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情况分析
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情况分析
作者:中投顾问 文章来源:中投顾问 点击数:969 更新时间:5/17/2010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4月7号,国务院趁热打铁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至此,人们期待已久的新医改正式拉开帷幕。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新医改方案提出以后,我国公布了2009-2011年要着力抓好的5项重点改革中,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时至今日,新医改方案已经推行一年有余,那么新医改这五项重点改革实施的情况有是怎样呢?
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其实从09年人保部公布医保目录就可以说明国家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视。新版的医保目录一共包含药品2151个,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3个部分,其中西药1140个,中成药987个,民族药45个,相对于04年版的医保目录来说,新版的目录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去年调整前的国家医保目录是2004年发布的,除了在07年对部分儿科药品进行调整外,5年来一直没有比较大的调整,而09年调整完成后,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将适度扩大,而一些研发型新药和一些高价药也有望进入基本医保目录,这对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将有实际性的作用。
资料显示,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持续扩大,从新医改提出至今,中央财政已经投入了311亿元用于居民医疗保险领域。3月8日,人保部表示09年我国仅仅是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就增加覆盖了一亿人,使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了12亿3千多万城乡的居民。另外,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人均80元补助基本得到落实,这都说明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加速推进。
五项重点改革之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最核心的就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新医改提出以来,卫生部分别在4月底和6月底打保票指出基本药物目录“一定出台”,但是直到8月份才真正出台,在这一项重点改革上,可以说做的并不好。
郭凡礼指出,然而基本药物目录没有出台并不表示国家对这项改革没有放在心上,相反的,正是由于国家太在乎此次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的实施情况,害怕仓促出台并不能得到预先的效果,因此相当谨慎。其实,负责牵头此次基本药物目录的卫生部比其他任何部门都紧张,然而由于此目录牵涉太多相关部门的利益纷争,所以才迟迟不能出台。
遗憾的是,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本来定于09年12月31号前在我国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然而在09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颁奖典礼上,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谢晓余表示,卫生部原定的09年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目标无法完成,时间将推迟至今年3月底。
郭凡礼指出,之所以09年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目标无法完成,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基本药物制度从一出台就面临着没有相应配套文件支撑的尴尬局面。从基本药物目录发布以后,其相关的配套文件包括《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的若干意见》、《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都一直不见踪迹,可见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才是重点所在。
五项重点改革之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其实新医改在发布之初就强调了其目的:“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说明,在这五项重点改革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资料显示,从新医改提出到现在,中央财政已下拨200亿元用于最基层的986个县级医院、354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及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而且共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1000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12万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5.3万人次,这些无不说明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视。
新医改强调“基础、基本、基层”三个原则,不管是基本药物目录还是基本医保目录都突出了“基本”两个字。而且,基本药物目录发布后要率先在全国各省30%最基层开始实行并稳步推进,基本医保目录也是首先让广大的农民得到保障。总体来说,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一项改革这一年中得到了有效的推行。
五项重点改革之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新医改提出的“2009-2011年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体制机构、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处理好基本与非基本的关系,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的需求,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郭凡礼指出,以前我国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的很不到位,从源头上来说,以前我国对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并不重视,也没有覆盖和完善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所以,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本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且,生活贫困的患者一旦有重大疾病,根本就无力支付巨额的医药费,“均等化”根本是无稽之谈。
但是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投入158亿元用于启动实施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等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而使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医保目录的调整方案里也指出要“探索药品谈判机制”使得高价药也有机会进入医保目录,这些方面的实施都是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而做出的努力。
五项重点改革之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2009-2011年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中最后进行的一个环节。之所以放在最后才开始推行,是因为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中最庞杂、最复杂的一环。2月3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天之后的2月23日,卫生部、人保部、财政部及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的出台为2009-2011年医改五大重点改革划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此次启动新的公立医院改革直指新医改中最为庞杂及敏感的部分,这也代表着新医改方案有了“质”的突破,而之所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迟迟不能推行,和我们现在的医药体制有关。当然,除了这个“罪魁祸首”之外,还有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束缚着公立医院改革。
首先,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还在酝酿时,对于牵头或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部委如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等本身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原则还存在争议。究竟是让公立医院改革回归公益性还是完全交给市场检验本身就没有统一的结论,这直接导致了在公立医院改革推出以后面临重重困难。
其次,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对于公立医院改革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中央政府希望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先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去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另一方面,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希望中央政府给出一个明确的方案和时间表来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由于双方立场的不同,公立医院改革不得不一推再推。
第三,“以药养医”的体制已经实行了多年,这也是公立医院改革遭遇寒流最根本的原因。在目前我国这种医药体制下想要实现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行无异于痴人说梦,曾经为了我国医院的生存而实行的“以药养医”体制如今已彻彻底底成了我国医药产业中最顽固的疾病。如果“以药养医”的体制不能废除,实行“医”“药”分家,那么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景则相当暗淡。
郭凡礼指出,如今《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已过二个多月,其中改革“以药养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药分开都已陆续开展。公立医院改革是目前舆论的焦点所在,而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以及改善医患关系等都将为新医改划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二篇:医改五项重点
医改五项重点
医改五项重点: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服务安全质量进一步提升。发展情况: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合覆盖面持续稳固扩大,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达到155.3元,其中政府补助达到人均126.1元。60%以上的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前一年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有序开展,安徽、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的补偿比已超过70%,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可再获20%的补助。新农合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近90%的统筹地区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即时结报,一半以上统筹地区实现了与域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一半以上统筹地区建立了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统一服务平台。江苏、河南、福建、广东等省一些地区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一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基本药物规范采购、控制价格、组织配送、合理使用以及落实零差率销售等政策,并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据最新监测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安徽、天津、宁夏、吉林、江西、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安徽采用“双信封”招标、单一货源承诺、统一支付货款等方式,降低基本药物价格,保证质量和供应。各地积极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合理使用。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10年,中央继续安排专项投资200亿元,支持891个县级医院、162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12万个村卫生室和12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普遍提高基础上,着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落实。当年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5000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8938名。2381 所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1.53万所乡镇卫生院与二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并组织1.75万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全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培训人数分别为47.5万人次、97.7万人次和21.4万人次。安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6万人次。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探索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宁夏、新疆、福建等16 个省(区)提高了补助标准。以安徽为代表的一部分省(区),积极推进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性、定岗、定编、人事分配、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医保支付改革、乡村一体化管理等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了改革任务,显著提高了群众受益程度。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新进展。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最近监测数据显示,城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为48.7%、38.1%,提前完成任务指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人数5714.2万人,3553.8万高血压病人、918.9万糖尿病人和 170.6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上海、杭州等地结合本地实际,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2010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17.4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全国完成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35.1万例,免费为15岁以下儿童接种乙肝疫苗2962.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任务。884.7万农村孕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农村住院分娩率为95.7%;为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830.7万人,完成任务 85.1%;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47.3万例,完成任务的118.2%;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489.2万例,完成任务的122.3%;在农村建设 783.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燃煤型氟中毒改灶143.9万户,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各地区普遍开展了艾滋病母婴阻断等新的公共卫生专项。湖北、吉林、四川、河南、河北、重庆等地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程序、奖罚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服务安全质量进一步提升。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陆续开展试点工作,辽宁鞍山、山东潍坊等试点城市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管理体制、补偿运行机制、支付制度、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支持基层和鼓励社会办医方面开展全面探索,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行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改革和管理措施。全国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3828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300多所医院开展10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22个省(区、市)近100所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5个省(市)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各地改革探索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新医改方案推行以来,虽然舆论聚焦已久,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至今仍‚待字闺中‛。相关人员说这是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目前全国都已经进入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阶段,不管进展如何,都处于一个非常‘混沌’的时期。"
1.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问题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如资源利用率偏低,医药费用过高。还有滥开检查,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日渐显现,社会对医疗行业不满意,甚至意见很大。同时政府投入相对减少,许多医院的政府补给还不够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少数基层医院甚至还向有关部门上缴一定的经费。医院实际上早就走向了市场化。这直接导致医疗成本不断升高,医疗费用也相应升高,造成了社会对医院的不满意,加剧了医患矛盾。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多年来,卫生行业虽然也一直在不断改革,但目前的改革进展都很有限。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走产权多元化之路,打破垄断、放开市场、鼓励竞争、规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
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为完善服务体系,必先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逐步取
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3.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院产权制度多元化和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更好更快推进其取得成效,必须为公立医院准确定位。在指导思想上,真正把公立医院看作是国家为实现其维护人民健康的公益性目标设立的机构,并围绕这个定位制定相应政策。同时,转变医疗模式。改变以治疗和营利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建立以保障和促进健康为基本目标的健康管理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此外一方面,建立综合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另一方面,重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实现管理和监督分离。与此同时,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成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使病人享受到全程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服务。此外,还应改变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逐步实现由定额补贴和项目补贴向按服务量和服务质量补贴的转变;引入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理顺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整合医疗卫生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服务、药品器材生产等进行全程监管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4.公立医院改革可能策略
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是改革的大势所趋,现在已进入阵痛时期,要求卫生行业、政府和社会都要正确认识,找准定位,积极稳妥进行。从目前改革趋势推测,部分中小型医院放归民营投资者去办,政府退出是必然趋势。其次,在医疗市场放开大门后,许多民营医院包围公立医院,产生无序竞争,使公立医院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包袱越背越重,因此公立医院只有主动改制,适应市场,使得有序竞争,拓展空间,才能持续发展。公立医院改制是为了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而相比医院,政府更有义务和责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问题。那么国家如何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走过的通过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各负担一定比例的经费,为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医疗保险服务之路的经验,相信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具有非凡的借鉴价值的。而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另一重要在于对改制医院的监管。改制后的医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迅速收回投资,那么便很容易产生管理不规范,夸大宣传,误导患者的情况。如果没有政府做好指挥调控,那么承担公共责任的意识也会相对弱化。因此,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由办医院转向管医院,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使其明确应承担的义务,以达到改革的最优成效。
公立医院改革的阳关大道就在眼前,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正确思路,做好各项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努力。我们相信在公立医院改革成功后,新医改真正落实的路便不远了。
第四篇:关于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关于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州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积极稳妥推进同德县人民医院改革工作,根据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继续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实行门诊、住院垫付直报制度,对贫困农牧民住院实行阶段性报付;2011年全县参合农牧民群众总人数为44157人,应参合44262人,参合率为99.8%;全县门诊55972人次、住院2381人次,全县总受益率为49.14%。进一步提高了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性精神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补偿范围。对残疾人 1
看病就医报销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了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和即时结算。
(二)、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绩较明显。为加快推进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步伐,及时成立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同德县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同德县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实施细则》等相关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并与各医疗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同德县医疗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责任书》,与医药企业签订配送合同书,确保了我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落实。截止目前,我县县级医疗机构采购药品560种,其中基本药物190种,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2.1%。乡镇(含村卫生室)平均采购药物270种,其中基本药物170种,基本药物使用率55.5%。同时,继续实行药品“四统一、一加强”的管理模式。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将全县用药目录定位在国家306种基本药物、青海省新农合、城镇居民、城镇职工用药目录范围之内,对药物品种、规格、数量、厂家进行重新核定。召开了同德县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跟标会议,最终确定(青海省富康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八家医药公司为我县药品配送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
理制度,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看病贵”问题。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我县始终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为宗旨。积极争取项目,在国家投资1020万元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整合现有资源,重新规划、合理布局,将县医院整体搬迁,总投资达1220万元,把县医院建设成为服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已完成四层主体建设任务,预计10月底即可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唐谷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等待省上下达项目计划。投资220万元,建筑面积250㎡的1个6座高压氧舱项目以完成科研、两证一书、设计工作,等待省上下达计划。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先后对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了新、改(扩)建,并配备了转诊车、B超、X光线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有效提升了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村卫生室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近年来,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了73所村卫生室,配备了“小十件”(如血压计、听诊器、出诊包、病床等)等设备。每年给每个村卫生室2000元办公经费并一次性支付3000元药品周转金;乡村医生报酬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至7200
元并交纳养老保险金。进一步夯实了“网底”功能。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得到进一步落实。根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及时组织县、乡、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了专项培训,并建立健康档案,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费用提高至25元。截止目前,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4206人,建档率80.3%、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5592人次、免疫规划接种服务2582人次、传染病防治35人次、儿童保健2914人次、孕产妇保健391人次、老年人保健1566人次、慢性病患者管理628人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5人次。完成了农村生活饮用水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共采集3乡2镇38个点38份水样。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425人次;农村妇女住院分娩268人,共计补偿13万元。根据省、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青海省2011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改厕项目要求,已完成2011年600座农牧区改厕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
(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步伐,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深入试点医院宣传、讲解省、州会议精
神,召开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同德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同德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领导小组对《实施方案》开会研究2次,《实施意见》也已提交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并制定出台了6个相关配套文件、13项管理制度。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人员经费足额拨付。县财政每年投入60余万元对县级医疗单位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人员工资由财政100%拨付。对县级医疗单位副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按照30%和20%的比例兑现专家和骨干津贴,并落实了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上浮一级工资的待遇,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全县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为确保全县农牧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药品“零差价”带来的实惠,今年重点加强了对乡村药品实行“零差价”的监管力度,并由县财政对药品15%差价进行补助。三是实行“药房托管”新模式。为切实做到“医药分家”,改革试点医院与青海省华泰医药公司签订了“药房托管”协议,迈出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关键一步。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来看,对公立医院改革还是很有成效,为我县顺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各项重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乡(镇)医疗单位设备缺乏。根据我县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县县、乡(镇)医疗单位设备明显不足,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紧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是人员编制少且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受编制限制,我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及重要科室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普遍存在,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三是乡、村两级医疗单位无生活用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两级医疗单位的业务用房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没有生活用房,给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同德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二O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第五篇:白云区关于医改五项重点任务1
白云区关于医改五项重点任务
进展情况的汇报
根据市局通知要求结合白云区实际,现将我区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情况:目前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1800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500人。城镇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5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到75%、60%,最高支付限额均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六倍以上。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参加自治区统一网上药品集中采购,贯彻落实基本药物以自治区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的措施。3—7月共采购药品110多万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和自治区增补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情况:近两年通过多方争取,为区医院投资270多万元,购置了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机等医疗设备,组织招聘了影像、化验、蒙医等10名医技人员充实到区医院工作,并与7月22日加入内蒙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团,同时还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通过合作,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给求医问诊带来的障碍,使身处偏远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患者也能够及时获得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切实提高区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作用。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情况:进一步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白云区小、人少、无三级网的特点,将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工作交由区疾控中心完成,“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工作交由区妇幼保健所来完成,其余5项工作由社区服务机构完成,按照各自承担工作任务核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截止7月底,规范化建档6735份,建档率36%,慢病管理970人、65岁以上老年人1100人、0—3岁儿童管理272名,孕产妇管理35名。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397针次,为67名孕前和孕产期妇女免费补种叶酸201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
白云区卫生局 二0一0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