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村乡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XXX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XXX下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以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为主,是标准的农业大乡。
一、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目前,全乡西瓜、花生、土豆等各类蔬菜种植面积都达到2000亩以上,新引进种植药用菊花200亩,每亩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同时,根据XXX土地硒元素含量丰富的特点,着力打造“富硒”品牌的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客观的说,我乡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但是已经迈出了发展特色种植的第一步。
二、龙头项目建设情况
XXX是农业大乡,但不是农业强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没有。今年以来,我乡将引进农业龙头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积极跑办,新引进了总投资2000万元的河北天立盛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建设36座智能化菇棚及配套冷库、堆料厂、冻干加工厂,智能化菇棚可根据食用菌的不同生长阶段自动调节菇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达到全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双孢菇1100多吨,营业收入1000余万,利润200多万。同时,我乡正在积极跑办总投资1.5亿的大北农集团现代农业、总投资1.2亿的河北盈润牧业万头肉牛生态养殖基地、总投资3000万的河北先宇能源生态养殖观光园等三个项目,争取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开工建设,带动全乡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情况
我乡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鼓励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了养殖基地3个、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6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721亩。其中,赵县众大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201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引进种植生态土豆100亩、无农害蔬菜30亩、杭白菊50亩、金银花10亩,并计划购买烘干设备,拉长产业链。
四、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二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逐年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给予利率优惠。三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所需的建设用地,应该在土地计划指标内予以优先安排、优先报批、按规定供地。四是鼓励品牌建设,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和基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篇:铁匠乡农业产业化调研调研汇报材料
铁匠乡农业产业化调研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道农业产业发展调研工作,立即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农、林、牧、水等涉农单位负责人深入农村,就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铁匠乡是赫章县唯一的苗族乡,地处贵州省赫章县西部边境,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8公里,位于东经104º21'21“,北纬27º04'03”,东与本县双坪乡接壤,西面、南面与威宁县羊街、盐仓二镇毗邻,北面与本县辅处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威宁县城28公里、距威宁火车站31公里。全乡辖10个村、64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彝、白、布依、穿青人、蔡家等民族和未定民族共3712户,户籍人口18963人,常住人口17558人。其中农业人口14560人,少数民族3685人,占总人口的27%。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7.1%,全乡有劳动力1812人,人口密度为226人/平方公里,威宁至可乐公路横穿境内,双坪至羊街公路连接东西。全乡有耕地面积18968亩,人均占有1亩,2011年粮食总收入8034吨,人均占有粮食42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11元,辖区面积83.94平方公里,地势呈南北走向,以山地为主,最高处眼睛山海拔2400米、最低处阴家河沟海拔1780米,年平均气温14℃,年总积温6570℃,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51毫米。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市场供求信息的渠道较少,对市场供应变化反应不灵敏,生产盲目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顺畅,缺乏懂经营,善管理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少,现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但由于条件不足,运行效果不理想,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四、发展通道农业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各专业合作社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行业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大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疏通销售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培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和引进外地客商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将市场供求变化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产销对接,降低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解决农产品的“卖难”的问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招商形式,吸引外商进入铁匠乡投资办企业,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放宽农民贷款门槛,吸纳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农业,培育马铃薯加工、核桃加工等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建设处卓村、河山村、响水村核桃种植基地等,规模发展脱毒马铃薯12000亩,烤烟3570亩;继续抓好养殖大户的推广示范,培育1000头商品猪和600亩核桃种植基地。
三是提高服务意识,强化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林、牧等涉农部门服务机制,加强农药、肥料、种子等的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设立科技信息专栏,利用街天宣传科学技术和提供农产品的销售信息。采取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接受能力,消除农民对农业项目开发存在的思想顾虑。做好种养殖大户的培育,举办农业科技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促发展,形成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四是注重前期规划,储备发展项目。切实加大农田水利等前期规划工作力度,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争资金,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储备、申报工作,争取在联合村村委会投资建设一个大型的综合农业批发市场;铁匠村村委会建一个大型的养殖基地。
第三篇: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立足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精品
以育肥业为先导全面提升乡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我乡工农业总产值达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其中:农牧业总产值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7%;工业总产值达到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3%。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18万元,比上年[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增长万元,增长率为13%
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212元,比上年的2772元,净增450元,增长率为%。乡级财政完成收入43万元,较上年增长%,超额完成了县委九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三增”目标,初步形成了以育肥、板兰根、土种鸡、苗圃四大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的工作中我们将仍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工作的第一要点,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任务,以农牧民增收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立足五大优势,构建乡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地缘优势。乡距县城仅30公里,是两矿必经之路,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二
是水土优势。全乡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有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万余亩,板兰根试种的成功,使近两万亩弃耕旱地得以再开发;三是矿产优势。乡内有铁、石英石、珍珠岩、膨润土云母、石榴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铁、珍珠岩、石英石的储藏量相当丰富;四是旅游优势。我乡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性很强,草原石人、古墓群、苏普特沟岩画等一系列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风景所包涵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极具开发价值。五是体制优势。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在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深化,我乡的畜牧业服务体制已不断完善,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根据乡实际,我们确定了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学优化农牧业结构为基础,以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强化第一产业,推进和拉动特色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的经济增长为我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
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8395万元,较上年增长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95万元,工业产值4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0万元,增长%;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500元,达到37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促形成八大产业链 育肥产业。畜牧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抓农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一是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规模化饲养,以新旺股份制养殖企业和喀拉吉拉养殖小区为典型,通过辐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牧民搞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发展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运用新技术,扩大农区养殖比例,发展至少50个新的种养殖大户和育肥企业,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以转变农牧民发展思路来促进和加快育
肥基地建设,将沿山的苏普图、喀拉巴盖、达勒吾孜、村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基地。
二是构筑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强喀拉吉拉养殖小区建设,对进入养殖小区的农牧户在资金和销售环节予以大力的扶持,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从游牧、庭院养殖、分散饲养的传统养殖模式中退出来,进入小区,形成基地,进入小区的农牧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由联资,形成初步规模后,协调农牧户组建喀拉吉拉联合股份养殖公司,由乡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建立农牧户与基地、企业之间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一体化格局,为广大农牧民早日步入科学化饲养、模式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搭建一座平台。
三是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继续深化牧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品改业,发挥其高效益、高产出的优势,引进小畜冻精和优质种
羊,继续巩固扩大小尾寒羊纯繁和杂交已取得的成绩,通过冷配和购进增加西门塔尔牛等良种牛的养殖数量,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四是以设施立业促进育肥业发展,通过青黄贮窖、暖棚的建设,把农区育肥业和青贮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提供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牧民定居,转变落后的牧业生产方式。五是提高出栏效益,改变以前的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打市场价格差,实现种养与市场的衔接,切实提高育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我们30人的经纪人队伍作用,使养殖散户能够“养起来,卖出去”,与市场连接,形成规模,继续挖掘养殖小区和股份制企业潜力,使其成为全乡一个养殖龙头基地。
饲草料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种植业服务于养殖业”的格局,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主要在种植饲草料上做文章,将饲草饲料业做大
做强,使种植业为育肥业提供所必需的饲草饲料,同时通过育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饲草饲料业的运转。将全乡1/3的耕地建成高效饲草料基地,进一步压缩苜蓿种植面积,将喀拉吉拉开发地建成整装优质苜蓿基地,将萨尔哈木斯1000亩苜蓿地改为玉米种植地,将全乡10000亩人工草场进行改良。我乡的玉米种植在将突破5000亩,青贮种植面积为1280亩,在将达到2500亩。同时计划将至少3000亩的老苜蓿地进行倒茬改种,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以改良草料地的土壤质量。
板兰根种植产业。利用板兰根试种取得成功,并进一步与药材市场建立联系的基础,我们结合荒山造林项目,多层面经营,大力推广板兰根种植,计划在旱地种植5000亩,彻底改变以往旱地普遍弃耕的现象,实现占全乡耕地面积近1/2的旱地再开发再利用,将板兰根种植业建设成为全乡的一项大产业。苗圃产业。结合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
工作,大力创造条件,朝着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大芸、黑加仑等特种林业经济发展,把发展林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也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退耕还林,将建成的退耕还林基地兼种苗圃,使其同时成为苗圃基地,在明年春季开发350亩,以此增加退耕还林的效益,供应全乡乃至全县退耕还林树苗。阿魏菇产业。经过我们对市场的充分调查,认为在我县已人工栽培成功的阿蘶菇较之以前的大棚阿蘶菇具有更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我乡丰富的阿蘶资源,为阿蘶菇野生栽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10月初我们已通过签订购单、干部示范、合作种植等多种方式在我乡已完成人工种植阿蘶10亩,试种如成功,我们将以降低成本的形式,从外地低价购进大批菌包,争取大量的定单,扩大销售量,在我乡乌河、额河及沿山推广,同时还可进一步进行干包装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蔬菜产业。在我们决定积极发展农产品
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股份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为此我乡牢牢把握临近蒙库、富桂铅锌矿等矿山企业和县城的优势,利用乌河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前景和萨尔巴斯村的地理优势,协调组织私营业主和村民主要种植秋季大白菜等季节性蔬菜,建成良种队和萨尔巴斯两个蔬菜基地,以优化当地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家禽养殖产业。大力扶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订单家禽养殖,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培养更多的散户、大户,可突破10万只的养殖规模,争取创出绿色食品品牌。渔业。我乡拥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但利用率较低,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鱼业,我乡达勒吾孜水库和西伯岭水库在这几年养鱼已有一定的基础,将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在资金、销售等环节予以一定的帮
扶,促使其成规模、上档次,为县城供应新鲜的特色鱼。同时在良种队建鱼塘,以此带动乡乌河片区的副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现鱼塘基本建设已完成,首批鱼苗开春即投入。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三项开发精品
发展是硬道理,在我们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鼓励全乡干部群众共同为经济发展引资、引项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员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挖掘招商引资的内在潜力。
一是矿业精品。在苏普特开发石英石矿,在塔本齐开发铁矿,同时进一步规范珍珠岩矿、膨润土矿,再开发塔本齐云母尾矿、石榴石矿。二是旅游精品。一是城郊旅游区。在秋季我们已对达勒吾孜水库进行环境美化、绿化,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县城假日休闲旅游胜地;二是沿山旅游区。利用县城至两矿道路改造的大好机遇,加大对苏普特沟、西北令水库、红叶沟及库
卫等旅游资源的宣传开发力度,打造沿山旅游经济品牌;三是民俗风情旅游区。充分利用乡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特点,大力开发民俗风情游等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商贸流通业及饮食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是服务加工业精品。一是大力开发达勒吾孜沙石料基地,向县城提供沙石料,组建我们的农牧民运输服务车队,争取占有县城的沙石料市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在引进大青叶初加工和板兰根初加工技术和设施,计划引进板兰根切片机5台、板兰根粉面机5台,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四、狠抓干部管理,成立两个服务中心 干部是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我们将以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为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锻造一支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一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继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目标和任务上来;1 2 下一页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汇报
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河北省具有较大规模、拥有研发体系、先进技术、专门从事野生绿色饮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集团。集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亿元,企业员工1200人,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QS市场准入、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蓝猫集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山脚下,毗邻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清东陵,四面环山,山水相依。依托满山遍野的酸枣资源,经过几年不断地对野生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出了纯天然绿色饮品的知名品牌,形成了野生酸枣饮品的易拉罐、玻璃瓶、PET、利乐包四大包装体系和酸枣原汁、无糖酸枣汁、含汽酸枣汁、酸枣茶四大口感体系的产品格局,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2008年,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614万元,同比增加%,实现利税37.5万元,同比增长%,出口创汇360万美元。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创建科技领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浑身是宝的小酸枣在蓝猫集团开发利用前自生自灭、无人问津,蓝猫集团以发展的眼光、敏锐的捕捉力看中了野生酸枣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深度开发利用的市场空间,确定了“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把企业打造成拥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品牌的科技领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科研、高校力量,组织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酸枣基地建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蓝猫集团不仅拥有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近百个品种的核心产品,还开发出了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独特口感和保健功能的酸枣干红、酸枣仁露的产品项目储备。二是通过项目建设迅速提高产能。2008年底投资2000万元建设酸枣饮品的提汁生产线,该项目拥有蓝猫集团自主研发的“酸枣预蒸渗透提汁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及“生物工程发酵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第一家完整的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即可把酸枣彻底脱核又不使酸枣营养流失的生产线。而投资6500万元,于2009年2月份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更是拥有了易拉罐注氮工艺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无菌冷灌装技术,此生产线出手就是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上两条生产线已经运转正常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的逐步建设完毕,到2013年蓝猫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成为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旗帜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打造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链经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制约企业发展的原料问题逐渐显现,仅仅靠周边农民每年上山采摘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蓝猫集团生产需要,而省级蓝猫集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责任也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带动
农民致富,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业产业链的责任。为此,蓝猫集团以企业+基地+农户即以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的模式实施了十万亩酸枣基地项目建设,与全市22个乡镇、156个自然村、2.8万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在涉及基地建设的乡镇分别建立了技术辅导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户传授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新品种。由于技术服务及时、到位,基地农户的收购价格又高于普通农户收购价格的20%,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酸枣的积极性。酸枣基地不仅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其种植收益也非常可观,使当地农民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他们靠小酸枣走上了致富路,过上小康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扩大酸枣基地的建设,原本荒芜的秃山和丘陵加强了植被,保持了环境的净化防止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长远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同时,果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使蓝猫集团成为遵化市唯一一家鲜奶加工和鲜奶消费企业,每天加工鲜奶近百吨,惠及奶牛养殖户8500户。除此之外,在水果种植比较集中的21个乡镇建设了5万吨水果种植基地,带动农户5000户,户年增收7000元。为了从组织上确保基地运行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蓝猫集团从资源上保证基地建设的顺利发展,一是从资金上保证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2%作为基地发展基金。二是从人才资源上保证通过与科研单位、涉农大专院校联合,加之集团研发人员组建350人专、兼职技术研发队伍,保证了农民种植、养殖的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了由公司和基地农户代表及乡镇干部共同组成的基地管理委员会,从组
织上确保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酸枣、水果种植基地的建设,使蓝猫集团大幅度提高了产业化组织程度,综合带动农户4.5万户,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带动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酸枣基地的建设、酸枣产量的增收也解决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料不足的问题,奠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真正形成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化经营。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蓝猫集团在企业快速发展时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资金支撑力度不够。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良性循环、良性经营所取得的效益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市场的开发、产品的研发、品牌提升随之带来的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缺口,企业深感融资的难度太大。尽管企业也得到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但只是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所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重重困难,蓝猫集团保持困难面前的清醒头脑,在危机中接受挑战、寻找机遇。一是坚定不移的实施“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出野生、绿色、环保概念,打造中国野生第一品牌。二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植,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实力。2008年底投产的酸枣提汁车间、2009年2月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已成为蓝猫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三
是重新进行的产品定位、卖点提炼,整合了产品线,统一VI形象,加大广告投成和终端拉动,使产品销售量大幅度提高,在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以量取胜。四是实行成本效益计件考核,把成本效益的观念贯穿生产经营之中,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同时也使职工收入在2009年的大环境下不降反升。五是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的产品扩大企业销售,从原料把关一直到产品出厂,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万无一失。六是蓝猫集团依据饮品产业的特点,在营销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独立创立了具有蓝猫特色的直接开发终端、掌控终端,在终端上做强势品牌的复合直营体系,目前体系建设已经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蓝猫集团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是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打造,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大限度消化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
万元,实现利税万元。通过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产品品牌的迅速提升、酸枣、鲜果基地的建设,把蓝猫集团打造成多元化、多品种、跨行业发展的企业集团,争取企业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同行业十强之列。
四、企业下一步打算
一是分步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蓝猫集团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已经获国家批准,随着此项目的投资实施,同时扩大配套的酸枣基地和鲜果种植基地的建设,到2013年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二是积极谋划蓝猫集团的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在三年内企业上市成功。三是精心打造培育蓝猫饮品的知名品牌,使蓝猫成为中国野生第一品牌。四是构建并形成覆盖全国的完善、顺畅的市场复合型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五是在2013年完成华中、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生产基地的建设。六是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酸枣研发中心作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施现有储备产品酸枣干红、酸枣仁露、酸枣咖啡、酸枣酪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试产、投产,由目前产品的100个品种增加到300个品种。七是立足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具有蓝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打造,努力做大做强蓝猫的百年基业。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范文
农业产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葵花、小麦、瓜果菜、肉类、奶牛、饲草料等绿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名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一、葵花加工业
以潘胖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葵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培植一批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以晏安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立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九、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步伐,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难以办到的事情,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较好地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