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与成效
四、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坚持以燃煤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治理为重点,强化结构调整、工程治理、执法监督等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大气污染防治
省、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召开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题我县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对全县燃煤锅炉粉料堆场、工业排放企业等开展了污染源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对我省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夯实了责任。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并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宜传、重点督查和联合执法等活动,促进了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二)强化污染治理改善大气环境
1、开展燃煤锅炉整治,改善城市环境。强力推进市区禁煤和锅炉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方案,采取煤改气、煤改水或其他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全面完成市区89台锅炉整治,拆除燃煤锅炉总吨位合计约75.5蒸吨,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5340吨,削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108吨、432吨和217吨,提前两年完成市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
2、控制扬尘油烟污染,强化面源治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督促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封闭施工、工场道路硬化、配备车辆冲洗设备等措施,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削减工业污染。工业排放是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决心,加大关停整治力度。
4、加强机动车管理,有效控制移动源。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区域限行、环保标志管理、禁止不达标车辆注册登记,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2013年,我市共清理达到强制报废标准 的机动车9.07万辆,其中汽车1.39万辆,转入机动车较上年同比下降13.3%。
5、开展生态创建,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坚持一手抓生态创建,一手抓污染治理。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业废气和燃煤污染治理
我省坚持把工业废气和燃煤锅炉污染治理作为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釆取淘汰关停、设备改造和集中拆除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我县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1、对生产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实施关停。
2、加快辖区工业企业的治污设施建设和设备改造。
3、积极推进燃煤锅炉拆作。
(四)坚持分类施治,扎实开展各面源污染整治
根据不同污染源情况,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治理方案,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分批治理的办法,落实治理及监管措施。
1、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尘和道路扬尘污染治理。落实工地围挡、湿法作业等降尘措施,强化渣土运输车辆备案审查和监管,加大城区保洁力度,增加主干道路机械清扫次数。
2、加大对矿产开采和河道采砂的巡查和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降尘治污措施,积极开展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3、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五)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1、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在建设项目管理上,严格执行环境禁止建设项目名录,强化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评审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2、强化政策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风能发电、石材开发、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导矿山企业发展三产服务、农业开发等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3、狠抓节能降耗。强化节能宣传,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替代燃料,加强重点用能企业、高耗能行业节能监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促进污染物排放控制和节能降耗。
4、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矿区生态恢复等生态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县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六)严格行政执法加强监督管理
1、强化执法监管。2010年以来,市政府以化工、造纸企业和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为重点,连续4年部署开展了环保“绿剑行动”,累计立案查处129起,公开挂牌督办31家,发出环境隐患告知函17份,关闭铅酸蓄电池、化工、造纸等企业127家,集中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工业企业的环境违法率由2010年的50%下降至2013年的29.8%,有效维护了区域环境安全。
2、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仅2013年,全市共否决选址不当、高污染、高风险的申报项目20个,设计投资金额超过11亿元,较好地发挥了环评“控制闸”作用。制定出台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严格执行项目审批与项目验收“分离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实施新增大气污染物总量前置审批制度。加大工作执行力度,严格要求建设项目必须制定和落实排污总量平衡替代方案,实现了项目的环评与规划环评联动,使大气污染从项目源头得到控制。
第二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年成效拷问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十拿几稳?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实施行将满一年。
这一年,恰遇全面深化改革启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调整和变化,既为《大气十条》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报记者梳理这些机遇和挑战发现,就像雾霾本身一样,《大气十条》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雾霾”,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其中,有经济层面的,有政治层面的,有法律层面的,有社会层面的,有的涉及体制,有的牵涉利益,有的涉及技术,有的则涉及态度。
拨开这些“雾霾”,我们是否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未来4年,《大气十条》究竟十拿几稳?
(一)经济下行,利好还是利空?
河北省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数据让不少人大跌眼镜。GDP同比增长4.2%,增速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以上。
这一过程恰好伴随大气污染治理的升级,伴随着河北省“6643”工程的强力实施。和人们之前的预期一样,大气污染治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河北钢铁产能压减任务占全国的3/4,减煤任务占京津冀三地总和的六成多。初步测算显示,仅压减钢铁产能一项,将影响工业增加值两个百分点。
类似的影响在别的地区也开始呈现。如何才能既保蓝天不失色,又保发展不失速?如果眼下必须在二者中间有所取舍,我们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同样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大气污染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究竟有多大?这种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整个社会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种影响?地方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这种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会否受到稳增长的影响?如何规避这种影响……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并有加大的可能。这对大气污染治理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值得好好研究。
(二)压力陡增,求快还是求准?
一年来,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陡增,希望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对上对下都好交代,自身也有政绩。
其对环保部门的要求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原来,由于担心影响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或明或暗地要求环保部门配合经济发展。当前,环境质量改善成了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希望环保等部门尽快改善环境质量。
于是我们看到,去年,一些地方甚至提出了“11月底退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十”等现在看来不切实际的目标,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急于求成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地方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这对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其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也符合公众期盼,但如果操之过急,不做可行性分析,不做长远打算,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重压之下,各地能否摆正心态?能否把握好稳准狠的节奏?能否真正按照环境治理的规律办事?直接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政绩观,直接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
(三)新法加严,机遇还是挑战?
出租车司机闯一个红灯,罚款、扣分、停车学习一周,损失加起来半个月收入没了,所以没人敢以身试法。对于违法排污企业,法律也应该体现出这样的威严。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显加大了处罚力度,明年1月1日这部法律即将正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也已经纳入立法规划。所有这些,都为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增加了砝码。
问题在于,法律有了,能不能用?会不会用?敢不敢用? 能不能用,考验相关制度配套的完善程度;敢不敢用,考验环保部门的责任担当;会不会用,考验环保队伍的能力水平。
现在,距离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家知道新法新在哪、锐在哪,让大家明白自身差在哪、弱在哪。
按日计罚如何具体操作?行政扣押能够真正执行?地方保护会否影响执法?这些不仅是环保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立法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地方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
目前可以预见的是,法律更加完善后,大气污染防治会有一个加速的过程,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该在思想上、技术上、能力上做好准备,并有意识地做好相应的政策储备。
(四)协同发展,重利还是重义?
在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迎来了重大机遇。
与经济方面不同行政区域诉求存在明显差异相比,环境保护,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区域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污染是共发症,都想解决,单靠自身又都解决不了。
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是环保的一体化。在这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治理为当前的重中之重,这是机遇。治理大气,牵涉到区域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很多时候要触及到各地的实际利益,这是挑战。
对京津冀来说,经济一体化程度低,发展差异大,产业在区域内转移的空间很大。北京做出外迁企业的决定后,河北省很多地方表现出了很高的承接热情。产业可以转移,但污染不能转移,这是必须把握好的原则。
大气污染,不分区域,边界模糊,理应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打头阵。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牵涉到不同的行政区划,牵涉到利益的调整,事情往往就变得复杂起来。
有消息说,国务院已经成立了高规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并将生态环境治理列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的更大动作由此更加值得期待。
(五)数据打架,信你还是信他?
去年末,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研究机构一项关于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来源的研究引发口水战。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大气污染贡献只占4%的研究结果,明显与公众的常识性判断不符。
事实上,对于PM2.5的来源,所有人都能说上两句,同时几乎所有人又都说不清、说不准,其中也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原因就在于缺乏权威的源解析。
源解析的滞后,直接导致这样几种后果:一是各地容易夸大外来传输污染物的影响,而较少公开谈论自身对相邻地区的影响,导致相邻地区互相指责;
二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容易有意无意地压低自身对污染的“贡献”,机动车主说尾气污染就像“放了个屁”,路边烧烤、渣土运输等从业者也都觉得自身行为对大气污染来说“无所谓”;
三是导致地方政府无法对症下药,有时甚至可能下错药。《大气十条》出台后,各地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但仔细分析起来,这些方案雷同度很高,鲜有本地特色的治污措施,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现在看来,虽然源解析非常复杂,但其步伐到了必须加快的时候。有消息说,权威的源解析研究已经获得了进展,希望这样的研究早些面世。
(六)应急预警,求稳还是求准?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已被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一年来,很多地方出台了重污染预警方案,预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
有的地方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间的配合不足,导致出现“乌龙”预警;有的地方实际污染程度很高,但是预警级别没有提升至应有水平,公众有意见;有的地方原来设臵的预警门槛低了,动不动就得启动预警,最后不得不调高门槛。
除了预警本身,应急措施的执行效果也很难完全达到预期。对于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单靠环保部门一家,根本监督不过来,最后工地该开工的还开工,露天烧烤依然大张旗鼓,限制渣土运输也很难操作。
强制性的预警措施没有得到强制性的执行,这是当前应急预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所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技术性的,有的是政策性的,有的是因为相关部门人手不足,有的是因为相关利益方环境意识不足,有的则因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到位。
在大气污染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对科学预警重要性的认知理应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现在看来,尚有不少短板要补。
(七)数据造假,慧眼还是障眼?
“千里眼”明造,“障眼法”暗行。耗资百亿,监控全国上万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网络,意在为监管者装上“千里眼”,但造假企业瞒天过海易如反掌。
近年来,有关环境数据造假的新闻屡见不鲜,数据造假也一度被业内人戏称为“潜规则”。2013年至今,山东省环保厅共查处破坏或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22家,对其实施了通报、罚款、挂牌督办等处罚。
为逃避环境行政处罚,一些企业从“偷排”转为“偷数字”,开始对在线监测数据动手脚,公然造假。一些企业对排污数据的处理可谓用心良苦,违规调试,让数据“永远达标”。一些烟气排放企业,已经不仅可以在排放源头上作假,甚至可以直接调整监测数据,手段可谓千奇百怪。
今年上半年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结果显示,新疆、湖南、山西的数据传输有效率仅为0.03%、22.66%、44.05%,排名垫底,与排名靠前的河南、北京、贵州等省份90%以上有效率差距甚远。
环境数据造假,不利于环保部门掌握污染物真实排放情况,对环境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应用,以及政府有关决策等均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八)让渡利益,真行还是假行?
雾霾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困惑,成为经济社会的一道坎,同时也是公众健康的一道坎。这道坎,社会要跨,政府要跨,企业要跨,公众自个儿也要跨。
就像不能一边抱怨交通拥堵一边不守交规加剧拥堵一样,我们也不能一边抱怨雾霾却又同时继续增加生成雾霾的源头,这本应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当自身环境利益受到损害时,公众有了站起来维权的自觉,这是一种进步。但坦率地说,这还不够。当自身利益因为环保要做出一些牺牲时,公众也应该有服从大局的自觉。
为了解决雾霾这一公共难题,公共政策有时要作出调整,而这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公众的某些利益,有时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有时需要公众牺牲一些眼前利益。这时,公众治污诚意面临最大程度的考验。
从发达国家应对雾霾的经验来看,一味地将治理责任推到政府头上,甚至一味地指责政府,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次次的雾霾过后,除了扫除留在地上的尘埃,更需扫除存在心中的阴霾,我们普通公众也应该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做了什么。
治理大气污染,理应人人有责。这里的责,是责任不是责难,是担责不是推责。
(九)激励机制,票子还是面子?
去年10月末,辽宁省对空气质量超标的8个城市进行了处罚,罚缴总计5420万元,由省财政厅直接从下级城市财政资金中扣缴。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级财政累计发放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8529万元。青岛等5个市因第二季度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恶化,需向省级财政缴纳生态补偿资金413.5万元。
在激励机制方面,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每月环境质量排名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不涉及经济处罚,也不牵涉行政处理,简单的一个排名,让相关地方政府压力大增。尤其是那些常排在倒数前十的城市,感觉“抬不起头来”。
这些奖惩机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有的也涉及经济处罚,但其最大的功效不在票子,而在面子,在于公开曝光和排名带来的舆论和行政压力。
事实上,《大气十条》本身也设臵了中期和终期考核。但以往的经验提醒我们,如果缺乏月度、季度、考核,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期末突击。上述激励机制弥补了五年计划中期考核和终期考核留下的空档,最大程度地使计划推进进度符合预期。现在看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我们需要设计更多类似的“四两拨千斤”的激励机制,让相关地方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
(十)效果评估,看数还是看天?
今年上半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空气重污染发生的频次、持续的时间和污染的强度均明显降低。据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这得益于《大气十条》相关措施的陆续落实和气象条件利好。
然而,官方监测指标和公众感官指标不一致的现象再次呈现。公众更加注重的是感官指标,是能够切实感受到的治理成果,而不是上了多少项目、关了多少企业。
在公众看来,39℃和39.5℃都是发烧,只是程度不同。污染物浓度下降几个百分点,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诉求不断提升的公众来讲,有点“不解渴”,也很难真正领情。
这就是现实,相关部门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诉求,不会因为环境质量改善了而有所减弱,反而会更加增强。这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必须面对的课题。
不可否认,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不是短短一年能够实现的。但是应该警惕的是,如果经过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规模治理,公众依然感受不到空气质量的明显变化,其对环境治理的信心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结语
“史上最严”的《大气十条》在过去一年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基本符合政策预期的社会效益,其环境效益也开始逐步显现。
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旧有的,有新出现的,有体制性的,有观念性的,有技术性的,或涉部门协调,或涉利益调整,解决起来均需更大的政治智慧和改革魄力。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启程并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更有理由期待,随着《大气十条》的深入实施,天蓝与云白的梦想更加值得憧憬。
第三篇:广州市大气污染分析与防治
广州市大气污染分析与防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市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了,要在现今世界潮流中继续发展,政府跟广大市民要加强环保意识,共同预防与治理广州市大气的污染。本文主要先介绍广州市大气污染的特点、空气污染的来源与空气污染的危害,跟着分析广州大气污染的原因、存在的公众环境问题,接着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然后再提出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想法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 广州市大气 大气污染分析 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市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了,要在现今世界潮流中继续发展,政府跟广大市民要加强环保意识,共同预防与治理广州市大气的污染。广州市的环境保护靠的是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减少对空气污染的排放,使广州的空气变得新鲜些,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特别是即将到来的16届广州亚运会,更加要做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一、广州市空气污染的特点
(1)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高,能见度明显减少。近年来广州市的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逐年显下降的趋势,但是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2)二氧化硫排放量大,污染严重,造成酸雨污染严重。市区氮氧化合物污染严重,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过高。
(3)臭氧浓度较高。虽然还没把臭氧纳入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但是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对广州市民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4)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偏高。
二、广州市空气污染的来源
(1)广州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广、成分复杂、控制难度大。主要来源是煤烟尘、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尘、垃圾焚化业、城市道路交通扬尘等二次污染源。
(2)广州市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由于人们使用空调与煤气燃烧引起的,还有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这类污染源具有分布面广、排放污染物量大和排放高度低等特点,是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厂废气的排放。
(3)广州市的臭氧主要是源于工业废气的排放。
(4)广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是由于市内加油站未进行油气回收工程,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制鞋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
三、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危害
城市空气污染对人类、气候和植物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大气污染与人群的许多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1)、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造成广州市的能见度差,虽然经过几年的整治,颗粒排放逐年减少,但是市区的能见度还是那么差,广州市的灰暗天气都有100多天
(2)、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使人民的皮肤癌的发病率提高,会腐蚀建筑物。
(3)、臭氧会危害人的眼睛、鼻和咽喉,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挥发性有机物腐蚀人的身体,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四、造成广州市大气污染的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广州市广大居民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广州市刚发展的初期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等状况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广州市之前的传统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广州市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还有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广州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五、广州市公众环境问题
一些贴近公众的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例如饮食业油烟污染扰民未彻底解决,建筑工地、道路扬尘仍然可见;机动车冒黑烟问题还未有效控制;灰霾天气,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公众感观。
六、广州市防治取得的成果
广州大气污染的重点源头是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广州实行禁摩,禁摩措施实施以后,大气质量大幅上升,灰霾天数大幅下降。北京有200多万辆机动车,大部分是汽车;上海有140万至150万辆的机动车,也大多是汽车;但是广州的170万辆机动车中110万辆是摩托车,同样公里数、运量,摩托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是汽车的好几倍。
七、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想法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本地区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广州市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3)区域集中供热
积极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4)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八、防治对策
根据以上的综合防治方案,具体提出了以下的防治对策,(1)、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消减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综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广州市应大力继续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督减排,督促脱硫工程建设、重点污染企业的脱硫整改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改造等项目的完成与实施,关掉一批小火电机组,力争完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广州市应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工作,实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核定、统计,确定重点监管企业,实施污染控制,创造一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示范企业,抑制臭氧的生成,减少灰霾天气。还有要加强对水泥行业粉尘污染控制,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2)、加强大气检测, 大众媒体监督
广州市在控制污染源方面, 政府首先应加强检测预报工作, 进行公众舆论监督。城市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一样, 天天预报, 一是唤醒全民对生命之气大气质量的关注, 另一方面, 对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严格遵守《广州市工厂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3)、促使企业进行工艺改造, 加大环保投资
广州市市委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 对那些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 依据环保法规及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 坚决实行关、停、转, 对污染大户要强制执行环保处理措施, 促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级别的排放标准。(4)强化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广州素有“美食天堂”之称,目前有近3万户饮食服务企业,且多数设置在商业繁华区和居民住宅区,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对污染防治带来较大的压力。广州市应在严格执行《广州市污染防治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对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和查处的协作机制,完善饮食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大执法力度,严查无照、超范围、污染严重、影响“民生”的典型饮食服务业户的污染整治。
(5)、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第一治理交通污染源首先要确定城市规模, 控制人口数量,要适当控制一下外地人来广州的流动人口。第二要控制车辆数量,继广州市区禁摩以后,广州市又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例如增设BRT,让市民出行方便,减少汽车的流动量。第三要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革。从目前来看, 推广无铅汽油和推广汽油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具有可行性, 从长远来看, 要开发和生产对大气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车辆, 如太阳、电能车辆等, 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尾气污染问题。
(6)、开展加油站和有关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治理,减轻城市灰霾。
重点对广州各个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控制,对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工作方案,建立示范工程(7)、合理城市工业布局
即使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 其气体排放物仍对大气有一定的污染。所以, 在广州市内对旧城改建和新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 包括主导风向和地理环境。在工业企业选址时, 从大气影响方面考虑, 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 厂址应选在下风向;
二、厂址应选在空气流畅, 利于废气扩散和稀释的地方;
三、与居住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的大小,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防护级别标准执行。(8)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减少空中悬浮颗粒物
加强对广州市内的各类工地,裸土‘道路和物料储运扬尘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地余泥洒漏和粉尘污染。从工地源头管理、道路清扫保洁、散落物料运输管理等三方面着手,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整治扬尘污染的控制机制。(9)、搞好城市绿化
搞好广州市城市绿化是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生物措施。今年暨亚运的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拨款来对广州市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植物杀菌、滞尘、吸收有毒气体、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比例等特性, 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大气质量。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可以起到吸收、吸附空气中的CO2 等污染物,放出O2 ,降解、转化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降温增湿、调节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作用。建议公路建设单位对公路两侧边坡、互通和中央隔离带等地方及时绿化,并选择耐污染且净化效果好的植被,同时加大商业区及生活区的绿化治理。要严格执行车辆的排放标准并限制运载车辆在住宅区运行,加强生活区和商业区的规划建设,加宽商业区的公路,适当缓解交通对空气的污染。
(10)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中去
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动员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广州环境污染防治的行列中来。提倡市民优先考虑乘坐公交与地铁,减少汽车的行动量;鼓励市民参与绿色建设活动,加强广州市的绿色环境;要求公交、出租、货运车辆的司机按期进行保养车辆,确保车辆排放达标;建立完善的举报知道,让群众对广州市内的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技术综合分析
2、亚运期间广州市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浅析
3、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
4、《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概论》
5、《世界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防治》
第四篇: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
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
--北京大钢环境治理技术研究院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任何生物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需要通过呼吸维持生命,停止呼吸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发展,当它对大气产生的影响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大气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以下几点: 1)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 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21 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 ℃,如果温室气体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 ℃~ 3 ℃,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
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距地面20 km ~ 30 km 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3)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有氯、铅、汞、砷的有毒物质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组织中含有有毒物质,其中有些是致癌物质。
4)产生酸雨。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大气污染及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9%的肺癌死亡、5%的心肺疾病死亡和大约1%的呼吸道感染死亡均由细微颗粒物引起。而细微颗粒物仅是众多大气污染物的一种。我国11 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北京卫生部门最新数据显示,北京肺癌发病率自2001至2010年增长56%,空气污染是诱因之一。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 a.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 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c. 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d. 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 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 世纪50 年代~ 60 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b. 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c. 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 “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 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 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通。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d. 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由于我国环境治理中,仅水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余如大气污染治理由于易受天气影响并且会在不同地域间转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较低,这部分市场也较为薄弱。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6)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大排量机动车的使用。目前,我国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迅猛发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加重,因此,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尤为重要。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从生产、使用及报废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并鼓励生产和使用小排量的机动车以及替代汽油燃料,以减少石油的消耗量,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另外,作为司机,停车等人时尽量要熄火,减少污染物排放。
7)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该珍惜它。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学会保护大气不受污染,保护地球环境,以使我们生活的大气永远洁净,天空永远蔚蓝。
我国治理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在环境治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没有与我国污染现状相紧密相连,12年未予修改,许多制度在执行中出现很大问题。例如,环保法中的限期治理制度,2000年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限期治理纳入行政法律责任的范畴,然而在限期治理在决定主体上存在不明确不统一的缺陷,且该项措施由于在制度层面和实际操作上的缺陷和不完善,限期治理制度日益演化成为地方政府替当地污染严重的利税大户逃避环保责任的“保护伞”。
2.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中,也进行了不少推广运用,但技术的商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同时没有相关法规作保障,工厂往往会因成本原因放弃对环保技术的引进运用。这个问题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行业中尤为突出。
3.我国环境污染惩处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尽管我国政府关注着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在2016年实施的新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所作标准只有些许差别,然而我国环境管理力度仍然不够。环境管理主体存在交叉,没有统一管理机制和监督力量。我国现在对违法污染大气环境者惩处依然采取限额罚款,且额度没有根据现实情况发展进行改变,五万十万对于污染企业来说,已经成为违法成本非常低了。
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大气保护的立法现状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制定与修改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1987年9月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上通过,此时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飞速发展阶段,几年间先后颁布了多部环保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做出修改,然而此次修改中,诸如排污许可等众多重要制度的修订意见没有得到采纳,导致这次法律的修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此次修改的失败不仅体现出环境管理体制中利益的冲突,也体现了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所作的权衡。
由于199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影响了我国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进程,加之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大气质量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2000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注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为有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还就5个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执法手段作出了改革。一是禁止超标排放,并规定超标排污违法,应收法律处罚;二是建立了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是改革超标收费制度,实行排污总量收费;四是改革限期治理制度,将其由管理措施变为法律责任;五是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制裁力度。
从2000年第二次修订至今,已经过去12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并没有实现较大改善,许多制度在实践看来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需要,立法在许多层次出现空白,例如大气环境应急管理方案、排污缺陷移动源召回制度等等。重新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似乎以迫在眉睫,然而据人民网报道,实施12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订草案稿2010年1月由环保部报国务院法制办后,后两三年间一直处于“排期”状态,至今未由国务院报送全国人大。归根结底仍是公众健康权益与政府政绩和企业利益的博弈。
(二)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是对环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概称,由相关领域专家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制定而成,本身不属于法的规范,需要由立法确认并由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适用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中国现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1982年颁布实施,1996年修订,并于2000年修改的标准。2012年2月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出了修改:将环境空气功能区第三类并入第二类,即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增设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m)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m)PM10等的浓度限值。
可以看到,备受关注的PM2.5终于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同时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将第三类空气功能区的特定工业区并入第二类,采用二级标准,提高了对特定工业区空气质量要求,值得肯定。深入研究还可发现,由于2000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对于1996年标准中规定的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及日平均未减反增0.04mg/m3,此次修改又将其改回1996年原定标准。而臭氧一级与二级标准中每小时平均值在2000年增加0.04mg/m3后,此次并未进一步改动,同时PM10仍保留150 g/m3不变。可以看出,某些标准相对于1996年仍存在放宽情形。
第五篇:大气污染与防治 课程总结
大气污染与防治 课程总结2
评价废气净化装置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指标和??指标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和??三个基本过程
分析实现燃煤烟气达标排放采取的主要措施或途径,给出选择烟气脱硫技术应综合考虑的主要指标
针对我国雾霾频繁发生的现状,论述选择去除微细颗粒物高效除尘装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燃烧过程中NOx形成的主要机理及影响因素 燃烧中NOx控制及烟气脱硝技术
新建一台300MW火力发电锅炉,燃煤消耗量为20t/h,煤中硫含量为1%,产生的干烟气量为1.65×106m3/h,烟温为130℃。若燃煤中80%的硫转化为SO2,要求排烟中SO2排放限值为100mg/Nm3,试计算脱硫设施进口烟气SO2浓度及其最低脱硫效率。[考点:污染物排放量计算,非标态烟气参数换算为标态烟气参数,净化效率计算等]
某电厂135MW燃煤机组采用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进行脱硫,燃煤烟气量为450000 m3/h(标态、干态),SO2的浓度为2250 mg/m3(标态)。若采用消石灰(Ca(OH)2)作吸收剂,Ca/S为1.8,计算每小时消石灰投加量。[考点: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利用Ca/S计算脱硫剂投加量]
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 m3/h,旋风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25 g/m3,电除尘器排放浓度为55 mg/m3。若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80%,计算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考点:两级净化系统串联运行的总净化效率的计算]
某电厂采用石灰石湿法脱硫,脱硫效率为92%。电厂燃煤含硫量为2%,计算(1)按化学计量比反应,脱除每公斤需要多少公斤的CaCO3?(2)若实际脱硫过程中CaCO3过量15%,每燃煤1吨需要投加多少CaCO3。[考点: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利用Ca/S计算脱硫剂投加量]
某一含尘废气由等质量的dp=6μm和dp=10μm的粒子组成。除尘器A对应的分级除尘效率为70%和85%,B除尘器对应的分级除尘效率为75%和90%。试计算该含尘废气经两台除尘器串联除尘后总效率。[考点:由分级效率计算总效率,两台除尘器串联运行的总效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