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时间:2019-05-13 20: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第一篇: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

如何认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银根紧缩,仅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连续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一年内竟连续5次提高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尤其是7、8、9三个月连续加息,其目的即是控制投资规模、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与此相反的是各地的典当公司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一片繁荣景象,典当公司利用典当形式从事信用贷款(主要是个人担保贷款)的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受此影响相应的民事纠纷也不断攀升。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加的过程。由于我国基本法律(包括刚刚颁布的物权法)、行政法规对典当公司能否从事信用贷款业务未作明确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对此有颇多争议,值得深入探讨。

一、典当与信用贷款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依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颁布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及公安部与商务部2005年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信用贷款是指借款人向具有发放贷款资格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具有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担保,由商业银行或其他具有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依相应程序审查后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行为。

当前,由于房地产价格飞涨,房地产成为典当公司的主要青睐物。典当公司与相对人签订的许多“典当借款合同”中,尽管使用了“典当”字眼,但并没有对房屋及土地进行真正的典当,而只是由借款人及担保人签字后就可将款借走。这一特点明显不符合相关规定中典当的概念、特征,反而更符合信用贷款的法律构成要件,司法实践中将此类案件定性为借款合同(或民间借贷)纠纷处理。

二、司法实践中对典当公司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典当公司无权发放信用贷款,其与对方所签借款合同应为无效合同,理由是,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明确规定,典当行不得经营信用贷款和担保;2005年2月,商务部、公安部联合公布了《典当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二十五条对典当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动产质押典当业务、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鉴定评估及咨询服务、商务部依法批准的其他典当业务。第二十六条第(四)项同样明确规定了典当行不得经营信用贷款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也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发放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业务之一,典当行发放信用贷款当然是被禁止的业务。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10月修正)第十九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就一般社会常识而言,发放信用贷款是银行业的传统业务范围,也是银行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国,具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等。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看,典当行作为非银行业机构,其发放信用贷款行为为基本法所禁止。既然法律和典当行的主管部门均规定典当行不能从事发放信用贷款业务,那么,典当行与相对人所签借款合同就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应为无效合同。第二种观点认为,典当公司与相对人所签借款合同应认定为民间借贷,认定其效力符合合同法鼓励交易原则,属有效合同。首先,我国《合同法》与《民法通则》相比,从鼓励交易原则出发,大大缩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有五类: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中,前四种情形被用以判断合同效力的概率较低,司法实践中法官审查合同效力时首先考虑的是第五种情形,看合同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及《典当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虽系典当行禁业范围的强制性规定,但在合同法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该解释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因此,基本法、行政法规才是评判合同效力的依据,行政规章不具有评判合同效力的资格。据此,《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及《典当管理办法》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公安部出台的行政规章,不能作为确定典当行发放信用贷款行为无效的依据。

其次,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也规定了相关禁止内容,但我国典当行曾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现在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商务部,定位为工商企业,所有的典当行均更名为某某典当有限公司,《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典当行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而未规定适用银行法的规定,因此,不能以违反该两部法律为由而确认合同无效。

再次,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一条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给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两部司法解释均对非金融企业(当然包括典当公司在内)与公民之间的借贷行为予以肯定,认定为民间借贷,因此,典当公司向公民个人发放的信用贷款应为有效。

笔者倾向于上文中第二种观点,即典当公司向公民个人发放的信用贷款应认定为有效,因为典当公司本质上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量虽然不断扩大,但相对于整个金融业来说,所占比例极小,不会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什么影响,其发放信用贷款也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同时,一些行业突破传统经营范围的情况不并鲜见,如邮政部门的吸储、放贷行为。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弱又急需资金的个体工商业主及公民个人来说,商业银行的财大气粗以及繁杂的程序和没有期限的审批使他们敬而远之,而典当公司的放贷简便、灵活、迅速,能使他们及时的解决经济中遇到的困难,典当公司也得到了相应的利息回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只要双方的借贷行为是真实的意思表示,且约定的利率不高于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最高限额就应当予以保护。上述批复中虽然同时规定了如果企业以借贷为名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应认定为无效,但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无法举证证明典当公司是否向社会公众发放了贷款,因此,典当公司与相对人的借贷行为一般会被认定为有效。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典当公司发放信用贷款的行为一旦无人监管,规模空前扩大,造成典当公司资金运转困难,其为摆脱资金困难的局面,就会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以及向银行贷款或者同业拆借,这样就会加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因此,笔者建议,公安、商务等典当公司的监管部门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加强对典当公司放贷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其放贷行为,以避免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将相关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篇:务范围 担保公司与公民之间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

担保公司业务范围 担保公司与公民之间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

某担保公司与袁某签署某《公民币资金借款合同》,商定由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借款1000000元,月利率为1%,借款时分为6个月。事后袁某未按合同商定偿还借款本息,担保公司起诉至法院,苦求袁某按照合同商定偿还借款本息。诉讼中,袁某辩称担保公司不十全发放贷款的资历,借款合同无效。

本案中,对担保公司与公民之间的借款合同效率的认定,在处置中有两种见解。

起初种见解:借款合同有效。理由是:合同是当事人乐趣表现的满足,是当事人通过解放酌量,拣选相互间权柄义务干系的孤傲协定。鼓舞生意和合同解放是合同法的底子择要,即便合同违抗了法定的奏效要件,法律上还对其进行了可吊销、效率待定、无效合同的分手,而且,合同合伙无效不影响其他合伙的效率。

第二种见解:借款合同无效。理由是: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是属于国度特许经营的规模,惟独驰过中国公民银行容许哺育的金融机构才能经营这项业务,某担保公司与袁某之间的借款合同露骨违抗了国度特许经营的准则。

笔者同意第二种见解。

本案中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要从两个方面来剖析:一是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借款的行动是否属于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二是关于担保公司与袁某之间借款合同效率的法律依据。

一、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借款这一行动内容的判决

依据《最高公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准则》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实在准则,严守本准则及其他司法讲授无法判决举证任务接续时,公民法院不妨依据平允择要和竭诚信誉择要,归纳当事人举证才能等因素判决举证任务的接续”之准则,某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借款的行动内容,举证任务应分配给担保公司。对于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贷款这一行动内容的举证才能显明优于袁某,因为担保公司才持有这方面的证据,如某《公民币资金借款合同》的前后相应字号的合同以及公司账本等均是判决借贷行动内容的有力证据,假设某担保公司不供给证据,则要接续举证不行的法律成果。某担保公司未能向法庭供给相干证据来证实其与袁某之间的借贷行动不属于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行动,则可认定某担保公司向社会众人供给借款的行动是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

二、担保公司与袁某之间借贷合同效率的法律依据

1、《中华公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条准则:“商业银行不妨经营下列合伙大抵所有业务:

(一)授与众人存款;

(二)发放短期、中期、历久贷款;...经营规模由商业银行章程准则,报国务院银行业监视治理机构容许。”;《中华公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准则:“哺育商业银行,理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视治理机构审查容许。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视治理机构容许,任何单位和本人不得从事授与众人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前述法律准则表明,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是属于国度特许经营的项目。《中华公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准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同无效...(四)侵吞社会公共好处;(五)违抗法律、行政法规的被迫性准则...”《最高公民法院关于实用〈中华公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讲授

(一)》第十条准则“当事人凌驾经营规模订立合同,公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抗国度搜刮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法规阻挡经营的准则以外。”本案中某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借款的行动违抗了国度特许经营的准则,捣乱了国度金融按次,侵吞了社会公共好处,故某担保公司与袁某之间的借贷合同无效。

2、《最高公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动效率问题的批复》“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乐趣表现深切即可认定有效。然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同无效,...(三)企业以借贷编造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的;...”前哨已论述某担保公司向袁某供给借款的行动属于向社会众人发放贷款,故借款合同无效。

第三篇:公民与企业间借贷行为的效力认定及处理意见

摘要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包括公民向企业借贷和企业向公民借贷两种形式。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13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指出两点:第一、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总是公民,民间借贷不可能离开公民一方而存在(一)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的表现形式。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包括公民向企业借贷和企业向公民借贷两种形式。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13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指出两点:第一、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总是公民,民间借贷不可能离开公民一方而存在。第二、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处理。企业借款给公民,只能满足某个或某些公民的临时特殊需要,如本企业职工生病、购买住房等,企业不能因此而牟利。现实情况中公民向企业借贷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企业向公民借贷的情况较多,表现形式也较为多样。企业由于其自身资金流转和发展问题,为短时间快速有效地募集资金,企业常常采取向职工募集资金的办法,具体表现为发放员工股、企业债券,如企业为了推销其新产品而向公民借款,或者向公民募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即集资。目前,根据国家规定,非金融机构企业的合法集资活动有以下二类:一是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发行股票,包括依照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发行内部职工股;二是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发行企业债券,包括依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发行短期融资券。而非法集资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如果企业擅自非法集资或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就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擅自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罪。

(二)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的效力认定。

司法实践中,对于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的效力认定主要参照199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3号),即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那么如何认定双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呢?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为安排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自主做出的意思表示,并根据该意思表示能够产生主体预期的后果。最高院司法解释中之所重点强调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主要考虑到公民与企业之间双方在人力、资源、信息上的不平等,公民很有可能在受到胁迫、欺诈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做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现实中,公民被迫作为出借人的情形大量存在。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出借自己的金钱给他人,很多时候并非其真实意志的体现。例如,当企业与公民之间有隶属关系,企业以“解雇”等胁迫形式要求职工借款或附条件向职工集资时,可以推定职工“借”钱给企业就是违背了职工的真实意思。本案中中新油公司与广大厂、沈庆利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不存在欺诈、胁迫下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沈庆利真实的意思表示是作为广大厂的共同债务人向中新油借款,故其在借款到期后有义务向中新油公司偿还借款。

由于金融管理秩序的要求,我国司法解释中对于企业间借贷不考虑其是否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均认定为无效法律关系,故中新油公司与广大厂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无效。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将企业间借贷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但是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民间借贷,特别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有望经过批准,合法从事放贷业务。该条例的最大突破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以自有资金注

册成立的放贷机构。但这个放贷机构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只贷不存;注册门槛一千万元;放贷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四倍等,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放贷人。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尊重市场经济主体的意志,强调企业之间真实的意思表示,放宽企业之间进行借贷,可以调剂余缺,使得企业间借贷的交易成本降低,资金流通路径畅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利息和逾期利息的处理意见。

借贷纠纷中利息是本金在借款期间产生的法定孳息,由借款本金乘以利率所得;逾期利息是指还款期限届满后,逾期不归还借款,而产生的法定孳息,由逾期未归还的本金和利息乘以罚息所得。由于民间借贷的简易性,合同中往往对于利息和逾期利息的约定不如金融机构借款合同中约定的那样明确,或即使约定明确也不一定符合法律的规定。当纠纷发生时,需要法官在当事人请求、法律规定和自由裁量中予以权衡,以下就各种不同情况进行讨论。

1.定期借贷的处理意见

首先应先注意是否有逾期归本金的行为,如在约定归还本金的期限内产生纠纷,一般主要是由是否计息或者计息标准不明确引起的。一般可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1)利率明确的,依约定,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法(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借贷意见》)第6条、第7条和《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5条的规定,高利借贷中利息超过最高限度(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的部分,复利(即以利息为本金重复计息部分)以及变相复利(即在本金中预扣利息,而仍对预扣款项计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对双方当事人只约不定期一个具体数额的,而借款人主张过高的,则应按实际借贷日期换算为相应的利率,来确定予以保护的具体数额。(2)利率有争议的纠纷,如双方对是否有利息持相反意见的则应按《若干意见》第124条,《借贷意见》第8条第1款的规定处理,即“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如属于双方约定的利率有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则应按《若干意见》第122条、《借贷意见》第8条第2款的规定,即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但最高不能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并结合“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应高于生活性借贷”和公平原则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确定。

对于逾期归还本金或利息的,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处理:1.无息借贷中,义务人逾期返还本金,权利人如主张逾期利息,则逾期部分的利息按照《借贷意见》第9条、《若干意见》第123条规定“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由义务人承担违约责任;2.利率明确的借贷,义务人逾期返还本金或利息的,逾期利息可以参照2003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贷款通知》)第三条的规定:关于罚息利率问题。逾期贷款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也就是说贷款利率上加收30%-50%即为罚息,并以此参数来计算逾期利息,同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本案中中新油公司请求的罚息标准低于该标准,故应以当事人请求的标准计算罚息。3.利率有争议的借贷纠纷且逾期返还本金的,应先解决争议部分,即确定利率,然后由借款方承担相应逾期违约责任。

2.不定期借贷的处理意见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不定期借贷的情况较为少见,具体情况可参照《借贷意见》第9条“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除此之外的纠纷,则按照《民法通则》第86条、《若干意见》第121条的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双方对返还期限没有约定的,出借方随时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分期返还”,以此确定返还金的具体时间,从而将不定期借贷转化为定期借贷的形式,然后按定期借贷的相应情形处理。

关于利息和逾期利息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借贷意见》、《贷款通知》、《若干

意见》中均有规定,而且部分条款存在冲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而与其不同的则是《借贷意见》第8条规定: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对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该意见第6条的规定计息。法律适用中法官运用条款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决结果。为确保审判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法官应从借款时间、期限、用途、地区差别以及双方经济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行使法官的自由裁判权,才能更好得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维护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第四篇: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的效力

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的效力

时间:2011-08-24 10:07

1.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的批复》中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无效:

一、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职工集资的;

二、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的;

三、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

四、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的。”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款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还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用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4倍之内的利息,依法受法律保护,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贵公司由于公司流动资金比较紧张,银行不给贷款,如与个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有效,但利息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的部分不受保护。

2、关于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的税前扣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第6条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贵公司向个人借款的利息如果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支付的,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如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应该进行纳税调整。

第五篇: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只有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可以独立实施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产生相应的民事法律效果。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对公民本人及社会重要的法律意义。因此,各国民事法律都有确定公民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辩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无需确认,而成年人因精神健康状况原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需要通过法院的确认,得以公示,从而既保护该公民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该公民与他亲属及社会之间的民事秩序。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五章设第四节对认定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申请认定应满足以下条件,人民法院方可受理。

一、申请人的资格。应系该公民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近亲属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其他利害关系人是指近亲属以外的下列人员:

1、与该公民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2、该公民的朋友;

3、该公民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

4、该公民住所地的民政部门。

该公民有近亲属的,应当由近亲属做为申请人;没有近亲属的才能由其他亲属或朋友做为申请人,而且需经该公民所在的基层组织同意;无近亲属也其他亲属或朋友的,或者基层组织对其他申请人不同意的,则由该公民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做为申请人。

二、需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应载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自然情况,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身份关系,亲属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相应证据材料;被申请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三、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住所地是指公民户籍所在地,公民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己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申请人可以对照上述规定,根据具体案情向所管辖的法院提出。

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述申请材料后,将为该公民从其近亲属中确定一名代理人,必要时进行司法鉴定,经审理查明事实后,依法作出判决,如果认为事实存在,则认定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认为无事实根据,则驳回申请人的申请。以上判决,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该判决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

下载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典当公司向公民发放信用贷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