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钦州市2011年公开考试
钦州市2011年公开考试
招聘县区中小学教师的实施意见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教育局 市编办 市财政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根据原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0〕9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5〕4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编办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6〕73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编办关于进一步解决好代课人员问题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7〕101号)精神,为做好我市今年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招聘县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结合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公开考试招聘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三)同等条件下,高学历人员、师德优秀者优先聘用。
(四)严格在所在学校编制限额内进行考试聘用。
(五)所聘用的人员纳入编制管理,由财政统一发放工资,依法享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待遇。
二、报考对象
(一)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聘用或认可聘用(备案)且属公办中小学在职在岗,2011年10月1日前未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即:男,1951年9月30日后出生;女,1956年9月30日后出生)的代课人员(以下简称县区聘代课人员)。
(二)原在公办学校任教,已被清退(不含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清退)的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聘用或认可聘用(备案),且2011年10月1日前未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即:男,1951年9月30日后出生;女,1956年9月30日后出生)的代课人员(以下简称原县区聘代课人员)。
(三)属社会青年报考的,年龄为35周岁以下(1976年9月30日后出生),其中现在教学岗位非县区聘代课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以下(1966年9月30日后出生)。
三、报考条件
(一)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应当具备国家承认的中师(中专)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中学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合格学历,并按取得学历的相应专业报考。
大专学历放宽到生源地和常住户口为钦州市范围内,本科以上学历则不受地域限制。
(二)教师资格、普通话水平要求 1.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
2.普通话水平达三级甲等以上(男55周岁及以上、女50周岁及以上者不作此要求)。
(三)身体健康,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四、招聘名额
全市招聘中小学教师680名,其中:从县区聘代课人员(含原县区聘代课人员)中招聘459名、从社会青年中招聘221名。具体招聘的县区及名额为:灵山县285名(县聘代课人员150名、社会青年135名)、浦北县150名(县聘代课人员130名、社会青年20名)、钦南区90名(区聘代课人员75名、社会青年15名)、钦北区150名(区聘代课人员100名、社会青年50名)、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名(区聘代课人员2名、社会青年1名)、三娘湾旅游管理区2名(区聘代课人员)。
五、报名、资格审查
符合报考条件的县区聘代课人员(含原县区聘代课人员),限报本县区的岗位。
原县区聘代课人员按县区聘代课人员报考相关岗位(详见岗位设置表),非县区聘代课人员按社会青年报考相关岗位(详见岗位设置表)。
岗位填报:按岗位设置表选填报考单位、层次和学科,每人只能报考1个岗位。如果填写服从安排,在其报考岗位因名额限制不能聘用且出现其他同一层次和学科岗位空缺时,由县区在辖区内服从安排的同一层次和学科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聘用。
报名时间:2011年7月16日8:00至7月22日18:00。报名方式:现场报名。
报名地点: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人才市场。
报名所需材料: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身份证、计生证明(需经县区计生部门确认)、加分证件,属代课人员需提供县区教育局的证明,原县区聘代课人员由各县区教育局核准。
报名表填写:经初步资格审核,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应如实填写《钦州市2011年公开考试招聘县区中小学教师报名表》。
证件提交时间:所有证件(含加分证件)应在报名期间提供。逾期提供的,不予受理。
报名结束后,由各县区教育局负责资格审查,经审查合格方能参加考试。收费标准:严格按桂价费〔2010〕269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报名费10元/人、考试费50元/科。进入教学能力考试人员按考试费50元标准收取。
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参加考试,准考证由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按统一格式要求印制,并加盖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钢印。
六、文化考试科目、时间安排及组织实施(—)开考比例 招聘岗位与报考人数的比例应达到1∶3才予开考。个别岗位报考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但又确需补充岗位人员的,由各县区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才能开考。
(二)文化考试科目
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综合。
中学考试分文科、理科、英语三类进行。文科类包括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专业,考试科目为:文科综合;理科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专业,考试科目为:理科综合;英语类考试科目为:英语综合。
(三)时间安排
2011年8月13日上午9:00-11:30。
(四)组织实施
文化考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分别设考场。报考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岗位的人员并入钦南区参加文化考试。考试实行单人单桌,每试室不得超过30人。
2011年8月28日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将文化考试成绩通知各县区。报考者也可通过声讯台16866333查询成绩。
(五)笔试总成绩由文化考试成绩和附加分组成。
七、教学能力考试 教学能力考试由各县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教学能力考试以听课的形式进行,考试分值100分,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不能聘用。
(一)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根据招聘计划和笔试总成绩,在同一层次和学科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按1∶1比例确定县区聘代课人员(含原县区聘代课人员)考核或教学能力考试人选。县区聘在职在岗代课人员不需进行教学能力考试;原县区聘代课人员需参加教学能力考试合格后,才能确定为考核人选。
如因原县区聘代课人员教学能力考试不合格,出现岗位空缺时,在报考同一岗位及服从安排的同一层次和学科的本县区聘代课人员(含原县区聘代课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二)社会青年(含非县区聘代课人员)需参加教学能力考试。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根据社会青年招聘计划和笔试总成绩情况,在同一层次和学科考生中分类从高分到低分按1∶1.1比例确定进入教学能力考试人选(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岗位从高分到低分按1∶2比例确定进入教学能力考试人选)。
社会青年(含非县区聘代课人员)教学能力考试后,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教育局,按同一层次和学科以笔试总成绩及教学能力考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按1∶1比例确定考核、体检人选。
八、统一附加分标准
全市统一附加分标准。加分项目为荣誉奖励、教龄、边远山区和职称4项(具体项目及分值见附件3)。附加分的对象和计算办法:
(一)本县区聘在职在岗代课人员且报考本县区岗位的,按加分的项目、标准计分。
(二)非县区聘在职在岗代课人员且报考本县区岗位的,按加分项目、标准的50%计分。
九、考核、体检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组织考核、体检工作。考核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被考核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全面、客观、公正地确定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考核分合格与不合格等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聘用。
对考核合格的人选,由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统一组织到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具有相当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原人事部、卫生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规定执行,体检费按医院规定收缴。
出现考核、体检不合格的情况时,可在本县区报考同一岗位及服从安排的同一层次和学科的其他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考生对体检结论有异议的,应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天内提出,经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组织到指定符合条件的医院进行复检(复检只能进行一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的结果为准,并作为最终的体检结果。
十、审批、公示 2011年9月15日前,根据笔试总成绩、教学能力考试、考核、体检结果情况,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教育局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组织填写《钦州市2011年公开考试招聘县区中小学教师呈批表》一式2份〔实行1人1袋,每袋包括呈批表1式3份,最高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获奖证书、计生证明复印件各1份,属代课人员(县区聘代课人员、原县区聘代课人员、非县区聘代课人员)的还需代课人员聘用证明复印件或相关证明材料、体检表等〕。拟聘用人员在县区人才市场、招聘学校及钦州人才网、钦州教育信息网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
经公示无异议的,办理有关聘用手续。现县区聘在职在岗代课人员不再实行试用期,直接办理正式聘用手续。原县区聘代课人员、社会青年(含非县区聘代课人员)实行6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办理正式聘用手续。经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
被批准聘用的人员一律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聘用制,签订合同期限必须5年以上(对聘用到边远山区岗位的人员,需签订10年以上的聘用合同)。凭聘用通知书,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入编、统发工资、户口迁移等手续。
十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2011年全市公开考试招聘县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工作,各县区必须依法行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公示期间群众的检举和控告,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认真查处,如发现有违规或弄虚作假行为,要立即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监督举报电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812699,市教育局2812293。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编办、财政局要在当地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确保2011年全市公开考试招聘县区中小学教师工作在2011年9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完成后,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教育局将招聘工作书面总结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本实施意见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2012年钦州市考试录用选调生体检通知
2012年钦州市考试录用选调生体检通知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考试录用选调生简章》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考试录用公务员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现将2012年钦州市考试录用选调生体检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体检对象的确定
根据计划录用人数与体检人选1∶1的比例,按照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笔试合格总成绩(含照顾加分)+面试合格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体检人选。综合成绩相同时,以面试成绩高的确定为人选;综合成绩、面试成绩都相同时,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成绩高的确定为人选。具体名单由招录机关负责通知。
二、体检报到时间及集中地点
1、体检报到时间: 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上午7:30前。
2、体检集中地点:钦州市一马路市体育场(市业余体育学校门口)集中,可乘18路公共汽车到中山公园站下车。
三、体检项目和标准
体检严格按照我区转发的《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桂人发〔2005〕29号)、《人事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桂人发〔2007〕37号)、《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桂人社发〔2010〕29号)和《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桂人社发〔2010〕232号)等文件组织实施。
招录机关或者体检对象对体检结论有疑问的,可以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七日内提出复检要求,经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复检。复检只能进行一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中的所有体检项目均不进行复检。
四、考生注意事项
1、参加体检的考生必须持本人笔试准考证、身份证,一张小2寸免冠彩照、水写笔或钢笔,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中统一前往体检医院进行体检。参加体检人员当天早上应空腹。
2、考生必须按要求准时报到。不按规定时间来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资格,过后不再进行补体检。
3、体检费由医院按规定收取(男生体检费250元、女生体检费300元),费用由考生自理,请考生自备零钱。
4、按医院要求,为了检测结果准确可信、不出现人为误差,请参加体检的人员作好如下体检前的准备:
(1)抽血:抽血前48小时内不饮酒、不暴饮暴食、不剧烈运动。抽血前一晚不吃宵夜,抽血当天早上不吃早餐。
(2)B超:须早上不吃早餐,空腹进行。
(3)胸部照片:拍片时需暂除去检查部位的衣扣、佩玉、项链、小刀、锁匙、药膏、含有金属的文胸等外物,及需暂除去印有铁油图饰的衣服。
(4)女性受检者月经期间请勿做妇科及尿液检查,待经期完毕后再补检;怀孕或可能已受孕者,事先告知医护人员,勿做X光检查。
(5)尿液取检注意取中段尿,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5、考生要按要求如实填写体检表的“既往病史”栏,填写完毕后交给工作人员
6、考生分组进行体检,体检过程中,考生必须服从本组工作人员的指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得擅自离组,抽血前暂不吃早餐;抽血后,由工作人员统一组织本组人员吃早餐。体
检结束后,本组统一集中宣布解散后才能离开。
7、考生在体检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与体检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联系。未检完擅自退场不检者,视为自动放弃。
8、对违反以上规定的考生,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情节严重者,取消体检资格。
联系电话:0777-3688126***
联 系 人:张宇瓦(中共钦州市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科)
中共钦州市委组织部
2012年7月7日
第三篇:钦州市环境保护局首问负责制
钦州市环境保护局《首问负责制》实施情况汇报
一、发布《首问负责制》实施细则(试行)
我局于2007年5月结合本机关实际发布了
《〈首问负责制〉实施细则》(试行),对全局、站、支队的所有工作人员提出落实的具体要求。
二、设立服务窗口
2007年我局确定监督管理科和市环境监察支队为我局的服务窗口,负责具体落实我局的首问负责制。
监督管理科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落实本科室的首问责任人,确保行政管理相对人来办理业务有人接待、有人办事。首问责任人基本能做到“三个一”,即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请坐。对一些手续不完善或政策法律规定一时不能办理的事项,能够做到一次性告知需要提交的材料和解释指导,并负责到底。
市环境监察支队在实施首问负责制度中,落实了专人负责接待、引导。已印制了《办理事项收件回执》、《办理事项取件登记表》。实行了一次性告知并进行指导帮助。
三、市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
2009年底我市成立的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环保局窗口成为我局各项行政审批事项的首问负责窗口,每位工作人员都是首问责任人,并任命我局的首席代表。
第四篇:钦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钦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钦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肖莺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逆势而上,加快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指示和中央、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的决策部署,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深入实施市委“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三大引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压力中奋力前行,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钦州在北部湾开放开发中昂首阔步,乘风破浪,充分展示了钦州精神,创造了北部湾发展速度!
——这一年,是应对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3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达到12212元;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18.8%,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达到1172元;新增贷款125.4亿元,增长4.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9%;港口吞吐量2014万吨,增长33.6%。成功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滑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部分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这一年,是逆势而上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一年。30万吨级航道、大榄坪3#-8#泊位、中粮120万吨大豆加工、香港清华同方数字电视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开工,“五铁两高”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10万吨级航道、10万吨级油码头、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等项目竣工,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100万吨。金海湾东大街扩建等城市路网项目竣工,华港粮油等产业项目投产。中央安排的四批409个扩内需项目开工率87%,配套资金到位率9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4.6亿元,增长50.5%,总量超过“十五”时期的总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达到10185元。——这一年,是化危为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一年。钦州保税港区如期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即将封关运营。全市实际到位国内资金249.8亿元,增长64.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亿美元,增长22.7%,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个。完成国企改制17户。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区前列。
——这一年,是共度时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一年。全年共投入40.2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84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3%;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市向“构筑新高地,打造新一极”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必将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激励全市人民在新的征程中继续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保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
扎实开展“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建设年”、“服务企业年”等活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安排3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成立“三办六部十四组”,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实。建立市领导牵头联系项目、现场办公例会等工作机制,采取开展征地拆迁攻坚月、项目集中审批月等非常措施,全年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457个,比上年增加168个;竣工项目385个,比上年增加55个。制定实施促进千百亿产业崛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为38家企业争取专项扶持资金1.05亿元。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重点龙头企业发放“政务服务绿色通行卡”、“企业家VIP服务卡”和“企业服务监督卡”。加快推进四大类43项专项规划编制,启动“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
(二)积极推进港工城联动发展,增强发展动力
加快南方大港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建设,引进中石油2000万立方原油储备库等项目。积极推进以深水航道、大能力泊位以及集疏运体系为重点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将钦州保税港区列为全国第五个沿海整车进口口岸;推进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启动电子口岸建设。出台了培育集装箱货源的政策措施。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钦州至香港的班轮加密到每周5班,外贸集装箱增长175%。
强力推进“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安排2.2亿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发展石化、造纸、电子、粮油食品、能源、冶金、物流等产业。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基本建成,争取金桂林浆纸总部投资7亿元,推动一期工程具备出浆条件。财政安排7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钦州港工业区、河东工业园区以及灵山、浦北、钦南、钦北等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钦州)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取商务部批准我市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获批实施。初步完成白石湖、茅尾海、三娘湾等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一批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滨海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城市主干路网、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科教园区等项目建设,城市东进初见成效。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完成城区二期灯光亮化工程,成功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项目,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启动“数字城管”一期工程建设,构建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园林生活十年计划,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7%。灵山、浦北、钦南、钦北等县区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过去的一年,钦州人民在港口、产业、新城建设中创造了一天填海造地40亩、海上修路600米,七天建设1层楼的“钦州速度”,演绎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现代神话,谱写了北部湾改天换地的壮丽篇章!
(三)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创新投融资体制。组建市开发投资集团公司。与各金融机构落实贷款63.9亿元,在全区第一个开展信托融资10亿元,推动发行8亿元公司债券。促成广西北部湾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进驻钦州,一家商业银行实现升格,成立灵山泰业村镇银行,一年内完成了原定三年的“引银入钦”任务。
创新征地拆迁和用地用海机制。建立“征、拆、储、建、安、保”一体化的征地拆迁机制。在重点产业园区试行公寓式安置办法。争取到国家将我市列为全国三个“区域建设用海整体报批”试点市之一。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组建港口物流发展、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发展、区域合作与发展四个战略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区率先推行政府雇员试点。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国企改制三年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盘活国有资产20亿元。政府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组建14个专业招商服务团队,积极开展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组团赴上海、重庆、云南、台湾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到北京拜访了20多家日韩世界500强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引进了中石油2000万立方原油储备、中粮120万吨大豆加工、新加坡胜科、辽宁天合化工、美国鑫源以及灵山县兴莱鞋业、浦北县那白岭地产、钦南区旭升水泥粉磨、钦北区建华管桩等重大项目。与台湾工业总会和湖南省政府分别签订了台湾(钦州)化工园、湖南(钦州)临港产业园开发合作协议。
(四)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狠抓节能减排,做好环境保护。切实加强工业污染源监控,全年没有发生大的污染事故。把好项目建设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积极推进茅尾海和钦江综合治理工程。全市植树造林20万亩,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3.9%,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节能指标、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分别居全区第一位、第二位,荣获“中国节能减排20佳城市”称号。
(五)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积极研究采纳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设县区临港产业园等提案建议,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开通“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服务电话,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开展“阳光和效能重点建设岗位”试点工作。继续实施“行政效能大提速”,行政效能综合指数5-12月连续8个月排全区第一。
(六)积极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社会事业建设
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财政投入“三农”25.7亿元。农业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增长3.7%,水果增长28.3%,肉类增长4.9%,水产品增长3.9%。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0家。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络员大会和全国农产品流通(钦州)论坛。成功争取到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 4 荔枝、香蕉4个标准果园项目。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海河堤10.5公里,新建人饮安全工程169处,完成渠道防渗17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620亩,恢复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座。大力开展大中型水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开展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在遭遇香蕉“卖难”情况下,采取补贴运费、奖励大户、促销爱心香蕉等措施,有效缓解销售困难。
全面完成为民办10件实事。为民办实事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425套廉租房。解决30.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农村公路703公里,6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新建沼气池2万座,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9000座。改造城市供水管网59.2公里,城区供水水源改造工程于7月1日竣工通水,提高了市民用水水质。全面启动“就业、创业、兴业”行动。建成市县(区)级远程教育平台和1078个终端站点,培训农村党员群众约48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全区控制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万人,98.2%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在全区第一个实行“五险”市级统筹,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化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提高到15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提高到50元。实现了镇镇有敬老院,农村五保户对象供养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9%。实施老年人优待办法。
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免一补”投入3.1亿元;完成城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科教园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市职教中心一期工程,积极创建北部湾大学。基本完成市三中迁建和市八小建设,子材小学建设加快推进,增建、改建中小学校舍3.8万平方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面实施科技创新计划,荣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全市第四届运动会,六大体育场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层级动态管理,制订具有钦州特色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人口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9.35‰。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我市进京上访零记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抓好“天网、警网、5 民网”建设,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新格局,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成效,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边检以及驻北京联络处等在钦州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税务、人民银行、银监、工商、质监、电力、水文、食品药品监管、烟草、通信、邮政、盐务等为地方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监察、审计、农机、供销、气象、地震、人防、海防、国家安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修志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深化了对加快钦州科学发展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二是必须突出重点,坚持港工城联动发展,把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作为钦州科学发展的三大引擎。三是必须统筹兼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必须着眼长远,坚持越是后发展越要先规划,谋定而后动。五是必须改革创新,坚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六是必须以人为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克难攻坚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中直、区直单位和外来投资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钦州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钦中直区直单位、驻钦部队、武警官兵,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钦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支柱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对外贸易下滑,部分企业和行业经营困难。二是资金筹措难、征地拆迁难依然存在,部分项目推进不理想。三是改善民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保护环境任重道远。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和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一方面,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总体形势将好于2009年;另一方面,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同时,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钦州保税港区封关运营,钦州发展正处于新兴区域增长的机遇期,重大项目投产的收获期,突破瓶颈制约的攻坚期,抢占新高地的奠基期。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为抓手,坚持“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提出的建设“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的部署,坚持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三大引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努力扩大经济总量的前提下,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城镇化率达到37.2%,港口吞吐量2800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之内,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做好2010年的工作,必须乘势而上,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动摇,保持苦干实干的作风不动摇,保持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惠民生,尽心竭力促和谐,把钦州的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2010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促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把抓项目增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核心举措。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政府引导,激活民间投资。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中央、自治区投资方向和重点,组织优化一批项目,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对民生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工业技改、生态环境的投入。2010年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70个,计划投资3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62.7%。优化服务,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促形成大的投资量,拉动投资较快增长。
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钦州燃煤电厂二期、石化园区热电、30万吨级油码头、中石油二期、金桂林浆纸二期等一批上报国家核准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争取一批项目列入2010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项目计划。统筹推进进港公路东移、钦江五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项目84个。
着力引导社会投资。大力引进央企、民企、外企“三企”入钦,扶持壮大本地企业,扩大企业和民间投资。鼓励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制定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财政投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建立完善项目服务体系。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政银企合作,扩大融资规模,新增贷款完成125亿元,确保重点项目和产业建设资金;积极探索发行公司债券,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做好用地指标和空间保障,坚持和谐拆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坚持重点工程审核绿色通道,优化简化审批程序,加快项目推进。
加快规划编制实施。组织力量认真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特别是加快四大类43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实施管理,加强对国务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等相关政策的研究,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结合规划认真研究策划一批产业链、产业集群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为 “十二五” 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打下良好基础。
(二)兴产业调结构,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全力服务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上半年完成中石油一期安全防护范围内的搬迁,确保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全面投产。大力推进金桂林浆纸一期、中石油大型原油储备库420万立方油库、中粮120万吨大豆加工、清华同方数字电视、灵山兴莱鞋业、钦北建华管桩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打牢我市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基础。加快推进中 8 石油580万立方油库、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辽宁天合化工、美国鑫源、玉柴溶剂油、泰兴石化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早日竣工投产。
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围绕石化、造纸、能源、电子、粮油食品、冶金、物流等产业链,深度开发上下游产业,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强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光电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抓好钦州保税港区、钦州石化产业园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电子产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启动石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探索建设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启动钦南区冶金产业园、钦北区皇马工业区四区冶金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推动冶金产业的发展。加快钦州市河东工业园区(含黎合江、皇马、小江工业园)、灵山工业区和浦北工业集中区等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申报等工作。加快科教园区和各县区工业集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湖南(钦州)临港产业园、台湾(钦州)石化园开发建设。建立完善园区管理机构,推进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推行区内事项区内办。组建股份制开发建设公司,促使园区开发企业化运作。争取国家批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引导企业技改推进产业升级。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研究制定医药、制糖、机械、建材、食品、坭兴陶等产业振兴计划。加强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改规划,鼓励企业大胆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设备,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技改推动一批规模企业优化升级,一批企业扩大生产上规模,完成技改投资80亿元以上。
大力增强产业研发能力。实施支柱产业和重大产业攻关工程,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建设产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孵化器,扶持华成自控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
(三)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交通,构建国际大通道
加快以港口为重点的交通、物流建设,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出海大通道。
积极服务保税港区建设发展。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进知名港航、物流和先进加工制造企业进驻保税港区,全力扩大保税物流业务。加快推进二、三期吹填和外围配套项目建设,与钦州保税港区管委建立入区项目联合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快规划建设整车进口口岸,尽快开展汽车进口、展示、交易业务。
加快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建设。围绕建设南方大港的目标,重点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金鼓江航道建设,拓宽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30万吨级油码头,加快推进中石油12#-13#10万吨级油码头、大榄坪3#-8#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天盛10万吨级散货码头等10个10万吨级泊位建设。加快编制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和三墩作业区详规,推进三墩作业区建设,进一步拉大港口发展框架。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五铁两高”、三墩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南宁至钦州高速公路扩建改造,加快桂海高速公路茅尾海出入口及公路建设。抓好钦州至钦州港进港铁路复线改造,钦州至灵山一级公路等前期工作。完成龙门跨海大桥规划论证选址等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底明年初开工。开工建设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贵港经浦北至合浦石湾高速公路、滨海公路环茅尾海段和连通北海段等项目。推进北部湾沿海交通主枢纽和出海国际通道的规划建设,提升港口与公路、铁路、航空等高效联运,加快建设钦州航站楼,探索发展航空货运,推进平陆运河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努力争取扩大钦州港口岸开放范围。探索完善港口发展与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口岸联检大楼和钦州电子口岸建设,构建钦州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大通关效率。加快推进临港商业、金融、保险、船舶注册等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港口配套服务区和航运服务区。积极申报建设钦州国际海员俱乐部。加快编制完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积极筹划建设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
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以港口物流和国际保税物流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2012年物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目标,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切实抓好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推进与中国海运集团公司等战略伙伴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港口、航运、物流企业。继续培育航线航班,力争新开通至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和台湾的定期集装箱航线航班。完善钦州港码头作业区海关监管相关设施,提高集装箱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探索与南宁、长沙、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合作建设“无水港”。积极推进港口理货市场化,培育壮大港口物流市场。
(四)启动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
完善城市规划,加快形成“一城三区”城镇化新格局。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增强城市规划的超前性。围绕建设高档次休闲度假区、高层次国际商务区和高品位住宅区的目标,高起点完成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控规,抓紧完成三娘湾海洋生态旅游度假区、钦州港生活配套服务区、综合物流加工区等片区的控制详细规划。
推进新城开发建设。实施“三点启动”,狠抓“五大工程”,加快滨海新城项目策划和功能开发。今年要全面启动茅尾海辣椒槌片区、白石湖商务区、沙井港片区的开发建设;抓好北部湾大道、扬帆大道南延长线等一批道路,钦江、白石湖、茅尾海的整治,体育休闲、旅游接待、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岸线、绿化、亮化等景观规划以及拆迁安置等五项工程,力争一年见形象、三年见框架、五年出效果,尽快实现看海豚、观海景、听海涛、游海泳、吃海鲜等目标。加快灵山县城、浦北县城和钦南区、钦北区行政中心区域的新城建设,推动重点街区、重点城镇规划建设。推进钦廉林场总部搬迁和华侨安置项目。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设“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为重点的城市路网,完成城建投资100亿元以上。建成永福东大街东段、乘风大道一期,开工建设环城东路和平山东大街等项目,加快南珠东大街延长线、子材大桥及子材东大街等建设,完善城市主干路网,推进一批小街小巷改造。抓好城市四个出入口的形象设计和建设。编制城市快速交通系统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路,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大型停车场和便民市场、儿童娱乐设施。实施市政公益项目发展计划,推进市第二水厂、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全民参与;系统规划、塑造特色;长抓不懈、循序递进”的原则,推进实施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全面启动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活动,加快一批生态保护区、一批城市公园、一批林荫大道、一批街边绿地、一批园林式单位等“五个一批”建设。重点加快林湖森林公园、体育中心中轴公园、行政信息中心北侧公园等建设。实施绿色健康住宅建设计划。积极开展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力争三年内新开工绿色健康住宅达到40%,完成24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应用城市示范项目。
加强城市管理。加强城市风貌改造研究,加快对老城区和各县区的风貌改造。重点建设“一江两岸”示范工程。积极参与第七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建立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市容市貌环境管理水平。
(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荔枝、大蚝、奶水牛、火龙果、香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推进特色农业国家级基地建设,争取年内5万亩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大力发展壮大花卉苗木产业。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抓好“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加强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扶持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灵山县龙武农场、浦北县白石水镇碧水果品协会、浦北县大成镇香蕉协会、钦北区贵妃红果品专业合作社4个国家农业部标准果园创建工作。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广西北部湾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推进广西北部湾(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大力培育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培育县域工业新增长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三年培育1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30个产值超10亿元、70个产值超亿元企业”目标,加快推进县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流通知名企业,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扩能升级。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建设连片300亩以上受旱农田水利设施。完成200公里渠道防渗。抓好大型钦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工程建设。新增解决20万人以上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3座列入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标准海河堤10公里以上,全面实现乡镇通等级油路或水泥路,69%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做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相关工作,继续抓好百村示范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金融服务“三农”试点,探索建立农户小额贷款担保机制。
(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市与城区权责关系。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管理,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制,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制”。推进集中审批,重点监管。积极做好“五型”好班子建设,探索完善绩效考评工作机制。
深化征地拆迁机制创新。继续开展“整体用地、用海报批”试点,完善“征、拆、储、建、安、保”六位一体征地拆迁机制,以钦州港区和河东工业园区为试点,逐步推广征地拆迁公寓式安置。坚持和谐拆迁,推进石化、电子等重点产业园区的整征整拆,进一步加大处置闲置土地力度,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增强政府用地用海调控能力。
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展“引金入钦”工作,引进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试点。积极推进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运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争取开展与东盟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发行企业债券。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市开投集团,做优做强投融资平台。积极培育上市公司。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中期目标。全面完成基层供销社改造和重组。加快推进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镇户籍限制,进一步推进城镇化。
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策划国际区域合作的支撑项目和平台,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加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招商服务团队工作机制,以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招商服务,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培育壮大外贸龙头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扭转我市外贸进出口下滑的局面。
(七)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努力繁荣商贸业。规划建设内外贸一体化、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型专业市场。大力推进农村双向流通网络建设,创新城市便民服务体系,提高现代流通服务功能。培育发展消费信贷、租赁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集中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和服务方式,继续建设“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 13 场工程”,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落实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抓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土地供应管理和商品房销售监管,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打造一批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居民住宅小区。鼓励重点城镇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
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滨海生态型休闲旅游业,重点建设茅尾海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三娘湾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钦州沙井港旅游集散中心、茅尾海旅游接待基地、茅尾海运动休闲区、七十二泾景区、坭兴古陶街、灵山世外茶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实施星级宾馆和旅游休闲建设计划,扶持鼓励新建一批星级宾馆。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钦州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宣传和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研发、设计、营销、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计、仲裁、信息、咨询、评估等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北部湾生产性服务中心。
(八)协调发展,确保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大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教育中长期规划,新建、迁建、扩建和改造10所城区中小学。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职业教育攻坚工程。完成市职教中心一期项目,确保顺利通过自治区职教攻坚验收。推进北部湾大学申办筹建工作和钦州学院滨海校区规划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和发展,落实好自治区科技厅与我市会商确定的有关事项,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面完成第四轮创新计划目标任务。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快推进国家级石油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广西北部湾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钦州)、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钦州)、广西乳制品监督检验中心(灵山)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宣传方式,打造一批特色节庆活动。策划城市名片和外宣概念,加大中央媒体、境外媒体对钦州的宣传。抓好刘永福、冯子材旧居的保护与展示建设,推进广州会馆等一批古建筑规划整治。策划在滨海新城建设融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项 14 目。积极打造北部湾文化艺术精品项目。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好“和谐文化在基层”等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完成我市第二轮修志工作。
做好第十二届区运会筹办工作。举全市之力,围绕一流场馆设施、一流组织服务、一流竞赛成绩、一流城市形象的目标,积极做好场馆建设、接待准备、活动策划、市场开发、文明创建、运动员培训等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体育中心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实施运动健身设施计划,增加一批公共健身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竞技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迎接区运会的浓厚氛围,努力奉献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区运会。
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2010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医疗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0%以上。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钦北区试点工作,推行乡镇基本药物“零差价”,实施9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支持5家县区医院、11家中心卫生院、465个村卫生室和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延伸“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开展“艾滋病防治攻坚战”,抓好艾滋病的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抓好重点疾病的防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四个战略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运行机制,启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启动建设钦州市北部湾国际人才创业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推进电子、石化、物流、医药、海洋等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大力培养和积聚高层次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统筹做好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扎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水文、档案、老龄等工作。
(九)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开源节流,做好财税工作。扶持一批效益好、创税高的项目,大力培植财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千方百计促进财政增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今年安排财政支出的50%以上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财政公共支出的透明度。建立市辖区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钦南区、钦北区财政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市、区收入差距。实施浦北县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全面推进 15 “乡财县管”改革。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提高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效率。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逐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深入开展“三业”行动,积极推动全社会充分就业、全民创业和百业兴旺。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中小企业振兴等“十大行动”。抓好带动性强、规模较大的就业、创业、兴业示范项目和特色载体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部门、用工单位、培训机构“三方联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加强创业指导,引导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士兵、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实现就业创业,以全面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努力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就业,支持创业,服务兴业”的良好氛围。
加强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钦北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努力争取扩大试点范围,落实社会养老保险转接新办法。不断完善“五险”市级统筹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和基金安全运行。
切实抓好人口、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完善基层计生服务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考核,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展茅尾海综合整治工程和钦江综合整治工程,巩固好钦江排污工程的成效,2011年实现城区段截污。严格保护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大规模造林绿化,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严格维护城市绿色防护屏障,重点区域实行禁批、禁建。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力度。加大白海豚保护力度,使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建设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等活动,推进和谐钦州建设。
积极推进“平安钦州”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继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健全调解工作体系,完善信访工作网络,加强基层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决策指挥能力。加强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落实“一岗双责”,确 保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活动。
做好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工作。大力支持驻钦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各项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完善设施和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大力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抓好为民办10件实事。今年将投入16.36亿元,抓好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社会保障、文化、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城乡风貌改造、廉租房建设、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放心肉”等十项惠民工程,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农村校舍危房改造、市民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这10件实事工程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一定要把每一件实事办实办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行政执行力,努力形成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良好政务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社会监督,认真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质量。加快政务公开步伐,增强重大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弘扬务实作风。改进文风会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做好“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服务电话有关工作。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事关钦州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落实。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奋斗,苦干实干。
提高行政效能。继续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大提速”活动,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阳光和效能重点建设岗位”建设。继续完善政务服务流程和管理创新,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执行力强的公务员队伍。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审计,强化监督。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和监督。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分子,以实际行动,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新钦州而努力奋斗!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1.“五铁两高”:指在建的五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即:南宁至钦州、钦州至防城港、钦州至北海高速铁路和黎塘至钦州、大榄坪至保税港区等五条铁路,以及六景至钦州港、崇左至钦州两条高速公路项目。
2.“三办六部十四组”:“三办”即围绕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技术改造投资103亿元、新增银行信贷101亿元的目标,分别在市发改委建立“361”协调推进办公室,在市经委建立“103”协调推进办公室,在市金融办建立“101”协调推进办公室,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六部”即保税港区开发指挥部、石化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滨海新城建设指挥部、交通建设指挥部、大型石化物流项目建设指挥部、“五铁两高”项目建设指挥部等六个指挥部。“十四组”即进一步完善十四个专业招商服务团队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推进招商工作。
3.“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是我市城市主干路网建设总体规划目标。一环:指环城路;六横:指永福东西大街、子材东西大街、南珠东西大街、金海湾东西大街、平山东西大街、海天东大街等六条横向大街;六纵:乘风大道、北部湾大道北段、钦州湾大道、安州大道、扬帆大道北段、蓬莱大道等六条纵向大街;七通道:北部湾大道南段、扬帆大道南段、疏港大道、钦州港至六景高速公路钦州段、钦犀大道、滨海公路、环北路等七条连接城市组团的主干道路。
4.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在无水港内设置有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督机构为客户通关提供服务。
5.园林生活十年计划:是推进我市城市绿化美化的长期行动,以改善城市生态和增加绿量为目标,围绕“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的宜商宜居城市”定位,对整个城市的街道、绿地、公园建设作出长期的安排,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行动,打造钦州绿化特色。用3年时间争创自治区级园林城市,再通过2-3年时间,争取成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10年一以贯之地努力,使钦州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第五篇:钦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钦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肖莺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建市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蓄势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钦州的发展,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回良玉、刘云山、刘延东、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钦州视察指导,自治区提出钦州要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为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新形势下,中央还赋予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等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钦州打造沿海经济新增长极提供了强大动力,钦州面临千载难逢的跨越发展机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战胜危机,开拓创新破解难题,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这五年,是发展地位大跃升的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石油2000万吨炼油厂、2000万吨储备油库、林浆纸一体化等支撑性项目落户钦州,获批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极大提升了钦州的品牌效应,使钦州从对外开放的“末梢”走向最前沿,在打造区域合作新高地和构筑沿海发展新一极的历史使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支撑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平台。钦州在对外开放与合作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加快钦州跨越发展的信心和愿望更足更强!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六个指标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港口吞吐能力、港口吞吐量、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引进国内到位资金等七个指标翻两番以上。据初步统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4.18亿元,年均增长16.1%,增速比“十五”高5.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58.37亿元,年均增长32.8%,增速比“十五”高19.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93.59亿元,年均增长27%,增速比“十五”高5.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6亿元,年均增长38.1%,五年累计超过1300亿元,相当于建市以来至“十五”末期的3.5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三次产业比例由40.7∶27.4∶31.9调整为26.2∶40.8∶3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2.2%跃升至34.7%,超过了农业的比重,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由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导的转变,综合实力由全区下游水平提升到中游水平。
——这五年,是港工城联动大发展的五年。坚持以港口为龙头,产业为支撑,城市为依托,形成了港口、工业、城市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一是亿吨大港加快建设。填海造地2710公顷,演绎了“精卫填海”的神奇故事,保障了重大项目用海用地,改写了钦州版图。10万吨级航道等一批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开工建设30万吨级航道和油码头等一批深水码头、航道,以及总投资133.4亿元、总长190公里的3条高速公路和总投资117.5亿元、总长189公里的7条铁路。加密通往香港等地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增开钦州至高雄、钦州至台北、钦州至海防以及南北直航等集装箱航线,出海出边通道优势逐步形成。港口吞吐能力新增4297万吨,达到534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二是临港产业迅速崛起。中石油广西石化一期1000万吨炼油厂和原油储备库一期420万方库区、国投燃煤电厂一期、金桂林浆纸制浆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中粮120万吨大豆加工、清华同方数字电视、玉柴石化、泰兴石化、锐丰钒钛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初步形成了石化、造纸、电子、能源、粮油食品、冶金、物流七大产业。2010年,钦州港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8.24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9.6%。三是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总规修编完成,河东新区加快拓展,“城乡风貌改造”、“城乡清洁工程”和“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全面实施,以“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为主干道的城市路网加快建设,城市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率提高9个百分点达到35.5%,中心城区面积扩大20平方公里,达到68.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1.5%,供水能力达到24.2万吨/日,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市县全覆盖。三娘湾、刘冯故居、八寨沟先后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灵山县成为“广西优秀旅游县”,钦州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魅力之城”。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果大丰收的五年。坚持规划先行,基本完成城市、产业、交通和民生四大类42项规划编制工作。国企改制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国企改制三年攻坚”完成203家企业改制,盘活国有资产43.7亿元;整合组建资产达190.9亿元的市开投集团。“引银入钦”和金融创新成效显著,新引进五家银行,率先在全区开展信托融资7.93亿元、金融租赁2亿元,成功发行企业债券8亿元;积极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创新征地拆迁和用地用海机制,建立“征、拆、储、建、安、保”一体化的征地拆迁机制,重点推行公寓式安置,开展三个区域26平方公里的用海整体报批试点。积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组建港口物流发展、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发展、区域合作与发展四个战略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区率先推行政府雇员试点。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取得新成果,建成国家级石油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国家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钦州)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区前列,政府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
——这五年,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取得大进展的五年。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全市各级财政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等八类民生领域投入累计达到162.78亿元,是“十五”的4.46倍,年均增长40.8%。实施“就业、创业、兴业”工程,五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在4%以内。解决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一批保障性住房。实现100%行政村通等级公路,69%行政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3908个村点,覆盖农村人口44万人。社会保障“五险”市级统筹走在全区前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70.55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44.2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2.4%;23.99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9万城市困难居民和19.5万农村困难农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6%,居民消费价格年均涨幅基本稳定在3.5%。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提升“两基”成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建成市一中及市三中新校区、子材小学,扩建市八小等学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成市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广西英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钦州学院实现专升本,积极申办北部湾大学。成功申办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和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民间舞蹈《纵情岭头》、海歌剧《豪叔与秀姑》等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全区获奖。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强化,荣获全区“平安先进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荣获“中国节能减排20佳城市”;耕地保护连续5年考核合格,生态保持良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这五年,是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探索积累成功经验的五年。五年来,钦州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全面实施了市委提出的“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和“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发展方略,开展“三大会战攻坚年”、“重大项目建设年”、“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工作落实年”等活动。克服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冰冻雨雪灾害等不利影响,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凝心聚力,攻坚破难,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勇于探索推动跨越发展的新思路;必须坚持越是后发展越要坚持规划先行,越是后发展越要重视生态环保;必须抢抓机遇,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以超常规措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强化行政效能和政府自身建设。五年来形成的发展基础、积累的宝贵经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将对钦州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钦州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钦州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自治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重大项目加快建成、重要平台加快见效这一目标,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引擎,以“攻坚、服务、收获”为主线,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全面完成了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过去的一年,我们干成了四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事大事:一是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成为全区仅有的两个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之一;二是钦州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范围获国家批准,新增开放岸线28.776公里、泊位98个;三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标志性工程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金桂林浆纸制浆工程建成投产;四是滨海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七大突破。一是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速排全区第一,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二是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53.5%,增速排全区第一;三是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长63.3%,增速排全区第一;四是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22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是2009年的2.5倍,跃居全区沿海港口首位;五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进区外国内到位资金320亿元,总量居全区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总量居全区第二位;六是“引银入钦”实现新突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76.15亿元,贷款余额326.5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8%和29.7%,增速位居全区前列;七是征地拆迁实现了公寓式安置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新突破。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促投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投资和项目建设定期会商制度,推行联合集中审批常态化,组织项目集中开竣工,抽调精干力量开展征地拆迁攻坚活动,促进项目落地和建设。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72个,同比增加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2个,同比增加24个。全年集中开竣工项目167个,总投资578亿元。争取自治区追加建设用地指标21428亩,相当于年初下达指标的3.8倍。
(二)抓攻坚重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崛起。成功完成了中石油1.2公里环境敏感区居民和谐大搬迁,积极协调解决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银团贷款闭合问题,确保两大项目竣工投产。国内最大的锰矿烧结项目东方资源60万吨锰烧结、灵山桂合丝业等相继建成投产。中粮120万吨大豆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引进中海洋300万吨沥青、阿帕奇电动汽车、香港锐丰钒钛铁等一批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其中县域工业企业占了8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3.31亿元,比上年增长78.9%,增幅居全区第一位。
(三)建通道畅物流,加快建设南方亿吨大港。推进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建设,加快构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南宁至钦州等七条铁路和钦州港至六景等两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大力培育集装箱物流,加密和开通通往香港、台北、海防等地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全面推行口岸联检部门“一站式”服务,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5亿吨大港的规划研究。基本完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四)改风貌造新城,加快建设宜商宜居城市。高标准完成11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规划和茅尾海综合整治规划,启动45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保税港区新城、三娘湾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钦州港行政商务中心。加快“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城市路网建设,体育场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稳步推进城市管网、污垃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宾馆升星改造,完成市区客运三轮车整治优化工作;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参与市容“南珠杯”竞赛;实施“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和“城乡风貌改造”。加快灵山县城、浦北县城和钦南区、钦北区新城区建设,推动重点街区、重点城镇规划建设。
(五)稳三农活商贸,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认真落实种粮、良种、农机具购买、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总产109万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抓好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服务工作,荔枝、龙眼、香蕉、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实现顺产畅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效防止大的疫病疫情发生。加快推进病险水库、大型灌区渠道、农村人饮、标准海河堤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解决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植树造林面积7900公顷,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5万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组建灵山县泰业村镇银行和浦北县民兴小额贷款公司。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2家,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9家。
加快广西北部湾(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放心肉工程”等建设。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规模;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19亿元,增长18.8%。
(六)保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关系民生的八类支出51.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4.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启动,6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民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和劳动保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千名干部下访回头看”活动,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优抚工作进一步落实,军民团结关系得到巩固。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边检、海事、口岸以及驻北京联络处等在钦州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税务、人民银行、银监、工商、质监、电力、食品药品监督、烟草、通信、邮政、盐务等在服务地方发展中作出了贡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监察、审计、物价、农机、供销、气象、地震、水文、人防、海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修志等工作稳步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钦州的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坚实基础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钦州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钦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驻钦中直区直单位、驻钦部队、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的市情仍未根本改变。主要体现在:缺乏后续重大项目的支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后劲不足;资金短缺、征地拆迁等仍是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有待更好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压力继续增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执行力有待增强。
为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蓄势发展进入跃升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钦州市委《关于制定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简要作个说明。
根据《建议》,“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牢牢把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为发展方略,以“十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改革,全方位融入国际区域开放合作,着力使经济更具活力,着力使城市更有魅力,着力使社会更加和谐,着力使群众生活得到更大改善,努力把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产业合作枢纽、市场交易枢纽和宜商宜居海湾新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经过五年努力,经济总量跃居广西前列,结构调整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20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以上,五年平均增长 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港口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内资金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排位前移、跃居全区前列,进入广西中上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55∶2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钦州步入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基本形成集装箱干线港。以实施亿吨大港工程、东盟商贸物流基地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建设,完善出海通边、服务“三南”的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全面建成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为把钦州港建设成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到2015年,钦州港迈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确立集装箱干线港地位,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500万标箱;港口吞吐量完成8000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标箱;力争港口吞吐量实现1亿吨,其中集装箱250万标箱。
——经过五年努力,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初步建成,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工业强市目标,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县域工业突破工程、高新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构建园区经济体系建设,快速壮大临港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3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打造1至2个产值超千亿元、7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培育5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建成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成为引领北部湾经济区沿海产业发展的龙头。
——经过五年努力,宜商宜居海湾新城初具规模,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按照“东进南拓、向海发展”的空间布局,以滨海新城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滨海新城开发工程、“园林生活十年计划”生态建设工程,不断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加强与东盟城市合作,主动对接首府南宁,加快发挥南(南宁)钦(钦州)同城效应,密切与东西两翼兄弟城市联系合作,积极服务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5年,建成滨海新城起步区,基本形成滨海新城、主城区、钦州港区、三娘湾旅游度假区“一城三区”城市组团格局,创建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市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左右。
——经过五年努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新水平,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机制。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内外区域合作,提升钦州对外开放的新优势;积极兴办产业合作区,推进加工贸易集聚,拓展对外产业合作空间;全方位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央企、外企、民企,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扩大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扩大外贸规模,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钦州在面向东盟的航运物流、产业对接、市场交易、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年均增长50%;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6亿美元,累计引进国内到位资金2500亿元。
——经过五年努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特别是失地农民、失海渔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人口服务水平。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帮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2015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万人。
——经过五年努力,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人才保障。实施教育发展10大重点工程和推进教育体制10大改革试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1%,义务教育巩固率9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平安和谐钦州建设。以承办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和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加快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和国家园林城为载体,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北部湾博物馆等一批项目,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经营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五年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做到既要创造金山银山,更要保住绿水青山。2015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45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5%,森林蓄积量增加到0.22亿立方米。
各位代表,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钦州人民,必将继续发扬“钦州精神”,奋发有为,勇于超越,争创一流,谱写钦州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三、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化率达到36.5%;港口吞吐量4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0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之内;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5%和10‰以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保持干事创业的韧劲、冲劲和闯劲,再创钦州发展新局面!
(一)坚定不移建设亿吨大港,提升港口功能和竞争力
全力推进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建设。加强与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北部湾投资开发集团、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铁路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30万吨级航道及油码头、金鼓江航道。开工建设保税港区9#-11#泊位、大榄坪北1#-3#泊位,基本建成保税港区3#-8#泊位、12#-13#油码头泊位,全面启动大榄坪综合物流加工区10.08平方公里的吹填工程。开展钦州港物流模型实验和港口辅助体系布局研究,基本完成5亿吨大港规划研究和钦州航运服务集聚区规划、锚地规划等。加快20万吨级航道及矿石码头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海上防灾减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普通铁路干、支线,高等级公路为网络,以农村公路为补充,以站场枢纽为节点,包括管道、航空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七铁四高”和滨海公路、钦灵一级公路等一批铁路、公路建设。抓好市区交通主枢纽客运中心等一批站场建设,加快推进火车东站—大榄坪—三墩铁路、火车东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场、龙门跨海大桥等一批项目的前期,争取尽快开工。启动城市轻轨、航空通用机场和基地的规划研究。加快推进灵山沙坪港码头建设和航道疏浚工程。
大力培育港口物流市场。以港口综合物流加工区为载体,推进与国内外知名港航物流企业合作,开拓加密航班航线,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加快发展腹地外贸物流。争取建设钦州港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和开通海铁联运定点班列。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外贸集装箱向钦州保税港集聚。
全力加快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航运服务区,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开工建设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进一步完善大通关机制。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积极协助自治区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前期工作。
全力服务好钦州保税港区建设运营。全力支持服务好保税港区全面开港运营,加快推进二、三期工程和整车进口口岸建设,推进汽车滚装码头、集装箱泊位、整车进口展示交易中心、国际酒类交易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探索发展保税期货、离岸金融等业务。
(二)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做大工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和“县域工业突破工程”,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围绕培育5家百亿元企业的目标,今年力争全市新增自治区百强企业4家,新培养产值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
着力壮大临港工业。以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加快完善提升开发区的功能和形象,强化港口和大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石化、造纸、能源和物流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临海产业集群。围绕加快建设临港石化基地,全力推进石化产业园公共管廊、供热供气、路网、双回电源以及石化码头、石化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服务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达产、含硫原油装置加快建设,加快中石油二期和600万吨LNG项目、中海洋300万吨沥青、玉柴石化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广西中石油国际公司580万立方储备油库,力促中亚石化、玉柴溶剂油、泰兴石化等竣工投产,力争在引进大乙烯、大芳烃项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加快建设临港林浆纸基地,全力推进造纸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金桂林浆纸一期浆达产、纸工程加快建设,加快推进林浆纸二期、翔盛粘胶纤维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加快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全力争取燃煤电厂二期、石化产业园热电联供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围绕加快建设临港粮油产业基地,推动中粮120万吨和汇海10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修造船等项目建设。
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推进河东电子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展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申报,编制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河东电子工业园一期路网等设施建设,启动二期土地征拆工作。支持宇欣电子、福晟电子、天山电子做大规模,力促清华同方数字电视、唯万电子建成投产,积极引进产业链长、产业层次高、带动力强的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
着力发展县域工业。以启动县域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申报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动县域工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加快灵山工业园区、浦北工业集中区、钦南黎合江工业园、钦北皇马工业园、南间经济区等一批县域特色园区和一批标准厂房的建设。支持桂合丝业、兴莱鞋业、兴力达鞋业、建华管桩、祥云飞龙等县域骨干企业扩大生产,灵山阿帕奇、台湾宝成、钦北新合力、钦南钒钛铁分离等项目建成投产。
全力完成国企改制“三年攻坚计划”,大力支持企业技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三)坚定不移加快建设海湾新城,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以承办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为契机,深入开展“迎区运百项城建工程大会战”,畅通城市路网、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展示钦州新形象。计划安排项目212项,总投资277.44亿元,完成投资49.99亿元。
完善城市规划设计。完成保税港区新城、市区旧城改造等城市专项规划和三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规,完善滨海新城控制性详规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新城各层次规划。完成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开展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推进县城和建制镇加快建设。
完善路网,拉开城市框架。重点抓好“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等一批路网项目建设,建成北部湾大道北段、环城西路(火车西站至钦州湾大道)、蓬莱大道北延长线、扬帆大道北延长线、富民路、兴桂路,继续推进环城北路、环城东路、子材东大街、南珠东大街,开工北部湾大道二期、钦江五桥(环城北路桥)、北部湾大道立交桥等,完成环城南路西段(金海湾西大街至钦江大桥)、钦江六桥(环城南路桥)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滨海新城等新区开发建设。突出抓好白石湖中央商务区、沙井岛休闲旅游区、辣椒槌生态区开发建设。推进白石湖中央商务区“一环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及中央景观大道一期、白石湖水系景观工程等建设。建成北部湾大道一期、扬帆大道南延长线等骨干路网,全力推进已开工的北部湾国际大酒店等23个项目,新开工城市文化广场、规划展示中心、北美商贸城、人才孵化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滨海新城初现雏形。加快推进钦州港区行政商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钦江、茅尾海综合整治工程。加快一批农民安置小区的建设。
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完成“一江两岸”精品示范工程;如期竣工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区运会六大场馆;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加快一批公交站场和便民候车亭、停车场的建设,加大公交车、出租车运力投放和管理,方便市民出行;抓好钦州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市第二水厂、河东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开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园林生活十年计划”。进一步理顺城区管理体制,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规范完善城市标识标牌,开展以治理“五乱”为重点的市容环境整治活动,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善城市景观,打造一批迎区运会景观精品线路和精品片区,努力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和文明城。
(四)坚定不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资源互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抓好“米袋子”和“菜蓝子”。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106万吨以上。加快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扩大秋冬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肉禽蛋奶等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推进农贸市场、超市与产地、农户的对接,降低流通成本,维持价格平稳。
加大对农村的基础性投入。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河堤、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完成26座列入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85%的行政村通混凝土公路。
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荔枝、香蕉、火龙果、黄瓜皮、奶水牛、大蚝、对虾、名贵龟鳖、速丰林、花卉等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桂合丝业、宇峰、百强、欧亚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基地镇、基地村。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完成灵山县、钦南区林改主体改革验收,推进配套改革。
(五)坚定不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上新台阶
以实施“东盟商贸物流基地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推动钦州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启动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网点布局、专业街区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出台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一批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保税港区、白石湖中央商务区、钦州港行政商务中心等各具特色的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区建设。推进沃尔玛购物中心等一批商业网点建设,加快中国-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大型农产品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改造提升老城区商业环境。
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电视购物等新兴业态,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升级。鼓励发展微型商业企业,培养壮大经济新力量。进一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完善城乡流通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切实做好稳定物价保证供应工作。
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托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和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中华白海豚之乡、千年古陶都的品牌,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开发建设大型高档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特色文化街区,打造茅尾海、七十二泾、三娘湾、八寨沟、刘冯故居、五皇山、六峰山、大芦村、世外茶园等一批旅游精品,着力打造具有钦州特色旅游节庆文化品牌,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宾馆酒店升星改造。加强旅游服务和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浦北物流中心、钦州港大型煤炭配送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实力强、服务优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物流业。依托石化、粮油等优势产业,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完善包括仓储、包装、运输、配送、分拣、加工等在内的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物流平台。
(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加快发展新动力
坚持改革创新。继续争取“整体用海报批”;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完善征地拆迁机制,全面推行征地拆迁公寓式安置;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做大做强市开投集团、临海公司、滨海置业集团,创新融资模式,开拓金融新产品,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充分发挥港口物流等四个战略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引进拔尖人才和高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形成园区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做到区内事情区内办。理顺城区管理体制,调动城区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实行“阳光和效能重点建设岗位”制度,全面推进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东盟、欧美、日韩等主体市场,拓展非洲、中东、大洋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扩大电子、轻工、机械、纺织品、农产品出口,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充分利用保税港区、进口资源加工区、电子工业园区等平台,引进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壮大加工贸易业,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以钦州(湖南)临港工业园、台湾石化园区、韩国产业园、马来西亚产业园等产业合作区为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努力推进跨国界跨区域合作。
完善专业招商服务团队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招商会商、项目跟踪、项目代办等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推行委托代理招商,扩大以商招商,推进网上招商,鼓励全民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力争在乙烯、芳烃等石化项目、保税物流项目、汽车零配件和装备制造项目、电子项目上有重大突破。完善招商引资考评机制,健全考核奖惩办法。在拓宽外资领域、优化外资机构、产业投资引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开创我市利用外资新局面。
(七)坚定不移强科教,适应钦州跨越发展的新需要
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工程,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钦州发展软实力。
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加大重点实验室的扶持力度;围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实施科技攻关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加强科普工作。
优先发展教育。积极申办北部湾大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5所公立幼儿园和一批民办幼儿园。实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加快市实验小学、市外国语学校、市四中、钦州港中学等4所中小学新校区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一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进行改造,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逐步实现“好上学、上好学”。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
促进文化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扶持发展坭兴陶产业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建设广西北部湾博物馆、市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千年古陶城、数字电影院等项目,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准加快刘永福旧居维修和提升工作。
全力承办好区运会。以承办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城、卫生城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提升全市文明水平。高水平、高标准做好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以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一流的竞赛成绩、一流的城市形象当好东道主,努力把区运会办成平安、祥和、文明、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展现钦州风采。
(八)坚定不移惠民生,满足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期待
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建立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兴业“三业”行动,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培训,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失海渔民、困难大学毕业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10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新农保试点;落实好被征地农民、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加快解决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快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建立孤儿保障制度;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节能减排工程;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全民节能减排行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水文、档案、地方志、老龄等工作。
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入手,投入26.01亿元,办好10项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具体项目见附表)。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促进安全发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钦州建设活动,启动和实施“六五”普法,不断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及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九)坚定不移培植壮大财源,力争财政保障能力有新提高
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去年财政总收入快速增长,但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不大,可用财力不多,收支平衡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必须继续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石化、冶金、矿产加工、能源、制糖、粮油加工等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促产达产扩产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努力扭转财政总收入增长快,地方可用财力小的局面。做好重大税源的跟踪管理,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统筹财政支出。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出国经费、公务车辆购置及公务接待经费等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保障为民办实事、扩大内需消费、重点税源、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支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高财政供养人员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市、县、区收入差距。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文化和节能减排工程等项目的投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信用建设。
(十)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创新力
推动钦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让人民信赖的政府、让人民放心的政府,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要不断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联合审批,简化规范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开展好“好干部、善执行”活动,提升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效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畅通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的渠道,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大专项治理和纠风工作力度,着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加强监察审计、政务督查和限时督办,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要讲政治、当公仆、干实事,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让我们倍加珍惜上下齐心的和谐局面,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满怀激情,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钦州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