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法上的最低税负制度
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法上的最低税负制度
国家为经济或者社会目的而对于一定之经济或者社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时,有时可能由于规范计划不够周详,以至于经个别纳税义务人精心从事税收筹划后,产生高收入者竟然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或者其税收负担远远低于一般纳税义务人的情形。于是,为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或者为维护税收负担之公平分配,以符合量能课税原则(实质课税原则),而有最低税负原则之提出的税收改革方案。
可选择的最低税负制度(Alternative Minimum Tax,下文简称为AMT)有其自己的定义、不予计列、扣除、抵免以及税率,它是一套完全独立的税收制度。它的复杂性是我们在税制中人为创造的并且还没有什么用处,其试图限制纳税人适用一些税收优惠措施。引进它的初衷是想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能承担税负,而不管其是采用税收庇护还是避税的手段。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发现其最初的简单使命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功能日益弱化。
1969年1月,美国财政部长约瑟夫W巴向国会通报说在1966年纳税年度里155个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纳税人没有缴纳一分钱的联邦个人所得税。这条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1969年国会收到的选民来信中声讨这155个纳税人要远远多于越南战争。国会于年底通过了最小税负法案,以防止富人利用税法而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联邦所得税负。无论是最初的最低税负制度还是它的后续制度――可选择的最低税负制度,过去只是适用在一小部分的高收入家庭中。但是由于税法限制其改变,导致其由“阶层税”很快变成了“大众税”。
最低税负制度最初目的只是针对1%的最富有人群。早些年前,对绝大多数的纳税人来说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忽视它的存在,但是由于通货膨胀以及纳税人实际收入的逐渐增长,尤其是国会在80年代中期决定它不适用指数化调整,因此导致可选择的最低税纳税人数量飚升。1997年有605000纳税人,到2008年则有390万人,2010纳税人数则是420万人,据估计2011年则达到创纪录的430万人。据预测2015年纳税人将达到2700万人。
可选择最低税负制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年收入在10万至1 / 4 20万美元之间的纳税人在2005年只有13%的人按照此税制纳税。不过仅仅一年之后,他们中将有75%的人适用此项制度。
说起来不可思议的是,它并没有实现确保富裕的美国人按其照章纳税的目标。美国财政部预测2006年度符合可选择的最低税负制度的纳税人中,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纳税人有6600多人和收入超过70万美元的有1300多人,但是这些人将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税收规避措施从而不会缴纳一分钱的税款。可选择的最低税负制度本来只是作为解决一小部分纳税人的税收公平问题,不过现在对几百万纳税人来说却变成了复杂的、不公平的和没有效率的累赘。其实现在按照这个税制纳税的纳税人基本上都不是其目标纳税人。
1969年国会通过此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纳税人利用所得税的优惠措施进行避税的可能性,从而使税制更加公平,间接促进社会公平。不过在最低税负制度施行四十余年后,却又产生了新的社会不公问题。其既有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也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过犹不及的设计结果,反而使它产生分割最低生存费用保障的不公平结果,导致原本属于最低税负制度促进平等上的优势也被带走了。
2001至2006年间,总统布什进行的减税改革,减轻了常规税制下纳税人的负担。但与此同时,由于各种扣除的增多,却把更多的纳税人“赶入”了缴纳最低税负制度这一更高税收的行列。中产阶级抱怨说,他们只是想根据税法,合法地降低一些税款,合法地要求符合条件的被抚养者的扣除,要求购房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要求已缴纳的州个人所得税的抵免,但正是这些合法的扣除和抵免,却不会给他们带来好运,而是使他们不得不按税负更高的规定来纳税。
最低税负制度的高度复杂性是纳税人最不满意的地方。而这种高度复杂性导致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有能力聘请专家顾问以避免财产被侵害。除了在交易上承继了普通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毛病之外,在规则和遵从上的复杂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53条到59条条文极其复杂难懂,就连不同的书籍对同一内容的解释都有发生相互矛盾的情况,已经到了连专家也大感困惑的地步。为了遵从最低税负制度和普通联邦个人所得税两套规则,纳税人除了必须要对一般规定熟悉之外,还必须知道如何区别它们,才能正确的填好自己应该填的那份申报表。普通纳税人填写的是1040号表格,但是当纳税人发现自己有可能适用2 / 4 最低税负制度时,根据美国国内收入局网站上的填表要求,则须要先填写复杂的6251表。然后比较两者的数字,如果有某些符合规定的结果时,就要按6251表上面的规定申报。在记录保存方面,普通所得税制上的扣除、延期征税的相关资料记录都要保存。这都增加了纳税人对税法遵从的复杂性。最低税负制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把税收筹划复杂化,尤其是对那些纳税人不知何时自己会适用其规定,或者是前些年适用过而现在又不需要适用的纳税人。
AMT法案给纳税人带来了麻烦,于是,美国媒体、专家和大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了以下问题上:AMT制度如此复杂,而且违背了当初制定该制度的初衷,为什么不能把它彻底废除或制定永久性的修改方案呢?
舆论普遍认为,立法者一直不对该税制作出根本性修改,最有可能的理由便是,政府不愿意把收入潜力如此巨大的这扇门彻底关上。一些税收政策分析专家表示,在正常个人所得税制外衍生出的AMT税制原本是象征意义远高于实质意义的,所能收上来的税款十分有限,作用无非是平息社会对于所得极高但税负却极低的人的反感,并不能根本解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然而,该制度未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设计缺陷及布什的减税改革,大大加快了本不应缴纳AMT的中产阶级落入“罗网”的速度,这却使政府无意中意识到AMT已日益变成了一座“金矿”。根据测算,如果彻底让中产阶层停止缴纳AMT,未来10年内美国联邦政府将产生1万亿美元的财政缺口。所以,面对AMT将带来的可观的税收收入,国会很可能是故意“将错就错”,走一步看一步。
“我一直怀疑国会真想彻底修改AMT,因为这是一种不带‘增税’字眼的变相增税。”一位网民这样说。而《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蒂夫·福布斯的态度更加鲜明。他说:“AMT是一个典型的华盛顿术语,哪来的‘可选择性’?哪来的‘最低税额’?它其实就是‘强制性最高税’。政治家可能永远也不会废除它。或许AMT正是从他们的角度上看是‘可选择的’。”
尽管此制度存在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前景并不明朗。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其“公平税收法案2012”(Tax Fairness Act of 2012)中提出建立所谓“巴菲特规则”,废除富人的“可选择的最低税负制度”(AMT),拟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纳税人征收至少30%的税率。可惜此法案在美国参议院被共和党拦住了,未能通过。/ 4 最低税负制度在美国的实践告诉我们:税收公平、税收效率与税制简化是相冲突的。在现代社会,要实现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不得不以税收制度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代价。各项税收原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能在最低税负制度中得到根本性的调和。任何一个国家在准备引入最低税负税制度时,都应当注意这一点。/ 4
第二篇:台湾地区个人最低税负制
科
目:商
报告题目:授课教授:张学生姓名: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经济法学硕士班
标
法 欧盟地理标示之现况
勇
凡
存
裕
欧盟地理标示之现况
一、前言:
在商标形式方面,任何具有图示可能性之图样,均可申请为欧盟共同体的商标。特别是:文字(包括:人名、描绘、字母、数字)、商品之形式或包装,使得事业之商品或服务,能够让此图样与其它事业之商品或服务相区别。另外,在商标注册方面,分为绝对注册阻却事由(第七条)与相对注册阻却事由。其中,绝对注册阻却事由如下﹕
一、图样如不属第四条情事,且商标不具有识别力者,不予注册、二、说明标章商品之标示或服务之提供所表示交易中种类、质量、数量、目的、价值、地理名称或商品之制造时间等、三、普通日常用语或交易上善意且长久惯行所通用者、四、标章系为:
1.来自商品本身之种类之形式者;
2.用以达成技术效果所必要之商品形式赋与商品重大价值之形式者标章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五、标章足以欺罔公众者,例如商品或服务之种类、质量、地理名称等、六、标章未经主管机关之许可,而依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应予拒绝者、七、非属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所规定之标章,具有特定之公共利益之徽章、徽记、纹章者。但经主管机关许可其注册者,不在此限、八、标示葡萄酒之标章,包括地理标示或源自该地理标示,或标示烈酒之标章,而该葡萄酒或烈酒非产于该来源地者、九、注册阻却(障碍)事由如仅存在于一部的共同体者,亦适用前揭规定(即第七条第一项)、十、商品或服务之标章,因其使用而取得识别力者,如欲申请注册,不适用于前述二、三、四点。(第七条第三项)。
相对注册阻却事由方面,即相同或近似之商标及同一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第八条),经较先之标章权利人对已申请注册之标章提起异议之情形,其理由为:
1.与较先之标章构成相同且商品或服务构成同一者;
2.因与较先之标章构成相同或近似,且该两标章所包含之商品或服务之同一或类似,于较先之标章所享有保护之范围内,使公众产生混淆之虞;此混淆之虞,包括该标章对较先之标章产生联想之虞。
因此在申请商标注册之际,地理标示之保护即规定在绝对注册障碍事由中。而相对注册阻却事由中,亦有以混淆之虞加以排除其可能之适用。对于美国或保护地理标示较弱之国家而言,仅以「消费者有混淆误认之虞」作为地理标示之消极保护要件,而并未将葡萄酒或烈酒作为一强制规范。若以此而言,类似美国在商标法下保护地理标示,但并未对葡萄酒或烈酒加以特别保护,也并未对地理标示定义予以阐释,仅能说对于特定范围之葡萄酒或烈酒,和其它商品之地理标示或商标的保护相同,因此保护比起TRIPs规定,可能未达其规定标准。
商标权虽具有绝对性,但法律亦设有效力之限制规定,即如有下列情事,不得于交易中禁止他人使用其标章﹕
一、姓名或地址、二、种类、质量、数量、目的、价值、地理名称或商品之制造时间或服务之提供,或商品或服务之其它特性之标示、三、该标章有必要标示其商品之目的,特别是配件或零件,或服务之目的以上应符合产业或商业之诚信惯例使用该标章。
如前所述,虽然欧盟商标条例已提供了地理标示的保护,但仍有部份国家对地理标示单独立法,作更严格的保护和规范。由欧盟商标条例中的绝对注册阻却事由中,第二、五、八项直接规定了地理标示的不予注册事由,仅管没有规定地理标示之定义,但是已经把基本精神规范于其中,并且可以阻绝伪标之地理标示商品的注册。
二、欧盟地理标示的案例:
欧洲法庭在Windsurfing Chiemsee对Boots and Attenberger一案之判决书中再次重申地理标示作为商标之审查重点,为统合各会员国之商标法而于1988年12月制定之首次会议准则第三条第一款c项说明可能遭核驳之地理名词商标包括:
一、该地理名词所指称之地点会让一般消费者直接联想到该商标所指定之商品;
二、该地理名词所指称之地点可能在未来被相关产业当作与该地理名词商标所指定之商品有关之地理标示。
判决书上亦明示,适当修改地理标示之审查实务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审查虽须依居住人数而定,但更重要的考虑点是如何合理地推断一地理名词是否可能被当作指定产品或服务之地理标示,特别是在评估一地理名词是否会被当作地理标示使用时,应注意消费大众对该地理名词之熟悉程度,并比较所牵涉之指定产品或服务与该地理名词所指称之地点是否有关联。若一地理名称对消费大众而言知名度甚低,则该地理名词商标应可注册;即使是著名的地点,但其知名度与指定商品或服务完全无关,且该地点的特性在合理地推断下不可能在可知的未来被当作相关产品或服务之地理标示使用时,仍可获准注册,如:英国杂志(England Magazine)被注册为商标。
欧洲法庭之判决书中说明,若为商品标章时,所谓「地理标示」通常指产品制造地,但也可能指产品设计地或其它与产品有关者;若为服务标章时,则通常指提供服务者之所在地或提供服务之区域。
其中地理名词「Blackpool」(黑泽,英格兰西北部之城市),不能获准注册在T恤或矿石上,因有说明产品是来自黑泽之纪念品之意,即使T恤或矿石是在当地设计或制造的也不行;同理可知,地名「Cotswolds」(科兹窝德山,位于英格兰西南部)亦不能使用在纪念品上;而地名「Bond Street」(庞德街)不能注册在珠宝类产品,因当地以珠宝零售驰名。至于不具知名度之地名是否可作为产品之地理标示,则尚有争议。
依该准则第三条第一款规定评估一件地理标示能否注册时,是否应把第六条第一款b项列入考虑?欧洲法庭认为:「依该会议准则而言,系以公众利益为主,亦即与欲申请注册之商品或服务有关之描述性符号或标示必须让任何人都能够自由使用,而不能由单一个体独得专用权。」
三、英国地理标示:
依英国现行实务,下列审查方式适用于新申请或审查中之地理标示:
一、地理标示针对人数不多之地名:
人口数少于一万之英国地名基本上是可注册的,但有下列情形时则不能注册:
1、此地名在指定商品或服务或非常相近之指定商品或服务上享有相当之知名度;
2、此地方之特性让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其地名有可能被当作产品之地理标示;
3、申请案涵盖之服务为具有地方特色之服务,如美发或橱窗清洁等,且当地之人口数超过五千人。
举例说明,位于农业地带之小城镇East Anglia(东盎格鲁)不能注册在天然产品,如水果及蔬菜上,但可能可以注册在经过加工之天然产品,如啤酒,只要当地并非以生产啤酒闻名。
若地理标示违反准则第三条第一款c项之规定而遭核驳时,即使申请人要求限定其指定商品为不包括来自当地之产品亦无法免除其被核驳;惟若申请人要求限定其指定服务为不包括具有当地特色之服务,则可能可挽救因违反首次会议准则第三条第一款c项之规定而遭核驳之地理标示名称。
二、地理标示针对人口数较多之地名:
人口数超过一万之地理名词依法是不能注册的,但仍须考虑:
1、此地方之知名度如何?
2、当地著名之商品及服务有哪些?
3、此地之其它特色,包括其面积。经合理的评估后,若认定欲申请注册之地理名词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被当作指定商品/服务之原产地标示者,仍可取得注册。
三、地理标示之湖名、海洋名及山名:
海洋名若使用在具有其特色之服务或商品时将不予注册为地理标示。如:Mediterranean(地中海)不能使用在运输服务,而Atlantic(大西洋)不能使用在鱼类产品。欧洲法庭在Windsurfing一案之判决书上亦有对此加以说明:
「若一般消费者认定一地理标示所指称之湖泊系包括湖岸或其邻近区域,则不能排除该湖泊名称被当作某些产品之可能,包括本案之运动服等之地理标示。」地理标示与海洋、湖泊或山名有关时,能否注册之关键就在于其知名度,以Windsurfing 一案而言,Chiemsee湖以户外运动(如滑水)闻名,故在评估地理名词商标Chiemsee能否注册于运动服时,须列入考虑。
四、伦敦自治区以外之其它行政区名:
伦敦自治区因知名度高,不得注册为地理标示。至于其它行政区名称,因较少被当作产品之地理标示,故通常可注册为地理标示。
五、国外地名: 若国外地名位于欧洲境内,则人口数在十万人以下之地名应可注册为表彰商品或服务之标章;惟若作为服务标章,则其所指定之服务项目若可以从海外直接提供服务给英国国民,如金融服务,则不能获准注册;此外,若地名在指定商品或服务上享有相当的知名度,亦不能注册为地理标示。
一般而言,人口数超过十万人以上之地名即使在指定商品或服务上并未享有知名度原则上不能注册为地理标示,但若该地方之特性让其地名不可能被当作指定商品或服务之地理标示时,或英国国民对该地名并不熟悉者,仍有可能取得地理标示之注册。若欲申请注册之地理名词所指称之地点系位于欧洲以外者,则是否能取得注册,须考虑以下各点:
一、此地方之知名度如何?
二、指定商品或服务之性质?
三、此地名在指定商品或服务或非常相近之指定商品或服务上是否享有相当的知名度?
四、地方之大小?其所在国与英国之贸易关系是否重要?
五、若欲注册于服务项目,则其服务是否可以从海外直接提供给英国国民? 若对上述第3项之答案是肯定的,则绝对不能获予注册;若对上述第1、4及5项之答复是肯定的,且因此可合理地假定与指定商品或服务相同或近似之商品或服务可能从该地方进口至英国或提供服务给英国国民者亦不能获准注册,否则以欧洲以外之地名组成之地理标示基本上是允许其注册的。
四、德国地理标示:
德国一九九四年于商标法中,将地理名称标示纳入其中,该法第一二六条第一项之立法定义载明,于营业交易中以村镇、地区、区域或国家之名称及其它标示或标志使用于商品或服务。其如具有标章之功能,则可如商标受到保护。惟本质上其与商标存在差异,即地理标示未具有个别保护权之特色,而是其保护标的系属团体商誉,即于某特定村镇或区域所生产之商品或服务,整体归属于所有之事业,其所保护者不但包括直接的地理标示,同时也包含间接之地理标示。直接之来源标示,系指来源之语文表达,例如Lubecker Marzipan(吕比克杏仁糖);而间接之地理标示系就来源或多或少具有较强之意义,例如Frankenwein(法兰克葡萄酒)之瓶子外观形状。
第一二六条第二项规定,地理名称标示不同于一般名称,因为一般名称于消费者交易中并不能期待其具有特定来源,而与商品或服务之特色或要素相结合。过去由地理名称标示转变为一般名称者,较为少见。但有一例可供参考。例如Dresdner Stollen(德列斯登饼)一案,依德国最高法院判决,因为Dresdner Stollen已十余年来,在其它地区毫无阻碍地制造贩卖,德国地区消费者因而习以为常,是故Dresdner Stollen 成为一般名称。但如不考虑此案例,现今Dresdner Stollen不再是一般名称,因为此已延伸适用现尚有效存在之东德之团体标章。换言之,地理标示,如不认为地理标示足以具有标章能力,使之开放给与同业自由使用,仅能以团体标章注册(第九十九条)。
受法律保护之地理名称标示,依德国商标法第一二七条第一项规定,得禁止非属该村镇、地区、区域或国家之商品或服务,使用该地理标示。但已于该领域中日常交易习惯之使用,并不致引人错误之虞时,则并不受到保护。依第一二七条第二项规定,地理标示所表彰之商品或服务如具有特别之性质或质量者,如欲使用于营业交易时,则须其使用商品或服务具有特别之性质或质量,始得受保护。另外,在著名地理标示方面,为防止该地名声的被滥用或淡化,纵使无引人错误之虞,亦得禁止使用该地理名称标示于不同来源之商品或服务。如使用与受保护地理标示近似或附加之名称、标示或标志,是否合法,须分别判断之。换言之,如受第一二七条第一项规定保护之地理标示,须具有引人错误之虞。至于前述著名地理名称标示情形,须其使用足以产生地理名称标示众人所知之声誉或识别力,却不公平的利用或加以侵害,始构成近似或附加。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标章法明定民事救济管道。即受害人得请求不作为,如侵害人有故意或过失时,得请求损害赔偿。如此侵害行为系其职员或受任人于职务上所为者,亦得向企业主行使不作为请求权,如有故意或过失时,得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此等请求权,依第一二九条规定,适用第二十条之消灭时效,即自请求权人知有损害及义务人时起,三十年间不行使而消灭。自有侵害行为时起,逾三十年,则不论是否知悉,此等请求权归于消灭。
伍、结論:
欧洲法庭之判决与现行英国实务相去不远;双方皆认为,在评估地理标示能否注册时,必须适当考虑是否就该地理名称不论是现在或未来,皆有否可能被当作产品或服务之地理标示。虽然一般消费者对于地理名词与指定商品之间并未产生联想,然而在主管机关进一步评估后,若能合理地推断该地理名词在一般消费者心中可以做为相关产品之地理标示者,亦不能获准注册。而在做此评估时,必须慎重考虑一般消费者对于该地理名词,及其所指称之地点的特性、对该产品之熟悉程度如何,且必须注意是否会让人产生联想之产品并不限于当地所制造之产品。
第三篇:最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全文
最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全文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2011年9月1日施行
(2011-07-01 16:27: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八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1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 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条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第八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第九条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预缴,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十五日内预缴,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终了后三十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第十条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外国货币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规定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第十一条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第十二条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第十五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1500元的 3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35(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新个人所得税法知识解读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7月1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为帮助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大众了解新个人所得税法,现将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背景和必要性?
答: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施行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采用分类税制模式,税率结构较为复杂,工薪所得税率级次过多,低档税率的级距较短,难以充分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等。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偏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要求,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法做相应修改。
二、此次修改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3500元/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从国际上看,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一般是参考一定时期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情况来确定,并随着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的变化而适时动态调整。我国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主要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测算依据。据统计,2010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3元/月,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计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为2167元/月。2011年按平均增长10%测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月消费支出为2384元。《决定》将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3500元/月,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三、为什么在全国适用统一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
答:在全国适用统一的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主要考虑:一是我国是法制统一的国家,税收法制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行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二是个人所得税法设定的减除费用标准,是参照全社会平均消费支出情况确定的,总体上反映了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在大城市生活,经济成本高,生活开支多,但居民收入水平也较高,负担能力相对较强,而且机会多,享受到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也多。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性非常大,户籍地和工作地很可能不在一个地方,如果不实行统一的标准,可能会出现税源不正常转移,将加大征收管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人才流动。此外,从国际经验看,一般都采用全国统一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而不实行差别政策。
四、减除费用标准是否考虑了家庭负担情况?
答: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在确定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时,已经考虑了纳税人家庭负担因素。比如,此次调整减除费用标准,就是按照每一就业者供养1.93人,测算就业者负担的平均费用支出水平。
五、此次修改税法后,涉外人员附加减除费用如何调整?
答: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涉外人员”),在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基础上,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是每月2800元,即涉外人员每月在减除2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2800元的费用,减除费用的总额为4800元。考虑到现行涉外人员工资、薪金所得总的减除费用标准高于境内中国公民,从税收公平的原则出发,应逐步统一内、外人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因此,此次修改《实施条例》时采取与2008年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同的做法,在涉外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的同时,将其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由2800元/月调整为1300元/月,这样,涉外人员总的减除费用标准保持现行4800元/月不变。
六、除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减除标准,还有哪些纳税人的费用减除标准需要同步调整?
答: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减除标准由原每人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为公平税负,还需要对两类纳税人的必要减除费用进行相应调整:一是对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必要减除费用,已经在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中明确,将其必要减除费用由每人每月2000元调整到3500元;二是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的必要减除费用,通过财政部、税务总局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其由每人每月2000元调整到3500元。
七、修改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将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税率级次由9级简并为7级?
答: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设计的主要原则:一是减少纳税级次,逐步简化税制;二是适当降低最低档税率,拉大低档次税率级距,避免中低收入者税负累进过快;三是维持最高档税率不变,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四是税负变化公平,避免出现较高收入者减税幅度高于较低收入者的减税幅度,防止税负增减幅度倒挂现象;五是税负变化平滑,避免出现税负陡升陡降的凸点现象;六是税负升降临界点适当。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由9级简并为7级的主要考虑:现行工资薪金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存在级次过多、低档税率级距累进过快等问题,有必要对税率级次级距进行适当调整,减少税率级次,调整级距。按照7级税率设计的方案,既减少了税率级次,又使不同收入纳税人的税负增减变化较为平滑。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要求,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避免了税率级次减少过多,纳税人税负波动过大,纳税人增减的税负不均衡,甚至税负增幅倒挂等问题。
八、为什么要同步调整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
答:工薪所得项目税率级次级距调整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人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纳税人与工薪所得纳税人的税负相比出现较大差距。因此,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综合考虑个体工商户与工薪所得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的平衡问题,在维持现行5级税率级次不变的前提下,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表的各档级距做了相应调整,如将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以内调整为15000元以内,第五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0元以上调整为100000元以上。经过上述调整,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税收负担,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以下的纳税人平均降幅约40%,最大降幅是57%,有利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发展。
需要说明,从名义税率上看,个体工商户的税负似乎略高于工薪收入者或小企业,但个体工商户与另外两者相比,在征税方式上具有不同之处:一是工薪所得是按月代扣代缴,个体工商户是按年征税,自行申报;二是个体工商户只征一道个人所得税,小企业除征企业所得税外,其股息红利分配给个人时,还要再征一道个人所得税;三是工薪所得是定额减除费用3500元/月,个体工商户业主除可享受3500元/月的减除费用外,其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是可据实扣除的;四是从实际征管情况看,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均采取核定征税的方式,其实际税负往往低于名义税率。
九、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为什么要延长申报缴纳税款时间?
答: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每月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为次月7日内,而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其他税种的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一般为次月15日内。由于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不一致,造成了有些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在一个月内要办理两次申报缴纳税款手续,增加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办税负担。为方便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办税,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由现行的次月7日内延长至15日内,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一致。
十、为什么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答:为使广大纳税人尽快得到减税实惠,又确保在具体实施中能够征管到位和便于操作,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第一,从立法程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法后,国务院需要一定时间重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从技术准备看,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通过后,税务机关需要对个人所得税征管软件和代扣代缴软件程序进行调整、测试和人员培训,已实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的约500万户扣缴义务人也要对代扣代缴软件进行调整,还要进行核实,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一定时间。
第三,从配套政策和征管操作看,为配合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执行,财税部门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下发具体征管操作规定,并对税务系统、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进行广泛宣传、辅导和培训,这些工作也需要一定时间。
从以往惯例看,2005年和2007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通过后,均留出2个多月准备时间。在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内容多于以往,准备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只留了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需要在此期间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税法的顺利、平稳实施。
十一、9月1日前后的工资、薪金所得如何适用新老税法的规定?
答: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均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具体到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而言,是指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申报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照以上口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举例:我国公民韩先生在某一公司工作,2011年12月3日取得工资收入34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奖金24100元,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韩先生因当月工资不足3500元,可用其取得的奖金收入24100元补足其差额部分100元,剩余24000元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收入2000元,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105元。
应纳税额=(24100+3400-3500)×10%-105=2295元
十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如何适用新老税法的规定?
答:按照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自9月1日起开始实施,鉴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按计算,而且是在一个完整的纳税产生的,这就需要分段计算应纳税额,即:9月1日前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9月1日(含)后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
年终汇算清缴分段计算应纳税额时,需要分步进行:①按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②计算前8个月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③计算后4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④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也是比照这个计算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纳税人2011年的生产经营所得,2012年以后则按照税法规定全年适用统一的税率。
举例:如某个人独资企业按照税法和相关规定计算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0元(注:按照财税〔2011〕62号文件规定,在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投资者本人后四个月的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3500元),则其全年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2011年前8个月应纳税额=(45000×30%-4250)×8/12=6166.67元
2011后4个月应纳税额=(45000×20%-3750)×4/12=1750元
全年应纳税额=6166.67+1750=7916.67元
十三、为什么对生产经营所得采取分段计算方法?
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生产经营所得是根据一个完整纳税产生的实际所得,实行按年计算应纳税额、平时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法。由于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9月1日起施行,为使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能够切实享受今年后四个月的减税优惠,需要在汇算清缴时对其2011的应纳税额实行分段计算。
因此,在根据税法相关规定计算2011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涉及个体工商户、投资者个人的费用扣除标准应区分前8个月和后4个月,分别按照修改前、后税法的规定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段计算应纳税额,即将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按修改前、后税率表对应的税率算出两个全年应纳税额,再分别乘以修改前、后税率表在全年适用的时间比例,并相加得出全年的应纳税额。
十四、近年来税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何成效?下一步税务机关在加强高收入者征管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近年来,税务部门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加强高收入者财产性所得项目征管。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全年扣缴税款43.10亿元,人均缴纳税额11.84万元,其中预扣个人税额最高的为1亿多元,体现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不断完善拍卖所得、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等高收入者财产性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措施,带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91%。二是切实加强高收入者日常税源监控。通过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税源管理。积极推进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常态化,自行纳税申报人数逐年增加,2010缴纳税款占个人所得税当年收入的35%,人均应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此外,部分地区税务部门积极开展与房屋登记、股权变更登记部门的合作,实现了房屋转让所得和股权变更涉税信息传递的税源监控。三是积极加强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法人企业向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扣缴税款的管理,对非法人企业实行建账管理,明确规定对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和房地产估价等高收入者集中的鉴证类中介机构不得实行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四是坚持开展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每年均在税收专项检查中布置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检查,堵塞税收漏洞,减少了收入流失。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把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征管基础,完善征管手段,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主要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涉税信息的获取和应用,逐步掌握高收入者经济活动和税源分布特点和收入获取规律等情况。二是要综合运用日常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等征管手段,以非劳动所得(主要是财产性所得和资本性所得)为重点,继续加强对高收入者主要所得项目以及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三是要继续开展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偷逃个人所得税行为。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法相关条款
附件1:个人所得税法相关条款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计征方式,是指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采用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方式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行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交通费用全额的3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费用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
5、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陕财税[2011]71号)有关减免政策:“持有县(区)以上民政部门、残联有效证件或证明的烈属、孤老人员和残疾人取得的下列所得,分别享受个人所得税政策减免: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月应纳税所得额2500元以下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500元不足4500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的部分,不再给予减征照顾”。
第五篇:不同组织形式下哪种方案税负最低
不同组织形式下 哪种方案税负低 中税网集团 发布于2015年8月10日
导读: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税收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本文分别讲解了设立管道分公司和设立全资子公司所产生的影响和差异。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税收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因此,在企业设立之时,很有必要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一番积极筹划。
某总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地在某市A行政区域,经营川气东输天然气运输与销售。总公司董事会决定,拟设立管道运输公司,专门从事天然气运输劳务,注册地在某市B行政区域。现有两个设立方案:管道分公司;全资子公司。财务部门依据现行财税政策,筹划两种不同设立方式下各自税负。为方便大家理解,假设以总公司2015年预计销售12000万立方米计算,单位不含税运输价格为每立方米0.45元,目前总公司的运输设施规模能满足市场供应。
方案一 设立管道分公司
总公司在B区设立管道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以这种方式成立快捷、简单,只需将天然气的运输与销售业务分开,人员也不要做大的调整。为规避增值税税收风险,原在总公司账户中反映2009年1月1日以前和以后购入运输设施等固定资产净值9000万元和5800万元,分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使用,租期暂定3年。其中租用2009年1月1日之前购入的设施,按不含税年租金900万元结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以该地区实施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有形动产为标的物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试点期间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因此,总公司出租这部分设施,其购进时未抵扣进项税,按3%征收率开具普通发票,应缴增值税27万元。分公司无进项税抵扣。租用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设施,按不含税租金580万元结算。总公司按17%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98.60万元。分公司除取得租金专用发票抵扣外,日常办公及水电可抵扣进项税20万元。合计进项税118.60万元。
财税〔2013〕106号文件附件3《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规定,2015年12月31日前,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管道运输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称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占纳税人当期提供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比例。该市政府文件规定,乙公司从事管道运输服务,财政部门未来3年按每年实际缴纳增值税的70%予以返还。
管道分公司2015年运输收入5400万元,销项税594万元。
全年应交增值税=594-118.60=475.40(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475.40÷5400=8.80%。
2015年即征即退增值税=5400×(8.80%-3%)=313.20(万元)。
财政应返还增值税=(475.40-313.20)×70%=113.54(万元)。
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475.40×(7%+5%)=57.05(万元)。
增加利润应交企业所得税=(313.2+113.54-57.05)×25%=92.42(万元)。
分公司综合税负率=(475.4-313.2-113.54+57.05+92.42)÷5400=198.13÷5400=3.67%。
总公司增加增值税留抵税额=98.6-594=-495.40(万元)。
按简易办法应交增值税=27(万元)。
将总公司和分公司综合考虑,整体税负率=(198.13-495.40+27)÷5400=-270.27÷5400=-5.01%。
方案二 设立全资子公司
具体操作方案是,总公司先以现金出资,注册成立管道运输有限公司乙。其后,总公司以分立方式,将管道运输设施等固定资产净值,开具普通发票转让给乙公司,但总公司不用缴纳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在具体执行时,总公司除将管道运输设施转让给乙公司外,还要通过分流形式,将原在总公司从事运营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劳动关系,发生在总公司账户中与购入设备和分流人员等相关的债权、债务一并转入到乙公司。
关于企业所得税。总公司以分立方式,原有股东取得乙公司100%股权,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则。将总公司、乙公司合并考虑,对企业所得税也不产生影响。
通过资产重组业务,乙公司缴纳税费情况如下:
2015年应交增值税=594-20=574(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574÷5400=10.63%。
即征即退增值税=5400×(10.63%-3%)=412.02(万元)。
财政返还增值税=(574-412.02)×70%=113.39(万元)。
应交城建税、教育费附加=574×(7%+5%)=68.88(万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412.02+113.39-68.88)×25%=114.13(万元)。
乙公司各税种税负率=(574-412.02-113.39+68.88+114.13)÷5400=231.60÷5400=4.29%。
总公司增加可留抵增值税=594(万元)。
将总公司与乙公司整体考虑,综合税负率=(231.60-594)÷5400=-6.71%。
通过比较计算,设立子公司有下列结论:
少缴按简易办法计算增值税=27(万元)。
增加增值税留抵税额=594-495.40=98.60(万元)。
多缴税款=231.6-198.13=33.47(万元)。
综合税负率减少比率=6.71%-5.01%=1.70%。
减少税金现金流量=27+98.60-33.47=92.13(万元)。
因此,总公司设立子公司并以资产重组分立方式,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方案二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