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行:关于做好辖区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工作
关于做好辖区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工作的通知
人行各县(市)支行、农发行南平市分行、邮储银行南平市分行、省联社南平办事处、南平农商行:
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让农民充分享受支付结算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辖区人民银行和涉农银行机构加快农村支付结算畅通工程建设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取得了良好成效。2011年9月,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覆盖至所有无银行网点的行政村,实现了金融服务“不出村、零风险、低成本”的建设目标。此外,部分县(市)因地制宜,将机具布放与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对接,满足了当地的支付结算需求。如,针对农村粮食收购大量使用现金的现状,浦城县邮储银行积极与基层粮站沟通,通过固网转账电话结算实现了粮食采购非现金结算全覆盖,得到了粮食收购部门与粮农的充分肯定。
2012年,我中支将以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为重点,继续强化农村支付结算工作,并制定《南平市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推广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附件1)。希望各地借鉴浦城县粮食采购非现金结算的先进经验(附件2),加强沟通协调,稳步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反映工作成效。
附件:
1、南平市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推广工作方案
2、浦城县粮食采购非现金结算基本做法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一:
南平市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推广工作方案
一、推广条件
1、具备相适应的银行服务功能。目前,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在主要乡镇有网点,且邮储银行的“商易通”和农村信用社的“居家银行”自助转账机具均具有本行及跨行转账功能,转账资金实时到账,能够满足销售农产品农户的需求。
2、农民具备转账结算的载体。随着社保卡的发放到位,农户手中均持有加载银行卡功能的社保卡,具备转账结算载体。
3、助农取款服务支持随时取现。我市已实现无网点行政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农产品收购款项转账到农户银行卡(或社保卡)后,需要使用现金时,农户可通过所在行政村便民服务网点支取现金。
4、农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可免除收购单位准备现金的成本,以及销售农户随身携带销货款带来的资金安全隐患。
二、粮食收购环节的非现金结算推广工作安排
㈠非现金结算推广对象:粮食购销公司、各乡镇基层粮站 ㈡推广的非现金结算方式:自助机具转账、网银转账等 ㈢推广县市:南平市辖区各县(市、区)㈣推广职责:
1、各县(市)人民银行:
⑴3月上旬,完成当地粮食购销公司及各基层粮站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基层粮站的总个数,及其所在乡镇、开户行、目前购粮款结算方式等;上报推广工作计划,包括应推广对象的个数,推广责任银行的确定,推广措施等。
⑵3月中旬,召集辖区信用社及邮储银行,召开动员会,对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推广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粮食购销公司和各基层粮站的推广责任银行;协商解决其他事项等。
⑶3-5月,督促推广责任银行落实推广工作进度,按月上报推广工作完成情况。
⑷5月末,全面完成辖区机具布放工作;上报推广工作阶段性成果。⑸5-10月,按月上报粮食非现金收购业务量。
⑹11月上旬,上报全年粮食非现金收购推广工作总结及成效。
2、推广责任银行:各粮食购销公司和各基层粮站的推广责任银行由当地人行在辖区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中确定。
⑴负责与指定的推广对象沟通,宣传非现金结算便利、快捷、安全的优势,按期完成机具布放及业务培训工作。
⑵负责深入乡村田间,结合社保卡和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做好对种粮农户的非现金结算宣传工作,为售粮款非现金结算奠定基础。
⑶5月末,完成推广单位的自助机具布放工作。⑷3-10月,按月向当地人行报告推广工作情况。
二、其他农产品收购的非现金结算推广工作安排
㈠推广行业:各地形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如武夷山茶叶收购等。推广工作务必形成规模效应,体现成效。
㈡推广职责
1、各县(市)人行:除粮食采购外,人行各支行应选定当地1至2种较有规模的特色农产品,了解目前现有的结算流程,对现金结算环节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可用的非现金替代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广。4月末上报推广工作计划。自5月起,每月上报工作进度及成效。11月上旬,上报推广工作总结及成效(应体现业务量)
2、涉农银行机构:按要求配合当地人民银行对相关农产品的收购单位或人员进行支付结算方式宣传,并推广适合的非现金结算方式工具;及时报告推广工作进度;10月末向当地人行上报推广工作总结及成效。
附件二:
浦城县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的基本做法
为了切实改变农村地区传统的现金交易偏好,培育现代农村支付环境,人行浦城县支行和邮储银行浦城县支行积极探索非现金支付业务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在购粮企业全面推行刷卡转账方式结算粮款,并实现全县粮食收购刷卡转账全覆盖。
一、具体做法
1、账户及机具准备。浦城县各粮站(个体)在邮储银行浦城县支行开立对公账户,同时以个人名义开立一张借记卡(不可透支),并以借记卡持卡人(个人)名义申请邮储银行的“商易通”自助转账机具。
2、资金准备。各粮站根据粮食收购计划估算所需转账资金,由粮站的对公账户转入粮站开立的借记卡。
3、转账结算。农民或粮食经纪人到粮站销售粮食需要转账结算时,粮站工作人员将收粮款从粮站开立的借记卡转入售粮客户的借记卡(商易通仅受理借记卡业务)。为了防范资金风险,粮站以个人名义开立的借记卡由粮站指定的一名工作人员保管,密码由指定的另一名工作人员保管,密码保管人员输入密码时,应防止泄密。
4、联网通用情况。邮储“商易通”自助转账机具可受理邮储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借记卡。
5、转账费用。按金额及本异地分段收费。
二、非现金结算的优势
1、方便购粮企业。部分售粮款实行转账结算后,粮站日常使用的现金量下降,减少了粮站保管现金及清点现金的风险及工作强度。
2、便农利农。转账方式下,售粮农民无须清点现金,也不必再将收到的现金存入银行,免除了现金搬家的烦恼。对农民来说,由于我市所有行政村都开通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售粮农民将售粮款转入银行卡或社保卡后,如需用现,可在本村支取现金,用多少取多少,既避免随身携带现金被盗的风险,又能满足日常用现要求。
3、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响应中央三农政策的配套措施,有利于以点带面,改变农村用现偏好,促进农村地区非现金结算常态化,进一步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实现金融服务不出村。
第二篇:非现金结算业务思考
非现金结算业务
非现金结算是指所有的以汇兑、汇票、支票、本票、银行卡等以转账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工具,它区别于以实物现金为支付工具,即现金结算的对称,转账结算。转账结算是指不使用现金,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的货币资金结算方式。
一、非现金结算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现金结算业务的结算方式、结算工具日益齐全。1988年人行颁布《银行结算办法》促进了非现金结算业务的发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7年《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提供了基本准则,使结算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此后,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完成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全国推广应用,搭建了跨行资金清算的“高速公路”,支付系统的变革必然带来非现金结算业务得长足发展。随着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跨行网银互联子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不同银行网银系统的互联互通,为非现金结算业务提供了一个新的跨行资金清算平台,弥补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关闭或停用期间的清算服务,缩短了跨行网银资金到账时间,有力地促进了网银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非现金结算的发展。
二、非现金结算业务事市场需求
随着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市场的逐步放开,个体粮食购销经营 者(经纪人)发展迅速,已成为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的重要合作伙伴,农户直接向收储企业卖粮的情况基本消失。我行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农产品逐步向他们发展靠拢,离柜电子支付平台功能迅速发展,收购模式发生变革。受传统结算习惯和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户依然青睐现金结算,而经纪人交易规模较大,对非现金结算需求量增大。
三、非现金结算业务大力推广
根据《关于做好中储粮系统银企直联资金集中管理网银推广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实现中储粮企业资金集中姑那里信息系统与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进行有效对接,通过网银系统对下属成员单位资金适时进行查询、归集、下拨和对外结算,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中储粮各成员单位在工行开设了网银。
四、非现金结算业务体现的明显优势
1、丰富了结算手段。农发行在结算方式与结算工具上与商业银行有较大差距,不具有可比性。农发行现有结算方式,已无法满足开户企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结算方式的需求。致使一些企业将大量资金转至其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中,而不回笼至农发行存款账户中,无形中增加了农发行对企业资金的监管难度。开办网银业务后,增加了企业可选择的结算方式,企业可以利用网银随时进行资金支付,且不受交易时间、地点的限制,在授权金额内可自有转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对结算方式的需求。
2、降低了农发行现金交易量。收购旺季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企业及准政策性贷款企业大使用要现金进行支付,而目前全市大部分支行已不再办理现金业务,因此无法满足企业收购旺季时需要大量现金的需求。开办网银业务后,农发行可以利用网银业务将资金转至工行网银账户,企业可以通过网银账户支取现金用于支付,这样即转移了农发行现金交易量,而且还减少了农发行现金代理费用支出。
3、增加了结算业务收入。企业从农发行存款账户支取现金以及办理同城转账业务,农发行不能从中收取任何费用。而开办网银业务后,不论企业是通过网银账户支取现金,还是进行转账,农发行均可以从中收取跨行转账结算手续费,网银转出资金交易额越大,农发行增加的结算手续费收入也就越多。
4、减少了农发行会计操作业务量。开办网银业务后,农发行只需要办理将资金转至网银账户一项操作即可,企业通过网银将资金支付给交易对象的各项操作,就不需要通过农发行会计部门进行操作,转移了农发行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相对降低了会计人员的操作风险。
五、我行非现金结算存在的不足
1、企业信息存在外泄风险。与工商银行开展网银合作,农发行客户的一些重要交易信息就与工商银行共享,工商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开展对企业以及交易对手的公关力度,逐步渗透农发行的贷款企业,甚至存在挖走农发行客户资源的风险。
2、结算资金常有滞留。企业将资金通过网银汇回时,当天回到网银账户后并不能立即转至农发行账户中,而是需要在工行网银账户上滞留一天。企业通过网银支付时,也可能存在当天不能全部支付的现象,部分未支付的资金也将在工行网银账户中滞留一至两天时间。不论是网银资金的汇回,还是网银资金的支付,都存在资金在工行网银账户中滞留的现象。
3、需大力加强信贷主管审核的力度。通过网银进行资金支付时,也需要信贷员进行多次审核:首先要对企业申报的支付资料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的结果将企业需要的资金转至工行网银账户;其次是企业通过网银账户进行资金支付时,要适时跟踪监测查询企业资金支付情况。这样不仅增加了信贷员审核的工作量,还增加了信贷员对企业资金监管的难度,以及发生支付风险的可能性。
六、我行加强非现金结算业务监管措施
我行在2011年7月检查收储企业网银使用时发现网银使用不规范,没有能实现非现金结算减轻现金供应压力和提高结算效率的目的。针对此问题我行结合规范管理提出了《关于加强政策性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通知》八条措施的函。在非现金结算网银业务上,首先是与企业明确了《关于做好中储粮系统银企直联资金集中管理网银推广工作的通知》和《晋中市分行推广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规范了企业各类账户的开设;其次,在企业自愿接受我行的监管的情况下,我行多次与市县工 行联系完成了企业网银账户的实时查询,做到了账户的监管;三是,按照《寿阳县支行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收购资金支付,要求企业收购先使用自有资金启动,在启动收购后我行客户经理应认真核实企业收购码单和实际入库数量情况的基础上,按收购入库进度提交支付审批会审议,经支付审批会审议批准后,财会部门凭支付通知单,办理资金划转手续,要坚持先收购入库、后收购资金结算的原则,严格落实收购资金钱随物走、购贷销还、专款专用、库贷挂钩、封闭运行的管理要求;四是,通过网银二次汇划的资金,我行要求客户经理要每日登陆网上银行查看企业资金支付情况,查看网银账户支付收购款项,是否按要求付给了收购经纪人或售粮人,防止收购企业通过该账户挤占挪用资金;五是,实行责任人约谈管理,对不能严格履行封闭运行管理要求,形成风险隐患,我行将届时实行责任人集中风险约谈制度,通报事件,提出整改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规范网银业务后,多重效益显著
在规范网银后,体现出了节约、方便、快捷、节省、安全。
(一)节约。我行运营成本降低,以中储寿阳直属库为例,从2011 年8月到现在,我行共通过工行网银回笼轮换资金7389万元,支付轮换收购资金14780万元。按照工行现金服务费费率1‰计算,节约成本221690元,经济效益显著。
(二)方便。把银行搬到了企业的财务室,让企业财务人员 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弥补了农发行网点少,固定上班时间对外办理业务的缺陷,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对外资金结算工作。
(三)快捷。通过收单POS、商务卡、网上转账等现代化的电子支付结算工具,不受银行上班时间的限制,可大大减少现金结算量,使企业结算更加便捷,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
(四)节省。减少财务人员天天跑银行,到柜台办业务所带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耗费,减轻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企业办理结算业务的成本。
(五)安全。企业不需要备付大量的现金,还可以防止收到假币,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现金被盗抢、丢失的案件发生。
从更高的层面上讲,非现金结算有助于减少我行直接投放现金量,缓解我行现金供应压力,降低现金成本,丰富我行结算服务手段,提高我行金融服务水平。由最初的“要我用”逐渐向“我要用”转变,这对于提高企业支付结算效率,进而提升农发行支付结算服务水平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三篇:浅议如何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
在农村信用社实际经营活动中,由于非信贷资产占用额度大,账龄时间长,责任人员变动频繁,管理弱化、效益低下、潜在损失没有得到较好地控制。因此,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是规范非信贷资产管理、控制非信贷资产风险、提高整体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客观需要。本文拟就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浅谈几点建议。
一、明确分类目的和原则。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置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为下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打下基础。工作中,应善握四个原则,即:风险原则、真实原则、审慎原则、动态原则。所谓风险原则,就是以非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以预计损失程度为主要分类标准。所谓真实原则,就是广泛搜集非信贷资产的各类信息,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与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所谓审慎原则,就是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评估,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类别,对减值迹象判断困难或计量精确性受到影响的,应运用审慎的专业判断和稳妥的分类方法。所谓动态原则,就是当出现有可能影响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因素时,应适时、动态地对相关资产进行重新认定与分类。
二、掌握分类的核心定义。非信贷资产是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根据风险和损失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安全性和风险性两类。安全性非信贷资产是指无风险或风险很低的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周转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等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指有风险或风险程度较高的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类资产、委托及代理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历年亏损挂账等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按照风险和预计损失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非信贷资产。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是:正常类: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能够正常回收,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资产及收益会发生损失。其基本特征为“一切正常”。关注类:资产未发生减值,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其基本特征为“潜在缺陷”。次级类:资产已出现显著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其基本特征为“缺陷明显,损失较小”。可疑类:资产已显著减值,即使采取措施,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其基本特征为“肯定损失,损失较大”。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其基本特征为“基本损失”。
三、把握分类的方式方法。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信贷资产的形态、对象、权属、账龄等因素,对不同的非信贷资产相应使用风险分类法、账面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专家判定法等分类方法进行质量分类。所谓风险分类法,就是根据资产账龄、交易对手履行合同和债务偿还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投资类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所谓账面价值法,就是根据资产的特性、合同及账面的价值,能直接确认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将资产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和损失程度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历年亏损挂账等。所谓可变现净值法,就是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是指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相关处置税费后的金额。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可(已)变现净值;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主要适用于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所谓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是根据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估算投资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主要适用于投资类资产等。所谓专家判定法,就是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专家组综合判研确定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资产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使用上述分类方法确认损失的资产。专家组由各级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
第四篇:浅议如何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
在农村信用社实际经营活动中,由于非信贷资产占用额度大,账龄时间长,责任人员变动频繁,管理弱化、效益低下、潜在损失没有得到较好地控制。因此,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是规范非信贷资产管理、控制非信贷资产风险、提高整体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客观需要。本文拟就做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浅谈几点建议。
一、明确分类目的和原
则。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置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为下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打下基础。工作中,应善握四个原则,即:风险原则、真实原则、审慎原则、动态原则。所谓风险原则,就是以非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以预计损失程度为主要分类标准。所谓真实原则,就是广泛搜集非信贷资产的各类信息,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与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所谓审慎原则,就是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评估,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类别,对减值迹象判断困难或计量精确性受到影响的,应运用审慎的专业判断和稳妥的分类方法。所谓动态原则,就是当出现有可能影响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因素时,应适时、动态地对相关资产进行重新认定与分类。
二、掌握分类的核心定义。非信贷资产是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根据风险和损失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安全性和风险性两类。安全性非信贷资产是指无风险或风险很低的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周转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等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指有风险或风险程度较高的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类资产、委托及代理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历年亏损挂账等非信贷资产项目。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按照风险和预计损失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非信贷资产。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是:正常类: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能够正常回收,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资产及收益会发生损失。其基本特征为“一切正常”。关注类:资产未发生减值,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其基本特征为“潜在缺陷”。次级类:资产已出现显著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其基本特征为“缺陷明显,损失较小”。可疑类:资产已显著减值,即使采取措施,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其基本特征为“肯定损失,损失较大”。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其基本特征为“基本损失”。
三、把握分类的方式方法。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信贷资产的形态、对象、权属、账龄等因素,对不同的非信贷资产相应使用风险分类法、账面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专家判定法等分类方法进行质量分类。所谓风险分类法,就是根据资产账龄、交易对手履行合同和债务偿还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投资类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所谓账面价值法,就是根据资产的特性、合同及账面的价值,能直接确认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将资产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和损失程度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历年亏损挂账等。所谓可变现净值法,就是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是指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相关处置税费后的金额。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可(已)变现净值;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主要适用于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所谓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是根据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估算投资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主要适用于投资类资产等。所谓专家判定法,就是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专家组综合判研确定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资产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使用上述分类方法确认损失的资产。专家组由各级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具体工作中,应根据实际,决定采用的分类方法,省联社制定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方案》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已经进行了明
确。
四、严格分类的操作程序。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过程包括初分、初审、认定三个程序。一般操作流程为:初分人员核对会计核算科目,各类非信贷资产的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务均要相符;归集整理档案资料,由初分人员按风险分类要求,收集完善分类信息资料,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准备工作;填写分类工作底稿,对风险分类做
出初步判断,提出初分理由和初步分类意见,并按要求制作工作底稿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并呈交风险分类工作小组进行初审;填写《风险分类认定表》初分意见及初分结论;联社风险分类工作小组确定初分结果,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初审意见,将初审结果及相关资料连同核查报告提交联社非信贷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由非信贷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审核意见,连同相关资料一并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联社非信贷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查,将分类调整情况反馈风险分类工作小组,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对需要调整的内容逐笔进行现场核查;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分类认定意见,确定认定结果;确定或调整分类结果,初分人员登记台账。
五、建立健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农村信用社应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严掌握分类标准,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非信贷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状况,不断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非信贷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降低不良非信贷资产的责任人。要通过对每笔非信贷资产的调查、分析、分类和动态监测,发现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控制、防范和化解存量资产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定期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占比、预计损失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建立健全非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保障信用社资金安全。应定期开展非信贷资产的清理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认真核对账务,理顺债权债务关系,保证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为分类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应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要求,合理确定各项考核监测指标,重点考核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化解情况等,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并向监管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有关情况。监测指标包括: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非信贷不良资产预计损失额、非信贷不良资产率、非信贷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等。
第五篇:人行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人行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上半年,我支行在xx市中心支行党委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各上级行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窗口指导,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地方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至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57亿元,比年初增加4.93亿元、增长20.87%,同比多增1.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19亿元,比年初增加4.03亿元,增长33.18%,同比多增1.45亿元,呈现出存、贷款同步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积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一)积极传导货币政策,强化“窗口指导”作用。今年来,我支行结合经济金融运行的新形势,着力加强窗口指导,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改进信贷管理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特别是在“6•19”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及时通过政府灾后重建动员大会提出金融支持灾后重建措施意见,从强化金融服务职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面恢复和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等方面,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全方位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政府金融工作联席会、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和政银企会商会议等平台的作用,积极宣传货币政策,正面引导社会预期,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针对农业生产和中小企业特点及需求,改进信贷管理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切实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引导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一是针对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的大量资金需求,及时向上申请支农再贷款,满足农村信用社合理的再贷款申请,确保流动性充足。二是灵活施行优惠政策。如对因灾到期无力偿还的贷款,在核实受灾户受灾情况、保全信贷资产的同时,予以一定时期宽限,并酌情减免罚息。对新发放的受灾户小额贷款和有信誉、有潜力的受灾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不上浮或少上浮政策。三是根据受灾实际和灾后生产自救的需要,引导辖区银行业机构在授权授信、信贷准入标准、受灾客户合理展期和信贷资金新增需求等方面予以支持。四是突出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支持农村住房重建,加强对受灾种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公司+农户等信贷方式,满足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种养殖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修复农用设施等信贷资金需求;加强对受灾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信用良好、经营正常但因灾造成偿债能力下降的企业;对企业因灾无力偿还的贷款,允许合理展期,符合条件的积极给予新增授信支持。
(三)鼓励引导信贷产品创新,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上半年,我支行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办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成功发放首笔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70万元,进一步丰富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式,为帮助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同时,认真做好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结合实际开展民间借贷及非法金融活动、“三农”金融服务、担保业运行状况等定点风险监测。加强对地方经济金融和农村信用社监测分析工作,密切关注农行股改后业务发展状况及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积极关注地下钱庄、洗钱、制贩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情况,并及时跟踪、反馈改革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强化经济金融运行监测,扎实提升调研信息工作水平。一是做好定点监测工作,继续做好工业企业景气调查、大型企业商品交易价格、人民币汇率改革、房地产市场支行等各项监测分析,及时反馈宏观政策效应和社会各界预期。二是加强政策实施跟踪调查,先后完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商业银行房贷利率调整、小型工业企业贷款情况、落后产能行业信贷情况、海峡两岸签署ecfa、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二套房贷认定细则出台等58项快速调查工作,上报信息74条,调研文章18篇,快速反应能力稳步提高,调研信息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数据核查制度,通过贷款卡年审,对各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和核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提高数据质量。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至6月末,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026户,评定信用农户6420户。加大征信宣传力度,结合全国第三个“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联合有关金融机构,深入上市公司--xx圣农发展公司开展征信知识进企业宣传活动,上半年先后开展宣传活动6次,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着力提升外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密切关注后金融危机时期辖区企业出口经营状况。洪灾发生后,我支行还开辟了外汇服务绿色通道,努力满足企业进出口核销需求,为出口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外贸出口。上半年,共发放出口核销单102份,核销金额112万美元。切实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工作,至6月末,全县15家外商投资企业已全部完成年检,年检率为100%。
(三)努力改善城乡支付结算环境。以“非现金支付结算成果深化年”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在全辖各金融机构中对非现金支付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同时强化监管手段,将各行(社)任务完成情况与组织开展检查的频率和次数相结合,有效推动辖区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不断增长。上半年,辖区银行本票和通存通兑业务分别同比增长了6倍以上,非现金结算业务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此外,还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银行卡犯罪联合专项行动。
(四)切实加强账户管理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等业务的检查,先后组织组织人员对农发行、农信社开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业务的检查,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整改。同时,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行政许可操作程序,加强账户行政许可档案管理,切实防范法律风险。至6月末,新增核准类账户119户,撤销核准类账户66户,没有发生违规核准账户现象。
(五)不断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积极维护集中核算系统营业网点的安全稳定运行,合理设置核算岗位,强化日常核算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组织会计核算,上半年实现会计核算“零差错”。同时,为有效防范业务风险,保障资金安全,上半年还认真组织开展了对本行支付结算规范化管理情况的现场检查,通过对岗位设置、会计核算、账务核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票据凭证传递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检查等各项工作的检查,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措施,强化业务规范化管理。
(六)继续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着力加强反洗钱“情报网”建设,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主观分析排查,主动报告涉嫌洗钱及相关犯罪的重点可疑交易线索,同时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联系沟通,上半年共上报人民币可疑交易1份。认真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组织人员完成对农发行光泽支行的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向被查单位反馈意见、提出整改建议。切实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反洗钱专业技能,上半年共举办3次36人次反洗钱业务培训。此外,还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摆放宣传折页,电视动漫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七)切实履行国库公共服务职能。及时准确办理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工作,上半年各级预算总收入27611.71万元,同比增长91.92%。其中:中央级收入4935.68万元,省级收入2895.51万元,县级收入19780.52万元;预算支出4187.93万元,同比增长19.53%。加强对退库、支拨工作的监管,未发生违规现象。至6月末,共办理预算收入退库22笔,金额595万元,办理预算拨款844笔,金额17562万元,预算收入更正6笔,金额89万元。同时,积极加强与首批新业务系统上线运行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共同推进国库横向联网建设。
(八)努力完善人民币流通管理。组织召开辖区人民币现金收付座谈会,还邀请多家企事业单位及部分个体经营户代表参加,切实提高银行办理人民币现金收付业务服务质量;加强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及时准确把握全县人民币流通状况。组织人员对金融机构现金供应的券别结构、残损券兑换、假币收缴与鉴定等进行不定期抽查。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反假币宣传工作。
三、完善内部管理,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一)严格财务制度,切实加强各项财产管理。认真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严格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合理开支各项费用,按季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分析。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报废等手续,按时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核算,做到了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认真开展网络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试运行工作,做好新旧系统数据的核对和调整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二)完善内部管理,确保办公体系正常运转。加强法律事务工作,对3次现场执法检查进行了法律事务审核,确保执法检查规范合法。认真做好档案及保密工作,完成2009各类档案资料收整归档工作。强化要害岗位人员行为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工作,完成2009行员考核工作,评出优秀行员3人,优秀专业技术职务3人,无不称职行员。结合开展“我为大家上一课”活动,切实做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汛期日常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维护工作,有效促使办公体系保持信息畅通、网络安全、运转正常。
(三)强化节能宣传,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各项公共能耗管理,积极推进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并认真做好能耗数据统计工作,确保2010年节能目标顺利实现。积极开展节能宣传,结合“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开展了节能降耗“四个一”活动,向每位员工发放一份低碳生活宣传册,展出一期以“节能攻坚,全民行动”为主题的节能宣传板报,组织开展一次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我为节能进一言”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大家参与节能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支行节能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加强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
(一)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重点围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廉政准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以及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等多个专题开展了学习,上半年共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7次。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金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履行基层央行职能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进一步增强了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宏观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切实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理论培训,创新形式,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我为大家上一课”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业务普及大家讲”等形式,讲解理论知识,传授岗位业务,分享经验心得,以讲座的形式,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基层人民银行有效履职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带动全行干部职工提高理论素质和岗位技能。
(三)扎实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坚持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制度化落实经常化,以多样性促进实效性,努力构建形势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支行领导率先垂范作形势报告,带头通过宣讲辅导的方式,结合经济金融热点、上级精神传达、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为全行干部职工作报告,开讲座。各股室、党工团也都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和学习交流讨论会,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宣传格局,推动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四)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如开展一次“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谈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的专题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组织一次学习《廉政准则》知识测试,召开庆祝建党89周年党员座谈会等,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观念、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二是深化党课教育活动,拓宽党课的内容与形式,内容从党性、党纪教育教育扩展到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形式从每季一课扩展到每周一讲。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上半年1名预备党员顺利转为正式党员。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主动接受全行员工监督,上半年支行主要领导因私用车主动上缴汽油费14次,金额750元,在廉洁自律方面带了好头。各股(室)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范工作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
(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周小川行长在人民银行反腐倡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廉政准则》、《中国人民银行反腐倡廉教育学习资料》等有关内容;结合组织观看“廉政启示录”资料片,对员工开展警示教育;召开要害岗位工作人员警示谈话座谈会,并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员工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此外,还开展了“廉政警言警句”每月一提示活动。
五、深化职工建家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一)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创造一流服务为重点,紧紧围绕业务工作,先后五次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上级行组织的各类“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活动,其中,在南平中支组织的“国库业务知识竞赛”中,1位员工还取得个人第三名的良好成绩。
(二)认真开展“讲文明、重礼仪、树新风”活动,积极号召践行文明礼仪活动,切实推进节约型央行建设。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向全行员工发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逐步培养员工的节约意识,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方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庆元宵”游园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组织女职工外出参观学习、“五一”登山健身等系列活动。
(四)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自觉开展个人诵读活动,并在广泛诵读的基础上,邀请外单位专业人员为员工举办诵读辅导讲座,并在全行范围内举办一次中华经典诵读竞赛活动,以活动促诵读,以诵读促学习。
(五)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行干部职工中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全县灾后重建、扶危济困、捐献捐助及科普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情暖光泽、文明关爱”活动,认真落实好挂点村特困群众的帮扶任务,向10户特困农户送去慰问物质和资金;组织干部职工先后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42万元,“6•19”特大洪灾发生后,向辖区受灾群众捐款5600元,还多次组织人员深入挂点村,为受灾群众送去灾后急需的物品,并积极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此外,还派志愿服务者与挂点社区共同做好灾后城区公共环境卫生清理及灾民安抚工作。
六、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做好货币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围绕灾后恢复生产和支持海西绿色腹地特色强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调研信息工作力度,着重加强对宏观金融政策实施效果以及经济金融运行热点、难点的调查反映。三是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四是深入开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业务竞赛活动,进一步调动员工参赛热情和积极性,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深入,成效突出,推动各项工作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