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首次办理保理项下同业风险参与业务
关于首次办理保理项下同业风险参与业务的
调查要求
首次办理前,二级分行应由公司业务部负责人或分管国际业务负责人带队赴同业经营场所实地调查拜访,掌握但不限于以下信息:(1)掌握同业保理业务项下的交易结构,确认交易对手是否具备办理让与风险资产业务的权限。调查人员应确保让与行已取得上级有权部门关于办理该业务的授权或转授权。
(2)让与行办理业务的章戳样本及具体经办人员当面签字的样本。在同业以非部门公章办理业务的情况下,应在预留印鉴凭证上加盖具体业务办理时的章戳样本,并加盖公章确认。
(3)让与行相关信息,具体包括:SWIFT CODE、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码、金融许可证号码、大额支付行号、控股类型、规模、注册地址/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用于录入我行公司信贷系统同业信息。
(4)明确让与行所办理保理业务的类型,确认以下业务特征:单保理或双保理、买断型保理或回购型保理、担保由买方负责或由卖方负责。若同业提出办理融资租赁保理业务项下的风险参与业务时,我行应审慎受理。我行调查人员应对融资租赁保理业务的交易模式进行详细了解,明确租赁公司在保理业务中的作用,明确银行融资与租赁模式的关联性,了解租赁公司的经营资质,现阶段对于成立不满3年、非国有资本控股的租赁公司项下的融资租赁保理业务,我行暂不受理。(5)落实业务规模、办理模式,确认与我行办理风险业务时的交易细节、电文内容,确认与我行是否建立密押关系,如未建立密押,则填写《关于申请建立代理行关系的函》(附件1)。在完成实地调查后,应将上述调查内容以书面形式备案省行国际部。
第二篇:浅析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保理业务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一般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保理作为风险较低的信贷业务,但实际上很可能因种种原因,信用保险就对银行贷款起不到风险防范作用。本文对信用保险项下保理业务的风险及相应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关键词:信用保险;保理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理论上,信用保险应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实际上很可能因种种原因银行不能提起索赔或保险公司拒绝受理索赔申请、拒绝赔款、不足额赔付,信用保险就对银行贷款起不到任何风险缓释的作用、对银行的风险防范变得毫无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了保理业务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办理遇到的风险,提示如何正确理解这一产品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更好地保障银行的利益。
一、办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保理业务的潜在风险
(一)信用保险公司与银行制度规定不同蕴含的风险
1、信保公司较少考察卖方的财务报表、往年的销售收入,在卖方交足保费的前提下,信保公司可对其超过以往销售收入或超出在手订单几倍的数额进行承保,尽管这些销售收入未必能够完全实现,导致相应的最高赔偿限额也会提高,无形中会拉高银行的授信额度。
2、信保公司受理的卖方投保金额一般是其最高赔偿限额的数倍,在办理单笔保理预付款融资时,虽然在信保公司投保的卖方已将相关交易进行申报并取得《承保情况通知书》,但信保公司在每份通知书中承保的申报金额仅仅是不超过特定买方的信用限额。如果卖方销售非常集中、在短期内进行了大量申报,很可能会出现信保公司承保的申报金额远远高于保险合同中列明的最高赔偿限额的情况。如果银行依据信保公司的《承保情况通知书》逐笔为卖方办理了融资,就会造成融资额超过信保公司最高赔偿限额的风险。
3、信保公司根据卖方的贸易申报及提供的发票进行承保,但卖方提供发票的贸易并非都能成为银行规定的合格应收账款,如果逐笔为卖方提供保理预付款,不仅会出现银行信保项下融资额大于卖方应收账款的怪现象,更会为银行受让的卖方的应收账款的合法性埋下隐患。
4、卖方、信保公司与银行三方共同签订的《赔款转让协议》在性质上仅仅是赔款路径的一种安排,它改变的只是保险赔款的支付对象,并没有改变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各项条件。而且尽管《赔款转让协议》中规定了卖方可以委托银行以其名义代理索赔,但代理索赔不仅需要卖方的代理索赔授权书,还需要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提供各种索赔单证。在卖方不予配合的情况下,代理索赔基本上很难实现。同时,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不同于出口信用保险,目前还没有银行投保的渠道,因此索赔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被保险人即卖方手中。
5、信保公司接受在同一保险合同项下存在多个被保险人的共同投保情形,但规定“被保险人中任何一个被保险人违反保单规定的义务,将被视为全部被保险人的违约,保险人有权根据被保险人的违约程度适当降低赔付比例,直至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6.保险合同中有载明的“等待期”。“等待期”是指保险人为了确定保险损失已经发生,被保险人提出索赔前必须等待的一段时期,从贸易合同约定的应付款日开始计算。如果等待期过长,将对银行实现保险权益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此外,信保公司承保的业务有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但国内服务贸易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
(二)信用保险公司拒绝赔付、不足额赔付风险
1、信保公司做出拒赔决定或未能足额赔付的主要原因
信保公司定损核赔主要依据保险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内容。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的是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按贸易合同交付货物后由买方信用引起的损失。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按贸易合同交付货物即买方接收货物后,且在保险合同规定期限内向买方开具相关发票,同时足额缴纳保险费,此时保险公司才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2、除非保险合同另有规定,信用保险公司对下列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1)无法核实确认买卖双方间真实合法的贸易关系;因被保险人或买方未能及时获得各种所需许可证或批准书、违法违规等导致贸易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已交付货物而造成的损失;被保险人依据法律规定或贸易合同约定应向买方收取的利息、罚息和违约金。
(2)被保险人作为卖方没有完全履行贸易合同项下卖方的各项义务,由于自身违约造成的损失。
(3)卖方作为被保险人没有完全履行保险合同项下的义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被保险人超出保险公司批准的或变化的特定买方信用限额额度交付货物。第二,被保险人没有严格遵循保险合同相关约定,就适保范围内的全部贸易向保险公司进行申报,特别是与同一买方的全部贸易如果有漏报行为,会导致保险公司认为是挑保而不足额赔付、甚至是拒赔。第三,被保险人在发现买方风险信号后,没有严格遵循保险合同相关约定立即停止交付货物并向保险公司通报情况所遭受的损失。第四,被保险人已知风险发生后没有及时报损、避免损失扩大,尤其是在买方破产情况下没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或按保险人指示履行减损义务。第五,出险后,被保险人没有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或按保险公司指示进行调查和追偿。第六,被保险人在投保及限额申请等保险承保阶段没有认真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就一切可能影响保险公司对买方风险评估的信息没有全面、准确、及时、完整地向保险公司进行披露。第七,被保险人与具有关联关系的主体之间贸易项下发生的损失,即使保险公司已经出具了买方信用限额额度及承保通知书,仍有可能依据最大诚信原则认定被保险人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拒赔。第八,被保险人没有履行及时、如实申报,及时缴纳保险费等保险合同条款中对其规定的其他各项义务。
(4)除买方外的任何其他方的破产或无力偿付债务、违约、欺诈或其它违法行为引起的损失。
(5)通常可由其它财产保险承保的损失,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
(三)信用保险公司保险条款比银行合同条款约定严格引发的风险
1、有些信保保险条款中除外责任包括“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与具有关联关系的主体之间贸易项下发生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条款中对“关联关系”规定了非常广泛的主体范围与内容含义。如果被保险人的上游供应商与被保险人的下游买方存在关联关系,对被保险人与上述下游买方的交易引起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关联关系”包括“与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而银行《信用保险国内保理合同》要求卖方作出的特别陈述和保证中仅包括卖方与买方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关联关系仅包括控制或管理。两种条款不仅存在差别,而且信保条款的规定明显更加苛刻与严格。
2、有些信保保险条款规定:被保险人将货物交给买方必须是实体货物交付,且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时必须提供其与上游供应商交易的相关贸易和物流凭证,以及与下游买方间的贸易和物流凭证,若被保险人的交付仅为所有权凭证交给买方,而无实体货物交付,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而银行《信用保险国内保理合同》仅要求卖方承诺贸易合同项下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约定。信保条款的规定同样严谨而又严格,可能形成卖方达到银行规定却达不到信保公司的赔付标准的纠纷状况。
二、风险控制措施
(一)防范制度风险
1、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保险法律关系,以及银行和卖方即被保险人之间的融资法律关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彼此不作为对方合同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保险行为和融资行为彼此独立,信用保险不是银行提供融资的先决条件,也不是银行贷款的担保措施。银行在给予卖方信保项下保理业务授信额度时不应依据信保公司的最高赔偿限额,而应依据银行内部的《额度授信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等制度,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对卖方的融资申请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定,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不能过度授信;待卖方的资信与实力不断增强之后,再考虑增加授信额度。
2、银行在给卖方办理融资时,要牢记保险公司的责任仅以最高赔偿限额和特定买方信用限额乘以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比例为限,给予卖方的融资余额合计决不可超过保险公司向卖方出具的保险合同中列示的“最高赔偿限额”,不能简单依据信保公司的《承保情况通知书》逐笔为卖方办理融资、造成超限额融资。
3、银行在受让卖方应收账款为其提供保理预付款融资时,不能以《承保情况通知书》为依据,而应严格按照银行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确保应收账款债权无瑕疵。
4、向银行申请国内保理业务的卖方应与银行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对银行的各项操作能够无条件积极配合。银行提供保理预付款后在相应应收账款到未及时收款时,应立即通知信保公司,并督促卖方即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和赔款转让协议有关规定申报损失、提起索赔,避免出现因被保险人或信保公司的不作为导致银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5、保险合同中对于共同投保的约定对于银行实现保险权益非常不利,应考虑不予接受此类条款。
6、银行内部可以接受的等待期不应超过4-5个月,如果等待期过长,应考虑不接受此类条款。
7、因国内服务贸易不规范之处较多、相关贸易单证易造假等原因,目前银行不宜对运输、仓储等服务贸易提供保理预付款融资。
(二)防范拒赔风险
1、严格审查贸易背景、买卖双方资质及贸易合同履行等情况
虽然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为卖方企业提供的保险服务使得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来自买方企业的信用风险,但作为融资对象的卖方企业的信用风险以及包括贸易真实性及贸易争议等贸易过程中的其他风险依然存在,银行应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逐一进行审查,对投保动机主要是融资需求的卖方尤其要加大审查力度。
2、督促并审查卖方对于保险合同履约情况
保险合同由投保单、保险单、保险条款(最新版)、批单、信用限额申请表及其附表、申报单、信用限额审批单及其它相关单证组成,均采取书面形式。保险公司在保险单上增加的批注也是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一般会提出一些比统一保险条款更为严格、更为清楚的要求,但也同样适用于所有被保险人。如上述信保条款要求“关联关系包括被保险人的上游供应商与被保险人的下游买方存在关联关系”、“实体货物交付”的条款,就出现在银行某客户第三次续转的保险单的批注中,但也适用于其他保险合同中的被保险人。
为了借助信用保险提高银行防范风险能力,银行应当认真阅读保险合同的相关单证、仔细研究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条款、详细积累保险公司的各类批注等特殊要求,充分了解信保公司的保险范围和免责范围,注意防范保险权益风险,确保银行办理的保理业务完全符合保险条款中的适保范围并从中得到风险保障。保险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在出险之前保险人不做任何实质性审查。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必须遵守申请承保时做出的声明与保证、全面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就是说卖方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保险公司才能承担保险责任。银行不能忽视对卖方诚实守信方面的审查,同时要督促卖方严格履行保险合同的各项约定与义务,并对卖方是否全面履行了这些义务进行认真核实。
(三)完善银行合同条款
虽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对于信报公司保险条款比银行《信用保险国内保理合同》条款严格苛刻之处,建议在银行保理合同中进行完善,将卖方符合信保保险条款中有关关联关系、实体货物交付等要求作为对银行的承诺与保证。如果卖方不符合保险公司的这些严格要求,视为卖方对银行违约,以此督促卖方即被保险人履行保险合同各项约定,提高信保公司赔付可能性。
总之,信用保险项下国内保理业务的授信对象是卖方,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仅仅是对卖方的贸易安全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对卖方的主观信用没有任何增强作用,也不是独立的第二还款来源。卖方必须讲信用、守法守约、完全符合贸易合同与保险合同的规定、其贸易对手资质等条件也不欠缺,他的贸易往来以及银行对其的融资才能受到信用保险的保障。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正确认识信用保险的作用、防患于未然,审查该项业务的标准不能有丝毫降低,以便信用保险能够真正起到防范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效果。
第三篇:金融同业业务风险报告
【封面报道】同业解连环
财新网-新世纪2013-07-30 07:56 我要分享
0 条评论
[导读]资产在银行表内表外腾挪,风险未离开须臾。同业业务自我救赎之路,必须通过破除隐性担保
【财新《新世纪》】(记者 张宇哲 凌华薇 李小晓)仅仅在两三年间,银行同业业务急速膨胀。到2013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11.6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近13%,为2006年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1.6万亿元的近10倍。按13%的比例估算,中国银行业整体的同业资产规模,接近20万亿元。
银行同业业务最初限于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以解决短期流动性,这是“同业”概念的溯源。从2010年以来,同业业务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成商业银行利用同业拆入资金或吸收理财资金,扩大各种表外资产,幻化出各种各样的同业业务,科目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同业票据转贴现,又衍生出同业代付、同业偿付、买入返售等各种“创新”。
不用纠结于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名词之含义。究其根本,不过都是银行信贷资产的出表利器。对大多数银行来说,这是规避监管资本要求、拨备成本、绕开存贷比硬杠杠,大幅“节约监管成本”,是不可能不做、不得不做的科目游戏。至于6万亿元信托也好,近2万亿元证券资管也罢,再或产权交易所挂牌个近万亿元,都仅仅是过一下手的通道业务,银行始终是主角。
银行资产出表,吸纳的资金何来?还是银行自己。2010年后规模呈级数递增的银行理财产品,截至2013年6月底,已达9.85万亿元,成为承接这些出表信贷的主要买家。
个案更惊悚。一家贷款规模仅300多亿元的广西北部湾银行,资产可以做到1200亿元,奥妙就在同业科目下。这样长袖善舞的城商行,已非个别现象。为了满足监管当局对上市、跨区域经营所规定的资产规模要求,一年多花几千万元成本吹大资产负债表而已。
被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则超越了资产出表的初级阶段,进入下一重境界。它的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是36%,但是来自同业业务的利润已经占到全部利润的一半。玄机不玄,兴业银行搭建银银平台,左手是中小银行的理财或同业拆借资金,右手提供买入返售的同业资产,兴业银行坐收中间业务收入。
如果不是存在业内担心的隐性担保问题,兴业银行表面上几乎已经达到了西方银行财富管理的境界:无风险对冲。
问题恰出在隐性担保,整个银行业的问题,同业业务的风险点都出在这里: 如果没有银行信用的隐性担保,就没有刚性兑付的理由,银行理财何以几年间就蓬勃至10万亿元?如果没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提供担保的“抽屉协议”,那些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投资等信贷政策频频限制的项目,如何能被制作成买入返售产品,顺利出售给资金泛滥的农商行、农信社?
资产在银行体系表内表外腾挪,风险没有离开须臾。
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失效、风险没有分散、甚至那些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的限制型的信贷政策,也是失效的。是否构成系统性风险?观察者自有答案。
2013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要求央行和银监会关注同业资产和银行理财的问题。
监管当局首先采用总量控制的办法遏制这一势头。2013年3月,银监会发布8号文,要求商业银行理财非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能超过25%。有多家银行同业业务占资产的比例远远高于13%这样的平均数,超过了30%。
2013年6月发生在银行间市场所谓的“钱荒”事件,再度暴露同业市场资金价格易大起大落,个别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一触即发。
此后有消息称,央行正在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酝酿出台规范同业市场业务的针对性措施,包括可能要求中资银行的同业业务“解包还原”,无论是表内投资还是出具的各类担保,都要按照表内的同类型业务标准计提拨备;银行将同业业务审批的权限,统一上收至总行„„
同业现象已提出抉择:是让银行变幻科目做不规范的假出表,还是应该走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之路?国务院6月19日的文件提出,信贷资产证券化要常态化,已经作出了回答。
银监会有关部门透露,监管当局正在拟定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的有关政策,很快出台,这将成为银行的一项常规业务,未来不再受试点的额度限制。目前还需一事一批,将来审批方式有望变成资格审批。
与监管赛跑
几乎每出台一个监管政策,都使得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速受到一定影响,但几个月后,又会再度扩张 同业业务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最初仅限于银行间的短期资金拆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从银行对证券机构资金的托管起步,同业范围已从银行扩展到信托、证券、基金、租赁、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横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自2009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宽松,而信贷额度管制相对严格,资金大量配置在资金业务上,叠加同业业务的持续创新,商业银行已相继在总行层面成立了同业部门,近年同业资产规模不断膨胀,同业业务量、收入、利润等,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占比和贡献明显提高。
“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的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暴增,造成银行业对资本金的严重饥渴,各种表外融资手段层出不穷,银行没有正规的资产出表的渠道,创新只能围绕着表内资产搬表外。”一位银行人士说,这些“创新”的实质仍是银行突破存贷比限制、节约风险资本、表内资产表外化。
2010年、2011年,由于融资类银信合作、票据贴现等“绕规模”的手段相继监管限制,同业代付成为资产出表的主要操作模式,尤其被中小银行广泛采用,至2012年更迅猛扩张。
同业代付业务是指委托行根据其客户的申请,以自身的名义委托他行提供融资,他行在规定的对外付款日根据委托行的指示先行将款项划转至委托行账户上,委托行在约定还款日偿还他行代付款项本息。
在2012年4月银监会发文规范同业代付业务之前,同业代付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自监管机构要求同业代付入表、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后,同业代付业务规模持续收缩。此后银行开始大量运用买入返售科目。
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快速增长,主要始于2011年下半年。这是因为2011年7月银监会禁止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票据资产等,要求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发放的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票据资产三项于2011年底前转入表内,并按照规定计入风险资产和计提拨备。
2013年3月底,银监会下发8号文规范银行理财的表外非标资产,但很快,银行同业资金以单一信托购买信托收益权规模大涨。
买入返售机器
买入返售的金融资产,可以是债券、票据、信贷资产、应收租赁款和信托受益权等,什么都可以 买入返售业务,创新始于被业内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2012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7927.97亿元,其中一半买入信托受益权,有3947亿元。同年,同业业务增速更高的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买入信托受益权也分别达到967.7亿元和969.68亿元。
2012年底,兴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1.17万亿元,占总资产36%,在16家上市银行中高居榜首。其同业资产规模已经基本等同于贷款规模;同业利息收入最大,占公司全部利息收入的比重达38%,已经接近贷款对利息收入的贡献。
同业买入返售,其本质与逆回购无异,是协议约定先买入,到期再按固定价格返售,实际是资金融出的过程。买入返售一般放在应收款项类投资,或可供出售类资产科目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配置范围,包括债券、票据、信贷资产、应收租赁款和信托受益权等,什么都可以,期限较短,二年以下、一年期限为主。正常情况下,一般同业市场的利率在4.5%-5%,银行理财的成本也在这个范围内;银行出表信贷的收益6.5%左右,信托融资成本在7%-8%之内,此外,信托或券商资管,收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通道费。
与债券相比,买入返售产品与理财产品的期限更为匹配,更加灵活。当然,比起要公布资产负债表,要经过一系列审核程序和达到发行条件的债券产品而言,买入返售的标的更容易暗箱操作,也蕴含更高风险。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从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来看,2012年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比例达4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国有商业银行(除农行)同业资产结构中,存放同业占比(即拆出资金)较高,而股份制银行中买入返售资产占比较高。
今年6月,巴克莱对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风险作出警示,指出其在利用信用风险资产(票据和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打擦边球,而这些资产的违约风险,要远高于以债券为标的的逆回购和回购的风险。
从今年的信托资产规模排名来看,去年位于前三甲的外贸信托和平安信托已经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来自“银行系”的建信信托和兴业信托,两者分别为建行、兴业银行的控股子公司。兴业信托2011年被兴业银行收购后更为现名,2012年底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这两家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激增的主要原因,即信托受益权这类通道业务的猛涨。比如,有企业拿不到银行贷款,兴业银行可以通过其下属兴业信托给它发个信托贷款,资金也可能由其他银行提供,做成信托收益权的买入返售,通过兴业银行打造的同业“银银平台”卖给其他银行,兴业银行坐收中间业务费。
票据为王
大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大行签票-中小银行贴现-转贴现给大行”,票据买入返售,实质上是变相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同业资产
与兴业银行主要做同业业务中的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不同,民生银行主要抢占了贴现票据买入返售。票据常用于贸易结算。当企业贸易背景得到银行认可后,支付20%-100%的保证金,银行便为票据签署付款承诺,即为银行承兑汇票,期限一般在30天至180天。票据买入返售是指,开票行将票据权利卖给另一家银行获得贴现资金,并在票面到期日之前的某个日期重新将票据买回。
某大行计财部人士表示,大中型商业银行作为开具承兑汇票的签发行,开具承兑汇票并不纳入信贷规模,然而一旦贴现,就要纳入信贷规模,属于表内业务,同时受到存贷比的限制。于是,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一些股份制银行便和大行形成了“默契”,通过票据买入返售帮大行削减信贷规模。
据财新记者了解,大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大行签票-中小银行贴现-转贴现给大行”,即大银行赚取利息和保证金后,为了削减信贷规模将票据转卖给中小银行,之后大银行会从中小银行手中逆回购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同样不计入信贷规模。
在票据市场上,可以看到票据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的两个交易对手方群体,一个是股份制银行以此帮大行削减信贷规模,另一个是农信社、农商行等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小金融机构,以此帮城商行削减信贷规模。
民生银行成为银行界的票据大户。2012年末,民生银行同业生息资产规模为10489亿元,其中买入返售票据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近于翻4倍,达376%,余额达6168亿元,占比高达84%。2012年公司买卖票据价差收入为42.24亿元,对营业收入贡献占比达4.1%。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告诉财新记者,对买入返售的贴现行而言,并不存在风险。“我们就掌握一条,票据是大行出的。我们有同业之间的评审,谁的票可以接,接多少,都有量化标准。”
对于民生银行和大行之间的票据业务,洪崎解读道:“对大行来说,在市场中把散在外面的票据收回来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我们给这些票据做托收,最后几天都集中到我这里,我帮他们兑付后,再交给他们。等于是我们不怕麻烦,愿意帮大行做他们最后两天不愿意做的事情。通常从收到还,也就是三五天的事情。”
中信证券研报统计,2012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全行业票据买入返售规模 2.4万亿元,较2011年翻倍增长,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增长较快。过去几年,银行票据承兑量已从季均约2万亿元的规模飙升至4万亿元。
国信证券邵子钦认为,目前票据买入返售业务虽然形式上属于同业业务,但实质上是变相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同业资产,是曲线满足企业客户融资需求的一种手段。“换句话说,只要存在需求,那么即使不通过票据,也会有其他的同业资产负债形式满足需求。” 国都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邓婷则认为,和兴业银行主要做的买入返售的信托收益权相比,民生银行的票据买入返售业务风险更小。兴业银行信托收益权平均久期有九个月,票据的久期则比较短,因此民生银行的流动性更好,其负债和资产都能较快重置。
资金提供者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十分激进,成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购入同业返售资产的重要金主
一般认为,国有大行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往往是同业市场的资金净借出方,而其他银行是净借入方。但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也十分激进,成为重要的资金拆出方。
全国农信社机构(包括农商行、农合行)共约2300家,其中农信社1858 家、农商行247家、农合行173家。各省市级农信社平均贷存比约在60%-70%之间,多数农信社贷存比不到50%。与邮储银行一样,在商业银行因为贷存比红线而焦头烂额之时,农信社长期苦恼的是如何实现资金有效运用,提升业绩。
重庆农商行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6月很多银行闹‘钱荒’,我们银行没有。那时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高,曾找我们拆借资金。”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农信类机构存款余额约12万亿元,贷款余额约8万亿元。除了上缴准备金1万多亿元,还有两三万亿元的资金运用空间,投向包括同业存款、票据、债券等,而其可以投资的债券不过万亿元。为了获得相对高的收益,票据、银行理财产品,都成为农信社的主要渠道。由于能力有限,一些农信社出现了资金市场部整体外包的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兴业银行 “银银平台”上,合作的小银行有几百家,其中农信社最多。
兴业银行自2007年搭建的“银银平台”,为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信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包括同业往来业务、代理各项理财产品、承担IT承包业务等。初期以清算服务为主,近年来更多资金交易乃至资产配置。这些小机构把钱放在央行作为超额准备金利率很低,只有0.64%,而作为同业存款存放在兴业银行,利率可达2%-3%,如果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则收益更高。
据财新记者了解,山西临汾尧都农商行也在尝试“银银平台”模式,冠之以“农信同业理财”,主要面向山西省的农信社,提供尧都农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尧都农商行集中资金之后委托给保险机构资管部门,投资方向分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债券、货币市场的产品;另一类是全国范围内高收益的非标资产。
知情人透露,运行不到一年,尧都农商行同业资产余额已达100亿元,占其总资产三分之一强。尧都农商行是山西省内惟一一家监管评级达到二级的农信社,市场份额在当地占60%,远超当地的建行、工行。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已成为银监会监管风险排查的重点。
2011年6月底,银监会下发了197号文(《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其叫停与农信社双买断的违规票据会计处理业务由于农信社监管和审计不严格,往往将“信贷类票据资产”和“拆借类票据业务”统一记账,导致这一部分资金不计入“信贷”而计入“同业”,将信贷转移至同业项下,规避监管。
2013年5月,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份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不顾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违规开展票据业务,银监会再次下发135号文排查,检查其是否通过复杂合同安排为其他银行腾挪和隐瞒自身信贷规模。
据平安证券估算,2012年以来,银行买入返售同业科目中可能通过票据回购业务隐匿的信贷规模,已经从2011年农信社违规业务监管之后的3000亿元,再次回升到2012年底的1.2万亿元。
城商行魔术
通过票据买入返售做大资产规模,是一些城商行做大资产规模的“会计魔术”
如果说上市银行做大同业表外业务是受资本市场压力,做大中间业务收入,规避资本金等监管约束;备战IPO的城商行,则为了符合上市标准,借同业资产扩张资产负债表。特别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城商行,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惊人。
城商行扩大资产规模的手段通常有三种:增加贷款、增加异地支行、同业业务。前两者太难,后者则相对容易,即通过发行银行理财资金或拆入同业市场的短期资金,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形式,做大资产规模。
2012年,在A股低迷、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多数城商行的理财产品销售异常火爆,其收益率要比市场平均高出0.4%-0.6%。在个别地区,城商行理财产品销量超过了当地的股份制银行。以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78家城商行中,同业资产与总资产的占比超过30%的有9家,分别是泸州市商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厦门银行、苏州银行、南充银行、广东南粤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邯郸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占比超过20%的则达30家,绝大多数都提出了拟上市计划。
排名前三的泸州市商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厦门银行,同业资产占比分别高达到56.81%、49.38%和39.35%,远高于上市银行同业占总资产比例最高的兴业银行。
139家城商行中,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达24家。很难想象,其中包括2008年成立的广西北部湾银行。北部湾银行2008年的总资产仅为160.67亿元,同业资产合计为5.62亿元,占比仅3.5%;到2012年底,该行总资产达1217.16亿元,快速增长的同业资产占到一半,达600.97亿元,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457.64亿元。
2012年7月联合资信评估报告显示,北部湾银行同业资产主要是买入返售金融票据,同业客户主要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余额583.2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54.81%,其中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为大头,达到503.12亿元。
如果要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北部湾银行2012年发放贷款及垫款仅350.14亿元,存款余额仅365.37亿元。据知情者透露,北部湾银行同业资产猛增的原因之一是其激励机制灵活,给金融市场业务团队的激励是利润提成5%,而业内惯例是1%。
“2011年,广西北部湾银行计划在两年内即2013年实现A+H股上市。”一位接近广西北部湾银行的人士称。根据此前监管掌握的标准,城商行总资产要超过700亿元方可提出上市申请。而异地开设分支机构等,也大多以资产规模为限设定门槛。
抽屉协议
“不出事的话,谁也不会拿出来。”这样的隐性担保有多大规模,恰是业内最关心的要害
无论是信托收益权还是票据的买入返售,都暗含了一个重要环节银行担保,否则并无可能做得如此轰轰烈烈。
申万研报认为,计入同业项下的资产,由于被认定为对手方为银行信誉,因此不用计提“风险减值准备”,但实际上,对应的资产多数为信贷类资产,且通常为资质较差无法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到贷款的企业,潜在风险更高。
那为什么还能做得起来?因为有抽屉协议,隐性担保。
当各地分行或支行开展同业信托收益权业务时,为了解除对方银行的担忧,会提供一个密封好的信封,里面装有分支行提供的承诺函,对方收到后放进保险箱,“不出事的话,谁也不会拿出来,这就是抽屉协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这样的承诺函,实质是担保性质,或是一份有瑕疵的担保。因为一旦这个信托受益权出现了风险,银行到底承担什么责任,会存在法律纠纷。
总行是否给予分支行必要的授权,提供这样的承诺函?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证实了现实中存在上述做法,但并不愿透露是否总行出具了授权。如果分支机构没有得到总行的授权,意味着这样的承诺函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因为分行并非二级法人。但是,如果总行给予了授权,这样的担保势必要计入银行的风险资本。
如果没有授权,这就是一种隐性担保,脱离了总行的监控,也没有风险资本的约束。这样的隐性担保规模到底有多大,恰是业内人士最担心的。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银行同业买入返售的暗保现象很普遍,很多分行、支行都在这么做;总行是在内部审计之后,诧异地发现:“怎么还有这么大一块资产!”
另一位较大规模城商行的人士则透露,当时行内做了评估,认为法律风险很大,最后决定不参与交易。如果买入行接受了这种“抽屉协议”,说明自身风控不严,也说明双方其实达成了心知肚明的默契。一旦发生个案风险,提供承诺函的一方息事宁人认赔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风险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也可能将分支机构人员以违规操作为由,一开了事。
北部湾银行管理层就在年报中认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信用风险较小。但联合资信评估公司发布的评级报告称,北部湾银行由于同业资产和负债占比比较大,该类负债波动性较大,稳定性下降。监管风向
“今年试行的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已经提高了同业资产的风险拨备,再提高不太可能” “商业银行的同业科目太多太复杂了。”一位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对此叹为观止。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赵博文认为,巴塞尔协议对同业科目定义就较为宽泛。
相比于贷款业务,监管政策对同业业务相对宽松,比如对同业资产的风险资产权重系数仅为25%。同业业务中,即使资金的实质用途与贷款相同,不受存贷比约束,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对同业资产也不必计提拨备等。
贷款的行业投向面临严格的监管约束,同业资产的投向则灵活得多、长期的地方融资平台、地产项目,可以投向一切正规渠道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
业内预计,银监会将进一步提高风险资本要求,以控制同业资产的杠杆率。但银监会人士称,“今年试行的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已经提高了同业资产的风险拨备,再提高不太可能;而降低杠杆率,更多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问题。”
今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调高了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债权计提风险权重,三个月期限之内和三个月期限以上的风险权重分别从此前的0、20%,分别提高到20%、25%。
此外,虽然部分同业存款被纳入M2,但并未纳入贷存比考核,因此不必上缴存款准备金,未来如果这部分被纳入M2的同业存款,计入贷存比考核,则可能会相应上缴存款准备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应细分同业业务资产类型,20%风险权重并不能反映不同性质同业资产的风险,比如同业存放与买入返售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应厘清哪些业务是银行之间正常的头寸划拨,哪些则是对接了“非标”资产。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同业非标资产也应视同贷款全额提足风险资本。
2011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业务及票据业务进行了多次监管,先后发布197号文、201号文、286号文、206号文。几乎每出台一项监管政策,都使得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速受到一定影响,但几个月后,又会再度以一个新的名义扩张。“这和堰塞湖一样,不能只堵不疏导。银行有风险管理、调节资产负债表的需要、平衡风险集中度的需要。”央行人士称,走标准化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之路是必然选择。
这就不难理解,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向他曾就职的证监会发出邀请:欢迎证券公司来帮助商业银行做信贷资产证券化。希望借券商之手,帮助银行真正把风险分散出去。尚福林在2011年10月前担任了十年证监会主席,期间从未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松口。
风险不怕,不良资产也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定价是否合理,支持定价的整个交易体系、信息披露能否足够公平透明。这是资产证券化制度在英美资本市场推出的初衷。中国离这套体系太远,摸到了皮毛而未取其精髓。资产证券化一轮又一轮的试点,谨小慎微,但最关键的制度建设,还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本刊见习记者吴红毓然、实习记者林姝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金融同业业务有哪些?
负债业务:同业存放、同业拆入、信贷资产卖出回购、票据转出 资产业务:存放同业、同业拆出、信贷资产买入返售、票据转入
中间业务:基金、年金等托管、代理清算、代理开票、代开信用证、第三方存管、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代理信托理财、代理债券买卖、代理金融机构发债等
资料来源:财新记者采访整理
第四篇:信用社同业业务风险自查
农信社同业业务自查
单位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9月30日,该行(联社)同业业务余额合计***笔***万元。其中同业融资业余额***笔***万元;同业投资业务余额***笔***万元。
(一)同业融资业务
1.同业融出资金余额***笔***万元,其中存放同业(含存放系统内)余额***笔***万元;拆放同业(含拆放系统内)余额***笔***万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笔***万元。
2.同业融入资金余额***笔***万元,其中同业存放(含系统内存放)余额***笔***万元;同业拆入(含拆放系统内)余额***笔***万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余额***笔***万元。
(二)同业投资业务
债券投资余额***笔***万元;信托产品投资余额***笔***万元;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笔***万元;资产管理类产品投资余额***笔***万元;收益权类产品投资余额***笔****万元;其他金融产品投资余额***笔****万元。
发现问题
主要查发现的各项问题.如果是违反制度规定须写违反依据,文件名、文件号、具体到哪一条。反映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重大缺陷的,一般应表述有关缺陷情况、后果。各项问题所举事例应详细完整。等等。
(一)资金业务管理方面 1.资金业务管理制度健全情况 2.部门岗位设置情况
3.资金业务的授权管理体系和政策健全情况 4.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资本和拨备计提情况 5.资金业务营运杠杆倍数情况
6.根据资金业务风险状况实行风险分类管理情况 7.其他方面 自查要点:
(1)市县行社是否制定同业业务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审批权限等具体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是否设立或指定专营部门负责资金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专营部门是否按照前中后台分设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是否存在专营部门外的部门或分支机构开展资金业务情况。
(3)是否将资金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内,合理配置资金来源及运用,加强期限错配管理,定期开展压力测试,控制好流动性风险;是否建立完善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体系,流动性风险限额应包括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现金流缺口、负债集中度等指标。
(4)是否建立资金业务交易对手准入机制,对交易对手进行集中统一的名单制管理,定期评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调整交易对手名单。
(5)是否建立健全资金业务授权管理体系,是否由法人总部对资金业务专营部门进行集中统一授权;资金业务专营部门是否违规进行转授权,是否办理未经授权或超授权的资金业务。
(6)是否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业务授信管理政策,并将表内外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是否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资金业务。
(7)是否严格进行风险审查,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和风险评估,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和拨备。
(8)是否合理审慎确定融资期限。其中:同业借款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其他同业融资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
(9)是否符合资金业务准入规定,是否存在超资质、超权限开展资金业务情况。(存在分时间段问题)委托投资业务是否视同自营投资严格执行业务准入规定。
(10)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是否满足监管评级在二级(含)以上;以自有或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是否满足监管评级在二级(含)以上且资产规模在200亿元(含)以上;业务规模是否超过同业负债的30%;
(11)非标资产投资业务
①是否通过非标资产投资绕道第三方进行通道交易,虚假处置不良资产。
②是否在省辖农信系统范围内相互转让非标资产投资,规避监管。转让给省辖农信系统外金融机构的非标资产投资是否出具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风险兜底或回购承诺。
③以自有或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业务规模是否超过同业负债的30%;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余额是否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非标资产投资总余额(理财资金加自有和同业资金投资)是否高于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
④2016年10月12日以后,是否存在通过非标资产投资变相发放异地贷款情况。
⑤非标债权资产投资是否存在未按约定计付利息情况;是否存在到期无法收回本金情况。
(12)资金业务营运杠杆倍数是否符合规定。其中:监管评级二级(含)以上的市县行社不超过1.8倍;其他市县行社不超过1.4倍。
(13)是否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豫农信文〔2007〕26)号规定,根据资金业务风险状况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并对分类结果定期进行监测、评价。
(二)同业融资业务方面 1.同业融资业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账户、利率、对账管理情况 3.存放同业到期收回情况 4.其他方面
自查要点:
同业融资业务主要包括同业存款、同业拆借、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查看办理相关业务协议、对账单和有关凭证,核实科目余额真实性。
(1)账户管理。是否违反规定跨省开户、在村镇银行开户,长期未发生收付活动的同业存款账户是否办理销户手续,存放同业业务是否违反规定超过一年,是否违规进行展期。
(2)利率管理。办理存放同业业务是否至少选择3家以上金融机构进行询价,是否将询价过程记录在案,交易对手选择和存放价格核准是否经集体研究,存放同业定期利率是否偏低,2017年1月19日以后开展的存放同业业务,利率是否低于当天省联社公布的同档次约期存款利率。
(3)对账管理。查看是否签订同业存款协议,是否及时向同业存款交易对手发询证函进行对账,检查存放同业存款流水、余额是否真实。
(4)会计核算。同业融资业务记账方法和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在存放同业科目下核算信托、理财等其他资金业务。
(5)同业融资业务手续是否完善,是否经有权人审批,风险控制是否有效,是否通过同业融资业务进行通道交易。
(6)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是否为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央票等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卖出回购方是否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转出,是否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7)同业融资限额。市县行社对单一金融机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是否超过一级资本的50%;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8)2016年10月12日以后发生的同业存款业务是否实行交易承诺制,即交易双方逐笔提供承诺说明,保证该笔同业存款业务为规范的同业存款业务,不存在其他指定用途,不存在利用同业存款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担保。
(9)2016年1月1日以来新发生且有余额的存放同业业务,是否逐笔补充承诺说明,无法补充承诺说明的业务,是否收回。
(10)存放同业到期收回后是否设置1–3个月的观察期,是否存在资金无法按期收回而虚假收回情况。
(三)同业投资业务方面
1.债券(含同业存单)投资业务情况 2.信托产品投资业务情况 3.理财产品投资业务情况 4.其他投资业务情况
自查要点:
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的投资行为。查看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混用、乱用会计科目隐藏业务规模;是否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投资资产标的性质计提相应的资本和拨备;收入是否及时、全额入账。查看是否存在将信托、收(受)益权、资管计划等非标资产在系统内转让,调节经营指标的情况;转让信托、收(受)益权、资管计划等非标资产,是否存在出具“抽屉协议”承诺到期回购的情况(查看报表、印章使用登记薄)。
(1)债券(含同业存单)。是否建立完善包括债券投资占比、信用债投资占比、交易账户投资余额占比等结构性限额管理指标;债券投资会计科目核算是否正确;是否按公允价值计提浮动盈亏;是否做好风险控制,存量债券业务是否出现兑付风险;是否超资质购买债券;单支债券集中度是否超发行总额的2%。
(2)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投资业务手续是否合规。购买决策流程是否合规,是否经有权人审批;资料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瑕疵;是否对信托风险进行持续跟踪。
风险控制情况。通过调阅信托投资协议等资料,查看投资方、资金托管方和使用方三方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风险承担是否适当。对于定向信托投资,重点关注担保单位是否具有主体资格、信用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足额、有效的抵、质押,投资收益率是否偏低,是否进行3年以上的高风险投资,是否按约定时间及时足额给付利息,信托投资本金是否按期收回,如果形成逾期县级行社是否及时采取措施保全资产。资金投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是否投放至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保障房除外)、“两高一剩”行业等国家限制的项目或产品,是否投资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项目或产品。
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是否采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各类交易能够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地记载和反映;是否存在虚增、隐藏、截留信托投资收入的情况。
(3)理财产品投资。是否制定了理财投资占比限额指标。购买理财产品手续是否合规。购买决策流程是否合规,是否经有权人审批;资料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瑕疵;是否对理财产品持续跟踪监控,是否对每类产品逐一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确保理财资金如期收回。
理财资金投向。县级行社利用富余资金投资购买理财产品要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原则上不得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查看是否存在投资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性行业和领域(如工艺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项目,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是否投资包含股权类、金融衍生产品或结构过于复杂的理财产品;是否投资包含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理财产品;是否存在通过投资理财产品规避审慎监管政策现象。
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通过“拆借同业”、“存放同业”等科目核算理财产品,县级行社对投资的理财产品是否按照规定计提准备金。
(4)其他投资业务
其他投资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类产品、收益权类产品等,审计要点参照信托、理财产品投资。
第五篇:【金融同业分享】银监会首次明确信托通道类业务及风险承担主体
银监会首次明确“通道类业务” 及风险
承担主体
信息来源:财新网
【文章导读】银监会对严控信托业风险的苦心可嘉,但有些要求被认为有待商榷。比如,在紧急情况下,监管可要求动用信托的净资本弥补风险,并要求股东补充净资本;要求信托公司修改章程,股东需承诺在必要时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是在做风险发生时的应急预案?还是强化了信托业刚性兑付的印象?
近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至各信托公司。这是自2011年1月印发原标准以来,银监会首次提出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并对信托公司“通道类”业务的定义及各方所需承担责任予以说明。风险计提标准也将依据是否为通道类业务而不同,具体计算公式尚未给出明细。
据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1万亿。按照功能划分,分为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其中,事务管理类即所谓通道业务,占比20%。但超过两家信托公司的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融资类项目中,水分很大,很多项目中还是通道业务,业内普遍看法是,通道类业务占总规模的五成
左右,即超过5万亿。
2010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通道业务期限内转回表内或计提净资本,此后,通道业务转入地下,即不再有承诺回购的“抽屉协议”。当时通道业务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万亿。
近年来,信托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且业务模式不断创新,银监会认为,原有的净资本和风险资本计算标准已不能适应信托业务的创新发展。同时,银监会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要求(业内亦称107号文),按照《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0年第5号)规定,根据信托行业发展情况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原标准作出调整。
本次征求意见稿,银监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信托公司事务管理类(通道类业务)的涵义,即委托人自行负责前期尽职调查及存续期信托财产管理,自愿承担信托投资风险;受托人仅负责账户管理、清算分配及提供或出具必要文件已配合委托人管理信托财产等事务,不承担积极主动管理职责。
一位地方国资背景的某信托公司高管坦言,之所以通道类业务做得多,主要还是可复制性强,“两三年前,通道业务报酬率可以达到1.5%-2%,没什么技术含量又赚钱,当然做得比较多。”据麦肯锡公司在2013年11月的一份报告指出,通道业务模式贡献了2012年信托收入的39%。
然而,2014年以来频发的信托兑付危机事件也往往实属通道业
务。例如,中诚信托30亿矿产项目、吉林信托10亿的联盛能源项目等,信托所做的都是通道业务,即资产和负债项目均由银行(工行和建行)发起,经信托渠道过手,转移到银行表外。
事实证明,一旦融资方出现还款问题,在发起方和通道方责任不明晰,且无一纸“抽屉协议”的情况下,往往引来银行声称“代销无责”,信托“有苦难言”。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强调,信托公司在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交叉产品时,应在信托合同中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这与以往通道业务只能依靠时有时无的“抽屉协议”来厘清责任有着较大变化。
一位银监会直管信托公司的高管告诉财新记者,关于通道业务责任归属问题,银监会已经多次约谈信托公司高管,“春节前,银监会在一起通气会上就提出,信托公司应重点排查通道项目,未来的一个责任标准时,项目谁发起谁负责,通道方仅负责通道段的安全问题。”
一位信托人士指出,本次征求意见稿中对于通道业务的界定主要还是依托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合同中的相互约束,无异于抽屉协议透明化、公开化。
银监会指出两个通道业务的判断依据,一是,信托报酬率较低;二是,合同约定信托期满时信托财产存续状态交付受益人进行分配。“标准还是相对模糊,拿报酬率来说,行情好时,2%不算高,行情差时,0.5%不算少。”前述信托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
同时,除通道类业务之外,银监会规定非事务管理类(非通道类)
信托业务包括投资类和融资类业务。其中,投资类包括证券投资、非公开市场金融产品投资和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不设预期收益率;融资类业务则包括信托贷款、受让信贷或票据资产、股票质押融资、准资产证券化、非标资金池等业务,此类业务设有预期收益率。
银监会指出,信托公司项目风险计提将依据是否为通道业务,以及在非通道业务中还应依据投资类或融资类加以区别对待,同时允许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混合标准计提。具体计提公式,征求意见稿尚未给出。
银监会表示,将根据信托业务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净资本、风险资本计算标准和监管指标,确保信托公司风险可控、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