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关大监管体系物流监控模式发展规划
海关大监管体系物流监控模式发展规划
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一个以“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为目标导向、事关海关全面建设和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盛署长指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总体框架既包括横向业务职能的重组和纵向三级事权的科学划分,也包括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改革整合,是海关现行改革整合的继续。探索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存在多种视角和切入点,重点要增强海关工作整体性和协调性,侧重解决海关监管链条缺失横向协同不力的问题。
物流监控是对海关监管场所、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在海关监管的时空范围内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海关监管链条中最基础的环节,是海关监管是否有效最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目前海关监管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打牢业务基础、紧密监管链条、提高监管效能的视角出发,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应从完善和优化物流监控入手,真正实现海关监管与国际物流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在夯实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高效运作,保障海关各项职能得到全面履行。
一、物流监控在海关大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1995年的通关作业改革中,物流监控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物流监控体系”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于1998年写入《海关总署关于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决定》,作为现代海关制度需要建立的八大体系之一。2001年的《全国海关通关作业改革指导方案》对物流监控体系作了全面的阐述,2002年全国海关监管工作会议对物流监控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2006年修订的《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要“继续推进物流监控模式改革”。2007年的《海关通关监管现代化建设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健全物流信息监控机制,创新物流监控模式”的部署和要求。
多年来,随着物流监控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实体监控和信息监控都得到了有效加强,但仍然比较薄弱。一方面,我国关境线漫长曲折,监管场所点多面广,长期以来,在强调单证审核的背景下对舱单的审核、分析比较漠视,舱单、船舶、监管场所等各项监管制度并未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严密监管链条,实际监管仍有不少漏洞。另一方面,全国海关物流监控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已开发应用的物流监控系统与通关监管系统之间缺乏联动,信息交换不充分,远远未能实现对口岸物流的全程有效监控,也未能实现更进一步的“前推后移”式的物流实时监控。近年来查获的走私大要案中,走私分子的疯狂走私行为之所以能屡屡得逞,往往就是利用了海关在实际监管时空中存在的盲点。
构建大监管体系,应该从解决我们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物流监控是整个海关监管链条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完善和优化物流监控以加强实际监管,是构建大监管体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探索构建大监管体系的最佳切入点。
二、完善和优化海运物流监控模式的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以海运为主,海运物流监控是海关物流监控的主体。根据《海关法》有关规定,海运物流监控就是在海关监管区域内(包括监管海域,不包括非设关地)监管一切进出境船舶、货物和物品,监督其履行《海关法》规定的义务,保障其合法进出境和装卸货物、物品的活动,制止走私违法行为,同时为物流畅通提供优质服务。现行海关法律法规已经确立了物流监控的主要制度,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仍需进一步完善落实。按照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要求完善和优化海运物流监控模式,就是要建立健全舱单、船舶、监管场所等各项物流监控制度,并实现各项监管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构成严密高效的监管网络,充分发挥物流监控在海关大监管体系中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新形势新要求下,完善和优化海运物流监控模式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整体监管原则。在全面掌握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以海关申报信息为基础,实现海关申报信息与海事、国检、港务、外理等部门的相关信息相互校验、印证,进一步加强物流监控部门与通关、查验、缉私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彼此支撑和相互促进,确保对船舶、监管场所、货物物品的24小时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监控。
二是主动监管原则。改变过去物流监控中普遍存在的“申报才监管,不申报不监管”的情况,实行主动监管,督促及时申报,堵住监管漏洞,确保一切进出境船舶、货物物品和监管场所都处于海关的有效监管之下。
三是顺势监管原则。海关是国际物流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形成瓶颈的环节。海关物流监控要尊重国际物流运作规律,顺应海运物流链条各环节来实施并完成物流监控,尽量减少海关监管对国际物流运作的影响。
四是科技监管原则。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提高物流监控中的科技应用水平,依托信息化系统和科技设备的应用,搭建完善物流监控系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物流监控严密和高效,满足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对物流监控提出的新要求。
三、完善和优化海运物流监控模式的四大任务
船舶、舱单和货物是海运物流监控的主要指向对象。海运物流监控是否做到位,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核:一是能否保证一切进出境船舶都向海关申报,能否及时发现未申报的船舶,能否有效制止未申报的行为?二是能否确定船方的申报是否真实,尤其是舱单是否真实准确?三是能否管住海关监管货物;能否及时发现并制止擅自提取、偷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行为;能否防止海关监管货物短少、灭失现象的发生;能否及时发现并制止倒箱换货以逃避海关查验的行为?四是能否有效防控两大风险,能否既保证完成监管任务,又保证队伍不出廉政问题?概括起来,要构建符合大监管体系要求的海运物流监控体系,就必须强化实际监管,做到船舶、舱单、货物监管以及两大风险防控的四个100%。
一是船舶申报率100%。船舶管理是海运物流监控的源头。要变被动等待申报为主动监管,实现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进出境船舶违法违规行为,主动把船舶进出境申报、停泊地点、更换停泊地点、装卸货物物品、上下进出境旅客及船员自用物品等管理起来,确保船舶的一切活动在海关的有效监管之下。实行全天候、无缝高效运作的船舶管理,顺应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是舱单准确率、核销率100%。舱单是贯穿整个海运物流监控业务的主线。通过对舱单数据的全面分析、比对、验核来发现货物监管中的风险点,增强物流监控的风险指向性,实现以舱单为主线对货物信息的跟踪监控,实现单证作业与实际监管的对接、匹配。变纯粹的单证操作为单货核对,将船舶申报管理与舱单申报结合起来,解决舱单不申报、漏报的问题,确保船方申报真实准确,确保舱单到期能全部核销。
三是监管货物账物相符率100%。货物监管是海运物流监控的核心。要变点状的孤立监管为网状的联动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擅自提取、偷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行为,防止海关监管货物短少、灭失,及时发现并制止倒箱换货以逃避海关查验的行为。把监管场所管理、仓储企业管理、卡口管理联系对应起来,形成一张严密顺畅的监管网。建立进出总账,核实放行库存,严密卡口管理,实施重点监控,管好经营企业,按期盘点清账,实现监管货物滚动盘点的账物相符。
四是两大风险防控率100%。在研究业务改革时同步设计防控两大风险的机制,同步推进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做到制约规范权力运用,压缩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流程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监督制约,各岗位职权明确,能实施问责追究,确保在有效完成监管任务的同时,保证队伍不出廉政问题。
四、完善和优化海运物流监控模式的实现途径
近年来,我们结合宁波港的实际情况,对完善和优化海运物流监控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具体可以概括为“9+1”的建设框架(9项监管重点和1个中心建设),即船舶监管、舱单管理、进口货物账册管理、出口货物跟踪监管、转关运输货物监管、拼箱货物管理、空箱监管、转运过境通运货物监管、船舶自用物料和船员自用物品监管以及物流监控指挥中心建设。
(一)船舶监管:掌握一切进出境船舶、货物、物品的信息,实施有效监管,防止船舶擅自进出境及擅自装卸货物、物品。
一是充分运用联检单位的力量做好船舶监管。将海关船舶信息与海事船舶信息进行比对,全面掌握进出境船舶、货物和物品的信息;完善船舶监管的业务流程,做到能够有效监督当事人完全履行船舶申报规定,有效监管货物物品的装卸,制止不按规定申报、不按指定路线行驶停靠、擅自装卸货物物品及上下人员旅客、擅自进出境等违反《海关法》的行为。二是建立应急处置制度。建立物流监控、监管通关、缉私部门以及海事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做到一旦发现船舶擅自进出境、装卸货物物品或者走私逃逸等违法违规情事时,能够依法及时有效处理。三是建立监管码头巡查制度。登轮检查、视频巡查、码头人工巡查三者相结合,通过开展常规和突击检查,切实加强对集装箱码头和自用码头的监管。
(二)舱单管理:全面收取、准确核对、及时核销进出口舱单,与进口通关紧密衔接,为出口通关把好最后一关。
一是完善进口舱单申报制度,做到100%收取舱单。通过与外轮代理公司的装载信息的比对,及时发现逾期未申报的船舶舱单;提高舱单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进口舱单申报不准确的,坚决予以处罚。二是建立出口货物监装及信息比对制度。通过与港务部门的装载信息进行比对,适当开展船边监装,确保出口货物全部经海关放行后方可装船。三是建立舱单核销制度。及时发现未核销舱单,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做到进口舱单核销率100%,4个月内清零;出口舱单核销率100%,1个月内清零。四是完善舱单管理系统。在总署舱单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自动核对中英文货物品名的系统。五是探索利用出口提单数据来比对舱单和报关单数据,争取实现“三单(报关单、舱单、提单)核对”,以提高“单货相符”的可靠度。
(三)进口货物账册管理:建立进口货物总账,核实放行库存,按期盘点清账,确保进口货物自进境起至办结海关手续止,处于海关严密监管之下。
一是严密卡口管理制度,卡口严格凭海关放行手续验放运出监管区的货物,确保货物在放行前始终处于海关监管之下。二是完善对监管区内的仓库、堆场以及有关场所存放进口货物的管理制度,由海关监管场所的经营单位向海关负责,确保海关掌握所有进口货物的库存、提取情况;管住待查验的进口货物,确保货物保持查验前的原始状态。三是建立其他监管点存放海关监管的进口货物的管理制度,对此类货物严格审批、严密监管、按期核销。四是建立进口货物逾期未报关的预警处置制度,做到依法及时处理,及时核销舱单。五是对进口货物按贸易方式建立流水账进行监管和核销,定期将逾期未核销舱单与实际在港货物进行比对,及时清理,确保总账滚动核销的准确性。
(四)出口货物跟踪监管:建立自出口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到装船出境的全过程监管制度,确保有货报关、经海关放行后装船并出境。
一是核查运抵报告,保证运抵报告信息真实准确,确保有货报关、申报规范,为出口舱单核销打好基础。二是出口货物装船前核对预配舱单,船舶离境前核对清洁舱单,做到核对率100%,确保出口货物经海关放行后方可装船,并监督放行后的货物必须装船出境。三是建立监管区内仓库、场站存放出口货物管理制度,掌握出口货物的存放、装船、转场、退关等情况;管住待查验的出口货物(集装箱),防止“掉包”。四是建立出口货物申报放行后退关的预警、处理制度,防止发生走私违规情事。
(五)转关运输货物监管:确保符合总署规定的转关监管条件,保证途中监管,及时核销。
一是充分运用总署卡口联网监管系统,做好包含“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的转关监管工作。对符合总署规定监管条件的进口转关运输申请要及时审核批准,做到“应转尽转”;对“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的进口货物,应审核货物去向与属地是否一致,完税价格与本口岸是否一致,防止“税往低处流”;做好出口关封验封和进口施加关封工作。二是对出口转关运输监管,建立申报、卡口验放制度,以及与启运地(属地)海关联系配合制度;严格按规定的比例查验,确保单货相符。
(六)出口集装箱拼箱货物管理:建立集中管理制度,以集装箱为单元施行集中申报、集中审核、集中放行。
一是集中申报。拼箱货物必须在所有货物运抵港区后,由港务部门统一向海关发送货物运抵报告,由报关企业统一向海关提交全部报关单和随附拼箱清单,确保实现“有货报关”。二是集中审核。统一将拼箱货物的所有报关单集中派至同一现场的同一接单窗口,由同一审单关员审核。三是集中布控、查验和放行。对拼箱货物报关单一次性集中布控查验,避免出现对拼箱货物多次实施查验;经审核放行的,由业务现场对拼箱的全部出口报关单集中加盖海关放行章后放行;对拼箱货物实施装船前“船货核对”,加强实货信息与报关单放行信息的比对,减少数据信息不一致的货物被装船出运的隐患。
(七)空箱监管:加强管理,杜绝空箱夹带走私。
一是对空箱均实行申报验放制度,空箱在提箱或装船前须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海关监管。二是加强空箱舱单风险分析和异常查验,不定期对空箱进行整船核查。三是实行电子放行模式,港区凭海关发送的电子放行信息放行空箱。四是加强与外理、港务部门的联系配合,建立共管体系,进一步规范港区进、提箱制度及卡口管理;五是充分利用港区现有称重设备强化对空箱的监管,并积极探索改造港区吊机,配置称重装置,拓展监管时空。
(八)转运过境货物监管:严格监控,确保按时出境。
一是对转运货物,建立进境申报、出境核销制度,做到核销率100%。在转运货物计算机管理系统上对转运货物作出专门标示,设立专门堆场,监督其按期出境、及时核销。二是对过境货物,建立进境申报审批、境内监管、出境核销制度,确保过境货物按指定路线、时间出境。
(九)船舶自用物料和船员自用物品监管:实施规范有序的监管验放。
建立涵盖对外供公司和免税品公司货物在内的船舶自用物料从申报到装卸的全程监管制度。做好船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在本口岸公休船员自用物品的验放,联合口岸联检部门做好对船员上下船的监管工作,重点做好船员自用物品监管验放工作。
(十)物流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汇总整合港区监管信息,对物流监控和突发事件进行协调指挥、统一处置。
一是开发集视频监控、卡口电子监控、运抵报告管理、船舶管理、监管场所管理及各类进出境货物管理等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即物流监控系统),通过整合海事部门的船舶进出境动态、港务部门的作业动态与海关的物流业务数据、视频监控图像等各方面信息,采取多样化技术手段,实现实时主动监控。二是由物流监控指挥中心一口对外,办理船舶申报、收取舱单和舱单核销工作。三是由物流监控指挥中心负责对进出境船舶、码头、卡口、监管场所实行一体化的日常监控,协调指挥、统一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第二篇:传感器RFID海关物流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1.集装箱闸口数据自动采集与应用系统
本系统是为海关的集装箱货车闸口的管理自动化而设计的,主要用于在无海关值班人员职守的情况下对通过闸口并运载集装箱的货车自动进行整体重量的 采集,同时完成汽车牌照和集装箱号码的拍摄和识别,将采集到的数据和海关EDI平台上的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并将相关数据保存在平台上。EDI平台处理系统 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称重数据、集装箱号码、车牌号计算出集装箱内货物的重量,并将实测的重量与货主申报的重量相比对,比对的结果应用于海关业务的各个环节。
2.车辆GPS-GSM监控系统
本系统将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SM无线移动蜂窝通讯技术、GIS技术和网络技术糅合在一起,车辆信息被加载到网络上,供所有网上用户共 享,海关能以智能化技术手段对监管的车辆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真正实现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控制环境,满足了日趋迫切的社会需求。它集 定位、通讯、报警、监控等功能于一体,是本世纪90年代导航、电子计算机及电子技术领域高新技术的结晶。
本系统具备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通用于智能交通、公安等各种对于车辆的监管领域。
3.电子车牌管理系统
该系统负责管理海关监管车辆,完成车辆查询和统计功能。使安装电子车牌的监管车辆在通过检查通道时,可以被识别系统准确及时的识别,以完成车辆数据采集的要求。识读距离可达7米,最远超过10米; 采用光谱跳频工作模式,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阅读器可直接连接计算机; 读写速率快,从单个标签上识读8个字节耗时不超过12ms,在单个标签上写入1个字节耗时不超过25ms。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 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 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 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图尔克、奥托尼克斯、科瑞、山武、倍加福、邦纳、亚德客、施克等各类传感器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物流监管
金融物流监管员:(接收实习生)
岗位职责
1、执行金融物流监管管理流程;
2、提供全面的库存分析报告,评估企业经营状况;
3、信息系统数据的录入、填写和传递;
4、定期与仓库核对数据并实地盘点,检查监督出、入库手续;
5、检验、接收和发出货物,及时配合物流发货的及时性、准确性;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男性,专业不限,大、中专及以上学历,愿从基层岗位做起,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愿意长期在外地驻点工作;
2、熟练计算机操作,具备物流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3、物流专业应届毕业生或愿意在物流行业长期发展者优先录取。
工作地点
广东省内(主要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驻点工作,薪酬待遇
包吃住,实习期1000元;试用期:1500,转正后2200元,购买五险一金
欢迎广大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到邮箱linqm@csl.cn
联系方式:
邮箱:linqm@csl.cn,zhangying@csl.cn 电话:0755-26869961,020-82490260
地址:深圳市蛇口太子路1号新时代广场14楼
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大道东838号内7区8栋鱼珠西林码头办公楼2楼
中海华南物流有限公司简介中海华南物流有限公司是大型国企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直属的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专业化子公司。公司致力于以深圳、广州为枢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全球性物流服务,总部设在深圳,所辖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海南、贵州省。
荣誉资质:
● 国内首批通过QHSE三位一体综合管理体系认证的全方位专业物流企业
● 全国首批5A级物流企业
● 国家34家重点扶持国有大型物流企业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推荐企业
● 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 中国国际货代陆路运输十强
中海华南物流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第四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通关模式
1、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跨境工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监管区域在我国产业格局中发挥了先导、辐射、拉动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7年,全国特殊监管区域已经有5大类80多家,实现进出口总值2562多亿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
2、普通通关模式
(1)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境货物通关流程
以出口加工区为例,海关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直通式或转关运输的监管模式,由监管车辆将货物运离或运至口岸海关并实际进区或离境。(2)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内之间进出货物通关流程 以出口加工区为例,按照389号令及相关文件规定,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的货物进出应在加工区完成报关,从加工区以一般贸易等方式进口货物均需在加工区完成报关征税手续。
3、区域通关模式
2006年8月总署下发的《海关总署关于印发〈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署监发〔2006〕379号)规定,“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是指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守法水平较高的A类企业,在其货物进出口时,可以自主选择向其属地海关申报,并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的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文件规定,对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中心)、保税仓库的进出口货物,暂不适用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
二、现有通关模式对区域发展和区内企业的影响
1、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境货物
因为现有规定要求特殊区域与口岸间货物往来需要按照转关运输监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经多个海关中转的转关运输办理手续也十分不便。
2、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内之间进出货物 内地企业从口岸特殊监管区域进口货物,往往需要派人或委托口岸代理保关,不仅单证往来频繁不便,也不利于将企业属地化管理。
三、保税监管改革的通关模式
1、《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的新思路
2007年月,总署下发了《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2007年修订),方案中要求逐步建立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新机制。要建立涵盖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监管体系的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机制,沟通保税货物的“进、出、转、存”各个监管环节,实现对保税货物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到位。一是按照既要最大限度便利货物保税状态下的流转,又要确保实际监管到位的管理目标,重新梳理、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全面整合保税货物在特殊区域之间、特殊区域与保税场所之间、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内外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进出口、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等管理方式,从制度上统一规范保税货物的流转管理;二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用于明确和规范收发货人法律关系及责任的“保税货物大账册”,同时建立用于监控承运人行为的“运输工具点对点交互网络”,形成一个在所有区域、场所、企业以及口岸现场之间均能实现便捷运行和有效监管的保税货物大流通监管系统,并逐步取代现行的“转关运输系统”;三是对于从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起运的进出口货物,参照“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以及“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方式办理相关通关手续,建立保税物流监管网点与口岸通关监管网点之间的联动配合机制,顺畅口岸与区域、场所之间的流转。
2、特殊区域适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模式探讨(1)进口
口岸→特殊区域
按照《保税监管改革实施方案》的创新思路,区内企业是属于海关围网管理,诚信度和守法程度高,在两地海关加强联系,确保监管的前提下,两点之间可不采用监管车运输,最终实现“特殊区域报关、口岸验放、企业自运、卡口入区”。特殊区域→境内其他地区
对从特殊区域提取货物的情况,海关也应允许企业在属地报关,特殊区域在卡口通过风险分析进行选择查验,这样既可以实现海关对属地企业的全面管理,也可减少特殊区域通关压力。(2)出口
特殊区域→境外
按照《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操作规程(试行)》规定,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运抵口岸并取得出口口岸订舱数据后,才可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录入《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数据向属地海关进行申报。而加工区实行卡口管理,要求货物出卡口时向海关申报,故由出口加工区通过口岸出口的货物暂无法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三)特殊区域间货物互相流转 特殊区域→特殊区域 目前,《海关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正在起草过程中,办法出台前,对特殊区域间的货物流转,可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参照执行。
比如:加工区之间货物的往来,要求由收、发货物双方联名向转出区主管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核准后,按照转关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加工区之间往来的货物不能按照转关运输办理的,转入区主管海关应向收货企业收取货物等值的担保金。转关运输和向海关缴纳风险担保金都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和资金压力,而且,转入转出方企业都在海关围网管理的特殊监管区域内,主观违规的风险较小,在加上货物实行入出特殊区域的卡口管理,货物的收、发监控是有保障的。所以,对此类货物实行“特殊区域报关、企业自运、卡口入区”是可行的。
四、对特殊区域适用新模式的风险评估
1、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是海关管理制度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区域通关风险特征的同时,对物流监管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努力实现高效运作和有效监管。通过风险信息、物流信息与相关业务信息的有机融合,对物流实施全过程的监控。通过物流监控“前”、“中”、“后”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货物的实际监管。
2、风险评估
运输风险:极少数蓄意走私的企业可能无海关监管的运输途中掉包货物或飞料。
查验风险:申报地与查验地相隔遥远,选查指令的下达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分析,可能造成货物品名、数量不符等风险发生。违规情况处理的风险:口岸海关在查验过程中发现的走私违规情事,要求由口岸海关负责移交处理,需属地海关协助调查的,属地海关应该积极予以配合。实际工作中,因为申报地海关海关与查验地海关属不同关区,资料的调取、情况的核实、走私违规性质的认定可能脱节,可能造成违规处理不及时等风险。
联系配合脱节风险:如对大宗散货、取样送检以及报关单的删除、修改、删单重报等管理的实施细则,要求由区域内相关直属海关依据总署的有关业务规范共同协商制定,两地海关的配合如果出现疏漏,势必造成货物提取或发运不及时等风险。
五、解决方案
1、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两地海关签定严密的联系配合办法,通过制度的健全从源头上避免程序上的风险发生。
2、加强风险预警分析。加强对重点商品的选查风险分析,科学合理的下达布控指令,减少查验率,提高查获率,目的是打击违法企业,保障守法企业的顺利快捷通关。
3、尽快制定配套办法,为特殊监管区域适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政策提供法律保障。特殊区域的政策不特殊,有些反而还不如区外的反映由来已久,海关只有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科学分析判断,尽快制定配套办法,这样才能为目前我国80多家特殊区域注入新的活力,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4、通过企业等级管理控制风险
按照海关对企业管理的相关规定,A类企业的守法程度较高,管理比较规范,发生走私违规的风险小,对特殊区域内的A类企业,海关应允许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优惠措施,对B类企业如果申请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可在收取保证金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这样的差别化管理,也可使A类企业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企业类别,B类企业创造条件申请成为A类企业,外贸环境将更为诚信有序。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校、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为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非常重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构建了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多年的督导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独立建制的教学督导系统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发挥了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咨询决策四个方面的作用,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动态监控及定期评价并举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我院逐步从过去项目化单一教学过程监控,转变为全方位跟踪教学与管理活动,不断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与学院全面教学质量监控的部门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教务处、各系(部)、学生班干部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监控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院、系(部)构成二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公室、教务处,督导评估办公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二)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保证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力保障,学院先后制订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评学评教实施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督导工作实施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一)培养目标、规格、教学计划的监控
1.人才培养目标的监控。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表》、《毕业生追踪调查表》等方法,监控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2.教学基本文件的监控。通过制定《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高职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实施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等教学文件的监控。
3.专业设置的监控。通过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预测来监控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论证,做到“以需定学、供求对路”。
(二)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与评价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年轻教师在正式走上讲台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试讲,并接受由教务处、人事处及各系(部)教学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的评估,经过试讲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
2.青年教师导师制。学院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即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和实操中对新进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和培训,一年后,接受由教务处、督导评估办及科研与技术应用中心的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的考核。
3.学期初教学检查制度。开学上课前要求教师必须有规范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案及课件,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会同督导评估办、后勤管理中心、实训中心、计算中心等部门共同对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进行检查,保障教学正常开展。开学两周内各系组织对教案、教学进度计划、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检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1.听课制度。通过各级领导及教学督导专家组深入教学一线的听课、系(部)教师相互听课、观摩教学或示范性的听课等方式进行,并将听课的评议意见及时反馈,以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监控和评价。
2.教学检查制度。由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督导评估办、教务处、各系部)负责检查教师是否按授课计划进度上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实习、实训、实验等环节是否按计划和要求进行。检查的内容涉及教学各主要环节,包括授课计划的编写、备课、编写教案、讲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停课及调代课报批程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上下课情况等。
3.教务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关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的有关规定,教学副院长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组织召开学院教学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务例会。学院教学部门负责人畅所欲言,对本部门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提出下一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分管副院长、院长助理做总结并对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统一解决,安排下个月学院教学重点工作。
4.学生评教工作。学生评教工作一是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填写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信息,进行教学反馈,对于没有达到学院相关要求的教师,根据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5.教师评学工作。教师评学主要是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的信息。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尊敬师长,虚心好学,听课认真,课堂情绪饱满;遵守教学管理制度,出勤率高,课堂秩序好;自学能力较好,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跟随教师思路,理解授课内容并能认真做好笔记;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学习自觉性高,经常阅读一些相关参考文献资料;课后常和老师交流,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辅导答疑;学生对该门课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活学活用,学生能应用本课程知识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6.教师评教工作。为正确评价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表现和教学工作水平,考查全体教师遵守《教学业务规范》的情况,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对我院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了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仪表大方、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团结同志;准时行课,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无违纪(如接打手机等);能严格要求学生,尺度得体,培优帮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内容熟练、扎实;有足够的课堂信息量;板书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多媒体教学使用合理;普通话表达清楚、简洁、规范、有感染力;教学方法独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留作业适度,批改情况好,辅导答疑认真;教研教改成绩突出等方面。通过各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检查式听课、同一教研室的教师相互听课、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指导性或评价性听课、观摩教学或示范性的听课、来实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查。
7.教师自评工作。为正确评价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表现和教学工作水平,考查全体教师遵守《教学业务规范》的情况,通过正方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对自己进行了评价,主要从教学、科研、课改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查找不足,提高业务水平。
8.学风检查制度。由学工处、系(部)和学生会负责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课堂出勤、图书阅览室学习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组织学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9.对毕业率的监控:毕业率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率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毕业率的预警监控机制:当本专业毕业率达不到一定要求(90%以上),应以预警;连续两年毕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应以预警。对毕业率的监控主要由教务处负责,当毕业率需要预警时,应及时向院长汇报,便于院长作出整改决策。
10.对就业率的监控:就业率是反映一所学院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就业率实施监控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举措。为此建立了就业率的预警机制: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所在地区同类学院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应以预警;就业率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也应及时预警。
11.考核。通过检查学生考核成绩的方法来检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此来实现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与评价。
(四)学生信息的反馈与监控
1.建立学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中期,各系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邀请教学督导室、教务处等相关处室人员参加,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对本系各门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追踪调查制度。由招生就业处、各系负责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学院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教材质量的监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规范了教材使用,应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积极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今年出版了一系列数控专业的课改教材,作为今后教学的首选教材。
三、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及调控体系 1.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系统
教学信息收集渠道主要以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中实施的各项监控活动获得的信息为主,另外,院长短信热线、各种座谈会和调研等都是教学信息收集的渠道。本系统职责机构为教务处、督导评估办。
2.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
实行学院、系(部)两级管理。院教学调控指挥系统由院领导、督导评估办、教务处人员构成。系(部)调控指挥系统由系领导、系教学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构成。通过对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审议,明确教学过程偏离目标和标准的有关可控因素,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以一定方式将须调控行为和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目的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一个闭环系统。
四、运行效果良好
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良好运行,取得良好效果。1.规范了教学过程,完善了教学管理。通过几年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增强了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规范了教学过程。各教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完善,加强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的基本建设,使各级教学部门准确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指导和控制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合理、有序、平稳地进行。
2.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质量评价进程中,突出自下而上的全面评价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专职督导,运用听课、评课等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做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科学评价,并对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教学状况做出量化考核的具体评价,促使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控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3.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各方面对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直观判断,促进了教师主动地探讨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深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管理部门对各反馈系统搜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开发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教学工作。
4.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几年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质量意识”已深深扎根于学院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脑海之中,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的提高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评价较好;同时我院近几年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以及每年招生时考生报考我院十分踊跃等,也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对我院教学质量的认可。
机械工程系
200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