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09-12-21 访问次数:159
平凉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刘万民 2009年10月9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今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三保一促进”重大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六个集中突破”的总体工作部署,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探索和拓宽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全力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了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一、市纪委监察局服务科学发展的做法
1.紧扣“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抓好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作为首要职责,研究制定了《平凉市重点工作跟踪督办问效问责暂行办法》,加强对违背科学发展观行为的监督检查,以严明的纪律保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土地调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价格、“三项资金”(抗震救灾资金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和涉农资金)等方面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督查和五次专项检查,共组织40多个检查组,派出300多人次。全市“三项资金”大检查工作中,在安排县(区)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从市、县(区)抽组人员组成7个检查组,深入县(区)、乡镇、学校、医院、村社、农户,采取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了重点检查,检查涉及资金17.33亿元,对检查发现的54.57万元违纪违规资金全部责令进行了清退,立案查处违纪案件3件、涉及金额3.38万元、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针对省委第三巡视组去年12月底对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六大行动”、省委省政府安排的“14件实事”和一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巡视后反馈的意见建议,制定下发了《省委第三巡视组反馈问题及意见整改方案》,并专门召开整改落实交办会,对整改工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办和安排。同时,逐级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建立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建议挂号督办、落实销号制度,采取集中督查和专项督查、定期督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推动了省委巡视组反馈的9大类30个方面的169个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
2.紧扣“保民生”这一出发点,抓好纠风治乱。进一步加大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突出抓好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监督,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强化对救灾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未按照规定自查自纠的3个单位进行了通报,并责令其限期进行了整改,严肃查处了泾川一中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问题。制定下发了《2009年“政风行风热线”工作方案》,组织播出直播节目20期,受理咨询投诉126件,解答处理126件,跟踪督办解决行政投诉11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坚持民主评议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和与企业、群众联系紧密的重点行业,有效解决了一些部门行业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和一些工作人员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对城区供暖企业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提出了改进意见,督促有关企业落实整改,较好解决了供、采暖双方多年来在暖气费收缴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推广应用抗震救灾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运行情况通报、数据信息审核发布、预警报警调查督办制度,基本实现了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接收、调拨、管理和发放的全过程监督。目前,全市抗震救灾电子监察系统已延伸至全市100多个乡镇,基本覆盖了各级各单位,已预警督办事项1331件,办结率95.2%。继续加强对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招考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等工作的全程跟踪监督检查,严格纪律,规范程序,保证了公开公平公正。
3.紧扣“保稳定”这一政治责任,着力化解矛盾。一是畅通信访渠道“保稳定”。发挥好纪检监察网站、政风行风热线及信访、行政投诉中心、纠风办举报电话的作用,加大来信、电话、网络信访举报事项的办理力度。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促使领导干部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实打实为群众解决问题。二是加大重点信访督查“保稳定”。结合全市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以排查干部失职渎职、违纪违法和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引发的矛盾纠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造成的拖欠工资问题,以及在扩大内需中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引发的征地和拆迁领域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信访问题督查。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严格查办案件“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对涉及民生等问题的投诉受理、办理和案件查处力度,从严查处在“三保一促进”中弄虚作假、执纪违纪、执法犯法等不作为、乱作为的案件。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197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8件,涉及党员干部20人,其中县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9人。
4.紧扣“科学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抓好作风建设。市纪委监察局始终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又一重要工作来抓。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市直党政机关作风,全面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治“慢、混、散、满、浮、懒、庸、差”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从7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以“整顿作风、解决问题、提升形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市直机关单位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活动中,制定出台了平凉市国家工作人员十个严禁、禁酒令及实施细则和处理办法;采取向社会各界代表及服务对象发放万份以上“问卷测评表”、在中国·平凉门户网站开设“万人评机关作风建设意见专栏”、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144个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及中省驻平单位开展了“万人评机关作风”活动,对征求到的715条意见建议向各有关部门单位书面进行了反馈;对18个集中整顿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4起违纪违规问题进行通报。通过扎实开展作风集中整顿着力营造良好氛围,督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完善制度机制,查处纠正违规行为,使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履行职责、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执法行为相应规范,政策措施得到有力落实,各项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真正形成了群策群力谋发展、和衷共济干事业的生动局面,为推进“六个集中突破”,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积极按照市委认真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开展解放思想专题教育活动、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和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五项活动有机衔接、一起部署、相互促进,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把“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这一主题和“四个对”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每个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既丰富了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又促进了自身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在保障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职能部门重监管、轻服务。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职能部门“重监管,轻服务”,表现在“收费罚款时有劲,服务和解决问题时乏力”。认为项目落地就算功德圆满,万事大吉,个别地方重招商、轻服务。
二是办事程序不规范,办事效率不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烦琐,导致办事效率低。
三是政策法律意识不强,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乱批条子,乱开口子,执法不规范,甚至越权执法。有的部门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
四是干部作风有差距,存在“冷、浮、庸、散、贪”现象。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冷”,干工作“浮”,担责任“庸”,守纪律“散”,见利益“贪”。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更好为科学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对策
1.在强化科学执纪理念上增共识。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谋划思路、确定重点、部署力量,找准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我们的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更好地服从、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监督干部同信任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为广大党员干部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动真格。一是营造政令畅通的政务环境。切实解决“中梗阻”问题。健全以强化执行力为导向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强化工作问责。二是营造完善便民的服务环境。加快电子监察网络化建设进程,推广扩大内需电子监察系统,把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社保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处罚等重要事项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实行流程监控、自动预警、跟踪督办。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充分发挥热线电话、投诉中心等渠道作用,定期对涉及软环境的投诉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和督办,加大软环境建设情况的搜集、监测和预警力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要严惩重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的风险。四是营造宽松和谐的作风环境。积极协助党委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在纠风治乱上出成果。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妥善协调、统筹兼顾社会利益。一是解决农村改革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重点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把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村级组织选举等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和纠正侵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二是解决各项民生工程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对城镇下岗人员和低收入家庭保障、新农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中央、省、市关于保障民生重大决策部署和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解决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重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应得的实惠“不缩水”。三是解决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资、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严肃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征收征用和房屋拆迁中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强化对社保基金、慈善基金和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继续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治理公共服务行业侵害群众消费权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4.在化解纠纷保稳定上见实效。一方面,要畅通信访渠道。按照“坚持多办少转、就地解决问题、实行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继续保持惩治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纪环境。
第二篇:纪检监察机关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机关调研报告
目的是解决当前一些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模糊、履职错位、效率不高等问题,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近期,笔者结合宁远县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就当前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三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有偏差。一是视纪检监察机关是唯一“包公”。一些部门的工作不管是否涉及纪检部门,凡是得罪人的事都“贴上标签”堂而皇之转嫁给纪检部门,而自己专门唱红脸、当老好人。比如:一些反映问题多、处理难度大的信访举报件,其内容并未直指违纪问题,有的领导也批转给纪检机关直接或参与办理。二是视县级纪检部门为唯一“利器”。在部分领导的思想意识当中,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委的第一督查室,凡是时间紧、任务重、推动难的重要工作,都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督促落实。三是视纪检监察机关抛头露面才有“面子”。不论大事小事、大会小会都要纪检部门到场,觉得这样才显得对该项工作重视,耗费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视管得宽才有“位子”。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认为只抓主业太单调,特别是一些派驻部门的纪检机构领导感到自己没有实权、没有实惠,或多或少存在不想不愿专抓主业的思想。
2、“双管”传导不畅。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管理,在县级层面来看,全面推行“两个为主”、“两个全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方面,县级纪检机关主要面向基层,每年直接办案和指导办案上百件,这些案件中一般性案件占85%以上,重大案件的比重相对较小,占比不到10%。查办重大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无疑对工作协调和加大办案力度都有很大帮助,但对于查办小案而言,无异于“杀鸡用牛刀”,势必影响到一般性案件查办效率,难以达到及时高效的要求。在“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方面,有利于纪检干部减少顾忌、大胆查办腐败案件,但由于上级纪委对下级干部领导不直接、了解不全面、知晓面不广,难以跳出在纪检干部内“箩里选瓜”的局限性,难以将其他范围内的优秀人才选拔选用到纪检领导干部队伍中来,无形中构筑了一道广纳贤才的障碍,同时也容易导致党委在选人用人时产生“纪检干部在行业内成长”的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纪检领导干部的成长空间。近年来,县级纪委领导对外交流任职人数明显下降。在全面落实“纪委向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方面,省市对县级纪检机构改革的方案还未出台,思想尚不明朗,处于“老办法不便用、新办法不敢用”的特殊时期,县级都在等待观望,部分单位纪检领导已经空缺较长时间,影响到职能作用的发挥。
3、同级监督疲软。从各单位权力实际运行情况看,权力过于集中在“一把手”手里,有时集体研究只是走过场,甚至成为“一把手”实现个人意图的“挡箭牌”。在没有实行统一派驻管理模式下,单位的纪检机构牢牢受制于所在单位,实施同级监督只是一种摆设。
4、内生动力不足。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与当前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新要求还有差距。一是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工作难以突破升级。近年来,宁远在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有的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2013年,全县成立了7个纪工委,后来中途搁浅,现在的纪工委成了无机构编制、无工作班子的“半拉子工程”。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接受正规培训少。实施有效监督,熟知相关业务是前提和基础。现有的纪检干部具有财务、医技、工程建筑等方面资质的专业性人才不到10%,不能满足监督和查办案件的需要。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传帮带意识不强。以宁远县纪委为例,30岁以下的仅1人,占总人数的2.5%;30-40岁的7人,占总人数的15.5%;4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82%,老中青结构失衡;在工作中,传帮带的意识也有所淡化,年轻干部在实践锻炼提升不快,影响了县纪检监察机关的整体战斗力。
5、基层支撑乏力。目前,全县各单位尤其是乡镇、街道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基础还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纪检部门的业务能力水平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一是班子不全,素质参差不齐。全县10%左右的派驻纪检机构未按要求配齐班子,现有的纪检干部中业务能力较强、能够主办案件的不到30%。二是分工不专,主业不突出。绝大部分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都分管了其他重要工作,精力分散,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业主责上来。
二、对策建议
1、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汇聚扬清抑浊的新共识。在纪检干部队伍中要革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创新争优、敢于碰硬和带头示范的执纪观念。一要树立主业第一的思想。要厘清职责,调整角色定位,职责以外的事该放手的放手、该放权的放权,改变之前“包打天下”的状态,解决“越位”问题。二要树立无功即过的理念。要严格考核评比,对不敢动真碰硬、工作没有起色、打不开局面的,要及时批评教育、组织调整甚至追究责任,从而营造纪检干部主动作为、重权执纪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树立以身示范的标杆。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切实加强对纪检干部自身监督,杜绝“灯下黑”,通过严格自律和严厉执纪两驾马车齐驱带动和促进全体党员干部作风的好转。
2、完善机制,把准导向,步入健康发展的新轨道。要针对消除监督执纪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纪检监察机关垂直管理,各单位派驻纪检组,派驻机构人事、工资、福利待遇、考核与驻在单位脱钩,归口上一级纪委管理;派驻人员实行定期和不定期非循环式轮岗,破解同级监督难的问题。建立问题终身负责制,单位领导和派驻机构人员对所在、驻在单位发生的重大腐败问题实行终生负责,承担相应责任。搞好职责归位,对纪检监察机关职责进行全面清理,把职责之外的事归还相关职能部门。
3、创新方式,严抓实管,形成正风肃纪的新常态。要从针对性强、务实管用、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要着力在做好“五个结合”上下功夫:一是教育和惩处相结合。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党纪条规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及重要时间节点提醒,让他们时刻高度警惕,同时对违纪违法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及时曝光。二是治贪腐与纠“四风”相结合。“四风”问题往往是腐败问题的萌芽期或初始阶段,既要狠打“老虎”、“苍蝇”,又要持续用劲纠“四风”,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进一步恶化。三是抓督查与“开处方”相结合。要经常督查调度对各单位纪检工作落实况,对发现的问题不能仅指出或通报了事,督查人员应与被查出问题的单位会商,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协调配合解决。四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对发现的各种突出问题,督促单位进行制度纠偏,堵塞 漏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五是试点与应用相结合。每年都要结合实际推出一些有鲜明特色、有实际效果的工作,并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对试点情况经常梳理分析,做到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推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强化培训,深入调研,炼就适应形式的新本领。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采取跟班学习、举办业务培训班、现场指导办案、上下联合办案、交流讨论等方式培训纪检干部,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按照“精、新、专”的原则,每年筛选2-5个调研课题,组成专门课题组,发挥团队作用,集中集智慧,推出有几个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确保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篇: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调研报告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也是县级党委反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者和主力军,其地位举足轻重。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要求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至关重要。
一、河口区纪委机关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河口区纪
委机关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注重从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以强化工作来带动机关建设,以机关建设来提升工作水平,纪委机关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维护发展大局,注重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政治保障力。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基层组织,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参与、积极介入经济领域的关键环节,认真履行职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不断强化区纪委机关政治保证作用。一是坚持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来加强保障力。中央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和《2008-2012年工作规划》出台以后,河口区将其作为强化反腐倡廉工作和纪检监察职能的重要举措,在贯彻落实中逐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来加强保障力。着眼于适应经济发展和形势需要,不断提高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大局驾驭能力,聘请了16名纪检监察暨经济发展环境社会监督员,对3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在13家商会建立了“发展环境联系调研点”,设立50个纪检监察暨软环境建设监测点,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卡和便民便企联系卡,形成了灵活高效、快速便捷的机关效能监督网络。三是坚持以推进反腐败机制制度创新来加强保障力。建立健全廉政谈话、廉政信函、廉政承诺、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开展专项清理,制定长效监管机制,切实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二)关心关注民生,注重增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群众影响力。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处于基层,更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更需要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需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来维护群众。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维护、实现、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工作中,强化教育收费工作监督检查,深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探索医疗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治理公路“三乱”执法责任制,推行农民减负“一票否决制”,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以积极化解基层矛盾来团结群众。针对近年来影响农村基层稳定的部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农村财务重点项目清理工作,检查清理了2002年4月以来177个行政村涉及油田补偿款、土地承包款、部门援助款、个人捐助款、私贷私借款、集体资产出租出让收益款“体外循环”、规避“乡管”、支出混乱等问题,由区一级直接下查到村,向老百姓交了一笔“明白账”、“放心账”;实施农村小型工程招投标制度,将农村小型工程建设中3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项目纳入招投标范围,维护了农村稳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果。三是以创新有效机制举措来服务群众。在加强对涉企、涉农政策执行情况监管的同时,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更有效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结合河口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从容易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入手,逐项建立制度,探索推行了群众申请事项全程代办制、重大村务决策票决制、为民办事双向承诺制、农村财务定期审计制等制度,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转变了党风政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强化资源整合,注重提高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战斗力。油地军港共处一地是河口的基本区情。区纪委监察局机关注重用长远的眼光、发散的思维、联合的意识来研究工作,使河口反腐倡廉建设更具特色、更富成效。一是以推行人大、政协、纪委机关协同监督来促进党外监督。建立“三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在执纪执法联合检查、政风行风联合评议等方面建立协同配合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监督资源,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目前,“三机关”开展联合监督检查6次,收到良好效果。二是以建立油地纪委联席会议制度来形成工作合力。油地双方致力于“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相融并促、共同发展”,研究和探索油地纪委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和实施办法,在事关河口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区域性党风廉政建设重大问题、重点事项、重要活动方面,加强互动交流,形成同向合力,大力提升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水平。三是以实行纪委常委分片联系反腐倡廉工作制度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致力于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纪委常委每月至少1天到所联系片内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调度会,每年至少组织召开2次联系片内部门、单位反腐倡廉工作分析会,听取联系片
内部门、单位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对所联系片内各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业务指导。
(四)发挥品牌效应,注重提高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社会公信力。为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工作水平,塑造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形象,自去年以来,区纪委监察局机关精心打造“倾心护航”机关品牌,以创建“五型机关”为载体,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建
设。注重融合品牌的学习理念,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注重融合品牌的绩效理念,抓好勤廉型机关建设;注重融合品牌的创新理念,抓好创新型机关建设;注重融合品牌的服务理念,抓好服务型机关建设;注重融合品牌的机关精神,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
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存在问题
(一)机构编制不足。河口区纪委监察局机关编制14人,包括2名工勤编,成立的经济发展环境管理办公室隶属于纪委监察局,编制6人,合计编制20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日臻增加,而人员编制一直未作相应调整,远远不能适应反腐败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二)机构设置不全。根据国家行政机构设置要求,行政机关内部机构一般对口设置,但对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来讲,科室设置合并现象普遍,某些科室承担上级对口的两个或三个科室职能,比如,河口区纪委办公室向上承担市纪委办公室、研究室、干部室的工作职能,区纪委执法室承担市纪委执法室、监察综合室的职责。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本身属于基层组织,承担工作任务量大,而人手却很少,造成工作压力较大。
(三)个别机制不顺。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大案要案的不断出现,许多纪检监察干部走上了反腐一线,推上了矛盾的风口浪尖。一般而言,除县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任职外,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工作左右制肘的被动局面。另外,县级纪委常委在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谈话、带头开展工作方面,由于级别低于工作对象,往往出现工作体制不理顺问题。
(四)干部出口不畅。河口区纪委9名科级干部中,在机关工作近20年的1人,超过10年的3人,5年至10年的2人,个别同志长期工作于纪检监察战线,随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缺乏同其他单位进行工作交流,不利于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同时也影响了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
三、意见及建议
(一)始终服从服务发展,协助党委抓好反腐败工作。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好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作用,协助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
(二)牢记党的宗旨,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反腐倡廉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解决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严肃查处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着眼点,服从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把改进干部作风体现到为群众办实事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党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三)坚决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查处基层违纪案件。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特别是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努力遏制腐败案件的发生,达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效果。注重采取依纪依法和思想教育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妥善慎重及时地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要立足于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分析研究,一项一项地处理,做实、做细、做深,保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的满意程度。
(四)加强机关组织建设,健全干部管理和内部激励机制。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在配齐配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基础上,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不仅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也提倡机关内部进行交流。二是健全轮岗制度。应进一步健全机关内部的岗位轮换制度,对中青年干部的轮岗应有计划地进行,合理设定轮岗年限,要求干部在某个岗位上工作满期后必须轮岗。三是建立竞争上岗制度。为鼓励竞争,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应建立县级纪检监察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以保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四是抓好干部培训工作。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培养纪检监察综合人才,对在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业系统培训,既学业务,也学管理、金融、法律、电脑等综合知识,以此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纪检监察机关
严于律己 恪尽职守 打造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 “湖北省鄂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沐珍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2月10日公布的又一地方高官落马的典型案例。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马上任以来,制定了既打“老虎”又打“苍蝇”反腐倡廉的决策部署,一批高官、要官浮出水面,接受党纪政纪和司法处理。小到乡镇干部违反工作纪律,上班时间迟到、早退、玩游戏、工作日饮酒被曝光,按照干部管理问责规定得到处理;大到中央委员被接受调查,接受应有的法律惩处。全国牵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抓典型的高潮,由此可见中央把反腐倡廉作为当前及今后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抓不舍。
作为专门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首要介入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首感责任重大,他们查案件、督作风,寻证据、提效能,处处需体现出公正、高效的工作风格,在社会上树立起不徇私情、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特殊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相应的思想、业务素质。作为纪检监察人员也不例外,在查处案件、处理违纪人员等方面就要求纪检监察人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辨明是非的洞察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不为利益所趋,不为金钱所动,时刻保持冷静、纯净、干净的头脑。俗话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然而做一个面对身边说情送礼、不为利益所动的纪检干部是难上加难,所以在选拔任用纪检干部时,不但要注重文化学历考察,更要注
重思想素质的考察,让一些工作有热情、办事讲原则、处理问题灵活的干部充实到纪检干部队伍,担当要职。要时刻加强业务和顺应工作要求的思想道德培训,增强他们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尽责做好八小时工作,管好八小时之外的点点滴滴。要提高身边亲属的思想认识,不收贿礼、不受邀赴宴、不借助关系吃拿卡要。
诚然,在纪检队伍中还有一小部分干部由于党纪、政纪观念淡薄,自我放松、自我膨胀、自我炫耀,极大地忽视自己所处的特殊岗位和特殊身份,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违反纪律、违反法律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吴强酒后驾车肇事致人死亡、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纪委副科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申万灏违规接受宴请酒后殴打镇纪委书记„„,这些案件的发生折射出在我们纪检干部队伍中还有一部分人法律观念淡薄、做人修养低下、道德素质泯灭,应该加以严惩。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如出现违纪违法案件,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对于敢于曝光、敢于正视问题的纪检监察机关,社会各界为之叫好。
在全国上下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的指引下,各级机关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上级纪检监察文件,落实反腐倡廉精神,滚滚浪潮涌动着干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周文艺)
第五篇:纪检监察机关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纪检监察机关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新形势下,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寻找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围绕中心反腐败,惩治腐败促发展。
一、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狠抓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加强效能建设,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结合开展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有利契机,通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促进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勤政高效,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减量提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以解决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项目多、链条长、手续繁、办事难等弊端,筑起“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投资环境优势。
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法制环境。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管纪律的专门机关,一方面,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主动参与到行政管理活动中去,依纪执法、依规执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促进其他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公正、平等对待不同的主体;公开执法过程,让当事者和群众参与,面对面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执法的透明度。
注重纠风治乱,优化管理环境。一是通过建立职责清晰、管 1
理健全、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罚分明的一整套机关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管事管人,使机关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受理群众的各种投诉。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继续深入开展行风评议,责令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大办案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对以权谋私、滥用职权造成项目流失、税源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等各类影响和危害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查处;对违反规定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查处损害发展环境、影响全民创业的案件;查办金融、工程承包、土地管理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件。同时,在查办案件中,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干事环境,一要支持改革者,二要帮教失误者、挽救失足者,三要追究诬告者,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执法监察,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开展执法监察。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党的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同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持政令畅通,排除对发展生产力的各种干扰和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二是围绕重大和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执法监察。重点是加强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执法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安
全生产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项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广大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抓住“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