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时期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这对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抓好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在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上下功夫。社区党组织书记处于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带领党员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对上是千头万绪的工作,对下是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工作形势任务日益艰巨,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高,农村社区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这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其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工作实践证明,一个社区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高、有思路、有能力,就能带好一个社区,就能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健康成长,从提高其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素质能力的实际出发,重点实施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建立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一是要重视日常教育。引进“日学日高”品牌理念,结合街道和社区实际,制定社区干部日常培训计划,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应该掌握的政治理论、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社区工作规范、办事程序和群众工作基本方法、实用技能等基础知识,进行细化分解,规定出每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印发学习材料、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授课、街道党工委书记上党课、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以及“三会一课”等有效形式,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和掌握,达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强化高层次的集中培训。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注重在解放思想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增强致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组织高层次培训,依托党校、高校等主阵地,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集中轮训两遍,其中要安排一次军事化训练。每年选派一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党政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国家或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更新思维。三是突出专题辅导。通过深入开展“主题巡回宣讲”、“科学发展论坛” 和“送培训进社区”等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对社区干部开展政策法规、规划建设、产业调整、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引导社区干部懂政策、明规矩、会办事。四是注重帮带教育。选派部分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党组织副书记,帮助社区党组织书记理清思路,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按照“按需对接,结对帮带”的原则,组织部分班子强、经济发达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跨街道、跨社区结对帮带,帮助那些班子弱、经济欠发达社区党组织书记理思路、教方法,带领社区走出困境,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在提高社区党组织执政能力上求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既是一名党员,又是党在最基层的干部,其中大部分是“农民”身份。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富;不仅要处理好繁杂的社区事务,还要调解好各类纠纷。他们比普通农村党员工作更艰巨、奉献得更多,同时,权利也更大。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不高的问题,其固有的小农思想、宗族意识等时而潜意识地影响着其言行,有章不循、滥用权力、公款吃喝、人情承包等现象时而发生。因此,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监督。既要着眼于党员、干部的实际,遵循从严要求原则,又要贯彻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惩防并举”,关键是做好“防”的文章,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起不想腐败、不敢腐败的屏障,确保不出问题。一是要健全完善社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印章管理,由街道根据社区不同情况,实行街道代管、社区自管、上下监管的印章分类管理办法,达到“既方便群众办事、又规范社区事务”的目标。加强社区经济合同管理,建立社区经济合同分类、分级审签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加强涉及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基础建设等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加强社区财务管理,建立会计委托代理、审计监督和财务公开“三位一体”的社区财务监管体系,突出集体股权监管、增收项目监管和工程建设监管“三项重点”,抓好产权界定、合同签订和财务审批“三个关键环节”,严把集体资源出让关、资产购建关和资金收支关“三个关口”,建立并严格实施街道的社区财务监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区相关部门定期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区财务严格、规范、有序管理。加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严格落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认真研究社区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健全社区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实施社区事务“阳光决策”流程,建立健全“社区重大事项必须经社区“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民主协商议事会、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必须以不同形式让每户居民参与讨论,必须报街道审核批准,必须向党员群众公开公示”的“四会一议一审一公开”模式,确保社区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三是健全完善社区民主公开制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通俗化、公开地点公众化、公开形式多样化、热点问题专项化”。建立社区事务群众质询制度,每月固定1天作为“群众质询日”,对社区有关事务接受群众质询。四是健全完善社区审计制度。采取街道主审、区级抽审的形式,加大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日常、届中、离任审计力度,审计结果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开。重点对社区基建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实行跟踪审计。五是健全完善社区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定期集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公务用车配备标准等制度。建立社区监督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社区党组织书记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侵占、挪用集体财产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六是健全完善社区班子自身建设制度。严格落实社区“两委”班子每周例会、责任分工等工作制度,“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以及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制度,强化社区内部规范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在激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上求突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农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要落实农村党支部书记保障激励机制。这一举措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视,更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强化人文关怀、改善其工作环境,对于稳定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实施目标激励。社区班子及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每届任期初都要围绕社区发展、稳定、民生等实际,制定任期工作目标和每年度工作目标,并与所在街道党工委签订目标责任书,以任期内的目标任务激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区、街两级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社区干部每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两次的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街道考察、日常督查结果以及民意调查结果等,年终综合确定考评等次,直接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资、奖金和创先争优挂钩。二是实施政治激励。参照公务员档案管理的标准,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业绩档案,把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公务员来管理,根据业绩的优劣适时任用和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组成“农村发展智囊团”,定期列席区、街道的有关会议,参与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积极献言建策。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程序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每年评选“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基础上,每三年评选一次“十佳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实施物质激励。在持续推进社区干部工资全额及时发放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定期增资制度,每年参照社区可支配财力比上年增加的比率,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放岗位补贴和绩效补贴。研究制定农村社区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办法,采取区、街道、社区、个人各投一点的办法,参照城镇职工的标准,逐步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干部退养等制度,合理确定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离职补贴,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并重点向工作成绩突出、连选连任年限较长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倾斜。四是实施关怀激励。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上、生活上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区、街道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和经常性走访慰问制度,畅通社区党组织书记表达意愿机制,及时了解其所盼所想,为他们出点子、解疑难、鼓干劲。对社区党组织书记个人生活及家庭遇到重大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救助。对工作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创业致富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出实招。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得到更充分更直接的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应用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提高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的方式做好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切实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健全民意调查制度。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包社区干部每周要列席一次社区“两委”会议,每月深入社区工作调研不少于10天,每年走访群众不少于300户,全面摸清不同层面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每半年组织一次社区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向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员群众述职,接受民主评议。评议范围要覆盖到每个家庭,群众满意度一次低于80%的,街道党工委要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低于80%的,要进行组织处理;畅通民意调查渠道,区、街道每年要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明白纸,开通投诉电话和委托专业机构调查等多种途径对社区进行民意调查,调查面不低于全体居民的30%。二是健全民情走访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带领“两委”成员,积极开展走访群众和谈心谈话活动,做到“三必谈四必访”,班子成员之间必谈,党员必谈,群众代表必谈,发展能人必访,离任社区干部必访,有不同意见的党员群众必访,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必访。通过走访,听民声、释民疑、解民忧。对500户以内的社区,社区书记、主任要全部走访,500—1000户的,每年走访不低于总户数的70%,1000户以上的,不低于总户数的60%。当年没有走访的居民,要在第二年首先安排走访。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走访“民情日记”,每季度报街道审核,区委组织部重点抽查,并以民情调查的形式,督查“民情走访”情况,督查结果列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三是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要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保险、医疗卫生、环境建设、劳动就业、文体活动等问题,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每年确定一批为群众要办的实事,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后实施,年初向每户居民公示,年终说明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情况要纳入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内容,未按期完成的要向街道党工委和党员群众做出说明。四是健全社区发展长效机制。教育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把带领社区发展、群众致富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社区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社区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自有资源和外部资源,大力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要整合区直部门、社区、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经济实力强的社区、强企和区直单位联合帮扶一个经济薄弱社区的“三帮一”结对帮扶模式,以三年为一个帮扶周期,采取捆绑式帮扶模式,一帮三年,确保后进社区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谐幸福。
第二篇: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
队伍建设,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现状
××市现有191个行政村党支部,共有村党支部书记191名。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四项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党建示范村的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享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村级组织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主要表现在:
1、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年轻化。书记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48.3岁变成2009年底的46.5岁,下降了1.8岁。二是知识化。书记高中以上文化的从2006年的52人增加到2009年的93人,所占比例从27.2%上升至48.7%,2009年换届后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人,占11%。三是先富化。支部书记中有经商办厂、发展特色种养等带头致富人89人,从2006年的44.6%上升到2009年的46.6%。如塘湾文秘杂烩网大桥村和河潭花屋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素质能力日趋提高。近年来,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使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行列,有2名村支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女支部书记也由原来2人增加到现在7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成为先行致富人,还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涌现出了一批抓发展、善管理、得民心的先进典型,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得到群众的普遍公认,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20%左右劲升至现在的36.1%共69人。
3、工作成效得到认可。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能够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通过创业承诺、民主管理等形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组织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在每年年终的考核、测评中,群众满意率普遍较高。如我市2008年对1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到点指导及解决问题情况的民意测评,满意率分别达99.7%和99.2%。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偏低。从目前××市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全市191个村党组织书记,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还有101人,占52.9%,他们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研究和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影响到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二是部分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191个村书记中50周岁以上的68人,占35.6%,并且有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已经超过60岁。他们对如何带领群众闯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束手无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在多种矛盾面前无能为力,影响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作风不实。怀
有个人私欲,存在不廉洁、不正派现象,如我市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收到8个信访件,其中6个信访件反映此类问题。
2、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一是选人难。由于这些年来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人才外流,特别是青年人才外流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一离开校门就离土离乡,能升学的升学,能打工的打工,致使村党
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二是没人干。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好。一些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原因是当村党组织书记收入低,不如自己干收入多,自由自在。同时,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把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三是个别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有的村虽然也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但只是做给上级看,后备干部只备不用,有名无实。有些村存在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储备,甚至有打压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不高。当前我市村干部的待遇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月均报酬400-600元左右,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有些偏远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只有320元,而外出务工村民月均收入则在1000元左右,是他们的2倍之多。与乡镇一般干部1700多元/月的工资相比,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社会保障上,我市虽然也给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但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因此“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出了事没靠头、退下来没盼头”的现实反差,直接导致大部分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不愿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的偏低,直接导致党支部书记职位的 “廉价”,无人愿当,或当上无人珍惜,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素质停滞不前,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无法推动。
2、教育引导不到位。毫无疑问,发展年轻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村级组织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据调查了解,部分年青人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可言,每年还得交党费,党员计划生育打头阵,社会治安做模范,新农村建设当先锋,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党组织生活,连原有的学文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先党内、而后党外的政治待遇,在一些地方也没有了,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还有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思想不够端正,有些是怕抢了自己的位子,有些是受宗派的影响而压制发展,有些是思想保守,对年轻人求全责备,有些是对事业缺乏责任心,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教育、引导、培养和发展等,致使有一些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我市08党员统计报表现状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增大,30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少。全市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3726名,占39.3%,35岁以下1844名,占19.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50岁以上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70%以上。
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1、拓宽选任渠道,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1)拓宽选人视野。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加快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
(2)创新选才机制。选才方式要有创新、求突破。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探索研究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3)建好后备队伍。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重点加以培养。
2、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1)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探索与大专院校的协作,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
(2)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培训途径。可采取县(市)和镇(街道)两级集中培训,党校办班系统培训,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创建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镇(街道)机关跟班培训等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如我市今年8月27-31日举办的为4天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就给去年换届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素质和业务知识学习机会,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结合实际现状,拓展培训内容。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队伍待遇。
(1)提高经济待遇。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尤其应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实践证明,提高经济待遇不仅是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激发村级干部干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2)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村干部,可招录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和担任乡镇领导制度。镇(街道)党委要经常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生活情况,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大村每年不少于4000元,小村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村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广泛开展党内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村级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
(1)建立考评机制。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从农村经济发展、党员队伍建设、“三会一课”的开展以及村级配套设施改善等内容,实行目标考评,对圆满完成任务和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奖优罚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扭转村党支部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状况。
(2)建立互帮互助机制。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为切入点,切实开展党内外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村内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农村人才入党,解决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3)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监督权,激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热情,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篇: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
湖北秭归县委党校 王建华
农村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选准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事关农村发展稳定大局。做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关键是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任、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各项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培养、选拔、教育、使用、监督、管理等各种手段,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水平和能力,逐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为解决中国“三农”难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改革培养选任方式,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选拨任用制度是做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前提。主要要做好培养和选拨两项工作。
(一)完善培养机制。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进行逐村登记、造册、建档,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纳入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考察评定制度。一是拓展视野,选优后备干部。注重从村级党组织副职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致富能手、乡镇企业负责人及提前离岗干部当中挑选,不是党员的培养成党员,是党员的严格要求培养,采取“党组织搭建平台、后备干部唱戏、村党组织当裁判”的模式,给予锻炼培养。二是对“大学村官”做好跟踪培养。选拨到村任职的大学生,组织部门加强跟踪培养,除招考公务员外,教育“大学村官” 安心基层工作,逐步适应农村干部生活,从而走上领导岗位。比如我们国家现任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都担任过村支部书记。
(二)改革任用方式。一是要更新“用”的观念。能不能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看他是否有能力,而不是看他是否本村人。适合不适合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体现在能否发展事业上,而不是体现在能否遵守规则上。有了这个观念的转变,才能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才能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局面。二是要把握“选”的标准。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任标准上,既要把握共性标准,又要体现个性特点。所谓把握共性,就是要遵循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把公道正派、有心有力为民办事作为村党组织书记的共性标准来把握。同时,也要因村制宜、因时制宜,体现个性特点。如当一个村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时,就应侧重选配一个开拓创新精神强、市场经济意识浓的“带头人”。三是要拓宽“选”的视野。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不能老是瞄着本地的,盯着身边的,看着熟悉的,而是要打破党员的行业界限、职务界限、地域界限,采取外聘、下派、内选等方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力争做到党委所选的就是群众认可的。四要改进“选”的方式。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选举的程序选任村党组织书记,真正把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如“海选”或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等。
二、组织多途径全方位学习,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制度,县级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台帐和档案,并强化责任,把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二是坚持分级培训。参照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把村干部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分级负责培训。建立省级示范培训—县级全面培训—镇(乡)“菜单”式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确保所有村级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二是拓展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管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党务工作、廉洁自律等知识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层次性,分类指导。鼓励村级党组织书记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凡现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5岁以下没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的都要接受学历教育。四注重学习培训质量。把握培训质量关键是各培训单位。细化考勤、学习、调研、合格等各项制度,使培训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实效。五是保障培训投入。要把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防算,建立省县镇三级经费投入体系。
三、转变监督考核模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各项制度。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等系列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力实施、推广民主议事制度,杜绝村级党组织书记“一言堂”,防止权力滥用。二是强化民主监督。挑选熟悉村里情况、议政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的代表组成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监督本村党支部及书记的工作。坚持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对经济发展规划、财务收支、直补资金发放、项目建设、民生政策、计划生育、党务活动情况等事关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定期向群众公开,并形成制度。三是转变考核方式,进行重点岗位重点管理,试行县委考核评价村党组织书记的制度,为村党组织跨村任职提供资格依据。四是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日常、、届中和届期考核工作。五是定期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廉洁从政谈话制度,从制度上爱护干部。
四、落实各项待遇,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一是在物质待遇上,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工资财政直发,养老保险财政给予补贴,从制度上保证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物质待遇有落实。二是在政治激励上,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发展空间,实行“破格聘任”、“离任上迁”制度。落实从村党组织书记中招考公务员和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三是在身心健康上,组织部门定期对工作在边远、艰苦、落实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思想沟通,在思想上给予鼓励。对全体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进行一次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四是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制度。以树立典型为主要激励形式,深入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活动,授予“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五是对长期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在工资、招考公务员上给予一定照顾。
第四篇:推进高素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推进高素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时间:2010年08月10日 11时20分来源:《党建研究》作者:毕筱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近年来,我们把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从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考核、监督约束和待遇保障等方面入手,探索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实行人才储备制,实现教育培养梯次化
总结强村发展经验,只有村干部队伍形成高素质、梯次性、合理化结构,才能实现班子的平稳顺利交替和村庄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意见,着力狠抓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后备人才库。以毕业回村学生、青年致富能手为重点,建立了2300多名农村优秀青年组成的后备人才库,把农村各方面、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二是强化递进培养。围绕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两推两审”制度,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定期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及时把具备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吸收入党。围绕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定期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党校培训,到先进地区学习,促进了他们的成长进步。围绕把优秀年轻村干部培养成党组织书记,通过领办协会、上挂乡镇机关、担任经济组织负责人等方式,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去年以来,全市300多名年轻致富能手发展为新党员,2000多名村干部在市委党校进行了集中培训,各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市委党校、教育实践基地、远程教育、章丘党建频道等学习的平台,每年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市领导视频授课、专家讲座、支部书记论坛等形式,加强政治理论、文化知识教育和管理经营、服务
群众、致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本领。
二、实行选拔推优制,实现干部来源多样化
针对当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村干部合适人选相对减少、村党组织书记难选的问题,积极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努力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一好双强”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一是本村择优任职。坚持民主推荐与公开选拔相结合,全面推行以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内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两推一选”制度,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目前,村党组织书记中80%以上是致富能手,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86.7%。二是下派或回村任职。对村内暂时无合适人选的村,在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的同时,制定落实了《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到村任职的意见》,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和经验优势,合力推进农村工作开展。今年以来,有3名优秀民营企业负责人、14名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回原籍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或工作顾问。三是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采取以强带弱、以富带贫、以大带小的办法,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工作。
三、实行干事承诺制,实现管理考核制度化
着力推行村党组织办实事承诺制和村党组织书记管理考核办法,促进了农村干部扎实干事和村级工作规范运行。一是落实办实事承诺制。在任期和之初,各村按程序确定任期和承诺目标,向党员群众作出承诺。二是制定落实评定标准和办法。以“事业发展、生活宽裕、社会稳定、村风文明、管理民主”为五项目标,每一项工作成绩按好、中、差三个等次确定。各乡镇(街道)结合年终工作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承诺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确定星级,排出名次。三是兑现奖惩。对名次列前的村党组织书记,经济上给奖金,同时组织上给荣誉、政治上给鼓励。对评定为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诫勉、免职处分。去年以来,有30名村党组织书
记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员,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为乡镇公务员,12名工作不力的被调整或免职。
四、实行干部问责制,实现监督立体化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既要加强教育培训,更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机制,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干净干事。一是实行村级财务集中管理,强化组织监督。村级财务纳入乡镇(街道)记账中心集中管理,取消村会计,设立报账员。村级财务必须遵循村“两委”汇报、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核查、村报账员到乡镇(街道)报账、乡镇(街道)记账中心审核通过这一流程。所有收入全部由乡镇(街道)记账中心管理,所有支出必须经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签字盖章、乡镇(街道)记账中心审核无误后报销。二是实行村务公开“三日制”,强化群众监督。制定了《章丘市村级工作规范》和《村级重大问题民主议事规则》,统一规定了20项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每月15日为财务公开日,18日为质询解答日,20日为汇总上报日。同时各乡镇(街道)在每村指定5至10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的老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村务监督员。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市委组织部设立章丘党建网专用邮箱、专用电话和群众信箱,开通“人民来信”绿色信访渠道,及时解决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制度监督。制定了《章丘市村干部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的情形、方式和具体程序。通过对村干部问责,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干事不民主、不公开、不守规矩等问题,促进了村级工作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涉及村干部问题的信访同比减少47%。
五、实行待遇“四有”制,实现关怀常态化
为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坚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积极落实好村党组织书记“四有”待遇。一是在职有报酬。采取以镇村为主、市财政定额补助的办法保障村党组织书记报酬。市财政每年拿出450万元,为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发放基本补贴36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每年2400至3200元。二是工作有经费。市财政坚持每年转移支付7000多万元,用于保障镇、村两级组织运转。近两年先后投入2100多万元,新建改建村办公室219个,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三是退职有补贴。对年满55周岁、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0年以上、正常离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市财政每人每月补助260元。同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四是晋升有渠道。积极拓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乡镇(街道)机关工作的有效途径。定期推荐优秀年轻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或乡镇事业编制干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第五篇:2021年X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1年X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市委X书记指示精神,做好“两委”换届工作准备,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调查研究工作部署,X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调研工作,通过入村走访、谈话询问、查阅资料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共有村级党组织X个,其中党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通过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X人,其中新当选X名,连选连任X名,支部书记、村(居)委主任“一肩挑”X名,占比X%;初中及以下学历X人,占比X%;高中及同等学历X人,占比X%;大专及以上学历X人,占比X%;X岁以下X人,占比X%;X岁以上X人,占比X%。从调研掌握情况看,近年来,我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章》及相关文件规定,坚持做到了严进严管、善育善待,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正向激励、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严格任职标准,在选拔入口上从严把关。
将政治标准作为党组织书记人选的首要标准,坚持任职资格条件,严格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把不合格人员挡在正式选举程序之外,着力把符合“三有三带”标准的优秀人才推选出来;在省、市明确的“十不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增加为“十三不宜”;同时明确候选人资格审查程序,实行村选委会、乡镇(街道)初审、县复审;并将资格审查工作贯穿党组织书记任职全过程。(二)加强教育培训,在素质提升上下足功夫。
把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采取外出参观交流、到先进村实地考察、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交流经验等形式,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办新时代“三新”大讲堂,按照“六有”标准,全县×个村(社区)均建成“三新”大讲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讲习活动;在基层开设党校“流动课堂”,采用“点菜+配送”学习方式,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农村党员干部受到别开生面的良好教育。(三)强化正向激励,在保障提升上寻求突破。
以“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为载体,县财政每年拿出×余万元用于表彰全县基层党组织,按照人口数量和所创星级,“五星”村(社区)最高可取得×万元奖励;村级党组织可将一部分奖金作为村干部工作奖励,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同时,县委授予“五星”村党组织书记为“五星党组织书记”,并在县城显要位置对获得“三星”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照片等资料进行张榜公示,增强了村级党组织书记荣誉感,更是对党组织书记一种政治激励。(四)完善管理机制,在担当作为上掌舵领航。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村党组织书记提出任期目标和目标,与乡镇党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向党员公开承诺;实行述职评议制度,党组织书记每年要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本村(社区)党员大会进行述职;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村干部重要情况;实行档案管理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档案由乡镇党委负责收集建档,全县×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已全部在县委组织部进行备案管理。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带头人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党组织的战斗核心力量,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18年村“两委”集中换届后,我县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带富致富能力都明显提升,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管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支部书记的选拔机制、激励约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人难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村的支部书记岗位存在能人不想干、在岗人员干不好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小。一方面村干部的工作报酬相对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支部书记对全村的各项事业负总责,扶贫、改厕、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可谓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年轻人不愿意干。二是后备力量匮乏。虽然这几年在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上作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培养时间短、党员身份等问题,可选的符合“三有三带”标准的后备干部较少。
工作建议:一是调整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比例。建议降低基本报酬,大比例提高绩效报酬或者将支部书记岗位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进行管理,对担任支部书记岗位的人员除保障正常工资外,要给予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提高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二是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在全乡镇或者全县范围内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或者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考核等方式选拔;同时,结合人才回归计划,积极鼓励在外发展好、有能力的党员回村任职。三是招聘支部书记助理员。通过招聘形式,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政策,面向社会招聘年轻大学生为支部书记助理员,并作为村级班子成员参与村委管理,一方面为村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也增强后备干部力量。
(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高质量培训资源少、培训面窄
目前,全县×%的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学历,文化程度低导致能力素质低,与现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不相适应。主要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年龄在×岁以上的老支部书记,虽然工作经验很丰富,但由于他们所成长的年代,受过学校教育、认识字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不能满足现代办公需求。二是高质量培训资源稀缺。在县乡两级的培训更多的是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村干部整体能力素质的培养少,且不具备条件;没有专项培训经费,高层次的培训组织较少。
工作建议:一是实施政策支持。针对×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学历提升,对在任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符合要求的,凭任职文件报考学历提升,给予一定的学费优惠。二是将教育培训资源向县乡倾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脱产培训,更多的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到革命老区接受教育、洗礼。每年给予县乡党委专项培训经费,提高培训水平。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党组织书记可能出现的违纪风险,缺乏有效监督
从村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汲取教训;村干部的违纪违法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另一方面,也是百姓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事情,对集体的事情关注的少,对村干部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三是村级监督委员会责任落实不到位。
工作建议:一是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纳入学习培训的必备内容,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运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集体工作的关注度,采取多种形式对集体事项的决策、实施等情况进行宣传,确保群众对集体工作知晓。三是加强村干部党性廉政教育。经常性的开展村干部党性、廉政教育,建议开设针对党组织书记的党政廉政教育基地,划定党组织书记任职高压红线,发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四是发挥监督委员会作用。特别是对支部、村委“一肩挑”的情况下,监督委员会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更加的重要;适时加大村(居)纪检巡察工作的力度和密度,并将村级巡察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