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
XXX医院
关于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体现我院作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利用我院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益,降低住院患者平均费用,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础上,有效适宜降低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缩短患者等候检验、检查时间
严格执行检验,影像、功能检查和病理报告规定时限出具报告的规定,急诊常规检验、检查30分钟内出具报告;平诊常规检验、检查2小时内出具报告;CT等大型设备和特殊检查24小时内出具报告;冰冻切片30分钟内出具报告。同时,检验、医学影像、功能、病理等医技科室必须确保各项检验结果的质量。
二、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1、门诊部负责组织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开展专家、专科、普通门诊预约,开展电话预约,提高门诊质量与效率。
2、门诊部负责组织实施门诊多科会诊工作,减少门诊就诊患者无效等待时间。
3、门诊部应改进预检分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就诊的准确性。
三、提高住院前和住院后的准确率
各临床和医技科室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指南和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门诊诊断与入院后三日确诊率。
四、加强门、急诊的管理
1、门诊部(各临床科室)严格出诊医师资质管理,确保住院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担任门诊工作。
2、门诊部(各临床科室)负责停诊与替诊工作的落实。
3、急诊科及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监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五、进一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 各临床科室严格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要求,继续推进工作,各科确保临床路径病种数、入组率和完成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为有效适宜降低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提供保障。
六、推广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积极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各级医师有效利用同级医院1月内检验、检查结果,避免患者重返检查以及杜绝接受相同检查不必要的医疗和时间花费。
七、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各临床和医技科室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及时适宜的诊疗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医院感染、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以及合并症的风险。
八、加强科室管理和科室间的协作
全院各临床、医技、后勤和行政职能部门须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医疗服务各个环节顺畅与无缝隙连接,努力达到诊疗运行各个环节畅通。各医技科室应保障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开展,在路径管理各个诊疗环节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检查,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检验检查结果。
九、提高麻醉科手术室工作效率
麻醉科手术室严格按照卫生部《手术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开展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与评估,落实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术后随访是制度,持续改进麻醉、手术质量,保障手术患者安全。积极开展双休日手术、接台手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术前平均待床日。
十、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和工作流程
1、继续实行门诊多楼层收费,门诊部会同财务科,研究制定优化门诊收费服务流程具体措施,缩短门诊患者等待时间。
2、检验、医学影像、功能检查、病理等医技科室进一
步推进分时段预约检验、检查工作。
十一、提高抢救效率以及减少入院后的检查时间 急诊科严格落实《急诊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多发伤、中毒、各类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抢救流程。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红河县人民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和《红河县人民医院会诊制度》的规定,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连续专科化的有效救治,尽量减少患者到院后检查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十二、控制医院感染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强化手术、血透、新生儿、重症医学等重点部门和诊疗重要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
十三、分析制约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瓶颈因素,持续改进,保证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各项措施落实
医院医务科将根据全院和各科室平均住院日完成情况,毎季度研究分析制约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瓶颈因素,重点对医技检查的及时性、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麻醉科手术室工作效率、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医院感染的控制、手术、财务、物资供应等服务流程流程的优化等方
面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各类关键和关联数据,查找制约因素,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监督科室改进达标。
十四、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争取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及时进行会诊。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第二篇: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初探3
3.2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护理质量。(1)医生对病因诊断准、快,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保证,因此要不断提升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高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2)优质的护理水平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提高护理水平,对缩短平均住院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3提高医技科室的水平和效率。医技科室应合理安排班次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地出检查报告,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4鼓励新技术的开展。临床积极引入并开展腔镜和介入手术,此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在院时间,加快病床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
3.5采用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实施临床路径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临床路径的使用可以有效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使医生的诊疗更为合理,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
3.6加强门急诊的力量。医院门诊是给患者诊断疾病的最初的场所,医院需不断拓展门诊诊治功能,安排医术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提高门诊确诊率,增强门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增加门诊治疗量,使慢性病与轻微疾病患者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占用,这样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3.7加强与社区合作,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患者在医院接受完关键性的治疗后,在康复期间还愿意在医院进行恢复,担心离开医院后自己出现不适能否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康复期间得不到专业性的指导,这种情况的存在大大延长了住院日,使一些急需治疗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上一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密切合作,派专家指导工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一些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在社区医院同样享受规范的治疗,使患者毫无后顾之忧地转入下一级医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三甲医院资源的占用,有效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同时提高了社区的诊治水平,使各级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结束语
医院应按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平均住院日,不应一味追求最短的平均住院日而影响到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衡量最佳平均住院日要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是否提高了,患者的费用是否降低了,医院整体的运营成本是否降低了。
缩短平均住院日不应追求在短期内实现,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止医生为完成医院下达的指标片面去追求缩短平均住院日而拒收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长期以来就会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使患者的利益和医院的效率达到最大化是当前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篇:控制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控制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平均住院日”是体现医院服务能力、管理效益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控制平均住院日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方案
1、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在院领导统一组织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
2、努力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床周转率
(1)、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提高入院诊断正确率。
(2)、严格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
(3)、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4)、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延误。
(5)、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3、加强瓶颈环节管理
(1)、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或及时转诊。
(2)、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并作好检查前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加班等措施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
(4)、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危急重症、围术期等重点患者管理,积极控制院感、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1)、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
(2)、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5、利用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日
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及范围,提高入径率,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变异因素。
6、加强沟通、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
(1)、对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其它纠纷隐患的重点病人应重点管理,适时沟通交流,争取患方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尽量避免因纠纷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加强科室、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7、提升信息化建设
(1)、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使质量管理信息化、精细化。
(2)、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应病人可得到及时会诊指导。
(3)、与医联体所涉医院和卫生院形成长效转诊机制。
8、加强院科两级监管
(1)、科室每月对《控制平均住院日因素分析统计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原因,适时调整科室管理方案,找出改进措施。
(2)、医务科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二、考评办法
1、将控制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将平均住院日较上有明显改善(下降>5%)或明显延长(延长>5%)的科室计入二次质量绩效考核体系,特殊情况如出现收治病种的较大变化则书面说明交医务科。
2、临床路径管理按《临床路径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3、单病种管理按《单病种质量管理考核标准》执行。
三、本实施方案、考核办法自发布之日试行,医务科将在往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并形成正式的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
第四篇:我院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
我院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
时间:2009-01-23 12:15:24 信息来源: 作者:院办
我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2008年1~9月份全院平均住院日7.01天,与去年同比下降0.56天,降幅为7.40%,比国家规定的≤12天缩短了近7天。
平均住院日是一项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绩效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指标,同时,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发展医疗新技术、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有效措施,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
在具体措施方面,该院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认真执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互认制度,医生转变观念,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能采信的尽可能采信,既为有关患者节约了检查费用,也节省了住院检查的时间;第二、合理调配使用医疗、护理人员和手术间、手术设备等资源,优化操作和治疗流程,并向患者作出承诺,原则上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一般不超过3天,急症手术确保随时都能进行,此举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前的等待时间;第三、推广微创手术、改进剖宫产技术,使手术的创伤降到最低,患者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手术后的住院时间。
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它是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各省、市综合性大型医院住院病床紧张,病人住院难,这一现象已引起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
杜于茜、朱成楚、梁军波、罗文达、季文斌、叶敏华、陈保富 本站原创 2006-8-21 15:33:02 点击:
次 【大 中 小】
412 2003年台州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1.10天,床位周转率低,加床多,病人住院费用增加,工作人员负荷重,影响病人满意度,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因此,“缩短全院平均住院日1天”被定为医院2004年目标。希望通过开展六西格玛项目,将人的力量与流程的力量有效的结合,缩短住院日,改善工作流程。
项目内容与方法
采用六西格玛DMAIC工具,即定义(Define),评估(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ment),控制(Control),逐步推进项目。统计分析使用MiniTab软件。定义阶段
根据全院各科室出院人次、病种出院人次、科室床位使用率排名等选择分属七个科室的七大病种进入研究范围,成立内、外科项目团队。
确立质量关键点:代表病种的平均住院日。确定目标:缩短全院平均住院日1天。根据病种不同,设计个性化流程图并统一项目时间表。
测量阶段
对七个病种(胸腔镜下肺大疱结扎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肠道肿瘤、脑梗塞、糖尿病、肺部感染、放疗)收集2003年连续3~6个月的住院日相关数据,包括流程段时间(小Y)、患者年龄、病程、付费方式、并发症、合并症等。数据主要来自统计详细的病案资料和统计室资料,对取得的数据计算出每个病种的改进前流程能力Z值(见表1)。
改进前的全院平均住院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中位数为9天。
分析阶段
此阶段深入分析收集的数据和流程图,用科学的、统计的方法找出缺陷的根本原因。首
先,我们应用头脑风暴法做出鱼骨图,对人员、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对罗列的原因用控制与影响矩阵筛选出可控和高影响性的因素,分别为治疗方案不规范、出院标准不统一、诊断不及时。其他一些因素还有合并症的治疗、入院时病情重、检查等待时间过长、医生水平不等、医患缺乏沟通等。其次,对流程中小Y的分析发现,影响住院日的关键时间段集中在疗程开始到缓解时间Y4、缓解到出院时间Y5。再者,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比较各影响因素与Y4、Y5的相关性,从而得出需要下一步针对小Y的改进的关键X(见表2)。
改进阶段
针对每个病种特点,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科室人员通过群策群力和头脑风暴等方法,提出改进措施。由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疗组长负责落实具体措施,课题组成员协调、监督。
同时,汇总各病种共性改进措施,反复论证在全院推广的可行性,逐步在全院推行:推出科室月质量考核与平均住院日挂钩,在月奖金中占一定比例;推行单病种规范化住院流程;提倡各科室在规范及循证医学基础上统一病种出院标准;规范抗生素使用;强调首诊负责制,避免相互推委延长住院日;门诊3日不确诊会诊制度以及提倡部分检查门诊进行,以缩短住院日等。
控制阶段
改进措施实施至少6个月后,于2005年1月各项目小组再次分别收集2004年3~6个月住院日数据。各病种Z值见表1。改进后2004年全院平均住院日10.51天,较2003年缩短0.59天;04年住院日中位数8天,较03年缩短1天,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改进后,全院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天。
讨论
六西格玛强调从顾客角度出发,控制流程,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追求产品和服务完美的管理。我们选择缩短住院日这一课题,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质量观,也与六西格玛管理特点一致。
2003年,医院确立“2004年全院缩短平均住院日1天”目标。为改变以往以主观假象为前提的管理,我们决定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完成这一课题。从确定CTQ─质量关键点,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缩短住院日”进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流程的测量、分析、改进、控制。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科室和岗位,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医院的凝聚力。
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全院所有科室,不同病种住院日流程各有特点,我们在定义阶段筛选出七个有代表性的病种作为试点,以期总结有效措施全院推广,来达到缩短全院住院日的目的。虽然最终结果有三个病种住院日缩短,四个病种延长,但经过分析总结,还是发现有意义的共性影响因素。从这个项目的实施、完成,我们体会到大项目可以通过分组-实施-汇总来逐步完成,小项目做得细而精是基础,应具有充分代表性;大项目使用小项目总结的措施,应经过反复论证,可以在小范围实施有效后在全院推行。
通过对七个病种的完成情况分析,我们总结成功的经验:目标明确,有领导和团队的支持;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合作;项目组与病种所在科室沟通较好,促进项目推行;病种的病源充足是缩短住院日的基础。成功的障碍来自过程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工具应用仍比较生疏;强调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病种代表性不够等。
六西格玛强调质量提高是持续改进过程,我们在课题初步见成效后,已开始着手下阶段计划:一方面,总结上阶段经验,选择代表病种尽量兼顾科室出院人次、病种出院人次、科室床位使用率等多方面因素,消除人为因素。另一方面,以全院推行病种标准化诊疗流程即临床路径为契机,六西格玛方法在找出住院流程过长症结所在、设计改进措施可作为临床路径设立的理论基础之一,而改进和控制过程和临床路径可和并推行,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有助于达到缩短住院日共同的目标。
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六西格玛提供了一种通过统计学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关注根本问题,控制流程,并且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第五篇: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武汉市第一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
2.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3.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4.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5.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6.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7.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确保 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8.医院制定相关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组织学习考核,在工作中监督管理落实,根据落实情况,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
9.开展日间手术及择期手术预约管理等,可以通过医疗流程优化、合理配备人员及手术设备,充分发挥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延长手术室的开放时间,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和休息日开展择期手术。
10.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落到实处。医院要加强护士“三基”培训,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确保护理安全。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保证病人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
11.充分挖掘医技科室内部的潜力,提高辅助诊断的时效性。医技科室要重视人员配备与人才培养,改善内部运行机制,合理排班,确保临床科室能够及时预约、检查和领取报告单。
12.执行院间检验检查互认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