置人员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
(2)、关阀断流: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源。
(3)、稀释降毒:利用喷雾、开花水枪,驱散、稀释沉积漂浮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或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低泄漏物浓度,并控制泄露物污染范围。
(4)、实施堵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可采用内封、外封、磁压、捆绑、法兰、金属套管、低温冻结法等方式进行堵漏。抢险人员进行堵漏时必须设喷雾水枪掩护。(5)、输 转:利用输转设备对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液体倒灌转移。
(6)、清理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再次侦检,确定浓度低于爆炸下限2%后,方可收整器材,撤离现场。
2、生产、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化工厂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并引起爆炸燃烧,应采取的处置方法:
如果发生燃烧,根据情况可采取两种处置方案。一是在输转周围的危险品后和关阀断源的情况下,采取冷却着火罐和临近罐的方法使其保持稳定燃烧,要时刻注意有无爆炸先兆,维持稳定直至罐内液体燃尽。二是利用雾状水稀释降毒、冷却的情况下,且确保不发生再次爆炸,可用直流水或干粉扑灭明火,迅速利用堵漏器材堵漏,而后进行倒灌转移。
二、运输过程中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泄漏、爆炸燃烧灾害事故,应采取的处置方法:
在采取禁绝火源、稀释降毒的前提下,根据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1、如果阀门松动,关紧阀门。
2、如果罐体发生泄漏,根据不同的泄漏情况,可采取内封、外封、磁压、捆绑、法兰、低温冻结等堵漏方式进行处置,而后将罐内液体进行输转。
3、如果发生燃烧情况,一是疏散周围危险品,冷却槽车,保持其稳定燃烧,直至液体燃尽。二是利用雾状水稀释降毒、冷却的情况下,且确保不发生再次爆炸,可用直流水或干粉扑灭明火,迅速利用堵漏器材堵漏。(如果是独立小型液化石油气罐体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移至空旷处采取放空排气的方法进行处置)
三、居民家庭发生液化石油气罐体泄漏、爆炸燃烧灾害事故,应采取的处置方法:
普通居民家庭一般液化石油气储量较少,根据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处置:一是当液化石油气泄漏时,迅速疏散居民,立即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关阀断料,实施堵漏,随后移出泄漏源至安全地带,期间严格控制周围明火的使用,并通过开窗通风稀释降毒,将现场浓度控制在2%以下,防止发生连锁爆炸。二是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燃烧,迅速关闭阀门,如阀门损坏无法关闭,不要冒然扑灭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移出室内至空旷处冷却保持稳定燃烧,直至燃尽。
液化石油气灭火战术应用
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燃烧爆炸瞬息突变,采取措施事关重大,进攻与撤退举足轻重。务必沉着冷重,果断指挥,根据不同的火场环境和条件,不同的火情和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扑救,才能赢得灭火指挥的主动权。
(一)外围预先做好准备,一旦爆燃即强攻。外围预先部署,及时强攻近战。
(二)集中兵力于主攻阵地。确定主攻方向,保证冷却灭火的攻击强度。
(三)保证不间断充足供水。必须确保供给用水,供水不充足就只能撤退,调动各种力量供水。
(四)掌握和运用撤退战法。撤退是重要的战术措施,注意观察危险征兆,及时组织撤退,撤退的组织实施。
(五)关于倒罐的技术手段运用。运用倒罐手段降低燃烧罐液面,正确实施倒罐技术,倒罐技术必须慎重操作。
(六)排污管可用时的技术措施。利用排污管加速储罐内的气体燃烧,利用排污管压进水流。
理论上了解特性,操作中高度警惕
(一)体积迅速扩大,波及范围广。液化石油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由气态变成液态。当泄漏或释放时,在常温下液态的液化石油气极易挥发,体积能迅速扩大250至350倍。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浓度极限为2%至10%,1L液化石油气的空气混合后,浓度达到2%时,能形成体积为12.5立方米的爆炸性合物,这是液化石油气区别于煤气等压缩气体的独特之处。
(二)蒸气积沉聚集,难以喷水驱散,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大,为空气的1.5至2倍,泄漏后沉积漂浮于地面,白茫茫的一片气雾,高度按泄漏量形成几十厘米或1至10米不等,而且火源大都在这一空间,极容易引爆。
(三)受热反应敏感,储罐易于爆炸。以装液量为15kg的液化石油气钢瓶为例,其内容积为35.3L。这个内容积和确定是按液态纯丙烷在60℃恰好能充满整个钢瓶而设计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环境温度是决不会达到60℃的,因此,只要不超量罐装,钢瓶里总是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15%),以便供液态液化气受热膨胀时“留有余地”。当钢瓶处于气、液两相共存时,钢瓶内部的饱和蒸气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0-60℃的范围内,平均每升温1℃,饱和蒸气压增加49—59KPa。倘若钢瓶超量罐装,则受温度影响更大,尤其是在火场,无论是钢瓶还是球罐、卧罐,在强烈的燃烧烘烤下,快速升温,很快就会引起爆炸。
(四)火焰温度高,热值大,易反作用于储罐本身。在火灾现场,液化石油气燃烧温度高达1000-1800℃。其热值也非常大,1 m3的液化气完全燃烧可发出9.24×104-1.09×1015KJ的热量(城市煤气一般热值在1.51×104KJ/m3)。因此,无论是液化气储罐上部、下部或根部燃烧,猛烈的火焰所反映出的高温度、大热值的特性,首先就反作用于燃烧罐本身,并严重危及邻近储罐,成为火场二次灾害的强烈催化剂。
(五)无论储罐内储液量多少,在火场都有爆炸的危险。火场上储罐内储量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基本满罐,另一种是液态液化气储量不多。这两种情况在高温烧烤下,都有随时爆炸的可能。有资料表明,液态液化气的主要危险是它具有极大的受热膨胀性。在15℃时,液态液化气和体积膨胀系数为0.00306,为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6倍。随着火势的加剧,温度的急剧上升,完全有可能由于体积膨胀而发生爆炸。丙烷的临界温度是96℃,这个温度在火场是很快会达到的,当达到临界温度时,钢瓶内的液态液化气将全部化作气体,这在物理上叫相变。液体一下酒可变成气体,压力迅速猛增,甚至可高达上千个大气压,造成储罐粉碎性爆炸。
液化气石油气扑救,多年来许多战例介绍和战术研究论文已见报刊杂志,因为扑救液化石油气火灾,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严重后果或重大伤亡。采取的措施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可靠、果断、理性地采取扑救对策,采取的措施对现火场是否有针对性。火灾燃烧瞬息突变,进攻与撤退举足轻重,务必果断指挥且沉着冷静,理论上的方法能否奏效,要根据不同的火场环境和条件,不同的火情和趋势。本文对液化石油气或火灾中的两个不同状况、不同险情、可能造成的不同后果,及扑救时间先后在阶段上提出战术要求,即泄漏阶段的“六个必须”和爆炸阶段的“三个确保”。
(一)泄漏阶段的“六个必须”
(1)必须弄清情况,不能接受模糊不定的信息。消防队到达液化石油气泄漏现场,在首先布置警戒并出喷雾水枪建立屏障之后,必须侦查了解准确和现场情况,主要是泄漏部位,泄漏扩散放向,波及范围,是否切断电源,能采取什么办法关闭气源,是否存有火源,怎样采取措施控制火源,能采取什么办法关闭气源,是否存有火源,怎样采取措施控制火源,以及泄漏区域内液化石油气储罐分布情况等,以便作出下一步行动方案。
(2)必须从外围开始推进,不能急于向纵深进攻。消防车到达泄漏区域,特别是看到白茫茫的泄漏气雾时,必须在远离泄漏区域的上风方向停车。在制定警戒线,了解情况后,在外围组织强有力的水枪梯队,从某一部位,“撕口子”破散气雾,逐步推进,掩护内攻人员接近泄漏源采取措施,并保证推进部位是“安全通道”。如果人员盲目深入,遇有突发情况就会难以应付。
(3)必须划出相应范围的警戒圈,等环境稳定后再作堵漏、排险行动。划定警戒区是消防队达到泄漏现场的第一个行动,要根据已经泄漏和可能再泄漏的趋势,加上保险系数划定范围;要注意在气雾扩散的下风方向留足余地,要有切断电源、浇灭明火、排除其他火源的同时,注意防止流动火源产生危害,如对铁路、公路警戒范围的确定,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等。液化石油气一旦泄漏,扩散迅速,遇火源爆炸也是很快就会出现的反应。因此消防队不要急于抢那么短暂的片刻深入行动,应待第一个稳定期出现后,再组织堵漏、排险等。在行动开始后,还要注意搜索和排除新的火源。
(4)必须是小分队行动,强水流掩护。消防队在液化石油气泄漏现场的深入行动,都必须组织精悍的小分队进行,进入扩散区域不宜人多,不能分散行动、频繁走动。小分队行动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掩护。一般说来,一个小分队行进,后面要有两支喷雾水枪掩护,而且后面还要有雾水枪题词跟进掩护,使小分队操作的小环境内明显地增加安全系数。
(5)必须有可靠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多使用固定喷水设备。根据以往教训,今后凡是进入液化气泄漏场所的消防队员,必须穿着公安部组织鉴定的“全密封消防防化服”。这种全密封的、具有阻燃功能的防化服,可再一旦出现险情时,降低对人员的伤害程度。如果有水枪做掩护,则效果更好。另外,对于那些配合堵漏、驱散余气、对有爆炸危险的储罐冷却等需要长时间射水的地方,应尽量使用带架水枪、固定水枪等射水设备,既起到射水作用,又可避免人员伤亡。(6)必须作强有力的外围部署,并做好爆燃后的进攻准备。消防队到达液化石油气泄漏现场之后,在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控制扩散、避免爆炸的同时,必须组织到场力量在外围作强攻近战的部署,包括调动增援力量,消防车占领水源,铺设重点进攻水带线路等。因为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爆燃后,储罐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引爆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如蚌埠市液化气储配站11号罐泄漏引爆后,12号罐受连锁反应,爆炸的时间仅相隔10分钟。如果在泄漏气体爆炸后再组织力量进攻,就会失去强攻保护的时机。造成要么火势太猛,无法靠近作战;要么深入作战时,恰好是二次爆炸的可能时间。
(二)扑救阶段的“三个确保”
泄漏一旦引爆,疯狂的火势和再次爆炸都是残酷的。消防指挥员必须审时用兵,灵活机动,伺机冲击,抵近作战。
(1)确保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以强有力的优势控制二次爆炸。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一旦引起爆炸,除了爆炸火球和冲击波造成的危害外,将形成泄漏处或储罐裂口部位的稳定燃烧,此时若储罐底部阀门处泄漏燃烧,火焰直接烧烤泄漏罐,那么泄漏罐很快会发生爆炸,若在储罐上部开口燃烧,那么凶猛的火势直接烘烤临近罐,临近罐又有可能很快引起爆炸。如遇类似情况,消防指挥员要果断指挥出击,组织强有力的冷却射流,抵近冷却燃烧罐和临近罐,当遇到火势猛烈、手提式水枪射流不够或冷却水流汽化现象明显时,应使用大口径带架水枪或消防车水炮喷射冷却。一般来说,在喷水冷却过程中,罐壁温度不超过100℃,说明附着罐壁的水膜没有因受热完全汽化,储罐的耐压强度就可以得到保证。有试验表明,喷水强度为6Lm-2min-1时,壁温虽控制在100℃,但上述部位有水膜断裂现象,因此认为6Lm-2min-1为冷却临界供给强度;而对于8至10Lm-2min-1的喷水强度,试验结果实满意的。英国消防规范规定:每平方米每秒不少于0.16L,也就是9.6Lm-2min-1。在实际灭火中,往往准确量还要大些。总之,只有冷却水枪及时到位、足量、持续,才能有效抑制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爆炸,才能控制局面并化险为夷。
(2)确保后防供水不间断,调动各种力量保持充足供水,就如1996年7月13日在湘黔线贵州段朝阳坝二号隧道内发生的泄漏爆炸颠覆事故,经检测,东、西洞口液化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80%,于是作战组用1台大功率消防车出两支水枪从西洞口向内注水,另外,铁路部门用1水泵从洞侧小河口吸水供消防车,另用2台电动水泵直接向洞内注水。进入洞中时,架设移动水枪向洞内射水1小时,总队指挥员决定在保持水枪射水和液化气浓度检测的条件下,由作战组轮流派出突击小组进入隧道,在车厢顶部架设二节拉梯、单杠梯,出两支喷雾水枪,步步推进冷藏车厢内阻燃火,然后又分别从隧道左右两侧向沿内铺设水带400m至1号槽车处,架设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大大降低了隧道内液化气浓度,为人员进洞作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故而,能否组织可靠的后方供水是能否有效扑救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前提条件。贵州湘黔路线朝阳二号扑灭火灾就充分说明了供水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如果供水不持续或水量不够,不仅前方达不到规定的冷却水量,无法抑制可能发生的爆炸,而且前方队员都难以靠近前沿阵地,或难以在冷却部位站住脚,供水不充足,有和无一样,只有撤退,因此,指挥员在部署前方冷却灭火的同时,必须全面部署后方供水,甚至要先于前方来组织后方供水。
(3)确保指战员在安全的前提下作战,遇有不祥之兆应果断撤退。扑救液化石油气火灾,进攻和撤退都是依据火场态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进攻是为了控制局面,防止爆炸,争取主动;撤退也是为了避免伤亡,保存实力,以便再次组织进攻,争取整个战局的主动权。液化石油气性质活泼,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因此,掌握和运用撤退这一战法显得尤为重要,来不得半点患得患失与优柔寡断,那种只顾勇敢冲锋,明知险情在即,仍要求部队坚守阵地、不怕牺牲、顽强作战的做法,是违背灭火指挥原则的,是对消防战士生命安全和灭火全局极不负责的行为。当然,撤退必须要有依据,要有危险的征兆。在液化石油气火灾扑救中,要派出专人观察火情,包括燃烧罐的变化,临近罐的变化,以及罐区有可能受火势、辐射等因素影响的储罐,要善于发现情况并准确预报。液化石油气所固有的特殊复杂的理化特征,造成一旦泄漏或发生爆炸燃烧事故,便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严重的危害和惨重的伤亡。装备先进的发达国家消防队伍,面临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时,也并无十分奏效的良策,临场扑救的难度也很大。我国消防部队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在处置泄漏和火灾扑救上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教训仍十分深刻。当前,我国各城市液化石油气使用的普及率提高,每个城市(大型企业)都有不少液化石油气储罐场,包括铁路、公路的液化石油气槽罐车运输,一旦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事故,消防部队会义不容辞地率先赶往现场处置和扑救。因此,掌握正确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措施和火灾扑救战术,对避免重大伤亡、保护国家财产,保障城镇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液化石油气简介
液化石油气介绍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用途
1、民用燃气:烹调、烧水、取暖等。
2、工业用:干燥、定型、发泡、熔化金属、烘烤等。
3、农业生产:烘烤、采暖、催熟等。
三、液化石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1、密度:在标准状态下(0℃、1个大气压)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气态:Kg/Nm3液态:KG/升
丙 烷 丙 烯 正丁烷 异丁烷 丁烯-1 异丁烯
2.50 气态密度 2.01 1.93 2.70 2.69 2.50
液态密度 0.5297 0.5454 0.6010 0.5810 0.6177 0.6165
混合气气态密度为各组分在同一状态下的密度与各组分体积百分数之和。
2、比重:一物质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
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重是空气的1.5~2倍,它扩散后处于空气的下部,可以由高处流向低洼的地方,积存在通风不好和不易扩散的地方。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其比重在0.5~0.6之间。
3、体积膨胀系数
液体一般受热膨胀,温度越高膨胀得越厉害。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是水的16倍左右。因此,容器灌装时必须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液化石油气充装系数为85%(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是安全的)。
4、饱和蒸气压
正常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内的压力,就是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所谓的饱和蒸气压,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化石油气的气态、液态互相平衡时的蒸气压力,即液体的蒸发速度同气体的凝聚速度相等时的压力。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变大。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设计温度为+60℃~–40℃,是以液化气在+60℃的饱和蒸气压力来设计压力的,即以
1.57MPa为设计压力。
5、气化潜热
液体气化时要吸热,单位重量的液体气化所需的热量称为气化潜热。
气化潜热比较直观的表现是钢瓶大量供气时,由于其液体蒸发所需大量蒸发潜热,会使钢瓶温度降低,如果周围温度不太高,来不及提供所需大量热量,钢瓶的温度就会继续降低以至把周围的水蒸气凝结为露或霜,一旦发现钢瓶上有露或有白霜,即应适当提高室内空气温度或降低液化石油气的用气量,否则液化石油气压力会因室温低而降下来,以至影响正常供气。1千克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约96.117Kcal的热量(一个物理大气压沸点时)。
6、闪点
在一定的温度下,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蒸发为气态,而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可以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当这种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瞬间火花,这种火花即为一瞬间发生的燃烧,称为闪燃。气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就称为该气体的闪点。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闪点都很低,如丙烷为–104℃、丁烷为–82℃、丙烯–67℃、丁烯类约–80℃,即使是残液戊烷的闪点也是–40℃,闪点低意味着危险程度大,液化石油气比汽油、煤油等轻质油品引起火灾的危险性大。
7、燃点
气态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与明火接触能发生连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就称为它的燃点,也就是它的着火温度。常压下液化石油气的燃点为470℃~510℃之间。
8、沸点
液体的温度升高,液体的蒸气压也随之升高直到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液体内部也发生气化,这种现象叫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随外界压力的上升而增大,随压力下降而降低,比如高山上空气稀薄,压力小于1个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水的沸点在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是100℃,而液化石油气中的丙烷在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的沸点为–42℃,而当所受压力增加到8个大气压时,其沸点提高到+20℃。
9、露点
气态液化石油气在冷却或加压时,会凝结成露液,此刻的温度叫露点。在1个大气压时,丙烷的露点为–42℃,8个大气压时,露点值为+20℃,即由此温度继续下降,则开始由气态变为液态。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液态液化石油气的沸点和气态的露点,在同一压力的情况下是同一数值,实际上即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压力值下的饱和温度值。
10、爆炸极限
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爆炸,这种能爆炸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燃气的浓度极限称为爆炸极限,一般用体积百分数表示。在混合气体中当燃气减少到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时的那一浓度,称为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而当燃气增加到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时的那一浓度,称为爆炸上限。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为1.5~9.5%。
四、液化石油气的特性及其危险性
1、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易挥发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吸热立即挥发成为气体,体积骤然膨胀约250~300倍,急剧扩散蔓延。
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为–140℃~–40℃,危险性大,液化石油气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可被微小火星点燃,其燃烧值较高,为2.10×104~2.90×104Kcal/ m3,高于天然气的燃烧值。液化石油气的燃烧速度为0.38~0.5m/s。
低腐蚀性
液化石油气含硫量低,一般没有腐蚀性,但能使橡胶软化,使那些油脂的油漆和脂膏溶解。所以液化石油气使用的是专用高压胶管。
微毒性
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1%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险,但是,长时间接触浓度较高的液化石油气,对神经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10%时,会使人窒息。
热胀冷缩
液化石油气和其它物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比水大16倍左右。根据计算,钢瓶在装满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压力就会上升2~3Mpa。所以,只要温度升高3~5℃,内压就会超过普通钢瓶的8Mpa的胀裂限度。所以,严禁超装是液化石油气安全操作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程。
2、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
爆炸火灾危险性
液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由于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不论在寒冬或炎夏都无需加热,遇火即能燃烧。液化石油气属一级火灾危险等级。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大,遇火源就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 m/s,火焰温度高达2000℃。液化石油气热值很高,液体低发热值达11000kcal/ kg,气体低发热值为22000~26000kcal/ m3,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是,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由于它比空气重,容易停滞和积聚在地面的空间、坑、沟、下水道和墙角等低洼处,一时不易被风吹散,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物质,遇火源便可引起爆炸。因此,液化石油气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冻伤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的沸点范围较低,低温或经加压而成液体,通常贮存在贮罐或钢瓶内,一旦泄漏,液化气体大量喷出,由液态急剧变为气态,便从周围的环境中大量吸热而造成低温,若管道阀门处泄漏,会在泄漏处形成低温、结冰,严重的可能影响阀门的关闭。若检修时,有可能出现大量喷液情况,如喷溅到人体上,会造成冻伤。此外,当身上喷有液态液化石油气时感到很冷,没有及时脱换衣服,如遇火、可能“引火烧身”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用湿布或水灭火,严防事故扩大。中毒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微毒性的特性,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被人吸入体内,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会使人昏迷、呕吐,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此外,液化石油气燃烧需要25-33倍的空气,缺氧导致燃烧不完全,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第四篇: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LPG)指比较容易液化,通常以液态形式运输的石油气,简单地说就是液化了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状态,在常温加压或常压低温下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便于运输及贮存,故称液化石油气。
一、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分别称为碳三和碳四。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四种。除上述主要成分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戊烷(为通常俗称为残液的主要成份)、硫化物和水等。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是从炼油厂获取。其含量约占原油总量的5%--15%。
二、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所说的液化石油气都存在液、气两种形态,液、气态处于动态平衡中。它具有一些以下物理化学性质:
(1)液态比水轻,比重约为水一半
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比重约为水的一半,约在0.50--0.60之间。组成一定时,液态液化石油气的比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2倍,密度随压力、温度升高而增加,压力不变时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所以液化石油气一旦从容器或管道泄漏出来后不象比重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和扩散,而是象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沉积,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如遇明火、火花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安全,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膨胀非常大,约增大250--300倍。
(2)易挥发性,体积膨胀系数大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比水大得多,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饱和蒸气压也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温度升高10℃,液化气液体体积膨胀约为3--4%。因此,液化石油气的贮存充装必须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论是槽车、贮罐或是钢瓶,在充装时都绝对不能充满,而应留有足够的气相空间,最大充装重量一般按充装系数0.425Kg/1,体积充装系数一般为85%
液体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液态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以后,容器内的压力就不再是蒸气压,而是液体的膨胀压力,液体的膨胀压力比蒸气压力受温度的影响要大得多,温度每升高1℃,表压上升约20--30公斤/平方厘米,如果容器全部装满液体,温度升高3至5℃内压就会超出容器设计压力而导致爆炸。因此通常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供温度升高时液态液化石油气膨胀用。所以严禁超装是液化石油气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要求。
(3)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这个特点,槽罐车、贮罐及钢瓶严禁超温使用,以免压力而超进容器的设计压力而使容器胀破,造成事故。
(4)气化潜热大
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约250--300倍,并吸收大量的热量,所在液化石油气容易冻伤人。
(5)沸点低
液化石油气沸点很低,通常都很容易自然气化使用,有时家庭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冬天使用时出现冷凝或结冰现象,很难气化,这时千万不能用火烧、开水烫钢瓶,因为钢瓶内
液化石油气受热膨胀,很可能会将钢瓶内空间充满,导致钢瓶胀裂发生爆炸。
三、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与爆炸
液化石油气为易燃、易爆危险品,火险程度属甲类一级,为危险品中最高级别。
液化石油气的引燃能量小,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大,爆炸极限为1.5--9.5%,一旦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到火种或火花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应在灌装及贮存液化气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液化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0%时,就自动发出报警号。
液化气具有以下火灾特点:
(1)火势猛烈,传播速度极快
液化气剧烈燃烧时的火焰传播速度可达2000m/s以上。当有火情时,即使是相隔很远的液化气气体或液体,也会立即起燃,形成大面积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破坏性极大。
(2)继发灾害严重
当燃烧发生时,如果气源未切断,爆燃或爆炸就经常发生。除了与空气混合的液化气产生爆炸外,还有因火势烘烤(辐射热)而导致的液化气贮罐或槽车的剧烈升温而引起的物理爆炸。爆炸后的贮存容器飞出,喷射大量的液化气,把爆炸引到很远的地方。
四、液化石油气事故应急措施
液化石油气的泄漏是极其危险的,发现漏气或着火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应切断漏气的位置,然后从上风向走近漏气的地点,关闭与泄漏点相连的阀门。
(2)严禁开或关非防爆设备,要保持其原来的状态。
(3)立即停止所有作业,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4)可利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有条件的话可用水或蒸气进行冲淡、稀释液化石油气。
(5)大量泄漏或着火时要向消防队报警。
五、进口液化石油气简介
与国产液化石油气相比,进口液化气具有以下优点:
燃烧充分完全,挥发速度快,火力强劲,火焰蓝色,使用完后钢瓶瓶底残液极少。而国产液化气燃烧不完全,火焰呈红色,质量差时会熏黑锅底,残液较多。
为什么进口液化气比国产的质量好呢?
此前我们曾经介绍过,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是含有3个碳原子及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分别俗称碳三及碳四。另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碳
五、硫化物及水等杂质。碳五沸点较高,在常温下不易气化,常被称为残液。国产液化气由于一般是未加分离的石油炼厂气,所以通常都含有少量的碳
五、硫化物及水等杂物,而进口液化气由于采用了分离工艺技术,基本上不含有碳
五、硫化物及水等杂质,而且可以分组贮存,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任意组分及配比,以获得最付佳使用效果。一般进口气只含有丙烷及丁烷,不含丙烯、丁烯等不饱和成份,所以质量较好
第五篇:液化石油气自查报告
液化石油气自查报告
民权县消防大队:
民权县西郊液化气站按贵大队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做火灾隐患自查的通知要求,我站在认真检查消防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自查自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站内的各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接消防要求进行检查定位,对消防栓、喷淋设备进行运行检验,并确保万元一失,对干粉灭火器定期检验,确保用得上能用上。
二、加强宣传,对站内的宣传警示标语粉刷一新,营造浓厚的宣传气氛!
三、加强消防意识的宣传,对站内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进入灌装区,严禁携带火种,钢瓶之间防止碰撞。
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教育,文明操作,规范操作,杜绝违反规章操作和操作随意性。
五、关键工艺环节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卸车部位采用钢管接头,灌装部位采用自动切断,防止超装,储灌区安装了气体泄漏报警器等。
六、熟悉消防报警规程、火警电话的使用方法及在第一时间报警,做到反应快,报警快。
我站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消防制度和规范进行操作,严防和杜绝发生一切安全事故。篇二:液化气自查报告表
1.燃气使用类型选填: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油、煤或柴、配餐等。
2.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液化气罐未分离、无(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燃气安全管理使用)制度未上墙、(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合格、无日检查巡查记录等。
3.整改完成时间:某年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