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
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文件 绵规监支〔2011〕10号
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
关于印发《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支队各科、大队:
《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已经支队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制度建设
举报管理
印发
通知
分 送:若力局长、正仕副局长、贺旺副局长、俊其副局长、晓祥副局长、李军书记、罗诚书记、林泰总规划师、明垓督察员,局办公室,存档。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综合科 2011年3月16日印(共印20份)
绵阳市城乡规划监察支队 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规划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的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依法严肃查处规划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划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城乡规划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住宅建设、房屋拆迁、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条 设立并向社会公布规划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信箱(包括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明确专人负责举报的受理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 向监察支队举报的规划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由各大队归口管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规划监察支队举报建设领域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 举报人的举报方式不受限制,可以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采用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举报。鼓励举报人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住址或者提供其他通讯方式,以便核查情况和回复处理结果。
第七条 各大队对于举报的受理和处理,一般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登记举报材料;
(二)根据举报内容进行分类核查;
(三)研究做出处理决定,其中上级部门要求反馈处理情况的应当按期反馈,对有通讯地址的署名举报人应当回复处理情况;
(四)分类整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
第八条 对于来访的举报人,接待人员应当有2名以上,并应当做好记录,将记录向举报人宣读或者交其阅读,经确认无误后,请举报人签字;如果需要录音的,须事先征得举报人同意。
第九条 受理举报的大队应当自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
第十条 对于举报的核查工作一般应当在30日内完成,并做出处理决定;情况比较复杂的,经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不得超过3个月。
对于上级主管部门转交核查的举报,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核查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情况复杂,一时难以查清或者需要同有关部门协调后方可提出处理意见的,应当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一条 负责举报工作的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人。对于违反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负责受理和处理举报的人员,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凡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对于不公正履行职责或者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以及泄露举报人有关情况的人员,应当根据情节及其造成的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举报人的举报应当实事求是。对于借举报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主管部门正常工作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稽[2014]16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委、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局、市容园林委,上海市城乡建设管理委、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绿化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局、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现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11月19日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举报的权利,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住房城乡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是指违反住房保障、城乡规划、标准定额、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住房公 积金、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包括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独立设置的城乡规划、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和住房公积金、风景名胜区等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网站、电话、传真等,明确专门机构(以下统称受理机构)负责举报受理工作。
第四条 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反映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由部稽查办公室归口管理,有关司予以配合。
第五条 举报受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客观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六条 举报人应提供被举报人姓名或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具体位置、违法违规事实及相关证据等。
鼓励实名举报,以便核查有关情况。
第七条 受理机构应在收到举报后进行登记,并在7个工作日内区分下列情形予以处理:
(一)举报内容详细,线索清晰,属于受理机构法定职责或检举下一级主管部门的,由受理机构直接办理。
(二)举报内容详细,线索清晰,属于下级主管部门法定职责的,转下一级主管部门办理;受理机构可进行督办。
(三)举报内容不清,线索不明的,暂存待查。如举报人继续提供有效线索的,区分情形处理。
(四)举报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他行政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的,转送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第八条 对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受理机构不予受理,登记后予以存档:
(一)不属于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职责范围的;
(二)未提供被举报人信息或无具体违法违规事实的;
(三)同一举报事项已经受理,举报人再次举报,但未提供新的违法违规事实的;
(四)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和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五)已信访终结的。
第九条 举报件应自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办结。
上级主管部门转办的举报件,下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转办的时限要求办结,并按期上报办理结果;情况复杂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限,延长时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条 上级主管部门应对下级主管部门报送的办理结果进行审核。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退回重新办理:
(一)转由被举报单位办理的;
(二)对违法违规行为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显失公正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第十一条 举报件涉及重大疑难问题的,各级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集体研判,供定性和处理参考。
第十二条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主管部门受理举报工作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约谈或现场督办。
第十三条 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后,方可结案。
第十四条 举报人署名或提供联系方式的,承办单位应当采取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回复处理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五条 举报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处理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协调处理或直接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受理机构应建立举报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受理机构应定期统计分析举报办理情况。
第十八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违法违规行为预警预报制度。对举报受理工作的情况和典型违法违规案件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
第十九条 负责办理举报的工作人员,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身份、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及与举报办理无关人员;严禁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不得故意拖延时间;凡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对于违反规定者,根据情节及其造成的后果,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举报人。对于违反规定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举报应当实事求是。对于借举报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主管部门正常工作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7月11日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建法[2002]18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2014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举报的权利,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住房城乡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是指违反住房保障、城乡规划、标准定额、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住房公积金、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包括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独立设置的城乡规划、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和住房公积金、风景名胜区等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网站、电话、传真等,明确专门机构(以下统称受理机构)负责举报受理工作。
第四条 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反映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由部稽查办公室归口管理,有关司予以配合。
第五条 举报受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客观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六条 举报人应提供被举报人姓名或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具体位置、违法违规事实及相关证据等。
鼓励实名举报,以便核查有关情况。
第七条 受理机构应在收到举报后进行登记,并在7个工作日内区分下列情形予以处理:
(一)举报内容详细,线索清晰,属于受理机构法定职责或检举下一级主管部门的,由受理机构直接办理。
(二)举报内容详细,线索清晰,属于下级主管部门法定职责的,转下一级主管部门办理;受理机构可进行督办。
(三)举报内容不清,线索不明的,暂存待查。如举报人继续提供有效线索的,区分情形处理。
(四)举报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他行政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的,转送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第八条 对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受理机构不予受理,登记后予以存档:
(一)不属于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职责范围的;
(二)未提供被举报人信息或无具体违法违规事实的;
(三)同一举报事项已经受理,举报人再次举报,但未提供新的违法违规事实的;
(四)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和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五)已信访终结的。
第九条 举报件应自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办结。
上级主管部门转办的举报件,下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转办的时限要求办结,并按期上报办理结果;情况复杂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限,延长时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条 上级主管部门应对下级主管部门报送的办理结果进行审核。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退回重新办理:
(一)转由被举报单位办理的;
(二)对违法违规行为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显失公正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第十一条 举报件涉及重大疑难问题的,各级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集体研判,供定性和处理参考。
第十二条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主管部门受理举报工作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约谈或现场督办。
第十三条 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后,方可结案。
第十四条 举报人署名或提供联系方式的,承办单位应当采取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回复处理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五条 举报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处理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协调处理或直接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受理机构应建立举报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受理机构应定期统计分析举报办理情况。
第十八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违法违规行为预警预报制度。对举报受理工作的情况和典型违法违规案件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
第十九条 负责办理举报的工作人员,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身份、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及与举报办理无关人员;严禁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不得故意拖延时间;凡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对于违反规定者,根据情节及其造成的后果,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举报人。对于违反规定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举报应当实事求是。对于借举报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主管部门正常工作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7月11日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建法[2002]185号)同时废止。
相关法规: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建筑施工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3-30)关于中央企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11-5)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处分规定 / 监察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0-7-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1-7)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11-19)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10-2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09-8-19)
第四篇:校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样张)
校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
为全面加强校车管理,进一步发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管,切实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安监局和县交通局等相关部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校车违法违规行为。如果发现校车存在以下严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之一,即可举报。
一、使用未经审批,没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接送学生;
二、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学生接送车辆;
三、驾驶员酒后、疲劳、超速驾驶校车;
四、非法改装学生接送车辆;
五、学生接送车辆超员,没有安排随车接送员;
七、没有按规定放置校车标志牌;
八、未经审核,擅自更换校车驾驶员。举报电话:
县公安局:110;
县安监局:; 县教育局:;
县交通局: 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举报。我们将对举报情况进行认真督查,一经核实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篇:关于印发《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7-11 【生效日期】2002-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
现将《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的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依法严肃查处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城乡规划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住宅建设、房屋拆迁、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包括在城市中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职责分工独立设置的建设、城乡规划、住宅和房地产、城市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法律法规授权机构,以下统称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信箱(包括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举报的受理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 向建设部举报的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由全国建筑市场稽查特派员办公室归口管理,有关司予以配合。具体工作程序按照《建筑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管理办法》执行。
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他行政监察对象等有关人员违法违纪的举报由建设部举报中心负责办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主管部门举报建设领域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 举报人的举报方式不受限制,可以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采用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举报。鼓励举报人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住址或者提供其他通讯方式,以便核查情况和回复处理结果。
第七条 主管部门对于举报的受理和处理,一般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登记举报材料;
(二)根据举报内容进行分类;
(三)移送有关部门核查或者直接核查;
(四)研究做出处理决定,其中上级部门要求反馈处理情况的应当按期反馈,对有通讯地址的署名举报人应当回复处理情况;
(五)分类整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
第八条 对于来访的举报人,接待人员应当有2名以上,并应当做好记录,将记录向举报人宣读或者交其阅读,经确认无误后,请举报人签字;如果需要录音的,须事先征得举报人同意。
第九条 受理举报的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并作如下分类处理:
(一)举报的内容属于下级主管部门管辖,且不直接涉及该主管部门的,可以转交该下级主管部门处理;但举报的问题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重大或者直接涉及下级主管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直接进行核查。
(二)举报的内容属同级政府其他部门管辖的,转交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三)对于已做出处理并且没有新内容的重复举报,在进行登记后存档备查。
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在受理举报的文书上签署意见。
第十条 对于举报的核查工作一般应当在30日内完成,并做出处理决定;情况比较复杂的,经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不得超过3个月。
对于上级主管部门转交核查的举报,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核查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情况复杂,一时难以查清或者需要同有关部门协调后方可提出处理意见的,应当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一条 负责举报工作的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十二条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主管部门受理和处理举报情况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应当派人到承办地区或者单位进行督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人。对于违反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主管部门报送的案件处理结果,应当进行认真审核;凡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处理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下级主管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十四条 负责受理和处理举报的人员,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凡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对于不公正履行职责或者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以及泄露举报人有关情况的人员,应当根据情节及其造成的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举报人的举报应当实事求是。对于借举报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主管部门正常工作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