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的通知》的通知(小编推荐)
关于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的通知》的通知
苏劳社技〔2009〕36号
各市、吴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区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现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的通知》(苏劳社培〔2009〕11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是进一步加强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培训质量,引导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诚信办学、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按照省厅文件要求认真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各项准备工作。
二、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办学条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各培训学校可根据《江苏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检查评估表》的具体要求先开展自查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增加培训经费投入,按照各自设置的培训职业(工种)配置培训设备设施,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
三、执行文件时间要求。2008年度苏州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审验工作已经展开。2009年度苏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检查工作,执行省厅《关于建立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的通知》(苏劳社培〔2009〕11号)文件。望各培训机构认真学习,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请各市、吴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5月底前将本地区2008年度开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审验工作总结报我局职业培训处。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九年五月十九日
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苏劳社培〔2009〕11号
关于建立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能力建设,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诚信办学,提高培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08]89号)等有关规定,决定从2009年起,对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建立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对象
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且设立时间超过1年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二、评估内容
(一)核查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举办者资格,学校人员配置,办学经费、资产和财务状况,办学规模、场所、设施、设备条件是否符合江苏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条件。
(二)核查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情况;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情况;执行收费项目和标准情况;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和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及设立分教学点备案情况等。
(三)核查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登记事项和变更登记事项执行情况。包括民办培训学校使用名称与核准名称是否一致;办公、办学地点与核准地是否一致;举办者和法定代表人与核准的是否一致;培训类别和层次是否与核准的一致等。
(四)核查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制定符合规定的办学章程和发展规划、完善教学(实习)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行政及财务管理、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实施办法以及执行情况。
三、报送的材料
各职业培训学校须于每年1月30日(今年3月10日)前按行政隶属关系将下述材料报审批机关:
1.上年度工作总结和自查报告;
2.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自评报告书(附件一); 3.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评估表(附件二); 4.上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 5.办学许可证副本(原件);
6.上年度被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整改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提交相应整改材料。
四、评估方式和工作步骤
评估采取学校自查,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实地检查和省厅组织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按下列工作步骤开展工作。
(一)准备阶段(每年1月10日前)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于每年1月10日前做好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评估工作布置。
(二)自查阶段(每年1月10日—1月30日)
各培训机构每年从1月10日起向审批机关领取或从劳动保障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民办培训学校自评报告书,对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评估表》进行自我检查。各民办培训学校要全面理解评估指标的内涵,逐项逐条进行检查对照,力求做到依据充分、评分准确。在自评中发现不足的要进行自我整改,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形成自查书面报告,于1月30日前与其他相关材料一起报劳动保障部门。
(三)检查阶段(每年1月30日—2月末)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每年2月10日(今年3月10日)起对民办培训学校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情况组织评估小组上门实地检查评估。
(四)抽查评估阶段(每年3月1日-3月10日)
省厅将根据学校自查和市、县(市、区)检查情况,组织评估小组进行抽查。
(五)审验阶段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对评估合格的,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副本上加盖“民办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合格专用章”,发还《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副本。对评估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整改期,整改期内不得招收新学员。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职业培训机构,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各省辖市劳动保障部门于每年3月20日前将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书面总结报省厅培训处。
五、工作要求
(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度办学能力和诚信评估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检查、确认民办职业培训学习继续办学资格的一项制度,各培训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本机构的自查和自评工作,认真准备、填写评估材料,并按规定时间报送。各培训机构要通过评估活动,切实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保证学校安全,推进学校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至评估截止日(每年1月30日)仍未申报参加评估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及时寄发《限期评估通知书》,自通知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仍未申报参加年度评估的,取消办学资格,注销办学许可证。
(三)每年评估活动结束后,各地要将评估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告,省厅将对连续两年评估实绩显著的民办培训学校予以表彰。
附件:
1.江苏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检报告书 2.江苏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检评估表
二ОО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启用《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通知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启用《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通知
陕劳社发[2004]134号
时间:2009-11-17 10:02:24来源:政策法规处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省级各有关部门,中央驻陕有关单位,有关民办院校: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启用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厅函[2004]107号)精神,现就我省启用《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及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做好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要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规定的审批范围及要求进行审批和管理,按照《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审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从2005年1月1日起,我省县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其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颁发新《许可证》。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本着服务、高效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受理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立申请。要参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见附件)和《民办职业培训学院设置标准(试行)》(见附件)要求,对举办者的申办材料和实际办学条件进行认真审查,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进行审批。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就我省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设立民办培训机构颁发《许可证》的要求和权限明确如下:
(一)申办以培训初级职业技能水平和非技术岗位的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培训机构,由县(市、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申办以培训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培训机构,由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申办以培训高级职业技能水平以上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培训机构,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培训机构名称需冠“中华”、“中国国际”或“西北”等字样的培训机构须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经劳动保障部批准;培训机构名称需冠“陕西”字样的培训机构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二)经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各市、县批准设立的独立培训机构,名称原则应统一为××市(县、区)××职业培训学校(中心);省级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名称原则应统一为:陕西省××职业培训学校(院、中心)。经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批准,培训机构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作为机构名称。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通知并督促其审批的培训机构及时做好如下材料的备案:设置的专业、开设的课程、选用的教材;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招生简章和广告;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和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等。
三、对《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启用以前已经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要参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行评估,评估合格者换发《许可证》;评估不合格者,限期半年内进行整改,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办学资格,收回《许可证》。职业鉴定机构不得举办与其所实施的鉴定项目有关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评估换发工作应在2005年3月底前完成,各市应将有关情况书面报省厅职业培训处备案。
四、《许可证》填写要求:
(一)名称:经审批机关批准并符合培训机构章程规定的机构名称。
(二)地址:培训机构章程规定的学校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三)负责人:经审批机关核准,能代表培训机构行使职权、按照培训机构章程合法选聘的校长。
(四)办学类型:经审批机关批准允许开办的培训专业(工种)名称和培训层次(如中级烹饪)。
(五)出资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应在办学许可证副本的办学类型后注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六)批准文号:审批机关批准学校设立的批准文件号。
(七)有效期:审批机关按实际情况填写。
(八)发证机关:即审批机关。
(九)编号:编号为13位数。前6位为国家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省级代码,1—4位数为市级代码,1—6位数为县级代码。第七位为批准的培训层次代码,“1”为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2”为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3”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4”为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5”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工),“6”为其他非等级培训。第8—13位数为培训机构排序号。行政区划代码不足6位时以0补齐。
颁发《许可证》时应在副本上加贴防伪标记。《许可证》内容若发生变更,发证机关应在副本中注明,加盖“发证机关变更专用章”,并换发《许可证》正本。
五、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强化办学监督和质量管理。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督,处理有关事项要做好相关记录,由监督人员签字后归档。定期组织对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等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将日常监督记录和评估报告做为继续发给《许可证》或通过《许可证》年检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做好执行收费和广告的监督工作。与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协调,引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认真核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一经发现在机构名称、培养目标、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条件、培训期限、收费标准、证书发放和就业方式等方面的虚假信息和承诺,应及时予以纠正;拒不纠正且情节严重的,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有关规定吊销《许可证》。三是树立办学典型,引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总结和推广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贴近市场规范办学、注重质量追求效益、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效果明显的典型经验并加强宣传。
六、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审批和颁发《许可证》过程中,应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得收取手续费和工本费。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颁发《许可证》和管理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省厅联系。
七、《许可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负责印制,具体事宜与省厅职业培训处联系。附件1: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式样(略)
附件2: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
附件3:民办职业培训学院设置标准(试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2: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
第一条 基本办学规模应不低于200人。
第二条 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租用的场所租赁期不少于3年。有办公用房;理论课集中的教学场所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无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桌椅、讲台和黑板设施齐全;有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操作场所,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种的安全规程。
招收住宿学生,其食宿场所也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第三条 应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有充足的实习工位。
第四条 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第五条 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年龄不超过70周岁。
第六条 应根据办学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应配备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相关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第七条 应配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每个培训专业(职业、工种)至少配备2名以上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
第八条 应具有与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自编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报审批机关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应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项制度。
第十条 举办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设立的学校资产应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流动资金不低于15万元。
第十一条 本标准为设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基本要求。各市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对照与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执行。
第十二条 本标准所指的职业培训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设立民办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要参照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执行。
附件3:
民办职业培训学院设置标准(试行)
第一条 基本办学规模不低于600人,开设专业不少于4个。
第二条 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生均12平方米;租用的场所租期不少于5年,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无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桌椅、讲台和黑板等设施齐全;有办公用房和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操作场所,并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种的安全规程。
招收住宿学生的,其食宿场所也应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第三条 应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有充足的实习工位。
第四条 管理人员的设置应与教学规模相适应(一般不少于三人),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配备的专职院长,教学副院长须具有5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熟悉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年龄不超过70周岁。
第五条 应根据办学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其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并有5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的应占有50%以上。应配备从事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相关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第六条 应配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文化和技术理论专兼职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3。技能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以上学历,并具有四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其中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人数不低于50%。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
第七条 应具有与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自编新开发的职业(工种)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报审批机关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应建立各项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办学宗旨、发展规划、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实训)室管理等项制度。
第九条 举办者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建校、办学资金由申办者自行筹措,并须由法定机构出具验资证明。固定资产应达到1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
第十条 本标准为设置民办职业培训学院的基本要求。试行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第三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的通知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冀
人社字[2010]126号)
2010-06-07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属企业主管部门: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省厅制订印发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冀劳社〔2008〕48号),并确定保定、承德市和22个县(市)为联系单位,促进了全省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开展。但是仍有少数地方工作进展缓慢,劳动关系监管体系不明确,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尤其是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覆盖范围窄。为了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动态监管机制,现就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工作通知如下,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监管职能、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举措,是涉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乃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各项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拟订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规范、具体承办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是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关系管理机构的一项法定职责。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劳动关系处(科)具体负责,切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要在机构改革中,注意纠正管劳动关系不管劳动合同、管劳动合同不管用工备案工作等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等问题,理顺劳动关系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责任。各地要研究解决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涉及的人员力量和管理系统软件建设等实际问题,切实推动这项制度建立和实施。
二、全面启动,逐步规范。今年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目标任务是:各设区市和扩权县要全部启动,年内基本实现用人单位新招收的用工人员,全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管理系统软件的不低于60%。市、县(区)劳动关系处(科)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全部使用管理系统软件,为实现全省、市劳动用工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基础。
全面启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市(县)劳动关系管理机构可以先从规模以上企业开始,逐步扩展到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先从新招用人员办理备案手续开始,逐步延伸到包括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在内的全部劳动者。力争经过两年的时间,最终实现本辖区所有用人单位招收、使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全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为政府行政部门动态监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全过程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各设区市除抓好市本级所辖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外,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明确县区(企业)的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指导和督促县(区)做好宣传、培训和备案工作,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省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做好服务,提供方便。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省厅推荐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按照省金保工程整体规划,为了保证全省劳动用工信息的传输和对接,市(县)劳动关系管理机构和乡镇(街道)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应统一使用原劳动保障部和省厅推荐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公司具体负责管理软件的培训、安装和售后维护等技术服务工作,并注意听取和吸收用户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完善。请各设区市和扩权县协助做好软件安装、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
省厅确定了30家中、省属企业(名单附后)作为重点联系单位,指导和督促其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总结和推动劳动用工管理软件使用。在省厅备案的中、省属大中型企业推荐使用“劳动用工管理系统(用友)软件”,中小型企业推荐使用“河北劳动用工备案(方升)软件”。各设区市和扩权限也要选择部分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单位,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总结改进、推广完善。
四、加强督导,强力推进。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按规定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是用人单位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法定义务。各类用人单位要按照《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尽快建立用人单位职工名册,按规定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新招用劳动者,应当填报《用人单位录用劳动合同制职工审核备案表》,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以此作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依据。各级劳动关系处(科)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明确职责,简化手续,力争做到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即时办结,为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和服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法定义务,不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的用人单位,责令其改正。对逾期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照《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直至补办手续为止。省厅将通过组织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召开现场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推动和督导这项工作的开展。
各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厅劳动关系处。
附件:省厅重点联系的劳动用工备案企业名单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2004〕76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单位: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经请示劳动保障部同意,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类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将招用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及时为其办理工伤保险手续,缴纳工伤保险费。对遭受工伤伤害的农民工,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医疗救治、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相关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和相关待遇支付工作。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和工作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其工伤保险待遇应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因工伤残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农民工选择一次性享受长期待遇、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选择一次性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等问题,按照以下办法处理:(一)劳动能力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农民工,选择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其伤残津贴计算标准按照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之差(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以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一级伤残,每满一年发给3.3个月;二级伤残,每满一年发给3个月;三级伤残,每满一年发给2.7个月;四级伤残,每满一年发给2.4个月。一至四级伤残农民工一次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的标准不得低于100个月、90个月、80个月、70个月。
按照前款的计算办法,伤残农民工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每满一年增发0.3个月(职业病人员加发0.2个月),不得低于6个月(职业病人员10个月);需要生活护理的人员,按照鉴定的生活护理等级,每满一年增发0.7、0.5、0.3个月生活护理费,不得低于14、10、6个月;经鉴定委员会确认安装了辅助器具的农民工,可享受一次辅助器具更换的补助费用。
(二)符合条件的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选择一次性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其待遇计算办法为:供养亲属为子女的,以18周岁为失去供养条件,以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进行计算;其它供养亲属,以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计算20年,但55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5年。
(三)我省境内各类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本办法支付待遇;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支付待遇。
(四)选择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需由农民工本人在待遇核定时提出;选择一次性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需由工亡农民工供养亲属在待遇核定时提出。均应与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终结其工伤保险关系。
三、本通知从发文之日起施行。此前发生的农民工工伤,待遇问题已经按原有关规定处理了的,不再重新处理;待遇问题尚未处理的,按照本通知规定处理。
二○○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南京市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次数: 109 保护视力色:
文件标题: 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文 号: 宁人社„2013‟212号 颁布日期: 2013年9月17日 是否有效: 是 文件正文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76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意见一并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
全国人大《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赋予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开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的权力,《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作出了明确规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76号)对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充分认识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精神实质,准确掌握劳务派遣的规定和行政许可的办法,及时分析施行行政许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稳步实施。
二、严格按照管辖分工实施行政许可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的管辖原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全市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及用工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实行行政许可:
(一)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
(二)跨社会保险统筹区在我市设立劳务派遣子公司(分公司备案)的;
(三)其他需要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许可的。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在本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劳务派遣单位的行政许可工作及相关的监督检查。
三、依法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对劳务派遣单位申请行政许可要实行公开透明运行,依据《实施办法》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按照即将下发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进行受理、审批。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要进行核对并审查,除审查其是否具备《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还应审查其提交的下列材料是否齐全、规范、真实、有效:(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副本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三)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四)经营场所(建筑面积不得小于80平方米)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及其购买凭证;(五)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六)4名及以上专职管理人员劳动关系协调或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七)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及有关文本(包括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文本,以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实施办法》施行前已经营劳务派遣的单位,还应审查其职工名册、劳动保障登记证,以及专职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及参加社会保险证明。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执行全省统一的号码编制规则,由市统一编号。即由6位数字的行政区划代码、8位数字的发证年月日的时间代码和4位数字的顺序码共同组成(例如2013年7月1日南京市玄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的第一份《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为:***001)。劳务派遣分公司备案编号参照许可证号码编制规则,在编号前加注“备案”字样。
四、加强劳务派遣单位的服务和监管
对《实施办法》施行前已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帮助其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申请工作,督促其依法继续履行已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至期限届满,指导其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调整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对《实施办法》施行后新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要指导其具备基本条件、完备申报材料,为其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提供服务;对申请行政许可但暂未达到条件的现有劳务派遣单位,指导其创造条件在2014年6月30日前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对确实无法达到劳务派遣单位经营条件、不能取得行政许可的现有劳务派遣单位,监督其不得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指导其和用工单位共同采取与取得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合作等措施,妥善处理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劳动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不得以未获得许可为由解除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要加强对已经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登记的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劳务派遣单位在办公场所明示合法证照、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指导劳务派遣单位依法建立职工名册,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做好对其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和经营情况报告的核验工作。
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3年12月31日前将本区贯彻执行《实施办法》和本通知的情况书面报市局劳动关系处,行政许可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联系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 万金海
联系电话:68788140 传真:68788011
电子信箱:1214452852@ qq.com
附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76号)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9月17日
抄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9月17日印发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