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关概念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关概念
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相关概念(此概念是中组部研究班研讨形成的,是进行课题调研的基本依据):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社会工作师(者)是指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特定机构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人员。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
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
社会工作人员分布领域:结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们初步认为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1)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儿童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6)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7)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1)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1)农村敬老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救助管理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1)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1)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1)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1)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光荣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军休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1)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优抚安置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1)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慈善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1)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减灾救灾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1)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1)殡葬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殡葬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殡葬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
(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1)看守所的部分工作人员;(2)少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戒毒所的部分工作人员;(4)监狱的部分工作人员;(5)劳教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6)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7)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1)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司法矫正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1)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计划生育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管理领域
(一)宏观社会管理
1、中国共产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地区党组织群众工作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
3、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和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等事业团体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划生育、扶贫办、信访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残联、老龄协会等事业团体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包括: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学生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监所管理局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刑事侦查局负责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相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3)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优抚安置局、救灾救济司、最低生活保障司、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中国收养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4)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基层工作指导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司法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 员;
(5)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6)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农村卫生管理司、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医政司、疾病预防控制局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卫生行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7)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8)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信访部门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信访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9)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劳动保护部、法律工作部、女职工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工会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0)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少年部、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1)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权益部、儿童工作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康复部、教育就业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残联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13)中国老龄协会老年权益部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老龄协会的部分负责人以及相应内设机构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4、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负责人;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负责人;
(二)微观社会管理
1、中国共产党的街道办事处、乡、民族乡、镇、社区、村基层单位党组织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①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儿童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④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负责人; ⑤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⑥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①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3、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①农村敬老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救助管理站的部分负责人;
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①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4、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5、社区建设(1)社区事业单位
①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①城市居委会的部分负责人; ②农村村委会的部分负责人;(3)社区民间组织
①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社区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社区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6、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①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②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负责人; ④光荣院的部分负责人; ⑤军休所的部分负责人;(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①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优抚安置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7、慈善事业(1)慈善类事业单位
①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慈善类民间组织
①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慈善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8、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①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①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减灾救灾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9、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负责人;(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0、教育辅导(1)教育类事业单位 ①各类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②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③工读学校的部分负责人;(2)教育类民间组织 ①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民办学校的部分负责人;
11、司法矫正(1)司法矫正类事业单位 ①看守所的部分负责人; ②少管所的部分负责人; ③戒毒所的部分负责人; ④监狱的部分负责人; ⑤劳教所的部分负责人;
⑥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负责人;
⑦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负责人;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①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司法矫正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2、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①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负责人; ②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农民工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负责人; ③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负责人; ④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负责人;(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①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就业服务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3、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①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负责人; ②精神病院的部分负责人; 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①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医疗卫生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4、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①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负责人;(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①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计划生育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5、职工权益维护(1)企业
①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负责人(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①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6、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①青少年宫的部分负责人; ②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③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负责人(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①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17、妇女权益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事业单位 ①妇女法律帮助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②妇女活动中心的部分负责人;
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①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负责人; ②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负责人;
③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负责人。
社会工作人员分布领域:结合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们初步认为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
(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第二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2-17 14:15:00 ]作者:李文君 樊洁编辑:studa071
4[摘 要] 中共中央要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本文就社会工作者的内涵以及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概念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
Abstract: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proposed constructing great social worker troop.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cial worker’s connotation and concepts, analyze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ocial worker troop’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social worker troop’s construction.Key words: social work;social worker;social work troops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表明了中央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中央对党管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社会工作者的内涵、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概念进行探讨,以便澄清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误区;分析了在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的路径。
一、社会工作者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的内涵是什么呢?这是作为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其作了这样的界定:“社会工作者是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巧为案主(一般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帮助人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所需求的资源,促进个体与人们及其环境的互动,促使组织负起对人们的责任,影响社会政策。”[1]
《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指出:“本规定适用于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美国的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是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人员;我国人事部、民政部则指出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服务性质。
(二)与社会工作者相关概念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者的内涵,需要区分以下概念:
1.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
志愿者在我国简称“义工”,指的是那些自愿提供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公益事业,但是不求社会回报的人。只要是对他人能够提供帮助,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事务,志愿者都可以提供,所以说,志愿者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
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在于,只要是具有社会公益心的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是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而且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必须受到职业伦理的约束。
2.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社会工作者
这里的社会工作者是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指的是在我国从事民政系统工作的人员,以及在共青团和各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我们知道,由于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体制因素,致使我国大量的应该由社会组织完成的事务全部由政府包揽,这样导致我国社会组织的不发达,社会工作者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相同之处在于工作的助人性质和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为案主服务,而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利用社会行政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没有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系统训练。
3.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思想政治工作者
很多人很难区分这三者的区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关注对象的心理反应和思想变化,注重情绪疏导和思想意识的教育。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在于社会工作更加注重工作员秉持的价值理念、而且挖掘社会资源,把案主视为“人在情境中”,心理咨询只限于心理咨询室的交谈和只重视心理反应。
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工作是助人、服务的理念,与案主是平等的关系,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和改造的理念,是高于对方的。
二、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将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这给社会工作事业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同仁们无不欢欣鼓舞,都说“社会工作的春天到来了”。可在欢欣鼓舞之余,反思现状,确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
(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向荣先生指出,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他举了社会工作实务这门课说明了这种情况:“在目前我国内地的大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几乎都是将港台、英美的模式照搬过来。实际上,究竟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对应我国内地当前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需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所以,当从事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政府部门要社会工作学界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时,我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至少对于从事近10年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的笔者来说,颇有这样的危机感。”[2]
他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所运行的考核评定制度对行为社会科学的制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现行高校以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论文为考核标准,并且以文章数量为基本考核指标,这无疑对社会工作这样的行为社会科学来说是一种制
约;他指出,在实际工作部门,知识与理论表面上是备受尊重的。但在实际合作中,研究工作往往被边缘化。参与开展实践性探索工作,是需要实际工作部门与科研教育人员密切合作的。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程度低
虽然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成熟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科技处的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既有一定普遍性、共同性,又有较强的特殊性、本土性的实践活动。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非常丰富,但这些知识理论只概括了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经验,并没有反映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实际。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工作知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学习、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知识理论,而对不适合我国实际的专业价值、知识和技巧缺乏深入分析,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半行政、半专业社会工作经验和技巧没有认真进行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培养层次较低、教学规范化程度不高也影响了专业理论的形成。
职业化程度低主要是指虽然在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适用范围、职业性质、职业水平级别、考试组织实施等方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作了规定。但是,在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广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没有制定出社会工作的从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与律师、会计师等相比,其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威望也很低,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对学生吸引力不强。一些院校虽然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而毕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实际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大量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也得不到正式的职业门类的承认。社会工作职业定位和岗位问题不解决,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需求大、素质低与体制性障碍的矛盾[3]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政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都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就以民政系统为例,李立国副部长指出:“截止2005年底,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有45.3万。而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 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 500多万,残疾人口8 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 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4]
李立国副部长还指出:“目前,尽管民政系统培养或引进了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4]
虽然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现有的体制使得社会工作者很难获得职业认同。近几年,我国社会工作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等,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遇到很大困难,大多数毕业生改从他业,一些进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因此,不仅要改进教育培养方式,还要深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才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顺利推进全社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实践与研究的良性互动
向荣先生认为应该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组建一支合作伙伴队伍,为社会工作提供一个较好的研究平台。通过实践的过程,特别是从各个部门中发掘一些有信心、敢于创新的实际工作人员与从事研究教学的学者组成一个长期的合作队伍,针对某项问题和工作进行研究。这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才有望形成。
(二)加紧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
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为契机,广泛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尽快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中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调研,深入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6]。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今后人才的培养;二是指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对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赵效定建议国家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时,借鉴免费培养师范生的做法,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职业社会工作[7]。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教授指出,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的同时,要着力发展社工教育,通过优化教材、选派优秀教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8]。
对现有从事社会工作性质的在职人员,建议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大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好、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和从职人员[9]。
[参考文献]
[1] 傅忠道,杨坚康.社会工作者现状、建设及提升[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1.[2] 熊跃根.探寻美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路径[N].中国社会报,2007-03-12(8).[3] 刘华丽.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涵义与要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7-48.[4]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B/OL].http:///sw/fugle_show7.asp.[5]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B/OL].http:///sw/fugle_show7.asp.[6] 未来,我们将更真切地感受到社工[N].中国社会报,2007-03-12(1).[7] 陈蒲芳.试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对策建议[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8] 像培养“师范生”一样免费培养职业社工[N].中国社会报,2007-03-12(1).[9] 向 荣.社会更需要行动者[DB/OL].http:///sw/fugle_show7.asp
第三篇: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也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来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
一、社会工作基本情况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内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如高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单亲家庭、问题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吸毒者、艾滋病患者等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者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工作者制度的核心内容有二:一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包括与之相关的教育培训、水平评价、岗位设和薪酬待遇等制度;二是民间运作机制,建立以“公办福利机构为基础,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服务运行模式。由政府向有一定信誉、社工水平较高和服务质量较好的民间组织购买服务。
二、目前社会工作开展情况
从全国来年社会工作开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有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其中上海市针对青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趋势,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2003年8月在上海团市委成立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2004年2月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购买阳光中心等社团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相关专业服务,承担全市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及维权保护等工作。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上海籍的16至25岁,没有固定工作、不再继续就学、缺乏监管的青少年,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闲散青少年”、“边缘青少年”。上海市推行社工制度的核心是由政府购买社团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的相关专业服务,充分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政府直接管理青少年事务为吃“套餐”,那么政府购买社团的专业服务可称之谓“点菜”,满足了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中多样化的需求。
由团区委指导成立的新市民家园,引进青少年维权热线“小陈热线”,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专业服务,正在对社工制度进行有益的试点。目前团区委正在城阳街道部分社区进行试点,探索青少年事务社会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工制度
团区委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具有城阳区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制
度体系。
一是严格准入标准。要求社会工作者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经公开招聘后录用的社会工作者由团区委负责统一进行岗前培训。每年由团区委负责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一次综合培训;各街道团委负责不定期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适应本职工作。
二是强化日常管理。社工将受聘于民间组织,再由团区委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团区委对民间组织提出工作目标,并委托街道团组织对日常服务进行考察,民间组织负责具体监管社工的操守和服务。如果对某个社工的服务不满意,可以根据合约,要求民间组织更换社工;如果更换的社工仍然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可以根据合约更换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
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社会工作者实行季度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以社会工作者能力、操守、业绩为主要考核评估内容,结合思想品德、职业素质、专业水平和聘期内的工作表现,由团区委和社会工作者所服务的社区给予考核意见,团区委每年开展优秀社会工作者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社会工作者,由团区委给予表彰和奖励。
共青团城阳区委员会
2009年3月12日
第四篇: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作者:仲祖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5228 更新时间:2006-12-18 10:21: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紧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社会工作人才从事的是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要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紧抓好。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在党委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搞好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留住、用好现有人才,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社会工作中来。
要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从现状出发,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把这一学科摆上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加强学科建设,完善
学位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提高职业水平。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有一万名左右,但多数没有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岗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推进岗位设置工作。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快职能转变,充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以及其他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职责的人民团体,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区服务等机构,医院、学校、司法矫治机构等单位,可以通过岗位调整、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等方式,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拓展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财政保障。
要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尚未得到广泛了解和认可,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相对较低,这是影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今年7月,制定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明确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建立健全执业资格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可靠的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推进立法工作,依法规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社会工作人才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工作人才中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篇:关于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
伍”。加紧培养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新形势下县委、县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最近,我们通过专题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社会工作人才的内涵及分布范围
(一)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师)、社会工作人才的内涵
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其内涵和评价标准是什么?这是当前研究和探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社会工作人才,应理解为专业技术人才的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根据今年6月中组部“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专题研究班研讨成果,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师)、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可以界定如下:
1、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及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一般不把志愿者或“义工”包括在内。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在社区、民间组织甚至企业中供职。
3、社会工作者(师)是指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特定机构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人员。其职业水平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
4、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理论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
(二)我县社会工作人才的分布范围
根据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师)、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我县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1、民政系统类:县民政局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减灾救灾、婚姻登记和信访工作的职能科室;县老龄委,农村老年协会;县慈善总会;县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各类婚介服务中心。
2、卫生系统类:县卫生局从事医疗行为管理和监督、人事资格管理及纪检监察的职能科室;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的科室;县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各医疗民间协会。
3、教育系统类:县教育局工会;学校负责心理辅导的科室、招生就业处;人民教育基金会。
4、劳动和保障系统类: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培训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结中心;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县就业管理服务处。
5、司法行政系统类:县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
6、残联系统类:县残联负责维权、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宣传文体、专门协会管理、康复中心、职业培训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用品用具服务站的职能科室;各盲人按摩指导中心。
7、共青团系统类:团县委;乡镇团委;村团组织,学校团组织。
8、妇联系统类:县妇联;乡镇妇联;村(社区)妇代会。
9、计划生育系统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
10、其他:县信访局、县总工会、县扶贫办、县关工委等单位。
二、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据初步统计,我县共有各类社会工作人员694人,其中民政系统120人,教育系统46人,司法行政系统117人,卫生系统260人,劳动和保障系统26人,共青团系统23人,妇联系统30人,计划生育系统38人,残联、信访、扶贫、关工委、工会等系统共34人;大专以上学历364人(其中大专159人,本科以上205人),占52.5%,高中或中专249人,占35.9%,初中以下81人,占11.6%;年龄60岁以上56人,占8.1%,40-60岁310人,占44.7%,40岁以下328人,占47.2%;女性289人,占41.6%;社会管理人员457人,占65.8%,社会服务人员237人,占34.2%。但对照国家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
办法》,目前我县尚无一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称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由于我国的特点是政府倡导、组织、实施社会工作,社区的群众性文化娱乐、环境卫生、体育健身、扶贫帮困、联防治安等一系列工作基本由行政管理人员一揽子承担,不但使现有社区工作者过于辛劳,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的定义、性质、范围和作用普遍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的问题,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存在轻投入重回报、轻关心重要求的现象。从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参与调查的对象共87人,其中,认为了解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19人,占21.8%,不太了解的15人,占17.2%,不知道的53人,占61%;认为可以区别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师)和社会工作人才的12人,占13.8%,不能区别的75人,占86.2%;认为有必要在相关职能部门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的10人,占11.5%,没有必要的77人,占88.5%。同时,部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参与配合意识不强,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不高,社会地位较低。
(二)从业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全县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民8909户16529人(其中列入民政低保3108户4455人,绝对贫困户5801户12074人),城镇低保对象74人,重点优抚对象511人,孤儿69人,老年人口61355人,残疾人口6446人。而我县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只有694人,就工作量而言,平均每人要为123名重点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以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比重为例,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我国香港地区仅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就占总人口1.7‰,而我县至今还没有注册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人员总量也仅占全县总人口的1.6‰。从初步统计的情况看,全县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中还没有社工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绝大部分社会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缺乏,服务层次低,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工作需求。
(三)专业知识匮乏,岗位设置不多。尽管目前我县正在努力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以社会管理人员为主,其他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大多学历、水平较低,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孤儿的心理疏导,目前比较缺乏;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直接对老年人陪护、照料提出了更大需求;相对于蓬勃开展的社区建设,相应的服务措施也比较滞后,全县6个社区共有居民23866人,而社区工作人员仅36人。另外,具体负责社会工作的民政、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均尚未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相关的社会工作任务都是由行政管理人员或单位招聘的临时工来完成,造成“在岗人员不专业,专业人员不在岗”的尴尬局面,影响了我县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四)体制机制滞后,经费投入不足。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建立健全,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司法、卫生等承担社会工作任务的部门,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问题。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工作职业不规范,从业标准不明确。由于社会工作资金十分匮乏,社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低、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十分突出,用于社会服务的资金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社区职工年总收入仅为1.4万元左右。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财政投入不足等,使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十分紧缺,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遇到很大困难,一些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工作后,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地区的有益做法,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要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民政、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要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积极发挥社会工作的主导作用,统一部署,统筹考虑。县、乡两级要分别设立社会工作人才领导小组,负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内外协调,共同研究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社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及优秀社会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增强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了解和尊重,努力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新局面,切实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认知度。
(二)注重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当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从现状出发,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并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尽快提高职业水平。同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增添专业岗位,着力拓展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渠道。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国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有一万名左右,但多数没有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岗位。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推进岗位设置工作。党政机关要加快职能转变,充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以及其他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职责的人民团体,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区服务等机构,医院、学校、司法矫治机构等单位,可以通过岗位调整、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等方式,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要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拓展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四)健全体制机制,努力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尚未得到广泛了解和认可,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相对较低,在我县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影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明确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建立健全执业资格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条件。要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财政保障。要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保障社会工作人才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