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一、认真落实工会帮扶人的工作职责,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使之经常化、规范化。
二、走访困难职工家庭,做到困难原因清、家庭人口清、工资收入清、家庭住址清等情况。
三、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站领导和上级工会报告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和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三、组织站领导、工会干部积极开展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困境。
四、积极筹措送温暖资金,做到日常困难补助与节日困难补助相结合,一般困难补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相结合。
五、对困难职工子女升学实施“金秋助学”帮扶活动。确保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六、做好帮扶困难职工工作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一、公司工会为困难职工帮扶责任部门,负责每年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生活状况调查,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直接受理困难职工的帮扶申请。
二、帮扶的内容:
1、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救助、法律咨询、信访来访接待等方面的援助;
2、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次走访慰问;
3、对因病住院的员工进行探望慰问。
三、困难职工帮扶条件: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
四、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向公司工会提出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2、工会负责对困难职工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签署意见报公司负责人审批或向县总工会帮扶中心申请救助,如属一般性生活困难,则由企业工会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确定帮扶方式和帮扶金额进行帮扶。
五、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500元的定期补助金;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的,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助。
六、资金来源:
1、公司行政和上级工会拨款;
2、公司工会经费注资;
3、员工及有关部门的捐助。
第三篇: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计划
巴格艾热克博依社区工会困难职工
帮扶计划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协助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制定社区工会帮扶工作计划:
一、对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进行调查
每年10至11月工会统一对单位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切实履行 “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摸清特困和困难职工的变化情况。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其他时段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有变化的,要随时报告变化情况,修改困难职工档案。
二、帮扶措施
工会对检查中所发现的职工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向党支部做汇报,并及时制定了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感到要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想解决诸多问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更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有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带领困难职工群众树立战胜困难坚定的信心。
(一)是倡导职工群众互助互济,解决困难职工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
(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困难职工给予资助。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明确包保责任制。
(四)是想办法、定措施,出台扶贫政策。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调动广大职工踊跃投身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达到的目的
我们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党支部领导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入开展走百家门、解千家难,努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今后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深入职工群众,全面真实地了解职工所想、职工所盼,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摆在首位,扎实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它融入和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第四篇: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实验中学困难职工联系帮扶制度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协助全校教师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学校矛盾,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
一、特困和困难职工标准
松原市总工会分别调整了特困和困难职工标准,特困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由于重病或残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二、特困和困难职工调查
每年9至10月工会统一对特困和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要求每个教职员工切实履行 “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摸清特困和困难职工的变化情况。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其他时段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有变化的,我校工会要随时向总工会报告变化情况,修改困难职工档案。
三、校工会帮扶职责
(一)法律援助。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接受意见和建议,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代为书写法律文书,代理参加劳动争议诉讼等项服务。
(二)技能培训。为有培训意愿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包括电工、家政、物业管理、制冷等多个工种的专业技能培训,减轻困难职工的生活压力。对有其他培训意愿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属,校工会可以帮助其联系其他再就业定点培训。
(三)职业介绍。校工会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通过与市职工帮扶中心以及其他职介机构进行联网,进一步拓宽用工信息渠道,全力满足用工和就业双方的需求,帮助困难职工的家属实现再就业。
(四)家政服务。通过校工会家政服务,为困难职工家属提供就业机会,减免介绍费的方式,吸收更多的困难职工家属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并由此逐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实现最终的脱贫。
四、联系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两节”期间向特困和困难职工发放米、面、油等过节物品和慰问金。
(二)校工会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和高中的特困和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组织在读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活动,并发放助学金。
(五)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发放帮扶物品。
(六)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七)每年为新增在职困难女职工一次性办理一份女工保险。
(八)按照教育工委要求,开展募捐活动,集全校力量帮扶困难职工。
第五篇: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管理制度
困难员工帮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全面、真实、及时地掌握困难员工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工会春节慰问困难员工和集体送温暖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减轻因各种特殊情况造成经济困难的员工的生活压力,发扬公司员工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增强团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体现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员工适用
三、权责
本制度由工会委员会制定,各单位照案执行。
四、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五、帮扶程序
1、准确摸底,精准帮扶。公司各单位要认真、全面摸清和掌握本单位困难员工基本情况,杜绝“人情帮扶”“关系帮扶”,切实做到“应建尽建,应退尽退”(含内退员工,退休人员、工亡家属及伤残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再纳入建档范围)。
2、困难员工帮扶标准
①、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经行政救助后生活仍十分困难的员工家庭;
②、家庭人均收入不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50%以内(含),但由于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员工家庭;
③、家庭成员遭遇意外灾害,损失巨大,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员工;
④、单亲丧偶家庭;单身一人且患有重病的;家庭成员中有两人同时患重病的;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重病且有子女在大学就读的;
⑤、具有下列情形的员工家庭,不建立档案:拥有2套以上(含)住宅的,拥有商业店铺或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子女进入高收费私立学校或自费出国留学的,非受雇佣经常使用机动车辆、工程机械以及大型农机具的;
⑥、公示上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员工,公司工会将进行集体张贴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集团公司工会。
六、困难员工档案管理
1、困难员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发现随时上报,随时救助,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撤档;
2、困难员工档案以纸质档案一式两份。
七、困难员工需提供的相关资料:
1、困难员工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
2、困难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提供《工资收入证明》和困难证明;
3、本人银行卡复印件;
4、员工本人或家庭成员大病及各种疾病诊断证明书,需提供市内公立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诊断和诊治证明及相关医药费用单据(一年内)复印件。(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期内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精神残疾人”证明复印件也可)和相关医药费用单据(一年内)复印件;
5、家庭遭受灾害的有效证明(一年内);
6、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提供上学证明材料、学费、宿费票据(一年内)。
八、困难员工申报认定程序:
1、申报。由困难员工本人单位工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困难员工申请书》
(1)员工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困难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提供《工资收入证明》和困难证明及本人银行卡复印件等相关资料。
(2)员工本人或家庭成员大病及各种疾病诊断证明书,需提供市内公立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诊断和诊治证明及相关医药费用单据(一年内)复印件。(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期内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精神残疾人”证明复印件也可)和相关医药费用单据(一年内)复印件。
(3)家庭遭受灾害的有效证明(一年内);或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提供上学证明材料、学费、宿费票据。
2、入户调查。基层工会收到困难员工申请的资料,应依据困难员工认定标准进行审核认定,并派2名或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调查人员要到申请人家中了解其家庭人口、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入户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困难员工入户调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代理人)分别签字,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
3、公示。入户调查后,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员工,经基层单位工会集体研究同意后,在单位按照《困难员工公示》进行张贴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单位工会应出具《困难员工公示无异议证明》,填写纸质《困难员工登记表》,并提出审查意见,签章齐全后上报公司工会困难员工帮扶站。
4、审核。工会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困难员工认定条件,对上报的困难员工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入户核查。审核完成后,将合格的困难员工材料汇总上报报公司工会研究批准。
5、审批。工会负责对工会拟建档的困难员工进行审批,公司工会委员会负责对本系统及下属单位工会拟建档的困难员工进行审批。
6、建档。工会应及时将本级工会已审批的困难员工档案上报公司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
7、救助。经审批确定为困难员工的,公司工会困难员工帮扶站可根据其困难情况进行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法律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救助帮扶。