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0: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第一篇: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

行)》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工商局:

现将《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及时报省工商局消保分局。

湖北省工商局

2012年12月27日

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全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等法律和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以下简称“商品质量监测”),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流通领域销售者销售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依法进行处置的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食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等商品监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应当遵循科学公正、程序合法、结论准确、处理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 省工商局统一制定全省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省级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全面管理和指导全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

市州工商部门根据省工商局委托,负责具体实施、管理和指导本辖区范围内的商品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其安排的抽样检验实施方案报经省工商局备案后具体实施,并按要求向省工商局报送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情况。

第五条 监测的抽样检验工作由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委托检验机构进行。承担抽样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单位”)必须具备与检验商品质量相适应的法定资质。

第六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应在年度资金预算中安排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监测经费,不得向被监测商品销售者收取检验费用。

第七条 工商部门依法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时,销售者不得拒绝。销售者应依法如实提供营业执照、被抽样检验商品的进销货相关票据、合格证书等监测需要的证明文件、资料信息。

第二章职责和义务

第八条 工商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一)制定监测计划与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及开展商品质量监测工作;

(二)负责抽样过程中证据固定工作;

(三)负责向销售者送达检验结果;

(四)受理复检申请,确定复检机构,开展复检工作;

(五)负责监测结果的报告与发布;根据相关规定,按程序开展消费提示;

(六)对经监测确定为不合格商品,消费者要求退换货的,负责督促销售者为消费者退换商品;

(七)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不合格商品依法实施查封、扣押等措施并及时组织开展市场清查;对生产者生产不合格商品的行为,及时通报相关执法部门处理;

(八)保守已获悉的销售者的商业秘密;

(九)其他应依法承担的职责与义务。

第九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指导、监督承检单位做好下列工作:

(一)根据监测计划制订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并配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二)解释商品质量监测中采用的标准、方法等技术问题;

(三)抽样检验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销售者名单的保密工作,抽样商品的信息登记及相关表格填写工作;

(四)及时出具内容真实齐全、数据准确、结论明确的检验报告,对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

(五)及时向被抽样检验商品标称生产企业送达商品不合格的检验结果;

(六)及时报送检验情况及分析报告。

第三章监测程序

第十条 省工商局在市州工商局申报的年度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计划基础上,综合制定全省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计划。监测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测的地区、监测的商品品种、承检单位名称及时间安排、经费预算、工作要求等内容。

凡上级工商部门已经抽样检验的同一销售者的同一型号、同一批次质量合格的商品,原则上自抽样之日起6个月内,下级工商部门不得重复进行抽样检验。依据有关规定为应对突发事件开展的抽样检验除外。

第十一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应当要求承检单位提交制订的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审查。

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应当包括被监测的商品品种、抽样地点、样品数量、抽样检验程序、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判定原则、检验结果通知、复检安排、经费预算等内容。

第十二条 抽样检验实施方案确定后,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向承检单位出具下列文书后,承检单位方能进行商品抽样检验工作:

(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委托书》(以下简称《委托书》);

(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

(三)《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单(一式四联)》(以下简称《工作单》)。

第十三条 监测的抽样工作由承检单位和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共同负责,可委托销售者所在地工商部门与承检单位共同实施。

第十四条 抽样工作人员应由工商部门2名以上执法人员和承检单位2名以上抽样人员共同组成。

抽样检验的商品应当在市场上待销商品中抽取。样品基数不符合抽样检验实施方案要求,标有“处理品”、“样品”等字样,或者商品标识信息不完整以及“三无”商品等不予抽取。销售商品存在与抽样检验无关的违法行为,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进行商品抽样检验,应当向销售者送达《通知书》。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应主动向销售者出示执法证件,抽样人员应同时出示有效工作证件或其他证明文件。

第十六条 抽样时,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应当检查与被抽样检验商品相关的票证账簿、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信息,现场制作检查笔录。承检单位抽样人员应按《工作单》所列内容填写被抽样检验商品的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监测所需样品由承检单位抽样人员严格按照抽样检验实施方案规定抽取。

抽取的检验用样品和备份样品应现场封样,并由承检单位抽样人员、工商部门执法人员、销售者三方签字确认。

对不便携带的样品,商请销售者协助寄、送至承检单位。

第十八条 抽样结束,销售者应对现场检查笔录、《工作单》以及相关证据等签字确认。销售者有公章的,应加盖公章。

销售者拒绝签字、盖章或不能签字盖章的,应分别在现场检查笔录和工作单中注明原因。

第十九条 监测所需检验用样品,按销售者进货价格购买。检验为非破坏性检验的,经销售者同意可以由销售者无偿提供。监测所需备份样品由销售者无偿提供。

在复检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经检验合格的,无偿提供的检验用样品和备份样品退回销售者;经检验不合格的,由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监测所需备份样品可以由承检单位带回,也可以封存于销售者处,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封、调换、毁损样品。存放备份样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承检单位应按规定的条件保存。

抽样人员封样时,应当有防拆封措施,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第二十一条 承检单位不得分包检验任务。承检单位对样品实施检验后,应当制作《检验报告》一式五份报送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

经检验被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承检单位应制作《商品质量检验结果送达书(送生产者)》,连同《检验报告》一并以特快专递寄送被监测商品样品标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和检验结果进行送达确认。无法确认生产企业或送达被退回的,应保留特快专递单据并及时将送达情况反馈给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

第二十二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在收到《检验报告》后应当制作《商品质量检验结果送达书(送销售者)》,并在收到检验结果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检验报告》和相关文书送达销售者,由销售者签收,并妥善保存送达回证。

对不合格商品依法采取暂停销售、召回、下架等措施,对有《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情形的商品依法予以查封或扣押。

第二十三条 送达检验结果,应告知销售者或样品标称生产企业,对检验结果如有异议,上述单位自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15日内,可向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逾期未提出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销售者私自拆封、调换、毁损备份样品的,不予复检。

复检申请人提交复检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签署的书面复检申请书;

(二)加盖申请人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被抽样检验商品属于国家实施生产、销售资质许可的,应当提交加盖申请人公章的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四)申请人委托他人办理申请复检的,还应当提交委托书、受托人的工作单位证明文件和受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五)属于商品包装明示采用企业标准的,根据工商部门的要求提供企业标准;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第二十四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收到复检申请后,对需要复检且具备检验条件的,与复检申请人协商确定复检机构,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复检机构。确定复检机构后,在5个工作日内制作《商品质量监测复检通知书》送达复检申请人。复检申请人在收到复检通知书后5个工作日内未办理复检手续的,视为放弃复检。

《商品质量监测复检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一份交复检申请人,一份交承检单位。

第二十五条 复检的样品应当是检验原样品或备份样品。检验为非破坏性检验的,原则上采用检验原样品作为复检样品。

复检结论表明样品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复检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承检单位作出复检结论后,应当制作《检验报告》一式五份报送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复检结论为最终结论。未提出复检的初检结果或者复检结论作为工商部门依法处理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检的《检验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检验报告》和相关文书送达复检申请人。

第四章监测信息利用和处理

第二十八条 按照检验结果及其信息统一管理的原则,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应按有关规定,统一适时报送商品质量监测信息,开展消费提示。销售者所在地其他工商部门、承检单位不得擅自对外公布或者泄露监测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用作商业用途。

第二十九条 受委托具体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应及时将监测工作情况报上一级工商部门。市州工商部门应每季度将本辖区内组织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情况和结果报省工商局。省工商局应综合分析全省商品质量监测情况后,统一在省工商局专用平台发布分析报告,实现监测信息资源共享;可根据需要适时对外发布信息,重大信息应报省政府批准后对外发布。

第三十条经监测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原则上由具体实施监测的工商部门依法处理,也可以责成销售者所在地工商部门依法处理。

销售者和生产者对检验结果无异议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复检申请以及经复检仍然被判定为不合格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经监测判定为不合格并由同一生产者生产的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型号、同一生产日期或同一批次的商品,由省工商局根据被监测商品的具体情况,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市场清查。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销售者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商品质量监测的,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工商人员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接受委托承担抽样检验任务的承检单位出具虚假、错误检验数据和结论及泄露检验结果信息的,工商部门应当通报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承检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由省工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本规范实施前省工商局制定的有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的规定,与本规范不符的,以本规范为准。

第二篇:关于印发《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检监联[1997]153号

颁布日期:19970417实施日期:19970417颁布单位: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直属商检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加强对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流通领域进口商品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送商检检测的样品,商检要及时进行检测,其检测费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优惠。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七日

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流通领域内下属商品:

一、《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以下简称《种类表》)内的进口商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检局)《实施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目录》内的商品;

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

四、国家商检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级商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公布的进口商品抽查目录内的商品。

第三条、商检局是进口商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进口商品国内经营活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商检局依照商检法,对逃避法定检验和逃避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的经营者进行查处;对法定检验以外的进口商品和消费者反映有质量问题的进口商品进行抽查检验;对假冒伪造商检证单、检验结果、商检标志的行为进行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假冒进口商品、非法进口商品进行查处。

第四条 监督检查的内容

1、国家规定实施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是否取得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商检安全认证标志(以下简称CCIB安全标志);

2、《种类表》内进口商品是否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

3、进口商品使用的标识及标签是否符合我国的规定;

4、是否为假冒进口商品、非法进口商品;

5、其它法律法规规定需由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查的进口商品是否符合我国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销售进口商品的单位或其仓库现场进行监

督检查并抽取样品送当地商检局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对商品的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进行检测。

第六条 经营销售单位不得进口、销售、转卖需经而未经国家商检局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CCIB安全标志的商品和《种类表》内未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的商品。

第七条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一、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商检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1、销售的进口商品需经而未经国家商检局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CCIB安全标志的;2、销售《种类表》内的进口商品未取得商检局检验合格证明的;

3、不如实向指定的检验机构报验,骗取检验单证的;

4、销售经检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进口商品;

5、伪造、变造、盗用商检机构的证单、印章、标志、封识、认证标志或检验标志的。

二、经销单位销售假冒进口商品和非法进口商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三、对违法经销的商品需要封存的,由当地商检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责封存或联合封存。

第八条 对违法经销商品的处理

对违反第七条规定的单位除按规定处罚外,对下列商品由商检局进行处理:

1、属未获得国家商检局安全质量许可并加贴CCIB安全标志的商品,由商检局抽取样品交至指定的检验机构,按照我国有关强制性安全标准检测,测试合格的按规定加贴商检绿色验讫标志,方可销售。

2、属无商检合格证明的商品,需由经销单位到商检局报验,经检验合格获得合格证明后方允许销售。

3、进口商品经检验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必须在商检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或者使用;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由商检机构责令收货人退货或者销毁。

第九条 经销单位销售的假冒进口商品造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理。

第十条 有关样品的测试、检验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商检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2012年8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印发《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现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订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监测工作相关文书表格参考式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定”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以下简称监测),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流通领域销售者销售的商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依法进行处置的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

食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质量监管另有规定的商品,从其规定。

第三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和指导本辖区 —1—

范围内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

第四条监测的检验工作应当委托依法设立、具备与检验商品质量相适应的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单位)进行。

第五条 监测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当地财政解决,并按照财审规定列支。

第六条 监测工作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商品质量判定。商品包装明示采用企业标准或者做出质量承诺的,可以依据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承诺进行商品质量判定。商品包装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或者做出的质量承诺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商品质量判定依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状况,确定监测重点,制订监测工作计划。监测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测的工作安排、监测的商品种类、商品抽样的地区、检验机构名称、监测信息分析以及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内容。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监测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测工作,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实施监测工作。

第九条 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监测工作计划制订抽样检验实施方案。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商品品种、抽样地点、样品数量、抽样检验程序、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判定原则、检验结果通知、复检安排、费用预算等内容。

第十条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检查与被监测商品相关的票证账簿、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并对相关信息记录在案,由销售者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监测工作所需样品由承检单位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执

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现场抽取。

抽取的检验用样品和备份样品应当场封样,并由承检单位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销售者三方签字确认。

备份样品经承检单位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和销售者三方认可后封存。销售者不得私自拆封、调换、毁损代为保管的备份样品。第十二条监测工作所需检验用样品,按销售者进货价格购买。检验不进行破坏性测试且对样品质量不造成实质影响的,经销售者同意,检验用样品可以由销售者无偿提供。

监测所需备份样品由销售者无偿提供。

无偿提供的样品,检验符合要求的,退还销售者;检验不合格的,由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地方性法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样品抽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要求承检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监督抽样检验程序、检验工作规范和抽样检验实施方案开展检验工作,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检验项目,不得擅自修改判定原则。未经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承检单位不得将检验工作转包或者分包他人。

承检单位应当及时将检验结果报送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验不合格的,应当同时书面通知样品标称的生产者,并要求其进行送达确认。

承检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应当格式规范、内容齐全、结论明确,并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承检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监测工作相关保密规定。

第十四条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销售者,并对不合格商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五条销售者或者样品标称生产者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结果文书之日起15日内,向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

逾期未提出书面复检申请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

销售者私自拆封、调换或者毁损备份样品的,不予复检。

第十六条实施监测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复检申请后,应当与销售者或者样品标称的生产者协商确定复检机构,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复检机构。复检机构确定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复检申请人。

第十七条复检应当对原样品或者备份样品进行检验。承担复检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将复检结果报送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复检结论为最终结论。

实施监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检结论后5个工作日内将复检结论通知复检申请人。

复检结论表明样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复检结论表明样品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复检申请人承担。

第十八条对经依法监测确定为不合格的商品,应当督促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消费者要求退货的,应当督促销售者为消费者退换商品。

第十九条实施监测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依法监测确定为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违法经营行为,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及生产者生产不合格商品的违法经营行为,应当及时通报有关执法部门处理。第二十条实施监测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现的商品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商品质量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源头治理和行业规范。

第二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验结果及其信息的管理,并制定具体办法,建立健全审核批准、分析报告、应急处置的工作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公布或者泄露监测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用作商业用途。

第二十二条实施监测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监测情况,根据相关规定,按程序开展消费提示。

第二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送监测工作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条实施监测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存监测相关的检测结果、送达凭证等文书档案资料。文书档案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二十五条承检单位出具虚假、错误检验数据和结论及泄露检验结果信息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报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承检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具体办法。

附件: 监测工作相关文书表格参考式样(略)

文书目录

1.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委托书;

2.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单(一式四联);

3.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通知书;

4.商品质量检验结果送达书(送销售者);

5.商品质量检验结果送达书(送生产者);

6.复检机构确定通知书;

7.复检结论通知书。

表格目录

第四篇:工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及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模版)

____年以来,我局全力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实施了以市场主体准入、重点商品准入、商品质量监测、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全过程监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特别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开展,对摸清市场商品质量状况,促进商品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流通领域商品质

量监测的基本情况

(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定向监测工作

____年第四季度至____年第四季度,全市工商系统共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__次,抽样样品___组,经检测不合格___组,合格___组。其中:_、食品类___组,合格___组,不合格___组,合格率为__ %。_、农资类___组,合格___组,不合格 __组,合格率__%。_、建筑装璜材料类__组,合格__组,不合格__组,合格率__ %。_、烟花炮竹类__组,合格_组,不合格_组,合格率__%。_、电器类__组,合格_组,不合格__组,合格率__%。_、其它类__组,合格_组,不合格_组,合格率__%。

(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

____年_月份以来,全市开展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初筛食品___组,初筛不合格食品__组,送法定检测机构进一步检验不合格食品_组,查办案件_件,罚没款_.__万元。

从抽样检验结果看,全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总体状况是好的,商品主要性能指标、强制性指标合格率较高,对人身健康与生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不多,但低档商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形势不容乐观。

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分析,商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从检验结果看,食品类商品中,有多组食品菌落总数超标。电线、电缆类商品中,绝缘厚度、绝缘老化前抗强度、接地线芯电阻、主线芯电阻等指标不合格的占多组。这些指标不合格,无疑给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与生产安全带来隐患。

(二)企业明示标准不合格。在不合格商品中,商品主要成份指标不合格的少,微量元素指标不合格的多。如食品类商品中,干燥失重、脂肪等不合格占多,白酒类商品中总酸、总脂不合格占多等。

(三)主流品牌合格率高,小品牌合格率低。从产品生产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率明显高于小厂产品,主流品牌合格率高于小品牌产品。如白酒类商品中,古井、口子、沱牌、高炉等市场主要品牌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四)主材合格率高,附村合格率低。在建材类商品监测中,大号钢材、铝型材、塑钢等合格率高,但__mm以下小材、铝材附件等合格率低,还有少数经销商公开承认铝材附件不需要检测,百分之百不合格。

三、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式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据市工商局统计,全市____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__人以下小作坊,部分地区比例更高。这些分散经营的小作坊式的企业,设备落后,生产条件差,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产品质量很难保证。我们××市此类小作坊也有很多,这些小作坊的存在,无疑给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二)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检验机构作用难发挥。据了解,我国目前单就食品而言,国家标准就有____项,企业食品标准____项,进口行业标准___项。这些标准大多数是____年以前制定的,还有许多新产品没有纳入其中,仅以白酒为例,在抽样送检的__组白酒中,标注企业标准的就有__多种。这些标准,有高有低,五花八门,不少小企业标准定得很低,但只要经过了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就是有效地,加上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检验机构,缺少检验手段,完全依赖中介检验机构代检,而中介检验机构多半没有独立,挂靠在质检部门,只要收取了代检费,代检也就成了走程序,一个企业一年只抽几组样品,检一下也就了事,合格证就这样打上去了。

(三)管理部门交叉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专项整治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到位、执法处罚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部门配合不到位、执法素质不到位。

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难点

(一)质量鉴别难。目前主要采取送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检测认定的方法,由于流通领域商品量多面广,加上人力、费用、协调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不可能将每一种商品都送检,多数情况下仍然沿用看、闻、尝、摸、比等陈旧方法,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即便有组织的定向监测,也是有次数的,往往出现抽检一种,转移数种,处罚一家,隐匿

数家的情况。

(二)国家未制定出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具体标准。我们现在流通领域开展的监督抽查都是执行产品出厂检验的一些标准,而这些标准都是针对生产企业而言的,因而,在抽样总体的确定上存在差异很大,导致检验结果出来后,因抽样商品缺乏代表性,被监测人表示质疑,难以实施处罚。

(三)检测费用高。《产品质量法》

中明确规定,不准向被检测人收取检验费用,由于市拨专项监测经费有限,导致目前仍沿袭传统的方式,即:合格的收费,不合格的由经销商支付检测费,普遍反映费用较高,实际上此乃违规收费。此外,检测所需用的样品如若是破坏性检测,按规定应向被检测人购买,实际上都是被检测人无偿提供。这一切如不能得到相应改善,都将为今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造成难度。

(四)对涉嫌质量问题的商品存在扣押难、封存难。通过法定的定量检测,需要两周以上或更多的时间,对没有检验鉴定结论的商品只能作为涉嫌物品,如实施扣押、封存等手段,将会给工商部门监管执法带来很大风险,如果不实行及时扣押、封存手段,却又给违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以逃避法律责任。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加之检验时间过长,难免影响对违法经营活动的及时查处。

五、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思路与对策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是工商行政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确保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到位,要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必须更新观念,改革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商品检测、巡查、维权、舆论监督等新型监管机制。

_、有自己的(工商)检测手段。充分发挥已配备的食品快速检测箱、检测车的作用,对可疑商品先进行预检,预检不合格以后,再送到法定检验机构,同时可以对涉嫌的同类商品进行责令暂停销售、封存等措施,既能减少风险,加强针对性又能更好地起到震慑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尽可能做到随送随检,缩短时间,减少费用。

_、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结合,确保监管到位。首先,在巡查中抓好重点商品的抽查。一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商品;二是相关部门经常查到有问题的商品;三是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的商品;四是危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

_、举报维权并举,加大查处力度。借助“_____”申诉举报、加强各部门联系,互通信息、与企业联合等力量,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分子。

_、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正、反典型,利用商品公告栏、电视、广播等及时披露检测商品名单及其生产商、经销商,报道查处情况,发布消费警示,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以切实维护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安全。

第五篇: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市场主体住所 (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湖北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根据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4〕16号)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遵循既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湖北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

第四条 市场主体住所是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其基本功能是公示市场主体的法律文件送达地以及确定市场主体的司法和行政管辖地。

市场主体经营场所是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在地。

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可以是同一地点的场所,也可以是不在同一地点的场所。

市场主体登记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应当是固定场所。

市场主体只能登记一处住所,可以登记多处经营场所。

第五条 住所是各类市场主体法定登记事项,经营场所是特定市场主体(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各类企业分支机构)法定登记事项。

市场主体应依法依规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或变更登记。申请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应当具体到门牌、楼牌、单元牌、户牌等。

第六条 下列场所市场主体可用作住所或经营场所:

(一)已取得合法产权证的商用房产(包括商厦、商铺、市场、厂房、车间及其他商业建筑物等)。

(二)县及县以上各类功能开发区内修建的生产经营性场所;

(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出租给他人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

(四)城乡居(村)民住房;

(五)暂未取得产权证明的非违法建筑房屋;

(六)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认为可以用于生产经营的其他场所。

第七条 下列场所市场主体不得用于住所或经营场所:

(一)非法建筑房屋;

(二)被鉴定确定为危险建筑房屋;

(三)被依法征收即将实施拆除的房屋;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用于住所(经营场所)的其他建筑。

第八条 市场主体申请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应当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并对所提交各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依规对申请材料实行形式审查。

第九条 市场主体相应提交下列合法使用证明材料,即可办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

(一)使用自有房产的,提交房产证复印件。

(二)租(借)用他人房产的,提交租赁协议(无偿使用证明)及出租(借)人房产证复印件。

(三)因故不能提交房产证复印件的,可由当地房屋管理部门、当地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各类功能开发区管委会、村(居)委会等组织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作为权属证明;使用暂未取得房产证的商品房的,还可用购房合同及房屋销售许可证复印件作为权属证明。

(四)租赁商场、宾馆、酒店、市场等企业法人所属房屋(摊位)的,可按本条第(二)项提交材料,也可只提交租赁协议和出租方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租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房屋的,可按本条第(二)项提交材料,也可只提交盖有出租方单位公章的租赁协议复印件。

(六)租赁部队房地产的,按有关规定提交军队、武警部队出具的房地产租赁许可证。

第十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在住所(经营场所)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应当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再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从事涉及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目经营的,市场主体申请登记的经营场所,应与相关许可证记载的经营场所地址一致。

第十一条 城乡居(村)民住宅可以用作从事“安全、环保、不扰民”行业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安全、环保、不扰民”行业具体适用,应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物权等法律法规规定。

使用自有住宅或租赁他人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应补充提交居(村)委会、业主委员会或利害关系人出具的同意使用的书面意见。

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市、州、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试行提交住宅产权证、租赁协议、投资人共同承诺书即可登记的简便登记制度。

第十二条 企业在住所所属同一县(市、区)行政区划内增设不需要前置许可的经营场所,可办理分支机构登记,也可直接向登记机关办理经营场所备案。登记机关对备案的经营场所,核发经营场所备案通知书,企业应将备案通知书放置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企业增设的经营场所应按分支机构的有关规定申请登记。

第十三条 凡能有效划分区间的同一地址,可以登记为多家市场主体的住所或经营场所。

有投资关系的市场主体可以登记使用同一住所。

国家对特定行业市场主体住所或经营场所有明确限制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县以上有关部门可依法要求市场主体调整住所(经营场所)。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助办理的,有关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理由和依据。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将市场主体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信息,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对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与市场主体取得联系的,应按有关规定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行公示和管理。

第十六条 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依据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投诉、举报、抽查等,及时依法处理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性质等从事经营活动,违反规划、土地、房屋等有关管理规定的,由国土、规划、住建、房屋管理、公安、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由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

第十七条 市、州、县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具体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工商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