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时间:2019-05-13 20: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第一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二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部署,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同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实施精准扶贫等,奋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三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几十个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14年以来,全国一大批高等院校围绕立德树人、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主题,普遍开展了涉及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第二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1日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高校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神聚力深化综合改革,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作出贡献。

刘延东强调,要增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专业结构,防止“同质化”,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确保公平公正。要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发挥高校在国际合作、人文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高校领导班子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敢于担当、积极有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第三篇: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1

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2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了,这次大会主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一年来,改革讯息频频传来,改革举措系统深入:各地陆续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流动的花朵”就地入学考试的.长效机制有望建立;电子学籍系统建立,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将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剑指“减负”顽疾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伟卓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伟卓来自淳朴而闭塞的嫩江县,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仔细浏览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这样的讯息跃然纸上:依法对学校管理体制作了全面规定,明确了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促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规定了学校内部学术权力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明确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第四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我院召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10+1”课题改革新思路汇报会

为全面落实和推动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工作,2月28日上午,我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10+1”课题新思路汇报会。会议由彭文宇院长主持,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庄国贤、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兼学工处处长陈玉池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招生办、图书馆、后勤保卫处负责人就学院2018年评建工作、专业规划与课程、技能竞赛与实训基地建设、信息中心建设、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招生工作、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与英华精神传承、后勤管理与平安校园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建议。学院办公室对《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撰写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

彭院长认真听取了汇报,对“10+1”课题改革思路及方案一一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关乎学院发展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他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推进,责任落实到人;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制定好计划及阶段性重点任务,并逐步深化。

第五篇: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范文模版)

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已经在全国各领域内广泛推进。在教育领域,这种改革集中体现为“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这三方面。作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要通过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调整高等教学办学结构,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的发展大局,并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国家的长期平稳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

关键词:教育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

Huang guang-qiang

(Adult Education College,Wenzhou University,Zhejiang 325000,Wenzhou,China)

Abstract: Supply sid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in all areas of the country.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the reform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serv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se three aspects,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xisting education level and resource supply quality,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expanding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o the educated audience,to provide mor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education choice.As a primary problem of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through reform i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eaching,to adapt to and serve the national reform and adapt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and servi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tudents,to provide high-quality labor force to adapt for the country's long-term st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一、高等教育供?o侧改革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提升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储备了优秀的人才,是提高我国各行各业技术服务水平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已经在全国各领域内广泛推进。在教育领域,这种改革集中体现为“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这三方面,不断提升现有教育水平及资源供给的品质,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扩大教育领域的受众面,给受教育者提供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选择。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每年两会关注的重点。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教育领域的事”。[1]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更加紧密,及时解决教育的各项矛盾势在必行。在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转型要求提出的背景下,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选择及教育形式改革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从供给方看如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广大人们群众,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内涵与亟待破解的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不断满足人们全方位的需求变化,增加人们所需要的有效供给。调整供给结构,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全面提高生产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教育供给侧改革也是如此。首先,一切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引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让其学以致用。其次,高校从提高教学质量供给出发,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社会实践等教育服务内容。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有效劳动力,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精英式人力资源。调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学”的状况为“我要学”,这应该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高校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评价体系的同时,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引导和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内容、受教育的途径等多方面的选择。而依据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所指出的,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学科专业设置未紧跟时代发展,大学生所学专业未贴近企事业单位生产与经营管理的要求。科研水平和成果的市场化延伸不强,科技转变为生产力也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还不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助推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一线教师的教学投入积极性不高,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科研或经济创收上。高校教学经费对学生实践课程投入不足,只停留在教师课堂教学层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高校教学质量意识不够,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教师评价只注重科研成果与经济创收能力,而常规教学则显得较为滞后。因此,为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与供给侧改革,提供高素质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三、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一)以人为本,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

通过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逐步推进高校民主评价和管理。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学生为高校工作的重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已经达成一致的共识。通过民主的评价与管理,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现代教育教学意识,是高校教学质量真正提高的关键之所在。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的普遍推行,每位学生的多元化特点和自主性学习不断增强,使得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代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当前每况愈下的教学效果也促使高校管理?佑胍幌呓逃?工作者反思,只片面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技能基础,已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个性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不能程序化、简单化。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开课前的补习与引导,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结合,让更多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与自信。

(二)优化教学管理体系,理论联系实际

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形势的制度建设与措施改进,其影响是深层的、硬性的,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有着具体的作用。但仅有这些基础性的举措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具体的实践和时间的积淀,还需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支撑。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优秀的校园文化滋养,而最初的校园文化形成也需要正确理念的引导和制度建设的充分保障。从高校功能的定位看,教学文化、科研文化与服务文化都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但也要有所区别和侧重。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应突出日常教学的成果评价,教学目标的量化指标,重视日常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2]。优化教学管理与成果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和师资”,要形成教育改革体制完善,教学研三方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体制改革是优化教学管理与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问题,比如完善高等教育办学的进入机制,把好入口关,建立如一票否决制度、黑名单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教育审核及评优机制等,充分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师资的体制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此外,要积极参与科学调研,要做问题性的调研、指导性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要做科学的分析,探索成果经验共享机制,建立教学研一体的高等教学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创造社会发展新动力。

(三)抓住高校工作重心,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众所周知,高校的主要功能在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方面,教学对人才素质培养而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3]。但近年来,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过度行政化、急功近利心态和片面的政绩观影响,对容易显现成果的科研与服务功能比较重视。因科研与服务可取得可观的经费资助,对教师个人职称、职务和社会知明度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相当程度与范围内,已成为高校评价教师水平的风向标,及教师日常工作的重点,而效果相对滞后的教学则疏于探索。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校的工作应该围绕“培养人才”为中心展开,而不是以科研、服务为中心,将教学和人才培养作为附属品。当前,社会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与课堂45分钟的效果最直接和最强烈,但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和学生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学生对认真教学、课堂交流有共鸣、上课氛围好、尊重学生、案例丰富多采,理论功底扎实和走在专业发展前沿的教师普遍认同。而现阶段高校对教师评价管理的政策引导更注重科研任务或“创收”指标,对擅长教学的教师未能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或者对在教学岗位有所作为的教师转向行政、后勤等管理岗位,大大削弱了高校教学的基本能力。在高等教育依然强势的今天,主动权还掌握在供给方,所以高校教育的教学现状还未被高校与地方政府所重视。高校的发展已严重偏离了最基本的教学功能,这种趋势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4]。

(四)明确改革方向,反思教学改革的成果与失败

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高校更急需明确自身的改革方向,反思改革过程中的成果与失败,以及这些成败经验深层次的原因。在国内外的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成果与经验,有些优良的传统需要我们去继承与完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关的改革和论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已经形成的共识和规范,不能被轻易颠覆和打破。一旦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或认可,一定是符合和适应时代变化的,以及有利于学生更好发展需求的。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改革,最核心目标是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其要求也不仅仅是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还要有适应当前社会的生存能力、自我发展、创新创造潜力、社会服务的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等。高等教育要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从根本上破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5]。

与欧美、日本等国的高校相比较而言,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还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影响,创新改革的花样虽多,但总结反思不足。一些好的教学传统没有保留下来,新的教学体系又未成型,对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盲目崇拜,遇到问题则又全盘否定,其主要原因是对成败缺少科学的分析,没有从我国高校教育的实际出发,缺少形成自身的特点和传统的仪式,以及缺少有效的教学制度保障等。应充分总结分析以往的传统和探索成果,重新认识高校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紧紧围绕学生服务和教学质量开展高校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与改善高校自我迷失的现象。

(五)利用国内外资源,整合培养综合性人才

习近平主席在《关于建立国际命运共同体》中多次提到“国际共同体”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国际间资源配置的优势,达到有效资源充分共享。因此,中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中外教育文化相互沟通的工作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应经济全球化而生,符合我国改革开放一直来的倡导,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产物[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几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已进入到较平稳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新成果。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地方高等院校拥有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发展,从而超越国内重点大学,成为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机遇。这种机遇的把握与实现需要地方高校尽早融入到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去。积极推进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享各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与成果,更好的综合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育模式,灵活培养多层次人才,从而大步迈向高等教学强国之路,实现中国教育国际化跨越式发展。

值得欣慰的是,不少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改革与探索已经积累了局部的、丰富的经验,与教育部的改革思路、社会的需求相一致,并有多方面的吻合,其改革成果必将会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对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明星.2014两会教育改革热点分析[J].中关村,2014(4):87-89.[2]张莉娜,虞海珍,潘学松,梁玉玮.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8(5):76-79.[3]徐永辉.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热点探析[J].教育探索,2009(12):18-19.[4]徐志民.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3(z1):46-46.[5]刘娜,王万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30-31.[6]陈伟峰.MDIS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作者简介:黄光强(1973-),男,汉族,浙江温州人,助理研究员,经济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与经济研究。

下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