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案
(一)知识和技能:
1.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2.学会区分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
3.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与声有关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练习:
1、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声波—— ——(或其它组织)—— 听 ——大脑;其它传递途径:。
4、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 ;简称为,符号为)
5、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6、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 声波; 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 声波。
7、声音的强弱叫做。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越大,响度越。
9、声音的三个特征:、和。
10、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1、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12、用牛皮纸刮动梳齿,纸片振动起来,并发出声音。快速刮动梳齿比慢速刮动梳齿时纸片振动得,快速刮动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
13、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
14、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
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 传播来的。
15、“不见其人,只听其声”也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人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
16、目前,国内、国际航线上已经在大量使用超音速客机,以超过声速的速度运送旅
客,则超音速客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以上(空气温度为15℃)
17、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 海豚能随训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B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
C 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
D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18、“引颈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 音调的高低 B 响度的大小 C 前者指音调高低,后者指响度大小 D 后者指音调高低,前者指响度大小
19、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A 音量不够 B 响度不够 C 频率不够 D 音色不好
20、噪声有时也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下各种噪声中不是有利的应用的()A 有经验的工人凭机器发出的噪声判断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B 足球比赛时,观众喝彩的噪声能鼓舞运动员的士气 C 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D 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噪声烘托演出的效果
21、科学家们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用声纳向海底水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受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
2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23、一场大雪过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我们会发现周围显得格外的寂静,周围环境的噪生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选择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选择题)
1、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2、为了解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1min心跳75次
3、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
B.音色C.响度D.声速
4、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入射角为50°,则反射角为()A.0°
B.40°
C.45° D.50°
5、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水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6、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 是()
7、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A.千克B.牛顿
C.焦耳
D.瓦特
8、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
B.泥土
C.星星D.火把
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
D、锣面停止了振动
10、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
A、铁块熔化成铁水
B、一块铜压成铜片
C、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
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
11、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3、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14、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游码归零后,指针向左偏,那么,此时应该:()A、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C、调节游码
D、螺母游码同时调
15、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则下列方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B.临街住宅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C.学校、医院附近不准交通车鸣笛
D.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带上防噪声耳罩
16、李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A.比他大的实像
B.比他小的实像 C.比他小的虚像
D.与他等大的虚像
17、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A.我们将无法走路,脚与地面间要打滑
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 C.传送带将可以更快速地传递货物 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能吹动火车
18、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30cm
19、比较下列三个密度的大小:1.5t/m3、1.5kg/dm3、1.5g/cm3 A.1.5t/m3最大
B.1.5kg/dm3最大 C.1.5g/cm3最大
D.一样大
20、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时,它的像一定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21、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其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甲∶m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A、1∶5
B、5∶1
C、4∶5
D、5∶4
22、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终于看到了窗外景物成在纸上的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23、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24、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汤姆生—α粒子散射实验 C.哥白尼—日心说D.托勒密—地心说
25、物体离凸透镜20㎝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 B.17㎝ C.12㎝ D.8㎝
26、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7、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 C.一个学生的质量 D.一头大象的质量
28、A、B两个实心球,已知VA>VB,mB C.ρA>ρB D.无法确定 29、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30、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确定 31、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32、小宁同学在看到闪电后1.5s听到雷声,则雷电发生地距他的距离为()A.150m B.510m C.255m D.340m 33、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我们才能看到它 C.光照到衣服上时会发生漫反射 D.当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后,其反射光线将不再平行 34、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其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取决于射入时光线的角度 35、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月亮C.织女星D.烛火 36、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37、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部有一支红光笔发出一束光投射到到MN板上,在A点形成一个红色的光斑,在向容器中加水的过程中,红色光斑将会()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 38、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光的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5°C.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间夹角也减小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 39、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40、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离凸透镜15cm处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20cm D.30cm 41、有一个个凸透镜,其焦距为13cm,若一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1cm,则其成像特点应该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汇编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m,1m= dm= cm= mm= um= nm。光年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 ”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多次测量取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2)1h= min = s;1min= s;30min=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4、误差是 与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的物体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2)公式:。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1m/s= km/h(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这种运动叫做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程度。变形公式有:路程s= ,时间t=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2、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的,一切、、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 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用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HZ。人们把高于 HZ的声叫做 波;把低于 HZ的声叫做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产生声音---空气等 传播声音---鼓膜的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2)阻断噪声的 3)防止噪声进入。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 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3)在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5、右图是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70C”读作 或读作。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和 ;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 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每10格是 ,分度值为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3、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不断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叫做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叫做 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6、熔化 热,凝固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 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2、(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但要持续的热。水沸腾时的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 (同否?)(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蒸发:(1)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 5、液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 。所有的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 液化;而有的气体 单靠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2、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 ,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 。早上打霜是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 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吸热,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遇暖气流 成雨水。(2)雾、露的形成是 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 遇冷 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 。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后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 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 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 吸热;吃冰棒凉快是因为 吸热。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 后 ;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 (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和,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 m/s。在水、玻璃中逐渐 (变大、变小)。 3、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比 快。光年是 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度,入射角为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作图。平面镜的应用:一是可以 ,二是可以。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同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所成的是 虚 像。像和物关于 镜面 对称。 第4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初步规律:(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 线两侧。(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但增大的度数不等。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 些。(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3、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上 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4、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 像,是经光的 形成的。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 (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 ,是光的 形成的;小孔成像是 像,是光 形成 的。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的。 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而成的。这是英国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色上衣,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2)、红外线的作用:(1) (2) (3) (4)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2)杀死 灭菌。(3)能使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 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图一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图二 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图三 3、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 镜。照相机成的是 、的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镜。投影仪成的是 、、的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 镜。放大镜成的是 、、的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镜、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 像。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过程:①、、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的中心大致在;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应 用 u>2f f u=2f v=2f------ f v>2f u=f 不成像 u 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一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分 ;物近像 像变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 把信息传入,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的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镜和 镜组成,都是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的镜头,成。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成。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 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目镜成 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质量:(1)定义: 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 kg,1kg= g= 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2)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的桌面上,之后把 放在标尺左端的处,调节,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砝码加在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后加质量的,最后加,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质量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它不随物体、、、的改变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 (变、不变)。 第2节 密度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2、密度:(1)定义、叫做密度,用字母 表示密度。密度的公式是 ;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 ,密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换算1g/cm3= kg/m3 2.7×103 kg/m3= g/cm3 3、水的密度为 kg/m3,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思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4、密度的大小由 决定,还与物质的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一般相同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活或小于)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6、图象:右图所示:ρ甲 ρ乙 7、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密度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体积 、密度。 8、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体积,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定物质密度,首先要用 测出物质的质量,用 测出物质的体积,用公式ρ= 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用途:用量筒测,(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 毫升(ml) 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和 值,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m3 = dm3(升)= cm3(毫升)= mm3。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ρ,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ρ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ρ求得 4、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变小 5、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6、水在℃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层,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而不会结冰。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期末考试将至,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争取在期末考试中打一场胜仗。现对本学期的物理复习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4.综合练习,评讲拓展---练中记忆,练中巩固,练中知新,讲中纠错,讲中深化,讲中思维 二、重点内容的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三要素,超声与次声,减轻噪声的途径方法,声速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的相关知识;六种物态变化及对应吸、放热的应用;熔点,凝固点;沸点的理解。 第四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现象的判别,反射定律的灵活运用;光的折射现象的判别,折射规律的灵活运用;光的色散现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作图;生活中的透镜了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的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基本应用。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质量及其测量,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密度及其应用,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三、复习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识及灵活运用。 四、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向课堂45分钟要教学质量。先进行重点内容的复习,抓好学生的学习跟踪等。在复习中穿插小测验,通过测验找不足,想办法,争取有更好的成绩。 2、认真学习新大纲,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教学中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其它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白板教学,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 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复习教学中也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五、具体时间安排:周复习内容机械运动、物态变化周复习内容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19 周复习内容质量和密度周综合测试及讲评 2012年12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与 沸 腾 不同点: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汽化 第三章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v)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无答案)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