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实施“营改增”后 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
全面实施“营改增”后税收征管上存在的问题
全面实施“营改增”后,虽然能进一步促进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有效消除营业税的重复征税现象,减轻纳税人负担,但在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方面上仍存在几点问题。
(一)税收政策执行难度大
1.“营改增”注释范围复杂,增加执行困难。与营业税相比,“营改增”后应税范围注释中的概念和项目更多更细,增加操作难度:第一,项目划分过于细致,记忆难度更大。以营业税中的“交通运输业”为例,在“营改增”后就被拆分到交通运输业和物流辅助业。第二,同一性质的行为散布在不同的项目,影响后续征管。以咨询服务为例,“营改增”后涉及4个征收品目。第三,对一个服务行为进行拆分,增加管理难度。快递业务在“营改增”后被划分为“收派服务”和“交通运输业”两部分进行征税,如何划分销售额成为征纳难点。第四,类似服务有不同规定,执行存在差异。如对运输工具提供的清洁消毒服务中,“飞机清洗消毒服务”“船只专业清洗消毒检测服务”属于“营改增”范围,但对于车辆(列车)的清洁消毒服务没有规定,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差异。
2.适用税率级次多,容易造成税负不公。不考虑零税率的情况,目前增值税适用税率有17%、13%、11%、6%四档,不同行业、项目的税率差给征纳双方都带来不便:一方面,税率差的存在,令企业觉得存在行业歧视;为降低税收成本,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税收筹划,增加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进销项税率差的存在,高扣低征或低扣高征现象明显,为虚开发票的存在提供市场,为税收征管埋下隐患。
3.差额征税政策存续,不利于抵扣链条完整。在“营改增”后,某些行业保留差额扣除政策,主要有被扣除的款项是代收代付性质、无法取得专票作为抵扣凭证、在税法上不作为销售处理三种情形。差额扣除政策的存在,使得增值税层层抵扣的链条并不完整,而且用于差额扣除的发票不需要经过稽核比对,增加了多扣除、虚假扣除的可能,另外对于扣除部分是否允许开具专用发票有不同规定,增加税务机关监管难度。
4.混合销售难以分拆,增加计税难度。“营改增”后,若纳税人的一个销售行为涉及到多个税率的服务且未分别计价(如广告设计、广告产品制作的一条龙服务),应如何征税,文件没有明确规定,带来了实操困难。首先,纳税人该种行为能否适用“营改增”中的“混业经营”政策能存在争议。其次,要求纳税人将其服务拆分为几部分收入以对应不同税率计税,与现实经济活动脱节。再次,即使纳税人愿意按照“混业经营”政策的要求进行划分,也存在难以划分、划分是否准确,税务机关如何判断纳税人划分合理性的问题。
(二)征纳双方适应难度大
1.新增户口多,税收管理员少。预计全面扩围后,新增“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约900户,差不多是前阶段“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4倍,而基层国税部门每年新增人员名额相当有限,户口的大量转移与当前国税部门税收管理员偏少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改增”工作实施科学化管理。
2.新增行业多,管理经验缺乏。在前期的“营改增”工作中,国税部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在不久的将来,剩余的行业都将完全“营改增”,这些新增行业的特点,经营模式、收入和成本构成如何,税收征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在哪,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等等,成了摆在国税部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国、地税管理差异,纳税人不适应。全面推行“营改增”后,新增“营改增”试点纳税人面对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在管理上关于纳税人划分、计算方法、纳税申报、科目设置、发票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存在业务与心理的一个适应期。
(三)税务机关监管难度大
1.业务真实性难以判断。如交通运输业由于其行业特性,处于不停流动之中,且业务的地域范围不固定,可远可近,运输业务是否实际发生、开票的票面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难以判断,执法风险大。
2.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
较大部分纳税人税法观念不强,自觉主动纳税意识淡薄,经营地点不固定,少数纳税人做假帐、帐外帐偷逃税款,税务机关管理难度加大。
3.纳税申报表多变问题。“营改增”试点每推出一个行业都涉及到纳税申报表内容的修订和调整,而纳税申报表的修订和调整,不仅涉及到试点地区的纳税人,而且还关系到非试点地区纳税人和原增值税纳税人。每一次申报表修订后,造成表式指标复杂化、表内逻辑性弱化、申报系统升级滞后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但加重了税务机关宣传辅导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纳税人填报申报表的质量。
加强税收征管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税务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加强培训,增强对“营改增”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引进人才,针对“营改增”工作,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缓解国税部门人数紧缺的局面。三是优化岗位设置,根据不同的岗位,配备不同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和办税服务厅,要配备政策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确保“营改增”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宣传,做好政策辅导。一是持续加强“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相关政策的宣传,重点宣传纳税人关注的税收政策、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操作流程等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对重点行业企业采取上门辅导、集中培训等形式对试点纳税人开展专心辅导。同时,做好税务机关的内部培训辅导,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方式,使税务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管理员全面掌握试点政策,提高一线人员的执法水平。
(三)注重优化纳税服务,及时解决纳税人涉税难题。一方面,针对“营改增”纳税人,要提供热情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让“营改增”纳税人顺利办好各项业务,实现“营改增”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强化沟通,确保征管服务质量提高,对实施“营改增”的纳税人,跟踪回访,研究解决难点,建立快速处理机制,扩大受益面,赢得企业更多的支持。
(四)注重加强部门沟通协作。一是加强国税内部各部门协作。“营改增”不仅涉及国税机关的增值税管理部门和征收管理部门,还涉及企业所得税、收入核算、法规和信息中心等业务部门。因此,部门间应齐心协力,确保“营改增”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和地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营改增”后,加强与地方财政、交通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各部门及政府对“营改增“工作的支持。
第二篇:“营改增”后地税征管的思考
“营改增”后地税征管的思考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以下简称“四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11%的税率,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该项改革全年预计减税5000亿元,将进一步较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并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这一实体税收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地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地方税收的征管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全面营改增对地税的影响分析
(一)地税收入面临萎缩尴尬。一是从地税收入构成来看,现行营业税作为地税机关征收的主体税种,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金华市的地税收入结构也是如此,2010年至2013年,营业税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3.35%、32.31%、35.11%、29.86%。2015年,营业税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26.7%。随着营业税全面改征增值税,单就营业税收入会减少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二是在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纳税人中,由于主体税种征收机关的改变,地税机关对其他地方税种的控管能力下降,征收难度加大,相应会减少地税收入。三是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规定(国税发〔2008〕120号),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按此规定,地税机构的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将逐步缩减。据此,对地税部门征收范围以及收入总额的影响较大,地税收入总规模将面临萎缩后的尴尬。
(二)地税征管面对挑战考验。营改增后,其他地方各税仍由地税部门征收。在窗口开票环节随票附征的其他地方各税,原先对营业税的依存度高;城建税、两项附加随营业税进行附征,个人所得税必须借助营业税应税劳务发票的开具实施控管。废止营业税制度后,随主体税种附征的基础信息难以掌控,借助发票控税的优势丧失,地方各税的征管手段弱化,难度加大,势必会影响现在部分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地税部门的欠税清理工作。例如:以金华市局开发区税务分局为例,2015年所欠的税费中,房地产、建筑业占了49.01%,通过以票控税的清欠措施,清理欠税入库1031万元,以票控税清欠显著。然而“营改增”后,以票控税优势丧失,地方各个税种的征管秩序受到较大冲击,原有的征管基础动摇,将给地税机关的征管体制带来自分税制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三)地税征管体系有待转变。一是征管重点由原来的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变所带来的管理体制变革。由于“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尽管根据前期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征求意见稿),部分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将转由地方征收,其中除烟、油、小汽车国内消费税将下划作为地方收入。但由于消费税多集中于生产环节征收,对于应税消费品生产企业较少的地区仍然无法补足地方因“营改增”形成的收支缺口。据金华市测算,该市2015年消费税收入为10.5亿元,车辆购置税收入为25.3亿元,仅可弥补“营改增”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缺口的65.7%。所以地税的征管重点需从原来的流转环节转向终端环节,即要求工作重点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型——向征收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发展。征收对象由法人转向自然人,要求工作方式向人性化柔性治理转型;控管手段由“以票控税”转向信息管税,这就要求地税的征管手段必须向主动开放的大数据管理转型。这些转变都将对现有的地税征管体系造成冲击,地税征管体系转变刻不容缓。二是征管要求不断提升。当前地税的征管模式主要以抓重点税源企业为主,然而随着“营改增”后主体税种的消失,地税的征管模式将逐渐面向“低小散”企业的零星征管,征管模式的转变使得地税部门对如何掌握纳税人的有效信息、国地税协作等要求显得愈加迫切。三是法治要求越来越高。将来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等可能会是地税部门征管的方向,从而导致地税管理开始更多的面向自然人,这可能带来面广量大的自然人行政复议、诉讼以及社保费强制执行。上述这些“营改增”后征管方式转变所遇到的新问题,地税部门需要重新研究地方税费的有效征管手段。
二、营改增后地税征管应对建议
地税机关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利益关联方,对地税系统的总体影响巨大。面对改革压力,我们不能消极等靠,而是要有坚强的定力,积极应对,主动作为。
(一)继续推进依法治税,为地税征管提供根本保障。做好地方税收征管,法治是保障。要树立规范执法的观念,让依法治税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不断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岗位练兵、分析执法责任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各级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最大限度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广大干部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正确执法。继续深化依法治税责任,落实执法公示制度。减少执法的随意性,落实好税收执法公示制,实行“阳光办税”。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强化依法治税的内部监管。在内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按照不同的职责,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过错追究工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追究办法。
(二)建立“互联网+税收金融”的税收监管体系。“营改增”由于主体税种的缺失,今后地税的征管对象将会是低小散的企业、甚至是面向个人。同时由于丧失了主体税源,地税以往采用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应对欠税清理方面,地税部门显得更加力不从心。面对零星小而散的企业之所以难征管,难就难在地税部门对企业的银行账户信息难以监管,所以我们地税部门更应该积极抢占对企业金融监管的主阵地。首先建立纳税人金融与税收信息共享制度,例如:为建立纳税人金融与税收信息共享制度,金华市局开发区税务分局曾对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法院系统与金融机构有一套良好的协作机制,其中一项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发的金融账户监管系统。通过该系统,人民法院可以时时查询被执行人在中国大陆境内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这套系统大大提高了法院对被执行企业的监管力和执行力。由此可见地税部门对纳税人的账户时时监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那么地税部门是否可以通过国家税务总局来与人民银行进行合作,开发一套地税机关对企业纳税人的账户监管体系,从而解决今后地税部门面对零星税源的管理困境。其次加快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地税部门应积极推行“互联网+税收金融”项目,与各大商业银行协作,将纳税人涉税信息作为国家基础信用制度的重要内容,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借贷信用、评级和各类评先进优惠挂钩,以纳税信用做担保,实现纳税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有效对接,让诚信的纳税人处处得便利和实惠,让失信的纳税人处处受限制。
(三)对照规范、齐抓共管、深入推进国地税合作。一是抓好税款的委托代征工作,将地税的附加税种以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营改增后主税为增值税)委托国税代征,减少税收的流失。二是全面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即一窗通办国地税事项,在纳税人开票缴纳国税的同时可以一并申报地方税费。三是切实加强国地税共享,依托国地税合作平台,在纳税人开具发票缴纳国税的同时,及时从国税部门获取纳税人开票和纳税信息,加强地方税收征管。
(四)建立诚信会计核算体系,为地税征管提供外生动力。当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金华市代理记账业乱象丛生。一些会计人员未经批准、自行组织人员承接代理记账业务,有的会计人员“兼职”达几
十、上百户之多。申报人员登记混乱,纳税数据缺乏核算依据,从而导致地税部门执行风险增大,征纳矛盾显现。对此地税部门应发挥财政部门、以及地税纳税服务处对会计、涉税中介管理的优势,推行会计从业执业实名登记和计分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计分,以1年为周期,向交通违章一样,对会计人员累计超过12分的给予强制培训;超过24分(含)的会计人员和代理机构计入黑名单,这样推行会计岗位实名制,实施会计执业计分管理办法,建立会计人员和代理记账机构信用体系,就抓住了会管工作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对税收征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建议加快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为征管营造外部执法环境。将各项社会管理服务与地税的征收管理服务融合,完善第三方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地税机关及时、准确获取涉税信息,及时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建立地方财产性税源信息管理平台,汇聚并关联应用房产、土地、车船、价格评估等涉税信息;加强地税与社保部门的协同,夯实自然人数据库建设,将个人所得税明细建档与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企业所得税工资列支相关联,做到税费同征共管,相互促进。
(六)提升优化纳税服务,为地税征管构筑载体平台。坚持依法治税就是最好纳税服务的理念。要牢固树立优化纳税服务意识,发挥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服务职能;改进纳税服务手段,规范管理服务;丰富纳税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完善纳税服务机制,实现高效服务;完善纳税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推进纳税服务向纵深发展,为做好地税征管构建良好平台。
第三篇:“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
摘要:随着“营改增”方案由试点到逐步向全国推广,其对企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显现,也将会改变现存的流转税收格局,企业在改革中能否顺利的过渡并适应这种变化将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对“营改增”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析,并分析了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为企业面对“营改增”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收;筹划;思考
“营改增”政策的出台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正不断深化,企业能否在这次税收机制改革中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有效利用改革的优势,是保障企业顺利过渡的重要条件,也是保障企业利益的要点。因此,在实践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应对“营改增”的准备,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要给与高度的重视。
一、营改增内容及其原因简析
营改增指的是将原有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更改主要涉及征税的范围与征税的税率。其中征税的范围主要涉及到一部分现代的服务业(信息技术的服务、物流、咨询服务、研发与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有形动产的租赁服务)和交通运输业。在税率方面在原有13%、17%的基础上,增加6%与11%两档的税率,其中有形动产的租赁服务为17%、交通运输业的服务为11%、现代服务业的其他五项为6%、年应税服务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行业(主要针对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行业)一般采用简易的征税方式,其征收率为3%。
我国之所以出台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主要的原因是原有的营业税存在一定的缺陷。从涵盖的范围上讲,营业税不能够覆盖目前许多的新兴服务业;从征税的计算方法上,大多数行业实行的是全额征收而非差额征税,同时税收的负担较重、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特别是许多服务行业的营业税可以比同规模的工业企业的增值税高百分之二十左右。虽然国家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很多的解决措施,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着新兴企业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改增是必然的选择。
二、营改增对本企业的影响
随着营改增的推广,作为油田企业在税制改革中税收的缴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油田企业其经营业务也涉及到交通运输以及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从营改增的改革范围与征税税率方面来看,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总体来讲企业的税负是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进项抵扣的项目有所增加,如劳务接受方所支付的应税劳务费可以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抵扣为进项增值税、外部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的服务业的增值税发票也可以抵扣进项税,这些都可以减少增值税额的实际缴纳。企业要利用增值税政策的优势,做好自身的税收筹划,减轻企业的赋税,以提高企业利益。
三、营改增后企业税收筹划对策
1.增值税进项的税收筹划
首先,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最大的特点是作为一般纳税人可以进行税款抵扣,因此,提供一定量的符合规定的进项税抵扣凭据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同能够开具进项发票的单位合作,这样就能够增加进项税的抵扣额。其次,营改增后企业内部的业内服务不再重复征收营业税,因此可以利用此政策对公司进行专业的分离,把涉及到现代服务业的业务分设成子公司,这样子公司之间可以开具合法的增值税发票并进行抵扣,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的负税。此外,公司要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及时索取专用发票,在规定期限内认证通过,并在合同中明确增值税发票的税率,以降低税务风险,发票的管理关键是要保障其合法性、合规性,避免无效、虚假的发票影响抵扣,给企业带来财物损失,并易被定义为偷税漏税。
2.合理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
在“营改增”中各地区为了减轻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税改后负担增加的企业给予过渡性财政扶持。比如设立了财政扶持资金,同时国家对开发咨询、研究以及技术转让等环节所产生的增值税进行了一定的减免,而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企业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有效、合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就能够减免税收负担,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整改并将符合条件的进行申请、享受政策的补贴,进而保障企业的利益。譬如针对我们水务企业,可以将水处理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增值税进行及时的申报以减免增值税。
3.适时进行不同类别纳税人的转换
增值税的纳税人主要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纳税人两个类别。在实际的申请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申请不同的类别。经测算营改增后试点行业若为小规模纳税人,其整体税负必然降低,如为一般纳税人其增值率必须是在一定比率下整体税负是下降的,否则税负就是上升的。此时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的具体条件通过适当的业务拆分、建立子公司等方式,从而使一些业务可按小规模纳税人的要求缴纳增值税,因此要合理利用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达到节税的目的。
四、小结
营改增是有效应对营业税重复征税、适应新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制的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只有及时应对以适应这种转变,做好税收筹划,才能够顺利过渡,才能够继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一兰:议“营改增”对建安类电力企业的影响及筹划[J],纳税筹划,2010年第5期.[2]黄翠玲:浅议营改增对企业税收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2年第4期.[3]刘小龙:“营改增”之后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研究—以上海地区“营改增”的试点企业的具体实施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4月第8期.[4]杨 明:围绕营改增做好煤炭企业税收筹划[J],煤炭经济研究,2013年5月第5期.------------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征管变化与改革思路
摘要:营改增的试点和实施是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营业税改增值税有效改善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在加快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内经济的转型。但是,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行,也出现了部分客观问题,比如税收管理流程变化、环节和机构调整等亟待商榷,出台合理解决方案。对此,本文以增值税变革为研究背景,对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对地方税收征管产生的一些影响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税改制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 地方征税 变化 改革思路
一、营改增的意义指向
营改增的实行对于推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结构性减税内容的发展和完善,且有益于消除重复征税的现象,有效减少企业税收负担,使其收益进一步增长。同时,营改增对于我国财政税收来说也是一个震撼性的举措,有利于我国劳务和出口货物可以通过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到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劳务和出口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我国出口结构转型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此外,通过对以往国内增值税数据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即是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效举措,亦有利于财税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营改增改革后地方税收征管变化
(一)征管环境的变化
其一,国地税的管理格局。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工作由国税和地税两个部门共同实施,国税与地税人员和工作量相对均衡,国税与地税共同进行税收征管,保证地方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但是,随着营改增的实施,国税和地税机构势必会产生重大调整,其中,地税系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在主体税源的带动作用缺失下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国税机构也会进行适当调整,国地税共同征管的格局将会被打破,但这也是营改增的必然结果。其二,地方政府的关注度。税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关系密切,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影响,而地方政府对于营改增所投入的关注力度近年来也逐步加强。
(二)征管环节的变化
其一,税源监控管理问题。受经济、税收政策的影响,以及内部管理水平的差异,涉税信息在汇总过程中往往无法保证税收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诸多汇总问题将给税收管理部门带来较大的征管难度。此外,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存在跨行业经营行为,除了主营业务之外,企业还经营其他项目。由于增值税税率上的差距,企业为降低税收负担,可能会直接转移收入项目,以达到减少税款的目的,此举必然造成税收征管机构监管难度提升。其二,发票管理问题。发票虚开、代开问题较为严重,这将对地方税收增长带来巨大阻碍。同时,国内税率设定为不同行业的税率有着一定的差距,使得企业拆分经营的可能性增大。而企业一旦拆分经营,交由其他行业的企业代开发票,将导致业务的真实性无从查起,造成大量税收无端流失。
三、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征管应对思路
(一)出台补充政策
营改增政策的试点和实施,对地方原有税收征管工作影响众多。对此,必须要出台对应的补充政策,以提升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平稳性,减少税收征管难度;要在原有划转增值税的基础上,将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进行一并划转,以协调国税和地税部门工作负担,强化税源监管;要加强对国外增值税政策的借鉴和学习,对国际上统一标准税率予以深度解读和研究,以进一步优化目前国内增值税的税率层次,降低行业之间的税负差异问题;要统一税率标准,在保证税收简单、便捷的同时,加快营改增政策的深化和落实,推动我国税收整体改革步伐。
(二)推动征管规范化
首先,税收部门应该保证税收征管信息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采取地毯式排查方法,与工商部门联合进行信息的比对,在线上、线下公示各种信息,做好信息的更新和完善工作。其次,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准确性的核查,对各行业的重复信息、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予以剔除,并对错误信息进行校正和修订,以保证信息的整体质量。
(三)改善税收环境
税收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对于营改增政策的深化和落实是极为必要的。首先中央与地方税收机构必须要重新确定增值税分成比例,合理确定增值税分成比例。客观而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势必会降低地方税收总额,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增值税比例应该适当向着地方税收机构倾斜,尽可能保证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其次,国税、地税机构应该注重对联合办税服务厅的建设,整合纳税服务资源,协调国税与地税的工作关系,充分构建专业、高效的纳税体系,以形成高效率的征管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营改增”为首的财税体制改革关系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企业、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改革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调整税收征管措施,继续加强收入监测分析,大力支持税务等相关部门依法加强征管,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坚决杜绝收取过头税、虚收空转财政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尽可能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充分发挥税务改革带来的机遇和优势,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道路货物运输业“营改增”后的税收征管探索
道路货物运输“营改增”后的税收征管探索
随着“营改增”步伐的加快,8月1日道路货物运输在全国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道路货物运输改征增值税后国税部门如何管理成为摆在国税部门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一道新课题。
一、道路货物运输的行业特点
道路货物运输,是一种在道路上进行货物运输活动的运输方式。是一种能实现“门到门”的最快捷的陆上货物运输方式。它是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之一。
1、道路货物运输的主要特点: ⑴适应性强
货运汽车种类繁多,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不仅能够很好地承担其他各种运输方式所不能承担或不能很好承担的一些货运任务,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⑵机动灵活
货运汽车单位载质量相对小,因而在货物运输中可以承担批量较小的货运任务,又能通过集结车辆承担批量较大的货运任务,并能实现较高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⑶快速直达
道路运输比铁路、水路运输环节少,易于组织直达运输。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在一定运距范围内,道路货运快速送达的优点十分突出。
⑷方便
由于汽车运输具有适应性强、机动灵活、快速运达等特点,使得货物承运既可以在固定的站场、港口、码头装卸,又可以在街头巷尾、农贸市场、乡镇村庄等处就地装卸,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因而在很多情况下比其他运输方式更为方便,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
⑸经济
从各种运输方式的始建投资效果看,道路修建比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投资少,周期较短;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送效果看,由于公路网密度大,加上道路运输适应性强,机动灵活,对汽车货运选择最佳线路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可以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相应地缩短货物运输距离,降低商品周转费用,加速资金流动,增加货物流动的时间价值,并相应节约了运力和能源,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目前道路货物运输的形式主要有:
(1)集装箱汽车运输:是指采用汽车承运装货集装箱或空箱的过程。主要运输形式有: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集装箱的集疏运输或门到门运输和公路直达集装箱运输。(2)快件和特快件货物运输:是指在规定的距离和时间内将货物运达目的地的,为快件货物运输;应托运人要求,采取即托即运的,为特快件货物运输。(3)专线运输:也称专线物流、货运专线,在国内物流叫的比较多,就是指各物流公司用自己的货车运送货物至他的专线目的地.一般在目的地有自己的分公司.这样货车来回都有货装.开专线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成本,但要建立在货量充足的前提下,不然就会亏本,所以专线公司一般走的时间不确定,货满车走,客户的运输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4)危险品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是特种运输的一种,是指专门组织或技术人员对非常规物品使用特殊车辆进行的运输。一般只有经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审核,并且拥有能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设备,才能有资格进行危险品运输。
(5)冷藏运输:冷藏运输是指将易腐,易变质食品在低温下从一个地方完好地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专门技术。是冷藏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冷藏运输设备来完成。
(6)零担货物运输:零担货物,是指一张货物运单(一批)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的货物(即不够整车运输条件)。是指托运一批次货物数量较少时,装不足或者占用一节货车车皮(或一辆运输汽车)进行运输在经济上不合算,而由运输部门安排和其他托运货物拼装后进行运输。运输部门按托运货物的吨公里数和运价率计费。零担托运规定:为便于配装和保管,每批零担货物不得超过300件,每一件零担货物的体积最小不得小于0.02立方米(一件重量在10千克以上的除外)。
(7)整车整批货物运输:凡一批货物的重量、性质、体积、形状需要以1辆或1辆以上货车装运的,均按整车条件运输。托运人托运同一到站的货物数量不足1车而又不能按零担办理时,要求将同一线路上2个或最多不超过3个到站的货物台装一车时,按整车分卸办理。货车装车或卸车地点不在公共装卸场所,而在相邻的两个车站站界间的铁路沿线时称为途中作业。装车和卸车地点不跨及两个车站或不越过装车地点车站的站界,这种运输称为站界内搬运。整车分卸和途中作业只限按整车托运的货物。
(8)大型、特型笨重货物运输:因货物的体积、重量的要求,需要大型或专用汽车运输的,为大型特型笨重物件运输。大型特型笨重物件具体是指长度在6米及以上;高度在2.7米及以上;宽度在2.5米及以上;单件重量在4吨及以上的运输货物。
(9)出租汽车货物运输:采用装有出租营业标志的小型货运汽车,供货主临时雇用,并按时间、里程和规定费率收取运输费用的,为出租汽车货物运输。
(10)搬家货物运输:个人或单位搬迁提供运输和搬运装卸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的,为搬家货物运输。
(11)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可定义为两者结合.第三方。物流因其所具有的专业化、规模化等优势在分担企业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再造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主流。
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3、目前道路货物运输的组成运营方式主要有:
(1)大中型企业内部下属的汽车运输公司。主要承担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外运、原材料采购等业务。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车辆大多为企业自有车辆,靠挂车辆较少或没有。
(2)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汽车运输公司或车队。其运输车辆一部分为自有,在公司固定资产账上有明确购置时间、金额,所有权为公司,并按有关规定计提折旧,车辆运输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实记入公司成本账;另一部分为靠挂车辆,性质属个体车靠挂,按月向运输公司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收入不计入公司账上,公司不负担任何费用,也不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公司账上只体现其管理费收入。
(3)联合车队。全部由个体车辆靠挂组成,因交通部门有相关规定,个体货物运输车辆必须要靠挂车队,才能核发营运证。这些车辆按月上交车队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车队负责为其办理各种手续,包括开具运输发票。其运输收入、成本、相关责任皆与车队无关。
(4)是货运代理业。是指纳税人自身不参与货物运输,而是向货主统缆一项运输业务,然后直接发包给有运输能力的公司(个人),从中赚取差价。
(5)是物流企业。是指在提供运输劳务的同时,还提供货物仓储、挑选整理等劳务。
二、道路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难点
通过道路货物运输业的行业特点、运输形式、运营方式可以看出,道路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管理难点:
1、存在税务登记管理难。由于道路货物运输具有灵活方便、投资成本小等特点,因此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车辆多,但目前从地税部门接受信息来看办理税务登记的却很少,办理税务登记的主要是从事货物运输需要在地税机关开具发票的车辆,由于车辆的流动性和车辆业主的分散性、隐蔽性,税务机关不可能将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车辆一一进行登记,也造成了税收的流失。
2、存在道路货物运输收入核实难。
对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由于现金交易普遍,除与一些非常正规的大型企业使用企业专用帐户结算价款外,其余小型企业或个人则大量现金交易,导致存在大量收入不开票,除纳税人自行据实申报外,税务机关很难摸清企业的实际应税收入,这也就导致企业申报收入仅限于开票收入和很小一部分不开票收入,也造成了税收的流失。
3、营改增后存在虚开虚抵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难。
营改增后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税收管理一方面是面临增值税专用发票大量虚开的风险,由于营改增后道路货物运输增值税发票税率为11%,企业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企业可以抵扣11%,比原先的7%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由于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多样性和应税收入核实难的存在,导致企业的实际运输业务大而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小,面对利益的诱惑,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就可能发生大量的“有业务虚开”,即将不开票收入转开给需要用票单位,从而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另一方面面临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目前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中由于过路过桥费和其他杂费及罚款所占运营成本比重较大,企业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偏低,主要是油料、车辆维修等,而油料成本仅占运输成本的1/3左右,这样面对较高的税率和偏小的抵扣,企业在利益面前就会想法多抵扣进项,而目前加油站经营中也存在大量个人加油不开票的现象,这就给运输企业取得虚假油料抵扣发票提供了环境,导致加油站出现大量“有货虚开”的发生,从而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
三、道路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管理难点,国税机关要使道路货物运输业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和风险应对:
1、强化税收政策宣传,争取社会多方支持。目前国税机关充分利用“营改增”的契机,强化税收政策宣传,将道路货物运输应该缴纳什么税、如何缴纳等税收知识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到全社会,努力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是我们搞好征管的前提和基础。在向社会做好宣传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多方支持,道路货物运输业虽然改征了增值税,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成未改变,因此仍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国税机关要将改征增值税后遇到的困难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由党委政府牵头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国税部门工作。
2、加强信息交流,摸清税源存量。
抓好税务登记、摸清税源存量,是我们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由于车船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国税部门要想掌握全面的基础信息有一定难度,而交通、公安、农机等部门是运输车辆的主管机关,能详细掌握营运车辆数量、实际吨位、营运状况等真实资料,所以国税部门应主动地和这些部门积极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切实加强信息比对交流,掌握正常运营车辆的真实资料,摸清车辆税源底子,逐户登记建档,加强重点监控,从源头上防止税款流失。
3、综合运用纳税评估方法,堵塞少报收入行为的发生 针对道路货物运输业现金交易多的管理难点,国税机关要充分运用纳税评估方法,采取合理核定收入与查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通过营运能力分析法,就是根据某一纳税人全部车辆核定载质量,考虑实际经营中的影响因素,经过充分调研,测算出该公司所有车辆满负荷营运、正常营运、较差营运情况下的营业收入,然后与公司发票开票额和营业收入比对,从而找出涉税疑点的方法。以及通过油耗测算法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所耗用的燃油数,利用耗油量、里程(公里数)、营运收入之间的关系,测算出与用油数相对应的营运收入,与纳税人帐面收入进行比较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以上多种纳税评估方法判断企业申报收入是否正常,进而堵塞少申报收入行为的发生。
4、核实道路货物运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营运能力和资金结算,减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发生。针对道路货物运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国税机关要通过核实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车辆数量、车辆运营能力,并结合企业货物运输合同、过路过桥费单据等信息判断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正常,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通过银行帐户结算,有效预防企业出现大量虚开货物运输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发生。
5、以油耗测算法评估油料费用是否合理,减少取得虚开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发生。针对道路货物运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主要是油料的问题,为了防止企业通过多取得油料抵扣凭证少纳税款问题的发生,国税机关要对企业抵扣的油料费用进行评估,以油耗测算法结合企业车辆的单位耗油和企业申报营业收入进行匹配,查看企业油耗与收入是否相符,若明显不符则查明是少计收入还是多抵扣油料进项问题,通过管理减少企业虚抵进项税额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