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出台背景与分析

时间:2019-05-13 20:1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出台背景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出台背景与分析》。

第一篇: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出台背景与分析

肖宏伟点评:辽地税发(2010)3号

辽宁地税局出台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辽地税发(2010)3号文件,对一些企业所得税政策有所突破,国内同行以及中介机构、企业财务人员对文件的十四项具体规定条多有不同理解,曾先后与总局、其他省市局、企业、中介机构、学术机构等人士探讨,现对此文件条款出台的前因后果加以分析说明,供各位参考,大家共同讨论,欢迎提出意见,共同促进企业所得税的完善。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分析说明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局:

为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提高汇算清缴的质量和效率,现将有关业务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第一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除上述规定外的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理。”根据上述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应由地方税务局管理。

此规定出台背景:国地税基层主管税务机关因此类企业所得税管辖权经常发生争议。

天行健认为: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信用社)区别在于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因此不能视同银行。因此,新办的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所得税应由地方税务局管理。辽宁已经解决此类管辖权争议。

二、关于企业统一借款转借集团内部其他企业单位使用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使用的,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并在使用借款的企业间合理分摊利息费用的,使用借款的企业分摊的合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但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不得重复扣除。

出台背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大企业集团多,统一借款内部使用现象很多,如企业集团内部关联方的借款利息全部按照《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的规定税前扣除,有些企业将多付出企业所得税负担,有的企业甚至无法生存。

天行健认为:幸好我们发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9]31号)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规定,“企业集团或其成员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可以在使用借款的企业间合理的分摊利息费用,使用借款的企业分摊的合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

辽宁省扩大了应用范围,适用于全部企业。对辽宁企业集团来说是个好消息。

三、企业清算所得税问题

(一)清算企业资产处置损失不需报批,由税务中介机构出具清算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如无异议可认定损失。

(二)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9〕388号)规定,如果以前年度亏损在5年期限内,企业清算所得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三)主管税务机关对于资产“可变现价值”,可根据评估机构的评定或同行业市场价格等方法确定。

总局规定的清算程序和内容过于复杂,财税(2009)60号文件下发后,稽查工作量大增,责任风险也加大了。企业注销工作时限纷纷延迟,甚至无限期搁置。企业、基层税务机关意见都很大。

天行健解读:我们对企业注销做了一些人性化的处理,如规定了“清算企业资产处置损失不需报批”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执法风险,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都易操作。

四、私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税前扣除问题

私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凭借合法票据及相关手续据实扣除。

源于稽查争议。

天行键认为:本条规定明确了:即使企业以党组织活动的名义,支出了相关费用,白条入账也是不能扣除的。

五、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处理问题

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收入,应按辽国税发〔2009〕42号第八条规定处理,即“纳税人取得的非主营业务经营活动收入,扣除相关成本及税费后,其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相关成本无法查实或核实的,按非主营业务经营活动收入乘以应税所得率后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源于企业与税务师事务所的争议。

天行健认为:以前的规定是:“核定征收纳税人取得的非主营业务经营活动收入,单独计征企业所得税”。如核定征收的企业取得补偿款、处理固定资产的收益等等纳税数额较大,负担沉重。本条规定对核定征收企业有利。

六、关于通讯费、通讯补贴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实报实销的管理人员的通讯费在管理费用中列支,准予税前扣除;企业发放的通讯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在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内税前扣除。

源于对职工福利费理解的争议。

天行键认为:我们调查了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通讯费支出情况,用于工作的占较大比例。况且《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

企便函[2009]33号文件,关于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解释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补贴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总局也承认通讯费中80%为公务。出台本条,企业受益,接近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精神。

七、关于供暖补贴和采暖费税前扣除问题

职工报销的采暖费在管理费列支,按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税前扣除;企业发放的供暖费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按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税前扣除。

源于对职工福利费理解的争议。

天行键认为:辽宁采暖费每平每年28元,如职工有100平的房子,采暖费一年2800元,辽宁省2009年职工年平均工资30000元左右,可税前扣除福利费为4200元,采暖费占大半,其他福利费支出如何处理?出台本条是辽宁省特点决定的。

八、关于交通费、交通补贴税前扣除问题

职工报销的交通费在管理费中列支,准予税前扣除;企业发放的交通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按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税前扣除。

源于对职工福利费理解的争议。

天行键认为:《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企便函[2009]33号文件,对此也有公务的认定。出台本条,企业受益,接近企业所得税法的立法精神。

九、关于补充养老保险税前扣除问题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如果企业仅为部分人支付上述保险费则不得税前扣除。

源于稽查与企业的争议。本人对此条规定持反对意见。天行键认为:辽宁加上了“如果企业仅为部分人支付上述保险费则不得税前扣除”这句话,执行大打折扣。一要怪总局出台文件时对此没有明确解释,二是如只给高管补充保险不符合公平正义的精神。但此条执行起来有困难,主要是如何认定全体员工?是在册的?是发工资的?是签劳动合同的?以什么为准没有规定,争议很多。执行中存在自由栽量权过大问题。

十、房地产开发企业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问题

按照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不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税前扣除的基数。

源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不同理解争议。本人支持这样规定,但全国大部分省市与此相反。

天行键认为:(2009)31号文件第九条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对此,我们理解是企业预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是预收收入,一律按计税毛利额好征所得税,不存在扣除成本费用以及税金问题。很多业内人士不理解,攻击此政策。奇怪的是辽宁实行起来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并没有什么疑义,对此有不理解的人士可以发表观点,我们共同讨论。

十一、关于财政拨付的科研经费应否计入收入问题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规定: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项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企业取得的科研经费如符合上述条件可以不作为应税收入,但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源于对不征税收入的确认理解的争议。

天行键认为:省局把认定不征税收入权限下放到地市一级了。但收入不征税,其对应的支出也不能扣除,实质上税收优惠不大,企业把不征收税收入全部花掉就解决了认定的风险问题。

十二、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第二条第四项规定:“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搬迁时间从政府文件规划搬迁日期的次年算起的,提前完成搬迁的,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也暂不计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搬迁收入一律从第六年起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源于对提前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补偿收入余额征税的争议。

天行键认为:对提前完成搬迁的企业与五年完成的同等处理方式,符合公平税负的原则。

十三、2008年1月1日以前计提的安全生产费帐面余额处理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规定:“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准计提的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外,其他行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均不得税前扣除”。2008年1月1日前按照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已经税前扣除且存在结余的,2008年1月1日以后实际发生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先冲减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余额,提取的费用冲减完毕再发生的安全费实际支出,允许据实税前扣除。

源于对预提费用的争议。

天行键解读:2009年6月29日缪慧频副司长答问: 问:我是一家铁矿公司,我们按照财政部和安监局下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标准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时列入了生产成本,同时计入其他应付款,实际使用时冲减其他应付款。08年我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按照新规定计提安全费用计入盈余公积,在实际发生时计入成本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请问按规定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能够扣除按照新的会计处理规定在纳税申报时是否作为纳税调减处理?

缪慧频:按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相当于对股东的分配,不属于企业已实际发生的费用,也不同于准备金,所以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但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相应增加的安全设施相关支出可以直接扣除。

天行健认为:中石油中石化“安保基金”为何允许扣除?此规定有些不合理。煤矿安全生产费平时担取,出现事故时使用,如不允许平时提取,出现大的事故,费用如何出?总局对此应做出允许扣除的规定,辽宁省在这个政策上没有能突破。

十四、煤炭企业提取的育林基金税前扣除问题 煤炭企业根据财政部等部门规定提取育林基金,专项用于“煤炭部门自营坑木林基地和采伐迹地更新”,属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其实际发生的相关支出应允许税前扣除,但对其结余部分应按其所属年度进行纳税调整。

大致同上。

第二篇:巴塞尔协议出台背景

出台背景

在雷曼兄弟破产两周年之际,《巴塞尔协议Ⅲ》在瑞士巴塞尔出炉。最新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受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催生,该协议的草案于2010年提出,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获得了最终通过,正在开会

并将于此后的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巴塞尔协议III》[1]几经波折,终于2013年1月6日发布其最新规定。新规定放宽了对高流动性资产的定义和实施时间。发展介绍

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自成立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监管规定,如1983年的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又称巴塞尔协定,Basel Concordat)和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Accord)。这些规定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一致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在十国集团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鉴于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许多非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也自愿地遵守了巴塞尔协定和资本协议,特别是那些国际金融参与度高的国家。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问世是巴塞尔委员会历史上又一项重大事件。核心原则是由巴塞尔委员会与一些非十国集团国家联合起草,得到世界各国监管机构的普遍赞同,并已构成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至此,虽然巴塞尔委员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国际组织,但事实上已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2002年10月1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修改资本协议建议的最新版,同时开始新一轮调查(第三次定量影响测算,QIS3),评估该建议对全世界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可能影响。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或称“新巴塞尔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时间跨度长达30年。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本次改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内容:最低资本金比率要求、对一级资本的定义以及过渡期安排。

在最低资本金比率方面,草案规定,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最低要求将从目前的2%提升至4.5%,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另外还需要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零至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此外,商业银行更宽泛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则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根据新规定,银行需要在2015年前、也就是5年内达到最低资本比率要求,即不包括资本缓冲在内的普通股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达到4.5%,一级资本比率达到6%;而对缓冲资本的落实则更为宽松一些,银行可以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分阶段落实。

新资本协议对欧洲银行业的冲击也比美国更大,特别是对一些经济困难国家和中小银行。相对于中小银行,大型银行担心的是更高的资本金要求会限制银行放贷能力。解读 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必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在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之际,中国银监会及时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包括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及时进行了跟进,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这被业界称为中国版“巴塞尔Ⅲ”。

有媒体报道,银监会上报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准。

中国拟实行新的资本监管制度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行的4%上调至5%,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第二,在拨备覆盖率的基础上,引入动态拨备率指标控制经营风险,原则上不低于2.5%;第三,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按照监管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标准确定为不低于4%;第四,在现有流动性比率监管基础上,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预计杠杆率、流动性指引预计将先期发布。而拨备率仍需和财政部做最后协商。

提高资本充足率,强化资本监管。“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监管部门拟实行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对于银行资本的数量、质量和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银行业将实施更为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在获国务院批复方案中,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调整为5%、6%和8%。此外,新的规定还对所有银行设置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超额资本,获批方案留存超额资本2.5%,反周期超额资本0至2.5%。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只有在出现系统性贷款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需计提反周期超额资本,大多数时间反周期超额资本为0。获批方案资本充足指标自2012年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年底达标。

执行新标准后,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10.5%。

巴塞尔协议Ⅲ将银行核心资本和普通股权限的要求大幅提升,可以看出,顺应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我国银行监管新工具箱的核心监管工具仍然是资本要求。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实现新的资本监管制度,提高最低资本要求,以便更有效地抵御和化解银行潜在风险造成的损失。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比年初上升0.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强化监管乃大势所趋。银行业或将走上资本补血之路

提升拨备覆盖率,实行动态拨备率指标控制。实际上,2.5%的动态拨备率在去年11月17日银监会印发的名为《据悉,执行时间由2012年1月1日开始,达标时间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013年年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016年年底达标,但对个别银行给予额外2年左右宽限期。

对银行而言,这些新规将要求它们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舍弃那些被认为具有过高风险的业务种类。由于拨备直接来源于当期利润,商业银行需要将收益更多地储备起来,以应对潜在风险,可供向投资者和员工派发的钱将减少。对消费者来说,新规有利也有弊——在存款利息可能提高的同时,贷款成本也可能增加,并且贷款难度加大。

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控制银行表内外业务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杠杆率要求为不得低于4%,同时要求各商业银行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4%的标准,比新版巴塞尔协议高一个点,而目前中国银行业杠杆率普遍都在4.5%以上,这个指标短期内对银行不会有太大影响。建立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 建立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维护流动性的能力。目前我国对于银行业流动性比率的监管,已经存在一些较为明确的指标要求,如要求存贷比不能超过75%,流动性比例大于25%,核心负债依存度大于60%,流动性缺口率大于-10%,以及限制了最大十户存款占比和最大十户同业拆入占比,超额存款准备金制度等,这些指标对于监控银行业的流动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即便在银行资本充足和资本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流动性出现问题也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引入了两个流动性监管新指标,即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具体而言,流动性覆盖率指银行流动性资产储备与压力情景下30日内净现金流出量之比,用于度量短期(30日内)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的是提高商业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停滞的敏感性。净稳定融资比率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发展所需资金之比,用于衡量银行在中长期内可供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是否足以支持其资产业务发展,也可以反映中长期内银行所拥有的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资源和能力。这两个指标的提出,将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维护流动性的能力。

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引入这两个新指标。具体而言,对于这两项指标,银行监管标准均设定为100%,获批方案对上述两个指标设置2年观察期,将于2012年年初开始执行,并于2013年年底达标。

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的实施,虽然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大挑战,但是,这也是促进中国银行业转型的一次良机。2内容编辑 概述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其中包括: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IRB)approaches)、公司、银行和主权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专业贷款(Specialised lending)、股权风险暴露(Equity exposures)、IRB 法的实施问题、证券化、操作风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其中包括: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要求

流动性要求

据美联社报道,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2013年1月6日公布《巴塞尔协议Ⅲ》中的“流动性覆盖率”规则。分析人士认为,相关规则远不如预期严厉,且将全面实施时间延长了4年至2019年。

“流动性覆盖率”的出台旨在防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演,新规要求,未来金融机构须持有足量的现金和易于变现的资产,以便度过30天的短期危机。

2013年1月6日公布的新规要求,各银行可以把更大范围的流动资产计入缓冲范畴,其中包括一些股票和优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对比此前披露的草案,新规对计算方法也进行了调整,大幅降低了金融机构必须持有的流动性缓冲资产的规模。

《金融时报》评论称,新规远比两年前公布的草案宽松,是全球银行业的游说导致了“流动性覆盖率”标准的最终下降。银行业认为,原有草案将银行与主权债务过于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且限制了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贷款能力。BBC经济事务分析员罗伯特·佩斯顿指出,新规最引人注目的是,银行未来将首次可以把企业债券、股票和高质量的可交易证券计入“流动性资产”。这一点令人诧异,因为恰恰是与抵押房贷相关的证券失去“流动性”,最终引爆了金融危机。[2] 3协议影响编辑 对中国

与国外的同行相比,中国的银行业处境要轻松很多,因为目前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所设定的监管要求已经可以覆盖《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而且多数银行都已经满足了这些要求。2010年中报数据显示,中国的大中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在8%以上,平均拨备覆盖率则是超过150%。

看2013年协议实施前的最新规定,并分析这些规定在资金、套期保值和贸易融资方面对财务人员有何潜在影响。[3] 对银行

《巴塞尔协议Ⅲ》确立之后,欧洲的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大,对于银行来说,新协议要求银行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和业务范围。银行必须提高储蓄资金以避免潜在的资产损失,而投资者得到的贷款额将相应减少。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某些欧洲大型银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德意志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爱尔兰银行和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都将陷入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新规定的麻烦。花旗主管们曾表示,新协议将减少银行的股息派放,并且有可能将持续到2011年。对保险业

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基于风险的资本框架,这个框架是和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的一个准则相适应的。弗吉尼亚·威尔逊,TIAA-CREF公司的CFO说:“这在保险的风险固有类型中占一定比重”。

威尔逊在她向委员会提出的声明中说,和银行不同,在出售资产时,保险公司的稳定债务(即未来给客户的不确定支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他们不太可能被迫清算资产,以满足经济困难时期或市场混乱时期的短期债务。

史密斯看起来最关心的是所有以保险为基础的SLHC,在准备财务报表和给联邦储备委员会(他们新的监管机构)做报告时都使用公认会计原则(GAAP)。State Farm以及其他保险公司,现在用的是法定会计原则(SAP),一个政府规定的会计系统。

史密斯说,最近以State Farm及其子公司为代表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基本上实现一个统一的GAAP和监管报告过程,就需要花费四年的时间,费用高达1.5亿美元。威尔逊在她的声明中说“两个会计系统有众多差异,SAP侧重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GAAP主要关注公司的收益。”

史密斯建议美联储将以保险为基础SLHC做为蓝图,征求公众意见重新制定新的规则。即使考虑到惨重的失败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金融危机期间史无前例的政府援助,保险业很难说服或许很难说服监管机构转变他们的态度。

但是佛罗里达州保险业监管办公室理事凯文说,巴塞尔协议III也不会阻止AIG的垮台。监管要求需要被应用到不受监管的金融风险中,就像限制了为覆盖位置的某一阈值写衍生品的能力。

AIG金融产品部门在信用违约掉期上累积了数万亿美元,这个部门很少或根本没有监管,这才导致了2008年公司的流动性危机。

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并没有公布美国最终的巴塞尔协议III规则,但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建议美国2013年至2018年期间逐渐采用这个协议。11月初时美国银行监管业表示,要想让巴塞尔协议III在1月1日生效,现在所做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4] 4相关新闻编辑

美联储批准巴塞尔协议III[5] 美联储(FED)周二(2013年7月2日)批准美国银行业执行巴塞尔III资本规定,承诺将制定针对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的严厉新规,同时还将保护小银行免受这项新规的一些最严重冲击。美联储经过投票批准在美国实施这项全球性规定,新规要求银行业持有更多股权资本用于支持自身业务,以便在2007-09年信贷危机之后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按照2010年金融改革法的规定,美联储投票7:0赞成通过了长达792页的巴塞尔协议III;但该规定也需要获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货币监理署(OCC)的批准。美国货币监理署主管Thomas Curry表示,他将在下周签署该规定。规定的最终版本里还具备一些有利于房地产复苏和小型银行的弹性,但美联储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拟定四项新规,以应对美国八家最大银行给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

巴塞尔III协定以银行业监管机构--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所在地得名。这份协定旨在加强银行业的稳定性。之前爆发的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

负责监管的美联储理事塔鲁洛(Daniel Tarullo)概述了进一步的计划,该计划将迫使各大银行牺牲利润以提高安全性。这些计划所含的提议包括:迫使银行持有相对于总资产更高水平的股本,并对最依赖短期批发资金的银行提高资本要求。这项协定将从明年开始分阶段实施,多数银行必须持有比现行制度要求高出两倍左右的核心资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降低银行业风险,并且保护纳税人不必因代价高昂的援救银行行动而蒙受损失。

新规定关键因素是,所有银行不分大小都要遵守。新规定包括要求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低要求从4%提高到6%,其中,普通股权益资本最低要求将从现在的2%提升至4.5%。总资本金比率将在任意时间必须达到8%。

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中已有95%达到了美联储一级普通股权资本充足率7%的最低要求,总资本缺口仅为25亿美元。

巴塞尔协议III引入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由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一旦银行的资本留存缓冲比率达不到该要求,监管机构将限制银行拍卖、回购股份和分发红利。这一机制可防止一些银行在资本头寸恶化时也肆意发放奖金和高红利,从而将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资本边际,使银行有更大的余地来应对经济衰退期的困难。

美联储还宣布,不会提高银行所需要的抵押贷款资本要求。分析师指出,规模最大的抵押贷款发起人富国银行(WFC)将会受益。

第三篇:400业务市场背景与行业前景分析

400业务市场背景与行业前景分析

一、市场需求

1、中国企业的发展已逐渐进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模式,从过去“以产定销”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命脉在于对市场的把握,营销是任何一家企业必须首先直面的第一课题。

2、随着电视、报刊、宣传页等媒介的全国性流通与普及,尤其是近代网络营销与搜索引擎的加入,需求群体与供应群体已经打破了信息阻隔的屏障,想买的已经能够方便地找到想卖的,但是也正是传统与网络传媒的过于发达,导致需求群体面对过于饱和的供应信息,必须做出抉择:到底联系哪一家?在“最后一公里”的抉择上,众多的供应厂商所投入的媒介宣传被打了很大的折扣,于是出现“想买的知道想买的”,但是“想买的不想联系想卖的”。

3、任何的企业都对客户尤其是客户购买感兴趣,400电话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客户并在客户购买这个环节上产生作用的。只有客户才是企业收益的源头,让“想买的主动联系想卖的”,而且让“想买的以舒适的方式联系到想卖的”成为企业营销中必须亟待解决的市场推广落地问题,由此,400全国免费电话应运而生。

4、400免费电话不仅仅是企业实力与形象的一个外在象征,更是企业解决市场营销诸多问题中不可或缺的现代市场营销工具。

二、市场空间

1、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社会经济进入回暖复苏与快速发展阶段,每一家企业需要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无异于“生存与发展”,只有快速地开发客户与快速地抢占市场空间才能快速地启动企业职能运转,带动企业进入良性运营,企业发展的驱动在于市场,解决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营销,营销的穴道在于最后的落地,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创造了400电话的大空间。

2、最新权威数据统计,中国仅中小企业数量就达3000多万。金融危机过后,一大批不同类型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国家对经济宽松的扶持政策与政府对创业的激励策略,中国企业的数量在未来定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3、400电话资费低廉、操作简单、用途多样的优点为400电话的普及创造了先天的自身有利条件,使得400电话从概念到普及的周期非常之短。

三、发展前景

1、通讯行业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讯业的发展是在政府扶持下的市场行为,因此通讯行业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高的放心系数。

2、400电话在中国的市场引导期已过,刚刚进入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社会对400已有了概念化与应用化的认识,此时为最佳的市场切入期。

3、未来企业的发展是多元化与实用化的发展,400电话与时代需求的紧密结合与其本身丰富实用的功能,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依赖角色。

4、未来IT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400电话平稳快速发展的关联动力,400电话注定会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功能优化。

5、任何的企业都会对客户尤其是客户购买感兴趣,400电话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客户并在客户购买这个环节上产生作用,未来的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市场,市场经济的市场是买方的市场,买方的市场注定了400免费电话的蓬勃兴盛。

第四篇:2010所得税分析

二0一0所得税收入分析

二0一0年我局共组织入库所得税收入4915.4万元,比上年同期的3527.5万元增收1387.9万元,增幅39.35%。其中十二月份入库企业所得税183.3万元,比上年同期 54.3万元增收129万元,增幅237.6%,年累入库企业所得税1474.2万元,比上年同期959.8万元增收514.4万元,增幅53.6%,;十二 月份入库个人所得税203.3万元,比上年同期225.6万元减收22.3万元,降幅

9.9%,年累入库个人所得税3441.2万元,比上年同期 2567.7万元增收873.5万元,增幅34%。

企业所得税:

一、房地产、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业分别所占企业所得税总收入比例,同期增幅。

房地产业378.5万元,占总收入26%,比上年同期302万元增收77万元,增幅25%;建筑业366万元,占总收入25%,比上年同期168万元增收198万元,增幅118%;交通运输业16万元,占总收入1%,比上年同期14万元增收2万元,增幅17%。

二、其他重点行业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分行业占比重、增幅。

制造业435万元,占总收入30%,比上年同期373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17%;批发和零售业69万元,占总收入5%,比上年同期66万元增收3万元,增幅4%;住宿和餐饮业11万元占总收入1%,比上年同期14万元减收3万元,降幅22%.三、重点企业收入情况(年所得税50万元以上)、占比重、增幅。

安徽龙盛化工有限公司已清算,本月无税款入库,累计已入库417.6万元。比上年同期349.9万元增收67.7万元,占总收入28.33%;滁州市绿园房地产有限公司定远分公司本年累计49.3万元,占总收入3.3%,比上年同期9.3万元增收40万元,增幅430%;滁州市会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定远分公司本年累计35.8万元,占总收入2.43%,比上年同期202.3万元减收166.5万元,降低82.3%;定远光源电力实业公司84.3万元,占总收入5.72%,比上年同期83万元增收

1.3万元,增幅1.57%;滁州市金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6万元占总收入7.19%,比上年同期62万元增收44万元,增幅70.97%。预计年所得税50万元以上的五户企业693万元占总收入1474万元的47%。

四、其他增减因素

1、政策因素:一是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的备案减免减收55万元,二是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房地产行业上半年所得税大幅度下降,但征管范围的重新划定,对收入下降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建筑业户数由原来的临时性户增加了固定户4户税款80万元。

2、经济发展因素:随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的所得税的增收必将呈上升趋势,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势必会小幅度增长。

3、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变化情况:由于2009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大部分企业下半年效益才缓慢提高,2010年迅速扩展。制造业大幅增收主要由于安徽龙盛化工有限公司清算税款417.6万元入库。

4、户数变化:目前上半年有税款入库的户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五、2010年下半年收入预测及趋势

2010年,受征管范围的限定,原房地产开发与建筑安装(包括新增)企业将是我局所得税的增长点,其他行业也必将缓慢增长,预计收入1200万元左右。

个人所得税:

一、分税目情况

工资、薪金所得484万元,比上年同期 367万元增收117万元,增幅32%,占年收入14%;生产经营所得1556万元,比上年同期 1899万元减收343万元,降低18%,占年收入45%;承包承租经营所得885万元,比上年同期85万元增收800万元,增幅945%,占年收入26%;劳务报酬所得20万元,比上年同期 13万元增收7万元, 增幅56%,占年收入1%;利息、股息、红利所得377万元,比上年同期57万元增收320万元,增幅557%,占年收入11%;财产租赁所得0.2万元,比上年同期2.4万元减收2.2万元,占年收入0%;财产转让所得24.5万元,比上年同期81.2万元减收56.7万元,降幅70%,占年收入1%;房屋转让所得84.5万元,比上年同期51.1万元增收33.4万元,增幅65%,占年收入2%;偶然所得今年与去年均无数字,其他所得10.6万元,比上年同期

1.7万元增收8.9万元,增幅5.37%,占年收入0%。

二、重点扣缴义务人

2010年我局扣缴义务人按扣缴数额30万元统计计4户,预计累计入库税款200万元,其中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入库69.9万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累计入库53.7万元,滁州天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累计入库48.6万元,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入库41.1万元。2010年我局将120户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全员全额扣缴,另外对其他企业单位按标准逐步纳入扣缴范围。

三、其他增减因素及2010年收入预测及趋势

1、政策因素:一是随着我县扣缴义务人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工资薪金所得在税前扣除费用不变的前提下,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变化情况:随着房地产业逐步进入清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将大幅度增长;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日渐火爆,在管理逐步规范的前提下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也将逐步提高。

3、户数变化:目前我局管理的生产经营纳税人1600户,工资薪金纳税人18000人,其他所得纳税人800人左右。按2010年初工作安排将对生产经营纳税人的不达起征点户、漏征漏管户、税收优惠到期恢复征税户认真清理,增加800户左右。

4、2011年收入预测及趋势:预计各项所得累计将增加800万元。

四、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情况

2010年6月我局由邮政局代开573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税款约95万元。

二〇一一年一月六日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出台的背景

劳动合同法出台的背景

一、《劳动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的法律制度。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的试点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中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这一市场经济国家确定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加以了肯定,但该《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仅仅适用于国营企业新招聘的职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该法于1995年l月l日起施行。《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效力,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等主要问题,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法》颁布实施了十多年,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使得劳动关系由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地位平等的合同关系,双方真正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也发挥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作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法律约束力,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劳动合同制度确立了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机制,劳动者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按需用人,促进了劳动力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原有劳动合同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存在许多空白,不能适应对劳动关系进行全面、有效调整的需要。

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的条文比较简单,总共才17条,远远不能适应市经济条件下对纷繁复杂的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需要。《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效力,合同条款,合同期限,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以及合同的责任等作了规定,但基本上都是原则性、纲要性的,不能对实践中的劳动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自我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劳动合同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比较低。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对劳动者的法律义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使得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否存在难以确认,建立在劳动关系基础上并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二是劳动合同的短期化趋势明显。根据有关调查,2007年前,全国劳动合期限以短期合同为主,劳动合同的短期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职业归属感和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对社会上出现的新的用工形式如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劳动派遣和实践中急需规范的一些问题如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等缺乏法律规定。四是劳动合同签订、变更、履行非常不规范。法律缺乏劳动合同签订的具体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无法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有效监管;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条款,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随意设立违约金,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弥补《劳动法》对劳动合同规定的不足,填补法律调整的空白,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需要制定一部《劳动合同法》。

第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效力偏低,法律制度不统一。

由于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为了解决和规范现实劳动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劳动行政部门颁布了许多部门规章和相关政策,如《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等,这些部门规章及政策虽然对调整现实中的劳动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法律效力偏低。劳动部门规章和政策的效力局限于劳动行政部门内部的业务范围,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最多只是作为“参照”而不是作为“依据’’。其二,劳动行政规章和政策,特别是以“解答”、“通知”乃至“复函"为表现形式的政策,缺乏规范性、公开性,其法律效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立法的缺位和调整劳动关系现实的迫切需要,我国劳动合同的地方立法走到了国家立法的前面,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许多省市都出台了规范劳动合同关系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劳动合同法规的出台对规范地方的劳动关系,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然而,地方立法也出现了“各自为政”、“各有特色”的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乃至矛盾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也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有损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统一原则。

为了解决劳动合同制度的上述问题,弥补劳动法制的空白,完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劳动合同法》。

三、劳动合同法的通过和实施

2007年6月29日 下午3点05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以145票赞成、O票反对、O票弃权、l人未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同日签署了这一法律。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通过及其自2008年l月l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国的劳动关系便有了规范的、明确的、具体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分为八章共九十八条。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令第535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条例》分为六章三十八条。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据天津劳动法律网了解及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开始于2004年,当时正是其母法——劳动法颁布10周年之际。10年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劳动争议大幅度增加。

而众多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核心便是合同问题。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次全国劳动法执法检查发现,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组织的签订率更低。调查还显示,60%以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短期合同,大多是一年一签,有的甚至一年几签。

调查发现,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许多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逃避法律责任,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自由选择劳动者,并减少支付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短期化,不仅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自身发展也最终会受到影响。

三是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有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达不到录用条件为“理由”,试用期满不予录用。由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待遇较低,又没有其他劳动保障,有些用人单位便通过设定较长时间的试用期规避对劳动者的法律义务。有些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不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有些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定额标准,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支付加班费等。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对劳动者实行强迫劳动,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提上了立法机关的日程。2005年12月24日,劳动合同法草案被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初次审议,后来又全文公布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下载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出台背景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出台背景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0]118号 颁布时间:2000-6-21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为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鼓励和促进有正常经营需要的企业投资活动的健......

    企业所得税问题

    企业所得税问题 安徽: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发布 日前安徽国税发布了《商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旨在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分析 2010-1-19 11:59 不详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转让业务中涉及的所得税问题较为复杂,为......

    《畜牧法》出台背景及高点(解读畜牧法)20120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出台背景及亮点一、出台背景1.制定《畜牧法》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畜禽产品......

    所得税案例分析

    江西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评估案例 一、对象描述 江西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办理税务登记,房地产开发、销售;注册资金:1亿元;从业人员:146人;注册类型:有......

    回收计划与派车业务背景(5篇模版)

    1. 概况: 1.1 原料包括肉鸡、肉鸭、小黄鸡三个品种。有些工厂同时宰肉鸡和肉鸭。其他大多工厂只做一个品种,即只宰鸡或只宰鸭。1.2 有鸡线和鸭线分开,两个人操作,一个管鸡线,一个......

    业务背景--方案设计[合集5篇]

    现在中国房地产产业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结合房地产市场策划营销理论和实践的运作方法,提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方案",他从项目用地的初始阶段就导入策划营销的科学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为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鼓励和促进有正常经营需要的企业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规范和加强对企业投资的资产增值转移等应税行为的管理,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