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在新常态下推动中国邮政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工作成绩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集团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1.9%。
邮政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总书记考察了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邮政保税物流;李克强总理考察了陕西省镇安县邮政储蓄网点;中央领导还多次对邮政工作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信心。
1、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
大力推进业务转型。初步建立了集团总部板块联动和业务协同工作机制。联动开发了“供应链金融”、“自提网络渠道复用”等总部重点联动项目共29个。
全面推进邮政电子商务化。推行“互联网+邮政业务”模式,用户体验得到改善。电子邮政方面,网上营业厅实现了在线办理报刊订阅、中邮保险、明信片、集邮预订等功能;安全电子邮箱成功实现与电子账单系统的对接。速递物流完善网上下单、手机下单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功能。邮乐网年交易额是上年的4.6倍。电子银行方面,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功能,试点开办了互联网金融小企业信贷业务;建设了2200多个电子银行体验中心,布放了9200台ATM、CRS等金融自助机具;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6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成立了中邮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进军移动支付领域。
积极推动对外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程建设,与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青团中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合作推进服务项目;与江西、浙江、宁夏、陕西、河北和重庆等6个省(区、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集团及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中国)等电商企业加强合作,初步实现了共赢发展。
着力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小包开通了中—哈—俄等4条专线渠道,国际“e邮宝”新开俄罗斯和法国路向,推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开通了美国中邮海外仓、中邮海外购业务。国际寄递业务完成收入同比增长44%。邮储银行发放首笔境外项目贷款,开展了金融租赁跨境担保业务。中邮保险获准开展境外投资业务。
2、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企业组织形式改革取得进展。启动了集团公司、速递物流股份公司与所属省(区、市)公司的“子改分”工作。完成全国地市邮政企业的更名工作。
企业组织架构得到优化。在集团公司总部新成立了战略规划部、市场协同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集团管控和资源共享,突出信息化引领作用;组建了电子商务局、数据中心等单位,加快邮政电子商务发展和大数据应用。开展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省级邮政公司及以下组织架构改革试点工作。
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修订了相关管理办法。更加注重长期激励,鼓励各单位多创效益、多作贡献。
干线运输方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长距离火车运输和中短途汽车运输相结合的干线运输模式。全网运输时效显著提升,重点线路运输时限由96小时降至82小时。
3、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强信息化建设。编制了信息化规划,明确了邮政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国际业务综合信息平台顺利上线,“两包”业务平台订单系统实现与天猫、速卖通等电商平台的对接;金融网点授权集中系统、个人客户营销系统、保险精算管理平台等上线运行。推广上线储蓄系统逻辑集中工程,在国内银行业首次应用开放式系统小型机集群技术建设核心系统,为国家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安全战略作出了积极探索。建成邮政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了网运生产的可视化管控。ERP工程进展顺利,省集中核算平台在山西、辽宁、江苏上线试运行。
加大实物传递网投入力度。对贵阳等中心局进行流水化作业改造;新投产配置自动化工艺设备的速递邮件处理中心。引进全货运飞机,自主航空网已覆盖24个省(区、市)。干线运输新增大吨位汽车。增配PDA、邮政汽车和电动三轮车,发展自提点,布放智能包裹柜,增强了投递服务能力。
推进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明确了平台建设思路、客户发展战略和渠道管控模式。新增便民服务站7.78万个,新建、更新报刊亭1484个。23个省(区、市)邮政公司推广加盟店批销模式;14个省(区、市)邮政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模式,成立合作社750多家。
4、管理效能得到新提高
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大了业务资金集中力度。科学设置区域标杆和全国标杆值,深化了各单位的对标管理。出台了支持西部地区邮政发展的政策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加强人力资源集中管控。加大了人员配置的调整优化力度。完善工效挂钩办法,科学核定新增效益工资,对管理人员实行人工成本单列管理。
集中采购和商务谈判取得实效。加大集团公司和控股公司、省公司两级集中采购管理力度,规范采购工作流程。
合规经营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落实审计署有关整改意见,在全行业开展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严格落实新“八条禁令”,进一步夯实了合规经营基础。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加强资金、邮件、消防、交通、航空和信息网安全管理。对全网消防安全状况和信息网机房基础设施开展专项检查,切实整改各种安全隐患,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5、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扎实有效。认真做好邮政局所空白乡镇的网点补建运营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全国邮政普遍服务网点达到5万余处。在全国开展提升邮政服务质量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邮件全程时限准时率和服务满意度均高于监管部门的考核要求。通过爱心包裹和母亲邮包项目合计募集捐赠额5300万元,提升了中国邮政公益品牌形象。
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品牌彰显。邮储银行高举普惠金融旗帜,开展助农存取款业务;加大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服务力度。中邮保险公司强化县域保险保障服务,被权威机构评为年度最佳社会责任保险公司、最佳诚信保险公司。
邮政商务寄递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两包”业务通过优化作业组织,全程时限明显改善。速递物流采取主动客服模式,实现对地市级以上VIP协议客户全覆盖,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国家邮政局公布行业服务质量报告,EMS的客户满意度居行业领先。“双11”期间,全网强化“两包”和速递物流服务质量管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得到了用户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6、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央督导组的指导下,在第一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规矩准则意识。完善了以改进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四风”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整治,关系员工切身利益和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和中央督导组的肯定。
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实施意见,通过约谈、抽查等方式推动责任落实,加强对执行党的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聚焦“四个着力”开展巡视监督,对信访举报情况进行核查。加强宣传教育,推进源头治理。对各单位对外投资清理工作开展效能监察。
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五好干部”标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力度,成立集团公司党校,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面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聚焦领导人员违规兼职、“裸官”、参加社会化培训等六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开展了人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取得进展。开展大规模分类分级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公开招聘,加大了集团公司和控股公司总部人才引进力度。完善集团总部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工作机制,多方式锻炼培养干部。
推进了和谐企业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全国邮政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初步方案。开展“双先”评选表彰、“寻找最美邮递员”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邮政有20多家单位、近20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加强“职工小家”建设,受益职工达30多万人。成功举办两岸四地邮政乒乓球比赛,丰富了职工文体生活。
新常态下邮政面临的形势
从市场需求看,新常态下社会对一些传统邮政业务的需求逐步减少,但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且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特征。
一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对信函、报刊等邮政传统业务造成冲击;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催生了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给邮政发展寄递类业务、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服务业带来空前机遇。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总体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更趋个性化、便利化、多元化,用户自主选择产品和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议价话语权不断增强,对邮政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加快创新邮政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竞争态势看,新常态下邮政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表现为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手段多样化,竞争趋于白热化。
一是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传统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二是快递物流市场竞争主体不断涌入。社会快递加大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投入,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相互交织,竞争手段多元多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参与竞争。
从宏观环境看,新常态下机遇和挑战同在,压力和动力并存。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邮政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中国邮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务院领导明确提出“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是物流领域的先导产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鼓励邮政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邮储银行在农村金融中发挥作用。国家出台了促进物流业、保险业、证券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国家发改委赋予邮政企业明信片、印刷品及延伸服务定价权;国家邮政局要求“加强国家公文寄递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为邮务类、金融类和寄递类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用好用足有利条件。
从发展方式看,新常态下邮政原有的粗放式增长越来越走不通,亟须向集约式增长转变。
过去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邮政也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我们过去的快速发展更多地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推动的,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我们要更加注重依靠体制机制改革、科技进步、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来驱动发展,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内部情况看,新常态下邮政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但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对我们的发展影响较大。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邮政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拥有良好品牌的现代企业集团。我们的网络优势、功能优势,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邮政的广大干部职工经过实践磨炼,提升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可以说,我们具备应对挑战的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新常态下的发展。一是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行政色彩比较浓,机构多,管理人员多,用工机制不活,激励和约束机制亟待完善。二是板块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影响到集团整体的发展。三是邮政的业务和产品繁多,部分需求已经萎缩的业务和产品占用了较多的企业资源,而需求旺盛的新兴高效业务和产品能力投入不足,未能快速成长为中国邮政新的增长极。四是邮政信息网、实物网还不能完全引领支撑经营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推动邮政发展的重要举措
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邮政工作全局
今后,我们仍要以改革创新统领邮政工作全局,针对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和新挑战,以改革攻坚破除体制机制羁绊,以创新驱动夯实科学发展基础。一要以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为目标,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公司法》等法律体系,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要以适应市场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集团组织架构。三要根据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格局的变化,积极探索省(区、市)邮政公司经营体制改革工作,加快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组织体系。四要进一步完善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邮政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自觉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发展保持邮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一要明确业务发展的重点。要大力发展适合邮政网络资源、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效益高的业务;限制发展占用资源多、经营难度大、企业效益低的业务。二要用互联网思维谋划邮政发展。要深入推进邮政业务电子商务化,加快完善邮政网上营业厅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邮政服务,吸引新生代消费者。要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提升金融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邮乐网平台,并发挥线下渠道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国内电商业务,重点发展农村电商。三要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占用考核等措施,使各单位进一步树立投入讲产出、运营讲效率、经营讲效益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增长,努力提高邮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确立“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
为进一步明晰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使之既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开拓市场,又聚合资源协同发展,集团公司从业务层面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经营发展战略。
“一体”是指以邮政窗口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平台。要依托平台,高举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大旗,创新发展函件、报刊、集邮等邮政标志性业务,重点发展代理金融、代理速递物流等邮政战略业务,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各类外部代理业务,面向社会公众做好综合便民服务。
“两翼”就是金融翼和寄递翼。金融翼是指以银行服务为基础,包括保险、证券、投行、资产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及服务,要推进邮储银行、中邮保险、中邮证券、中邮资产的业务不断创新和协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寄递翼是指中国邮政所经营的各类寄递业务,要整合全网资源,加快能力建设,整合产品体系,提升运营质量,以电子商务寄递发展为契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一体”与“两翼”是紧密相联、相依共生的有机整体。“一体”要为“两翼”提供强力支撑,“两翼”要带动“一体”实现中国邮政的腾飞。“一体两翼”是三大板块相互关系的形象表述,是方向性的、动态的经营发展战略。确立信息化引领的科技兴邮战略
确立信息化引领的科技兴邮战略。一是要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转型发展,改造传统业务,引领业务创新,推动流程优化,辅助科学决策,全面提升邮政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将信息化贯穿到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及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优化作业组织,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统一全网运营标准和管理理念。重点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配置自动化、流水化工艺设备,对处理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面向电商寄递市场的高效处理平台。大力推进终端机具的配备,提供多种方式的客户自助服务手段,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三是要按照“前台模块化、简单化,后台工厂化、标准化”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推进流程优化,简化前台作业环节,强化后台集中处理,实现运营流程标准化、集约化,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防控风险。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能力,强化科学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全力推动中国邮政平稳健康发展。
1、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发展信心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邮政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下捕捉和把握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
2、实施“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
创新发展邮务类业务。要用理性的思维、务实的态度、创新的视角,全面认识邮务类业务发展问题,推动创新发展。一是要从注重产品销售向注重渠道建设转变,加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二是要从以对公消费为主向个人和商务市场转变;三是要从单纯依靠线下优势,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
重点发展金融业务。要按照“产融结合、协同发展”的理念,加强邮政公司、邮储银行、中邮保险、中邮证券、中邮资产的合作,打造邮政金融综合产业链。
加快发展寄递类业务。目前,国际、国内电商寄递业高速发展,市场空间巨大。邮政公司和速递物流公司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对外,抢占市场,加快发展,提升中国邮政在寄递市场的份额。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务。要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集团公司的战略重点。一是要以邮乐网为中国邮政唯一网购平台,“邮掌柜”为中国邮政统一的农村电商品牌,打造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O2O平台。二是要大力推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促进农村地区商品流通。三是要科学布局农村地区的仓储配送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有效解决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加大板块协同发展力度。加快落实板块联动“建制度、推项目、抓落实”的协同工作模式,建立三大板块业务协同、信息沟通和项目联动机制,实现产品服务、营销体系、客户资源共享,着力提升各板块渠道复用效率,推动板块间业务交叉互用,修订完善各板块业务关联交易政策。
3、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完善集团管控体系。要以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和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集团现有的组织架构,健全管控科学、运转高效、权责明晰的集团管控体系。
稳步推进省邮政公司经营组织体系改革。要总结上海、福建等邮政公司的改革试点经验,研究制定省级及以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稳步推进。
4、加快能力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加快邮政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全面推动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实施,完成ERP系统、省集中核算系统等工程建设。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各业务板块信息化规划,抓紧重点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三是要推进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共用,实现集团各板块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四是要加快完善邮政信息化体系,完善信息化工作体制与机制,重点强化业务需求的审核与整合。
加快实物传递网络建设。做好寄递类业务处理能力的规划和建设,整合邮政和速递网络资源,统筹规划航空网和陆运中心布局,明晰功能定位和建设方案。全面实施网运流程再造,重点做好面向电子商务寄递市场的处理场地建设和工艺流水化改造工作。
加快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今年要重点加强农村电商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对网站、移动终端、呼叫中心、自助终端等电子渠道的整合,实现多种服务功能叠加、多渠道业务办理和互动式营销,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二是要通过对接更多的政府、行业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网点、便民站、“三农”服务站、村邮站、报刊亭等各类实体渠道的优势,拓展公共服务项目。三是要通过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实现对用户、渠道、运营、产品、销售的全方位支撑和管理。
5、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构建科学的财务管控体系。以提升发展效益为中心,强化预算管控和财务对标工作,实施利润目标摘档管理,稳步调整利益格局,为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打基础。实施全网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继续推进省级会计集中核算,逐步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加快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坚持效益导向和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对省(区、市)邮政公司、各控股子公司以及直属单位的绩效考核办法。
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完善邮政企业用工管理办法,建立以合同用工为主体、多元化用工方式并存的用工管理体系。加大管理人员精简力度,按层级细化对管理人员人工成本单列管理,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收入增长水平,新增效益工资主要向生产一线员工倾斜。
强化规范经营和金融板块风险管控。严格落实“新八条禁令”和相关行业监管要求,从严惩处低资费、跨界揽收、强行摊派、集邮卖大户等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金融板块全面风险管控机制,落实银监会“一加强、两遏制”要求。不断完善中邮保险风险管控机制,做好偿付能力二代标准实施准备工作。
提高集中采购效率。重点做好集团控股公司、省(区、市)邮政公司和直属单位集中采购管理工作。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力度,开展对金融、速递物流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要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为契机,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制。要突出抓好资金、邮件(机要)、消防、交通、航空、信息网和员工等安全管理工作。尤其要着重做好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抓好金融案件防控工作,杜绝发生重大、特大金融案件;防止禁限寄物品、危险品和非法出版物等通过邮政渠道传播。
6、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持续改进邮政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提升邮政服务质量专项活动。做好邮政局所空白乡镇网点补建开业运营工作和农村乡镇汇兑业务开办工作。确保党报党刊发行时效。努力提升平信寄递质量,缩短普包全程时限。继续做好慈善公益服务,拓宽邮政公益服务领域。
做好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工作。高举普惠金融旗帜,优化调整实体网络布局,创新电子银行产品和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态势。做好送科技下乡和农资、快消品、农产品配送服务。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充实各级视检人员。探索利用信息化对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管控,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抓紧出台邮政服务质量管控办法,建立三大板块服务质量长效管控机制。强化三大板块客户投诉管理,做到投诉处理及时率100%、投诉回访率100%。加大对三大板块执行服务规范的暗查暗访力度,着力解决经营服务中热点和难点问题。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组(党委)要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做分内之事、应尽之责,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以上率下,将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作为有力抓手,推动责任落实。
严明党的纪律。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规章制度的执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强化全网执行力,在落实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方面,不许擅自变通、单独搞一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各单位的办公室或综合部门要做好督办工作。
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党组(党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守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巡视工作,五年内实现对所属单位巡视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靠常抓的韧性抓出习惯来,靠常抓的耐心抓出成效来,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坚决惩治腐败。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选人用人管人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依规依纪管党治党,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继续加大信访举报、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形成强大震慑。
8、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邮政企业
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要求,修订完善邮政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研究制定高管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畅通优秀年轻干部发展通道,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坚持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大力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要加快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完善人才评价选拔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人才测评中心建设,健全人才评审工作组织,搭建人才管理工作平台。加强集团级专业领军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营销能手培养选拔工作,开展邮政业务营销员全国技能竞赛。推进中国邮政企业大学建设,构建涵盖全员全岗的资格认证体系,系统开展分类分级岗位培训。发挥邮政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重点办好中央党校分校班,抓好二级领导副职和后备干部的培训。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确定理念识别系统方案并适时发布,启动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工作。修订完善《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构建和谐邮政企业。要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全国文明单位以及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评选工作。加强新闻宣传和品牌宣传工作,引导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好纪念中国邮政成立12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推进“职工小家”建设,关心员工生产生活,提升员工幸福感。
第二篇:在新常态下展现新
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构建和谐xx努力奋斗 ——在二届三次职工、会员大会的工作报告
xxxxxx(xx年x月xx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党委xxx全委(扩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总结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现在,我代表公司工会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5年,公司工会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主线,认真履职履责,在服务职工群众、推动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引领职工立足本岗建功立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履行职责,坚持“两个维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年来,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工会坚持“两个维护”原则,(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改进工作作风,构建维权平台,提高职工维权意识,促进院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1.在职工会员代表大会上,工会和行政方签订了集体 合同和女工专项集体合同,依法建立了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维护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在重大事项决议、重要制度制定等方面,工会认真执行了企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上,院主要领导进行了述职述廉,对2014年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通报,对2015年“六件实事”进行了公开承诺,同时对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后备领导人员管理办法》选拔推荐后备干部x名。
3.认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一是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工会主席、部门领导、职工代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协商程序,行政方和工会方代表按要约时间进行了平等协商,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低、扩中、限高”,出台xxx年工资调整方案。
4.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年初,工会根据工作需要,出台了《慰问活动实施办法》。日常工作中,工会坚持把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和送技能相结合;将重大节日慰问和重点帮扶相结合,深入开展了扶贫帮困工作。x月,组织人员参加了xx抗震救灾活动。为xx农场的学校、医院、办公楼等设施进行了结构质量鉴定,给xx农场群众捐赠了xx箱方便面和xx件饮用水;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党员、离退休人员等x人次,发放慰问金xx元;在“送清凉”“三节”慰问活动中,主要领导分别慰问了xx工程项目的一线职工,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合计xx元;对职工家庭的丧事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x元;对患病职工及其家属慰问,发放慰问金x元。
5.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依据x、xx工会通知,制定了《“情系职工、维权帮扶”工作方案》,会同xx局成立了“职工维权服务站”;建立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开通了信访接待热线,搭建了职工维权需求平台。现已解决职工诉求x件。
6.结合“三严三实”“四强”专题教育活动,xx “开门搞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与职工座谈,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立行立改、边查边改,使职工群众亲身感触到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三)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工会组织职工参加xx组织的“安康杯”劳动竞赛、“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导师带徒”、“五小”等活动并取得实效。2015年创建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1个,青年突击队x个,巾帼文明示范岗x个.2.申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x个,申请专项经费x万元;向x申报职工创新补助资金x万元的可行性项目正在获批中。
(四)贴近民生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实事 1.对一线员工基本工资调增。2.为全体员工进行体检。
(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增强企业活力。
1.结合单位特点,组织开展了“庆五一迎五四”职工系列文体活动。
2.开展了xx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3.“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开展了“牢记使命维稳戍边▪我是兵团人”活动。
4.按时完成了2015工会经费的上缴任务。2015年,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委员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履行工会职责,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在考核中,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在此我代表公司工会,向支持工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x、xx公司党委、工会各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xx中心工作,履行工会职能,加强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实现全局“十三五”发展目标建功立业。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有项目,哪里就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扩大工会组织和会员覆盖面。
2.以职代会和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组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和谐小康家庭”等创建活动。
(三)为职工群众办理六件实事 1.为职工上调不低于xx的基本工资。2.为全体员工进行体检。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目标已经明确,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公司党总支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在新常态下,展现新作为,为推动gs的长足发展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赵正永
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形势的重重迷雾,面对唱衰中国的种种声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点,体现了对全球大势和经济规律的准确把握。与全国一样,受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等不利影响,陕西省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要完成经济增长10%左右的预期目标,实现完美收官“十二五”、稳步开局“十三五”,让三秦百姓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践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充分认识新常态 把脉危中有机的发展大势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就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在去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书记首次阐述了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三大特点。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从消费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等九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本质特征,精辟剖析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进一步明确了稳速度、转方式、调结构、添动力等工
作重点,为全省上下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既为陕西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又提供了难得机遇,而且机遇大于压力、发展危中有机。结合我省实际客观分析,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全省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去年已降至10%以下。同时,投资增速连年降低,消费拉动乏力,进出口动力尚未形成,稳增长的任务很重。二是结构调整压力。工业特别是能源化工业在经济中比重较大,易受市场影响,第三产业占比仍然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小,房地产市场疲软,全省整体上还属于资源依赖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式发展,结构调整到了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了。三是社会风险压力。市场需求不旺,企业开工不足,就业矛盾凸显,财税增收微弱,民生刚性支出,加之其他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同时经济运行中的地方债务问题、民间借贷资金断链问题仍然会促使矛盾激化。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机遇也是显而易见、可以把握的。一是新常态带来的倒逼机遇。人口结构、要素成本等客观条件变化,必将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过去我们多次喊“狼来了”,这次“狼”真的来了,各类市场主体降成本、调结构、要效益就会成为自觉行动。二是雁行破阵的机遇。现在,各省都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过程,面对经济下行的共同遭遇,谁先破阵谁领先。陕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精神不软、目标不松、应对有序,就能再获得一次持续发展的契机。三是国家大战略的机遇。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为我省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
是我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位优势不断显现,辐射中亚、联通世界的能力将更强,这也会进一步带动全省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无论是压力还是机遇,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头脑清醒、认识到位、主动作为,就完全有可能、有条件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理性看待新常态 不断强化和更新发展理念
知势可为人先,用势方有所成。我们理性看待新常态,关键要把握好三个心态。一要保持平常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的现实体现,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新态势,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同时,受客观条件制约,要想保持过去那种高速度、那种增长模式,既不可能、也做不到、更受不了。因此,必须从现实的浮躁中回归到历史的耐心上,理性认识、客观应对,不大惊小怪、不自乱阵脚,保持定力、稳步发展。二要强化忧患心。经济增长虽然与结构调整相关,但不会主动地带来结构转型升级。和全国相比,我省总体实力较弱,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问题较多,如果没有积极的姿态和应对的措施,就会加重风险。因此,更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凡事从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三要增强自信心。总书记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尤其是陕西的资源、科教、工业、文化等优势,为我们适应新常态打下了良好基础;这几年加快发展的实践,使我们累积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拓展了发展空间。因此,全省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机遇,着力在激发新活力、增强新动力、构建新体系、培育新优势上下功夫,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好地推动发展,关键是要突出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坚定发展意识。总书记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我省实践来看,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陕西的形象要通过发展来塑造,3700多万人民的生活改善要通过发展来满足,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全面进步要通过发展来支撑,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新老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现在转变作风的目的也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紧抓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全部的心思、全部的精力用到抓经济、谋发展上来。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也应随之调整。在我省经济爬坡过坎、结构深刻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兼顾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把质量效益作为优先选项,把持续增长作为根本保障,把生态改善作为追求目标,“蹄疾而步稳”地推动各项工作。
针对今年的预期发展目标,中央确定增速为7%左右,总书记特别强调,7%左右是就全国而言的目标,是各地经济发展的平均值,而不是最低值。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有的
地区可以高一些,有的地区可以低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也是要鼓励的。按照这一要求,我省确定今年全省增速为10%左右,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二是多年来领先全国增速2至3个百分点的发展实际,三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的刚性需求,四是引领社会信心的迫切需要。因此,这是符合陕西实际而且必须为之努力的增速,是必须通过艰辛努力才能实现的。省上也希望各地合理确定增速,“跳起来摘桃子”,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要兼顾全局和重点,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在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兼顾当前和长远,既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做好当前工作,又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理念,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坚持放权和监管并重,加快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持续推进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更高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做到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积极适应新常态 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当前,关键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稳定增长速度。经济的下行压力越大,越需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增长有质量、有速度,做到换挡不失速。我省是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要进一步扩大有效的、清洁的投资规模,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利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再新上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力争使投资增长保持在20%左右。工业占我省的半壁江山,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增长保持在12%左右,我省的稳定增长速度就有保障。要千方百计稳定工业,搞清楚有减有增的领域,不断
夯实稳增长的产业基础。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西咸新区这一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品牌,紧盯世界五百强等大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精准招商引资,“一对一”走出去、请进来、优服务,为全省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越困难,越要在结构调整中找出路,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我省科教优势,以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和西安光电产业园建设等为重点,以国有大企业技术研发力量和中心建设为引领,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培育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努力把全省科教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要以金融保险、物流仓储等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针对消费升级问题,经过过去几轮模仿型排浪式增长,现有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模式拉动增长明显不足,未来的消费热点尚不明朗,但群众仍有许多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当前消费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投资,但我省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另一方面,文化、教育、网络、健康、养老等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去年“双11”全省快递业务同比增长67%、达到3940万件,但出去的只有1100万件。这些都说明,我省消费市场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及时跟进消费转型升级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紧紧围绕生产性和生活性消费两大领域,紧盯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家政服务、养老和健康医疗服务等新兴消费,着力推动电商、网购、快递等融合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
点。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永恒的使命。今年要重点抓紧三方面工作。一个是增加群众收入。去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8%,绝对值同全国拉大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要推动全民创业、大众创业,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让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好低收入群众生活,继续保持全社会收入增长10%以上。一个是完善社保体系。要进一步加快社保体系改革,推进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对低保、医保等各项民生政策的支出标准、保障对象等做一次全面梳理,真正让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保障,实现民生政策的公平、普惠。一个是建好民生项目。特别是城市和农村扶贫工作要有力度、有新举措,对35个重点示范镇、31个文化旅游名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等全省性重点项目,要强化责任、保障资金,不断完善功能配套,确保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去年以来,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空气优良天数大幅提升。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党政同责,持续用劲,坚决打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攻坚战,增加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要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齐心协力整治违法建筑,还青山绿水原貌。要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巩固和扩大河治理成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探索更加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打造山清水秀、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五是扩大对外开放。要以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重点,把建设西咸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既向西拓展又向东延伸,把边缘区位变成核心区位。要充分完善西安大都市功能,努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快打造交通枢纽、物流基地、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要认真筹备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第五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依托欧亚经济论坛筹办首届上合组织成员国商品交易会,举办西安〃泉州“一带一路”起点对话等活动,开展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建设,加快省内企业走出去步伐,推进陕韩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中新工业园落户,切实推动陕西省对外开放战略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主动引领新常态 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对陕西而言,在新常态下主动作为、创新创造就是引领新常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靠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务实苦干。我省这么多年形成的心齐气顺劲足的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维护。现在,中央把作风建设的篱笆扎得紧了一些,把干部管理得严了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有力地发展好经济,但有的同志感到不适应、不自在、不舒服,认为干事越多风险越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比如,有的怕犯错误不为,有的自身不净不为,有的不会干事不为,有的感到前途无望不为,这些都是党的纪律和干部政策所不容的。我们要支持和鼓励那些既能够干净干事、又能够干成事的干部,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去年中央巡视组对我省进行巡视之后,省上本着对干部负责的态
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核查,为此有的同志就心有怨言,这大可不必,因为通过核查,确实查出了一些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我们的干部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组织,坚信我们会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干部,我们也欢迎各方面对干部的监督,但决不允许那种借机造谣、蓄意诬陷、泄私愤的现象存在。
勤政、干净是干部起码的操守、本色的回归,敢于担当是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更当“为官有为”。全省各级干部都要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来自警,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学会在严格约束环境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创业,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的工作业绩。
第四篇: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战略升级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战略升
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11-000-01
摘 要 企业竞争既是人才竞争,也是战略竞争,更是文化竞争。小型企业靠老板,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随着企业的快整发展,企业文化做为软实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被重视,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新常态 企业文化 战略升级
一、经济新常态释义
新常态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常态下GDP增长由配置型增长方式向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由经济结构畸形、产能相对过剩的不对称增长方式,向经济对称稳增长结构转变;由外延数量增长型向内涵质量增长型方式转变;由效率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由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向内需导向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向知识运营转变。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略。
三、企业文化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哈佛商学院的调查结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个企业既需要远大的战略目标、一个漂亮的战略规划,但又需要一个优秀的文化去助推,需要把战略和文化两大因素紧密相连。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
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重要条件
企业战略是在变化的环境下为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是企业经营理论的理性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重要条件。
四、进行企业文化升级的必要性
(一)面临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市场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调整,行业在进行不断的洗牌,企业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进行战略转型,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从外延式增长调整为内涵式增长,通过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内部优化管理等,增强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二)企业战略转型要求企业文化必须升级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的源动力、内动力,能够有效推动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了有效助推企业战略转型,必须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新生进行企业文化升级,使企业文化与战略相匹配,助推企业战略转型升级。
五、如何通过文化升级推动战略转型
企业文化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和引领,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员工价值观,主导战略升级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者,也是战略执行的关键因素。经济新常态下,只有用正确的工作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员工的头脑并根植于基层员工,才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全员统一价值观,从而为企业战略升级提供精神支撑,主导企业战略升级。
(二)通过企业文化传承推动执行能力,促进战略升级
企业战略升级执行不到位,表面是执行力不到位,深层次则是企业文化在传承中遇到变异。如果企业文化在传承中存在问题,发生变异,就会表现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表现对公司战略目标理解不到位,执行力差,根本无法有效执行战略目标。
(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推动战略升级
员工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文化素质是反映一个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优劣的整合指标,企业文化是反映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只有当企业文化与员工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一致的时候,劳动关系才是和谐的。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强有力将其融入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新合力,提升凝聚力,打造一支向上、向善的具有竞争能力、能打胜仗硬仗的员工队伍,为推动战略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六、结束语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就像是这一过程中的企业DNA双螺旋,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同时又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服务,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驶入健康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崔顺贤.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2] 丁元斌.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J].南方论刊,2006.10.[3] 李元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双螺旋结构模型[J].兰州学刊,2009.8.[4] 乔恩.卡曾巴赫.企业文化变革如何落地生根[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3.12.
第五篇:浅析在公安工作新常态下创新社会管理
浅析在公安工作新常态下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习近平主席曾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201I年9月28日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地公安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进一步更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措施。参加公安工作近三十年,就目前新常态下的公安创新社会管理,个人有以下想法和思路: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有突破性的理念;二是必须跟随先进的科技生产力和管理模式;三是要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没有新理念、新突破、没有可操作性、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管理就无从谈起。
就当前公安工作来说,着力破解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实有人口管理等难题,不断提高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势和服务经济建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公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经验积累,谈谈个人在公安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一、以现代化信息科技和管理模式引领警务工作,多措并举,积极创新“打、防、管、控”工作模式。
一是抓实犯罪实时防控平台建设。鉴于当前跨区域流窜作案、智能化作案日益增多的形势。加强犯罪实时控制工作是大势所趋,传统的警务模式已很难适应公安打防工作的需
要。据统计,近三来我县两抢一盗一骗案件占全部刑案的60%以上,其中流窜作案、技术性开锁、金融网络、手机信息诈骗占两抢一盗一骗案件的40%以上,犯罪分子作案后逃离快、隐蔽性强,甚至无需本人到场实施作案。对此,本人在犯罪实控制机制建设方面三点思路:
1、在全国公安机关“天网”建设工程中,要力求整合、信息共享,一是要整合公安内部资源,将已建天网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实施快速查询;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国公安机关范围内共享;三是结合现阶段开展的监控头GPS定位系统,实现该类资源实时定位。当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天网”工程,但受区域限制,各地天网还是各为其阵、各自为战的局面,公安机关在面对跨区域案件时,不得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辗转于各地申请获取,为什么不可以统一天网建设模式,统一信息渠道,互联互通,通过网络建立审批呢?我县于2008年起开始建设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并在2011年初利用“天网工程”建设契机,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覆盖全县(含各乡镇)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共建有20余个高清视频监控卡口和1000余个高清红外视频监控探头,分别分布在毗邻接边路口、重点部位、复杂场所及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路口、农贸市场等,实现全县城乡视频监控探头全覆盖,覆盖率100%。2012年天网工程建成以来,有效发挥了“天眼”的作用,县公安局利用“天网”视频监控系统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25起,占全部破案的26.8%。同时“天网工程”在处臵群体性事件中为及时固定证据、收集信息提供了重要帮助。可见天网对公安机关的作用之大,天网信息共享趋势势在必行。
2、积极动员全社会,建立直连式联网防盗系统。目前,一些地方的联网防盗系统依赖第三方运营商转接报警,公安接处警速度和效率十分低下,处警民警赶赴现场,犯罪分子早已逃之夭夭。为提高科技防控能力,完全可以跳出依赖运营商(如:电信、移动等)承接防盗系统工程建设的传统思维,自筹资金,以城区为试点,在街面所有商铺、重点单位和小区免费推广安装“联网防盗系统”,防盗联网报警装臵直接与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报警平台联网,一旦报警,“联网防盗系统”报警信息直接反映到110报警平台,接警员能根据报警地点迅速指令离报警点最近的巡逻民警前往处警,区别于一般的防盗报警系统,需要第三方转到110,110才发出指令,节省了中间转警环节,提高处警效率,有效遏制可控性案件的发生。
3、结合实际,建立精细化研判指挥、精准打防合成作战平台。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110接警平台、联网防盗监控平台、互联网监控平台、天网系统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也还处于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情报信息不共享,或共享不及时,大大延误了战机。为什么不可以将其整合,形成“五位一体”的合成作战局面。同时,在区域防控方面,可建立“占面结合,包片式巡防”模式,让防控辖区无缝衔接,通过集群系统、可视调度系统与合成作战平台对接,开展实时警务互动,高效打击违法犯罪,预防可控性案件。2012年以来,我县公安机关在城区防控工作中尝试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指挥研判调度中心,依据出城路口和重点复杂场所、路段布局建立治安岗亭,将城区划分为7个巡防区,配备足够警力,通过采取“以岗亭为核心,辐射式包
片式巡防”模式,实现点面防控的无缝对接和精确打击,县城区各类案件发案得到有效控制,打击现行犯罪能力进一步增强。多年来,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数一直居于全州最低,发案数年均在350起左右,未出现大幅上升情况。
二、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联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处置长效机制,防范于未然,确保社会稳定。
随着“工业强县”、“三化”战略的推进实施,因征地拆迁、补偿安臵、安全事故、城市建设、劳资纠纷引发的各类群体性矛盾逐年增加,纠纷性质日趋复杂化。在维护稳定工作中,仅公安的现有警力已不能满足维稳工作的需要,本人始终认为“矛盾纠纷影响稳定、稳定终责仍系于公安”,面对各类矛盾纠纷,公安机关是不能臵身事外的,与其消极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如何处理好日益复杂尖锐的人民内部矛盾,避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和升级,是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关键。
1、主动出击、把握先机、联动处臵、妥善化解。一是牵头推进,协作联调。面对各类群体性矛盾、突发性事件,县公安局要经常性、主动性地组织召开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商讨建立了四部门联合处臵化解群体性、突发性矛盾纠纷协作机制;二是主动挑担,积极化解。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动深入基层协同政府等部门参与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甚至主动挑起“征地拆迁”、“土地纠纷”、“医闹”等矛盾纠纷的谈判调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公安机关同时充当了调处和维稳的“主力军角色“,在各类调处工作中,正确把握政策法律焦点,以保障大多数群众利益为基础,在政府及相关部门与群众之间斡旋,切实维
护国家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2010年以来,我县公安机关积极推动联调联动处臵化解工作,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556起,其中治安纠纷223起,民事纠纷333起,群体性矛盾纠纷65起,调解成功率达98.9%,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处臵化解率达100%。近年来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未引发任何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未惊动省州公安机关出动一兵一卒,树立了该县公安机关的威望,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2、创建全县各单位、各部门联动协作的维稳处臵机制。在当前的反恐防恐和维稳处突工作中,公安警力现有警力已不能满足处臵工作的需要,尝试建立以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组成的维稳应急处臵队伍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明智之举。2013年,我县创建了各单位、各部门联动协作的维稳处臵机制,组建了以政法委牵头、公安为主力军,检、法、司、民兵应急分队、市政执法大队以及各单位、各乡镇为辅的维稳应急处臵队伍共计1200余人,制定预案,明确责任,以“维护治安秩序、法律政策宣传、群众思想工作、矛盾纠纷化解”为主要任务。近年来,岑巩县在处臵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未有一起升级恶化或导致严重后果,及时和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3、建立“边界联防联调协作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与接边县市经常发生因山林、土地权属引发的群体性械斗事件,边界治安形式不容乐观。为共同维护接边地区社会稳定,本人认为应主动加强与周边县市的维稳协作交流,并主要从以下方面建立协作沟通桥梁:一是以政府牵头建立民间互信互助机制,特别是在接边乡镇、村寨组织搭建友好联络平台,如:
组织开展边界地区文艺联欢、宗族寨老联谊、促进两地联姻、婚丧嫁娶事务互助等活动,部分公共经费由两地政府协同保障;二是加强日常协作交流,重点建立党委政府、政法部门之间的互助协作平台,开展经常性地友情走访活动,增进感情交流和工作互信,如:年节相互拜会、重大活动相互协助等。通过以上方式,使政法各部门在侦办跨区域案件、调处边界纠纷等方面思路更加广泛、协作更加便捷、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有力地维护接边地区的社会稳定。
三、整合信息平台,推进社会联动,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创新实有人口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日趋发达,城市人口扩容,实有人口呈现出城乡格局急剧变化、流动人口数量激增、人户分离、特殊人员流动频繁突出等时代特征,人口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与当前公安有限的管理能力和警力配臵极不相符,公安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理念落后、体制不明、机制不全、底数不明、动态不清,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全。
1、打破只注重常住人口管理的意识,建立辖区实有人口登记管理机制。将现有的公安常住人口系统、暂住(流动)人口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派基系统等资源整合,将辖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纳入日常性管理服务。
2、建立实有人口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利用“二维码”
便携式、手机式采集等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方运营商(移动、电信等)与综合管理平台互联,实时传输相关资料和图片,由社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实时采集和更新,随时掌握人员、房屋动态变化,为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提供实时动态数据信息。
3、建立社会采集功能。立足“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想,给单位、社区、居委、村组等基层组织发放单向采集终端,与社区民警录入终端相连,并组织学习培训,通过社会采集后,由社区民警审核录入和变更,进一步扩大实有人口采集能力和范围。
以上是本人对于创新公安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点思路和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