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确保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全国学籍系统)顺利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系统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部级用户访问部署在教育部的全国学籍系统,省、地市、区县和学校四级用户访问部署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应学籍系统。
第五条 各省(区、市)原则上使用全国学籍系统。个别自建学籍系统运行较为成熟稳定且满足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要求的省(区、市),经教育部审核同意后,可在过渡期内继续使用自建系统,但须尽快实现与全国学籍系统的对接,确保数据适时交换,满足国家学籍系统的数据需求。跨省转学审批流程须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完成。
第六条 在全国学籍系统中为每名学生建立全国唯
一、终身使用的学籍号,并以学籍号为基础形成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的终身电子学籍档案。
第七条 统一推行全国学生教育卡,逐步为建立电子学籍的学生配发学生教育卡,记录学生相关信息,实现学生身份识别、1 考勤、转学、就餐等业务管理,以及交通、金融等服务。教育卡号为学生学籍号。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全省电子学籍管理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完成全国学籍系统部署,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九条 省、地市、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本级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本级全国学籍系统的业务责任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学籍管理员;组织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建设应用培训;统筹安排辖区内学生学籍信息首次采集、审核和问题学籍处理;开展系统应用与运行维护;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各地和学校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各级学籍管理员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以下业务管理工作:
1.配置对本级学籍管理有总体影响的业务功能,包括班额、关键数据定义、转学发起方和异动类型等;
2.审核辖区内学校的学生学籍、学生异动申请、关键信息变更、问题学籍处理、招生入学和高中学生毕业;
3.处理辖区内学籍仲裁等待办业务; 4.发布公告和通知;
5.根据全国学籍系统提供的报表,完成相关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学生数据;
6.通过全国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应用咨询服务。
第十条 学校根据电子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负责学校所有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
(一)学校校长是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学生学籍工作的校领导负责组织学籍管理员、班主任、学生及家长完成电子学籍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更新,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应用,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以下业务管理工作:
1.审核学生学籍; 2.审核关键信息变更;
3.审核学籍校内变动、转学、其他异动等; 4.查看、统计各种学生数据。
(二)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校校长、分管学生学籍校领导的管理和指导下,承担全国学籍系统应用和电子学籍管理工作,指导班主任完成相应电子学籍管理,并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以下业务管理工作:
1.录入在校学生、小学一年级新生、来华归国学生的电子学籍信息;
2.确认、核实本校学生学籍信息,在校领导审核学生学籍后上报给学籍主管部门;
3.承担学籍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籍信息维护、关键信息变更、校内学籍变动、转学和其他学籍异动;
4.实施学生毕业、结业信息处理; 5.按招生计划完成本校招生后的学生学籍信息处理; 6.通过全国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开展全国学籍系统应用咨询服务。
(三)班主任工作职责
1.组织采集并核实本班级学生信息;
2.沟通联系家长(监护人),确保学生信息真实、准确; 3.更新维护本班级学生学籍信息。第十一条 家长(监护人)职责。
1.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完成学生信息采集;
2.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纸质信息须经家长(监护人)签字确认;
3.学籍信息存在问题的学生,家长(监护人)应当提供问题学籍相关证明,配合学校及时处理问题学籍;
4.学生因转学或其他原因离开原来学校的,家长(监护人)应当告知学校,提出转学等异动申请,并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 电子学籍建立
第十二条 电子学籍建立包括首次建立电子学籍、小学一年级新生建立电子学籍、来华归国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第十三条 首次建立电子学籍。系统上线初始化数据时,通过在校生注册功能,为纳入学籍管理范围的所有学生首次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学籍信息入库后,经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审核通过,上报到教育部。教育部通过公安部身份认证服务系统进 4 行学生身份验证,验证无误的学生再在全国学生数据库中进行学籍查重。对通过身份验证且无重复学籍的学生分配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对存在身份验证错误和重复学籍的学生,将相关信息退回当地进行问题学籍处理。在校生注册完成时间由各省学籍信息采集方案确定。
第十四条 小学一年级新生建立电子学籍。每年通过新生注册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建立电子学籍(学前教育阶段已建立电子学籍的学生直接调取学籍档案),学籍信息校验、查重、问题学籍处理流程与方式同在校生建立电子学籍。在每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小学一年级新生电子学籍建立工作。
第十五条 来华归国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检查全国学籍系统中是否存在该学生的电子学籍,如无则新建电子学籍,处理流程和方式同在校生注册。来华归国学生注册时间可灵活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及时解决问题学籍,严格审核,确保学生信息真实和准确。问题学籍分为身份证错误、身份证重复和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重复三种情况。学校可采取的处理方式分为删除、佐证和变更,两方及两方以上的佐证都审核通过时,进入仲裁处理。佐证和变更时,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章 学籍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学籍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籍信息维护、关键信息变更、校内学籍变动、转学、其他学籍异动等。
第十八条 学籍信息维护。
(一)学生日常管理中,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非关键信息、学生家庭成员及监护人信息、学生简历、奖励、惩处和学生照片等,由学校直接进行修改维护,确保学生信息更新及时、准确。
(二)学生照片包含每个教育阶段入学时和毕业时的照片,各地可根据管理需要,对学生照片进行更新。
第十九条 关键信息变更。
教育部对学籍关键信息进行定义,各省可在此基础上扩展地方关键信息项。定义为关键信息的学籍信息项,只能由学校发起变更申请,同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领导和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后,数据变更方可生效。系统上线初始化数据期间,因人为错误导致学生电子学籍信息错误或不准确时,关键信息变更不需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 校内学籍变动。
校内学籍变动包括调班、留级和跳级。
调班在学校内同年级进行操作,不需要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审核,调班时不可超过班额限制。
留级、跳级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不能在学籍系统中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留级操作。
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应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籍变动的审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 转学。
(一)提出转学申请。家长(监护人)可在转入学校或转出学校任一方即首办学校填写转学申请表并签字,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首办学校签署意见并盖章,返给学生及家长一份转学申请回执。
(二)转学流程
1.首办学校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发起转学申请,并上传学校盖章后的转学申请表电子稿;
2.首办学校领导审批转学申请;
3.首办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批转学申请; 4.对方学校审批转学申请;
5.对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批转学申请。
家长(监护人)只需在首办学校提交转学申请,无需到其他三方签字盖章,所有转学过程全部通过网络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完成。除首办学校上传学校盖章后的转学申请表电子稿作为转学证明文件外,其他三方无需再上传证明材料。
全国学籍系统不允许通过转学进行变相留级。对转学流程中超过规定时限不进行相应审核操作的,上级学籍主管部门或系统可进行强制干预。
第二十二条 其他学籍异动。
包括休学、复学、恢复入学资格、退学、开除、出境、出境复学、死亡、失踪、辍学和其他离校。家长(监护人)在就读学校提交学籍异动申请,无需到学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所有学籍异动过程全部通过网络在全国学籍系统中完成。第二十三条 休学 复学 恢复入学资格。(一)休学
家长(监护人)向学生所在学校发起休学申请,上传休学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休学期限按1学期和1学年两种情况设置,超过休学期限的需要家长(监护人)提出延长休学时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
(二)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由学校发起复学申请,上传复学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复学学生可根据其实际学力安排就读年级。
(三)恢复入学资格
指学生在退学、开除、失踪、其他离校后,回到学校恢复上学的情况。
学校发起复学申请,有相关证明材料的,需上传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恢复入学资格学生可根据其实际学力,安排就读年级。
第二十四条 退学 开除。
退学、开除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能进行退学或开除学籍处理。第二十五条 出境 出境复学。
学生出境时,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
出境学生回来继续上学,按出境复学异动进行操作。由学校在系统中发起出境复学异动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在网上依次进行审核操作。
第二十六条 死亡 失踪。
死亡要求上传法定的死亡证明,通过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操作。死亡证明一般由医院或公安部门提供。
失踪要求上传法定的失踪证明,通过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操作。失踪证明一般由法院提供。
第二十七条 辍学。
学校须及时在全国学籍系统中登记义务教育教育阶段的疑似辍学或辍学的学生信息,以及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八条 其他离校。
因前面所述异动之外引起学生离开学校的(包括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学生),按其他离校进行异动处理,有相关证明材料的,需上传材料通过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操作。
第二十九条 毕业年级的学生是否允许各类学籍变动,系统提供配置管理功能,由各省结合本地情况进行配置。
第五章 毕业升级与招生入学
第三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和结业,由学校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无需学籍主管部门审核。高中阶段学生毕业和结业,需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并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各省设置相应的毕业结业条件。毕业操作时,学校应登记学生的毕业去向信息,毕业去向暂时不明确的,应待学生升学后,通过系统自动回填。学生毕结业操作完成后,不能再对毕业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第三十一条 学生正常升级由全国学籍系统在后台统一进行,升级时间为每年8月10日24时。各地要确保学生的毕结业操作在每年7月30日之前完成,并做好升级前的数据核查和备份工作。
第三十二条 学籍主管部门根据招生主管部门制订的招生计划,在系统中设置学校的招生人数,学校应在招生计划数内录取学生。
第三十三条 小学升学和初中升学时,由学籍主管部门根据招生主管部门提供的拟录取名单(含学校自主招生拟录取名单),将学生信息对录取学校公开;学校在录取名单范围内进行统一招生,在录取名单外进行自主招生。学籍主管部门应对学校最终录取的学生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报到的学生,向录取学校提供新生档案。
第三十四条 对跨区域招生,由录取学校发起申请,经过录取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和生源地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完成招生过程。
重复招生指一名学生被多所学校录取。线下协商一致的,由非实际录取学校删除该录取记录。线下不能协商一致的,由学校上传证明材料,发起重复招生处理流程,提交学籍主管部门审核。跨区域重复招生的,由共同上一级学籍主管部门仲裁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未获得全国统一学籍号的学生,将不能进行招生处理。
第六章 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六条 全国学籍系统为各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分别建立学籍管理员、学籍主管领导和系统管理员账号,授予不同的业务操作和数据查询权限。系统将把所有的业务操作记入操作日志,以备数据安全责任追查。各级各类用户应当保管好自己的证书和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
第三十七条 逐步推广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电子印章,以确保操作人员身份真实,系统操作和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八条 未经学籍主管部门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查询库中的数据信息,学籍信息仅用于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与教学,严禁用作其他商业用途。
第三十九条 各级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查看和维护辖区范围内的学生学籍信息。区县级、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如需从学籍数据库直接导出学生学籍信息,须向省级学籍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由省级管理员导出。
第七章 应用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第四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托学籍管理业务部门构建全国学籍系统应用体系,明确系统应用责任单位和人员,建立一支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的系统应用队伍,确保每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所学校都有专门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开展应用培训,推动学籍管理与系统应用深度融合,保障学籍信息采集的全面准确与更新及时。
第四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托教育信息中心(目前暂无教育信息中心的,由教育信息化技术部门承担)建立系统建设、运维、应用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人,满足系统建设与应用需求。
第四十二条 教育部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供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学校使用,为全国学籍系统的建设和全面应用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服务。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和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
《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说明书
1、由各班主任上传本班学生信息。上传时请登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http://zxxs.gzsjyt.gov.cn/jsp/public/main.jsp#
2、用户名:XXXXXX;密码:XXXXXX。进行导入。
3、先将所输入的学生信息模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模板检查软件》检查无误后进行导入。如果未经检查或检查有误的无法导入,或导入后很难处理。
4、每个班只能导入一次,否则不能通过查重。
5、其操作步骤如下。
(1)、登入系统后点“学籍管理”。(如下图)
(2)点击“学籍注册”。(如下图)
(3)再点击一次下面的“学籍注册”。(4)点击最右边的“学籍导入”。(如下图)
(5)点击“浏览”选择上传的文件。(如下图)
(6)“业务类别”选择“在校生注册”。然后点“上传”即可。(如下图)
第三篇: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
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13﹞7号)、《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京教基二﹝201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发挥学籍信息在教育管理、服务、决策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确保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安全、规范、高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专门教育学校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市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采用全市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由市教育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第四条 本市中小学校各学段电子学籍总量依据其当年招生计划确定,学籍注册及转学等操作均须在学籍总量内进行。确需变更学籍总量的,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交申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调整。
第二章 学校管理
第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学校关键信息包括学校 代码、学校名称、学校类型、学校属性、学校办别、校区信息等。
第六条 学校关键信息变更及新建、撤销、合并等事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须及时提供相关文件依据,由市级统一操作。
第七条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设置管理岗位和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校长、学籍管理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等。
第八条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按标准名称设置学制、学段、年级及班级信息。学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班级名称原则上使用班级序号,也可自行设置。
第三章 学籍注册
第九条 新生电子学籍信息从各学段招生入学系统获取。学校应当在新学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对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新生进行分班操作。分班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自动进行新生学籍注册,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规则生成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第十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新生入学注册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持有关证明,在新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到学校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延期注册”操作。
第十一条 因故不能按期办理新生入学注册又未办理延期注册手续,义务教育阶段经督促无效的,学校可在学籍 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未办理注册手续”并提交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高中阶段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十二条 到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的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其确定对应的普通中小学校并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为其申请建立“融合教育双学籍”。“融合教育双学籍”不计入普通中小学校学籍总量。
第十三条 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本市户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申请到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的,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标注为“随班就读”。
第十四条 电子学籍信息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格式采集,区县和学校可根据需要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打印并存档。
第四章 考勤记录
第十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具备考勤记录功能,设有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电子化考勤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 在校学生学期注册通过平台中的“学期注册”功能进行,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七条 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的缺勤学生,按旷课处理。旷课达到三个月的,学校可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为“异常原因不在学”。
第五章 学籍变更
第十八条 转学手续须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办理。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功能设置。
第十九条 符合条件申请在本市内转学的,由转入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转学证明材料,依次由转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转出学校、转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电子学籍档案自动转移到转入学校。
第二十条 符合条件申请跨省转学的,参照第十九条规定审核备案后,转入学校还需进行跨省转学调档操作。跨省转学未调档前,转入学校可发起跨省转学撤销申请。
第二十一条
已在本市就读学生户籍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市的,从境外到本市落户的,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户口进京”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变更学生户籍信息。
第二十二条
在境外就读的本市户籍学生转回本市就读的,由接收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境外返京”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新建电子学籍档案。
第二十三条
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从境外转入本市就读的,由接收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外籍、港澳台境外转入”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经区县教育 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新建电子学籍档案。
第二十四条
安排入专门学校(原工读学校)就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由原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对其标注为“入专门学校就读”,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符合条件需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的,原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通过“复学”功能恢复其学籍档案,并提取其在专门学校的过程学籍数据。
第二十五条
根据规定被文艺、体育等有关社会组织选调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由其学籍所在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文体选调”标注,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经学校同意休学的学生,学校须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休学记录,打印休学证明。休学期限不超过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不能办理转学手续。休学期满后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自动做出提示,可选择“复学”或者“延长休学期”,对准予复学的学生,可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按其实际学业水平调整年级,不影响复学年级的学籍总量。
第二十七条
符合退学条件的学生,学校须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退学信息,打印退学申请表和退学通知书,并按规定办理退学手续。
第二十八条
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证件号、国籍、户籍、是否按本市户籍对待等属学籍关键信息,确须变更的,由学校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发起申请并上传有关证 明材料,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予以变更。
第六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考核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应利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供的课程、学业成绩、评语、过程性评价等功能进行学生的考核信息采集。
第三十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升级、留级、跳级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业成绩管理等有关规定执行。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学年变化自动执行升级操作。留级、跳级应在新学年开学时实行,由学校按照规定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相应操作。
第七章 毕业、结业、肄业处理
第三十一条
每学年结束时,学校应在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中核实毕业年级学生电子学籍信息,于7月30日前完成毕业、结业、肄业处理。
完成毕业、结业、肄业处理后,学生的电子学籍信息不能修改。
第三十二条
准予毕业的学生,学校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生成并打印毕业生名册,按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三十三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打印,按规定自动生成统一字号。
第三十四条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经核实后需要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证明的,可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打印。
第八章 运维管理与信息安全
第三十五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撑环境、技术支持、系统安全等由市教育信息技术部门统一负责,并建立平台培训、技术服务等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第三十六条
逐步推行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电子签章,确保系统操作人员身份真实和学籍信息安全。
第三十七条
学籍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教育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市、区县、学校可根据权限和需要开展统计分析、教育决策、学籍核查等应用。
第三十八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市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专学校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某某学校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我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应写信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请假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超过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登记注册后,学校应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进行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招生条件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徇私舞弊者,三个月内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学。
第三条在新生健康复查中,如发现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经指定医疗单位诊断,在短期内可以治愈者,由学校批准,回家疗养,保留入学资格一年。疗养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下学年开学前,经县级以上医院和学校健康复查确已病愈者,应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者和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按规定日期到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未经请假且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二章成绩考核
第五条成绩考核包括学业和操行两个方面。学业方面,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操行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评定。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六条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成绩的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
第七条我校实行学分制,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完成某课程学习任务,经考核成绩合格,即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第八条每学期或每学年考试和考查的课程门数,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执行。考试题目和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
第九条必修课的考试、考查每学期一次,原则上每次集中考试科目不超过六科,只考本学期课程内容。
第九条期评成绩是学生是否升级的直接依据。非艺术学科,期评成绩按平时作业、测验成绩占30%,段考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40%的比例评定学生的期评成绩;艺术学科按学期综合评定办法,有期考的艺术专业的成绩按平时60%,期考40%计算,考查科目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出勤情况评定期评成绩。教育见实习的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综合评定。
第十条有以下行为之一者,该科成绩以零分计,一年内不得申请参加重修考试,考试作弊的,还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1.旷课课时累计超过本门学科开课总课时的五分之一者。
2.在该科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者。
3.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段考或期考者。
第十一条学生操行评定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毕业时进行全面鉴定。
第三章休学与复学
第十二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学校批准,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可准予休学或令其休学,并发给休学证明:
1.因病经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者;
2.根据考勤,一学期请假、缺课超过该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跟原班继续学习有困难者;
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或学校认为必须休学者。
第十三条学生休学,每次以一学年为期限,不得连续两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年,否则按退学处理。第十四条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1.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休养。
2.休学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医疗费自理。
3.学生休学回家,往返路费自理。
第十五条学生因特殊困难等原因须中途停学,但不符合休学条件,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学籍一年。保留学籍期间,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待遇。
第十六条学生休学期满后,应于学年或学期前一个月向学校申请复学,经学校审查批准后,原则上随原专业的下一个年级学习。因病休学的学生,在复学时,必须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证明,并经学校复查能坚持正常学习者,方可复学。
第十七条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复学资格。
第四章转学与转专业
第十八条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转学或转专业:
1.经学校认可,学生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长,转学或转专业更有利于其能力发展和发挥者;
2.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可在其它专业学习者;
3.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学或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4.复学时,原学习的专业无后继班级者。
第十九条学生转学、转专业均应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按下列规定办理:
1.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由学校审核同意,报自治区教育厅主管部门备案;
2.转入其它学校者,须经两校同意,还须由原学校、转入学校和双方学校主管业务部门同意,其相关材料由转入学校所属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抄送转入所在地区的相关部门。
学生转专业、转学的手续,应在每学期开学前办理。
第二十条毕业班学生,不给予转专业、转学。
第五章退学与毕业
第二十一条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后,不再实施留级制度。学生符合相关条件的就升级,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就退学。如果学生在规定的学程内修满了相应的学分,并且符合毕业的其它方面条件者,发给毕业证。具体执行,大专段按《某某学校(大专段)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规定的条件执行,中专段按《某某学校(中专段)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规定的条件执行。
第二十二条学生除了学业成绩原因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经学校批准,可令其退学或准其退学,通知家长或有关单位,并报自治区教育厅主管部门备案:
1.休学次数超过规定者。
2.休学期满后不办理复学手续或虽申请复学但经复查不合格者。
3.经学校动员,因病应休学而不休学,且在一学年内缺课超过该学年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4.经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瘟病、癫痫、麻风等严重疾病及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5.未经请假又无正当理由,开学后二周不报到者。
6.本人自愿要求退学,经说服教育无效者。(按本规定所作的处理,不属于对学生的处分)。第二十三条在办理退学手续时,学校应给退学学生核发退学证明,并根据学习的年限(至少学满一学年并取得相应成绩)发给肄业证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者,不发给退学证明和肄业证书。
第二十四条取消学籍和退学的学生,不得申请复学。
第二十五条退学学生的户口退回原户口所在地或父母所在地。
第二十六条学业年限到期,未按要求修满学分者,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参加重修考试,重修考试成绩全部合格者,换发毕业证书。学程结束时,因操行评定不合格或处分未取消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后经由用人单位或所在地区作出鉴定,达到合格者或可撤销处分者,换发毕业证书。凡学程结束时作结业处理,后又取得毕业证书者,毕业时间自换发毕业证书时算起。
第六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七条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社会工作、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其它单项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有关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第二十八条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处分分为:(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责令退学;(6)开除学籍。
第二十九条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限。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解除其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不改者,可责令退学或开除学籍.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可酌情给予责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1.反对党的基本路线,组织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造成严重后果者;
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者;
3.破坏公私财产,偷窃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造成严重损失或危害者;
4.打架斗殴、行凶、赌博、偷盗等屡教不改者,品行恶劣、道德败坏,造成较严重后果者;
5.违反校纪校规,情节极为严重者;
6.一学期旷课超过60节课;或在学校间,中专段旷课累计超过120节课(旷课一天,按8节课计);大专段,旷课累计超过80节课。
第三十一条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慎重而适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诉、申辩和保留意见。对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
第三十二条对受处分的学生,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的除外,有显著进步的,可以撤销其处分。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应存入学生的档案,撤销处分后,原则上可将有关材料从学生的档案中取出,存入学校的文书档案。
第三十三条对学生作出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须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并报自治区教育厅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勒令退学的学生,可发给学历证明;开除学籍的学生,不发给学历证明。凡被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学生,其户口均迁回入学前户口所在地或父母所在地。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在学籍管理等方面未涉及的有关事项,仍分别按学校有关学籍管理等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解释权归教学科研处。
第五篇: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太和堂镇中心小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行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籍管理坚持实事求是。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我校。
第二章入学与学籍
第四条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入学即注册并取得学籍。
第五条学生学籍编号规定如下:
第1、2位数字为学生入学年份代码,第3—6位数字为我镇代码:2621,第7、8位数字为学校代码(11),第9—11位数字为学生在本校的学籍序号。
第六条学籍号与学生一一对应,一经注册不得变更,不得顶替。学生姓名以户口薄上姓名为准。
第七条学生学籍表按规定填好后,由教导室统一加盖公章,期初收回由教导室保管。
第三章转学
第八条学生转学需本人申请且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按规定程序办理转学手续。
第九条学校原则上不得无理拒收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生源范围内的学生转入,不得阻止有正当转学理由的学生转出。
第十条转学手续教导室办理。
第四章休学与复学
第十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休学,由学生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出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方可休学。
第十一条学生休学期为一年。期满能复学者(传染病患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的治愈证明或可复学证明),办理复学手续。期满不能复学者需办理延续休学手续。
学校应及时了解休学期满未复学而又未办理延续休学手续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情况,防止其辍学。
第五章跳级、退学
第十二条素质特别优良,由本人及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可以跳级。
第六章毕业
第十三条小学毕业证由学校发放,学校应在毕业前造好小学毕业生去向册。
第七章组织机构
组长:王祥友
副组长:曾素素(具体组织实施)
组员:王星火 李再阳 肖友元 王永生 刘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