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

时间:2019-05-13 20:1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

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第十五章

热和能

一、知识回顾:

1、课本P120 图15.1-1和图15.1-2是_____________现象。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既有____力又有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时.作用于力可以____。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__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_______________;物体内能变化.它的温度就______________变化。改变物体内能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量。

4、课本P127图15.3-1和图15.3-2的实验可以表明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__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判别用____________来表示;物理学中把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本P128的小资料你从中可以找出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本P131图15.4-1先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接着是_______能传递给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做功,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7、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__________;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包括__________机和____________机.都是由_______冲程、______冲程、_______冲程和_________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来工作的。

8、燃料燃烧过程中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过程;1Kg某种燃料_______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种燃料的热值.内能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9、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二、例题讲解: 例1 泡茶时,水由无色变为有绿色,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冷水泡茶慢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慢浓,这一事实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 根据气资料表明,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东南风,而冬季多西北风,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例3 如果现在正是很冷的冬季,你感到很冷,你可以想出哪些办法使你的身体暖和起来,并将你的办法归类.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三、基础练习: 1.吸烟有害于健康.在空气不流动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的_____________现象.所以,为了您和她人的身体健康,请你不要吸烟.2.花气袭人知聚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的环境温度_______.3.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而铁棒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_________.4.有以下现象:①把酒精和水混合,混合后的体积要缩小;②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到清水下面,静放几天后,可以看到清水变蓝了,硫酸铜溶液的蓝色变淡了;③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的压强加到1.0103~2.0×103个标准大气压时,瓶内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油能从钢瓶壁上渗出,以上事实共同反映了分子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引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_________,前者是利用______________后者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6.在物理学中,热有多种含义,下面四句话里的热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天气真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摩擦生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物体吸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电炉很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丽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同样的烈日下,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为什么?小丽感到不可理解,请你给他解释一下:因为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水的比热容_________,水和沙相比,在同样的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相同,但水的温度变化比沙__________,因此,在受太阳光照射条件相同时,沙淮的温度比海水的温度_________.8.陆游在一首诗句中写道: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电器设备和人群排放大量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_____________小,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区内有自然水的面积小,水的___________吸热少,四是城区内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9.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压缩冲程中_______能转化_______能,它的应用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由燃料燃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烧产生的废气也造成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危害.10.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西部地区天燃气被输送到缺乏的东部地区,天燃气与煤相比较,从热学的角度分析,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提高练习

1.往保温瓶里装上半瓶开水,盖上盖子后常会听到碰的一声,瓶塞跳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这种现象.2.某种型号的自动电热水器,额定容量为30L,额定功率为3KW,灌满20℃的水,正常工作45分钟将水加热到80℃,求:①水箱中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学案(第一轮)

渔洋中学备课组

水吸收的热量;②这段时间内电热器共消耗的电能;③电热器的效率..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案

第三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曹刿的军事思想。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曹刿军事思想的体现。

2、文中的人物及详略的安排。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4、小惠未扁,扁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 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8、文中为什么对战前战后的论述较详,而作战却写得略。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讽喻劝谏的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人物形象。

2、掌握讽喻劝谏的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 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10分钟检查 一)、检查词语解释

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乱其所为 使┅┅错乱 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检查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五、熟悉课文内容(15)

一)、明确中心内容: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六、7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舍生取义。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六、12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神话的艺术。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愚公的形象。

2、掌握古代劳动人民的能力和气魄。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 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10分钟检查

1、字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翻译句子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六、10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出师表》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三条建议。

2、文中表达的情感。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10分钟检查

一)、词义解释

崩殂 死(皇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二)、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5)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四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

八年级第三单元

学会负责

考查范围及要求

第7课行为与后果 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掌握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增强责任意识。

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

考点解读

1.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1)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2)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

(1)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2)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从而受到人们谴责甚至法律惩罚。

(3)一个勇于承担道德义务的人,会情不自禁地去关爱别人,关心社会.会以天下为己任,甘于承担重任接受挑战,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添光增彩。3.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

(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捌节、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必须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行为前预见与选择)(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行为中自律与自控)(4)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行为后自省与负责)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体育课上,同学们练习投篮。突然.一个篮球打在小刚的眼镜上,眼镜摔在地上碎了。小强赶快过来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刚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拳。作为小强的朋友,你的做法是

()A.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吃亏,帮助小强,好好教训小刚B.不能在老师的面前打架,劝小刚忍一忍,等放学后再伺机报复C.“法不责众”,多找几个好朋友来帮忙D.赶忙上前劝说二人,实在不行请老师出面解决

2.人们如果不承担许许多多的责任,其后果是

()①得不到人们的信任②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③受到人们的谴责④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古训告诉我们

()A.好的行为一定产生好的结果

B.不道德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

C.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且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一致性

D.对做坏事和做好事我们都不要评论,以后自有定论

4.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张华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表扬,而李明则因为考试作弊受到点名批评。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我们要向张华学习③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违反了学校纪律④李明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一个人如果能把为别人解决困难作为自己的快乐,他一生都会快乐。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你若要人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别人创造价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B.要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 C.要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D.对自己可以不承担责任但对社会要承担责任

二、非选择题

6.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们在行为前都应该有思索和选择,《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反恩一下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考虑到《日常行为规范》里的哪些要求?你做到了吗?

假如在放学路上,路过网吧门口,网吧老板说“进来玩一会,可以代写作业,没带钱还可以赊帐”,你能进去吗?你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单元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说:“雷锋再无私、高尚,他也拿了国家发给的衣服,领了国家发给的津贴,所以,英雄人物也像普通人一样有自私的一面。”对此,你的正确理解是

()A.承担责任,就要付出代价

B.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C.承担责任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承担责任,是不能有回报的

少年陈某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深感对不起父母,最终自杀身亡。回答2—3题。2.上述事例表明

()A.只要上网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B.上网成瘾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C.网络是魔鬼,百害而无一利

D.只要上网就会上瘾

3.要避免上网成瘾,青少年应该

()①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②抵制上网行为

③增强分辨是非能力

④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

()

A.自己对自己负责

B.他人对自己负责

C.集体对我负责

D.国家对我负责

5.在某网络组织的成人标准网络票选活动中,“责任”一词的选票高居榜首,成为入选成人标准的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简要分析题

11.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一幕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泪下。领首个关键词。这表明

()A.责任就是无私奉献

B.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C.承担责任就要不言代价

D.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6.右图漫画《无题》主要告诫我们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A.诚实守信 B.树立法治观念 C.勤奋学习D.关心社会

7.今天轮到小进所在的小组打扫卫生,可他马上要代表所在班级去参加和兄弟班的篮球比赛,他应该

()A.草草扫完了事

B.让小组其他同学做

C.不去比赛,谁让班干部没安排好 D.请朋友今天代自己打扫卫生,下一次自己再替朋友做

8.在校运动会的接力比赛中,小丽跑第一棒,传棒时,她把棒掉了,结果她们班得了最后一名,为此她非常伤心。跑第二棒的小红对同学们说:“不怪小丽,只怪我没把棒接好,下次我们一定跑出好成绩。”在这件事中,小红的行为

()①是主动承担责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表现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有责任感的表现③不可取,是不分是非,随便承担责任的表现④是对自己对班级负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有些地方性法规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用血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无偿献血者给予优先用{缸、免费用血等优惠。这体现了

()

①只要付出就应该有更多回报②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只有无偿献血,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责”是指社会责任,我们要尽到社会责任就要()①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②维护国家的尊严

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

④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舞者小李月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虽承受巨大内心痛苦,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向世界、向伤残的小伙伴,也向自己证明:地震折不断我的梦想,超越自我,就仍能高高飞翔。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李月面对挫折和逆境足如何实现她的梦想的?

(2)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磨砺这种高贵品质?

三、实践与探究题

12.湖南辰溪县莲花村党支部书记宋先钦。为了带领全村人致富,创办瓷砖厂。后由于种种原因瓷砖厂停产。停产,就意味村民投入的集资款不仅赚不到钱,本金也赔光,还得负担贷款债务。这时宋先钦站出来承担了全部的债务。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省吃俭用,宋先钦终于还清贷款与利息30万元。2005年春,在怀化市市直机关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有在场的共产党员听了他的事迹后,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继续探究下列问题:(1)宋先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宋先钦事迹中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为什么宋先钦的事迹会感动那么多共产党员?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1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1 课时: 2 总课时: 【复习目标】

1、训练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正确拼读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2、辨析常见的多音字;

3、纠正地方方言中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汉字的读音。

【复习点津】

一、熟悉《中考说明》有关要求

能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正确拼读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读准常见的多音字,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n和l的区别。

二、复习有关拼音规则

1、韵母“ü”和声母j、q、x相拼时,省略ü上的两点,与n、l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

2、iou、uei、uen前面有声母时,写成iu、ui、un。

三、消除几种误读

1、习惯误读,如:“混淆”应读“xiáo”误为“yáo”。

2、偏旁误读,如:“面面相觑”应读“qù”误为“xù”。

3、多音误读,如:“刹那”应读“chà”误为“shà”。

4、形近误读,如:“如火如荼”应读“tú”误为“chá”。

5、方言误读,如: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边音和鼻音不分。

四、方法点拨

1、掌握初中语文课本注释中所有已注音字词的读音;

2、对自己容易混淆的字词读音要进行强记,并且要读出声音;

3、掌握《指导用书》所列举常见多音字读音。

【课堂训练】

1、完成《指导用书》有关题目。

2、加点字都符合拼音规则的是()

A.掠起(lüè)婉转(wǎn)倚情(yǐ)B.蹊跷(qiɑō)竣工(jùn)聒噪(ɡuō)C.俨然(yǎn)芳醇(chuén)违背(wéi)D.蓦地(mò)恣睢(suī)赋予(yǚ)

3、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在括号内画“∨”。

A.诘责jí()B.踌躇chú()C.宝贵ɡuèi D.自诩xù()E.茸毛rónɡ()F.三棱镜lènɡ()

4、分辨加点字在句中的读音,将括号内正确的拼音留下,其余的划去。

(1)一天,雷锋因公出差(chā cī chāi chà),踏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列车。

(2)靠近排字架的墙角还有一个小铁炉,有烟囱通到地面,是专供烧毁稿纸和校(jiào xiào)样用的。

5、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缝隙xì 篝火ɡōu 镂空lòu B.和谐xié 匀称chènɡ 边塞sāi C.厌恶wù 鄙薄bó 天堑qiàn D.逾越yú 点缀zhuì 修葺qì

6、选出加点字的准确读音

①纤维 A.qiān B.xiān ②强壮 A.qiánɡ B.qiǎnɡ

③垂涎 A.xián B.yán ④瞠目 A.tánɡ B.chēnɡ

⑤屏障 A.pínɡ B.bǐnɡ ⑥供给 A.ɡěi B.jǐ

⑦蜕化 A.tuì B.tuō ⑧拾级 A.shí B.shé

7、把下面括号前的字的正确读音选出来,在下面划横线。

这个老孙头虽然嘴上说“还没定弦”,其实是早就相中(zhōnɡ zhònɡ)了拴在老榆树底下,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张景瑞说:“瞅(chǒu qiū jiū)老孙头挑了匹瞎马。”这时,只见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背上,揪(chǒu qiū jiū)着它的鬃毛,在场子里乱跑。这调(diào tiáo)皮的儿马不听调(diào tiáo)遣。忽然,老孙头摔下马来,痛得老孙头一宿(sù shù xiǔ)没睡好觉。

8、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处(chǔ)置 强调(diào)差(chā)别 记载(zǎi)B.处(chù)分 调(tiáo)解差(chāi)遣 载(zài)重

C.处(chù)所 调(tiáo)查差(chā)数 转载(zài)

D.处(chǔ)理 声调(diào)差(chā)事 装载(zǎi)

9、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拮据(jiéjū)踉跄(liànɡqiànɡ)蹒跚(pánshān)逡巡(jūn)B.湖泊(pò)济(jǐ)南和(huó)面 打折(zhé)了腿

C.辍(chuò)学 啜(chuò)泣玷(diòn)污 菜畦(pí)D.商埠(bù)沸(fèi)腾芫(yán)荽 狼藉(jí)

10、选出拼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A.淳朴(chún)谦逊(sūn)迸(bèn)裂 留恋(niàn)B.豁亮(huò)莘莘学子(shēn)惨痛(cǎn)徜徉(chánɡ)C.翱翔(xiánɡ)伫立(chù)镌刻(juān)陈迹(chén)D.懊悔(ào)郓城(yùn)苦涩(shè)能力(nén)

11、将加点字注音错误项序号填在后面括号中。

(1)A.偃yǎn旗息鼓 B.畸qí形 C.和睦mù D.阔绰chuò()(2)A.杳yǎo无消息 B.玷diàn污 C.给ɡǎi予 D.衣钵bō()(3)A.大事渲xuàn染 B.甬yǒnɡ路 C.聊liáo叙 D.本埠fù()(4)A.随机应yīnɡ变 B.谛dì听 C.花被bèi D.鼎沸fèi()

12、下列成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相提并论 xiānɡtíbìnɡluèn B.顺水推舟 shùnshǔituīzōu

C.一帆风顺 yīfānfēnɡshùn D.顾全大局 ɡùquándàjú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物理复习

    九年级物理复习 关于初三的物理教学我谈些不成熟的看法,恳请各位同仁交流指正,为谢。 我认为初三的物理教学不外乎“新授——复习——模拟”三个环节,但这三个环节中教学的侧重......

    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五篇范文]

    “运动和力”复习课案 复习目标 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

    九年级物理 17.3 太阳能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太阳能 一.教材自阅(课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2.了解一些和太阳能有关的知识 3.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三.重点难点: 重......

    九年级物理 15.2《机械效率》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5.2《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能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能说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会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自己设计实验测量机......

    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2节内能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41课时 课题:§16·2内能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定义和单位; 2、理解内能是普遍的; 3、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 4、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影响; 知识准备: 1、分......

    九年级物理 15.2机械效率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机械效率(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第二节)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能区别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会用公式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 ,理解机械......

    人教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总结

    初中教师工作总结 大平山一中:周志勇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

    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复习学案(优秀范文5篇)

    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复习学案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 水的比热容是4.2³103j/。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