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时间:2019-05-13 20:1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第一篇: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结算:以货币收付来清偿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及实现资金转移的行为就是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国际结算不是一家银行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通过本行的海外联行、代理行等,即通过遍及全球的银行网络来传递支付信息、完成资金转账。

2、本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于一定时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允诺

3、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对方于见票时或在将来的一定时间内对某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汇票的流通使用要经过出票、背书、提示、承兑、付款等法定程序。如果汇票遭到拒付,持票人可做成拒付证书,依法行使追索权。

4、信用证:信用证方式是最主要、最广泛的国际结算方式,是指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申请和要求,对受益人(出口商)开出的授权出口商签发以开证行或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并提交符合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保证付款的一种银行保证文件。

5、国际保理:称为承购应收账款,是指在以商业信用出口货物时(如以D/A作为付款方式),出口商交货后把应收账款的发票和装运单据转让给保理商,即可取得应收取的大部分货款,日后一旦发生进口商不付款或逾期付款,则由保理商承担付款责任。在保理业务中,保理商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6、预支信用证:开证行授权代付行(通知行)向受益人预付信用证金额的全部或一部分,由开证行保证偿还并负担利息,即开证行付款在前,受益人交单在后,与远期信用证相反。预支信用证凭出口人的光票付款,也有要求受益人附一份负责补交信用证规定单据的说明书,当货运单据交到后,付款行在支付剩余货款时,将扣除预支货款的利息

7、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NIFs)是客户与商业银行缔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系列协议,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为客户的票据融资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使票据发行顺利完成,使客户筹措到必要的资金。

8、贷款承诺: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数额贷款的业务。在客户满足贷款承诺中约定的提款先决条件的情况下,银行按约定的金额、利率、时间、期限等,满足客户的借款需要。贷款承诺协议还要明确贷款承诺的有效期。

9、Forfeiting:是一项包购(或称包买票据)业务,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将经过进口商承兑的中长期商业票据无追索权地售予银行,从而提前取得现款。

二、选择题

1、国际银行业为了完成一项较大的贷款项目,常常会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这种银团贷款的参与者有(ABCD)A、B、牵头行 管理行

C、代理行 D、安排行

2、A、B、以下可以作为银行进行国际结算工具的有(ABCD)信用证 电汇

C、支票 D、信汇

3、银行帮助企业进行国际业务的结算可以采用托收的方式,托收方式中汇票不附带货运票据的托收方式被称为是(B)A、B、电汇托收 光票托收

C、跟单托收 D、信汇托收

4、A、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证的特点有(A)

只要信用证到期,不论进口商是否支付货款给银行,开立信用证的银行在出口方提出支付要求后必须支付 B、信用证是不可撤销的,即开证行不能再不征得有关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撤销信用证

C、信用证中的开立过程中,银行需要开证申请人拿现金或者其他资产抵押。

D、信用证付款期间最长可达6个月

5、A、B、以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含有弃权期货性质的业务有(BC)转账汇款 银行保函

C、贷款承诺 D、网上银行业务

6、A、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BC)银行只要对资产进行证券化,那么这项资产就不会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显示 B、银行贷款证券化参与人包括发起人和受托人以及购买者。

C、如果银行对贷款证券化没有进行担保,银行进行贷款证券化成功之后,即使发起银行破产,该笔贷款的偿还都不会有实质影响 D、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筹集资金之后,有助于银行分散信用风险,提高了变现昂贵的资产的流动性,并将其转换为银行吸收新资金的渠道

7、银行进行中间业务的种类中,其中带有或有债券或者债务性质的表外业务有(D)A、B、代理类业务,如代交水电费等 银行转账汇款

C、银行基金托管业务 D、银行信用证业务

8、A、B、银行卡中具有透支功能的有(AB)信用卡 准贷记卡

C、转账卡 D、储值卡

9、A、B、以下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有(AC)结算业务 债券投资业务

C、咨询业务 D、贷款业务

10、A银行开展租赁业务,企业的要求银行方出资购买资产,然后租给企业,该资产的额定使用期限为10年,企业要求只支付资产的使用费,并且租约约定为3年,企业不承诺到期续租或者到期购买该资产,那么这种租赁方式可能是(CD)A、B、融资租赁 售后回租租赁

C、经营性租赁 D、自营租赁

三、判断题

1、为提高银行的担保可信度,银行信用证的议付行必须与开证行不同(错)

2、银行的信用证不像支票那样可以背书转让,受益人只能自己去议付行提取资金(错)

3、银行对企业进行经营性租赁之后,银行可以将该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转出(错)

4、银行本票是银行银行签发给其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内进行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支取现金或办理转账的票据,银行承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对)

5、银行租赁类业务的租赁物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产生了分离,承租人在承租期间只有租赁物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承租人不能够将该资产任意卖出。(对)

6、银行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定价不仅要考虑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同时银行还需要考虑中间产品的风险成本(对)

7、为控制银行的风险,银行在对企业进行的租赁过程中,银行购买设备直接租给承租人的过程中,银行不得引入第三方资金。(错)

8、银行在出具银行保函中,银行如果出具见索即付类保函,受益人在未提供符合保函要求的单据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有三个工作日时间考虑是否撤销这份保函。(错)

9、在银行出具投标保证书的时候,银行可以出具一份跟单信用证来保证银行履行在投标人不支付款项的情况下向受益人付款(错)

10、银行利用自己的网点优势开展中间业务,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错)

四、简答题:

1、请简要说说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以及中间业务把握的特点? 在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中,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念相对应的是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为基础,接受客户的委托,服务于客户的金融和信息咨询需要,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取收入,风险低。

中间业务的特点有:: 第一,表外性。中间业务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反映。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都要运用其通过负债业务所动员的资金。在开展中间业务时,没有自身资金的转移。

第二,多样性。中间业务产品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从中间业务产品的生成条件看,中间业务产品与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及银行的信誉和技术经济条件相联系。

从中间业务产品的功能看,有结算性、管理性、担保性、融资性业务及其他类中间业务。

从中间业务产品的作用看,有代理性业务、委托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第三,风险差异性。在中间业务产品中,商业银行一般不以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出现,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通常不存在存贷业务(如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有些中间业务会存在潜在风险,如信用证、承兑等担保性业务实际上是一种或有资产或负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现实的风险资产或负债,其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2、请问银行代理类中间业务以及保管类中间业务主要有哪几项?

答:

代理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收付业务、代理承销与兑付债券业务、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理其他业务等。

(1).代理收付业务

代理收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与营业网点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

(2).代理承销与兑付债券业务

代理承销与兑付债券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资金、网络、技术的专长,接受委托,代理发行国家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3).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 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的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受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如代理贷款项目管理。

(4).代理保险业务

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

(5).代理商业银行业务

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主要是代理资金清算,代理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结算、国际业务结算,代理签发银行汇票等业务。

(6).代理其他业务

代理其他业务包括代理委托贷款、财政委托等业务。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额度、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中央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是财政部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代理中央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财政部直接下达的支付指令或根据预算单位在财政部授权额度内下达的支付指令,将财政资金划给收款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这是代理财政委托业务的重要形式。

保管类中间业务

保管类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设施(如保管箱、保管库),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保管各种贵金属、珠宝、古玩字画、有价证券、契约文件、保密档案资料、设计图纸等,并收取一定手续费。

2、请比较银行本票与银行汇票之间的异同点。

汇票是委托第三人来付款,这跟本票不同,本票是由自己来付款的。另外,汇票有一种特殊的制度叫承兑制度,本票都没有。

(1).汇票

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根据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最终付款人。

银行汇票的特点:无金额起点限制;无地域限制;对申请人没有限制,企业和个人都可申请;可背书转让;付款时间较长,银行汇票有效期为1个月;现金银行汇票可挂失;见票即付;在票据有效期内可以办理退票。

(2).本票

银行本票是指由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内进行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支取现金或办理转账的票据,银行承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银行本票的服务对象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个人。银行本票的特点:无金额起点限制;结算快捷,见票即付;允许背书转让。

3、请简单讲讲信用证的收付程序

(1)信用证方式的一般收付程序。

1)开证申请人根据合同填写开证申请书并交纳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证,请开证行开证。

2)开证行根据申请书内容,向受益人开出信用证并寄交出口人所在地通知行。

3)通知行核对印鉴无误后,将信用证交受益人。

4)受益人审核信用证内容与合同规定相符后,按信用证规定装运货物、备妥单据并开出汇票,在信用证有效期内,送议付行议付。

5)议付行按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无误后,把贷款垫付给受益人。6)议付行将汇票和货运单据寄开证行或其特定的付款行索偿。7)开证行核对单据无误后,付款给议付行。8)开证行通知开证人付款赎单。

4、请比较银行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即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或不开汇票),并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取得开证行的偿付。

备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开证行对受益人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其义务时即由开证行付款。因此,备用信用证对受益人来说是备用于开证申请人发生毁约时取得补偿的一种方式。如果开证申请人按期履行合同的义务,受益人就不需要开证行在备用信用证项下支付货款或赔款,这就是称为“备用”(standby)的由来。

备用信用证一般用在投标、技术贸易、补偿贸易的履约保证、预付货款和赊销等业务中,也有用于带有融资性质的还款保证。近年来,有些国家已开始把备用信用证用于买卖合同项下货款的支付。

有关备用信用证的国际惯例是UCP 500和国际商会对备用信用证制定的《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即国际商会590号出版物,简称ISP 98。

(2)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的异同。UCP 500将备用信用证包括在跟单信用证范畴内。由此可见,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有相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的开证行所承担的付款义务都是第一性的;均凭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凭证或单据付款;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都是在买卖合同或其他合同的基础上开立的,但是,一旦开立就与这些合同无关,成为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项独立义务。

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在跟单信用证下,受益人只要提交与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据,即可要求开证银行付款。而在备用信用证下,受益人只有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时,才能行使信用证规定的权利,如果开证申请人履行了约定的义务,则备用证就成为备而不用的文件。

第二,跟单信用证一般只适用于货物的买卖,而备用信用证可适用于货物以外的多方面交易。例如,在投标业务中,可保证投标人履行其职责;在借款、垫款中,可保证借款人到期还款;在赊销交易中,可保证赊购人到期付款等。

第三,跟单信用证一般以符合信用证规定的货运单据为付款依据,而备用信用证一般只凭受益人出具的说明开证申请人未能履约的证明文件,开证银行即保证付款。

本章特殊专题:融资租赁业务与经营租赁业务。

租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兴起与发展打破了传统信贷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束缚,为金融体制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金融体制改革要求金融机构和信贷方式从过去比较单一和集中,向多元化、多形式方向发展,以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并使信用方式和金融工具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相应发展。租赁机构是整个金融体系中一种新兴的非银行信用机构。它的建立一方面为中国的金融业注入了竞争机制;另一方面,也在旧的信贷体制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使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上对金融方式和贸易方式有了新的选择。

中国的租赁业发展较晚,且一直处于多头监管、业务不平衡的状态。中国的租赁业曾走过一段弯路,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较好。中国的租赁业处于起步后有所发展但还未充分发展的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已充分发展成熟的租赁业,中国租赁业的发展潜力更大。但中国租赁业也存在着风险,中国租赁业基础较薄,中国目前租赁业财务状况不好,租赁业法制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尽管在中国投资租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但总体来说仍是机遇远远大于风险,而且若采用可行方式可远远降低风险的概率。在此着重介绍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主要概念,以及其主要的会计处理。

一、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它的具体内容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租赁的特征一般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租赁标的物由承租人决定,出租人出资购买并租赁给承租人使用,并且在租赁期间内只能租给一个企业使用。

二,承租人负责检查验收制造商所提供的设备,对该设备的质量与技术条件出租人不向承租人做出担保。

三,出租人保留设备的所有权,承租人在租赁期间支付租金而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租赁期间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

四,租赁合同一经签订,在租赁期间任何一方均无权单方面撤销合同。只有设备毁坏或被证明为已丧失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方能中止执行合同,无故毁约则要支付相当重的罚金。

五,租期结束后,承租人一般对设备有留购、续租和退租三种选择,若要留购,购买价格可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承租人与出租人各不相同。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这时的“比例不大”通常是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含3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融资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额的确定,承租人可以自行选择,即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可以采用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这时所讲的 “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是指租赁开始日在出租者账上所反映的该项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都无法得到,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其中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资产原帐面价值的折现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发生的费用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其帐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承租人应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

(1)、折旧政策

计提租赁资产折旧时,承租人应与自有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相一致。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提供了担保,则应记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扣除余值后的余额。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则应记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折旧期间

确定租赁资产的折旧期间时,应根据租赁合同规定。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定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尚可使用年限,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4、相关信息的会计披露。

承租人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融资租赁有关的事项,主要有:

(1)、每类租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及账面净值。

(2)、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内将支付的最低付款总额。

(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总额减去已确认融资费用部分后的余额。

(4)、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记录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的金额,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上述科目计算后的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包括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等。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包括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确认为各期的融资收入。分配时,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确认融资收入,在与实际利率法计算结果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同时,每期确认融资租赁收入时,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科目。

当出租人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没有收到租金时,应当停止确认收入,其已确认的收入,应予转回,转作表外核算。到实际收到租金时,再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

4、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

出租人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度将收取的最低收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内将收取的最低收款总额。

(2)未确认融资收益的余额。即未确认融资收益的总额减去已确认融资收益部分后的余额。

(3)分配未确认融资收益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

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又称为业务租赁。是为了满足经营使用上的临时或季节性需而发生的资产租赁。经营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它是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使用权,还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保养、保险、维修和其他专门性技术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融资租赁不需要提高这个服务)。

经营租赁是为满足承租人临时使用资产的需要而安排的“不完全支付”式租赁。它是一种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租赁。承租人租赁资产只是为了满足经营上短期的、临时的或季节性的需要,并没有添置资产上的企图。经营租赁泛指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一切租赁形式。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剩余经济寿命低于其预计经济寿命25%的租赁,也视为经营租赁,而不论其是否具备融资租赁的其他条件。

经营租赁是一项可撤消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不得随意撤销)。其业务特征表现为:(1)、租赁物件的选择由出租人决定;(2)、租赁物件一般是通用设备或技术含量很高、更新速度较快的设备;(3)、租赁目的主要是短期使用设备;(4)、出租人既提供租赁物件,又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5)、出租人始终拥有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并承担有关的一切利益与风险;(6)、租赁期限短,中途可解除合同;(7)、租赁物件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经营租赁会计处理

1、使用前账务处理

经营租赁资产不需要进入承租人固定资产账目,只需要在承租企业进行登记以备核查。

2、使用中的账务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经营租赁资产承租企业只履行该资产的日常维护,并将日常维护的相关费用进入当期费用,而不能对其提取折旧,但承租企业根据合同约定的租赁费,均匀在各月提取,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经营租赁款”

3、租赁期满后的账务处理

经营租赁资产的承租企业对经营期满后则不作账务处理,只要承租企业支付约定的最后一笔租赁费用,将租赁资产归还出租方,其合同便宣告结束。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1、作用不同

由于租赁公司能提供现成融资租赁资产,这样使企业能在极短的时间,用少量的资金取得并安装投入使用,并能很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因此,融资租赁行为能使企业缩短项目的建设期限,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避免企业因资金不足而放过稍纵即逝市场机会。经营租赁行为能使企业有选择地租赁企业急用但并不想拥用的资产。特别是工艺水平高、升级换代快的设备更适合经营租赁。

2、两者判断方法不同

融资租赁资产是属于专业租赁公司购买,然后租赁给需要使用的企业,同时,该租赁资产行为的识别标准,一是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该项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75%以上;二是支付给租赁公司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等于或大于租赁开始日该项资产帐面价值的90%及以上;三是承租人对租赁资产有优先购买权。四是承租人有继续租赁该项资产的权利。总而言之,融资租赁其实质就是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某种意义来说对于确定要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承租企业,融资租赁实质上就是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的一种变通方式,但要比直接购买高得多。而对经营租赁则不同,仅仅转移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而对该项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却没有转移,仍然属于出租方,承租企业只按合同规定支付相关费用,承租期满的经营租赁资产由承租企业归还出租方。

经营租赁对于出租人而言的风险

1)所估计的余值或许不能变现;、2)因提取折旧使各年资产收益率相差悬殊所导致的会计信息被扭曲;

3)因有余值风险,或许不能筹到全额资金,使得财务杠杆效应减弱或筹资成本提高;

4)由于合同法中只有适用于传统出租的〈租赁合同〉专章,使得同融资租赁相比,经营租赁的出租人的责任可能加大,其权利则可能得不到充分保护。

第二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1]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按功能与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一)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

(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

(三)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

(七)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指根据政策、法规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代理业务、国库代理业务、发行库代理业务、金银代理业务。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例如为委托行办理支票托收等业务。

(四)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的业务,例如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还款等。

(五)代理证券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办理的代理发行、兑付、买卖各类有价证券的业务,还包括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代发股票红利、代理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此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受托代个人或法人投保各险种的保险事宜,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代保险公司承接有关的保险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一般包括代售保单业务和代付保险金业务。

(七)其他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财政委托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一)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三)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还款担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担保业务。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一)可撤销承诺附有客户在取得贷款前必须履行的特定条款,在银行承诺期内,客户如没有履行条款,则银行可撤销该项承诺。可撤销承诺包括透支额度等。

(二)不可撤销承诺是银行不经客户允许不得随意取消的贷款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包括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二)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四)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按交易标的分,期权可分为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一)企业信息咨询业务,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验证企业注册资金、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等。

(二)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指为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信息提供、风险控制等。

(三)财务顾问业务,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和企业并购顾问业务。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融资安排提出专业性方案。企业并购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双方提供的财务顾问业务,银行不仅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过程,而且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顾问,参与公司结构调整、资本充实和重新核定、破产和困境公司的重组等策划和操作过程。

(四)现金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现金账户头寸及活期存款余额,以达到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第三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31号)

摘要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经过二十年的培育,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产业雏形。本文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作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现状;挑战;对策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1.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年末增加2.7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2009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214.3亿笔,金额7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3.1%。其中,银行卡业务197亿笔,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30.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1.2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

中国银联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银行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格局,使跨行交易成为现实,并增强了银行卡交换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开放性、通用性。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依然保持增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66.8%。中国银联对跨行交易资金实行两级清算和轧差清算,在两级清算下,设立银联分公司地区的商业银行分行通过银联分公司清算,其余由总行与银联总公司清算。

1.3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渐形成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近3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配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1.4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2009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不断加强银行卡风险防范与应对。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和《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政策法规,为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打击、遏止信用卡违法套现等风险问题,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目前,VISA、万事达等跨国银行卡公司采取了发行其标准品牌的双币种卡、投入重金争夺发卡资源和商户资源等手段,已经在中国银行卡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

2.2银行卡发卡的覆盖面不广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2.3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营销措施不力,布局不合理

“尽管近两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说。我国银行卡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6,而瑞典、法国、美国、韩国相应的比例分别高达63、55、27和35。我国持卡人的用卡频率仅为美国的十五分之

一、韩国的五分之一。虽然我国的发卡总量与美国相近,但美国的商户几乎全部可以接受刷卡消费,而在我国消费者只能在大约2的商户刷卡消费。万建华说,“我国已发行的银行卡中95以上是借记卡,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确实不少,但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

2.4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用卡环境有待改善

有的客户把自助银行称作不睡觉的银行,想存就存,要取就取。在商业中心、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自助柜员机总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并成为市民新宠。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用卡环境不佳是从银行卡问世就存在的问题。首先,市民刷卡消费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年过节的刷卡高锋期有时会出现刷卡延时、处理速度慢的现象,ATM、POS机上跨行交易也时有吞卡、死机现象。

2.犯罪分子和不法商户勾结诈骗。盗取银行卡密码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废弃凭条来破取密码;媒体近日对“克隆卡”盗取银行存款一事的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不少储户在ATM机前取钱后,将ATM机打印出的凭条不加任何撕毁等保密措施,就丢弃在地上或是垃圾筒里。这些凭条被在一旁等候的不法份子捡走,再以高科技手段克隆同一卡号的银行卡进行密码破译。盗取银行卡密码的主要方式有:①用假卡、空卡“调包”; ②ATM机假吞卡;③利用假工作人员来骗取;④网银大盗。

2.5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的规模不足

这已经成为现阶段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银行卡是电子货币,广泛接受性是其发展的基础。全国仅有特约商户15万,只占商户总数的2左右;ATM机不足5万台在总量上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受理终端太少,大量中小商户还基本不能受理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不足,还会降低持卡用户用卡的积极性,阻碍银行开发新商家,难以吸引各方投资。解决银行卡问题的对策

3.1大力开发区域银行卡市场

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银行卡联网,许多中小城镇和农村还没有被覆盖。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开发程度,分别扩大当地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加快联网通用步伐显得格外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配置机具,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效用,改变银行卡业务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各发卡机构间机具互不通用的现象,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银行卡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加快软件开发,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清算功能,及时提供网上清算,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等一系列措施,把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客户开发出来。3.2完善用卡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3.2.1改善银行卡系统

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尤其银行卡大部分网点休假,ATM取款、POS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3.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

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持卡人防范意识

3.3.1 银行卡业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3.3.2持卡用户提高警惕

仔细检查柜员机表面各部位的颜色、痕迹和装置等有无异常后再进行操作。持卡用户不乱丢弃交易凭条,是对自己的存款安全负责所必须做到的。使用ATM机前,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而一旦银行卡被吞,千万不要离开现场,目光要紧盯吞卡处,以防一时疏忽银行卡就被不法分子抽走,然后拨打银行储蓄网点的电话,告知吞卡情况(不必告知密码)。若有同伴,应一人坚守现场,一人去银行办理取卡手续;若无同伴,应在确认是真吞卡(一般是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后,才能离开现场。在ATM机前,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他人操作。ATM机取不出钱时,宁愿多走几步路,更换别处取款,切不可在该ATM机前执着地试卡。

3.4积极引导国民转变消费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银行卡进行个人支出的比例在美国为30,在香港为18,在国内仅为3.3,因而,要大力引导持卡人转变消费观念。第一,要在整个金融行业内部树立信用卡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不是国内同行,而是现金的观念,从业务经营指导方向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附属品的思想,在产品设计定位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工具的做法;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信用卡的知识,加强对年轻一代金融意识的培养,培育年轻人持卡人市场,调动年轻人刷卡消费的需求,带动整体消费意识的增强;第三,着力于进一步优化用卡环境,通过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以经常不断的消费积分奖励活动,刺激持卡人的刷卡消费行为;第四,通过细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热点,借助产品创新,吸引不同类型的持卡人群,通过满足持卡人的习惯性偏好逐步培养其消费意识,并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3.5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要以银行卡为载体,推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要以“新一代”推广为契机,以借记卡为基础,把现有个人银行产品改造创新有机归集到以客户为标志的一个综合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尽快实现针对同一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在外部形成个人产品的联动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6政府应对银行卡产业给予充分支持

政府积极搭台,银行大力推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在现阶段,国内银行卡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大力倡导推动,才可能较快地发展。通过政策制定,明确银行卡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各家银行根据国家发展银行卡产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拉动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才可能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如果政府财政政策如果能够遵循、看到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趋势,适当的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引导,那么,我们中国银行卡产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健康。”同时,“并不主张在银行卡产业当中政府有所作为,如果有所作为的话必须是市场化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智.《中国银联竞争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日报》2010-2-23 2.席华杰.《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消费导刊》2008-23 3.陈星.《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对策浅析》,《经济视角》2008-12(36)4.绍兴忠、金广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高颖.《欠发达地区银行中间业务为何发展缓慢》[N].中国经济时报,2008-08-23 6.张峰.《信用卡危机的反思》,《金融与经济》2009-12(27)7.王国敬,华伟,郭诚实.《利用银行卡诈骗的特点及防范农村》[J].农业.农民, 2006-05 8.邱晓卜.《春节高峰刷卡不再难》[N].潇湘晨报,2007-01-02 9.任超锋.《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09-10-24 10李伟.《央行将进一步落实银行实行制》,《新闻晚报》2010-2-10

第四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课程名称:报告题目:姓 名:学 号:专 业:年 级:班 级:任课教师: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析

2015 年 11 月

内容摘要

当下全球的金融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信息化已经成为大趋势,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利息收入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来源,权重正在大大减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因为其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中间业务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分类、特征、风险讨论,分析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以及发展,从而对其发展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特征;风险;发展策略。

目 录

一、理论解释.........................................4

(一)商业银行..........................................................................................4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5

(一)中间业务分类..................................................................................5

(二)中间业务特征..................................................................................6

(三)中间业务风险..................................................................................7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建议...............9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9

(二)加强金融创新,强化产品开发......................................................9

(三)优化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9

(四)加强同业合作,完善行业协作机制..............................................9

参考文献............................................11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析

一、理论解释

(一)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缩写为CB,其网络通俗谐音是“存吧”,意为存储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二)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据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所谓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根据使用的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使用或较少使用自己的资金,为客户办理代理缴费,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委托的其他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用英语表示为Intermediary Business,也就是指中介或代理业务,所以中间业务也可称作中介或代理业务。中间业务一般不直接反映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一)中间业务分类

在我国央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01 年 7 月 4 日)中,中间业务被划分为一下九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这类中间业务主要以收费业务为主,主要客户群体为个人或单位。这类服务的起因,主要是由于客户债权债务关系所引发的资金转移。2.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具有支付结算、消费信用、汇兑转账、存取现金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由商业银行等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发行,银行卡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借记卡、信用卡和联名/认同卡等品种。

3.代理类中间业务

客户作为委托人,银行向其提供金融服务,或接受委托代为办理特定的经济事务。在整个代理过程中,银行则从中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业务,而客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财产的所有权并不发生变化。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都存在不同的操作模式,因此代理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或证券业务,支付工资和其他业务。

4.担保类中间业务

担保类中间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用自己的信誉加固客户还款能力的业务。这类业务主要以备用信用证业务为主体,此外还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

承诺类中间业务的表现形式为银行向客户做出承诺,根据事先商定的条件,在双方约定的日期按约定兑现。此类业务主要包括可撤销及不可撤销借款承诺。由于商业银行要为借款承诺准备一定的资金,因此客户需向商业银行提供承诺费为补偿。

6.交易类中间业务

交易类中间业务有金融衍生业务和外汇交易业务。此类业务可以满足 客户对于保值、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需要,商业银行则在于获取汇差收入或手续费收入。

7.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

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是指具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与基金公司或客户建立委托关系,按照委托关系的协议为客户保管所托基金的全部资产,同时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行为。此外,在保管期间要对基金资金进行有关的管理操作。作为基金托管人的商业银行,要为所托基金开设独立的银行存款账户进行管理,根据基金资产规模收取相应的托管费。

8.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

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提供相关资料和方案,来满足顾客对于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包括企业并购、财务顾问等。

9.其他类中间业务

这样的中间业务服务,主要包括保险箱业务等不被上述类别包含的业务。

(二)中间业务特征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中间业务开展中,商业银行不作为信贷合作银行,只起到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顾名思义中间业务具有“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一方”的基本性质。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两大业务相比,将中间业务的特征总结如下:

1.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

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一般不运用或者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即平常我们所谓“银行不垫款”。2.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一般是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的,不运用自有资金,所以也不伴随其带来的风险,这在办理代理、担保、承兑、承诺、委托买卖等中间业务时尤为明显。3.收益较高

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手续费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中间业务的发展,为银行带来了大量的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却不增加银行的资产,因而银行的利润率大大提高。4.风险较大

担保、承诺和交易类的中间业务,尽管可以为银行带来收益但同时也使银行增加了风险。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信用担保或承诺服务获得收入,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潜在规模和风险都产生实际的影响,一旦客户信用失效,银行则面临着第一付款人的义务,以及承担支付债务的连带责任,信用担保或承诺将转变为现实的资金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在介入此类业务时,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手段。

(三)中间业务风险

虽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且不同于资产与负债业务,但其风险类型却大体相同,主要包括以下五类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由于客户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导致其不能依照事先的约定履行合约,进而使银行承担损失的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可归于非系统性风险的范围。此类风险广泛地存在于银行各种业务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在定量分析方面仅停留在表面。这导致了国内对于客户的信用评级一直无法进行准确、统一地计算,进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跟踪、资信情况、履约意愿及履约能力都没有很好的持续监督和控制措施。此外,相关法律的匮乏也使得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约束时缺乏有力依据。这些都是可以引发信用风险的导火索。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之所以能导致商业银行蒙受损失,起因在于市场利率、汇率或股票等行情的变动,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种,属于系统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央银行变化利率政策,而汇率风险的关键因素则在于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变化。中间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因为不准确的市场定位、业务形式及期限不匹配或盲目开展中间业务造成的。利率风险对于中间业务的影响主要在其经济价值方面,而汇率风险则取决于商 业银行该业务的外汇敞口的大小。3.操作风险

我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操作风险下的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大多数都源自于商业银行内部,是非系统性风险。主要诱发原因包括:操作流程出现错误、内部人员道德缺失、外部人员的欺诈、操作系统出现故障或其他不可抗的外力因素。所有中间业务皆存在操作风险。因此,对于中间业务来说,那些无风险类或低风险类的业务可能不存在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但都难以避免操作风险。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使流动性资产行使支付手段,而导致银行丧失清偿能力所造成的损失。若一家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冲击其他几家银行。因此,流动性风险对金融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担保类和承诺类中间业务较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而引发风险的原因主要为业务规模过大或者是业务涉及的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差等。此外,业务进行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动态变化也属于流动性风险。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较多,但绝大多数业务都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难以缓解流动性困境,使得此类风险日益增多。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办中间业务的过程中,没有事先对相关法律进行充分地了解,或该司法解释本身存在问题导致银行损失的可能性。产生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制定速度往往落后于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或者是与中间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缺乏操作性。在我国,此类现象特别明显。虽然我国正在向法治社会快速迈进,但由于立法的起步较晚,对于中间业务这一非传统银行业务经常会出现法律真空,在认定和处罚上缺乏客观性,使得商业银行深陷法律纠纷之中,这同时也阻碍了其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

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一个业务转型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经营理念,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风险偏好和市场定位,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正确认识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之间的辩证关系:中间业务以资产和负债业务为基础和依托,资产和负债业务在中间业务中得到延伸和深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同时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大力开发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使银行的业务能力和收入结构与其管理能力、风险控制、市场条件和其他外部条件相匹配。真正的重视中间业务,将其作为一项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率的重要工作,像重视存贷款业务一样,抓好中间业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加强金融创新,强化产品开发

创新是中间业务的发展的持续动力,能否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是衡量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寻找那些与自身优势可以结合得较好的机会,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提供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服务,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对有特殊需要的一些大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其特定的需要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

(三)优化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机制

中间业务服务费由免费到收费再到合理收费,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应经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强弱的差异,考虑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定价策略。

(四)加强同业合作,完善行业协作机制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在具体领域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上市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寻求与自身核心资源互补的并购对象,为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全面推进与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创造条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就已经广泛展开,但是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国际结算、资金拆借以及代理等业务方面。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渴望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借助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网点和市场声誉来促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由于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存在差异,自然也会选择不同的市场服务区间,因此中外资银行之间在前两种模式中都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想要实现优势互补,就要在竞争中携起手来,做到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战略伙伴。参考文献

[1] 连平.21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8 [2] 王兆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8 [3] 袁护平,沈平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其发展的若干思考 [J], 价格月刊,2004-10 [4] 赵颖.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思考[D],无锡,江南大学,2011 [5] 钱雪芳,杨天翔.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J],金融纵横,2000 [6] 刘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第五篇: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模版]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受微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发展仍相当落后。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达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39%;目前,该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竟高达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高的约6%一8%,低的不足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一)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观念、机制、人才均不适应

1.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多数商业银行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了占领信贷市场,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甚至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一些银行为拉存贷款业务,不惜倒贴、不计价格、不计成本,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利益。

2.商业银行在实施中间业务收费方面步调不一致。如有的商业银行倡导对信用卡收费,有些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有些行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意,致使收费难以实施。又如代发工资业务数额较大,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商业银行间协商不一致而没有收费,只有个别地区的代发工资业务做到了每人每月一元钱由单位代交。结果表明,银行之间协商一致和对客户宣传到位,并没有发生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反使客户认识到银行收费可以接受。结果当然是所有的银行都收益。

3.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4.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

5.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开拓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已成为技术含量高的品种发展的障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商业银行想开展而难以开

展。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但因人才缺乏,人员不到位,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

(二)从外部来看,市场环境不佳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政策不统一。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给予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和动力,然而,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政策并不配套,原有收费法规政策缺乏一致性,直至 2003年6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价格管理的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规范性,致使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误解与纠纷时有发生。如2003年5月份,某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该市物价局联合发文,为整治企业经营环境而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并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如工商、税务、财政、审计、司法、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电力、通信等部门和行业进行重点检查。但物价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把银行这样的企业纳入了重点检查对象。而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中除了支付结算按政府指导价外,其余均按市场调节价执行,表现在银行与客户签订各类协议。而物价局认为银行收费没有依据,要对银行收费进行清理整顿。据反映,物价局要求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实行报批制,重新核定银行的收费标准。而工商部门认为商业银行各网点开办的收费业务在网点的营业执照上并未注明,属于超范围经营,如未注明代理保险等。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已被罚款,有的商业银行正就此事与工商部门交涉。有些工商部门还认为银行为鼓励持卡消费对超过一定消费额进行奖励属于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手续费退费政策得不到很好地执行。按规定,代扣利息税中的2%作为商业银行的手续费,但有的税务部门不认真执行政策,退费不积极,银行与其多次协商无果,致使退费无限期搁置。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自1999年11月开征利息税以来至2003年6月份,税务部门应返还该行全省代扣利息税手续费1592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协商,返还1153万元,还有439万元未收回来。而其总行要求代扣费用进大账,否则视为贪污、挪用,目前该行只能先用营业费用垫支。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客户付费意识不强。客户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应当的,吃惯了免费的午餐,一旦收费,客户抵触情绪很强,出现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如某行对借记卡试着先收取一半即5元的年费,就使该行流失了一批客户;又如,2003年7月份,某省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较上月下降3.83亿元,其中,活期下降5.58亿元,原因主要是该行的总行要求从2003年 7月份开始对异地存款实行收费,致使那些使用此项业务较多的客户清户转行,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认识。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越来越小,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将大幅下降。到2005年,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如不未雨绸缪,竞争优势不多。爱立信南京公司转投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事件,无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震惊与思考。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转变“中间业务只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派生业务”的观念,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真正将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不同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

(二)规范中间业务收费。2003年10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办法》把收费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收费价格混乱的局面即将结束,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将走向规范,并将从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但《办法》中的 20条基本都是原则性的,商业银行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给中间业务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依据。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环境和政策导向;二是应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应由协会牵头,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中间业务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磋商,达成共识,对拖延、拒绝缴纳手续费的单位或变相要价的委托方,商业银行要协商一致,联合行动,让客户“待价而沽”、炒银行的现象不再发生,以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三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尤其加入WTO以后,政府应尽快将条块性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一切中间业务的有关事宜,制定发展目标、新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计划,开展中间业务统计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通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检查监督本系统全省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品种繁多,有的业务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如建立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等。

(六)加快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信誉等于一身的特殊业务,因此,中间业务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员工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具有创新意识;既要熟悉银行业务,又要懂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其他金融与非金融业务;既要懂人民币业务,又要懂外币业务;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懂市场营销;既要了解国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又要了解国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与趋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中间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引进人才,培训现有员工,对自学成才或在培训中、在业务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决策层的领导也要尽快掌握关于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决策层的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平生。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探讨[J].银行与经济,2003,(3)。

[2]陈旭。WTO与外汇中间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相关热词: 银行

下载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占用自身资金并以中间人的身份,利用......

    商业银行怎么拓展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怎么拓展中间业务 摘要: 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中间业务以其风险低、收益多的特性在银行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01 银行汇票的出票人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办理银行汇票业务的( )。 A、 开户单位 B、 付款人 C、 银行 D、 代理付款行 答案 C 102 银行汇票的( )不得更改,更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审计初探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愈来愈重视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并将其作为“拳头”产品不断加以推广和运用。但是中间业务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商业银行创造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五篇]

    摘 要:目前,在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压缩信贷规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和政府提出扩大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例的背景条件下,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很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总复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期末总复习1.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

    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浅谈

    一、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的意义 1.发挥潜力,对效益的贡献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开 题 报 告 课题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